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9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9种常见食

品添加剂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丙酸、脱氢乙酸、丙二醇、富马酸二甲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

羟基苯甲酸丁酯9种添加剂。气相色谱仪是一种试验室常见的检测仪器,具有应

用范围广,能分析气体、液体和固体;灵敏度高,可测定痕量物质;分析速度快,操

作简单;选择性高,可分离性能相近物质和多组分混合物等特点。建立利用气相色

谱仪同时检测食品中9种常见食品添加剂高效的检验方法,有利于提高检测质量

与速度,更好地开展检验工作,对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甜蜜素衍生条件与仪器条件的优化,选择合适的试剂与检测

条件,建立高效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可节约人力物力,并满足各类食品的检测要求,为相关检测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分析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9

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食品检测;甜味剂;防腐剂;气相色谱法

引言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迅速,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等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广

泛应用,虽然大多数企业按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

标准》中规定限量使用,但也存在部分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等问题。各国对食

品质量的管控力度逐年增大,使食品质量检测也日益受到重视。现有的食品检验

标准有国家标准、进出口标准、商业部标准等,这些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检测等环节有着技术性管理性规定,具有规范、准确的优点。

1、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国家近些年

来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质量检测以及食品质量认证等诸多领域取得良好的

发展,但仍然存在部分不法分子为追求更大化的利益,制造并销售含有添加剂或

者有毒物质的食品,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同时,在食品供给环境、保存、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下,食品还会受到有毒微生物或其他致病物质的污染,进而导

致人们在食用相关食品后出现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病状。针对相关问题,国

家及相关部门虽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材料进行食品质量检验,但与当前

食品总量相比,检测食品仍然相对较少,进而为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食品检

测技术作为当前食品质量检测中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其检测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

当前食品安全,所以必须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析,确保食品质量

检测得到进一步发展,保障食品安全,进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与试剂

蜜饯、月饼、蛋糕、酱油、醋选购自某连锁超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无水乙醇(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盐酸、硫酸、亚铁氰化钾、硫酸锌、亚

硝酸钠、氯化钠(分析纯,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2.2仪器与设备

7890A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lameionizationdetector,FID)

及数据处理系统]、HP-5型毛细管柱(30m×0.35mm,0.25μm);DBP211D型十万分

之一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5805型离心机(艾本德公司);VM-01U型旋涡

混合器(美国精骐有限公司)。

2.3方法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10.00mg样品于50.0mL离心管中,加水至25mL,超声

15min提取,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乙酸锌溶液各2.5mL,涡旋振荡1min,以

6000r/min离心5min。过滤上清液,各取10mL上清液,分别于2支50mL比色管中。一支比色管中加入盐酸溶液(盐酸:水=1:1,V:V)1mL,进行酸化处理,加入5mL正己烷,涡旋振荡60s,超声脱气5min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提取液;另一支比色管中加入

5mL硫酸溶液在25℃温度下保持5min,再加入5mL亚硝酸钠溶液,置于冰浴中

5min后加入5mL正己烷与5g氯化钠,冰浴中静置30min,期间不时振摇比色管。

将试液放置室温下,去上层提取液。合并2支比色管中的上层提取液,经0.22μm

滤膜过滤,待测。

各种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2~0.5g标准品分别至于25mL容量瓶中,根据

标准品的溶解性和测定的需要选择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等溶剂溶

解定容至刻度,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标准储备液。准确移取8种添加剂

标准储备液1mL,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配制成1.0mg/mL的混合标准储备液;准

确移取环已基氨基磺酸钠标准储备液1mL,用水定容至50mL,配制成1.0mg/mL的

标准储备液。准确吸取混合标准溶液,配制成10、20、50、100、200、500μg/mL

的标准溶液。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检测器:氢火焰光度检测器;色谱柱:HP-

5(30m×0.35mm,0.25μm);程序升温:70℃保持3min,以30℃/min升至190℃,保

持2min,再以30℃/min升至250℃,保持4min;载气:氮气≥99.999%,流速

1mL/min;空气流速:400mL/min;氢气流速:40mL/min;尾吹气流速:30mL/min;进样口:220℃;检测器:260℃;进样量:1μL;进样方式:分流进样,分流比:10:1。

试验方法准确度、线性方程、精密度及检出限的确证试验,在添加有甜蜜素

和防腐剂等的蜜饯、月饼、蛋糕、酱油、醋等样品中,分别添加约为100μg/mL9

种被测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基质加标回收试验,平行测定6次,计算被测物的回

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在10~500μg/mL的线性范围内,对9种添加剂标准物质,

选取多个浓度点测试,计算出各个标准物质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方法检出限。依据此试验方法,分别对蜜饯、月饼、蛋糕、酱油、醋样品进行检测。

