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成就

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成就
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成就

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Vol.40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8

──────────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外访学研修项目(gxfx2017214) 收稿日期:2017-03-12 修回日期:2017-09-15 作者简介:石开玉(1972-),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 -27-

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成就

石开玉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教研部,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戴震是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大师。在古籍版本学方面,他注重研究《诗经》《尚书》《方言》等古籍的不同版本,并形成了推崇文献善本、不迷信宋本、集众本择善而从、利用古籍的版式行款来考订文献、辨明古籍版本的源流变迁来校勘古书的思想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戴震;古籍;古籍版本学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1-0027-06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1.006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Dai Zhen’s Version of the Ancient Books

SHI Kai-yu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Thought,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Dai Zhen is the master of the Qing Dynasty Qianjia School. On the edition of ancient books, he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ancient books such as the Book of Songs , Shangshu and Dialect . He formed the style of praising literature, no superstitious belief of Song version, examining the literature, identifying the ancient version of the source changes to the ancient book of ideas and methods. These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still of great importance today.

Key Words: Dai Zhen; ancient books; version of the ancient books

古籍版本指同一古书在编辑、传抄、刻印、装帧、流传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主要有抄写本和刻印本。古书版本优劣杂陈,治文献考据学应选择可靠的版本,否则容易受误本之欺。古籍校勘有对校、他校、本校、理校四种方法,其中对校是最基本的方法。对校的前提是广备同一书的各种版本,在考清版本源流后,确定底本和校本。作为清代乾嘉皖派考据大师,戴震在进行古文献整理时,注重研究古籍版本,并阐述了一些古籍版本学思想,探讨了一些古籍版本学的方法,在古籍版本学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一、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思想与方法

(一)推崇文献古本、善本

文献版本越古,所记载的内容越接近事实,杂乱臆改和倒衍讹脱现象越少,其真实程度、可

信程度也就越高,所以古本、善本比近世多次传抄的抄写本的史料价值要大得多。宋、元时期的版本,由于流布较稀少,加上传抄、刻印次数少,讹错谬误较少,因此宋版、元版古籍一般都是珍籍善本。对此,戴震在多年的古籍整理实践中,也有这种认识:“书,年代略旧,便有些子好处。”[1]清代学者多通晓古籍版本学,广备众本、精选珍本,作为考据的重要前提。戴震也是如此,他在对古籍的考证、校勘时,多方搜集异本并精心挑选善本为底本,以纠正讹舛、订正错漏。如他在早年校勘《大戴礼记》时,共搜集到五种版本(宋本一,元、明本四),对其中的宋本,戴震更为珍视,将之作为最重要的底本,再比对其它四个版本而互相校对。

余尝访求各本,得宋本一、元明本四。宋本亦有讹失,余合五本参互校正。

[2,p287]

第40卷第1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月

-28- (二)实事求是,不盲目迷信宋本

宋代开始兴盛雕版印刷业,从而促进了书籍

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宋版书由于流传稀少、校刻精细,因此有极大的文献学价值。到了清代,世人多视宋版书为珍宝。或为治学,或为显富;或珍视有加,或顶礼膜拜,由此形成佞宋之风。宋本珍贵招致赝本增多,就是真正的宋版书也不可能一字不错,因此真正治学的清儒不会盲从佞宋之风。戴震即是如此,他不盲目迷信宋本,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宋本[3,p166],此即他所说的:“宋本不皆善,有由宋本而误者。”[2,p189]言下之意,宋版书也不是全部都尽善尽美,也有讹错谬误;元、明本也不全都有误,可用之来补充校订。因此,戴震在对古籍进行训诂、校勘等实际工作中,经常指明宋版书的一些错误而“不可从”,如他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正式校订《水经注》而作准备所作的《手校水经注批语》中,就指出过宋本有脱误而不可以盲从:

东原云:《水经》本作“又东北过屯留县东,又东北过潞县北”,上“壶关”下《注》云:“县

在屯留东,不得先壶关而后屯留也。”若删去“屯

留”则《注》无着矣,宋本脱误,不可从。[4,p562]

再如戴震在早年校勘《大戴礼记》时,共搜集到五种版本(宋本一,元、明本四),他将宋版书作为最重要的底本,但知道“宋本亦有讹失”,故而戴震“合五本参互校正”[2,p287],即他将元、明时期的四个版本作为重要补充来互相校对《大戴礼记》。

(三)集众本择善而从

戴震在训释、校勘古文献时,尽可能地搜集同一古文献的多种版本,从中选择一至二个善本作为最主要的参考底本,然后进行相互比对研究,此即“集众本择善而从”的方法。例如,戴震在疏证、校勘《方言》时,多以宋代曹毅之本和明代《永乐大典》本为依据而从之,原因在于曹毅之本是明正德四年影印的一个宋钞本,近于古本、善本,《永乐大典》则是明代官修的类书,根据宋代国子监本、蜀本、闽本、赣本而来,基本源自古本、善本。但戴震并不仅仅以曹毅之本和《永乐大典》本为依据,而是比对《十三经注疏》《说文》《集韵》《广雅》《经典释文》《玉篇》等群籍中所引用的《方言》来相互校正[3,p164]。例如,《方言疏证》卷十中的“昲、晒,干物也。扬、楚通语也”条,戴震对之作案语曰:

《广雅》:“昲、?、晒,曝也。”《玉篇》云:“昲,干物也。晒,暴干物也。?,置风日

中令干。”注内“费”,诸刻讹作“晒”,今从曹

毅之本。“常”诸刻讹作“通”,又脱“耳”字,

从《永乐大典》本。[5,p159]

(四)注重古籍版式、行款以考订文献

戴震在研究、整理古文献的过程中,通过研究不同时期古籍所具有的特定的版式、行款等特征,来进行对古文献的校勘、考订。

如戴震在对唐朝《开成石经》系统校勘所著的汇录《石经补字正非》中,就在多处根据《开成石经》的版式、行款等特征而推断文字的衍脱讹误。

在《开成石经补缺正非·春秋左氏》哀公七年“必弃疾于我”条目下,戴震注曰:

少“弃”字,然按一行十字之数不少。[2,p127] 这里,戴震通过版式字数的特征推断出石经不缺字。

在《开成石经补缺正非·公羊经传》之“隐公”下,戴震注曰:

石经《公羊》最为残坏,此段碑缺补者少二十八字,岂补字时片石犹在,近始脱与?合

断损纹颇似,非补者误也。今将碑为图,缺处

以朱别出,其已补者以墨围示异。[2,p129]

这里,戴震从版式行款字数来推定文字缺失二十八字。

在《唐石经葛本春秋左氏传校缪》文公二年传“谓其姊亲而先姑也”条目下,戴震注曰:石经脱“姑”字,“也”字,上下行空独大,时刻舛误,可口映日中,并非裱脱。[2,p165]

这里,戴震从石经版本文字的行款特征,即上下行之间的距离“独大”,推测出石经脱了“姑”“也”两个字。

如此例子不胜枚举,表明戴震研究古籍确实明察秋毫、巨细毕究,充分运用丰富的文献版本学知识来整理古籍,这也是他能够在古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五)通过辨明古本源流变迁来校勘

