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建筑无障碍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对于所有人,包括有身体残疾或

其他行动限制的人士,提供无障碍的使用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遵守建筑无障碍规范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

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坡道和楼梯

在建筑设计中,坡道和楼梯是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

要求,建筑物的主要入口和公共区域应提供无障碍通道,包括坡道或

无障碍电梯。坡道的坡度和斜度应符合规范,以便于轮椅和行动不便

的人士使用。楼梯应提供必要的扶手和防滑措施,确保人们的安全。

二、门的宽度和开启方式

门的宽度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主

要进出口、公共通道和洗手间的门应达到最小的宽度标准,以方便轮

椅用户通过。此外,还应考虑到无障碍门的开启方式,如自动门、推

拉门或杠杆门,以提供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三、走道和通道

走道和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需要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进行合理设计。宽敞的走道和通道不仅使行动不便的人士感到舒适,也便于应急疏散。此外,地板或地面的材料和质地应选择合适的,以防止滑倒或其他意

外事件的发生。

四、洗手间和卫生间

洗手间和卫生间是建筑物中最常用的区域之一,因此它们的无障碍

设计尤为重要。在建筑无障碍规范中,要求洗手间和卫生间的门宽度、空间布局、卫生设施等都符合特定标准。此外,需要为残障人士配备

足够数量和合适高度的扶手、坐便器和洗手洞。

五、灯光和信号系统

建筑内的灯光和信号系统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来说也是重要的。灯

光的亮度和颜色应选择合适的,以便于人们辨别环境和对象。信号系统,如紧急报警器、出口指示牌和楼层标识,应设置在明显可见的位置,以方便视觉障碍人士获取信息。

六、停车场和交通通道

对于建筑物附近的停车场和交通通道,也有相关的无障碍规范要求。停车位应设有专用残障人士停车位,并配备标志和标线。交通通道应

提供足够的宽度和便捷的通行条件,以适应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

总结:

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布局、通畅

的通道、无障碍设施和适合的灯光设计,建筑物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方

便和舒适的使用环境。设计师和建筑师应时刻关注建筑无障碍规范的

要求,并将其纳入设计过程中,以确保建筑物的无障碍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1.建筑物入口和通道:建筑物的主要入口和通道应该具备无障碍的设计,以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轻松进入和离开。这包括足够宽度的门、 无阶梯的通道、无滑倒的地面材料以及易于使用的门把手和开关。 2.坡道和扶手:建筑物的楼梯入口处应该提供坡道以方便轮椅用户进入。坡道应该符合特定的坡度和斜角要求,以确保轮椅用户的安全。此外,楼梯和坡道应该配备适当的扶手,以提供额外的支持。 3.电梯和升降平台:建筑物中的电梯应该能够容纳轮椅和行动不便的 人士,并且提供易于识别和使用的按钮和指示。同样,升降平台也应该容 纳轮椅,以便让行动不便的人士在楼梯不可行的情况下升降。 4.洗手间和卫生间:建筑物中的洗手间和卫生间应该设计成可以容纳 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并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配备易于使用的设备,如 无障碍洗手间、护栏和可调节高度的设施。 5.停车场和外部空间:建筑物周围的停车场和外部空间也应该具备无 障碍设计,以方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入建筑物。这包括提供无障碍 停车位、通往建筑物的无障碍路径以及易于辨认的导航标志。 6.视觉和听觉指示:建筑物内应该提供适当的视觉和听觉指示,以帮 助视觉或听觉有障碍的人士。这包括明亮的照明、清晰的标志和指示、易 于听到的警示声音和紧急情况的警报设备。 7.色彩对比和易于识别:建筑物内外的色彩应该具备足够的对比度, 以便于行动不便的人士辨认。此外,设施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标志应该使 用易于识别的符号和图标。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是为了创建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通过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无论他们的能力和行动能力如何,建筑无障碍设计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和使用建筑物。因此,建筑师、设计师和政府机构都应该密切遵守这些规范,并确保建筑物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

