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

第35卷第3期2007年6月

江苏冶金Jiangsu M etallurgy

V ol.35 N o.3Jun.2007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

丁苏友,王 军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19)

收稿日期:2006-08-10

作者简介:丁苏友(1952 ),男,高级工程师。电话:(0519)3265862。

摘要:提出了连铸机扇形段在装配时对弧的内容、基准的选择、对弧的方法、要求及对弧注意事项。关键词:对弧;对弧基准; C 值;开口度中图分类号:T G 233.6

引 言

板坯连铸机实际上是一个无底的钢锭模,初凝的铸坯从结晶器拉出后,就支撑在出坯导向系统的连铸辊上,经过冷却凝固,最终成为板坯。连铸辊的布置是根据所选择的机型,将连铸机外弧上的辊子布置在连铸机给定的直线、弯曲、圆弧、矫直、水平连续中心线上,内弧上的辊子则根据铸坯的基本厚度(即开口度)进行布置的。为确保加工、装配、更换的方便,又将整个辊列的辊子分别布置在若干个扇形段的外弧框架及内弧框架上。因而扇形段上每根辊子,在连铸机的整个空间布置中均有相应的X 、Y 坐标位置,而每根辊子的X 、Y 坐标位置的准确性都会给连铸机的铸坯生产带来影响。制造连铸机扇形段时,所有制造精度要求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就是最终保证每根连铸辊子的X 、Y 坐标的准确性。扇形段装配时,需要对扇形段上每根辊子的X 、Y 坐标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其准确性,这就是对弧。对弧的准确性,是衡量连铸机整体装备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连铸机制造质量的重要依据。

扇形段对弧,主要包括2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扇形段内、外弧框架单独装配时,要分别对内、外弧框架上辊子的X 、Y 坐标进行测量调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内、外框架对弧。其次,要对内、外弧框架上的辊子的平行度进行测量调整,它又包括:(a)铸流方向内、外弧辊子的平行度测量,称为 C 值测量;(b)铸坯厚度方向辊子平行度的测量,同时测量调

整每个扇形段辊子进、出口端的板坯厚度所给定的

辊缝间距,即开口度测量。

1 内、外弧框架对弧

内、外弧框架对弧是连铸机最主要的检测内容。现代板坯连铸机通常采用密排辊列的形式,而密排辊列辊子的对弧精度要求远高于非密排辊列的辊子。因为对弧误差相同时,辊间距改变,铸坯应变也将改变。其直接关系到连铸机的正常使用、辊子的使用寿命和铸坯的内部质量。为确保对弧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1 对弧基准

外弧框架的对弧基准应与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的安装基准一致、内弧框架的对弧基准则以其加工基准。连铸机扇形段为保证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安装后,其辊列的准确性,通常会将外弧框架上的加工基准设定为安装基准(对弧基准),如果基准统一,可直接将加工基准作为对弧基准。但有时为了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连接的需要,同时便于外弧框架的加工,外弧框架上的加工基准与安装基准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安装基准的形式制作相应的对弧专用工装,将扇形段外弧框架安装基准置于专用工装上进行对弧。如外弧框架的安装基准无法作为对弧基准,可用加工基准作为对弧基准,但必须检测安装基准与加工基准相互尺寸实际差值,并通过换算进行辊子对弧。外弧框架对弧基准为可调整形式,则应首先通过加工基准对该基准进行检测并调

第3期丁苏友,等: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57

整到要求后,再以该基准进行对弧。对弧基准选择的准确,可确保全部扇形段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安装后,整个外弧框架上的辊子X、Y坐标的准确性。

1.2 对弧的方式

(1)专用对弧装置 设计连铸机扇形段时,同时会设计专用的对弧装置(通称对中台)。该对弧装置一般由基座、轨道、直尺、塞尺组成,主要是用于连铸机在使用现场的对中。对中台零、部件的刚性相对较差,基座必须与地基联成一体后才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对中装置与扇形段一般在同一制造厂制作,但对中装置在制造厂无法进行扇形段的对中。

(2)直尺对弧-利用直尺,塞尺和相应的等高垫块进行对弧。该方法测量误差大,无法保证对弧精度。操作不方便,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可用于扇形段内、外弧框架的初对弧,到使用现场必须用专用对弧装置重新进行对弧。

(3)机床对弧 利用机床进行对弧。可以满足内、外弧框架辊子的对弧精度要求,但成本太高。用于内、外弧框架对弧的机床,必须具备数显功能的大型龙门铣床。由于对弧并非一次能完成,通常应进行对弧、调整、再对弧、再调整、再对弧,直至满足内、外弧框架辊子给定X、Y坐标值。

