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概论大作业

航天技术概论大作业
航天技术概论大作业

23

计算机多媒体数据通讯技术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系统的任务是:把数据源计算机所产生的数据迅速、可靠、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宿(目的)计算机或专用外设。

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成部分来看,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终端设备,通信控制器,通信信道,信号变换器。

1.数据终端设备:

即数据的生成者和使用者,它根据协议控制通信的功能。最常用的数据终端设备就是网络中的微机。此外,数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网络中的专用数据输出设备,如打印机等。

2.通信控制器:

它的功能除进行通信状态的连接、监控和拆除等操作外,还可接收来自多个数据终端设备的信息,并转换信息格式。

如微机内部的异步通信适配器(UART)、数字基带网中的网卡就是通信控制器。

3.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是信息在信号变换器之间传输的通道。

如电话线路等模拟通信信道、专用数字通信信道、宽带电缆(CATV)和光纤等。

4.信号变换器:

它的功能是把通信控制器提供的数据转换成适合通信信道要求的信号形式,或把信道中传来的信号转换成可供数据终端设备使用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保证传输质量。

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信号变换器是调制解调器和光纤通信网中的光电转换器。

信号变换器和其他的网络通信设备又统称为数据通信设备(DCE),DCE为用户设备提供入网的连接点。

压缩技术和解压缩技术的意义

数据压缩基本上是挤压数据使得它占用更少的磁盘存储空间和更短的传输时间。压缩的依据是数字数据中包含大量的重复,它将这些重复信息用占用空间较少的符号或代码来代替。

基本的压缩技术有:

空格压缩(Null Compression)

将一串空格用一个压缩码代替,压缩码后面的数值代表空格的个数。

游长压缩(Run-Length Compression)

它是空格压缩技术的扩充,压缩任何4个或更多的重复字符的串。该字符串被一个压缩码、一个重复字符和一个代表重复字符个数的值所取代。

关键字编码(Key-word encoding)

创建一张由表示普通字符集的值所组成的表。频繁出现的单词如for、the或字符对如sh、th,被表示为一些标记(token),用来保存或传送这些字符。

哈夫曼统计方法(Huffman statistical method)这种压缩技术假定数据中的字符有一个变化分布,换句话说,有些字符的出现次数比其余的多。字符出现越频繁,用于编码的位数就越少。这种编码方案保存在一张表中,在数据传输时,它能被传送到接收方调制解调器使其知道如何译码字符。

因为压缩算法是基于软件的,所以实时环境中,存在着额外开销,会引起不少问题。而文件备份、归档过程中的压缩不会有什么问题。使用高性能的系统有助于消除大部分的额外开销和性能问题。另外,压缩消除了文件的可移植性,除非解压缩软件也与文件一起传送。

注意,有些文件已经被压缩,进一步的外部压缩不会有任何好处,一些图形文件格式,如标签映象文件格式(TIFF),就已经包含了压缩。

存储系统压缩

Storage System Compression存储系统压缩

在讨论文件存储的压缩算法之前,应该明确文件压缩不同于磁盘编码。磁盘编码通常由磁盘驱动器把更多的数字1和0写到磁盘的物理表面上。文件压缩把文件中的字符和位串挤压到更小的尺寸。它在文件信息传送到硬盘驱动器的写头之前由软件完成。现代的使用编码的硬盘驱动器只是从CPU接收1和o的位流,并且把它们压挤到比没有使用编码小得多的空间中。磁盘编码简单讨论到这儿,下面将着重讨论文件压缩。

磁盘记录系统如硬盘驱动器通过改变磁盘表面的磁场来记录信息。两种可能状态间的磁场变化称为磁通翻转(flux transition)。简单地说,磁通翻转代表数字1,磁通不翻转代表数字0。编码提供了一种方法使每个磁通翻转代表更多数字信息。改进调频制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将一个磁通翻转表示多个1,将磁通不翻转表示多个0。编码技术包括下述几种。

游长受限码(Run Length limited(RLU))把位组合格式表示为代码,可以用较少的磁通翻转来存储。与MFM相比,存储容量提高了50%。

改进的游长受限码(Advanced run length limited(ARLL) 通过把位组合格式转换成能用四倍密度磁通翻转来存储的代码,从而把MFM的记录密度翻了一倍。

因为磁盘编码是由硬盘驱动器在硬件级自动处理的,这里没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当你购买一个硬盘驱动器,它使用一种编码方案而获得一定的容量,但是只要驱动器的容量满足你的要求,购买后,就不必关心它的编码方案了。

2文件压缩

文件压缩的实现有几种方式,提供的各种工具使你能每次压缩一个文件,或压缩一组文件。一组文件能压缩成单个文件,更易于传送到其它用户,解压缩工具把文件解开。一个流行的共享文件压缩工具称为PKZIP(威斯康辛州Glendale的PKWARE公司),用于CompuServe 和其它公告牌软件上压缩文件,可以从大多数公告牌服务上卸下PKZIP。

大多数操作系统,包括DOS、NetWare、Windows NT等现在都包含压缩软件。在NetWare 4.x 中,能自动压缩指定文件或整卷上的或指定目录中的所有文件。指定文件属性能被设置以标记你希望系统在它们不用时自动压缩的文件。启动自动压缩系统时要小心,一些应用程序由于文件处在压缩状态而不能正常工作。