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 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 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 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是指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加方便的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而进行的设计规划。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机会。 一、入口设计规范: 1. 提供无障碍入口通道,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米,不设门槛,便于轮椅、助行设备等进入。 2. 入口处应设置易于寻找的标识,如无障碍入口标志、手触标示等。 二、通道和楼梯设计规范: 1. 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2米,尽量避免狭窄和弯曲的通道。 2. 通道地面应平整、无障碍,并且不设门槛。 3. 在楼梯上应设置扶手,扶手高度不低于85厘米,同时应设 有易于识别的楼梯踏步材料和边缘标志。 三、厕所设计规范: 1. 提供无障碍厕所,并设置易于识别的标示。 2. 厕所的门宽度应不小于0.9米,配备易于开关的门把手。 3. 厕所内应设置扶手,高度不低于85厘米,便于残疾人使用。 四、电梯设计规范: 1. 提供无障碍电梯,并设置易于找到和使用的标示。 2. 电梯内应设有易于操作的按钮,按钮高度应适宜残疾人使用。 3. 电梯内部的操作面板应有明确的标示和指示,便于残疾人操作。

五、设施配备规范: 1. 提供残疾人停车位,停车位宽度应不小于3.6米,且靠近主 要出入口。 2. 室内设施应配备易于使用的设备,如易于打开的门把手、易于识别的标示等。 3. 设施设备的操作面板和按钮应易于使用,如易于操作的开关、按键等。 六、视觉辅助设计规范: 1. 提供易于寻找、识别的标示,如明显的指示牌、标识图案等。 2. 确保通道、门口等设施有足够的照明,避免黑暗和闪光的光线。 3. 提供易于辨认的颜色和对比度,以方便视觉障碍人士识别和辨认物体。 以上是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加方便的进入和使用建筑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建筑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希望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详]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 无障碍卫生间装修7大准则 防护: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以防残障人士跌倒摔伤。厕所的门上要装防护门板,以免轮椅的脚踏板碰破门。 布局:厕所应设于路旁,出入方便。卫生器具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合理,便器两侧都应留有便于轮椅接近的空间。 辅助:在卫生器具周围安装扶手,扶手的位置合适,连接牢固。为了便于各种身高的人使用,脸盆台面的高度可以设置在离地面60~100厘米的围之。 方便:水龙头开关应便于操作,可采用脚踏式,长柄式,感应式。 呼救:厕所应设紧 急呼救按扭。 畅通:卫生间室外 高差不得大于20毫米,方 便残疾人和轮椅通过。 尺度:门扇开启的 净宽不得小于0.8米,以 方便轮椅通过。厕所应留 有1.5米*1.5米的轮椅回 转空间。 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一)建筑物无障碍实施围 1.各类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科研建筑和学校、园林建筑)的室外场地、建筑入口、走道、楼梯、公共活动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交通和医疗建筑的人口应设置没有台阶的无障碍人口。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也宜设置无障碍人口。 3.下列公建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与司法部门,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使用部分和贵宾室,大型园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以及设有公厕的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4.下列有楼层的公建应设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无障碍电梯: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5.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和主席台必须设轮椅席位。 6.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的建筑人口、电梯、公共走道以及适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建筑无障碍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对于所有人,包括有身体残疾或 其他行动限制的人士,提供无障碍的使用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遵守建筑无障碍规范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 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坡道和楼梯 在建筑设计中,坡道和楼梯是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 要求,建筑物的主要入口和公共区域应提供无障碍通道,包括坡道或 无障碍电梯。坡道的坡度和斜度应符合规范,以便于轮椅和行动不便 的人士使用。楼梯应提供必要的扶手和防滑措施,确保人们的安全。 二、门的宽度和开启方式 门的宽度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主 要进出口、公共通道和洗手间的门应达到最小的宽度标准,以方便轮 椅用户通过。此外,还应考虑到无障碍门的开启方式,如自动门、推 拉门或杠杆门,以提供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三、走道和通道 走道和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需要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进行合理设计。宽敞的走道和通道不仅使行动不便的人士感到舒适,也便于应急疏散。此外,地板或地面的材料和质地应选择合适的,以防止滑倒或其他意 外事件的发生。