(4)通用对弧装置 为满足各种连铸机扇形段的对弧要求,设计、制造通用的对弧装置。根据对弧的原理和要求,设计一个可放置各种形式扇形段内、外框架并带移动轨道(X和Y方向)的平台,保证轨道移动后的平面度为0.05mm,(该精度通过机械加工,现场调整并采用滚珠轴承即可达到)同时配制可上、下移动并带数显装置的测量仪、百分表及接杆,即可进行内、外弧框架辊子对弧。我公司为提高对弧精度和效率,设计制造了通用对弧装置,投入使用后,满足了各类扇形段内、外框架辊子的对弧要求。通过该对弧装置检测过的扇形段内、外框架辊列,不需要在用户现场再进行对中,可直接安装到支撑框架上,进行铸坯生产。通用对弧装置的投资较少,收效非常大,主要适用于批量、多类型连铸机生产厂家。

1.3 对弧要求

为保证对弧测量值的准确性,通常测量点应在每根辊子的辊身两端,且距端部100mm范围内进行。测量时应转动辊子,取辊子转动一周上所测量的最大值。辊子的对弧要求,通常为 0.1mm。1.4 按装连铸辊的基准及装配辊子的要求

为了保证内、外弧框架辊子的对弧精度,扇形段内、外弧框架的制造精度应确保达到图样尺寸要求。特别是框架上的斜度及键槽距框架中心尺寸必须符合图样要求,因为各种对弧方式是无法检测以上尺寸要素的。辊子装配后的整体同轴度应控制在0. 05m m范围内。辊子轴承座底平面、框架安装平面、调整垫片上的毛刺应打磨干净。辊子轴承座与框架连接的螺栓的紧固顺序应正确、预紧力应均匀并达到图样上规定的扭矩。

2 C 值测量

测量 C 值是为了保证内弧框架辊子与外弧框架辊子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为辊缝开口度的测量提供可靠的条件;同时可防止铸坯及引绽装置在通过铸坯导向系统时跑偏。 C 值测量应注意:

(1)必须是对弧合格的内、外弧框架进行装配后方可进行 C 值检测。无论是拉杆式还是侧框架式扇形段,在进行 C 值检测时,均应按浇注方向将内弧框架与拉杆/侧框架一侧的间隙消除掉。检测后,可根据实测值的误差,采用调整垫片调整至图样给定值。

(2) C 值测量的方式:通常是利用外弧框架侧平面上的侧基准,用直尺靠上即可测量。外弧框架上如果没有设计侧基准,则可在框架制造工艺上增加侧基准。外弧框架上无法增加侧基准时,则可设计 C 值测量工装,测量工装为 T 字形直尺,一端靠在外弧框架的辊子上,应保证长度大于两组辊子,通过直尺测量外弧框架上辊子与内弧框架上辊子的相对值。通常 C 值控制在 0.2mm内。

3 开口度(辊缝)测量

为适应铸坯断面的变化及保持铸坯尺寸的精度,必须对辊缝进行测量、调整至设计给定值。开口度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保证辊缝开口度的准确性,测量时应消除辊子轴承间的游隙(特别是内弧框架辊子由于向下,会造成测量误差)。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扇形段液压缸的锁紧作用下,用小于辊缝的液压千斤顶,塞于两辊子辊缝之间,并施于一定的压力,将辊子间隙消除后,再进行测量。

58 江苏冶金第35卷

(2)板坯连铸机浇注的板坯的厚度,通常有好几种规格,但板坯连铸机的R半径是定值,所以连铸机中对应的内、外弧框架上辊子并非在同一角度上,而且板坯在各个扇形段辊子的入口和出口处,由于板坯沿铸坯辊道前进时冷却的因素,而产生的板坯厚度变化,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而不同的板坯厚度,在各个扇形段开口度是不同的,测量开口度时,应严格按照各个扇形段入口/出口辊缝的要求值,进行测量调整。对于采用了全程辊缝在线自动调整装置的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则各个扇形段可按其给定的最小开口度调整即可。一般测量要求:开口度误差为 0.2m m,其上、下辊子之间的平行度为0.2mm。

4 结束语

按以上所论述的要求进行对弧的扇形段,完全能满足各种类型的连铸机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雅贞、张岩、刘术国编著.新编连续铸钢工艺及设备,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

