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建筑设计与装修的规范和标准

无障碍建筑设计与装修的规范和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身体残疾人群体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为了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尊严,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无障碍建筑设计和装修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无障碍建筑设计和装修的规范和标准。

一、无障碍建筑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无障碍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身体及心理上的特殊需求,使得残疾人、老年人和孕产妇等群体在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无需克服过多的障碍,以达到平等的使用效果。目前,无障碍建筑设计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筑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要,规划和设计出无障碍建筑。

二、无障碍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

无障碍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无障碍通道:建筑物内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的进出;

2.无障碍入口: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入口,方便残疾人出入;

3.无障碍电梯:电梯应符合无障碍标准,设置无障碍操作按钮,方便残疾人使用;

4.无障碍卫生间:建筑物内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方便残疾人

的使用;

5.无障碍停车位:建筑物周围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方便残疾

人停车。

三、无障碍装修的要求和标准

无障碍装修是指在房屋内部装修时,应该根据残疾人的需求,

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方便残疾人的生活。无障碍装修的要求和标

准如下:

1.地面装修:地面应该平坦、无障碍,利于轮椅使用;

2.门槛装修:门槛应该低,方便残疾人进出;

3.卫生间装修:应设置壁挂式坐便器,方便残疾人使用,同时

淋浴间应该足够宽敞;

4.厨房装修:应将灶台设置在合适的高度,以方便残疾人的使用;

5.室内装修:装修材料应该环保、安全,避免对残疾人造成二

次损害。

通过上述要求和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无障碍建筑设计和装修是

非常重要的。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普及无障碍设计和装修,对于身

体残疾人和需要专业照护的老年人等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可以提

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环境,促进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在未来,无障碍建筑设计和装修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相信不久的将来,无障碍建筑装修会逐步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

标准。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7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7.1 建筑入口 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7.1.1)。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务必设轮椅坡道与扶手。 7.1.3 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 入口平台宽度 建筑类别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 1 大、中型公共建筑≥2.00 2 小型公共建筑≥1.50 3 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2.00 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 ≥1.50 寓建筑 5 无障碍宿舍建筑≥1.50

7.1.4 无障碍入口与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7.1.5的规定(图7.1.5-1, 图7.1.5-2) 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 建筑类别门扇开启后最小间距(m) 1 大、中型公共建筑≥1.50 2 小型公共建筑≥1.20 3 中、高层建筑、公共建筑≥1.50 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建筑≥1.20

7.2 坡道 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者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图7.2.1-1, 图7.2.1-2)。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图7.2.3)。 7.2.4 不一致位置的坡道,其坡度与宽度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不一致位置的坡度与宽度 坡道位置最大坡度最小宽度(m) 1 有台阶的建筑入 口 2 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 3 室内走道 4 室外通路 5 困难地段 1:12 1:20 1:12 1:20 1:10~1:8 ≥1.20 ≥1.50 ≥1.00 ≥1.50 ≥1.20 7.2.5 坡道在不一致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与水平长度符合表7.2.5的规定(图7.2.5)。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建筑无障碍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对于所有人,包括有身体残疾或 其他行动限制的人士,提供无障碍的使用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遵守建筑无障碍规范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 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坡道和楼梯 在建筑设计中,坡道和楼梯是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 要求,建筑物的主要入口和公共区域应提供无障碍通道,包括坡道或 无障碍电梯。坡道的坡度和斜度应符合规范,以便于轮椅和行动不便 的人士使用。楼梯应提供必要的扶手和防滑措施,确保人们的安全。 二、门的宽度和开启方式 门的宽度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主 要进出口、公共通道和洗手间的门应达到最小的宽度标准,以方便轮 椅用户通过。此外,还应考虑到无障碍门的开启方式,如自动门、推 拉门或杠杆门,以提供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三、走道和通道 走道和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需要根据建筑无障碍规范进行合理设计。宽敞的走道和通道不仅使行动不便的人士感到舒适,也便于应急疏散。此外,地板或地面的材料和质地应选择合适的,以防止滑倒或其他意 外事件的发生。