文件压缩里两个重要概念是无失真(lossless)和有失真(lossy):

无失真压缩(Lossless Compression)无失真压缩系统假定从已压缩文件中返回所有信息,文件中每一位都是重要的,所以压缩算法精确地压缩和解压文件。

有失真压缩(Lossy Compression)有失真系统假定在压缩和解压过程中允许一定的信息损失。许多高清晰度的图形文件包含的信息如果在压缩阶段丢失了也不会引起变化。例如,如果你以高分辨率扫描彩色图画,但是你的显示器不能显示这种清晰度,你就可以使用有失真压缩方案,因为不会遗漏细节。声音和图象文件也适于用有失真压缩,因为信息损失引起的变化很小,解压播放时可能觉察不出来。

虽然无失真压缩中没有信息损失,但压缩比通常只有2:1,有失真压缩根据被压缩信息的类型提供的压缩比从100:1至200:1,声音和图象信息能很好地压缩,因为它通常包含大量冗余信息。

图形、视频和声音压缩

Grraphics Video and V oice Compression图形、视频和声音压缩

随着多媒体和电视会议的出现,高效的压缩系统变得重要起来,根据视频图象分辨率,一幅典型的彩色图形图象需占用2MB或更多的磁盘空间,1秒钟未压缩的全运动视频图象所需磁盘空间约10MB。网络管理员关心多媒体文件的大小是因为将它们拷贝到服务器或其他用户时会占用网络带宽。

幸运的是,大多数多媒体图象能使用前面讨论过的有失真压缩技术。在视频图象压缩中,每帧必须是通过删除冗余信息进行精简的象素阵列,视频图象压缩通常使用特殊的集成电路来处理,而不是使用软件,因为软件操作太慢。标准视频图象一般约为30帧/秒,但有些研究发现对许多观众来说16帧/秒也可接受,所以帧删除方法提供了另一种压缩方式。

3压缩标准

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几个压缩标准描述如下:

联合图象专家组(JPEG)压缩(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PEG)compression)JPEG使用普通算法压缩静态图象。三维彩色和坐标图象信息首先被转换成更适于压缩的格式。颜色信息也被编码,如果系统不能使用的话,则删掉一部分。压缩值是用户可选的,取决于能容忍的图象降级的程度。一旦这些初始设置被确定,就可使用无失真或有失真压缩技术来压缩文件。JPEG不是为处理视频图象而专门设计的,但通过压缩帧并减小帧的尺寸与频率,它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

片段压缩(Fractal Compression)在Iterated Systems公司开发的片段压缩技术中,随着压缩启

动程序(一种专用板)使用一种以各种方式操作片段的数学变换来寻找图象中的匹配模式时,图象被分成越来越小的片段。重复的模式被保存起来以重建原始图,不匹配的数据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并被删掉。用户可选择处理运行的时间量,它决定了对数据的压缩量。

音频-视频交替(AⅥ)(Audio-Video Interleave(AⅥ))AⅥ由Microsoft开发,作为一种在CD-ROM盘上存储活动视频图象的方法。读取信息时使用软件解压。这种技术结合了无失真技术和一种快速但并非有效的特殊压缩算法。AⅥ图象减少了每秒的帧数,从而产生令人不满意的图象。然而,对某些应用来说,这种技术是可以接受的。

数字视频交互(DⅥ)(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DⅥ))DⅥ是由Intel开发的活动视频图象压缩方案,被认为是事实上的标准。与AⅥ相似,它最初用于CDROM应用,并成功地把视频图象以这种格式带到了台式系统。

Indeo视频图象(Indeo Video)Indeo视频是一种数字视频图象记录格式和压缩软件技术,它能够将视频图象文件压缩到未压缩前的1/5至1/10。例如,Indeo能将一个50MB的文件减小到9MB。Indeo类似的产品有Microsoft Video for Windows、OS/2操作系统和Apple Quicktime for Macintosh and Windows。播放根据提供的硬件类型而优化,所以较快系统上的帧播放率会有所提高。视频图象的记录使用Intel i750视频图象处理器来优化,因为视频图象在接收时就被压缩,而不是先存储再压缩。它使用了多种压缩技术,包括有失真和无失真技术。

运动图象专家组(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MPEG正在开发若干视频压缩标准,该标准定义国际通用格式、数据速率和压缩技术。MPEG-1规范定义了音频和视频以及如何以1.5Mbps至2Mbps的速率从盘上访问全运动视频图象。MPEG-2致力于提供质量超过NTSC、PAI和SECAM广播系统的全运动视频图象。

其它压缩方法正处于研究阶段,现有的方法也正被重新修订,CCITT委员会正在从事可视电话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上的电视会议以及其它一些服务的标准的制订。

4数据压缩

Compression for Datoo Communication数据通信压缩

压缩可以提高广域链路中的吞吐量。在你需要决定链路是使用由调制解调器连接的较便宜的电话线还是使用较昂贵的专用连接时,若你要选择较便宜的方案,一个拥有数据压缩功能的调制解调器会提供额外的吞吐量。