3、气相色谱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3.1食品添加剂检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对食品的口感、香味以及品质的要求也

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为满足人们的实际要求,大部分食品中都会适当添加一

些防腐、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通常情况下,这些食品添加剂大多为化学合成或天

然物质提取,根据用途的不同,相关食品添加剂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营养

强化剂、防腐剂等,其中前者主要用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后者则是保证食品

的新鲜度和品质,而食品检测中主要需要针对食品防腐剂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酸型防腐剂和酯型防腐剂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气相色

谱法多采用盐酸或硫酸作为样品,以此促使待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从离子形态向

有机分子进行转化,通过石油醚对相应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最终获取到相应的

检测结果。

3.2进样口的温度选择

气相色谱仪进样口端有玻璃衬管,也可称之为进样口的气化室,被测物被送进

气化室内,因高温瞬间气化,再由载气送进色谱柱进行分离。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

进样口温度尤为重要。在沸点时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在200℃时难以完全气化,

但气化室的温度与起始温度差距较大时,会出现被测组分在色谱柱冷凝。本研究

选择进样口温度为220℃,被测组分完全分离出来。

3.3色谱柱温箱的温度选择

气相色谱的柱温能影响被测物的出峰速度与分离效果。升高柱温能缩短被测

物的保留时间,加快检测速度,同时也减少对色谱柱的污染。但是在升高柱温的同时,色谱柱的分离度也会下降。因此在保证被测物有效分离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

柱温,既能保护色谱柱降低柱流失,又能提高色谱柱的稳定性。由于9种被测物的

沸点差异大,采用恒温模式时,难以实现所有物质的完全分离,所以本研究采用程

序升温70℃保持3min,升温速率30℃/min升温至190℃保持2min,再以30℃/min

升温至250℃保持4min。

结束语

本研究优化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常见的9种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中样品

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条件。该方法检测结果回收率高、精密度较好、快速便捷、操

作方便,简化操作流程,节约人力物力,可满足各类食品的检测要求,能同时监测几

种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郑悦珊,洪泽淳,李南,等.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中

柠檬酸的改进[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4):237-241.

2.洪泽淳,熊含鸿,刘莹莹,等.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3):245-251.

3.胡梦玲,张帅,方益,等.溶剂萃取-柱前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南极磷虾中脂肪

酸组成和含量[J].分析试验室,2019,38(5):569-574.

4.李青,李丽君,宋光林.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含量的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2020,0(1):357-360.

5.芦黎黎,黄艳梅,王德胜,王志强,苏静.食品中甜蜜素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6):118-119.

食品中多种糖醇类甜味剂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编制说明

《食品中多种糖醇类甜味剂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是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任务而进行的,项目编号为2009B559,项目名称为《食品中多种糖醇类甜味剂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适用范围为口香糖、糖果、饼干、面包、饮料(包括含乳 饮料)等无糖食品中赤藓糖醇、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由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工作。 二、本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发表了一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此外还有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属高危人群,比例达%[1]。高达9240万的患者人数超过了国际糖尿病联盟对中国的估计,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一事实。对于以上这类人群,合格的无糖食品无疑是他们健康的重要保证。无糖食品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而必须含有作为食糖替代品的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等)的一类食品。糖醇是一类糖的加氢还原产物[2],是一种低热、难以消化、甜度较低、吸湿性较大的新型功能型甜味剂。糖醇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人体摄入不会引起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波动,是糖尿病人理想的甜味剂,长期摄入不会引起龋齿,部分糖醇具有膳食纤维功能,可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其缺点是摄取过量会引起腹泻或肠胃不适[3]。鉴于无糖食品中的糖醇对肥胖和龋齿的保健作用[3],我国的龋齿患者、肥胖症患者以及关注健康美丽的减肥瘦身群体也成为无糖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在美国对于无糖、无添加糖或低热等食品的标注有十分细致和严格的规定,其中无糖食品的含糖量必须小于0.5g/日常参考量[4]。我国无糖食品的检测已经有国家标准《GB/T 22222-2008 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但是该标准仅规定了食品中的三种糖醇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检测的目标糖醇涉及面较窄,也未包含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有鉴于此,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了《食品中多种糖醇类甜味剂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行业标准的制定任务。 三、标准编写规则

