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部编版语文一上】识字3 口耳目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

【20秋部编版语文一上】识字3 口耳目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
【20秋部编版语文一上】识字3 口耳目 表格+文本式教案(共2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文本式+表格式(共2篇)

3口耳目

口耳目手足

二、选字填空。

①站②坐

()()

【答案】

答案:

1.

口耳目手足

2.②①

一二三四五

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又多

有趣!小朋友也要一边读,一边过电影!试试看,自

己轻声读一读。

3.生自由模仿读。

4.指名读,齐声朗读。

5.读得这么好,我们会不会背下来呢?自己试着

背一背。

6.指名背诵,全班诵读。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分钟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

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板书内容

识字2

一口人口

目光耳目

耳朵耳目ノ小手随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一连。

足口耳手

二、写出下面的笔画。(教师帮助读题)

横折()弯钩()撇()横()竖()

【答案】

一、——手——目——足

——口

二、ノ一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1.在故事中学文。

教学中,我将课文内容故事化、具体化,结合课文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借助故事学习生字,联系实际诵读课文,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2.在想象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抓住这一特点,教学生识记生字“口、目、耳、手”时,先出示这些字对应的图片,紧接着我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在观察中非常兴奋地发现这些字原来都是图画变形而来,觉得非常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生字,提高了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说话环节,由于孩子刚开始识字,能用所学词语说出一两句就不错了,要求孩子用一组或两组词串说话,他们还不敢大胆表达,仅有个别学生能清楚有条理地说出来。

教学建议:在用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可发挥同位互助的力量,先同位练说,互相补充,再指名说。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合作演一演这个上学的小故事。

3 口耳目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坐、立、行、卧”的规范。

●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坐、立、行、卧”的规范。

1.识字写字。

(1)借助图片认识生字,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建立文字和实物之间的联系。

(2)本课的生字多数是身体的一部分,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身体来认识“口、耳、目、手、足”几个生字。

(3)“坐、站”是表示动作的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认识这两个生字。

(4)教师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认识生字的书写要求,学生通过描红、临摹等方式练习写字。

2.课文。

本课课文是关于“坐、立、行、卧”的规范的内容。教师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听读、跟读、齐读、自读等方式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示范等方式理解课文并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身体力行。

3.语文实践。

(1)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教师)、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同桌之间相互对坐,同桌相互监督。把右手的食指指尖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教师说哪一个器官,你就快速地指向那一个器官。

2.教师按照平时的说法(嘴巴、眼睛、耳朵、手、脚)做游戏,并随机板画,也可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1.认识“手、足、口、耳、目”5个生字。

2.认识“站、坐”,读准字音。

3.朗读课文。

3.教师把“眼睛”改为“目”,把“嘴巴”改为“口”,把“耳朵”改为“耳”,把“脚”改

为“足”,再做2次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口耳目”。

二、看图识字。

1.教师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2.看图说话正音。

3.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

4.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说一句话。

5.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并纠正错误发音。

预设:“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

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

6.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指出相应的器官并说一说各个器官的作用。

7.教师指导学生口头组词。

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同一个器官的不同名称。

8.教师出示生字“站、坐”,学生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教师示范动作指导学生理解“站、坐”的含义,并口头组词。

三、初步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相应图文(也可做一个小微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第一次跟着出示的文

字逐句慢读,第二次紧跟着全文快读,第三次边做动作边读)。

2.你们也想和教师一样来读一读吗?全体学生看着屏幕出示的句子,逐句跟教师慢读。

3.同学们,课文就在教材第10页,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

可以先画上圆圈,或者请教旁边的同学。

4.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

(1)句一:站如松。

①教学生字“站”: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也可组个词语说)。

②课件出示“交警站岗、解放军训练、小学生升旗仪式”等图片,引导学生使用“站”字说

话,巩固识记生字。

(2)句二:坐如钟。

①教学生字“坐”: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吗(学生各抒己见)?