如果需要全时(full-time)连接,数据压缩也会帮助你充分利用这些连接。然而,也会有限制,如果传输速率超过了64Kbps,在广域网的连接点上就不能自动地完成数据压缩,因为压缩跟不上线路的速度。解决的办法是在发送之前使用PKZIP之类的压缩工具把文件手工压缩到较小的长度,文件压缩后被传送到接收方,由接收方将其解压缩。

调制解调器制造商使用了许多前面提及的数据压缩技术,但随着CCITT V.42bis数据压缩标准的采纳和在大多数调制解调器中的具体实现,Lempel-Ziv技术逐渐流行起来。Motorola Codex已经实现了数据速率超过100kbps的测试,虽然目前的限度是28.8Kbps。

在Lempel-Ziv数据压缩算法中,所有单字符串占据了整个表。当新字符串出现时,就建立一种类似于图C-25所示的树型结构,该图显示了树的“T”分支。注意沿着树的任何一个分支,可演绎出一个三字符的词。树的每个分支由一个码字来标识,在所有的传输中传送的都是码字。如果出现新字符串,就在树的适当分支上增加节点,并生成一个新的码字来代表它。

还有其它压缩方法如Microcom联网协议(MNP)类型5和类型7系列。但是近几年V.42标准是大多数调制解调器厂商使用的压缩方法。

无线带宽通讯技术的定义,特点,意义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正文)一、全球趋势:公众移动保持增长宽带无线热点不断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资料显示,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低调的背景下,移动通信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03年全球移动用户数增长率在17%以上,总计达到13.54亿户。在市场值方面,全球移动业务市场在2003年已达到468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11.3%以上。

尽管全球移动市场在增长,但这种增长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用户数来看,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移动用户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新增用户数日益减少;而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移动用户数增长迅猛。从用户创造的价值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ARPU值远远超过了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从数据新业务市场的增长来看,韩国、日本呈现爆发态势,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新热点。

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4月底,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96亿,用户普及率达到20.9%。考虑闲置的充值卡和一人双机的情况,我国移动通信由于用户普及率相对还比较低,仍有相当巨大和持久的增长空间。但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已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GSM、CDMA乃至小灵通等网络激烈争夺用户,这已导致了资费下降,用户ARPU值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的GPRS、CDMA 1X等2.5G数据业务发展态势不错,并已逐步培育了用户群。而3G还处在技术试验阶段,政府依然保持谨慎态度。

除传统的公众移动通信外,全球的宽带无线接入领域近期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热点不断出现,给无线通信业界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这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WLAN技术、WiMAX技术、UWB技术等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整个无线通信产业注入了勃勃生机。

航天概论大作业

航天技术概论大作业 第二章 1.大气层分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 答:大气层共有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5个层次。 (1)对流层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风向、风速经常变化;空气上下对流剧烈;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2)平流层主要特点:空气沿铅垂方向的运动较弱,因而气流比较平稳,能见度较好。 (3)中间层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且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 (4)热层主要特点:空气密度极小,温度随高度增高儿上升。 (5)散逸层主要特点:空气极其稀薄,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2.什么是国际标准大气?

答:国际标准大气是由国际性组织(如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标 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种“模式大气”,它依据实测资料,用简化方程近似地表示大气温度、密度和压强等参数的平均铅垂分布,并排列成表,形成国际标准大气表。 3.大气的状态参数有哪些? 答:大气的状态参数是指它的压强P 、温度T 、密度ρ这三个参数。 对一定数量的气体,这三个参数就可以决定它的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气体状态方程表示,如下 RT ρ=P 4.什么是大气的粘性? 答:大气的粘性是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性质,主要是由 于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的结果。 5.何谓声速与马赫? 答:声速是指声波在物体中传播的速度。空气被压缩的程度与声 速成反比,与飞机飞行速度成正比,要衡量空气被压缩程度 的大小,就用马赫Ma 来表示,a v M a =。 6.什么是飞行相对原理? 答: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中,往往采用让飞机静止不动,而空气 以相同的速度沿相反的方向流过飞机表面,此时在飞机上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与飞机以同样的速度在空气中飞行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全一样,这就是飞行“相对运动原理”。 8.低速气流和超声速气流的流动特点有何不同?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发动机未来发展的智能化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而纵观历史,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不算久远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很迅速的。从最早的活塞式发动机到现在的喷气式发动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早期的飞机飞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主要是受制于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今天的飞机不仅飞行速度惊人,而且飞行的安全系数也更高了。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但是还没有到达最高点,也就是说现在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的发动机会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包括智能节油技术,智能修复技术等等。 关键词:发动机安全系数智能技术历史前景 一.引言: 航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支持,发动机对于飞机而言就像心脏对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离开了发动机,飞机就成为了空壳,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发动机才是飞行器的核心,发展飞行器虽然要求各方面的技术均衡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故发动机的技术在某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航空工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诞生到其被用于战争,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飞机将带给世界的巨大影响,于是纷纷开始发展航空飞行器,于是一个更深层面的技术发展拉开了帷幕,它就是发动机的技术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活塞式发动机的发展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幻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也曾作过各种尝试,但是多半因为动力源问题未获得解决而归于失败。最初曾有人把专门设计的蒸汽机装到飞机上去试,但因为发动机太重,都没有成功。到19世纪末,在内燃机开始用于汽车的同时,人们即联想到把内燃机用到飞机上去作为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并着手这方面的试验。 世界上首架飞机是由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来的。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