戴震在1773年进入四库全书馆后,充分利

石开玉: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成就

-29-

用宫藏的大量珍本、善本、秘本校勘了许多古籍名著,每校一书,必辨明古籍版本的源流变迁情况,以力求探讨致误原因,改正错讹,使所校典籍成为善本、珍本。如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张淳的《仪礼识误》后,以此《大典》本为底本对之校勘,其前提工作之一是辨明张淳所引据的多种来源古籍版本,即校书提要中所说:

淳为之校定,因举所改字别为是书。其引据有周广顺三年及显德六年刊行之监本,有汴京之巾箱本,杭之细字本,严之重刊巾箱本,参以《释文》、《疏》,覈订异同,最为详核。

[4,p614]

再如戴震在校勘《九章算术》时,辨析了该书自北宋以来二三百年的流传变迁情况:

北宋以来,其术罕传。自沈括《梦溪笔谈》以外,士大夫少留意者,书遂几于散佚。至南宋庆元中,鲍澣之始得其本于杨忠辅家,因传写以入秘阁,然流传不广。迨明又亡。故二三百年来,算数之家均未尝得睹其全。惟分载于《永乐大典》者,依类裒辑,尚九篇具在。

[4,p629]

二、戴震在古籍版本学方面的实践成就

(一)考辨《诗经》不同版本的文字异同 戴震训释《诗经》而著成《毛诗补传》二十六卷、《毛郑诗考正》五卷、《杲溪诗经补注》二卷。在训释工作中,他备列古本、今本、俗本之文字异同,并详细列举众本所引古书之文,以相互参证、辨章析字、探求真义。

如《毛郑诗考正》卷三中的《公刘》篇义条目下,戴震作案语时引用《国语》《史记》所录祭公谋父谏穆王曰:“昔我先王”,戴震对此作注道:“俗本《国语》脱去‘王’字,宋本及《史记》并有。”[6,p649]又如《杲溪诗经补注》卷二中的“何彼襛矣?唐棣之華”句下,戴震在列举毛《传》、郑《笺》之说后,作按语曰:“俗本‘襛’旁作禾者,转写之讹。《石经》及《释文》、《注疏》

本皆未误。《说文·衣部》‘襛’字下引此诗。”

[2,p41] 可见,戴震能充分运用古籍版来考订不同版本的文字异同,取正去非,推重古本、善本而驳正劣本、俗本。

戴震训释《诗经》精深之处在于能够利用娴熟的古籍版本学知识而广列众家善本所引经典之文以考辨一字,如《毛郑诗考正·维天之命》“假以溢我”句下,引毛《传》:“假,嘉。溢,

慎。”郑《笺》:“溢,盈溢之言也。以嘉美之道饶衍与我。”戴震作按语注曰:

《说文》“誐”字下云:“嘉,善也。”诗曰:“誐以谧我。”《毛诗》以“嘉”释“假”,正合“誐”字之义。《春秋传》引《诗》作“何以恤我”,转写讹失耳。《尔雅·释诂》云:“毖、神、溢,慎也。”又云:“忥、谥、溢、蛰、慎、貉、谧、顗、頠、密、宁,静也。”《毛诗》以“慎”释“溢”,义本《尔雅》。而“溢”、“慎”、“谧”,《尔雅》又皆为“静”。盖“静”、“慎”意得交

通,未有心气不静而可谓之慎者,未有能慎而浮妄之动不除、不貊然宁静者。《说文》:“谧,无声也。”《史记》:“惟刑之静哉”,徐广曰:“今文云‘惟刑之谧哉’。”《索隐》曰:“恤、谧声近。”又《庄子》书“以言其老洫也”,陆德明云:“本亦作‘溢’,同音‘逸’。”然则“谧”之为“溢”为“恤”,亦声音字形转写讹失。古经难治,类若是矣。《书》之“谧刑”谓慎刑,

伏生今文《尚书》足据。此诗承上“文王之德之纯”而言。嘉以慎我,我其取之,思取法文王嘉美之纯德,以敬慎也。

[6,p655]

此处,戴震将“溢”训释为“谧、慎”,乃“静”之义。可见戴震为了考辨“溢”这一个字,先后详细地罗列了毛《传》、郑《笺》《说文解字》《春秋传》《尔雅·释诂》《史记》、《史记》徐广注、《史记索隐》《庄子》《经典释文》、伏生今文《尚书》中所引的古书之文,从这些经典善本与旧注中深挖所释字“溢”的涵义及其内在关系,从而广征博引善本中的证据精深地训释了“溢”的深刻字义。

(二)辨析《尚书》版本源流及其异同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秦代焚书时几乎毁尽了《尚书》抄本。汉初征书时,出现了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即今文《尚书》。西汉时的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另一部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尚书》,即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孔安国整理后,篇目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然而,西晋时的战乱使今、古文《尚书》全都佚失。东晋初年,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它有五十八篇,含三十三篇今文《尚书》、二十五篇古文《尚书》。流传至今达两千多年的《尚

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30-

书》,都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的。

戴震在晚年,写成《尚书义考》二卷,是他未成书之一种。本书卷首有《义例》十四条,三千余言,阐明《尚书》今古文的传授存佚、篇章分合,及各类旧注的去取原则、转录格式等,从而辨清了《尚书》版本源流及其异同。

首先,戴震在《尚书义考义例》中辨析出《尚书》今古文版本之异,此即他所说:

今文《尚书》汉时博士所习,以隶传写,故称“今文”。……今惟据二十八篇为本。汉时所传之古文《尚书》,许慎《说文解字序》论六体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盖如商周彝鼎之文,故称古文。……古文藏于秘府,故又称中古文。

[6,p7]

其次,戴震又说:

今文、古文传本各异,其东晋孔《传》未出以前,所引《尚书》皆古本也。今于案语内论其异同得失,而经文之下则云某当从古本作某。概称古本,以明不必存今文、古文之见。

[6,p10]

戴震在此将今文本《尚书》和真古文本《尚书》都称古本,以“不必存今文、古文之见”。同时,戴震区别出伪《尚书》版本:

至孔安国《传》,虽晋人伪托,大抵多袭用古注,其与贾、马、郑、王同者,无庸重见,惟删其异者,次古注之后,或亦古注所有,特不可考耳。不称“孔氏安国曰”,惟称“孔《传》曰”,以别真伪。

[6,p12]

可见,戴震以“孔《传》曰”标明其系伪《尚书》版本。

再者,戴震按照《尚书》古本、孔《传》本、宋本和注疏本的先后历史顺序来确定所选取的《尚书》版本文字:

今文、古文传本各异,其东晋孔《传》未出以前,所引《尚书》皆古本也。……概称古本,以明不必存今文、古文之见。……至孔安国《传》,虽晋人伪托,大抵多袭用古注,其与贾、马、郑、王同者,无庸重见,惟删其异者,次古注之后,或亦古注所有……书内所引多与今注疏本异者,系从宋本校正。

[6,p10]

这种校读古书按其先后版本为序的原则,其好处正如梁启超所说:“选择证据,以古为尚。以汉唐证据难宋明,不以宋明证据难汉唐;据汉魏可以难唐,据汉可以难魏晋,据先秦西汉可以

难东汉。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7]

(三)广集众本对校礼学、算学古书 校勘古书时宜多方搜集异本而参互校对、综合判断才能存正去误,由此所校之书应尽可能是最古版本,对校之书也尽可能是善本书,否则以残本、俗本、劣本、误本、别本等为参照标准,要存正去误但却往往事与愿违,所以校书者要区别版本差异,利用不同版本来对校某一古籍。