四、洗手间和卫生间 洗手间和卫生间是建筑物中最常用的区域之一,因此它们的无障碍 设计尤为重要。在建筑无障碍规范中,要求洗手间和卫生间的门宽度、空间布局、卫生设施等都符合特定标准。此外,需要为残障人士配备 足够数量和合适高度的扶手、坐便器和洗手洞。 五、灯光和信号系统 建筑内的灯光和信号系统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来说也是重要的。灯 光的亮度和颜色应选择合适的,以便于人们辨别环境和对象。信号系统,如紧急报警器、出口指示牌和楼层标识,应设置在明显可见的位置,以方便视觉障碍人士获取信息。 六、停车场和交通通道 对于建筑物附近的停车场和交通通道,也有相关的无障碍规范要求。停车位应设有专用残障人士停车位,并配备标志和标线。交通通道应 提供足够的宽度和便捷的通行条件,以适应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 总结: 建筑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布局、通畅 的通道、无障碍设施和适合的灯光设计,建筑物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方 便和舒适的使用环境。设计师和建筑师应时刻关注建筑无障碍规范的 要求,并将其纳入设计过程中,以确保建筑物的无障碍性和可持续性。

无障碍设计要点

无障碍设计要点 无障碍设计要点 无障碍设计要点 一、道路 1、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道不宜大于2.5%。在人行道路面有高差需要设台阶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并要求在一侧或两侧设扶手。 2、设有红绿灯的路口,人过街音响装置。二、中高层建筑 1、高层、中高层住宅的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的设计应方便乘轮椅者的出行,每50套住房宜设两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型。 三、公共服务设施: 1、公共服务建筑的主要入口有地面高差时,必须要修建方便轮椅通行和进出的坡道,为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出行。 2、公共服务入口大厅及通道的地面要平整而不能光滑。 3、公共服务设施设轮椅残疾人使用的厕位或专用洗手间;设有电梯的公共服务设施要适合乘轮椅和视觉残疾人使用;设有楼梯的公共服务设施要适合拄拐杖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设有公共电话、查询、饮水器、服务台、自动售物等设施的高度,要适合乘轮椅者使用。 4、公共厕所的入口到室内要全方位的安排无障碍设施,如入口坡道,轮椅可回旋的通道,轮椅可进入的厕位及安全抓杆,小便器安全抓杆,洗手盆安全抓杆等。

三、公共绿地 1、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直经坡和扶手。 2、在休息坐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 3、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 4、组团级绿地和儿童活动场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组团绿地内宜设置沙坑、爬梯之类的游戏设施,边上放上坐椅。 四、停车位 1、距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车位。 2、残疾人停车车位的地面应平整、坚固和不积水,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3、停车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应使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通道到达建筑入口。 4、停车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线和无障碍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宜设无障碍志牌。 附表二 建筑节能要求 规划设计方案应有建筑节能专篇。根据国家和省建筑节能政策, 实现全省居住建筑总体节能达到65%(居住)和50%(公共)的目标,在申报建筑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必须要求在设计说明部分增设节能专篇,在节能专篇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导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人权平等的日益关注,无障碍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无障碍设计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权利和舒适的环境体验,特别是为老年人和身体残障人士创造一个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不涉及政治问题的前提下,提供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和建议。 一、扶梯和升降设备的规范设计 1.1 扶梯的安全设计: 扶梯的速度应合理,不宜过快或过慢,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扶梯的走道宽度应足够宽,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 1.2 升降设备的无障碍设计: 对于电梯或升降机,应保证其门口宽度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电梯内部要设置易于操作的按钮和指示灯,并配备明确的语音提示系统。 二、楼梯和坡道的规范设计 2.1 楼梯的无障碍设计: 楼梯间的楼梯宽度应达到一定标准,以便于轮椅的通过。楼梯应设置平缓的坡度和适当的扶手,以增加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楼梯的安全性。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 上下坡道。坡道两侧应设置坚固的扶手,以提供支撑和平衡的功能。 三、门户和门道的规范设计 3.1 门户的无障碍设计: 门户应设计为宽敞的门洞,能够容纳一台标准的轮椅通过。门的开 关应轻松,并且能够便利地打开和关闭,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 流畅通过。 3.2 门道的无障碍设计: 门道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可以方便地 通过门道。门道的地面应平整,并且不应有台阶或凹凸不平的地方。 四、洗手间和卫生间的规范设计 4.1 洗手间的无障碍设计: 洗手间应设置足够宽敞的空间,以方便轮椅的进出。洗手间内的洗 手盆、马桶和浴缸等设施应设置到合适的高度,以方便所有人的使用。 4.2 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 卫生间的门口宽度应符合标准,以容纳轮椅的进出。卫生间内应设 有扶手和防滑地面,以提供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保障。 五、出入口和紧急逃生的规范设计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1. 引言 无障碍设计是指通过设计和构建建筑物,以确保所有人,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能够方便地使用和进入建筑物和设施。无障碍设计旨在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和无歧视的环境。本文将介绍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和要求。 2. 无障碍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平等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无论他们的能力、年龄、性别、种族或宗教信仰如何。