食品中糖精钠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食品中糖精钠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糖精钠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一种添加剂,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味道和口感,在食品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糖精钠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其残留量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要确定其含量,则需要采用一种可靠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测定、快速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测定糖精钠的含量。因此,本文旨在介绍以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含量的原理、设备及操作流程。 二、原理 糖精钠主要有三种形式:钠糖、钙糖和锌糖三种形式。气相色谱分析法可用于区分和测定这种复杂组合中的糖精钠。 气相色谱仪包括色谱柱、检测仪和电脑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建立起紧密的通讯和控制,通过添加曲线中的校正点来使色谱仪的重现性得到提高。色谱柱上的层析材料被用来和高温的溶剂混合,产生的气体将经过检测仪,并发出特定的光谱,经由程序的处理和添加校正点,以计算出糖精钠的含量。 三、设备及操作分析 1.设备 气相色谱分析仪是一种测定食品中糖精钠含量的专业仪器,它由色谱柱、检测仪和电脑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A.色谱柱:色谱柱是一种特殊的分析柱,由层析材料组成,其中 固体树脂准备里包含着吸附性分子,使得物质容易地通过质量分析仪

而被检测。 B.检测仪:检测仪通常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红外检测器及激发源组成,当物质通过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时,会发出特定的光谱,从而可以得到糖精钠的含量大小。 C.脑控制系统:电脑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添加校正点,协助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糖精钠的含量。 2.操作步骤 (1)将样本加入至实验室,然后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其中注 意温度控制在恒定温度下。 (2)将离心液放入比色皿中,在有温度控制的情况下加入氧化 剂和碱。 (3)将比色液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用光谱图表示出检测值,并经由计算机添加校正点,以计算出糖精钠的含量。 (4)比较测定值和规定的食品标准,以合格标准为准。 四、结论 气相色谱测定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食品中糖精钠的方法,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析精确。通过以上介绍,可以掌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糖精钠含量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糖精钠是一种添加剂,存在于食品中,在食品质量检查中是一个重要因素。气相色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食品中糖精钠含量,以确保食品安全。

浅析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浅析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检测与分 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食品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少食品却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其中查出的问题食品不少。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健康,检测和分析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成为了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将浅析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一、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方便食品存储、增加营养价值等目的而在食品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众多,包括色素、香料、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稳定剂、增稠剂等,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一旦添加剂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更大。 二、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检测方法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检测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常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的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等。该技术基于

成分的分离、量化和鉴定,对食品设计的样品进行快速分析和检测,是目前食品中添加剂含量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非常常用的方法。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原理是把目标物质从样品中分离、提纯,并且通过气相蒸发进行测定。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数据,用于判断食品中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能够达到要求。 3、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食品中添加剂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吸收和散射的红外光谱,可以得出食品中添加剂的组成成分、含量等相关数据。该方法具有修改性好、易操作、速度快等优点,非常适合于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4、质谱法 质谱法是目前食品中添加剂检测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是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分子质量的测定,判断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是否合理。质谱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三、食品公司应对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各大食品公司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同时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引导消费者远离问题食品,同时加强法律的监督和打击,对于存在问题的食品公司要严格处罚,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浅谈气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浅谈气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该技术通过蒸发物的挥 发性差异,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分析速度快等优点。下面将从三方面探讨气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一、营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可用于酯化或甲酯化处理,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脂肪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脂肪 酸是食品中常见的脂质类物质,其种类和含量在不同食品中有很大差异,如含有大量的不 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和植物油。色氨酸是人体中必需的氨基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气相色谱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有助于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及时发现 和解决食品中成分不足或过多等问题。 二、食品添加剂分析 在食品生产中,为了达到不同的生产要求或延长保质期,常常会添加一些化学物质, 如甜味剂、防腐剂、色素等。这些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或添加到不当食品中,将会对人体 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对这些添加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例如,可 以使用气相色谱法对食品中禁止使用的苯甲酸、氯霉素等残留量进行检测,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毒素及有害物质分析 食品中常常存在着农药、重金属、酸雨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引起各种不良的健 康影响。气相色谱法可以针对不同有害物质制定检测方案。例如,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对 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进行测定。真菌毒素是一些有毒的代谢产物,容易在食品中积累,对 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高效、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及时掌握食品安全情况。 总之,气相色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尤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广泛。通过 针对不同的化合物或有害物质设计分析方案,可以有效地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 群众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大全!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大全! 食品添加剂问题始终受到大家的关注, 食品添加剂都有哪些? 有哪些使用要求?如何检测呢?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大全 1、食品甜味剂的检测方法 结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规定,甜味剂包括自然甜味剂与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主要有15种为合成甜味剂,例如糖精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阿力甜和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等。 当前对于检测甜味剂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液质联用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不仅可以分析大多数甜味剂,而且可以将多种甜味剂同时分别,有利于检测工作的进行。 2、着色剂的检测方法 着色剂一般包括自然色素与食品合成色素两种,其中,仔细合成