站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②课件出示“坐”的造字起源,帮助学生记忆。

(3)句三、句四:行如风,卧如弓。

理解“行”“卧”分别指“行走”“睡觉”。

5.多形式连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读、分组对读、师生接读等)。

虽然课文字数不多,但里面很多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没有拼音基础,因此采用教师多次示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环节的朗读指导,旨在读正确、读通顺。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2.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用口、耳、目、手、足做了哪些事情。

第2课时

1.正确书写“口、耳、目、手”。

2.认识“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坐、立、行、卧”的规范,以及口、耳、

目、手、足能做的事情。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借助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教师借助图片复习生字。

3.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1)学生说一说各个器官的作用。(预设:“口”可以朗读、说话、吃东西;“耳”可以听

声音,保持身体平衡;“目”可以读书认字、看图赏画、辨别颜色;“手”可以拉动(推动、

举起、放下)物品;“足”可以行走、踢球等等。)

(2)体育活动中主要靠手的项目有扔铅球等,主要靠脚的项目有踢足球等。

借助生字卡片和图片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品味课文。

1.再读课文,你发现文中四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预设:都是3个字,中间有一个相同的字:“如”。(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如”就是“像”

的意思。)

2.那教师把它们这样变一变可以吗?

(课件出示打乱顺序的句子)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理解课文。

预设:(1)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第一步:(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理解“站”和“松”,“坐”和“钟”

的关系。

第二步:做一做“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

第三步: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哪些人“坐如钟”。(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

第四步: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

预设:(2)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第一步:说说自己平时如何“行”,如何“卧”。(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

第二步:播放“微课”,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第三步:有感情地朗读“行如风,卧如弓”,读出精气神。

4.教师小结: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努力做到课文中说的一样,站着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像钟

一样端正,行走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像弓一样让自己的身体弯曲、放松。养成良好的立、坐、行、卧的好习惯。

5.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引读:

站如——坐如——

行如——卧如——

三、观察范例,指导书写。

1.教师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学生观察范字。

站如风坐如弓行如松卧如钟

理解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出韵味,但枯燥乏味的讲解又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该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句子共同点、打乱顺序比较原文”两个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

2.教师讲解生字的书写要求:

“口”左右两个竖向的笔画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略窄。

“目”竖要直,中间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耳”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为长横,要稍

稍向上倾斜。

“手”第一笔为平撇,中间一短横,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弯。注意:弯钩不要写成竖

构。

3.认识“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

教师课件出示笔画并讲解笔画名称和笔画特点,学生认读笔画、掌握笔画的书写方法。

教师范写撇和弯钩。

4.教师课件展示生字的笔画笔顺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跟随视频练习书写。

5.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观察教师写字。

6.学生描红、临摹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强调书写时正确的握笔姿势,及时纠错。

7.展示书写好的学生写的生字。

撇:下笔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钩: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

教师先讲解每个生字、甚至每个笔画的特点。学生在写字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书写时要按照要求进行书写,减少犯错的机会。

本课是一篇关于身体器官认知的课文。小学生对于自身身体器官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对于表示器官名称的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可能还是不熟悉。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结合身体器官图片,引导学生认读并书写生字。写字时,教师先讲解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学生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书写。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可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把学生喜欢的内容(图片、音乐、歌曲、动画等)引入课堂。另外,可以以图画为线索,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识字2姓氏歌【创新教案】(1)

识字2姓氏歌

读准:翘舌音“什 双”,后鼻音“姓 双 王 方”。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同学名字卡,圈一圈同学的姓氏,读一读。 (2)出示姓氏卡片,同桌来认一认,说说谁的姓名里藏有这个姓氏。 (3)做“拼一拼”的游戏。学生用打乱的部件拼成生字。如将“弓”和“长”拼成 “张”。 (4)可以结合生活积累认读“姓氏、张口、张开、良好、花钱、孙子、子孙”等词语。 3.学习新偏旁。(课件出示7) 认识“弓字旁”和“走字旁”“钅”,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走”的字多与行走有关,含有“钅”的字多与“金属”有关。指导写好偏旁“弓字旁”、“走字旁”和“钅”。(板书:弓 走 钅)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国、姓”。(课件出示8) “国”,方框要写得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玉”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可以回顾“回”字的书写,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 “姓”左窄右宽。右边“生”字部分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横最长。 在上册 学习了“妈”的基础上,巩固女字旁的书写横变短,不要露出头。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5.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部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圈一 圈、认一认、拼一拼”、“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 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设计意图:对重难点 生字的书写指导, 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 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一) 口耳目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一)口耳目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心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心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预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解放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寻一寻,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shu mu yue liang er duo xiao niao树木月亮耳朵小鸟yi zhi xiao yang zai chi cao 一只小羊在吃草。 long zi li mian you jiu zhi tu笼子里面有九只兔.wo men jia you san kou ren 我们家有三口人。 注:带点的字是以前学过的。带横线的字是今天学习的。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 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爱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任意选择写几个。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五、实践作业: 回到家里收集一下今天学习的生字。(商标、电视、广告、网络)