航空航天概论试卷

绝密★启用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103学期《航空航天概论》试卷A ☆注意事项:1、本考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密封 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考卷上的不记分; 3、答题完毕,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第一代“协和”号超声速客机退役、第二代超声速客机何时问世尚无着落的情况下, 苏霍伊设计局和美国格鲁门合作,提出___公务机概念。 2、A129“猫鼬”直升机,是___陆军引以自豪的尖端“低空利器”。 3、___“眼镜蛇”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研制的武装攻击直升机。 4、目前载人航天器内压力为千帕,而舱外航天服内的压力是___千帕。 5、___年,美国专利局正式授予莱特兄弟飞机设计专利。 6、飞机飞行必须依靠机翼产生升力,升力与空气的密度成___关系。 7、大气层气体含量最高的是氮气,其次是___。 8、使用钛合金最多的飞机是___。 9、耶格尔是美国着名飞行员和试飞员,1947年10月14日,他驾驶X-1火箭动力研究机在 世界上首次突破___。 10、专用气闸舱一般能容纳___名航天员。 11、俄罗斯航天员预吸氧的时间是___分钟。 12、用失重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可产生___秒左右的失重。 13、月球上可能有水冰,且引力只有___,有望成为载人探索火星的跳板。 14、月球基地必须包括2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设施,那就是可供航天员在生活和工作的 加压居住舱和___。 15、勇气号和机遇号配置了___台光谱仪。 16、亚表面探测雷达/高度计,用以查找火星的___ 。 17、支线客机是相对于干线客机而言,按飞行航线划分的一类飞机,一般指飞行于小城市之 间或小城市至中心城市间,飞机座位数在___座以下的客机。 18、在A380超大型客机项目启动前,空客的设计师们已经秘密工作了好几年。关于机体的 设计方案,最初就有好几个。如两个A340机身挤压在一起的方案;飞翼方案;最终确定的是全长度___布局。 19、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时间主要是空中作业,而美国通用航空飞行时间60%是___。 20、由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___大型民用直升机将于3月中旬在江西首飞。该机最 大起飞重量为吨,一次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千米。