的食品色素主要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诱惑红等。 当前,我国主要通过采纳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不仅灵敏度较高,而且精确度也较高。依照《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35-2021中规定,首先采纳液相色谱法对人工合成色素进行测定,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成分。 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纸色谱法、示波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试剂盒法等检测技术对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进行检测。 3、护色剂的检测方法 食品德业中的护色剂主要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之类的添加剂,不良商贩将护色剂添加到火腿、腊肉、香肠等食品中,以便提高肉制品的外观色泽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赚取利润。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21中规定了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类的最新检测标准,通过实行相关检测方法对护色剂的残留量及使用范围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

食品中木糖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食品中木糖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一、背景介绍 木糖醇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低热值、低甜度、适口性好等 特点,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食品中添加的木糖醇 含量高低不一,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可能会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急需一种高效、准确、快速的方法对食品中木糖醇含量进行测定。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检测工具,本文将探讨用气相色 谱法测定食品中木糖醇含量的可行性。 二、实验设计 1.实验仪器:气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器、氧化铝柱、检测器等。 2.实验原料:包括木糖醇标准品、食品样品制备所需的各类试剂。 3.实验过程:包括样品处理、气相色谱法检测、数据分析等。 三、方法步骤 1.样品处理:

(1)食品样品的采集:取制作好的其中一件食品样品。 (2)样品的预处理: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振荡提取,进一步提取出可测量的部分。将待测食品进行粉碎,取样约1克,加入1mL double distilled water中,振动搅拌洗涤10min; 后离心,使其分成两个相分离层,上层为食品样品液Phase I,下层为表面液Phase II。 (3)样品处理:将样品液(Phase I)通过微孔过滤,滤出颗粒物质,在10mL量瓶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得待测样品。处理样品前仪器应本底,以避免通过杂质干扰。 2.气相色谱法检测: (1)色谱柱:氧化铝柱。 (2)色谱条件:流速为10.0mL/min,温度程序从80℃升高到280℃,保持时间3min。 (3)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 3.数据分析: 根据得到的色谱图,通过比较样品中木糖醇的峰面积与标准品的峰面积,计算出样品中实际含量。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被应用于食品领域。其中,气相色谱法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分析等优点为食品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气相作为移动相,将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通过某种固定相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技术。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检测复杂的混合物,可用于检测食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药品和香料等。下面将从食品分析的角度,分别对气相色谱法在有害物质分析、食品中添加剂检测和风味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 1. 有害物质分析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环境激素类物质、农药、重金属等,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对于这些有害物质的分析很有必要。而气相色谱法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在有害物质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农药分析为例,气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盐、三氯生等。这些农药成分往往非常复杂,但是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高效分离并快速检测。此外,通过加入不同的柱、探头等元件,可以扩展气相色谱法的适用范围,例如,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检测更小的分子,如微量的农药残留、物质的痕量元素等。 2. 食品中添加剂检测 为了提高食品口感和质量,很多食品厂商往往存在大量添加剂的现象。这些添加剂不仅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还会影响人们对食品的判断和选择。气相色谱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糖类、香料、色素等。

以色素类添加剂为例,利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对食品中的色素进行分离和检测。 比如,某些柿子椒成分会被用作食品添加剂,但是其含有不利于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生物碱物质,使用气相色谱法可以直接检测出其含量,帮助监管部门达到更好的监测效果。 3. 风味分析 风味分析对于食品制造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而气相色谱法可以对食品中的香料、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和鉴定。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相比,气相色谱法速度更快,效果更佳。使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准确测定糖分、脂肪、挥发性有机物等成分,从而确定不同数量的添加物需要制造的食品,以达到更好的口感和质量。 总之,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重要。它可以用于有害物质 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和风味分析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使得食品领域的分析工作更优化和标准化,从而让公众更加放心和安心。

气相色谱法及其应用

气相色谱法及其应用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食品、药物、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实例以及优缺点,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差异的分析方法。它将样品中的组分分离成单个成分,通过测量每个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来定性定量分析样品。气相色谱仪主要由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其中,色谱柱是核心部件,它由固定相和移动相组成。样品在进样系统中被气化,然后进入色谱柱,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分配。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此它们依次离开色谱柱并进入检测器,最终被检测并转化为电信号。这些信号被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得到每个组分的定性和定量结果。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 1、食品检测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添加剂。例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同时也可以检测其中的毒素和污染物。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添加剂,帮助保障食品安全。 2、药物分析 在药物分析领域,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信息。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检测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和挥发性成分,保证药物质量和安全。 3、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了解空气污染情况。此外,气相色谱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持。 气相色谱法的优势和不足