【新教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要求 (一)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产生深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订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6、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了解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问题不少于1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案)识字3 口耳目

3 口耳目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 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2 金木水火土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7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平舌音,“上”的声母是翘舌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在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一、二、三、上、下”这5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写字。 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认记。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培养良好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设计精编版

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设 计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识字课《小枣树和小柳树》教案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⑵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⑶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⑷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二、识记生字:

⑴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⑵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⑶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⑴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⑵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 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 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 的表达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 句子。 本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篇章页”,故在开启本单元学习之前,应先引导学生对篇章页进行读读、议 议、说说,明确本单元的整体要求,形成对本单元学习的整 体认识。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大青树 下的小 学2 本篇课文通过对一所边疆 小学的描写,反映了边疆孩 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 1.认识25个生字和“假、背、 圈”3个多音字,会写26个 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 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 成语。 3.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准确 地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 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 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难点

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设计

识字课《小枣树和小柳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⑵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⑶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 ⑷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 二、识记生字:

⑴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 ⑵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 ⑶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 三、巩固生字: ⑴巩固会认的字: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 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游戏2:组字。 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 ⑵巩固会写的字: 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 《口耳目》教案

《口耳目》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手”“足”“口”“耳”“目”“站”“坐”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 2.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赞赏中国传统文化。 3.感悟课文中的俗语,养成正确的站、坐、行、卧姿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手”“足”“口”“耳”“目”“站”“坐”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 【难点】学会生字,认识新笔画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人体图片、各部位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这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 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②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鼻子) ③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 2.引导学生说说人由哪些器官组成。板书:口耳目 二、图文识字 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总结:春天的景色真美啊!花儿红红的,叶子绿绿的,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也在快乐地飞舞。 2.学生继续讨论: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 3.板书课题:口耳目 4.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象形字,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象形字

和插图中的哪个汉字相像。 5.教师拿出手、足、口、耳、目的生字卡片,带领全班学生读生字卡片,并将生字卡片中的字与自己的身体器官相对应,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字音、字形、字义。 三、认知贯通 1.认识“口”字。 (1)做游戏。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的手指在哪里?“嘴巴”也叫“口”。 (2)用“口”字口头组词。 (3)指导笔画“横折”和“口”的书写。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 2.认识“耳”字。 (1)请学生听老师指令分别捏捏自己的左右耳垂。 (2)出示“耳”的插图,跟着老师读。 (3)指导书写。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 3.认识“目”字。 (1)说说黑板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 (2)师板书“目”,领读并引导学生跟着读。 (3)用“目”组词并说句子。 (4)指导书写。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 4.做游戏。 (1)同桌之间做“你拍一,我拍一”的手操游戏 (2)引导学生感知手,教师抽学生读“手”。 (3)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 5.认识“足”。 (1)用手分别摸摸自己的左右脚。 (2)明确:“脚”又叫“足”。 (3)学生先观察“足”字该怎么写,再跟着老师读。 6.看动作举卡片。 看教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 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等。

