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

论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
论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

论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

杨沁兰

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指导教师:刘玉萍

摘要:本文将具体分析四川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针对高速铁路建设的情况来研究其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在宏观上比较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在四川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发现;其次是具体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接着再详细的阐述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旅游业、运输业、城镇建设等各方面的影响);最后将综合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未来四川经济发展的导向。可以说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四川铁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动了四川经济全面高速的发展。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四川铁路运输能力的有效供给,为四川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促进了四川区域内外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与产业转移,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带动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总之,高速铁路的建设将为四川经济带来新的变革与发展契机。

关键词:高速铁路;经济发展;四川;促进作用

Role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Sich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Yangqinlan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rade 2011 Instructor: Liuyuping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in Sichuan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gainst the case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to study it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Firs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and reality; Secondl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impact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Finally,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n the future economy of high-speed rail and comparison of high-speed rail and other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It can be said high-speed rail spur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Sichuan Province has 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o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in Sichuan. In short,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will bring new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Sichuan.

Key words:High speed railwa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chuan; Promoting effect

一、四川高速铁路发展的问题和瓶颈

我国铁路系统先后经历了六次大提速,2014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主骨架已初具规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四川高速铁路也在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中。从发展进程上看,四川的高铁建设进程基本与东部同步,但启程却极不寻常。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世界,在全国上下齐心的抗震救灾中,成灌高铁立项并开工,仅仅一年后,这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如今,这条高铁日均发送旅客1.8万人次,节假日发客量甚至超过4万人次。紧接着,成渝高铁、成达高铁等线路相继开通,2011年,作为西南最大、最先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成都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四川还实现了在国内少见的以国铁、市域铁路、地铁互联互通无缝衔接,不仅如此,奠定枢纽地位的成都调度所、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动车段、基础设施维修基地,也落户四川。2014年12月20日,成绵乐城际高铁客运专线开跑。开启了四川的高铁时代。根据成都铁路局提供的信息,目前,四川省规划的5条出川铁路均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分别是成(都)兰(州)铁路、川藏铁路雅安段、成渝客运专线、成(都)贵(阳)客运专线和西(安)成(都)客运专线。同时,这也意味着四川铁路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高速铁路占地少、能耗小、速度快,能够高效率的完成资本、人才的快速流动,因此在未来的长时期里,高速铁路将成为支撑四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大动力,高速铁路在四川的发展可谓前途光明。

二、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以成贵高铁为例)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建的成贵高铁运营里程632.6公里,成都至贵阳的时间原来的12小时33分钟缩短至2.5个小时,成贵高铁途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促进了三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给沿线城市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高速铁路不仅在速度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具有高时效、低排放、污染小等特点。

首先,与公路运输相比较,传统上我们认为,公路运输适合短途运输,而铁路运输则更适合中长途。但是,对目前高速铁路的发展来看,它对公路运输体系的分流作用不容忽视。成贵高铁沿途设有13个站点,以宜宾至至成都为例,选择公路运输方式,宜宾到成都至少需要三小时,而成贵高铁建成运营后,宜宾至成都只需要一小时,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并且目前四川境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动

车逐步完善开通,更多的人群更愿意选择动车出行。公路运输传统意义上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其次,与航空运输相比较,高速铁路在中短途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以目前高速铁路大发展的情况,航空运输将面临较大的冲击与挑战。一方面,从客流量来分析,以成贵高铁设定时速250km/h为标准,一般来说,行程在400公里左右的旅客都会选择更方便的高铁而并不是飞机,但是,如果行程达到上千公里,如成都至北京,那么一般情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乘坐飞机;另一方面,从价格上看,旅客对于中短途的行程通过基于价格、方便性的综合考虑,跟倾向于选择高速铁路。

第三,与普通列车相比较,高速铁路具备速度快,安全性高、舒适方便、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等优势特点。

结合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较来看,高速铁路具备了其他运输方式不具有的特点,高速铁路的发展必将给四川的经济带来新的契机。

三、高速铁路网逐步形成下的四川经济

从2011年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以来,四川高速铁铁路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到2015年,四川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2000多公里。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交通运输工具,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运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交通运输格局,引领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革命性变革,而且对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下面以建成的成绵乐客专以及在建的成贵高铁为例,剖析高铁建设下的经济发展。