2.2 可用性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方便使用,无论用户的能力如何。例如,提供足够的扶手和把手,确保门槛和楼梯的高度符合标准等。 2.3 灵活性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提供多样化的卫生间设施,包括适用于轮椅使用者和儿童的设施。 2.4 安全性 建筑物和设施应该提供一种安全的环境,以防止事故和伤害发生。例如,通过安装防滑地板和合适的照明来提高安全性。 2.5 可持续性 无障碍设计应该与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相结合,以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可持续性。

3. 建筑无障碍设计要求 3.1 入口和门道 •入口应该设有无障碍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进入建筑物。 •门道的宽度应符合标准,以容纳轮椅和其他辅助设备。 3.2 电梯和楼梯 •建筑物应该提供足够数量的电梯,以确保轮椅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进入不同楼层。 •楼梯的高度和深度应符合标准,为所有人提供安全和舒适的上下楼方式。 3.3 卫生间和洗手间 •建筑物应该提供适用于轮椅使用者和其他残疾人的无障碍卫生间。

•卫生间的门道宽度应足够宽,以容纳轮椅和辅助设备。 •卫生间的设施应容易到达并易于使用。 3.4 人行道和停车位 •人行道应该设有无障碍斜坡和临时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 和行动不便的人在建筑物周围移动。 •停车位应设有专用停车位,为残疾人提供方便的停车区域。 3.5 照明和声音提示 •建筑物应提供适当的照明,以确保所有人能够看清周围的 环境。 •建筑物应提供声音提示设备,以帮助视力障碍者导航和定位。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是指为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使建筑环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易于进入、易于使用、易于理解、易于退出的设计要求。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入口设计:无障碍建筑应设立无阶梯的坡道或无障碍电梯,以方便行动不便或残疾人进出建筑物。入口门宽度应符合行动不便人士使用轮椅的需要,门槛应平整,避免高低台阶。 2. 室内空间设计:无障碍建筑应保证室内空间通行无障碍,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供行动不便人士使用。电梯和扶手电梯的按钮应设置在易于触碰的高度,并配备明确的标识系统。 3. 楼梯和坡道设计:楼梯口应设有扶手,并且扶手应延伸至楼梯的起始和终止位置,以便行动不便人士使用。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规范,以便轮椅使用者顺利上下坡。 4. 厕所和洗手间设计:无障碍建筑应设置无障碍洗手间,洗手间门宽度适宜,洗手池、马桶、纸巾等设施应该符合无障碍标准,以便行动不便人士使用。 5. 照明和声音设计:无障碍建筑应提供充足的照明,并确保照明设备的位置不会造成视线短暂失明。此外,建筑内部的声音应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以避免对听力有障碍的人造成不便。 6. 标识和指示设计:无障碍建筑应配备易于理解和遵循的标识和指示。标识应具备足够的对比度和可见性,并且应符合行动