航空航天概论试卷

密★启用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201309学期《航空航天概论》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密封 线内,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考卷上的不记分; 3、答题完毕,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气球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利用了物理学的()定律。 A.热力学 B.万有引力 C.浮力 D.伯努利 2. 苏特尔是个具有非凡才能的飞机设计师。他生于1921年,1943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专业,进入波音后参加过波音707、727和737的设计。担纲设计波音747时年仅()岁。 A.55 B.46 C.47 D.44 3. 1985年1月7日,法国人()和美国人杰弗利斯乘氢气球首次飞越英吉利海峡。 A.罗齐尔 B.达兰德斯 C.布朗夏尔 D.吉法尔 4. 越南战争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种专用的武装直升机,贝尔公司在UH-1B/C的基础上开发的()。 A.AH-64“阿帕奇” B.AH-1“眼镜蛇” C.OH-6“印第安种小马” D.S-61“海王” 5. 美国人()是莱特兄弟之前最接近发明成功飞机的人。 A.贝尔 B.兰利 C.曼利 D.寇蒂斯 6. 1870年()战争中,巴黎守军曾用气球向城外运送信件和撤退人员。 A.法俄 B.普法 C.南北 D.英法 7. 我国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将使用()火箭发射。 A.长征2号E B.长征2号F C.长征3号A D.长征3号B 8. 按运行轨道分人造地球卫星通常分成()类。 A.1 B.2 C.3 D.4 9. 定翼思想是19世纪初,英国航空之父()提出来的。 A.凯利 B.汉森 C.菲利普斯 D.斯特林费罗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航空航天概论》作业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史 1、航天飞机是属于航空器还是航天器? 2、美国航空航天总署(NASA)用中国人名命名的月环山叫_________。 3、中国古代的孔明灯是________航空器的鼻祖。 4、第一个坐气球离开地面升入空中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5、巨型飞艇一次灾难性事故,它名叫_______。 6、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升空,得益于蒸汽机的出现。对吗? 7、第一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的人是________。 8、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人叫_______。 9、二战后期,螺旋桨飞机最快速度达到了_______千米/小时。 10、涡轮喷气发动机是那个国家的工程师发明的? 11、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是______。 12、第一次突破音障的人名叫________,他驾驶的飞机叫_______. 13、遇到“热障”的飞机叫________ 14、第三代战斗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_ 15、隐形飞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_ 16、第四代战斗机的“4S”特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柏林大空运的有名的运输机是_______。 18、驼峰航线要翻越的山脉是________。 19、第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客机是________。 20、“协和号”客机能够以几倍音速飞行? 2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是_______。 22、“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又名________。 23、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在哪个城市? 24、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______。 25、洪都生产的“强五”飞机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 26、我国最强悍的武装直升机是______, 在哪个城市生产的? 27、历史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德国的______。 28、第一个宇航员是____年升空的,名叫_______。 29、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年份是_____。宇航员是_______。 3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_年升空的。 31、中国的“嫦娥之父”探月首席科学家是________。 32、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_______。 33、中的月球车叫______。 34、美国航空航天总署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35、第一架升空的航天飞机的名叫_______。 第二章飞行原理 36、在对流层层里,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度。 37、平流层也称为同温层,平均温度恒定在零下______度。 38、海平面的音速是_______米/秒。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一、飞行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风洞的功用和典型构造; 2.通过烟风洞实验观察模型的气流流动情况; 3.通过低速风洞的吹风实验了解升力与迎角、相对速度之间的关系; 4.通过对不同的飞机模型进行吹风实验掌握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二)实验内容 1.观察翼型模型或飞机模型在烟风洞中的气流流动情况; 2.观察飞机模型的迎角大小和相对速度对升力的影响规律; 3.观察飞机模型在受到扰动失衡之后如何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 4.观察飞机模型通过操纵设备来改变飞机的哪些飞行状态。 (三)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直流式低速风洞、烟风洞、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飞机吹风模型教具。如图1-1所示是烟风洞构造示意图。烟风洞也是一种低速风洞,主要用于形象地显示出环绕实验模型的气流流动的情况,使观察者可以清晰地看出模型的流线谱,或拍摄出流线谱的照片。 1-发烟器;2-管道;3-梳状管;4-实验段;5-沉淀槽;6-烟量开关; 7-烟速调整纽;8-模型迎角调整纽;9-发烟器及照明开关 图1-1 烟风洞构造示意图 烟风洞一般由风洞本体、发烟器、风扇电动机和照明设备等组成。风洞的剖面呈矩形,为闭口直流式。烟从发烟器1产生,沿管道2流向梳状管3(很多并列的细管),烟雾通过梳状管形成一条条细的流线,流线流过实验段4时,就可以观察气流流过模型时的流动情况。烟雾流过实验段后流人沉淀槽5,最后流到风洞的外面。发烟器底部装有电加热器,把注入的矿油点燃而发烟。为了看得更清楚或方便摄影,风洞实验段后壁常漆成黑色,并用管状的电灯来照明。 如图1-2所示是一种简单的直流式风洞的构造示意图。风洞的人造风是由风扇旋转式产生的,风扇由电动机带动,调整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改变风洞中气流的流速。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二、三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是()。 B. 杨利伟 满分:4 分 2. 20世纪60年代,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飞船进入太空,人类实现了遨游太空的 伟大理想。 A. 东方1号 满分:4 分 3. 中国的运载火箭都是以()命名。 A. 长征 满分:4 分 4. 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 A. 滑翔机 满分:4 分 5. 美国的()兄弟发明了飞机。 B. 莱特 满分:4 、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神舟6号飞船搭载的航天员是()。 C. 费俊龙 D. 聂海胜 满分:4 分 2. 人造地球卫星按照用途可以分为()。 A. 科学卫星 B. 应用卫星 C. 技术试验卫星 满分:4 分 3. 飞机的隐身方式主要有()。

A. 雷达隐身 B. 红外隐身 满分:4 分 4. 民用航空市场现在基本处于垄断市场的两家飞机公司是()。 A. 空客 B. 波音 满分:4 分 5. 根据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可将大气层划分为()。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和散逸层 满分:4 、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中国是第一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A. 错误 满分:4 分 2. 伯努利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原理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 B. 正确 满分:4 分 3. 马赫数可以用来衡量空气被压缩的程度。 B. 正确 满分:4 分 4. 卫星导航系统是21世纪的新技术。 A. 错误 满分:4 分 5. 惯性导航系统是通过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进而推算出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的一种导航 技术。 B. 正确

航空航天概论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史 1.1 世界航空发展简史 1.1.1 远古的神话与传说 1.1.2 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与发展 1.1.3 飞机的诞生 1.2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1.3 中国航空发展史 1.3.1 中国古代航空技术的萌芽 1.3.2 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 1.3.3 中国现代航空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第2章奋进中的中国航空航天 2.1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现状 2.1.1 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航空航天企业 2.1.2 中国航空航天的主要成就 2.1.3 主要航空航天企业介绍 2.2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典型杰出人物 2.2.1中国“起飞”第一人——冯如 2.2.2中国火箭奠基人——钱学森 2.2.3 中国强击机总体设计第一人——陆孝彭2.2.4杰出人物的精神实质