1、绵乐城际高铁客运专线领跑沿线经济

成绵乐客运专线2014年开通以后,从江油、乐山至成都只需50多分钟,由此形成了一个围绕成都的一小时大经济圈。成绵乐客专如同穿梭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公交车,它缩短的不仅是城市之间往来的时间,更是一种区位距离。以成都为核心,向北是以绵阳为主的产业带,向南是以乐山为中心的旅游带,这个以成绵乐客专的开通所连成的一小时经济圈的人口占全省30.5%,GDP占全省51.4%,是四川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而这个一小时经济圈将带动资本和人才的快速流动,有利于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带动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成贵高铁未来的经济影响不可估量

众所周知,目前成都至贵阳的直达火车最快也需要12小时33分钟,而建设中的成贵高铁不仅将原来的900多公里运行线路缩短至630公里,并且在未来通车后,成都至贵阳仅需2.5小时。成贵高铁的建设将会有沿线3600多万人口受益,并且缩短了四川与贵州,华南三省的区位距离,届时,成都至广州只需要六小时。成贵高铁的建设必将带动四川经济的新发展。

可以发现,高速铁路对四川经济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从宏观上分析,高速铁路为沿线各城市人力资源、生产资源、资本和市场间的优化配置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高速铁路的修建将大大缩短时空距离,使沿线城市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加速完善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随着效率的整体提高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高速铁路辐射区域将增大对外资的吸引力,进一步促成四川形成一个极具活力和实力的经济发展小时圈。

从具体的产业发展来看,高速铁路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同样是全面的。

1、它有利于沿线地区形成完善的旅游经济走廊

四川境内的高速铁路线段经过了很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以成绵乐客运专线为例,线路经过了诗意浓浓的李白故里江油、历史悠久的德阳孔庙、神秘莫测的三星堆遗址、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秀甲天下”峨眉山等旅游风景区,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的城市旅游点,通过成绵乐客运专线的连接,形成一个旅游整体去吸引游客,使其成为四川境内最具魅力的旅游经济走廊,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四川旅游经济的发展。

2、高速铁路建设大大加快了四川城市化进程

一般来说,城镇化水平越高,对旅客运输需求总量也就越高,而交通条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又将带动城市化发展。成都作为四川的中心城市,区域辐射能力日益增强,其作为四川各行业发展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成都将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各城市合作,形成四川区域内的城市联动。随着人才和资本向成都以及四川各城市集聚,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加快。这就需要交通运输工具做出相应的升级,以保证城市间交通运输服务的有效供给。而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城市之间形成了城市群,使得城市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因此,高速铁路作为城际间的“传送带”,对于四川城市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3、高速铁路建设加快了四川工业化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四川作为西南经济大省,在生产力与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而这样快节奏的人口流动则体现在交通运输领域。事实上,从我国的铁路交通发展史上看,铁路交通的六次大提速都给四川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的速度所引发的区位空间距离变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高速铁路则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速度的要求。结合四川的具体实际来看,四川目前的高速铁路还处于全面建设时期,随着四川经济活动节奏的变快,不仅要求工业产品实现高时效、高质量的运输,同时也要满足就业人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参与更多的经济活动。由此可见,高速铁路的修建将会为四川的工业化进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拉动四川工业化发展的一架马车。

4、大大缓解了四川运输压力,形成了四川以物流拉动运输的新局面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的稳步增长,是目前我国运输业中发展最快、效率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高速铁路在四川省的全面建设,使四川运输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对我国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划时代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铁路运营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运输结构,最后甚至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而四川自进入高速铁路全面建设时期后,为四川的运输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途径。一方面,物流运输成本降低。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采取低成本运输模式,建立高时效低成本的现代运输体系,充分发挥高速铁路的功能效益;另一方面,高速铁路实现了客运和货运的分离,在加快了客货运效率,提高运输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力。高速铁路的发展将刺激运输行业内部积极参与竞争,促使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四、未来高速铁路建设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国内外诸多实践证明,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与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保证。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每一条铁路都会逐步形成一条以铁路线路为基础的产业带或者城市带。所以说,高速铁路建

设对四川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它将在整体上带动四川经济的全面发展。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拉动经济,四川的高速铁路发展应该从哪些方向出发呢?