不便人士的需要。 7. 应急逃生设计:无障碍建筑应设置相应的应急逃生设施,如应急电梯和紧急疏散通道,并确保这些设施易于使用并且容易找到。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建筑环境,保障各类人群的权益,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这些规范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满足残疾和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也能提高老年人和其他人群的生活品质。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应该得到各级政府和建筑设计单位的重视和实施,以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公平的社会环境。

无障碍设计要求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无障碍设计要求规范及说明 6.6.1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 建筑入口; 2 入口平台; 3 候梯厅; 4 公共走道。 6.6.2 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表6.6.2 坡道的坡度 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墙面宽度; 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015m,并应以斜坡过渡。

6.6.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6.6.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说明】 6.6.1 本条系根据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第5.2.1条制订,列出了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该标准对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还包括电梯轿厢。由于该规定对住宅强制执行存在现实问题,本条未将电梯轿厢列入强制条款。对六层及六层以下设置电梯的住宅,也不列为强制执行无障碍设计的对象。此外原来规定的无障碍设计的部位还包括无障碍住房,由于本规范仅针对住宅单体建筑设计,故不要求对每栋住宅都做无障碍住房设计。 6.6.2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入口设置台阶时,必须按照无障碍设计的要求设置轮椅坡道 和扶手。 6.6.3 为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正常人流能同时进行并避免交叉干扰,提出本规定。 6.6.4 本条列出了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的最小净宽限值。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无障碍设计是指为残障人士提供适用、便捷和安全的环境,使其能 够独立、自主地进入和使用各类建筑设施。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满 足无障碍规范要求对于保障社会各界人士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无障碍规范要求。 一、入口设计 建筑的入口是用户进入建筑的第一步,因此应特别关注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规范要求,建筑入口应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通道,保证残 障人士可以自由进出。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米,斜坡的坡度应符合 规范并提供扶手,以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安全进出。 二、楼梯与扶手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楼梯和扶手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无障碍规范要求。除 了设置标准的楼梯外,还应该设置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坡道或无障 碍电梯。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且应保证表面平整、无障 碍电梯的大小和按钮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三、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是建筑中必备的设施之一,对于残障人士来说,卫生间的设 计尤为重要。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并确保入口的宽度适合轮椅通过。卫生间内部的空间应足够宽敞,使

轮椅能够方便转动,同时还应提供扶手、无障碍洗手台和抓杆等设施,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四、走道和通道设计 建筑内的走道和通道的设计也需要考虑无障碍规范要求。走道和通 道的宽度应足够宽敞,以适应残障人士的通过。走道的地面应平整, 避免凹凸不平的地面状况,同时还应设置合适的照明设施,以确保环 境明亮且安全。 五、指示标志和标识设计 指示标志和标识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引导和提示的作用。按照无障 碍规范要求,建筑内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指示标志和标识,以方便残 障人士的导航和识别。标志和标识的高度、颜色和字体大小等都应符 合规范要求,并采用不反光、不反差的材料,以提高可读性。 六、紧急疏散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紧急疏散的设施和通道的设置也需要满足无障碍规 范要求。紧急疏散通道应设有无障碍坡道或无障碍电梯,并保证适当 的宽度和顺畅的通行。同时,在疏散指示标志上也应提供符合规范要 求的信息,确保所有人士都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综上所述,无障碍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 理地满足无障碍规范要求,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友好、便捷和安 全的使用环境,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发展。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了解无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7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建筑入口 7.1.1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 7.1.2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的规定。 表 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图图 表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 坡道 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 (图图。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安全挡台 (图。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 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的规定(图。 表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1:10~1:8坡道应只限用于受场地限制改建的建筑物和室外通路。 7.2.7 坡道面应平整,不应光滑。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图。 通路、走道和地面 7.3.1 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图。 表7.3.1 轮椅通行最小宽度 7.3.2 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门扇向走道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 (图。 7.3.6 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 m,距地面高度应小于 m。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 篇一: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无障碍卫生间装修7大准则 防护:地面应选用防滑材料,以防残障人士跌倒摔伤。厕所的门上要装防护门板,以免轮椅的脚踏板碰破门。 布局:厕所应设于路旁,出入方便。卫生器具的安装位置和高度要合理,便器两侧都应留有便于轮椅接近的空间。 辅助:在卫生器具周围安装扶手,扶手的位置合适,连接牢固。为了便于各种身高的人使用,脸盆台面的高度可以设置在离地面60~100厘米的范围之内。 方便:水龙头开关应便于操作,可采用脚踏式,长柄式,感应式。 呼救:厕所内应设紧 急呼救按扭。 畅通:卫生间室内外 高差不得大于20毫米, 方便残疾人和轮椅通过。 尺度:门扇开启的净 宽不得小于0.8米,以方