2.3 中国独特的航空航天文化和民族精神 2.3.1 新中国给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起飞带来了曙光 2.3.2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 2.3.3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2.4 投身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职业准备 2.4.1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2.4.2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2.4.3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2.4.4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2.4.5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第3章飞行原理 3.1 飞机的空气动力 3.1.1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 3.1.2 升力的产生和增升装置 3.1.3 飞行的阻力及减阻措施 3.2 飞行操纵 3.2.1 飞机的重心和机体轴 3.2.2 飞机的稳定性 3.2.3 飞机的操纵原理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册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部分 一单项选择 1.C 2.D 3.B 4.B 5.D 6.C 7C 8A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16.B 1 7.C 1 8.C 1 9.A 20.B 21.A 22.D 23.B 24.D 25.D 26.D 27.D28.B 29.B 30.B 31.C 32.C 33.B 34.B 35.D 36.B 37.A 38.B 39.B 40.A 41.C 42.B 43.A 44.A 45.D 46.D 47.B 48.C 49.A 50.A 51.B 52.D 53.A 54.B 55.C 56.C 57.D 58.A 59.D 60.B 61.C 62.A 63.C 64.D 65.C 66.C 67.D 68.B 69.D 70.B 71.B 72.C 73.C 74.C 75.A 76.B 77.B 78.C 79.B 80.B 81.D 82.A 83.A 84.A 85.B 86.C 87.B 88.D 89.C 90.D 91.C 92.D 93.B 94.B 95.B 96.C 97.A 98.B 99.B 100.A 101.B 102.B 103.D 104.A 105.D 106.D 107.D 108.B 109.D 110.D 111.B 112.C 113.D 114.B 115.B 116.D 117.D 118.B 119.C 120.C 121.C 122.C 123.A 124.A 125.C 126.D 127.B 128.D 129.C 130.B 131.D 132.C 133.C 134.D 135.B 136.C 137.B 138.B 139.C 140.C 141.D 142.B 143.A 144.B 145.D 146.D 147.A 148.C 149.C 150.B 151.B 152.A 153.A 154.B 155.C 156.D 157.B 158.D 189.A 160.B 161.A 162.B 163.A 164.C 165.A 166.A 167.D 168.B 169.B 170.B

航空航天概论学习心得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心得 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 一个试验 乘火箭上 天的人是 15世纪中 国官 员万户。 王大民 22 美术学院 航空航天概论 学习心得

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 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国家精品课建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贾玉红 一、课程的历史沿革和特色 《航空航天概论》是我校针对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工程概论性公共必修课程,作为全校的重要特色基础课一直都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自1952年建校以来,《航空航天概论》(以下简称《航概》)就被列为全校的选修课。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努力,该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突破,使本课程成为全校重点建设的基础课程。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1997年学校又把本课作为全校所有理工类、文史类和法律类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使之成为一门具有浓郁航空航天特色的重要课程。 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尖端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因此,《航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航空、航天科技和世界先进技术的第一窗口,是培养学生爱航空、学航空、投身于航空事业的重要入门课程,也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航空航天工程意识,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航概》课不仅对航空类专业的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非航空类专业和其它各类高校的学生来讲,也是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和专业面,开拓视野,扩大知识口径,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先进的航空航天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达到融会贯

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种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各系资源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二、课程教材建设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自52年建校以来,教材内容几经改革,由最初的讲义,到史超礼编的《航空概论》和过崇伟等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都凝聚了很多教师的心血,课程内容浓缩了航空航天技术每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996年学校组织了一批以何庆芝教授为组长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编写了《航空航天概论》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教材发行量在20000册以上,已成为航空院校和相关院校的首选教材。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特点,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从2002年起,课程组又组织新版教材的编写。新编的《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谢础主编)即将出版,并作为国防“十五”重点教材向全国推行。新编教材在吸收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突出了航空航天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 《航概》的特点是图片多,信息量大,涉及内容广,如果采用传统的

最新航空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航空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空活动。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飞行器分为航空器、航天器及火箭和导弹三类。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可将航空器分为两类,即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轻于同体积空气航空器,又称浮空器),以及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气球和飞艇。 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天器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两类,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与旋翼机。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

航天器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5、熟悉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1910.10.31 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1911.02.08 世界第一次运载航空邮件。法制“索默”双翼飞机携带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达五英里外的奈尼。1915.05.31 德国的齐伯林“LZ-38号”飞艇首次夜袭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袭。1919.08.25 第一条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DH-16双翼机可载四名旅客。1923.06.26 美国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驾驶一架DH-4B双翼机,用输油胶管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1929.08.08-08.29 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环球飞行成功,航程31400公里,历时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 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 发展史 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 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 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 A. 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 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原理:靠 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 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 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 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 A. 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 B. 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7.什么是空天飞机,其主要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空天飞机即航空航天飞机,指以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组合推进系统作为动力装置、能够像飞机在跑道上起降、在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又能单级入轨运行的可载人飞行器。 主要的技术在于a动力装置,既不同于飞机又不同于火箭,是一种混合配置的动力装置,安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b.计算空气动力学分析,由于其速度变化幅度大、飞行高度变化广、飞行环境不同;c.发动机和机身一体化设计,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阻力剧增,外形需要高度流线化;d.防热结构和材料,空天飞机需多次进出大气层,有很强的气动加热,所以防热系统既要保持良好的气动外形,又要能长期重复使用且便于维护。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感想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感想和总结 在这几周的公共课学习之后,我非常庆幸我能选到《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这门课,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我平时的专业课、基础课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过去我只知道飞机、卫星、火箭等这些算航空航天范畴之内,但是理论上,我并不明白航空和航天到底有什么区别,上述那些又属于哪些类别,在技术层面上有何不同。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认识了航空航天的区别,飞行器,飞机,火箭的具体划分和本质区别。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划分: 1.飞天梦和飞行器的发展史 我原来所知道的也就是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和戴达罗斯的典故,却不知道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是我国古代的万户。这让我感到汗颜,原来前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飞向天空的梦想,并且为此做出了各种尝试,甚至于不惜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全心全意投入到飞天的梦想中去的精神和信念应当获得今人至高的敬意,而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们不该仅仅知道莱特兄弟,更应该知道万户、蒙特高菲尔兄弟、凯利爵士、奥托李连泰等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还有一个关于王牌飞行员的内容,让我受益颇丰。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的加洛斯,后来也用他击落5架敌方战机的战绩作为衡量王牌飞行员资格的标准。而更有意思的是机枪同步协调器的发展过程,竟然是因为战机坠落到敌方的地盘而使机枪同步协调器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德国的福克的发明真让人赞叹不已,让飞行员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螺旋翼后发射子弹。这些有趣的内容都是我平常不会去探究而且也无从得知的。 我对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F050110 课程中文名称:航空航天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开课学期:秋/春季 学分/学时:2.0/24+10° 先修课程: 建议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全校1年级本科生 团队负责人:杨超贾玉红责任教授:执笔人:贾玉红核准院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航空航天概论》是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本课以飞行器(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分别介绍了飞行原理、动力系统、机载设备、构造以及地面设备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原理和技术,并尽量反映上述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爱航空航天、学航空航天、投身于航空航天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航空航天工程意识,提升国际视野,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1.1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2飞行器设计的基本能力 1.3熟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1.4熟悉航空航天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创新意识 1.5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6学时)