首先,合理布局,实现高速铁路沿线资源优化配置。以成绵乐客运专线为例,成绵乐高速铁路沿线地区的市、县、区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定位,例如乐山市应该准确的定位自身在成绵乐铁路线路上的角色,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展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同时,要借助高速铁路所带来的功能效益,实现沿线地区资本与人才的交流合作,但是不局限于沿线地区的合作,优化投资坏境,吸引外资,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四川省应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如加快促进“成渝经济圈”的形成,积极的对外合作,实现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最大价值,促进四川经济的发展。

其次,提升高速铁路沿线的旅游品牌质量,形成高质量高服务的旅游产业带。高速铁路对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影响是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四川有中外闻名的峨眉山、都江堰,也有广为传诵的红色旅游资源邓小平故里等,以及市内游、古镇游也独具特色,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四川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提升四川旅游的品牌质量,完善旅游景区的服务与管理,并运用高速铁路的高时效性将四川的部分单一旅游景区发展成为完整的旅游带,吸引更多的游客赴川休闲旅游。

第三,完善高速铁路沿线各站的配套设施。以东部沿海地区高速铁路运营发展情况来看,高速铁路沿线各站的硬件配套设施以及车站的周边规划对高速铁路是否能够对沿线经济发挥最大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成都东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作为西南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集铁路客运、长途及旅游客运、地铁、公交、出租以及社会停车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对出行的各种要求,成功带动了成都东站周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建的四川各线路高速铁路必须要做好站点周边的规划,使高速铁路与所在地区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使铁路沿线各地区、各城市实现区域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城乡协调发展的理想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涛.高速铁路建设带动四川经济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0,(30):023.

[2]邓绍辉.建国以来四川铁路建设及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3]方建波.四川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区域空间效应分析[J].四川省社会科院,2013,03-52.

[4]张成.四川省铁路运输业对区域国民经济的影响[J].西南财经大学,2013,04-82.

[5]王明慧,莫凯.论高速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交通企业管理,2012,(08):57-59.

致谢

通过完成论文这段时间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刘玉萍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玉萍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论文小组人数也比较多,但是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同时感谢我院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四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17年四川优势产业分析

四川省优势产业分析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人口、经济大省和科技、文化强省。四川省经济总量位居西部第一,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和教育资源较为集中,具有明显的人才集聚优势。 四川省四大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1. 优势资源产业逐步凸显。我省具有丰富的水能、天然气、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4268.85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达7611.20万千瓦,是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探明储量的矿产达89种,有28种矿产储量名列全国前3位,其中,钒、钛、天然气等11种居全国第一位,铁、石棉等10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我省有已建在建的二滩、瀑布沟和拟建的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特大型水电站,到2020年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水电投产规模可达到5170万千瓦,这将使我省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发挥我省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可形成以高载能产业为特色的一大批优势资源产品。我省已具备了优质钢铁、氯碱化工、钒钛、稀土和电解铝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基础,钒钛、稀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攀钢集团的系列钢铁产品、天原的聚氯化工产品、泸天化的氮肥、川投的黄磷以及元明粉、聚苯硫醚、有机硅氟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2. 农产品加工业开始呈现出规模发展态势。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油料、蚕茧、苎麻、柑桔、茶叶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

产区和五大牧区之一,猪牛羊肉年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茶、柑桔、白蜡、桐油、乳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五粮液集团、剑南春、泸州老窖、华润蓝剑、希望、通威、光友、成都卷烟、丝丽雅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以及高金、四海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白酒、啤酒、软饮料、卷烟、饲料、粮油、肉制品、丝绸等领域形成了同业聚集型和龙头带动型的产业链,初步形成邛崃市的白酒基酒基地以及成都市武侯区簇桥的皮鞋、成都市新都区和武侯区的家具制品、南充市和遂宁市的丝绸与纺织、达州市的苎麻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3. 装备制造业形成优势产品链。经过长期发展,特别是抓住近年来重化工业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我省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了东方电气集团、二重集团、资阳机车厂、神钢、成飞、宏华、川大智胜、九洲电器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型发电设备、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设备为代表的重型机械、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机车车辆、石油天然气成套设备、大型环保成套设备、航空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成套设备以及数控技术与设备等在国内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重点产品链。以东方电气集团、二重集团为龙头,带动200多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德阳装备制造业基地已成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 4.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亮点。我省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重要电子工业基地,依托雄厚的科教基础聚集了长