气相色谱法分析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气相色谱法分析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难以避免受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影响。这 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是从环境中污染物质传递到食品中,也可能源于添加剂、保鲜剂等化学物品。对于胡萝卜素、蔬菜加工残留物、毒蘑菇、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是食品安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气相色谱法已经成为目前最主流的一种分析食品中毒性和有害化合物的方法之一。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识别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基于物质在气相中的 挥发性和地吸附作用的原理。这个过程首先需要将样品进行处理,获取样品溶液,然后使用采样器将气体进样,再通过进样口进入毛细管柱中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气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例如,在 检测毒蘑菇和化学残留物时,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在检测胡萝卜素和蔬菜加工残留物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柱子,控制分离时间和合适流速等。当然,为了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分析人员需要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以便在设计方法时选择合适的分析条件。 除了分离和检测有害物质,气相色谱法还可以通过质谱联用技术,同时获得物 质的分离和识别性能。这种方法在分析含有多个物质的样品时非常有用,比如在有害物质混入了许多其它化合物的食品中进行分析。质谱联用技术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计数来测定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等性质。 当然,气相色谱法分析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仍然存在 许多的问题和局限性。例如,在样品处理时,可能存在提取效率和选择性不好的问题,造成失真。在操作时,分离效果不够好、峰形不充分等因素也会导致分析失真。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失真。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品包装复合膜中9种残留溶剂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品包装复合膜中9种残留溶剂张亚红;米亚娴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测定药品包装复合膜中常见的9种残留溶剂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选用TR-WAX(30 mm×0.53 mm,1.0 μm)毛细管色谱柱,载气(氮气)流速为2.0 ml/min,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 ℃(保持0 min),以 20 ℃/min的速率升温至70 ℃(保持4 min),再以40 ℃/min的速率升温至 160 ℃(保持14 min),FID检测器温度为230 ℃,进样口温度为230 ℃.结果:9种有机溶剂在20 min内能很好的分离,9种残留溶剂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加标回收率在90.8%~98.3%,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2.63%~6.13%,检出限范围为0.004~0.008 mg/m2.结论:该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药品包装复合膜中溶剂残留量的同时测定.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2013(025)005 【总页数】3页(P15-17)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有机溶剂;残留;药品包装复合膜 【作者】张亚红;米亚娴 【作者单位】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300070;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30007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11

药品包装复合膜在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的残余在复合包装材料中。若含有较高残留溶剂的包装材料用来包装药品,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个别毒性较大的溶剂(如苯类)对人体危害更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药品包装用复合膜(通则)》(YY0236-1996)仅限定溶剂残留的总量, YBB00132002(《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对毒性较大的苯类溶剂进行了限制,指标定为≤3.0 mg/m2。国家标准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对复合包装膜中有机溶剂残留量作出了强制性规定:有机 溶剂残留量总量≤5.0 mg/m2,苯类溶剂不得检出(苯类溶剂残留量<0.01 mg/m2视为未检出)。现今发达国家已从含苯油墨向无苯油墨过度,考虑到目前 国内外标准对药品用复合膜的残留量限制越来越严,因此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有机溶剂的复合膜,应检测其残留在复合膜的溶剂量。苯系溶剂和其他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有不同的标准方法,但检测方法中对试验条件的规定比较笼统,如没有明确规定色谱条件等,给实际检测工作带来不便[1,2],本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和准则,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品包装复合膜中9种残留溶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试剂与仪器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样品1,2,3(分别来源 于A、B、C生产企业,批号分别为 104329382,1307038,1303200603)。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异丙醇标准溶液均为色谱纯。 Agilent7890N气相色谱仪(配有FID氢火焰检测器、Agilent顶空进样器7694 E)。 1.2 实验条件顶空条件:顶空瓶加热温度:80℃;定量环温度:110℃;传输线温 度:115℃;样品平衡时间:30 min;进样时间:1 min;进样体积:1 ml。色谱条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食品是人类必需品,也是生命的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 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食品中 的有害物质,比如致癌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会严重危害人 类的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食品 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气相色谱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检 测方法,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方法,它将分离出来 的化合物喷入气相色谱仪的柱子中,然后利用气相和涂层分离化 合物,最后使用检测器检测化合物。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气相 色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中被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

农药是保护农作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滥用和误用,农药残留物在食品中被广泛存在。气相色谱技术具有对于农药残留物的快速、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方法。 2. 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是指由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严重污染食品,带来极大的风险。在气相色谱技术中,生物毒素除了提纯后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前处理方法如固相萃取富集、衍生化反应等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 3. 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虽然有着确保食品安全的作用,但如果添加过多或者添加不当,就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气相色谱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从而保证食品安全。 总之,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通过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检测与评价