便轮椅通过。厕所内应留 有1.5米*1.5米的轮椅 回转空间。 一、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一)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1.各类公共建筑(包括办公、科研建筑和学校、园林建筑)的室外场地、建筑入口、走道、楼梯、公共活动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交通和医疗建筑的人口应设置没有台阶的无障碍人口。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也宜设置无障碍人口。 3.下列公建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与司法部门,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使用部分和贵宾室,大型园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以及设有公厕的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4.下列有楼层的公建应设适合乘轮椅者、视残者或担架床可进入和使用的无障碍电梯:各种交通与医疗建筑,大型商业、服务、文化、纪念建筑。 5.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和主席台必须设轮椅席位。 6.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公寓的建筑人口、电梯、公共走道以及适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 碍住房套内等部位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此类住宅、公寓中,每50套住房宜设2套无障碍住房套型。 7.设有残疾人住房而又不设电梯的多层和低层住宅、公寓,其建筑入口、楼梯、公共走道和无障碍住房套内等部位应进行

无障碍建筑设计与装修的规范和标准

无障碍建筑设计与装修的规范和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身体残疾人群体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为了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尊严,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无障碍建筑设计和装修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无障碍建筑设计和装修的规范和标准。 一、无障碍建筑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无障碍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身体及心理上的特殊需求,使得残疾人、老年人和孕产妇等群体在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无需克服过多的障碍,以达到平等的使用效果。目前,无障碍建筑设计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筑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要,规划和设计出无障碍建筑。 二、无障碍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 无障碍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无障碍通道:建筑物内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的进出; 2.无障碍入口: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入口,方便残疾人出入;

3.无障碍电梯:电梯应符合无障碍标准,设置无障碍操作按钮,方便残疾人使用; 4.无障碍卫生间:建筑物内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方便残疾人 的使用; 5.无障碍停车位:建筑物周围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方便残疾 人停车。 三、无障碍装修的要求和标准 无障碍装修是指在房屋内部装修时,应该根据残疾人的需求, 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方便残疾人的生活。无障碍装修的要求和标 准如下: 1.地面装修:地面应该平坦、无障碍,利于轮椅使用; 2.门槛装修:门槛应该低,方便残疾人进出; 3.卫生间装修:应设置壁挂式坐便器,方便残疾人使用,同时 淋浴间应该足够宽敞; 4.厨房装修:应将灶台设置在合适的高度,以方便残疾人的使用; 5.室内装修:装修材料应该环保、安全,避免对残疾人造成二 次损害。

无障碍设计要求

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线、朝向、间距、绿地、 层数和密度、布置方式、群组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确定。 2、宜安排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 3、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 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4、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该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无障碍设计要求 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 建筑入口; 2 入口平台; 3 候梯厅; 4 公共走道。 2、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 于0.5m的墙面宽度; 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

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015m,并应以斜坡过渡。 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4、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信报箱 1、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2、住宅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布置信报箱的位置。信报箱宜设置在住宅 单元主要入口处。 3、设有单元安全防护门的住宅,信报箱的投递口应设置在门禁以外。当 通往投递口的专用通道设置在室外时,通道净宽应不小于0.60m 4、信报箱的投取信口设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时,通道的净宽应从信报箱的 最外缘起算。 5、信报箱的设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间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标准。 6、信报箱设计应选用信报箱定型产品,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 嵌墙式信报箱时应设计洞口尺寸和安装、拆卸预埋件位置。 7、信报箱的设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标准。 8、选用智能信报箱时,应预留电源接口。 共用排气道