四川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08年第10期 四川省情 四川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王光彩 曾俊林 四川GDP 总量变化示意图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本期专版 Column 四川是西部经济、人口与资源大省。在这片占全国5.05%的土地上,承截了全国6.1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4.26%的经济总量。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先进省市区相比、与全省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同时,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荡,使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站在新的起点和平台上,必须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系统回顾四川经济发展的历程,客观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持连续性、稳定性、开拓性的有机统一,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四川特点的发展新路,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发展现状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2年到1972年的20年,四川GDP 总量是以10亿元为台阶跨越;1973年~1991年的19年则是以百亿元为台阶跨越; 1992年~2007年的15年则是 以千亿元为台阶跨越。2007年四川GDP 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05亿元,成为全国第9个跨入万亿元省份之一。 但横向比较,四川与全国及发达省市的差距明显。一方面,四川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由1978年的5.11%下降 到2007年的4.26%。另一方面,四川经济总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2000年广东、江苏和山东GDP 分别是四川的1.73倍、1.18倍和1.12倍,到2007年扩大到2.92倍、2.43倍、2.46倍。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发展依旧不快 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增长的轨迹看,四川经济增长波动明显,周期性特点比较突出。1978~2007年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9.9%。其中,从1999年以来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1年增长9.2%,此后四川经济就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7年达到14.2%。 从各个时期看,进入21世纪后,四川经济明显加速。2000~2007年是四川发展最快的时期,GDP 年均增长11.9%,比“九五”和“十五”时期快2.9个和0.8个百分点,比1978~2007年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率快2个百分点。 但与全国相比四川经济发展仍然缓慢。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有13年四川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其中,“六五”、“七五”和“八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分别比全国低0.7、1.1和0.9个百分点,“九五”和“十五”时期略高于全国0.6和1.7个百分点,总体表现是发展不够快。与先进省市区相比,尽管“十五”以来是四川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仅居第17位,在西部落后内蒙、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居第5位。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但仍旧任重道远 全省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需求等都得到明显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继续降低,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9.9:43.8:36.3。从所有制结构 看,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民营经济 10

高速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江西社会科学2011.12 62 高速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徐玉萍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政府出台了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其中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尤为突出。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看,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积极因素。文章从高速铁路建设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促进GDP 增长的作用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强调了发展高速铁路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经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GDP 增长[中图分类号]F5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 (2011)12-0062-04 徐玉萍(1973—), 女,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运输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规划。(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速铁路建设规划与经济区建设规划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YJC790315)、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轨道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10YJ33)的研究成果。自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从出口部门扩散蔓延到其他部门,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我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出口增速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局面,持续稳步增长的经济出现了大幅度波动。为了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政策。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之一,在此时的我国显得极其重要,其中大规模高铁建设投资尤为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内陆深广,大规模人口流动问题亟待解决,高速铁路在中长运距范围内具有时效高、运量大、能耗省、占地少、污染小、安全可靠、准时准点等突出优势,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环保型先进运输方式。高速铁路还具有全天候、适应性强的技术经济优势, 建成后将可以大力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经济进入低碳时代,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保护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历经了从零开始到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按照近期高速铁路规划, 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 总里程1.3万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的线路有5000公里, 时速350公里的线路有8000公里。基本建成以“四纵四横”为框架的快速客运网络,贯穿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对我国经济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区域,缩短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 “四纵”客运专线为:第一,京沪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和支线(合蚌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00km /h ;第

论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

论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 杨沁兰 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指导教师:刘玉萍 摘要:本文将具体分析四川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针对高速铁路建设的情况来研究其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在宏观上比较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在四川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发现;其次是具体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接着再详细的阐述高速铁路建设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旅游业、运输业、城镇建设等各方面的影响);最后将综合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未来四川经济发展的导向。可以说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使四川铁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动了四川经济全面高速的发展。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四川铁路运输能力的有效供给,为四川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促进了四川区域内外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与产业转移,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带动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总之,高速铁路的建设将为四川经济带来新的变革与发展契机。 关键词:高速铁路;经济发展;四川;促进作用 Role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Sich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Yangqinlan Th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rade 2011 Instructor: Liuyuping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in Sichuan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gainst the case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to study it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Firs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developmen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and reality; Secondly, a detailed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铁 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双面性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而最近几年,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铁的强劲发展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高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功能的外拓、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建设发展形成的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区,因此高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高速铁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新技术。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高速铁路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将会证明,高速铁路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朽丰碑。 划以及城市规划四结合的思想。 " 高铁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高铁建设加速了我国整体经济版图的融合。珠三角 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提升 至3.0 时代。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 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我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铁将加快我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随着 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 《 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二)高铁建设对我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正在成为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我国国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模式。