1.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掌握) 2. 飞行器的分类、组成与功用(掌握) 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 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掌握) 5. 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3,1.4,1.5 第二章飞行环境和飞行原理(8学时) 1. 飞行环境(了解) 2.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掌握) 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掌握) 4. 高速飞行的特点(掌握) 5. 飞机的飞行性能,操纵性和稳定性(掌握) 6.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掌握) 7. 航天器的飞行原理(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三章飞行器动力系统(3学时) 1.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了解) 2.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掌握) 3. 空气喷气发动机(掌握) 4. 火箭发动机(掌握) 5. 组合发动机(了解) 6. 非常规推进系统(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3学时) 1. 传感器、飞行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掌握) 2. 飞行器导航系统(掌握) 3.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掌握) 4. 其他机载设备(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第五章飞行器的构造(4学时) 1. 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和常用的结构材料(了解) 2. 航空器的构造(掌握) 3. 航天器的构造(掌握) 4. 火箭和导弹的构造(了解) 5.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了解)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

201309学期航空航天概论作业4

201309学期航空航天概论作业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采用什么平台建造?() A、资源1号平台 B、东方红三号平台 C、CAST968平台 答案:B 第2题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有几个?() A、10个 B、6个 C、4个 答案:C 第3题1986年,斯里兰卡率先购买6架()飞机,其中1架用作总统的座机,从此开始了中国民用飞机的出口销售。 A、运5 B、运7 C、运8 D、运12 答案:D 第4题A340-500/600是1997年年底才发起的项目,这是空客产品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直接瞄准()座超远程飞机市场。 A、100-200 B、200-300 C、400-500 D、300-400 答案:D 第5题轰炸机按起飞重量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 A、小型、大型、特大型 B、轻型、中型、重型 答案:B 第6题()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由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昌飞公司等单位1989年开始共同研制,1994年12月22日首飞成功。 A、直5 B、直8 C、直9 D、直11 答案:D

第7题定翼思想是19世纪初英国航空之父()提出来的。 A、凯利 B、汉森 C、菲利普斯 D、斯特林费罗 答案:A 第8题于2004年8月3日升空的“信使号”是什么探测器?() A、幂王星探测器 B、金星探测器 C、水星探测器 答案:C 第9题嫦娥1号奔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A、2~3天 B、4~5天 C、8~9天 答案:C 第10题“嫦娥工程”分几期实施?() A、3期 B、4期 C、5期 答案:A 第11题建造“国际空间站”大体分()阶段建造。 A、3个 B、4个 C、5个 答案:A 第12题和平号空间站最主要的特点是率先升空的核心舱上有()对接口。 A、8个 B、6个 C、5个 答案:B 第13题神舟号飞船有()舱。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想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 想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 张弛 这学期选课,当看到有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我很热爱星空,原因一是喜欢那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二是喜欢梵高的举世名画《星月夜》。说来奇妙,因为对于文学的热爱,而选择对于科学做更深入的了解。 之前,我对航空航天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只知道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前苏联的米高扬是飞机设计之父,设计了着名的米格系列战机等零碎的航空航天知识。经过郑老师的认真细致的讲解,我逐渐对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产生了兴趣,在课后上网查询了一些航空航天知识,并对航天事业做了一份简单的了解。 近代以前,世界各国都没有重视空军乃至天空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妄加指责前人。20世纪后,由于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飞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航空器受到了世人的广泛推崇。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航天飞机,火箭,卫星,空间站等新科技成果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地球航空航天事业额发展。 其实,在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上感触最深的是那些与航空航天事业相关的人员对于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以及他们把一腔热血付诸航空航天事业的无私,勇于探索新事物的无畏,还有对于年少理想的执着追求。