十三经中的“三礼”,通常指《周礼》《仪礼》《礼记》,有时加上《大戴礼记》而合称“四礼”。礼学之书由于明代以来的传本讹脱严重几乎不能诵读,故而校勘礼学之书难度较大。戴震为攻克这一难题,尽力多方搜集礼学书的不同版本,最后成功校勘了《礼记》《仪礼》《大戴礼记》而使它们成为可读之书。

乾隆三十一年(1766)戴震进京时,在苏州从其朋友朱文游(朱奂)处借得《礼记注疏》,此书是惠栋依据吴泰来家所藏宋刊本校出,故为善本,共七十卷,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中所著录的情况相符合。除此之外的其它流传本都是六十三卷本。戴震将此七十卷本,与流传本的六十三卷本比勘对校,其字句不同处,六十三卷本脱去连行无考处,都一一完善。后来,程晋芳、姚鼐、段玉裁都各誊抄了一部。

戴震在1773年进入四库全书馆后,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张淳的《仪礼识误》,李如圭的《仪礼集识》《仪礼释宫》,以此《大典》本为底本并参考唐贾公彦《仪礼注疏》本(毛晋的汲古阁注疏本)、《唐石经》本、陆德明《经典释文》以及惠栋、沈大成二家所校宋本而对校《仪礼》,终使《仪礼》成完帙。

在四库全书馆,戴震从《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大戴礼记》散篇十六篇,以此《大典》本作为底本,与搜集到的五种版本(宋本一,元、明本四)和古籍中摘引《大戴礼记》的文字参互考核对校,并附案语于下方,从而最后校定了《大戴礼记》。《大戴礼记》校定本很快被武英殿刊刻以及《四库全书》收录,此最后校定本,即武英殿官刻本是集戴震数十年心血而成的。

选定古算书的版本,是进行考校与补辑“算经十书”的前提。戴震在四库全书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

石开玉:戴震的古籍版本学成就

-31-

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海岛算经》等七部古算书,又从朝廷采进之书中选出《张丘建算经》《辑古算经》《数术记遗》三部古算书版本,然后以《大典》本作为底本,比照毛晋汲古阁本、明万历年间胡震亨刻本、诸多宋版残本并参考各种旧注而相互考订、补葺成完全之书,并著《九章算术订讹补图》《五经算术考正》等,最终使“算经十书”成为完帙、善本。

(四)考辨版式、行款校补《水经注》《仪礼注疏》等古籍

《水经注》自北魏成书以来,在长期的流传中,抄本、刻本众多,而不同的时期,其版本具有不同的体例、形式及行款特征。戴震在校勘《水经注》时,参考了许多版本,对每一版本的体例、形式及行款特征等详加考辨,以指明错乱,利于校勘。如戴震在乾隆三十年(1765)所整理的《水经》一卷(又名《水经校稿》《水经考次》)“河水一”条目下,作注曰:

旧本有二,一本每页二十二行,一本二十四行,每行皆二十字,《注》低一格则十九字。此系二十二行者,前后倒误一页。

[8]

这里,戴震指明了有二种版式(二十二行本、二十四行本)的旧本,而所云二十二行版式的本子与他本不同,并且前后倒误一页,因此参考二十二行版式本子的人,要注意版式、行款特征,不能与其他版式的本子相混淆。

戴震在四库全书馆时,以《永乐大典》本之《仪礼识误》《仪礼集识》《仪礼释宫》为底本,考辨汲古阁注疏本、《唐石经》本、闽版等本子的版式、行款特征,指明后世劣本经注混杂之处,进而细加整理,校补《仪礼注疏》之脱误讹舛使之成完帙,现仅存有其校勘记三则,其文曰:

《士昏礼》“期初昏’节《注》:“寝,婿之室也。”陆德明《释文》摘“婿之”二字,于下云“悉计反,从士,从胥,俗作婿,女之夫”,共十五字,《注疏》本引《释文》于各节下,而此条乃误入《记》后。又大书杂入郑《注》“用昕使者,用昏婿也”之下,云“婿,悉计反”至“女之夫”,凡十四字,下又接以郑《注》“腆,善也”云云。“视诸衿鞶”下有姆辞婿授绥之辞,云:“婿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凡十四字,汲古阁注疏本脱。有一专刻正文闽

版有之,其本每纸二十行,行二十字,颇旧,中缝下有“上册”及“下册”二字。

[4,p462]

(五)择善本校勘、疏证《方言》

《方言》是西汉扬雄所著,自汉末魏晋盛行,诸家广泛征引,但它在长期流传中,断烂讹脱,几乎不可读,且文字古奥,训义深隐,很难读懂。至宋、元、明时期征引渐少,研究者寥寥无几。故校勘、疏证《方言》以使其重新光彩于世十分必要。然而《方言》传本特别少,宋代只有蜀大字本及李孟传根据蜀大字本而刊刻的版本;明代有正德本、尚古斋本等,但刻工粗糙,这种情形正如戴震在《方言疏证序》中所说:

宋、元已来,六书故训不讲,故鲜能知其精核。加以讹舛相承,几不可通。

[5,p6]

有鉴于此,戴震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佚出《方言》的旧本,并广泛搜集群籍中引用的《方言》正文及注文,交互参订,又逐条为之疏通证明,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最终成《方言疏证》之完帙、善本。

戴震在四库全书馆疏证、校勘《方言》时,多选择宋代曹毅之本和明代《永乐大典》本为依据而从之,原因在于曹毅之本是明代影印的宋刊本,接近于古本、善本,《永乐大典》则是明代官修的类书,根据宋代国子监本、蜀本、闽本、赣本而来,其资料来源基本源自古本、善本。因此戴震在疏证、校勘时,多依据这两个善本而改正《方言》俗本中的诸多错误,再征引其它典籍中的相关文句与旧注,搜考异文,以旁通互证。例如,《方言疏证》卷二“娃、嫷、窕、艳,美也”条目下,戴震作案语注曰:

诸刻脱“秦有”二字,《永乐大典》本、曹毅之本俱不脱。陆机《拟古诗》“秦娥《张女弹》”,李善注云:“应瑒《神女赋》曰:‘夏姬曾不足以供妾御,况秦娥与吴娃。’《方言》曰:‘秦俗,美貌谓之娥。’”又《别赋》《吴趋行》及《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并引《方言》:“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

[5,p27]

对此问题,戴震在早年就曾探究过,他在所著的《屈原赋注》卷四“妒娃冶之芬芳兮”条目下,作注曰:

《方言》: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秦、晋之间曰娥。故吴有馆娃之宫,秦

第40卷第1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月

-32- 有漆娥之台。[5,p677]

他在关于《屈原赋》各篇字词的音义、异文

而著的《音义》“娃,乌佳切”条目下,注曰:秦有,《方言》俗本脱此二字,宋本有之,见钱遵王《读书敏求记》。[5,p794]

由上例可知,《方言》俗本缺“秦有”两个字,而宋本、《永乐大典》本、曹毅之本均有此二字,戴震疏证、校勘时,服从善本而从之,批判俗本而拒之,再征引古诗文及后人注文中与此相关的材料,以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来进一步论证,足见戴之《方言疏证》,有本有据,足以采信。