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检测与评价 摘要: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甜点、食品添加剂、增稠剂等产品广泛 应用于食品加工。尽管大多数公司根据GB2760限制其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使用。许多国家的食品质量控制逐年提高,导致食品质量检验的增加。食 品质量检验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具有标准化、准确化的优点。然而,大多数国家 程序用于识别单个资源,检测效率低。因此,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是当前研究的 热点。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由于其灵敏度和准确性,在食品研究中 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检测;气相色谱法 一、前言 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按照要求在授权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然而,使用某些非食品项目和过度使用合法食物来源可能对粮食生产造成重大威胁,影响粮食安全,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并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不利影响,确保 双边一级的粮食安全。一些元素非法滥用食物来源或向食物供应中添加有毒和不 健康的营养素,例如使用大豆油、芥子油和玉米油与矿物油混合制成谷物和饼干;用甲醛和苛性钠处理头发制品;将白肉加入面粉、米粉和粉丝中;腌制的鸡肉、 鸭子、鹅、猪肉等都添加了胭脂红等颜料。 二、气相色谱法 该方法广泛用于产品分析,其含量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中不同产品之间分配 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胡晓琴在对甜蜜素钠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Rxt-1和HP-5毛细管 柱的差异。结果发现,这两个色谱柱为0~0.5mg/mL,表明存在区域关系。相关系 数R2为Rxt-1=0.9995,HP-5=0.9989,回收率Rxt-1为97.5%~102.0%。RSD (n=6)Rxt-1为1.0,HP-5为1.2,均满足系统要求。相比较而言,HP-5的溶液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饮料的甜蜜素含量

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饮料的甜蜜素含量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化学物质含量的方法。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饮料中甜蜜素的含量。 1、实验原理 甜蜜素是一种高甜度低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使用甜蜜素可以提高甜味度,同时减少热量摄入。甜蜜素的测定需要使用气相色谱法。该法利用色谱柱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再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化合物浓度。 2、实验步骤 材料准备: - 气相色谱仪 - 色谱柱:如DB-5、DB-17等 - 校准用标准品甜蜜素(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和内标品 - 常见饮料样品 1、取200ml常见饮料样品,加入50ml乙醇,混合均匀。 2、用0.45微米的孔径的滤器将饮料中的杂质过滤掉。 3、将过滤液离心10分钟,使颗粒沉淀到底部。 4、取上层液体2mL,加内标品10uL,用0.45微米滤器过滤掉颗粒。 5、用1M硫酸溶液酸化甜蜜素,加入2毫升盐酸,振荡5分钟。 6、用5ml甲苯提取甜蜜素,将提取液取出。 7、加入硫酸去除水分,离心。 8、取上层液体,将甲苯剩余的液体挥干,得到甜蜜素。 9、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甜蜜素浓度。 3、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常见饮料中甜蜜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进行一些校准和质控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校准曲线 在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制备标准曲线,用于校准样品。 1、调整气相色谱仪的条件,使其适用于甜蜜素分析。 2、在色谱柱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甜蜜素标准品。 3、根据甜蜜素的峰面积和浓度,绘制出标准曲线。 2、内标法 内标法是为了消除实验误差。在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内标品,使得其到达相同的浓度。这样,我们可以使用内标品来校准样品。 4、实验注意事项 1、在制备样品时需要避免空气接触。 2、在测定甜蜜素时需要避免与水接触。 3、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生产安全,避免操作不当或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发生。 4、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各项实验条件的控制,例如色谱柱、气相色谱仪等的操作和设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固相微萃取-气目色谱法对食品添加剂中有害有机挥发杂质的检测

固相微萃取-气目色谱法对食品添加剂中有害有机挥发杂质的检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 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品添加剂中存在的有害有机挥发物质可能对人体健 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SPE-GC)因其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 方法。 一、食品添加剂中有害有机挥发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改善其色、香、味、形态、保质期等特性 而向食品中添加的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物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色素、香精、防腐剂、增味剂等。有些食品添加剂中含有一些有害有机挥发物质,如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邻苯二甲酸酒脱酯(DEHP)等。这些有害有机挥 发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有必要对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有机挥发物质进 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原理 固相微萃取(SPE)是一种新型的前处理技术,它通常包括两个步骤:样品的萃取和洗脱。在SPE过程中,可通过选择性固相材料将目标物质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富集出来,以 减少样品基质的干扰,提高目标物质的灵敏度和检测度。随后,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可以对样品中的有 机挥发物进行高效的分离,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 SPE-GC法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固相萃取到固相萃取柱上,然后用洗脱溶剂将目标物质洗出,再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和定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样品基质的干扰,提高目标物质的灵敏度和检测度。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食 品添加剂中的有害有机挥发物质检测要求不断提高,SPE-GC法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已经对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有机挥发物质进行了一系列的 研究和分析,并且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将为食品添加剂中有害有机挥发物质的 检测与分析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手段,有助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 在未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将继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以应对食品安全 领域中有害有机挥发物质检测的挑战,为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更新和发展,相信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中的应用分析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气相色 谱法在食品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在上世纪50年月,气相色谱法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问世,随着其不断地进展与进步,气相色谱分析法被应用到食品德业中,尤其是分析食品中残留的农药、香精、香料及添加剂的种类等。 前言:所谓的气相色谱分析最早是由俄国学者茨威特在1906年提出的,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他将植物叶绿素中的石油醚经过提炼后倒入到盛有碳酸钙的玻璃管中,发挥淋洗的作用,使其自行流传,最终的结果是叶绿素的各组分别出不同颜色的谱带,所以叫色谱。气象色谱分析就是利用氦或者是氩作为载体将混合物样品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里,进行分别的一种方法。本文就对其在食品德业中现状进行分析。 一、气相色谱法的特征与相关学问分析 1. 特征 简洁来说,气相色谱法就是利用气体最为流淌相的色谱法,经过实践分析,我们发觉,气相色谱法相对而言分析速度特别快,分别的效率特别高,分析的速度特别快,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展,新型检测设备的应用,其分析的灵敏度也快速提高,应用的范围也有了肯定的扩展。 2.专业学问分析 2.1 概念