四、洗手间和卫生间 洗手间和卫生间是建筑物中最常用的区域之一,因此它们的无障碍 设计尤为重要。在建筑无障碍规范中,要求洗手间和卫生间的门宽度、空间布局、卫生设施等都符合特定标准。此外,需要为残障人士配备 足够数量和合适高度的扶手、坐便器和洗手洞。 五、灯光和信号系统 建筑内的灯光和信号系统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来说也是重要的。灯 光的亮度和颜色应选择合适的,以便于人们辨别环境和对象。信号系统,如紧急报警器、出口指示牌和楼层标识,应设置在明显可见的位置,以方便视觉障碍人士获取信息。 六、停车场和交通通道 对于建筑物附近的停车场和交通通道,也有相关的无障碍规范要求。停车位应设有专用残障人士停车位,并配备标志和标线。交通通道应 提供足够的宽度和便捷的通行条件,以适应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 总结: 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布局、通畅 的通道、无障碍设施和适合的灯光设计,建筑物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方 便和舒适的使用环境。设计师和建筑师应时刻关注建筑无障碍规范的 要求,并将其纳入设计过程中,以确保建筑物的无障碍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导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人权平等的日益关注,无障碍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无障碍设计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舒适的环境体验,特别是为老年人和身体残障人士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不涉及政治问题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和建议。 一、扶梯和升降设备的规范设计 1.1 扶梯的安全设计: 扶梯的速度应合理,不宜过快或过慢,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扶梯的走道宽度应足够宽,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 1.2 升降设备的无障碍设计: 对于电梯或升降机,应保证其门口宽度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电梯内部要设置易于操作的按钮和指示灯,并配备明确的语音提示系统。 二、楼梯和坡道的规范设计 2.1 楼梯的无障碍设计: 楼梯间的楼梯宽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以便于轮椅的通过。楼梯应设置平缓的坡度和适当的扶手,以增加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楼梯的安全性。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 上下坡道。坡道两侧应设置坚固的扶手,以提供支撑和平衡的功能。 三、门户和门道的规范设计 3.1 门户的无障碍设计: 门户应设计为宽敞的门洞,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通过。门的开 关应轻松,并且能够便利地打开和关闭,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 流畅通过。 3.2 门道的无障碍设计: 门道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可以方便地 通过门道。门道的地面应平整,并且不应有台阶或凹凸不平的地方。 四、洗手间和卫生间的规范设计 4.1 洗手间的无障碍设计: 洗手间应设置足够宽敞的空间,以方便轮椅的进出。洗手间内的洗 手盆、马桶和浴缸等设施应设置到合适的高度,以方便所有人的使用。 4.2 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 卫生间的门口宽度应符合标准,以容纳轮椅的进出。卫生间内应设 有扶手和防滑地面,以提供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保障。 五、出入口和紧急逃生的规范设计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 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 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1. 引言 无障碍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和构建建筑物,以确保所有人,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能够方便地使用和进入建筑物和设施。无障碍设计旨在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和无歧视的环境。本文将介绍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和要求。 2. 无障碍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平等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无论他们的能力、年龄、性别、种族或宗教信仰如何。

2.2 可用性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方便使用,无论用户的能力如何。例如,提供足够的扶手和把手,确保门槛和楼梯的高度符合标准等。 2.3 灵活性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提供多样化的卫生间设施,包括适用于轮椅使用者和儿童的设施。 2.4 安全性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提供一种安全的环境,以防止事故和伤害发生。例如,通过安装防滑地板和合适的照明来提高安全性。 2.5 可持续性 无障碍设计应该与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相结合,以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可持续性。

3. 建筑无障碍设计要求 3.1 入口和门道 •入口应该设有无障碍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进入建筑物。 •门道的宽度应符合标准,以容纳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 3.2 电梯和楼梯 •建筑物应该提供足够数量的电梯,以确保轮椅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进入不同楼层。 •楼梯的高度和深度应符合标准,为所有人提供安全和舒适的上下楼方式。 3.3 卫生间和洗手间 •建筑物应该提供适用于轮椅使用者和其他残疾人的无障碍卫生间。

•卫生间的门道宽度应足够宽,以容纳轮椅和辅助设备。 •卫生间的设施应容易到达并易于使用。 3.4 人行道和停车位 •人行道应该设有无障碍斜坡和临时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 和行动不便的人在建筑物周围移动。 •停车位应设有专用停车位,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停车区域。 3.5 照明和声音提示 •建筑物应提供适当的照明,以确保所有人能够看清周围的 环境。 •建筑物应提供声音提示设备,以帮助视力障碍者导航和定位。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通行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通行规范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无障碍设计在建筑领域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障碍通行规范要求着重于提供方便、安全、无 歧视的环境,以确保所有人能够平等地使用公共场所。本文将探讨建 筑设计中的无障碍通行规范要求,并就此做出适当的分析和解读。 1.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通行规范目标 在探讨无障碍通行规范要求之前,有必要明确其目标。无障碍设计 的目标是为了消除或减少环境对身体、认知或感知能力受限人群的障碍,使他们能够自主、安全和顺畅地进出建筑物和公共空间。 2. 空间设计要求 2.1 建筑入口设计 无障碍通行的第一步是建筑入口设计。设计师应确保至少一个入口 符合无障碍标准,并采取措施确保人们无需面对阶梯或其他障碍物即 可进入建筑物。此外,入口处必须设置合适的斜坡或无障碍升降平台,以便轮椅使用者、行动不便的人士或者推婴儿车的人能够方便地进入 建筑。 2.2 通道设计 通道设计应保证无障碍的连通性。通过合理设置通道宽度、排列方 式和坡道等措施,确保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自由通行, 并避免狭窄的过道或台阶带来的不便。