(六)剔俗本之误而撰《屈原赋注》

俗本通常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版本,它们大多数出自书商之手,出于营利目的,往往粗制滥造,疏于校对,讹误多多。通俗本《屈原赋》(即《楚辞》)版本多种多样,讹误甚多,并且不同版本的文句卷篇往往不同。为了改正这些错误,乾隆十七年(1752),二十九岁的戴震在对《屈原赋》精读细磨之后,随文而注撰成《屈原赋注》十二卷。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关于《屈原赋》二十五篇的诠释义疏,七卷;二是关于《屈原赋》山川、地名及草木、鸟兽、虫鱼的通释,二卷;三是关于《屈原赋》各篇字词的音义、异文,并附《通释》的意义,三卷。

古籍每多翻刻一次,就会多一次出错的可能,《屈原赋》自战国流传至清,广为翻刻,错讹难免。戴震撰《屈原赋注》,就是要剔除俗本之种种谬误,以还其本来面目。如在《屈原赋注卷十·音义上》“灵修,灵,善也。修即‘好修’之修”条目下,戴震作注曰:

故也,俗本无“也”字,非。两“也”字承上重顿以起下,读者误截此已上为一段,下

加“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凡十三

字。王逸本及《文选》所无。《九章·抽思》篇

云“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

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掇彼文入此,错紊

不成辞。[5,p720]

在此处,戴震指出了通俗本在文法句例方面的错讹,古本如王逸本和《文选》本却没有错讹文句,这是因为通俗本不注重版本对校,故而“错紊不成辞”。

再如,“也”“兮”“些”等语助词,用于句末吟诵押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楚辞》的语言优雅之处,但通俗本常常随意删除、省略,从而大大扭曲了《屈原赋》的原有语义、语气等。对此,戴震在撰《屈原赋注》时列出了许多处,仅在《屈原赋注卷十·音义上》的《离骚》篇中就指出了六处俗本无“也”字:“度也,俗本无‘也’字”[5,p718];“故也,俗本无‘也’字”[5,p720];“时也,俗本无‘也’字”[5,p724];“熊,古音他计切,俗本无‘也’字”[5,p724];“艾,古音刈,俗本无‘也’字”[5,p737];“害,古音胡例切,俗本无‘也’字”[5,p737]。

由上可知,戴震在撰《屈原赋注》时,广揽古本旧注,力剔俗本讹误,其所校订、注解的《楚辞》,与通俗本《楚辞》有很大的不同,成为后人研读《楚辞》不可缺少的经典注本之一。

三、小结

戴震在古文献的整理工作中,重视研究古籍的不同版本及其内在的版式特点等,以确定善本、择善而从。戴震在古籍版本学上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著作,但他在对古籍版本进行研究中所形成的思想、方法,在清代版本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这些古籍版本学的理论、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整理古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与创新性地发展传统文化,十分具有启迪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应芹,诸伟奇.戴震全书(七)[M].合肥:黄山书社,2010:

189.

[2] 杨应芹,诸伟奇.戴震全书(二)[M].合肥:黄山书社,2010.

[3] 徐道彬.戴震考据学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4.

[4] 杨应芹,诸伟奇.戴震全书(六)[M].合肥:黄山书社,2010.

[5] 杨应芹,诸伟奇.戴震全书(三)[M].合肥:黄山书社,2010.

[6] 杨应芹,诸伟奇.戴震全书(一)[M].合肥:黄山书社,2010.

[7]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7.

[8] 杨应芹,诸伟奇.戴震全书(四)[M].合肥:黄山书社,2010:

493.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论戴震与章学诚

论戴震与章学诚

《论戴震与章学诚》是余先生1976年初版的旧作。该书在1996年曾由余先生亲手作了增补,虽则问世至今已经三十余年,然仍不失为了解清代思想史的必读书。 本书的成书目的的照余先生自云“为了解答为什么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尚未见有专篇对东原和实斋之间在学术思想方面的交涉加以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检讨” “我同时也想借此展示儒家传统在清代的新动向” 。概而言之,即通过对戴东原和章实斋学术思想的分析从而理解儒家何以何以从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考证。余先生提到,在他之前的一些学人,认为清学“既不能’经虚涉旷’则已无积极的思想内容科研,甚至不免是中国哲学精神过程中的一次逆转” ,因而他们的新儒学都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 。但在余先生看来,“如果我们坚持以’心性之学’为衡量儒学的标准,那么不但清代两百多年间儒学已经僵化,即从秦、汉到隋、唐这一千余年中儒学也是一直停留在’死而不亡’的状态中。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儒学采取一种广阔而动态的看法,则有清一代的’道问学’传统正可以代表儒学发展的最新面貌。

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新的发展恰好为儒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提供了一个始点” 。这大概便是余先生作此书的一个基本前提。 在对儒学采取一直“广阔而动态的看法”的前提下,余先生开始了本书的论述。全书内篇共分八章,除去前两章的引言和末两章的后论及补论外,以戴、章二人分别各为两章的论述中心。儒家本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之说,前代学人也多有提及。余先生在此引入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儒家智识主义”。书中“道问学”约等于智识主义,“尊德性”则约等于“反智识主义”。明清之际,儒学主流由理学转入考据,即从“尊德性”层次转入“道问学”层次,这可称为“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这种现象的产生,余先生主要从“内在理路”(inner logic)进行分析。关于“内在理路”,笔者下文还将详论。余先生从程、朱与陆、王相争,王阳明最后不得不重订《大学》古本,欲“复旧本”以“复见圣人之心”悟到“所争者仍在义理之是非,而所采用之方法正是考证辨伪。这里清楚地透露了考证学兴起的思想史的背景” 。书中随后引用的一段材料十分清晰的凸显出此处转变

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doc

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 篇一:招商引资项目建议书参照 天上新安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 天上新安 二、项目类别 旅游休闲、仿古特色购物街区、商住等综合类开发项目 三、所在区位 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区西南部占川河沿岸 四、建设面积:1500亩 五、投资规模:待定 六、项目建设背景 黄山市是国家著名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的名片,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均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全国旅游重点城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并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20强城市。黄山风景区更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体。屯溪区为黄山市市政府所在地,是黄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文化荟萃,古迹众多,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朴学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是

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被喻为“程朱阙里”。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的屯溪老街,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时亲自命名的“花山谜窟”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此外,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氏三宅”、龙山寺、仙人洞、戴震公园、鬲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近两年,黄山市交通环境日益改善,区位优势突显。徽杭高速(黄山至杭州、上海)、合铜黄高速(黄山至合肥、南京)、黄塔桃(黄山至衢州、金华)等高速公路交通网已全线贯通,可快速到达长三角各大城市。民航、铁路直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厦门、合肥等全国大中城市,为境外游客从杭州、上海、合肥、深圳等进入黄山提供了快车道。正在建设的黄杭高铁、京福高铁、皖赣复线将使黄山旅游进入高铁交通新时代。今年9月,黄山口岸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对外国籍飞机开放,这将给黄山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目前黄山市游客数量正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上升,XX年黄山市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100万人次,屯溪区接待游客数量达484万人次。 天上新安项目位于屯溪区西南部旅游、休闲区块内,区域内碧水蓝天、低山起伏、树木苍翠、生态极佳。项目区块南侧紧邻五星级黄山雨润高尔夫度假区,因此客流量较多,