第35卷第3期2007年6月 江苏冶金Jiangsu M etallurgy V ol.35 N o.3Jun.2007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 丁苏友,王 军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19) 收稿日期:2006-08-10 作者简介:丁苏友(1952 ),男,高级工程师。电话:(0519)3265862。 摘要:提出了连铸机扇形段在装配时对弧的内容、基准的选择、对弧的方法、要求及对弧注意事项。关键词:对弧;对弧基准; C 值;开口度中图分类号:T G 233.6 引 言 板坯连铸机实际上是一个无底的钢锭模,初凝的铸坯从结晶器拉出后,就支撑在出坯导向系统的连铸辊上,经过冷却凝固,最终成为板坯。连铸辊的布置是根据所选择的机型,将连铸机外弧上的辊子布置在连铸机给定的直线、弯曲、圆弧、矫直、水平连续中心线上,内弧上的辊子则根据铸坯的基本厚度(即开口度)进行布置的。为确保加工、装配、更换的方便,又将整个辊列的辊子分别布置在若干个扇形段的外弧框架及内弧框架上。因而扇形段上每根辊子,在连铸机的整个空间布置中均有相应的X 、Y 坐标位置,而每根辊子的X 、Y 坐标位置的准确性都会给连铸机的铸坯生产带来影响。制造连铸机扇形段时,所有制造精度要求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就是最终保证每根连铸辊子的X 、Y 坐标的准确性。扇形段装配时,需要对扇形段上每根辊子的X 、Y 坐标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其准确性,这就是对弧。对弧的准确性,是衡量连铸机整体装备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连铸机制造质量的重要依据。 扇形段对弧,主要包括2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扇形段内、外弧框架单独装配时,要分别对内、外弧框架上辊子的X 、Y 坐标进行测量调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内、外框架对弧。其次,要对内、外弧框架上的辊子的平行度进行测量调整,它又包括:(a)铸流方向内、外弧辊子的平行度测量,称为 C 值测量;(b)铸坯厚度方向辊子平行度的测量,同时测量调 整每个扇形段辊子进、出口端的板坯厚度所给定的 辊缝间距,即开口度测量。 1 内、外弧框架对弧 内、外弧框架对弧是连铸机最主要的检测内容。现代板坯连铸机通常采用密排辊列的形式,而密排辊列辊子的对弧精度要求远高于非密排辊列的辊子。因为对弧误差相同时,辊间距改变,铸坯应变也将改变。其直接关系到连铸机的正常使用、辊子的使用寿命和铸坯的内部质量。为确保对弧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做到以下几点:1.1 对弧基准 外弧框架的对弧基准应与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的安装基准一致、内弧框架的对弧基准则以其加工基准。连铸机扇形段为保证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安装后,其辊列的准确性,通常会将外弧框架上的加工基准设定为安装基准(对弧基准),如果基准统一,可直接将加工基准作为对弧基准。但有时为了外弧框架与支撑框架连接的需要,同时便于外弧框架的加工,外弧框架上的加工基准与安装基准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安装基准的形式制作相应的对弧专用工装,将扇形段外弧框架安装基准置于专用工装上进行对弧。如外弧框架的安装基准无法作为对弧基准,可用加工基准作为对弧基准,但必须检测安装基准与加工基准相互尺寸实际差值,并通过换算进行辊子对弧。外弧框架对弧基准为可调整形式,则应首先通过加工基准对该基准进行检测并调

连铸机扇形段远程自动调节辊缝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案的分析_百(精)

?专题综述? 收稿日期:2006-02-23; 修订日期:2006-04-11 作者简介:谷振云(1940- , 男,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级高级工程师。 连铸机扇形段远程自动调节辊缝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案的分析 谷振云, 李生斌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板坯连铸机采用液压电气控制实现扇形段辊缝自动调节的基本工作要求, 液压控制原理及各控制方案的特点。开关阀的控制方式已成功用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设计制造的攀钢2#大方坯连铸机的轻压下系统。 关键词:辊缝; 自动调节; 轻压下; 液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TF77711文献标识码:A :1001- -05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of CCM roll gap adjusting GU Zhen 2yun , L I Sheng 2bin (Xi πan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 Xi π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requirement , hydraulic control mechanism and features of various solutions of CCM se g 2ment automatic roll gap adjusting hydraulic system introduced from abroad are discussed. The on 2off valve control has been successfully

角板课程设计说明书

角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角板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 工艺装备设计 1

一. 1

二.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一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 三.设计要求 (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 (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 (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法。 1

三.零件分析 本次专业课程设计的零件是角板,该零件的工程图如下: 通过所给零件的工程图,需要设计相应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对工艺加工流程中所要用到的专用夹具进行设计。 通过分析图纸可知:角板共有二组加工表面,它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要求。现分述如下: 1.以宽为60的2个端面为基准的加工面,这组加工面包括,60mm的2个端面本身,还有Φ40孔。 2

2.以Ф40孔为基准的加工面,这组加工面包括其余的各个需要加工的面和孔及半圆槽的加工。 有以上的分析可知,对于这两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保证它们的精度。 四.生产类型及批量的确定 由于该角板零件的材料为HT250,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受到冲击性载荷,采用这种材料,零件的强度也能保证。由于零件成批生产,年生产量较大,约为60000件,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所以选用砂型铸造,采用机械翻砂造型,铸造精度为2级,能保证铸件的尺寸要求,这从提高生产率和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都是符合要求的。 五.毛坯的确定 由于该角板零件的材料为HT250,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所以查书《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P498的表6-68,因为角板属于箱体类零件、形状复杂,所以采用砂型铸造的方法来制造毛坯; 查书《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P516的表6-90,因为砂型机械造型的材料为灰铸铁,所以选取铸造公差等级为CT8; 查书《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的P510的常用斜度值可知,砂型铸造零件,一般选取铸造斜度为3°; 3