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书写“升”字。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生活引出新篇章 1 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仔细听,这是什么歌曲?(国歌)每天的什么时候,我们总能听到这首歌曲?(升国旗的时候) 2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升国旗》,先请一位同学来拼一拼课题(出示课题)。 3 指名学生拼读,再指名学生直呼后全班齐读:2升国旗。 4 下面请同学看老师写升国旗的“升”,注意看清笔顺。(师范写生字)指名回答共有几画,并书空,后一起书空。 二、细读课文。 (一)初读指导 1 师:同学请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请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话。 2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课文中是怎样写升国旗的呢?自由的把课文读一读,读书时要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把你认为难读的字或者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指名读,大家评。 5教师:要想把书读好,只要闯过三道读书关,谁就是我们今天的读书小明星,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要闯的第一道关是读准字音。

6 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齐读)生字又组成词来考大家,你会吗?(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师:同学们真棒,下面进入第二关“读通句子”这一关有点难,加油吧! 8 谁告诉老师,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谁先来试试?(指名读,男女分读)谁能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通顺?(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真棒,把句子读得又对又响亮,你们看,喜洋洋给你们送礼物来了! 9带着胜利的微笑,比比谁能最先闯过第三关“读好课文”如果你能把这篇课文读得又对又有感情,那就是今天的读书小明星,有信心吗? (二)书声朗朗表情意。 1 指导朗读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师:我们的国旗是什么?(出示: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师:你知道五星红上面的五颗星分别代表什么吗?(出示课件介绍国旗) 指名感情朗读,比赛朗读,读评结合。 2.指导朗读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 师:当嘹亮的国歌响起,当鲜艳的国旗高高升起,同学们,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生:我会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广场上升旗的情景。 生:我想起了奥运会上,每当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得了金牌的时候,就会升五星红旗。 师:看到这一幕,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心情告诉大家吗? 生感情朗读: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全班鼓掌) 生:我还想到了“神州五号”飞船身上印着我们的国旗,杨利伟叔叔的宇航服上也有。 师:呀!你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一点,你知道为什么上面印着国旗吗? 生:因为那代表我们的祖国!(鼓掌)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 2、会写“万、丁”等5个字。 (二)能力目标 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三)情感目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谈话:你知道春天吗?春天有哪些景物?你最喜欢看春天什么景物?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1、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wàn fù sū lǐu ɡē wǔ bīnɡ quán dīnɡ bǎi qí zhēnɡ m ínɡ dōnɡ bǎi 万复柳歌舞冰泉丁百齐争鸣冬百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例如 学习生字泉:音节:三拼音节,偏旁:白字头,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四)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学生自读三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五)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四、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 五、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一)老师示朗读课文 (一)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老师示朗读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4)

一上《识字2》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识字2》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教材以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组词语组成韵语歌,读起来押韵上口,便于诵读记忆,课文配以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这是新教材具有独特创意的一块内容。 教学目标: 1.按顺序观察图画,同识字2中的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读韵文。 3.学会三种新笔画和两个生字。 4.能够明白学校生活的有序及规律,明白在学校及游戏等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安全,正确游戏。 教学重点:熟读韵文,学会三种新笔画和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将图画与识字2中的词语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9种笔画,你还记得它们叫什么?怎么写吗?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看谁的记忆力最好? 2.师评:这位同学的记忆力真好,你能带着大家领读一下吗?每个读两遍。 再评:如果边读边用手指写就更好了,谁能再来领读一下,读两遍。认识了这些笔画,我们就能更好的学习生字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识字2,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早上几点起床?起床后又做了哪些事呢?谁来说一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她叫芳芳,和大家一样,