【吴根友】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

【吴根友】试论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 20世纪戴震与乾嘉学术思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能够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戴震哲学的论者还属于少数。李开先生在《戴震评传》中开始了这一研究,但并未由此看到这种语言哲学的出现对于整个清代哲学的转向意义。本文则从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着重考察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来思考哲学问题,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转向,形成了不同于宋明理学,甚至也不同于清初哲学形态的人文实证主义哲学思考方式。这一新哲学思考方式使中国传统哲学初步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明晰性。在追求先秦儒家经典原意的历史还原主义的旗帜下,展开了对先秦儒家经典,进而扩大到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文本考察,对于重新认识先秦经典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哲学运动虽然并没有带来19世纪后半叶中国哲学形态的新变化,但由这一实证哲学精神所培养起来的“求真”“求实”精神,为中国人培养近代的科学精神提供了自己的文化土壤。其中,以戴震为代表的哲学家,还为新伦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的资源。当然,由于这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以对先秦儒家经典研究为起点的,而且其理论目标带有鲜明的复古主义倾向(尽管戴震本人是托古言志),因此,其理论上的自身矛盾及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语言虽然能够通向道,但毕竟不是道本身。经典中蕴含的思想虽然可以通过语言来把握,但对经典中的思想研究也不完全是一个语言问题,其中还应该有言说者的背景、说话意图等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尽管戴震的理想是通过语言、制度、名物、训诂的综合研究来把握经典的原意,但即使如此,人文学的研究还有超越这些实证方法之外的东西。而戴震本人对儒家经典中理、天道、道、性、命、仁义礼智、诚、权等概念的定义,也并非如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绝对的确定性,恰恰相反,这些解释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戴震本人的理解,并不具有他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的客观性。所以,我们看到以戴震为代表的乾嘉学者所开创的中国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并未完全取代其他哲学家的思考,其中,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学派对戴震及其学派批评,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当中肯的。由于本文的主题所限,此处我暂不讨论章学诚的历史哲学及其对戴震的批评。[1] 不过,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戴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戴震对自己所讨论的理、分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以及善、欲、私等概念和无欲与无私一对范畴皆有明确的定义,使中国传统哲学在思维的明晰性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传统的语言哲学主要包括“名实之辩”、“言意之辩”两大部分内容。在乾嘉考据学时代,中国的语言哲学又有新的发展,其纲领性的表述就是戴震提出的“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的言能通意的“阶梯式”言意观。在这一纲领性的表述中,“字”具有现代汉语中所说的字(词素)和词语两层意思。词,又作辞,即是现代汉语中的言语。而戴震本人的语言哲学思想可以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名实之辩,第二,通过句法分析达到对传统哲学命题的重新解释;第三,通过句子和经典文本的语言脉络分析达到对传统哲学思想的还原性解释;第四,在言能达意的基本哲学立场上的所阐述的字→词→道的“阶梯式”言意观。这种语言哲学与20世纪西方世界兴起的语言哲学“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己任的目标非常的不同。[2]不仅如此,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还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关怀。他以孟子“辟杨墨”,挽救世道人心自况,说道:“孟子辩杨、墨;后世习闻杨、墨、老、庄、佛之言,且以其言汩乱孟子之言,是又后乎孟子者之不可已也。苟吾不能知之亦已矣,吾知之而不言,是不忠也,是对古圣人贤人而自负其学,对天下后世之仁人而自远于仁也。”[3]这也是以戴震为代表的18世纪中国哲学的语言哲学家们与20世纪英美语言哲学家们的另一个不同之处。一、“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与“称夫纯美精好之名”——戴震对名的分类 戴震将名分为两大类,一为“指其实体实事之名”,二为“称夫纯美精好之名”。他说:“学者体会古贤圣之言,宜先辨其字之虚实。今人谓之‘字’,古人谓‘名’,《仪礼》云‘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周礼》云‘谕书名,听声音’是也。以字定名,有指其实体实事之名,有称夫纯美精好之名也。曰‘道’,曰‘性’,曰‘言’,曰‘行’,指其实体实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其小

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 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鲫一项是(3分) 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问 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司:掌管 C.皆折节与交折节:降低身份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完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家屡空,而学日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古训明则古经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上惋惜久之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屯溪概况

屯溪概况 屯溪,简称“昱”。是我国著名风景胜地黄山所在黄山市的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白际——天目山、黄山之间的休屯盆地,扼横江、率水与新安江汇合处。东北、东南分别与徽州区、歙县毗邻,其余均与休宁县接壤。全区土地总面积249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万人,全区辖屯光、黎阳、阳湖、奕棋、新潭五个镇和昱东、昱中、昱西、老街四个街道办事处。 历史变迁 屯溪名源于水名,“屯”字据《广雅》解释为“聚也”,诸溪聚合,谓之屯溪。《禹贡》划中国为九州,屯溪一地,属扬州之南境。秦汉时,皆为歙之西地,屯溪起源于三国。古时,徽州一带多处荒蛮,这里居住着一群山民,又称山越,较有名的首领,东有(今歙县)金奇,北有(今黟县)陈仆,而驻安勒山(今屯溪华山)有毛甘。各有山民一至二万户,结族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耕种渔牧生活。他们割据称雄,不纳王租,并抗孙吴政权,使吴军不敢入。为此,孙权派威武中郎将贺齐前来讨伐,曾屯兵于此。贺齐王平定山越,班师回朝,受到孙权出宫迎接、设宴庆贺,遂下令将贺齐在此屯兵之处,“屯兵于溪,故曰屯溪”,遂命名屯溪。 山民平定之后,分歙县为始新、新定、黎阳(县治今黎阳镇)、休阳四县,连同原有的歙、黟共六县为新都郡,命贺齐为新都太守,这是徽州立郡之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犁阳县(后改为黎阳),属新都郡,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新都郡改新安郡,新安江由此得名。至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 62年),黎阳县两度并人海宁(今休宁县海宁)县。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撤黎阳县,并入海宁县(今休宁),此后一直为休宁县属地。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定名休宁后,黎阳属休宁县的一个乡.屯溪即是黎阳乡的一个都(古时村庄别名)。屯溪又称休宁县黎阳东乡十六都。明末清初屯溪设镇,至1949年4月30日屯溪和平解放,1949年5月设屯溪市人民政府,属徽州专区,后几经变更,屯溪或升为省辖市,或降为地辖市、休宁县辖镇。1987年11月地级黄山市成立,屯溪区为市辖区,现为黄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 屯溪,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地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的优越位置,自古就是皖南山区物资集散中心,并以产销绿茶、徽墨等闻名于世。屯溪文化荟萃,古迹众多,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里,又是清代朴学家戴震的桑梓,屯溪篁墩是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居地,被喻为“程朱阙里”。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的屯溪老街,被誉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时亲自命名的“花山谜窟”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此外,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氏三宅”、龙山寺、仙人洞、戴震公园、鬲山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初中语文文言文《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

《戴震难师》原文和译文 原文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译文 先生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蓄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静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啊。” 注解 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乃:才。 能言:说话。 盖:这里指推测。 蕴蓄:蕴藏,积蓄。 就傅:跟随老师。 言:字。 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何以:以何,凭什么。 述:记述。 门人:学生。 应:回答。 相去:相隔。去,距离。 几何:多少。 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戴震义理之学中的人性结构模式