气相色谱是以气体作为流淌相的柱色谱法,依据其所接受的固定相状态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气体—固色谱与气—液色谱两种。 2.2 原理 气相色谱的流淌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在其外表及上存在着肯定的活性吸附剂,但是每个组分的吸附力有肯定差异,经过一段时间后,各组分子啊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有肯定差距。一旦吸附能力缺乏,就特别简单被分解,最终,各组分在色谱中被分别开来,被检测、记录。 2.3 流程 该方法的流程是载气由高压钢瓶中流出,经过减压阀的处理后到达预期的要求,利用净化枯燥管使其净化,然后经过稳压阀的处理后,使气体混合,将样品气体带入到色谱柱中进行分别。经过分别处理后的各组分随着载气进入到检测器,将我们所需的信息转化成电信后后记录,得到色谱曲线。 二、其在食品德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1.提高食品的筛选速度 如今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担心全的食品,由于其所含的成分或者是添加剂具有肯定的危急性,尤其是随着油炸食品或者是烧烤食品中,淀粉类食品在肯定的温度上特别简单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类具有致癌的物质,属于一种有毒的物质,人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这一物质,以消化道最快。经过流通,其可以进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日用品及食品中9种凉味剂的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日用品及食品中9种凉味剂的含量林晨;王李平;吴凌涛;蔡大川;张方圆;林泽鹏;方丽;李雪莹;张志军 【摘要】建立了日用品及食品中薄荷脑等9种新型凉味剂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乙醇超声提取后,用DB-1701 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质谱检测.在优化分析条件下,9种凉味剂分离良好,其在0.25~25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除薄荷氧基.1,2丙二醇(0.26 μg/g)外,其余凉味剂的检出限均小于0.1μg/g;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2.8%~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不高于3.7%.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能较好地分离薄荷脑等9种凉味剂,具有分析时间短、抗干扰性好、定量准确等优点,可为含薄荷(清凉)口味食品的质量控制及未知凉味剂含量样品的分析提供科学数据. 【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 【年(卷),期】2016(035)008 【总页数】5页(P1010-1014)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凉味剂;日用品;食品 【作者】林晨;王李平;吴凌涛;蔡大川;张方圆;林泽鹏;方丽;李雪莹;张志军 【作者单位】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分析测试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肉制品中9种N-亚硝胺的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肉制品中9种N-亚硝胺的含量杨金川;杨莎莎;黄家岭 【摘要】为有效保障肉制品的食品安全,建立适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SPE-GC-MS)同时测定肉制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 (NDMA)、N-甲基乙基亚硝胺(NMEA)、N-二乙基亚硝胺 (NDEA)、N-二丙基亚硝胺 (NDPA)、N-二丁基亚硝胺 (NDBA)、N-亚硝基哌啶 (NPIP)、N-亚硝基吡咯 (NPYR)、N-亚硝基吗啉(NMOR)及N-二苯基亚硝胺 (NDPhA)等9种N-亚硝胺的方法, 考察样品不同提取试剂、不同固相萃取小柱、不同色谱条件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经过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SIM-MS检测,外标法定量,在10~400 μg/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5 3以上,检出限 (LODs)低于0.04 μg/kg;在添加水平约为 2.67 μg/kg时,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2.64%~98.24%,相对标准偏差在 3.55%~5.98%.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复性,可适用于同时测定肉制品中9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含量.%Nine N-nitrosamines of NDMA,NMEA, NDEA,NDPA, NDBA,NPIP, NPYR, NMOR and NDPhA in meat products were detect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established suitable SPE-GC-M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 reagents,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lumn and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 on separation determination of nine N-nitrosamines for effectively safeguarding food safety of meat products.Results: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detection limit of the samples within 10~400 μg/L are above 0.995 3 and below 0.04 μg/kg after ac etonitrile extraction, solid extraction column purification, GC-SIM-MS detection and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s.The average recovery and RSD of the samples are 82.64%~98.24% and