四川旅游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微观环境)

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四川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为四川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出三种战略:构建大西南旅游经济圈战略、科教兴旅战略和环境优化战略 四川地处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以及西南金融中心。近年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四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66.23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8.6%,国内旅游收入达542.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280.96亿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842.89亿元,占同期GDP的12.9%[1]。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由与旅游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或行业构成,包括旅游产业资源、旅游产业需求主体、旅游供给主体、旅游产品[2]。同时,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遵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四川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战略对策。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法也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3]。图1就是典型的SWOT战略选择图。当研究对象处于第一象限,外部有众多机会,又有强大内部优势,宜采用发展型战略;处于第二象限,外部有机会,而内部条件不佳,宜采取扭转内部劣势,先稳定后发展战略;处于第三象限,外部有威胁,消除劣势可采用紧缩战略;处于第四象限。拥有内部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宜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寻求新的机会。 2. 四川省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四川素称中国“风景省”,无论是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国宝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通过表1中国及四川省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高铁经济的特点与战略发展对策

高铁经济的特点与战略发展对策 杨宝民 作者介绍,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教授,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总经理2015/2/15 前言 1978年邓小平同志考察日本新干线,开始酝酿中国改革的重大决策。2005年我坐上新干线,系统考察了日本高铁车站区域的综合开发含地下空间利用,那时我就在盼望中国何时有高速铁路,这不仅是速度的象征,更是国家交通现代化的象征,中国高铁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温州事故后,中国高铁吸取教训,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提升。 2014年,全国铁路动车组运送旅客总共超过8亿人次,我国高铁里程大道1.6万公里,预计2015年达到1.8万公里,而其中京沪高铁就超过1亿人次,客票收入约300亿元,有望实现利润约12亿元。京沪高铁的运营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人口大国,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高铁,大力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跟随中国高铁一起前进,我们专注于高铁区域经济研究,高铁区域产业规划与土地分级开发与招商引资服务,力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9年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公司得到经费开始超前研究长沙高铁东部新城,成功为长沙黄兴大市场提供策划和规划设计以及招商服务, 上深圳市公司农产品落户高铁东部新城,黄兴大市场. 2011年中标青岛火车北站15平方公里公里产业规划和土地一级开发顾问研究,得到149.5万研究经费。2012年得到96万研究经费系统研究长沙高铁东部新城,核心区投资30亿元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以及8000亩土地的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联动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深圳新摩尔公司将组织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招商运营多学科团队吸收深圳产业发展和土地分级开发的先进经验,为长沙高铁核心区以及各地高铁核心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计划跟随中国高铁为国外提供区域产业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开发顾问一条龙服务。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深圳新摩尔公司和多学科专家合作,系统总结高铁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高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铁核心区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指导,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出谋划策。 一、高铁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二、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三、我国高铁装备和工程服务走出去策略研究 四、高铁核心区城市规划与土地分级开发特点 五、高铁经济带动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陆权与海权并重 六、中国积极发起建立国际高铁论坛,制造走出去的国际舆 论

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的核心位置,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性抓手和综合性载体,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农村经济实现了粮食七连增、农民增收幅度再次超越城镇的良好态势。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 为确保2013年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四川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013年,省财政落实惠农补贴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大县、新农村建设、扶贫解困、农村教育助学、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培训、专合组织扶持、农业保险等各项补贴资金达到612.9亿元,为2013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较好 1、全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虽然2013年小春粮食生产因受冬干春旱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大春粮食作物栽播、生长及收获期除极少数地区外整体为难得的风调雨顺,大春粮食生产丰收,弥补了小春损失后,四川省2013年粮食生产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04.9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单产5235公斤/公顷(345公斤/亩),每公顷比上年提高110公斤,增长2.1%;全年粮食产量3387.1万吨(677.5亿斤),比上年增产72.1万吨(14.4亿斤),增长2.2%(见图一),增幅排位全国第13位,比上年上升12位。其中,小春粮食575.5万吨,减产12.1万吨,下降2.1%;大春粮食2811.6万吨,增产84.2万吨,增长3.1%。 图一:2007-2013年粮食产量增幅图(%) 2、特色效益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的同时,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料生产实现七连增。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98.2万亩,比上年增长1.4%;油料产量达到290.4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1.4%,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其中,花生65.4万吨,增长3.1%;油菜籽224.0万吨,增长0.9%,实现连续十二年创历史新高。二是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蔬菜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2011-01-28 10:41:54)稿件来源:四川日报 2011年1月24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1.69万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充分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族地区发展取得