戴震义理之学中的人性结构模式 戴震论“人性”,是展示其进步伦理观和思想启蒙意义的重要方面,是其义理之学的核心内容。戴震从元气实体的本体论观点来规定人性,反对宋儒以所谓“天理”来“凑泊附著以为性”,把其人性理论建构在坚实的“血气心知”基础之上。戴震论“性”,已不单纯局限于“性”之自身,而是具有超越“性”自身的人类学或伦理学的含义。本文将从人性的生成阶段、人性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戴震的人性结构模式学说做一番梳理,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戴震人性思想的核心内容。 人性的生成阶段 戴震论“性”,首先把“性”描述为一个生成的过程。戴震的这一思想完全是来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戴震通过对《周易》这段话的诠释,实则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意愿,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戴震是借由疏证、诠释儒家典籍来表达展露自己的思想。从这种借由“经言”外衣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来看,戴震与中国所有思想家并无本质的差别。 对《周易·系辞上》的这段话,戴震认为它正好表征了人性生成的三个阶段。对“一阴一阳之谓道”,戴震这样说:“一阴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一阴一阳,其生生乎,其生生而条理乎!以是见天地之顺。”[①]何谓“顺?”戴震解释说:“言乎自然之谓顺”,“上之见乎天道是谓顺”。由于戴震认为性本之于天道,所以把“天地之顺”看着是人性生成的第一阶段,生命现象的存在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如何解释“继之者善也”这句话?戴震认为“天地之常”是“继之者善也”的内容。所谓“天地之常”是指阴阳二气的变化,是一个由天道蕴涵“性”内容之变化演化到人生内容之变化的过程。戴震说:“生生,仁也,未有生生而不条理者。条理之秩然,礼至著也;条理之截然,义至著也,以是见天地之常。三者咸得,天下之懿德也,人物之常也”。[②]戴震在这里是以“生”释“仁”,“仁”是人生命存在的道德内涵,有生命便有条理,有生命便衍生出仁、义、理等道德内容,道德的存在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人性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其进入社会领域,戴震认为人性生成的第三阶段是“天地之德”。他说:“言乎人物之生,其善则与天地继承不隔者也。有天地,然后有人物;有人物而辨其资始曰性”。[③]人性的内容就存在于日用事为之中,日用事为即指社会生活。戴震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性生成第三阶段的内容。这三个阶段,既是戴震对《周易·系辞上》这段话的新的理解和诠释,也是戴震对人性生成阶段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戴震便由“性”的生成进到了对“性”的结构的剖析。 人性的自然结构模式:才、性、命的内在统一 “性”作为沟通与连接天道与人道的中间环节,从逻辑上说,它必然在内在结构上既包含有天道方面的一般特性,也包含有人道方面的一般特性。 才、性、命是戴震自然人性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戴震义理之学之主旨核心即在于“理欲之辨”,而自然人性论正是其“理欲之辨”的理论基础。戴震把才、性、命称之为“天性”,他说:“所谓性,所谓才,

戴震的学术志向

摘要:戴震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一生著作颇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戴震在实证考据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实证考据不单只停留在知识的古文献整理上,而是要通过文献考据厘清古圣贤立言之意,明经而闻道。 关键词:戴震;学术志向;明经;闻道;重民爱民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号果溪,徽州休宁隆阜(今属黄山市屯溪区)人。戴震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18世纪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是实事求是学术治学研究方法的提倡者和践行者。在戴震去世不久,其亲家曲阜孔继涵(戴震的女儿嫁给孔继涵的长子孔广根)刻印了《戴氏遗书》,包含著作15种,校勘著作11种。这些著作流传后世,对学术界及社会影响深远。 戴震在考据学方面成就巨大,但他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考据学家,他效仿先贤,志在闻道,重民爱民、为百姓谋福利是戴震通过明经而要通达的"大道"。为了实现这一志向,戴震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一、明经 戴震十七岁时就有志闻道,并悟出明道要从通经和语言文字入手。利用语言文字学诠释古代经典,以寻求所谓的"道",乃至对"道"进行再创造,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在写给段玉裁的信中说道:"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戴震对群经小学穷搜研讨,就是为了在广泛知识的基础上确立普遍之道。"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他认为圣贤经传之义在小学文字,在制度考核,不经由此途入,便不是明经的正途。实证考核之学才是寻求圣贤之理,进而训释教民的根据。 如何明经呢?戴震认为要本着事实求是、务求其真、不偏一家的态度,对故训必求其所以然之故,反复参证。戴震曾说:"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私智穿凿者,或非尽掊击以自表暴,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或非尽依傍以附骥尾,无鄙陋之心而失与之等,故学难言也。"对于戴震来说,考据学是一种以古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恢复古文献的真实面目为治学宗旨的专门学问,从事这门学问的研究,需要具有为求知而求知的知性精神和以求真为目的的严谨学风,必须破除"人蔽"和"己蔽",使对古文献的理解建立在对字义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人蔽"主要是指汉宋学者对古文献的附会臆解。戴震指出汉儒的缺陷是有时附会,也委婉批评了惠栋一派的考据学有盲目崇信汉儒的缺陷。戴震认为,宋儒不重视考据,基本文献都没读懂,只凭一己之见便妄下结论,并将己见假托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进行学术造假,"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他们连古文字字义都没搞懂,怎么能读懂古书,发挥义理呢?结果就是"事情源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自以为于心无愧,而天下受其咎"。所以戴震发愿要破除人蔽,以科学的考据来证明宋儒的悖谬,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古圣贤立言之意。破除"人蔽",就是"传信不传疑",不以假说自欺欺人,不获得十分证据,不自以为是。这就要区分"十分之见"与"未至十分之见"。"十分之见"就是建立在充分证据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未至十分之见"就是依于传闻、择于众说、出于空言、据于孤证而草率得出的结论。戴震要破除的己蔽,就是要破除以"未至十分之见"为定论的弊端。戴震认为,关键是要从"未至十分之见"到达"十分之见",即从假说达到定理,这就要下一番辛苦考证的真功夫,要"目睹渊泉所导""手披枝肆所歧""循根达杪",最终"深思自得"而得到确切的结论。如果不能达到"十分之见",则毅然割舍。 戴震还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整理总结中国古代文化,既分门别类,又融会贯通,力求建立完整的中国学术体系。其《七经小记》,就是试图以七经总结概括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的代表作品。深明其志的段玉裁说:"《七经小记》者,先生朝夕常言之,欲为此以治经也。

屯溪老街导游词5篇

屯溪老街导游词5篇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它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条河水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头发展起来的。今天屯溪老街所在位置,开始时只是一段尺形的“八家栈”,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屯溪老街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屯溪老街导游词(一)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它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条河水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头发展起来的。今天屯溪老街所在位置,开始时只是一段尺形的“八家栈”,伴随着徽商的发展,屯溪老街不断趋向综合型的商业街,清朝康熙年间,老街已发展到“镇长四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俨然有“沪杭大商埠风”,其繁荣兴旺可见一斑。 老街从街东牌坊算起,向西绵亘1.5公里,路面全用浅赭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线条方正清晰,街宽度至7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数为两层楼面的砖木结构,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白色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山墙前后长出房檐,店房廊庭前伸开阔,门楼窗棂、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挂灯,飘拂着的犬牙形字号旗幡,无不透溢一股浓郁的古风神韵。因而,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老街店面一般不大,但内进较深,有一连二进或三四进的,用天井连接,采光、通气、排水都用内向构建手法,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户”的特殊结构,更为老街增添了“老滋老味”。老街有老字号店铺数十家,其中“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开设的中药店,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饮誉世界的“祁红”、“屯绿”,多集散于屯溪;“徽墨”、“歙砚”更是琳琅满目、“徽州四雕”(砖、木、石、竹)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根雕随处可见。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上展现它那迷人的风采,堪称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长廊。 老街的魅力倾倒了全国影视界。从北影《小花》摄制组“捷足先登”以后,全国几十家影视单位纷至沓来,连世界著名电影大师伊文思也从荷兰赶来“抢”镜采《风》。至今在老街拍摄的影视作品已逾百部。