2022年(建筑工程管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造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7.1.1 建造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 1:50 (图 7.1.1)。 7.1.2 公共建造与高层、中高层建造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7.1.3 建造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 7.1.3 的规定。 表 7.1.3 入口平台宽度 建筑类别入口平台最小宽度( m ) 1 大、中型公共建造≥2.00 2 小型公共建造≥1.50 3 中、高层建造、公寓建造≥2.00 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 ≥1.50 寓建造

5 无障碍宿舍建造≥1.50 7.1.4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7.1.5 的规定 (图 7.1.5-1, 图7.1.5-2) 表 7.1.5 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 建筑类别门扇开启后最小间距( m ) 1 大、中型公共建造≥1.50 2 小型公共建造≥1.20 3 中、高层建造、公共建造≥1.50 4 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建造≥1.20 7.2.1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者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 (图 7.2.1-1, 图7.2.1-2)。

表 7.2.5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7.2.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歇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联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 50 mm 的坡道安全挡台 (图 7.2.3)。 7.2.4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 7.2.4 的规定。 表 7.2.4 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 7.2.5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 7.2.5 的规定(图 7.2.5)。 坡 道 位 置 1 有台阶的建造入口 2 只设坡道的建造入 口 3 室内走道 4 室外通路 5 艰难地段 最小宽度( m ) ≥1.20 ≥1.50 ≥1.00 ≥1.50 ≥1.20 最 大 坡 度 1:12 1:20 1:12 1:20 1:10~1:8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一般规定 1 所有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使用上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 2 按照不同人得尺度和活动空间参数进行。 3 新建的房屋建筑要进行无障碍设计;扩建和改建的房屋建筑,最大限度进行无障碍改造。 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公共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 1 办公与科研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接待室、法庭) 2 商业与服务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服务用房、客房) 3 文化与纪念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轮椅席) 4 观演与体育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浴室、轮椅席、训练与比赛场地) 5 交通与医疗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公共厕所、等候室、治疗室)

6 学校与园林建筑(入口、水平通道、楼梯、公共厕所、教学用房、轮椅席) 居住建筑无障碍实施范围与内容 1 高层与中高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入口、公共通道、楼梯、电梯、服务用房、无障碍住房) 2 多层与底层住宅、公寓、宿舍建筑(台阶、楼梯、首层的无障碍住房) 3 老年公寓(入口、公共走道、楼梯、电梯、服务用房、无障碍住房)

建筑入口 类别 1 无障碍入口(无台阶、无坡道入口) 2 坡道入口 3 台阶与坡道入口 无障碍入口 1 入口室内外地面不应光滑,室外坡度为1%—2% 2 地面虑水箅子孔宽度不应大于15mm 3 入口的门可退进墙面设置,活在入口上方设雨罩、门头坡道入口 1 坡度不应大于1:20;当坡道高度大于

1.5m(水平长度20m),需设深1.5m水平休息平台。坡道两侧设扶手。 2 坡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5m(扶手或档台内侧边缘距离) 台阶与坡道入口 1 台阶的踏面不应光滑,从三级台阶起两侧应设扶手,少于三级台阶的应在两侧设挡台。 2 坡道分直线型、L型、折返性。 3 坡度为1:12;当坡道高度大于0.75m(水平长度9m),需设1.5m水平休息台。 4 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扶手或档台内侧边缘距离) 5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扶手高0.85m,需要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0.65m。需要设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0.65m。 扶手起点与终点应水平延伸0.3m,并向下再延伸0.1m以上或拐向墙面。 扶手截面为35—45mm。 坡道高度小于0.3m可在两侧设挡台。 6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不应光滑(不宜设防滑条和礓礤是坡面)。 7 坡道的起点与终点的水平深度不应小于1.5m。 坡道的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坡 度 1:2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缘石坡道curb 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 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 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 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passage 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2.0.6 无障碍入口barrier-free entrance 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3 城市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 3.1 道路与桥梁 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3.1.1 的规定。 表 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与施工标准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设计与施工标准 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婴儿等人群进出建筑物,而特别设计和设置的设施。无障碍建筑不仅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与施工标准是保障这类人群基本权益的关键。 一、无障碍设施的必要性 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婴儿等人群是社会上比较脆弱的群体,也是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他们可能在进出建筑物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我们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首先,无障碍设施有利于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明的核心在于关爱和尊重人的尊严,无障碍设施的实施,体现的是一种对残障人群的关爱和尊重。 其次,无障碍设施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所有公民共同参与,其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增加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无障碍设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表明,残障人群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他们需要的服务和设施是需要市场来提供的。因此,无障碍设施的建立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