四川区位优势分析

四川区位优势分析 要素: 产业集群 政策支持 一:产业集群 1、 含义: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2 附图1 从附图1中看出,四川省上市公司中制造业的比例居于第一位。下面我们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对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分析 3% 1% 40% 9% 1% 0% 21% 6% 1% 7% 5% 2% 4% 四川上市公司行业比例图 A 农、林、牧、渔业 B 采掘业 C 制造业 D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F 交通运输、仓储业 G 信息技术业 H 批发和零售贸易 I 金融、保险业 J 房地产业 K 社会服务业 L 传播与文化产业 M 综合类

附图2 由四川省上市公司制造行业分布图知,从事制造业的167家公司中,从事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占20%)、食品、饮料业(占17%)、金属、非金属业(占14%)、医药、生物制品业(占13%)和机械、设备、仪表业(占11%)的居多,均超过了10%。电子业(占7%)、纺织、服装、皮毛业(占7%)、其他制造业(占5%)介于5%-10%之间。木材、家具业(占3%)和造纸印刷业(占3%)都低于5%,说明其发展程度较低。 下面,将结合四川本地情况,对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和食品、饮料业作具体分析: (1)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占20%):依托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 四川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目前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因此,四川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借助于其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石油和油气,借助核心的产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的强烈的需求,从而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尤其像石油和油气,只存在于特定的地区,切其获取和采集需要大量的其他资源支持,受勘探和采掘技术发展的限制,加之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石油和油气更加稀缺。因此,为了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四川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使石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生产厂商而言,一方面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由国家控股有相关政策扶持,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较好的发展。 (2)食品、饮料业(占17%):川酒天下 水井坊有限公司、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沱牌曲酒股份有限公司均主营的17% 7% 3% 3% 20% 7% 14% 11% 13% 5% 四川上市公司制造业行业分布图 C0食品、饮料 C1纺织、服装、皮毛 C2木材、家具 C3造纸、印刷 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 C5电子 C6金属、非金属 C7机械、设备、仪表 C8 医药、生物制品 C99 其他制造业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习报告 题目: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学院: XX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 姓名: XXXXXXXXX

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高铁速度”。本文从国内外高铁的发展背景,高铁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变化分别进行论述;讨论高铁经济发展带来的现实意义;分析高铁经济要经过怎样的战略转型,达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良性发展和运营;并对未来高铁运输系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进行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高铁;高铁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产业升级; 概述:“高铁经济”概念的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铁”,二是“高铁经济”。所谓“高铁”即高速铁路。对于什么是“高速铁路”,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铁路运行的速度。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最高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新建客货运混线列车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者,即称为“高速铁路”。所谓“高铁经济”,主要是指依托高速铁路的综合优势,使资本、技术、人力物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与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与城市群间实现优化配置和利用,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经济形式。“高铁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

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条铁路通常能带动一片区域和沿线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同城共振”效应,这是被经济发展史实所证明了的一种客观现实。可见高铁与经济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即“高铁经济”。 在国外,自全球公认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诞生之日起,高铁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对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高铁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沿革,西方各国积累了丰富的高铁经济发展经验和先进的管理运行理念。 在中国,21世纪以来,高铁开始步入繁荣发展期。随着高铁技术的成熟,高铁在新兴国家扎根并繁荣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成为全球高铁的主角。自2008年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在探索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铁”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充满诱惑的生意场——国家资金的大笔投入,科技部门的研发力量,与高铁

心得体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徐州国际陆港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X国际陆港建设(最新)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X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X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X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X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X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X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一方面,十分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X发展枢纽经济的坚实基础。X地理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点,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向来为兵家必争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X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备“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发展枢纽经济的先天优势,加之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