3. 设备设施要求 3.1 电梯和扶手电梯 对于高层建筑,必须提供无障碍的电梯和扶手电梯,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层。电梯应具备适当的尺寸和容量,方便携带轮椅或助行设备的人使用。 3.2 按钮和控制设备 按钮和控制设备的高度和标识应符合无障碍设计的标准,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方便地使用。对于视力受限人士,按钮和控制设备应具备盲文或凸起标记,以提供非视觉的辨识手段。 4. 卫生间和洗手间设计要求 4.1 卫生间和洗手间的空间设计应保证轮椅使用者的无障碍使用,包括入口和室内的空间宽度、抓手设施的设置等。 4.2 洗手间配备方便的洗手盆、镜子和遥控设备等,以满足行动不便人士的需要。 5. 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要求 5.1 设施和建筑物应提供明确可见的引导标识,以帮助视力受限人士定位和导航。标识应具备足够的对比度,以确保易于辨认。 5.2 听力引导系统的设置应保证声音传达的清晰和准确,以满足听力障碍人士的需求。 6. 总结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是指为残障人士提供适用、便捷和安全的环境,使其能 够独立、自主地进入和使用各类建筑设施。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满 足无障碍规范要求对于保障社会各界人士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 一、入口设计 建筑的入口是用户进入建筑的第一步,因此应特别关注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规范要求,建筑入口应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通道,保证残 障人士可以自由进出。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米,斜坡的坡度应符合 规范并提供扶手,以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安全进出。 二、楼梯与扶手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楼梯和扶手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无障碍规范要求。除 了设置标准的楼梯外,还应该设置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坡道或无障 碍电梯。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且应保证表面平整、无障 碍电梯的大小和按钮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三、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是建筑中必备的设施之一,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卫生间的设 计尤为重要。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并确保入口的宽度适合轮椅通过。卫生间内部的空间应足够宽敞,使

轮椅能够方便转动,同时还应提供扶手、无障碍洗手台和抓杆等设施,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四、走道和通道设计 建筑内的走道和通道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无障碍规范要求。走道和通 道的宽度应足够宽敞,以适应残障人士的通过。走道的地面应平整, 避免凹凸不平的地面状况,同时还应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以确保环 境明亮且安全。 五、指示标志和标识设计 指示标志和标识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引导和提示的作用。按照无障 碍规范要求,建筑内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指示标志和标识,以方便残 障人士的导航和识别。标志和标识的高度、颜色和字体大小等都应符 合规范要求,并采用不反光、不反差的材料,以提高可读性。 六、紧急疏散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紧急疏散的设施和通道的设置也需要满足无障碍规 范要求。紧急疏散通道应设有无障碍坡道或无障碍电梯,并保证适当 的宽度和顺畅的通行。同时,在疏散指示标志上也应提供符合规范要 求的信息,确保所有人士都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综上所述,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 理地满足无障碍规范要求,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友好、便捷和安 全的使用环境,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发展。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了解无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设施设置,为身体有残疾或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环境,使他们能够自主、方便地进出、活动和使用建筑物、设施和服务。为了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建筑物和其相关设施的使用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本文将介绍一些普遍适用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1. 建筑物入口设计要求 1.1 建筑物应设有无障碍通道,用于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 1.2 通道应保持平坦,无障碍物,宽度应满足轮椅及其他辅助设备的通过要求。 1.3 通道入口处的门应宽度适宜,方便轮椅通过,并设有自动开关装置。 1.4 通道入口处应有垂直高差不大于2厘米的坡道或无障碍设施,以便轮椅等辅助设备的使用。 2. 建筑物内部设计要求 2.1 建筑物内的走廊、门厅等公共空间应宽敞,不得有凸出的墙角或其他障碍物。 2.2 地板应平整、防滑,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士来说,应有明显的地面标识,引导他们进行导向。