戴震难师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

戴震难师-《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 阶段 戴震难师。《戴震难师》是清代段玉裁写的一篇文章。 主要讲述戴震在求学阶段曾经问问题难住老师的故事。 作品名称,戴震难师。创作年代,清代。文学体裁,记叙文。作者,段玉裁。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释译文。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 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却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却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个孩子非同一般。”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是年:在此文中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少:年轻。乃能言:才能说话。盖:大概。推测蕴蓄:蕴藏。积累就傅:跟随老师。就:靠近。日数千言:字。休:停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何以:“以何”。凭什么。孔

子之言:话语。述:记述。门人:学生。应:回答。相去:相隔。去。距离。几何:多少。几:差不多。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为:是非常:不寻常日:每天去:距离乃:才。就:跟随。 作者简介。段玉裁:。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 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市人。生于雍正十三年。卒于嘉庆二十年。乾隆二十五年中乡试。入都会试。屡不中。乾隆三十五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后又为四川富顺。南溪和巫山知县。经10年。称疾告归乡里。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相关链接。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戴震难师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目录 1.愚人食盐 2.战国策·秦策二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 16.子产不毁乡校 17. 18.陈实与梁上君子 19.割席分坐 20.临江之麋 21.木兰从军 22.《李将军列传》(节选) 23.当止不止 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25.工之侨为琴 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 28.赵普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②更.为益盐() ③既.得盐美④缘.有盐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译】 【参考答案】 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③小者 ..必死()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 一、填空题: 1、由开创的关学, 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 ,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 二、改错题: 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春秋》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 “天下号曰新义” , 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三、名词解释 : 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 3、《太极图说》。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5、一物两体。

6、关学学派。 7、荆公新学。 8、耦。 9、剥落。 10、简易功夫。 11、鹅湖之会。 四、简答题: 1、《皇极经世书》的主要思想。 2、拭勾勒二程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轮廓。 3、王安石思想的基本内容。 4、元代思想状况。 五、论述题: 1、周敦颐的思想特征是什么?有那些重要内容? 2、张载的理学思想反映在那几个理论环节中?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理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4、与理学思想比较起来,陆九渊心学思想有那些特点? 5、陈亮、叶适如何通过针对性地批评程朱理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

第七章明代及其明清之际的思想与思潮 一、填空题: 1、明初思想界的代表人物有(试举五人 :、、、、等。 2、明代中后期形成的王学派中影响较大的, 是以王畿 (龙溪、钱德洪 (绪山的和王艮的。 3、的准备工作和部分编写工作, 在“学案体”学术思想史方面具有开创之功。 4、在《东西均》中提出的的命题在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改错题: 1、明永乐年间组织编撰的三部《大全》是指《六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书。 2、真正实现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是吴与弼。 3、吕留良的《无何集》是把王充《论衡》中批判谶纬神学的言论加以分类编排而构成的论文选集。 三、名词解释 : 1、三部《大全》。 2、静中养出端倪。

国学经典解读 叔世硕儒 戴震

国学经典解读叔世硕儒戴震 叔世硕儒戴震 (1723—1777) 作者:杨世文 戴震是清代中叶最具个性的儒学大师,他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卓越建树,对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后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梁启超说:“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胡适也认为,“戴震的哲学,从历史上看来,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戴震在批判宋明理学的基础上,主张治学须“志存闻道”、“求之《六经》”,回归儒学原旨,重建儒家“人学”,在中国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上篇:几番科场坎坷一代朴学大师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今屯溪市)人。生于清雍正元年,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休宁这个地方向来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戴震的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人物,父亲是一个商人,走南闯北,很见过一些世面。

文献记载戴震大器晚成,10岁时才开始说话。为他作《年谱》的戴门弟子段玉裁解释说“盖聪明蕴蓄者深矣。”就在这一年,他去拜师读书,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他的记忆力非常出众,能达到“过目成诵”的境界,每天能记诵数千言甚至更多些。这表明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戴震自幼养成了独立思考、盘根问底的学习方法。当时学子都要读《四书》、《五经》。《大学》是《四书》之一,宋代理学家极力表彰,朱熹并作《大学章句》,将《大学》一篇分为经、传两个部分,并移易旧文。从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至“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朱注云:“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对于朱烹区分经传,虽然有人提出过怀疑,但五百多年来,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占据了统治地位,人们也就相信了朱熹的说法。可是戴震是不相信的。有一天塾师讲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塾师回答说:“此朱文公所说。”又问:“朱文公何时人?”回答说:“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

关于戴震的读书故事

关于戴震的读书故事 戴震是清代著名学者。他自幼读书就好刨根问底。 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完“大学之道”一段以后,照本宣科地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 党章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我们的各项工作当中去,还有许多环节和工作要做,作为一名党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戴震问道:“老师,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满以为抬出“朱夫子”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着小脑袋问。 “宋朝人。” “孔子、曾子呢?”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布满感受思考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抹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周朝人。” “那么,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呢?” “将近XX年了。” 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作者:

巴尔扎克 “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戴震幼稚的小脸充满了疑惑,塾师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话来回答。塾师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后来,戴震因为家里贫困,请不起老师,离开私塾以后,只能靠自学。自学的道路坎坷不平,戴震非常期望拜一位知识渊博的学问家,作为自己的老师。 一次,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戴震遇到了偶然来歙县拜友的大学者江永。江永已年逾花甲,白发斑斑,治学数十年,精通三礼,兼及音韵、算学、地理等。他为人和蔼,好学深思,极喜读书,往往把讲学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书。戴震一见非常敬佩,把自己平日的疑难一一向江永请教。 江永见他少年好学,心中十分喜爱,当即收他为弟子,悉心教导和培养他。两人渐渐地结成了忘年之交。在江永的熏陶下,戴震的思想、性格与学业,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让我们继续以此闻名:「这家代理商,花了大部分时间在改进它的理念,而不是在辩解它的正确性」。作者:李奥贝纳 有一天,江永列举算学中的一些问题试问戴震,并告诉他:“这些题目已存疑十多年了,一直未能解决,你能试试看吗?”