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城市能级构筑了X发展枢纽经济的稳固支撑。近年来X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和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第33位,全省地级市排名第六。产业发展量质双增,“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八大千亿元产业日益壮大。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双向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平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辐射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X国际陆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陆港经济发展经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把X的枢纽功能和枢纽经济做大做强,将为X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建设国际陆港的强大合力。国际陆港建设需要放在全国、全省和淮海经济区大局中超前谋划、统筹部署,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位谋划,多点发力,系统推进,进一步完善国际陆港的投资、建设、运营机制,重点抓好X国际陆港的物流体系和开放体系构建,全面提升X国际陆港的规划建设水平。科学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

四川经济主要产品介绍

四川经济主要产品 四川历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四川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现状特点和今后发展方向仍存在很大差异,大体可分为5个区。 川西经济区 是以成都为依托,种植业和多种经营发达,?是四川商品粮、棉花、油菜籽和生猪为主的畜禽饲养业生产基地;蕴藏有煤、铁、磷、钙芒硝、石灰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宝成、成渝、成昆铁路纵横境内,航空发达,是陆空交通枢纽;已经形成以机械、电子、?化学、轻纺为主的多种工业生产基地,是四川人均工业产值最高的地区。 川南经济区 位于四川南部,包括自贡市和宜宾市全部,内江市大部和凉山州雷波县。农业发达,向为四川重要粮食产地之一,也是甘蔗、?烤烟、花生、茶叶等集中产区;天然气、煤、硫、岩盐、卤水、磷矿资源极为丰富;?工业以盐化工、酿酒、制糖、造纸为主,在四川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新兴的能源、化工、食品、造纸的基地。 川西南经济区 位于川西南,含攀枝花市和凉山州(雷波县除外)全部。安宁河谷盛产粮食、山羊、绵羊,金沙江河谷多产热带经济作物,是区内主要农业作物产地;本区最大特色是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聚宝盆”之称,铁、钒、铜、铅、锌、金、锡、稀土煤矿资源得天独厚;森林、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已建立起以钢铁资源为主体的冶金、电力的生产基地。航天事业发达,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烤烟在四川也占很大比重。 川西北经济区 包括甘孜、阿坝两自治州全部,为藏族、羌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人烟稀少,面积最大。全区草原广阔,原始森林丰富,水力资源巨大,虫草、贝母、鹿茸等珍贵野生药材众多,金、铅、锌、铜、泥炭、铜、云母、锂矿资源丰富。其次是森工、电力、毛纺、制革等。 四川省为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达州能源化工,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宜宾、泸州、绵竹

地理经济环境对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经济环境对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的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包含的地理经济环境对区域内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由于每一区域具有各自的地理经济环境,所以地理经济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一些地理经济环境因素对成都市工业、农业的影响,来说明工农业因素对成都市经济发展影响,同时也做到说明地理经济环境因素对一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理经济环境成都市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1成都市概况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人口1404.7万人(2011年),主要以汉族居民为主,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0538万人,成都市面积约12390平方公里,下辖锦江区、龙泉驿区、双流县、都江堰市等9区6县4市。辖区地形主要以平原为主,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成都市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2经济环境因素对成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 发展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那么我们来谈谈一些经济环境因素对成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了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但是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小范围区域范围内,气候条件可以通过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来改变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等;地形方面可以丘陵地区修筑梯田,发展立体农业,丰富农业的种植品种;成都市境内分布着紫色土壤,肥力虽然较高,但磷、钾稍低,故可以增加有机质等方式对贫瘠的土壤进行改良等;水源上,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进使用喷灌、滴灌等。成都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发达,还是水果盛产之地。成都平原地形平坦,适合耕种,农副产品门类繁多。成都平原开发历史悠久,利于居住,聚落,城镇出现早,有利于农业发展。成都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主要土壤属于紫色土,土地肥沃程度相对较高,有利于产量的稳步提升。成都市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可以调节对水源的需求,境内主要河流—岷江灌溉了广大的成都平原,养育了一代“天府之国“儿女。 2.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是对农业区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的有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成都市由于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好,近年来,交通条件更是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双流国际机场加强了成都与国内以及国外的联系,宝成铁路、成昆铁路有利于农产品的输入与输出,对农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优势,公路建设更是四通八达,城乡拥有多条快速通道,有利于新鲜蔬菜的运输。成都市拥有一千多万人的人口规模,农产品又适合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满足农产品的需求消费群体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由于人们对农产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必将促进成都市绿色安全农业的发展,从而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业的需求。在政策方面上,国家非常重视关心农业的发展,不断出台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政策,积极鼓励农业的发展。前几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增强了农民务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四川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人口9000万,居中国第3位;在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四分之一左右。四川资源非常富集。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占全国的26%;钒、钛、天然气等1 1种矿产储量居中国首位,其中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丰富资源的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四川科教人才实力雄厚。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士35人,普通高校94所,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13.9万人。有2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相对成本比较低,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四川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全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