1.多种多样的无障碍设施应考虑到不同残障人群的需要。 2.无障碍设施应确保所有人的安全,特别是孕妇和儿童。 3.无障碍设施应协调保留建筑物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环境。 4.无障碍设施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残障人群的需要,以确保他们 能够在建筑物的任何部分自由行动。 5.无障碍设施应考虑到残障人群的社交和心理需求。 三、无障碍设施的施工标准 1.轮椅通道:轮椅通道应设计成至少120厘米宽,每个通道的 转弯角度不应大于90度。 2.门:门的通道应为至少86厘米,满足轮椅通过,门的把手 应该放置在不超过122厘米的高度以上。 3.楼梯:对于楼梯,可以设立坡道或无障碍电梯,楼梯台阶宽 度应至少为90厘米,高度应在不超过15厘米。 4.厕所:厕所应该设计成防滑且布置紧凑,便于残障人士的使用。应用无障碍设施,如扶手、便椅等。 综上所述,无障碍设施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而且是建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

无障碍设计要求

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1、 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线、朝向、间距、绿地、层数和密度、布置方式、群组 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运用者的须要等因素确定。 2、 宜支配确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 3、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 确定。 4、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规定;对于特定状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当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m 高的外墙位置。 无障碍设计要求 1、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 建筑入口; 2 入口平台; 3 候梯厅; 4 公共走道。 2、住宅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 2 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3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m ; 4 供轮椅通行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m 的墙面宽度; 5 供轮椅通行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视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 的护门板; 6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0.015m ,并应以斜坡过渡。 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 ,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1.50m 。 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 信报箱 1、 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 2、 住宅设计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布置信报箱的位置。信报箱宜设置在住宅单元主要入口处。 3、 设有单元平安防护门的住宅,信报箱的投递口应设置在门禁以外。当通往投递口的专用通道设置在室外 时,通道净宽应不小于0.60m 4、 信报箱的投取信口设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时,通道的净宽应从信报箱的最外缘起算。 5、 信报箱的设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间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标准。 6、 信报箱设计应选用信报箱定型产品,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嵌墙式信报箱时应设计洞口尺寸和 安装、拆卸预埋件位置。 7、 信报箱的设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标准。 8、 选用智能信报箱时,应预留电源接口。

建筑装修无障碍设施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1.00m,室外通 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50m。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1.20 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 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 /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 )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 )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 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 )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1.00 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 净宽度不应小于 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 的护门板。 7 )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 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 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80m。 B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 0.85m的扶手。 C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 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 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 7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7.1 建筑入口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图7.1.1)。 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7.1.3 建筑入 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 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图7.1.5-1, 图7.1.5-2) 表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 7.2 坡道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 (图7.2.1-1, 图7.2.1-2)。 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 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 mm的坡道平安挡台 (图7.2.3)。 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表7.2.4 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

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符合表的规定(图7.2.5)。 表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光滑。 7.2.8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 (图7.2.8)。 7.3 通路、走道和地面7.3.1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图7.3.1)。 表轮椅通行最小宽度 人行通路和室内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 7.3.3 使用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应相互取平;如有高差时不应大于15 mm,并应以斜面过度。 7.3.4 人行通路和建筑入口的雨水箅子不得高出地面,其孔洞不得大于15mm×15mm。 7.3.5 门扇向走道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面积不应小于1.30×0.90m (图7.3.5)。 墙面伸入走道的突出物不应大于0.10 m,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60 m。 7.3.7 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应符合如下规定: 1 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0 m; 2 走道两侧应设扶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