2.3 电梯应设有无障碍按钮和标识,以方便视力有障碍的人士使用。 2.4 楼梯应设有扶手,必要时应有无障碍电梯或斜坡供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2.5 建筑物内的卫生间应设有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厕位、无障碍洗手间和无障碍镜子。 3. 建筑物服务设施设计要求 3.1 无障碍停车位应设在离建筑物入口最近的位置,并配有上下车辅助设施。 3.2 建筑物内部的服务台、工作台等应相对较低,以方便轮椅用户咨询和办理业务。 3.3 建筑物内的紧急疏散通道应满足行动不便人士的疏散需求,设有适当的无障碍设施。 3.4 建筑物内的公共交通设施应具备无障碍特点,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4. 建筑物外部环境设计要求 4.1 前院、广场等建筑物外部空间应平坦,便于行动不便人士的进出和活动。 4.2 公共道路和人行道上应设有无障碍斑马线、无障碍斜坡等设施,方便人士横穿道路。

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使用需求,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措施,提供无障碍环境,确保所有人可以平等地使用建筑物和设施。本文将介绍建筑施工中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一、坡道设计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需要设置合适的坡道。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坡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 1. 坡道的倾斜度应适宜,不应大于1:12,即每行走12米,坡道高度不超过1米; 2. 坡道的宽度应满足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需要,一般为1.2米至1.5米之间; 3. 坡道应平稳,不得有明显的颠簸或过于陡峭的部分; 4. 坡道两侧应有合适的护栏或扶手,以提供支撑和保护。 二、门槛设计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无障碍通行,门槛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门槛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 1. 公共建筑的主入口门槛高度不得超过1.5厘米,方便行动不便人员的进出;

2. 门槛的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防止跌倒和摔伤的风险; 3. 必要时,应设置无障碍斜坡,方便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过门。 三、电梯设计 在多层建筑中,电梯的设计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电梯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 1. 电梯的门宽应满足行动轮椅的通过需求,一般不少于0.9米; 2. 电梯内部应有明确的按键标示和语音提示,方便视觉障碍人士使用; 3. 电梯按钮应设置在合适的高度,方便行动不便人群操作; 4. 电梯内部应设有应急报警按钮,以确保乘客安全。 四、卫生间设计 建筑物中的卫生间设计也需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以方便行动不便人群的使用。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卫生间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 1. 卫生间的进出口应满足行动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通过需求; 2. 卫生间的空间应宽敞,方便行动轮椅的转动和操作; 3. 洗手盆、马桶和各种设备的高度宜合理,方便视觉和行动障碍人士使用。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是指为残疾人士和其他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无障碍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设施和服务的设计。在建筑艺术设计中,遵循无障碍规范要求对于创造一个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I. 无障碍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建筑环境和服务。它包括了一系列的设计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和设施对于所有人都是安全、无障碍的。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关注身体上的障碍,也包括其他类型的障碍,如听力、视力和认知障碍等。 II. 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艺术设计中,无障碍规范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和场所的无障碍进入:建筑物的入口、门槛和通道应该设计得足够宽敞,以容纳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楼梯必须配备扶手和防滑措施,并且应该提供轮椅坡道以便残疾人士进入。 2. 内部空间的无障碍使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应该设计得可以方便地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包括了无障碍的洗手间、电梯、楼梯和走廊等。这些空间应该足够宽敞,设备和装置应该能够方便地被残疾人士使用。

3. 视觉和听觉障碍的解决方案:建筑物中应该考虑到视觉和听觉障 碍的人士。例如,应该提供盲人导向系统,如触摸地图和语音指引。 同时,要有灯光和声音指示设备,帮助听觉障碍的人士感知环境。 4. 室内装饰和标识的无障碍设计:室内装饰和标识应该使用明确的 符号和文字,方便人们理解和使用建筑物。例如,使用足够大的字体 和对比度高的颜色,以满足视力障碍的人士需求。 5. 紧急疏散和安全设施:建筑物应该配备紧急疏散和安全设施,以 确保所有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撤离。这包括明确的疏散路线、紧 急出口和易于操作的安全设备。 III. 无障碍规范要求的重要性 遵循无障碍规范要求对于建筑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无障 碍设计体现了社会的关怀和对弱势群体的尊重。通过为残疾人士和行 动不便的人提供无障碍的环境,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 社会。 其次,无障碍设计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和设施的可持续性。无障碍设 计可以延长建筑物和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的成本。此外,无障碍设计还有助于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从而促进环境保护。 最后,无障碍设计提高了建筑物和服务的可访问性,也为所有人提 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残疾人士设计的,它 也可以使得儿童、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的人受益。通过遵循无障碍 规范要求,我们能够打破各种限制,实现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无障碍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无障碍要求无障碍是指为了方便和保障行动不便人士的正常出行和生活,建筑设计规范中对无障碍的要求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无障碍要求,并解释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无障碍设计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供公平和平等的机会 无障碍设计可以确保所有人能够自由进出建筑物,无论他们是否身体健全。这种设计原则使行动不便人士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享受公共设施和服务。 1.2 增强可持续性 通过无障碍设计,建筑物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人群的需要,无论是老年人、儿童还是行动不便的人士。这种多功能性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1.3 遵守法律法规 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无障碍设计要求,建筑师和设计师必须遵守这些规定。通过遵守无障碍设计规范,建筑物所有者和开发商可以避免法律纠纷和惩罚。 二、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无障碍要求