板坯连铸机弯段的工作原理

板坯连铸机弯曲段的工作原理[] 悬赏点数10 该提问已被关闭2个回答 匿名提问2009-04-26 11:36:26 板坯连铸机弯曲段的工作原理 最佳答案 2009-04-26 12:52:27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钢铁消费和钢铁生产大国,2005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亿吨,连铸比达到95%以上。其中由于连铸具有显著的高生产率、高成材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优点,因此连铸技术对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的变革、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结构化等方面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钢铁技术的引进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铸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极大的壮大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实力,同时在连铸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提高了我国连铸技术的自行设计和制造能力,实现了连铸技术的国产化。中冶京诚(原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在板坯连铸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开发方面始终走在前列,随着国内连铸技术和连铸设备制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板坯连铸机的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板坯连铸国产化实践 板坯连铸机机型经历了由立式-弧形-直弧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世界上近10多年来新建的高质量板坯连铸机来看,直弧形连铸机已成为发展趋势和方向。直弧形连铸机兼具弧形和立式连铸机的优点,可根据产品方案和生产品种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基本弧半径和适宜的结晶器及以下的直线段长度,从而大大提高铸坯的洁净度和内部质量;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特别是在生产汽车用钢、管线钢等高质量钢方面,直弧形板坯连铸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冶京诚是国内最早研究开发并参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直弧形板坯连铸工艺及装备技术的单位。多年以来,中冶京诚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重视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先后成功地设计或总包建设了一大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板坯连铸工程,拥有着丰富的先进技术资源和设计经验。无论是设计水平、总包能力还是设备集成技术,京诚公司在国内板坯连铸行业均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业绩优势和技术领先地位。 在多年的设计和生产实践中,开发出了如多种连铸机机型的辊列设计(连续弯曲连续矫直技术)、结晶器铜板传热计算、矫直反力计算、大包回转台有限元计算、扇形段有限元计算、小辊径密排分节辊、结晶器电动及液压调宽、扇形段远程调辊缝等软件技术,以及结晶器液压振动、动态二冷控制、扇形段轻压下等连铸工艺技术。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大提高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 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节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 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 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 复杂程度零件(气门摇杆轴支座)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家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工用分析 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两个13mm 孔用 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题目得,其材料为 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该零件上主要加工面为上端面,下端面,左右端面,2-13mm孔和 20(+—)mm以及 3mm 轴向槽的加工。20(+——)mm孔的尺寸精度以及下端面的平面度与左右两端面孔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到进气孔与排气门的传动精度及密封,2——13mm孔的尺寸精度,以上下两端面的平行度。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粗基准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为精基准,最后加工 20(+——+)mm孔时以下端面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孔轴相对下端面的位置精度。由参考文献(1)中有关孔的加工的经济度机床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连铸机扇形段基础框架安装方法简介

连铸机扇形段基础框架安装方法简介依据国家标准《炼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50403—2007)P59、60安装测量方法和中重院编写的连铸机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及图号10210308的图纸要求,连铸机扇形段基础框架将设置连铸机(铸流)中心线、结晶器外弧基准线、为了安装检测操作方便,同时设置矫直终点线。 先以外弧基准线为基准线来确定矫直终点线。外弧基准线是理论上规定的基准线,因为在弧形段不易操作,所以在实际安装中设计又标定了矫直终点线,并以矫直终点线为基准来安装基础框架。如果采用从外弧基准线为基准线处直到矫直终点线处预埋型钢并在型钢上有测量销,以此测量而得的两线偏差极小(一般为0.10~0.20mm)。但是如采用全站仪来确定外弧基准线到矫直终点线的距离,由于全站仪操作和仪器自身误差(预计为1~2mm),所以基础框架安装完后要重新复检外弧基准线到矫直终点线的距离,这时可利用基础框架上的测量销采用2.5m的千分尺得出精确数值,再以矫正后的外弧基准线来安装结晶器及振动框架。 安装基础框架首先应初定扇形段弧形区基础框架的安装标高,可用我公司的电子水准仪初定图号为10210308图纸中弧形段13个括号内的标高尺寸,测量点为基础框架上的测量孔插入的测量销,可使偏差范围控制在±0.15mm。最高端的框架(一)有五个测量孔,中间框架(二)有六个测量孔,底端的框架(三)有四个测量孔。 其次由矫直终点线到各测量销的水平尺寸可用内径千分尺测量,

我公司的2.5m内径千分尺已放置在现场,测量水平尺寸可用全站仪配合进行。弧形段的基础框架定位后,矫直终点线后的基础框架也相继定位。 最后再用基础框架安装用测量轮来检测保证扇形段的安装面。 铸流中心线到驱动侧框架的尺寸可用内径千分尺确定,其控制偏差可在±0.50mm,驱动侧框架到非驱动侧框架的尺寸也可用内径千分尺确定,其控制偏差可在±0.20mm。 附:攀冶机电分公司1650连铸机预埋控制点标示图 攀冶机电分公司西昌连铸项目部 2011年6月22日