今年她也上一年级,每天早上是芳芳最忙碌的时候,我们来看看,芳芳是如何度过的? 三、授课 1.首先老师要考考大家的耳朵灵不灵,眼睛尖不尖,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用我看到。 我听到。 2.这些说明了什么呢?是啊,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太阳公公笑眯眯的升起来了,闹钟大声的响起来了,外面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起床了,起床了!” 3.太阳闹钟小鸟 (1)你能读准这三个词语吗?谁来试一试! (2)老师发现这里有两个字是三拼音节,你找到了吗?是几声(都是三声)?当两个三声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读成几声?谁能带领大家把“小鸟”这个词先拼读一下,再连起来读一下? (3)我想我们班的同学看到这么美好的早晨,心情一定很开心,很高兴,你能读出这种开心的感觉吗?自己先试一试! 找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老师读一遍,看看我和这位同学谁读得好?哪一组来试一试? 4.看,芳芳听到了太阳公公、闹钟、小鸟的话,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她接着做了什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第二行的三个词语: 穿衣下床起早 (1)你们知道什么叫起早吗?(就是起的很早)你们在家里起的早吗?我们可不能做一个小懒虫啊! (2)起床后的芳芳精神一定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有精神的读读这三个词语。 (师提醒:我们读得时候要注意,穿和床是翘舌音。起早两个都是三声,第一个字要读成二声。) (3)谁能把第一行与第二行连起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男女生比赛,看谁读得最有精神?5、芳芳起床后又干什么了呢?看图。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一教学设计

《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 年级:一年级单元:识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十、土”5个汉字,认识笔画“横”“竖”。 2、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会诵读课文。 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学准备:挂图、音乐、生字卡片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背古诗比赛 (生比赛背诵幼儿园里学过《鹅》、《悯农》、《咏柳》等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看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看图,进入情境。回答:小山村。 师:喜欢吗?说说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举手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路、房子、亭子、树木、鲜花、小朋友……) 3、板书课题,领读课题。解题: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解析:去:从这里走出去。 里: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也就是500米。举例说明大概多远的距离) 二、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古诗,师明确要求: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小组内交流;可求助老师。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展示12个生字及拼音,以领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找出“平舌音”和“翘舌音”。 (指导区分:“四”和“十”,读准“烟”和“亭”) (3)试读古诗,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看他是否读准了字音?再全班齐读。 三、图文结合、激情悟美 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完整的话说说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景色?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解析课文,指导朗读。 如:两个小朋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去/二三/里) 如:有几间房子,或许是小朋友的家。(烟村/四五/家) 如:远处还有几座亭子。(亭台/六七/座) 如:还有树和花。(八九/十枝/花) 3、看图,朗诵古诗。 4、小山村真美!让我们闭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吧?(听配乐诵读古诗) 师:说说,你还感受到小山村哪些美景? 生:远处的青山、小鸟的歌唱…… 5、在音乐中齐读古诗两遍。 四、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学儿歌。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学写生字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学写“一、二、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第二课时

部编版三上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童话真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会说话,而且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喜怒哀乐。(板书:交流童话)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从鸟儿第二年春天飞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很舒服: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蚁王:从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蚁王复杂的感情变化。 2.(课件出示) 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又会唱歌的鸟、聪明的蟋蟀、快乐的手推车、值得尊敬的蚁王,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形象。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他们生动、鲜明的形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鸟儿的可爱、可敬。 ②那一定很舒服:从大树的语言、动作中了解到大树的优秀品质。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 ④蚁王:从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蚁王的以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蓬”的“艹”要盖住“逢”。 “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 “裂”上下要写得紧凑。 “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 “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 “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 “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 “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 易错提示: “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 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识字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识字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懂得儿歌中的良好品质。 3、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争当人人夸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短文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中怎样的孩子,才是人人夸的好孩子呢?有一位叔叔就为这样的好孩子编了一首儿歌。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课文时你发现了什么?如(三字经)。 2、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多读几遍。对有困难的音进行指导。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师生正音。 三、读文识字 1、出示“生字列车”,指导学生认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认读。

(2)小组长检查。 3、读课文,把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 (1)出示三字经,巩固生字。 (2)小组内交流:在温暖的家中你体味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字词卡片,巩固生字。 (2)指名读儿歌。 二、课文教学 (一)学习第一句话。

1、课件出示一幅画,想一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好孩子? 2、出示:小朋友,正少年,尊长辈,懂礼貌。(生字用红字体标出,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二、三、四句:同上教学。 (三)学习最后一句。 1、长辈们为什么对你做错的事进行提醒,让你改正呢?出示最后一句。 2、你怎么做才是爱家呢? 3、读一读、听一听谁是最爱家的。 (四)读全文 1、生字都认识了,课文应该读的更好,自读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