2.1 入口设计 无障碍入口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要要求之一。建筑物的入口应该方便行动不便人士进出,包括安装坡道、扶手和无障碍电梯等设施。 2.2 通道和门的设计 行动不便人士需要足够宽敞和平坦的通道和门来方便通过。建筑设计规范中对通道和门的要求包括防滑地板、无障碍自动门和合适高度的门把手等。 2.3 停车位和停车场设计 建筑物外部的停车位和停车场也需要考虑无障碍要求。比如划定专门的残疾人停车位、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易于达到的路径和无障碍设施等。 2.4 楼梯和坡道设计 楼梯是行动不便人士出行的障碍物,因此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需要提供坡道和无障碍电梯来替代楼梯,以便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需求。 2.5 卫生间和洗手间设计 为了方便行动不便人士的使用,建筑物需要提供无障碍卫生间和洗手间。这些设施应该有足够的空间,配备扶手和易于操作的设备。 三、实施无障碍设计的方法 3.1 综合考虑无障碍设计要求

无障碍设计要求

无障碍设计要求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 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B 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 C 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 D 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E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 F 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内边线距墙面0.30m。 G 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 3、扶手 1)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2)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

建筑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下的无障碍设计指南

建筑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下的无障碍设计指南在建筑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下的无障碍设计指南 无障碍设计是指建筑环境在结构、设施、服务以及信息传达等方面,为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和可访问 性的设计。无障碍设计旨在创造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包容性环境。在本 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下的无障碍设计指南。 一、入口设计 入口是建筑环境中的第一个接触点,因此在无障碍设计中显得尤为 重要。根据规范要求,建筑入口应提供无阻碍通行的可访问路径,通 常包括无障碍斜坡或升降平台,并且要保证宽度足够以容纳轮椅等辅 助工具的通过。此外,入口处还需要提供明确的标识和导向系统,以 便用户能够轻松找到出入口。 二、楼梯和扶手设计 在规范要求下,楼梯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无障碍通行的需求。在楼梯 两侧应设置符合标准的扶手,扶手高度、间距以及材质要符合规范要求。此外,建筑中还应提供无障碍电梯或斜坡,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 士进出楼梯。 三、空间布局和通行区域 规范要求下的无障碍设计要考虑到空间布局和通行区域。公共区域、办公室、卫生间等场所的设计需要合理设置,确保足够的空间以容纳

轮椅和辅助设备的通行。走廊、门口和过道等区域的宽度也应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自由通行。 四、卫生设施设计 无障碍设计还要关注卫生设施的可访问性。卫生间的设计应满足规范要求,包括设有无障碍卫生间间、无障碍洗手台和无障碍换衣室等设施。卫生间的门宽、间距和手柄的位置等也要符合规范要求,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使用。 五、视觉和听觉辅助设施 为了提供更加无障碍的环境,建筑中应配备适当的视觉和听觉辅助设施。这包括明亮的照明系统,以便老年人和视力受损的人士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环境。此外,还需要设置方便的听觉导向系统,比如导盲砖、语音提示等,以帮助视力受损人士进行定位和导航。 六、信息传达和标识系统 建筑环境中的信息传达和标识系统对于无障碍设计也至关重要。所有标识和文字信息应使用清晰易懂的字体和颜色,并且要配备大字号和触摸式标识,方便视力受损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士阅读。此外,还应提供易于操作的信息传达设备,如语音导览系统等,使得所有人都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 在建筑环境设计规范要求下,无障碍设计成为了必备的设计元素。无障碍设计的目标是使建筑环境真正适用于所有人,并提供便利的访

建筑装修无障碍设施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 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 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 为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 0.3—0.6m。 盲道外表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 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