食品中添加剂检测方法

食品中添加剂检测方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食品中添加剂检测逐渐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添加剂对身体的影响、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检测技术和研究进展。 一、食品中添加剂种类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食品的色、香、味、质、营养、保鲜、增加食品的稳定性而添加的化学物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种类较多,根据功能和用途,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防腐剂:包括硫酸盐、亚硝酸盐、高压处理等。 2.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等。 3. 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4. 香料:一般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5. 甜味剂:包括糖精、阿斯巴甜、麦芽糊精等。 6. 发酵剂:如酵母、发酵盐、面筋等。 7. 稳定剂:如明胶、碳酸钾、卡拉胶等。 8. 增稠剂:如淀粉、木薯淀粉等。 9. 膨化剂:如碳酸氢钠、发酵粉等。 二、添加剂对身体的影响 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不当添加剂的使用或者添加剂超标

等情况,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后果。食品添加剂对身体的影响难以一概而论,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1. 合成色素可能会导致过敏和致癌。 2. 防腐剂如亚硝酸盐可能会导致致癌作用和免疫系统紊乱。 3. 香精香料中的苯丙酮可能会导致过敏或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4. 甜味剂的滥用可能会导致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 5. 稳定剂如明胶可能会导致人体过敏等反应。 因此,人们应当谨慎使用添加剂,并注意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三、食品中添加剂检测方法 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检测法、光谱检测法、质谱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等等。常用的检测方法如下: 1. 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添加剂,并用质谱检测器检测化合物,以分离鉴定食品中添加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2. 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水溶性的添加剂分析,分离结果较为准确。 3. 红外光谱法:该方法利用吸收光谱原理,检测食品中添加剂成分状况,同时也可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 4. 质谱法:该方法能够通过检测谱图,快速、准确地鉴定有毒有害的物质成分,能够分析分子结构和测定分子量等。 5. 电化学检测法:该方法通常用于定量分析中,可以对添加剂进行快速、测量,并且非常精确。 以上为目前常见的食品中添加剂检测方法,可以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研究进展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的8种物质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白酒中的8种物质 洪薇;符传武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丙酸乙酯和甲醇、正丙醇、β-苯乙醇8种物质,寻求最佳色谱条件.采用DB-624UI (60 m×0.32 mm× 1.8μm)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测定.8种物质在0~0.08%范围内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0以上.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3%~0.60%,检出限为0.001~0.025 g/L.加标回收率在82.22%~103.83%,RSD为0.2%~1.8%.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8种物质的良好分离,满足检测的要求.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5(034)010 【总页数】4页(P134-137)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白酒;8种物质;同时测定 【作者】洪薇;符传武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柳州545006;广西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柳州54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71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还有少量醇类、酯类等成分,构成了白酒不同的风格和口感。醇类是白酒中的主要助香成分,是醇甜主要物质来源,具有衬托酯香的作

用。但醇类含量过高会导致酒味苦涩,导致饮酒者身体不适,易醉酒甚至中毒,因此醇类含量需要严格控制。酯类以不同的成分含量使白酒呈现特殊的香型,比如米香型白酒的主体香为乳酸乙酯,还有乙酸乙酯及适量的β-苯乙醇;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为己酸乙酯,还有适量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及丁酸乙酯;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各种香型的白酒中这些呈香成分的含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国家标准对其检测也推荐了相应的方法[1-2]。 GB/T 5009.48—2003《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有甲醇和正丙醇的检测方法,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中有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丙酸乙酯、正丙醇、β-苯乙醇的检测方法。该试验则对色谱柱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筛选优化[3-16],选择最佳条件,建立了同时测定上述8种物质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也更方便、快捷。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样品 10批白酒检品:SP20140484、SP20140487、SP20140491、SP20140522、SP20140622、SP20140643、SP20140662、SP 20140945、SP20141010、SP20141050,包括米香型、清香型和浓香型白酒。分别为柳州、来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检验样品。 1.1.2 试剂 乙酸乙酯(99.9%)、甲醇(99.9%)均为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丙酸乙酯(99.0%)、丁酸乙酯(99.0%)、乳酸乙酯(99.0%)、己酸乙酯(99.0%)、正丙醇(99.0%)均为色谱纯: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β-苯乙醇(99.0%):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乙酸正戊醇(95%):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体积分数60%乙醇:用乙醇(色谱纯)加水(一级纯化水)配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