连铸机的辊子装配的检测与维修

连铸机的辊子装配的检测与维修 一、连铸机的介绍 1.连铸机的功能 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 完成这一过程所需的设备叫连铸成套设备。浇钢设备、连铸机本体设备、切割区域设备、引锭杆收集及输送设备的机电液一体化构成了连续铸钢核心部位设备,习惯上称为连铸机。 连铸机是一种用模具进行连续浇注钢水的大型生产线。生产出的钢坯经轧制,成为成品销售。提高连铸自动化水平,对保证铸坯质量、提高连铸机的劳动生产率、增加连铸机的金属收得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连铸机的组成(如图a) (1)钢包回转台:钢包回转台是现代连铸中应用最普遍的运载和承托钢包进行浇注 的设备,通常设置于钢水接收跨与浇注跨柱列之间。所设计的钢包旋转半径,使得浇钢时钢包水口处于中间包上面的规定位置。用钢水接收跨一侧的吊车将钢包放在回转台上,通过回转台回转,使钢包停在中间包上方供给其钢水。浇注完的空包则通过回转台回转,再运回钢水接收跨。钢包回转台是连铸机的关键设备之起着连接上下两道工序的重要作用。 (2)中间包:中间包是短流程炼钢中用到的一个耐火材料容器,首先接受从钢包浇下来的钢水,然后再由中间包水口分配到各个结晶器中去,并且有着分流作用。对于多流连铸机,由多水口中间包对钢液进行分流。 连浇作用。在多炉连浇时,中间包存储的钢液在换盛钢桶时起到衔接的作用。减压作用。盛钢桶内液面高度有5~6m,冲击力很大,在浇铸过程中变化幅度也很大。中间包液面高度比盛钢桶低,变化幅度也小得多,因此可用来稳定钢液浇铸过程,减小钢流对结晶器凝固坯壳的冲刷。 保护作用。通过中间包液面的覆盖剂,长水口以及其他保护装置,减少中间包中的钢液受外界的污染。 清除杂质作用。中间包作为钢液凝固之前所经过的最后一个耐火材料容器,对钢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尽可能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颗粒在处于液体状态时排除掉。 (3)结晶器:结晶器承接从中间包注入的钢水并使之按规定断面形状凝固成坚固 坯壳的连续铸钢设备。它是连铸机最关键的部件,其结构、材质和性能参数对铸坯质量和铸机生产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开浇时引锭杆头部即是结晶器的活动内底,钢水注入结晶器逐渐冷凝成一定厚度坯壳并被连续拉出,此时,结晶器内壁承受着高温钢水的静压力及与坯壳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等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其工作条件极为恶劣。 (4)扇形段:通过夹辊和侧导辊对带有液心的坯壳起支撑和导向作用,使其沿着预 定的轨道前进,并限制它发生鼓肚变形;扇形段是连铸过程中主要设备之一,扇形段制造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被轧制板坯厚度的均匀性,对其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扇形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

《扇形的认识》教案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扇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理解扇形的概念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2、在变与不变的分析中研究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祖国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扇子、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都分别叫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这些物体的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板书课题:扇形)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弧。 课件出示扇形图。

(1)用课件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彩色的线画出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彩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和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3)尝试画弧。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弧。 教师课件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2.认识扇形。 (1)演示先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半径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2)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这块涂有颜色的图形就是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叫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扇形) (4)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2036 班级:机电(1)班 届别:2008 指导教师 2011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所以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以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3:因为竖直方向的孔中心线跟水平方向的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所以应先对水平方向的孔加工,然后再加工竖直方向的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外圆进行粗加工,然后以孔表面做精基准加工外圆;再用加工好的外圆面精加工孔。这样水平方向上才有足够的精度做基准。 4: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都需精加工;与外零件配合的端面粗糙度也要求较高,所以都要精加工。 5螺纹加工为最后加工,这样便于装夹。 二确定生产类型 因为本次设计零件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