2019年邢台市美丽的开元寺作文范文

2019 年邢台市美丽的开元寺作文范文今庆节,虽早蒙蒙细雨并没阻止我五虎山游玩行.五虎山座落没发原始森林,虽外公家住山脚,我没登山顶.听说曾经革命根据,今请外公路先锋.远远望看四虎魁梧高身材,十威武,山脚倒觉威武我问外公:能看四虎呢?外公说:虎叫虎,朝向四,所我向看见.始爬山气合作再雨我几孩奔跑两旁着车前草狗尾草路我越跑越快外公声音喊:走错错错让我游览脚桶石光彩我听关于脚桶石故事:前位神仙十喜欢登山登五虎山半山腰发觉脚痒痒看路边块凹进岩石没水于降些雨才脚放进洗管干旱气候块石总水山腰看看离山脚已经远我再要浪费间于外公给我指条草路刚始我非隐蔽树阴穿路荆棘丛前面走碰树枝树枝雨水再向面撒外公真点像西游记孙悟空前面道我表哥脸荆棘划伤条另外哥哥本脚都留着打蓝球伤现更惨接接着手我呢听差点掉进万丈深渊深涧接着我穿片着各种各野草路我气喘虚虚双脚发软终于看废弃屋我裤鞋划破光着 四年级美丽的广府古城作文 400 字 今天,我的心情无比地激动,因为我学校要去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之美称的邯郸永年县广府古城采风。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迈步在广府古城,首先闯入眼中的是那一湾芦苇丛生的绕城碧水,当穿行于城内狭窄的长长小道,走上斜斜的上马坡,仿佛还可以听到古时战马的铁蹄声和嘶叫声。 看到古城之内很多的历史遗存,如文庙大殿遗址、武氏故居、状元楼等。 还参观了太极一代宗师的故居,据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潜心习武 18 年,创造了一百单八式杨式太极拳。 清光绪皇帝的老师还曾为他撰写一副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 现在的广府城内研习太极还蔚然成风。 走到广府古城东关,看到与赵州桥相同规模和形制的“姊妹桥”——弘济桥,桥面虽很陈旧,但细心俯看,上面有大量的角石类、三叶虫类的化石,使这座古桥陡增了文化的色彩。 抬头仰望,桥大券正上方“弘济桥”三个大字映入眼帘。 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及飞龙飞凤,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题目答案译文:戴震难师 戴震难师 先生①少时就傅②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③,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④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②就傅:跟随老师。③《大学章句》:儒家经典之

一。④朱文公:朱熹。⑤非常:不寻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先生少时就傅读书相去几何时矣 2.画线句子”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可是,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 B.既然这样,那么朱熹为何可以知道自然现象呢 C.可是,朱喜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D.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3.读了上文,你认为戴震日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戴震这年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积累的时间太长,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至《右径一章》以下。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

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说的。”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回答他说:”宋朝人。”“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无法回答,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1.小,年少距:距离 3.热爱学习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具有出色的记诵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戴震哲学系

董志翘先生也希望学界关于:“戴震考据学方法和思想的对于当时和后代的影响及其学术的传承,更应该作进一步的研究。……挣脱‘地域’,‘学派’之争的羁绊,采取黜虚务实的态度,用材料实证的方法,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乾嘉时期苏皖地区考据学者的生活背景,学术交往及其著述入手,关注几位具有影响力的大学者,理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戴震以情契情而解理,使得学术思想的动向从理归向了礼。焦循发展戴震思想即在此处,最终舍理言礼、舍理言让。虽焦循言礼主要集中于《性善解》、《格物解》和《论语通释》,但在《孟子正义》中也可见其菁华。《孟子正义》卷十五,焦循曰:“何为仁,亲亲是也。何为义,敬长是也。道,即平天下之道也。事,即平天下之事也。指之以在迩在易,要之以其亲其长。亲其亲,则不致于无父;长其长,则不致于无君。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其为人也孝悌,犯上作乱未之有也。舍此而高谈心性,辨别理欲,所谓求诸远,求诸难也。”又曰:“人人知有君臣父子夫妇,此‘性善’之指也。”焦循申之以五伦,正因为五伦即礼之本,舍理而言礼。又曰:“孔孟所以重博学者,即尧舜变通神化之本也。人情变动,不可以意测,必博学于古,乃能不拘一端。彼徒执一理,以为可以胜天下,吾见其礼矣。”此外,焦循舍理言礼、舍理言让的思想亦受到程瑶田的影响。就《孟子正义》言之,焦循引用且表认同的程瑶田《论学小记》中观点即有15处,其中也多论礼、让。焦循《孟子正义》中凡理义之论,引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的同时,往往又引用程瑶田《论学小记》以补充之。如《孟子正义》卷十一,“人之有道也”句下,焦循曰:“程氏瑶田《通艺录·论学小记》云:‘吾学之道在有,释氏之道在无。有父子,有君臣,有夫妇,有长幼,有朋友。父子则有亲,君臣则有义,夫妇则有别,长幼则有序,朋友则有信。以有伦故尽伦,以有职故尽职,诚者实有焉而已矣。’”即是对前面戴震所谓:“人道,人伦日用,身之所行皆是也。”的补充阐释。又如《孟子正义》卷二十二,“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句下,焦循注云:“程氏瑶田《通艺录·论学小记》云:‘有天地然后有天地之性,有人然后有人之性,有物然后有物之性。有天地人物,则必有其质,有其形,有其气矣。有质有形有气,斯有是性,是性从其质其形其气而有者也。是故天地位矣,则必有元亨利贞之德,是天地之性善也。人生矣,则必有仁义礼智之德,是人之性善也。若夫物则不能全其仁义礼智之德,故物之性不能如人性

趣味寻宝大作战

趣味寻宝大作战 一.活动介绍:本次活动是健身房回馈广大会员长期支持及打造自身品牌的良机,考虑于活动的趣味性、可操作性、会员参与积极性以及活动经费等各方面原因,拟定如下方案,供参考。 二.活动准备:1.提前开会进行分工,所有员工分为工作组及活动领队。围绕活动主题内容讨论有效实施方法。 2.工作组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宣传材料(海报、横幅、旗帜),在公众平台,微信朋友圈等各种形式进行前期宣传,并让参与者了解活动的详细内容。 3.准备好带有自身品牌logo(永腾)标志的物品或纸条作为宝藏供比赛中使用,根据活动需要提前准备好水果面包及饮料等食物。 4.针对活动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做好预防及临时解决方案,准备好简单的医疗用品。 三.活动时间:2014年11月29日星期六 四.活动地点:戴震公园

五.活动对象:参与会员及工作人员之外的参与员工。 六.活动内容:1.公园寻宝 2.游戏PK 3.聚餐(野餐形式) 4.餐后表演、互动游戏 5.活动总结,获胜会员领奖 七.活动流程:07:30工作组人员提前将“宝藏”以分散的形式藏于公园各处,并记下藏有“宝藏”地点旁的标志物。 08:30 所有参加人员在健身房集合,参与游戏的人员按教练为领导的队伍分为三队为寻宝团队,并分别为自己的队伍冠上名称。领队清点人数,为作战做好准备,完毕后步行至戴震公园入口处,步行过程中举起活动的横幅及旗帜,宣传本次活动。工作人员将活动需要的道具、食物及饮料带到活动现场。 09:00在活动开始地点由负责人宣布活动开始,活动相关规则,午餐集合时间及地点。接下来,三支队伍分别派出一个代表进行“正话反说”游戏。(游戏规则:负责人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负责人说一个词语,参与者要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好”,参与者要立马说出“好年新”,说错或者懵住的人被淘汰。从三个字为第一轮,第二轮四个字,第三轮五个字。)“正话反说”游戏后,三支队伍分出一、二、三名,冠军队伍先行出发寻找宝藏,亚军队伍则推迟五分钟出发,第三名队伍推迟十分钟出发。出发之前,工作人员再次强调比赛规则,提前展示宝藏的具体样式,告知藏有宝藏地点旁的重要标志物。“寻宝大作战”正式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