不可否认,很多人对于年轻时候的理想不够坚持。所以他们只能永远平庸。布伦克特说过,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风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确实,如果初心不改,历经岁月的磨练,成功必定指日可待。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不能平心静气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们注定是人生的失败者。与之成对比的是中国老一代的航空航天事业工作者们,他们的坚持初心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他们理应获得鲜花和掌声。 课上的学习亦使我明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全面的人才。这种人才并不能只是书本知识的权威,更要是各种社会技能的掌握者。众所周知,航空航天事业的研究环境相当艰苦,温室里的花朵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若想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除了学业上的努力,在课外,我们也要锻炼好身体,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下做持久的研究工作。另外,要用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武装自己。科学研究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多于成功的可能性,只有能以平常心来应对前999次的失败,才能赢得第1000次的成功。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答案

北航《航空航天概论》考核要求 1.飞机的气动布局形式有哪些?请简述各布局形式的特点。(20分) 2.简述直升机是如何实现前飞、后飞、上飞和下飞的?(20分) 3.比较描述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的基本结构及其用途。(20分) 4.无人机是如何分类的?试估计未来无人机的发展趋势;(20分) 5.支线飞机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对航空技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我国支线 飞机发展状况和前景的看法。(20分) 答案如下: 1.飞机的气动布局形式有哪些?请简述各布局形式的特点。(20分) 答: 常规布局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以来,飞机设计师们通常将飞机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放在机翼后面的飞机尾部。这种布局一直沿用到现在,也是现代飞机最经常采用的气动布局,因此称之为“常规布局”。 无尾布局 通常说的“无尾布局”,是指无水平尾翼,垂直尾翼还是有的。在无尾布局的飞机上,副翼兼顾了平尾的作用。省去了平尾,可以减少飞机的重量和阻力,使之容易跨过音速阻力突增区,其缺点主要是起降性能差。无尾布局的飞机高空高速性能好,适合做截击机用。但其低空区音速机动性能差,不符合现代飞机发展趋势,正逐渐被鸭式布局所取代。 鸭式布局 是一种十分适合于超音速空战的气动布局。采用鸭式布局的飞机的前翼称为“鸭翼”。战机的鸭翼有两种,一种是不能操纵的,其功能是当飞机处在大迎角状态时加强机翼的前缘涡流,改善飞机大迎角状态的性能,也有利于飞机的短矩起降。飞机的鸭翼除了用以产生涡流外,还用于改善跨音速过程中安定性骤降的问题,同时也可减少配平阻力、有利于超音速空战。在降落时,鸭翼还可偏转一个很大的负角,起减速板的作用。 三翼面布局 在常规布局的飞机主翼前机身两侧增加一对鸭翼的布局称为“三翼面布局”。三翼面布局的前翼所起的作用与鸭式布局的前翼相同,使飞机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时的机动性较好。但目前这种布局的飞机大多是用常规布局的飞机改装成的。三翼面布局的缺点是增加了鸭翼,阻力和重量自然也会增大,电传操纵系统也会复杂一些。不过这种布局对改进常规布局战机的机动性会有较好的效果。 飞翼布局 由于飞翼布局没有水平尾翼,连垂直尾翼都没有, 所以其雷达反射波很弱。

201509学期—航空航天概论

1.1870年()战争中,巴黎守军曾用气球向城外运送信件和撤退人员。 A.法俄 B.普法 C.南北 D.英法 答案:B 2.1926年,齐伯林公司制造了Lz-127号硬式飞艇,名称是()。 A.德国号 B.汉莎号 C.柏林号 D.齐伯林伯爵号 答案:D 3.氢气球载人飞行的日期是1783年12月1日,升空的人是()。 A.布朗夏尔 B.齐伯林 C.李林塔尔 D.罗齐尔 答案:A 4.气球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它利用了物理学的()定律。 A.热力学 B.万有引力 C.浮力 D.伯努利 答案:C 5.世界上第一家民用航空公司,德莱格飞艇公司是齐伯林创办的,时间是()年。 A.1903 B.1909 C.1915 D.1919 答案:B 6.硬式飞艇的发明人是()。 A.吉法尔 B.乔治凯利 C.杜蒙 D.齐伯林 答案:D 7.世界第一个航空研究团体不列颠航空学会是()年成立的。 A.1843

C.1906 D.1909 答案:B 8.美国人()是莱特兄弟之前最接近发明成功飞机的人。 A.贝尔 B.兰利 C.曼利 D.寇蒂斯 答案:B 9.航空研究的重要工具——风洞是由英国人()于1871发明的。 A.菲利普斯 B.凯利 C.汉森 D.维纳姆 答案:D 10.1891年到1896年,李林塔尔共进行了()多次滑翔飞行,最远的可达300米。 A.100 B.1000 C.2500 D.3000 答案:C 11.定翼思想是19世纪初,英国航空之父()提出来的。 A.凯利 B.汉森 C.菲利普斯 D.斯特林费罗 答案:A 12.莱特飞行者三号是1905年试制成功的,它被看作是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A.可操纵的 B.实用 C.动力 D.双翼 答案:B 13.1909年,法国人()驾驶11号飞机成功地飞越英吉利海峡。 A.布雷里奥 B.伏瓦辛 C.布雷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