炼钢连铸机扇形段辊子漏水问题解决论文

炼钢连铸机扇形段辊子漏水问题的解决摘要:连铸机出现扇形段辊子旋转接头处漏水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辊身内部的主轴发生了窜动,致使旋转接头上的密封圈起不到密封的作用了,后来经过相关人员对辊身内部结构的改造,有效控制了主轴的窜动,成功解决了问题 关键词:扇形段辊子旋转接头漏水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roll caster rotating joints of the leak phenomenon, the main reason is the roll body internal spindle happened channeling move, the rotary joints of the sealing ring up on less than the function of sealing, then through relevant personnel to roll bod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pindle there still, success in solving the problem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roller rotary joints is leaking 中图分类号: th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连铸系统扇形段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炼钢连铸系统采用的是直弯式连铸机,也就是连续弯曲连续矫直。1、2#机分别为1机1流,每机11个段,弧形段(1-6)、矫直段(7、8)、水平段(9-11),3#机为1机2流,每流12个段,弧形段(1-6)、矫直段(7、8)、水平段(9-12)(下图为连铸系统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一:设计题目:搓丝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设计要求 1) 该机用于加工轴辊螺纹,其结构见下图,上搓丝板安装在机头上,下搓丝板安装在滑块上。加工时,下搓丝板随着滑块作往复运动。在起始(前端)位置时,送料装置将工件送入上、下搓丝板之间,滑块往复运动时,工件在上、下搓丝板之间滚动,搓制出与搓丝板一致的螺纹。搓丝板共两对,可同时搓出工件两端的螺纹。滑块往复运动一次,加工一件。 2) 室内工作,生产批量为5台。 3) 动力源为三相交流380/220V,电动机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 4) 使用期限为10年,大修周期为3 年,双班制工作。 5) 专业机械厂制造,可加工7、8级精度的齿轮、蜗轮。 图1.1: 搓丝机简图 1.2原始技术数据

1.3设计任务 1. 完成搓丝机传动装置总体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绘制总体设计原理方案图。 2. 完成主要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 完成装配图1 张(用A0 或A1 图纸),零件图2 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1 份。 二:机械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根据系统要求可知: 滑块每分钟要往复运动24次,所以机构系统的原动件的转速应为24r/min。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则需要机构系统有减速功能。运动形式为连续转动→往复直线运动。根据上述要求,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该机构有尺寸较小,结构简洁的特点。利用曲柄和连杆共线,滑块处于极限位置时,可得到瞬时停歇的功能。同时该机构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整个搓丝机由电动机、开式齿轮减速器、一级减速器、曲柄滑块机构、最终执行机构组成。如方案一图所示。 其中,r=148.5mm; l=1371.5mm; e=666mm; 最大压力角α=33°; 急回夹角β=7°,急回特性为k=1.081。 采用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加开式齿轮减速器,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设计制造,维护方便。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空预器器扇形板自动调节说明书

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说明书 一、概述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指转子旋转而风罩固定的一种空气预热器自锅炉炉膛排出的高温烟气自上而下流经预热器转子一侧时,加热转子中的蓄热元件。当已加热的蓄热元件随转子转到另一侧(空气侧)时,冷空气从下往上流经蓄热元件,把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预热冷空气的目的。由于转子受热时上下存在温差,发生蘑菇状变形,使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圭寸片间的间隙增大。(见图一) 图一 由于密封间隙增大,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泄漏量增加,使能量损耗增大。如果控制住了漏风量,就可以在不增加送风机能耗的情况下,保证锅炉的总风量供应。空气预热器漏风间隙调整控制系统,就是通过测量并调节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在任何运行工况下,该部的间隙保持最小,从而减少了漏风量,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整个机组效率的目的。 本系统同时可以检测多路故障(如转子停转、传感器异常、电机过载等)并进行故障处理和报警。 ?本系统适用于河北定曲发电厂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 1.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对湿度:<85%RH 大气压力L:86—

106Kpa 无爆炸和破坏绝缘的介质 ※ 建议将控制柜安装在远离热源的地方 2.安全应将控制柜、动力柜、现场信号变送箱可靠地固定在平台上,并保持良好的接地。 二、设备描述每台锅炉有两台空气预热器,每台预热器热端有三块扇形板,每块扇形板对应有一套高温间隙传感器和一台提升机构。 本系统由高温间隙传感器、扇形板提升机构、转子停转检测开关和控制柜、动力柜五部分组成,具体如下:高温间隙传感器探头六个(含安装板)现场信号变送箱六个(内有接线盒、电缆及信号变送器)扇形板提升机构六台控制柜一台 动力柜一台转子停转检测开关两个(含安装支架) 1. 高温间隙传感器本传感器属电涡流式传感器,它可以连续测量密封扇形板下表面与转子法兰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并把间隙值转化为电信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可以在烟气腐蚀及多粉尘的环境中工作。 a)组成高温间隙传感器由间隙测量探头、高频接线盒、信号变送器以及高频连接电缆组成。其中高频接线盒、信号变送器、高频连接电缆安装在现场信号变送箱中。如图二所示: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活塞设计说明书(精)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设计课题:活塞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指导老师:吕钊钦 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3班姓名:高超学号: 20120667 2014年 12月 11日 序言 本次设计内容涉及了机械制造工艺及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公差配合与测量等多方面的知识。 活塞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艺设计、工序设计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三部分。在工艺设计中要首先对零件进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艺再设计出毛坯的结构,并选择好零件的加工基准,设计出零件的工艺路线;接着对零件各个工步的工序进行尺寸计算,关键是决定出各个工序的工艺装备及切削用量;然后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选择设计出夹具的各个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引导元件、夹具体与机床的连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计算出夹具定位时产生的定位误差,分析夹具结构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并在以后设计中注意改进。 关键词:工艺、工序、切削用量、夹紧、定位、误差。 目录 序言 (3) 一. 零件分析 (4)

1.1 零件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 工艺规程设计 (6)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6) 2.2基面的选择 (7) 2.3制定工艺路线 (10)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1)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夹具设计 (16) 3.1问题的提出 (16)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17) 3.3定位误差分析 (19) 3.4夹具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20 总结 (21) 参考文献…………………………………………………………22 (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绪论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汽车的动力部分也在不断改进,内燃机作为一种可移动的动力源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塞是内燃机的关键零

板坯连铸机轻压下扇形段的设计特点(1)_图文(精)

也就是利用ARP 进行的欺骗 什么是ARP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地址解析协议,是一种将IP地址转化成物理地址的协议。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有两种方式:表格方式和非表格方式。ARP具体说来就是将网络层(IP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三层)地址解析为数据连接层(MAC层,也就是相当于OSI的第二层)的MAC地址。 ARP原理:某机器A要向主机B发送报文,会查询本地的ARP缓存表,找到B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后,就会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未找到,则广播A一个ARP请求报文(携带主机A的IP地址Ia——物理地址Pa),请求IP地址为Ib的主机B回答物理地址Pb。网上所有主机包括B都收到ARP请求,但只有主机B 识别自己的IP地址,于是向A主机发回一个ARP响应报文。其中就包含有B的MAC地址,A接收到B的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接着使用这个MAC地址发送数据(由网卡附加MAC地址)。因此,本地高速缓存的这个ARP 表是本地网络流通的基础,而且这个缓存是动态的。 ARP协议并不只在发送了ARP请求才接收ARP应答。当计算机接收到ARP应答数据包的时候,就会对本地的ARP缓存进行更新,将应答中的IP和MAC地址存储在ARP缓存中。因此,当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B向A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 应答,而如果这个应答是B冒充C伪造来的,即IP地址为C的IP,而MAC地址是伪造的,则当A接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后,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这样在A看来C的IP地址没有变,而它的MAC地址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了。由于局域网的网络流通不是根据IP地址进行,而是按照MAC地址进行传输。所以,那个伪造出来的MAC地址在A上被改变成一个不存在的MAC地址,这样就会造成网络不通,导致A不能Ping通C!这就是一个简单的ARP欺骗。 ARP欺骗的种类 ARP欺骗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ARP欺骗分为二种,一种是对路由器ARP 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PC的网关欺骗。 第一种ARP欺骗的原理是——截获网关数据。它通知路由器一系列错误的内网MAC地址,并按照一定的频率不断进行,使真实的地址信息无法通过更新保存在路由器中,结果路由器的所有数据只能发送给错误的MAC地址,造成正常PC无法收到信息。第二种ARP欺骗的原理是——伪造网关。它的原理是建立假网关,让被它欺骗的PC向假网关发数据,而不是通过正常的路由器途径上网。在PC看来,就是上不了网了,“网络掉线了”。 一般来说,ARP欺骗攻击的后果非常严重,大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大面积掉线。有些网管员对此不甚了解,出现故障时,认为PC没有问题,交换机没掉线的“本事”,电信也不承认宽带故障。而且如果第一种ARP欺骗发生时,只要重启路由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姓名 指导教师 土木教研室 2012年5 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 ---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 (1)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与土木工程教研室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3)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对本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批意见。 (4)本工程的建设主管单位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及有关方案修改往来的一般性函。 (5)现行有关的国家规范、规定、规程。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S0007—2002)。 (9)房屋建筑图纸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 (1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5326-2001)。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t1一2001)。 (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1996)。 (1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2003)。 2、编制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参照房屋建筑学,现行国家标准,针对工程特点,重点从科学的施工管理、最佳的组织部署、全面质量控制、先进的施工工艺等各方面作出规划,在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消耗、节约成本。 二、工程概况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某省××公司的办公楼,位于××市郊××公路边,建筑总面积为6262㎡,平面形式为L型,南北方向长61.77m,东西方向总长39.44m。该建筑物大部分为五层,高18.95m,局部六层,高22.45m,附楼(F~L轴)带地下室,在⑾轴线处有一道温度缝,在F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立面、平面如附图所示。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厅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半框架结构外,皆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9 m,在C1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实心砖墙承重,每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除厕所、盥洗室采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板和屋面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试验室、厕所、后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他皆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106涂料,室外装修以涂料为主。窗间墙为干粘石,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二毡三油防水层,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凝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2014-2015学年工作校历》手册的 印版制作工艺 学生姓名:尹秉政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别:印刷工程系 专业:印刷工程 班级:印刷2011级2班5组 指导教师:穆东明、郭丽娜 2014 年7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1)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1) 2.1.1 图像扫描 (1)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2) 2.1.3 拼版,组版 (2) 2.1.4 打样输出 (2) 2.2 胶片输出流程 (2) 2.2.1 RIP处理 (2) 2.2.2 激光照排机曝光与冲洗机定影 (2) 2.3 印版的制作流程 (2) 2.4 印刷流程 (2) 2.4.1 印前准备 (2) 2.4.2 装版试印 (2) 2.4.3 正式印刷 (3) 2.4.4 印后处理 (3) 2.5 印后加工流程 (3) 第三章设计作品的印版制作工艺 (3) 3.1印版制作工艺要求 (3) 3.2 工艺内容 (3) 3.3 工艺过程 (4) 3.4 主要工艺参数 (4) 第四章印版制作工艺中的质量检测与故障排除 (4) 4.1 印版外观质量的检查 (4) 4.2 版式规格的检查 (5) 4.3 图文内容的检查 (5) 4.4 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5) 4.5 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己经掌握的印刷工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一次综合应用的训练。课程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完成规定印刷活件的印前制作与处理过程,完成胶片的发排、冲洗显影,制作相应的胶印PS版,并使用该印版进行胶版印刷,完成印刷品的折页、装订及裁切等印后加工工序,最终获得印刷成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印前制作、输出、制版、印刷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和技术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的设计工作校历手册,工作校历的成品规格为185X260mm,大度8开单色双面印刷,正度16开骑马钉装钉。我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印版的制作,总共26张胶片,所准备的印版至少26张未曝光,版面平整,没有折痕,大度8开,470X400mm的阳图光分解型预涂感光板,印版制作前的工艺为胶片输出,对此环节的要求是胶片平整,表面无折痕,如果不符合此要求的胶片将无法晒版在完成印版的制作后将是印刷过程。将印版交于印刷小组。事实上印版制作和印刷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既要制作印版又要印刷,一旦印刷中出现印版损毁,那就重 新制作印版。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2.1.1 图像扫描 图像扫描是通过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图1). 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滚筒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 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图1 扫描仪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数字印前图文图像制作处理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 Photoshop软件是印刷印前处理的主要软件,可以用于色彩管理进行颜色设置, 设置工作空间和色彩管理方案,也可以用于改变图像色彩模式便于印刷输出。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改变色阶、调整明度饱和度、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等。该软件自带了很多预设的滤

扇形段辊子不锈钢堆焊工艺范例

连铸机扇形段辊子不锈钢堆焊工艺范例 2008-06-09 14:04:28 一.辊子材料及制造工艺流程 扇形段辊子直接影响连铸机的过钢量,对辊子材料总的要求,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为提高辊子母材在高温时的机械性能,对辊子母材必须进行调质热处理,其制造工艺如下: 粗炼T精炼T真空除气T锻造T锻后热处理T粗加工T无损探伤T调质T中精加工T 无损探伤T焊前预热T不锈钢堆焊T焊后热处理T精加工T无损探伤从辊子制造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其质量过程检验尤为严格。 二.连铸机辊子的堆焊 2.1连铸机扇形段辊子不锈钢明弧焊接 2.1.1充填材料 第一层充填焊丝RW-chromecore430-0 第二层充填焊丝RW- chromecore414N-0 第三层比同第二层 2.1.2 充填材料要求 其英国进口充填焊丝堆焊的辊子必须分别做出持久的标识 标准设计最终精加工后堆焊层为4伽,根据用户要求可加厚,其含Cr至少》12. 5%,硬度值HRC44?50。 2.1.3 明弧堆焊工艺 带振动的单焊丝工艺

2.1.4 工艺取样 堆焊后取长度100伽圆柱体用于检验,金相组织分析,机械性能试验。 2.1.5 质量检验 根据辊子不同工序技术要求分别进行PT渗透剂检验,UT超声波检等无损探伤,母体MT 磁粉探伤,并达到相应的探伤等级技术要求。 2.2连铸机扇形段辊子不锈钢埋弧焊接 2.2.1 充填材料 第一层材料H1Cr13Ni2Mo 第二层材料H1Cr13NiMoVNb 第三层同比第二层 并相应配置能补偿合金元素的焊剂 2.2.2充填材料要求 各类不同充填材料堆焊的辊子分别作持久标识,硬度值:HRC37?47,含Cr量> 12.5%,标准机加工后焊层厚度3伽,按客户要求可适当扩大 2.2.3埋弧焊工艺 单线或双线振荡工艺 2.2.4工艺取样 堆焊后取200伽工件圆柱体用于检验,金相组织分析,机械性能试验 2.2.5质量检验 根据辊子不同工序技术要求,分别进行PT着色渗透检验,UT超声波检验,母体MT 磁粉探伤,并达到相应的探伤等级技术要求 三.向用户提供的技术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