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与新材料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拥有长虹、五粮液、攀钢、东方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四川商务环境比较优越。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也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进入,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这些年我们通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到478项,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特别要指出的是,四川生活环境宜人,生活方式舒适,省会成都享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殊荣,被誉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历经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全省经济不仅迅速走出低谷,还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2008、2009、2010年、20 11年四川GDP分别增长11%、14.5%、15.1%、15%;通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73家,居中西部首位,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三大产业迅速崛起;美国、德国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进入四川的外资银行已有12家。四川这片投资热土充满生机和活力,已成为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

论述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论述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以增长极理论为例{摘要}增长极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以增长极理论基本原理来研究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指标来确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设想。四川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差异很大。改革开放20年来,虽然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经济社会有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尤其是沿海省区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成为经济落后地区。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四川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势,发展其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快速发展,追赶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四川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增长极有关理论,并且密切结合该理论分析了四川经济发展问题的优势与劣势,为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关键词:四川;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无一不是首先从那些优势相对较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起步,并快速发展的,而一些落后的地区则随后加快发展,逐步追赶发达地区,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增长极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许多国家都曾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依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同样受到增长极理论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图运用这一理论对四川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问题作些考察。 一,增长极有关理论 1.布代维尔(Boudeville)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地理空间,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或地域结构关系。因此,增长极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特指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二是在地理意义上特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 2.地区经济意义上增长极理论的发展。1957年缪尔达尔(Myrdal)在他的代表作《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中提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这些区域就能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 3.产业经济意义上增长极理论的深化。1958年赫希曼(Hirschman)也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发展是一连串不均衡的锁链"的命题,指出"发展确实是按照主导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增长,由一个行业引发另一个行业增长的方式进行的。"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他提出了产业关联效应概念。 4.增长极理论空间组织上的表现。弗里德曼(Friedman)考虑到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表现为一种单核结构;随着经济进入起飞阶段,单核结构逐渐为多核结构替代。 5.增长极理论的动态演变。从动态角度来看增长极理论就形成了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Vernovn)等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论"。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

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3T17:09:42.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作者:骆飞贾凤楠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铁时代已到来,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铁时代已到来,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铁建设;区域经济 引言 相较于传统铁路运输,高铁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确性高、舒适度好以及安全可靠的优势,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距离的认识、出行习惯以及生活地点选择。高铁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也影响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理念,从而进一步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群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共振效应”。 1高铁经济内涵及发展阶段性特征 1.1高铁枢纽经济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经济,是指利用高铁枢纽的集散效应以及运输通道的极化和连带功能,将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交汇,实现地区适铁产业聚集,并将自然资源、半成品、产成品进行扩散,以实现枢纽产业结构演进和升级的一种经济模式。“高铁枢纽经济”阶段,在提升高铁枢纽交通能级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平台和载体建设,不断强化高铁枢纽对于流量经济要素的“转换器”和“辐射源”功能,实现高铁枢纽向高铁经济的转换。 1.2铁枢纽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是指汇集多种交通设施,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提供多种交通间换乘,实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换乘的铁路综合设施。“高铁枢纽”阶段,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改变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货物和信息等各类流量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式,为发展高铁枢纽经济提供交通条件。 1.3高铁枢纽城市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城市,是指凭借发达的社会经济区位与畅达的高铁运输条件,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区域甚至国家中心城市。“高铁枢纽城市”阶段,是在高铁枢纽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港城联动和产城融合进一步发展,进而对周边地区和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2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2.1高铁对区域城市可达性的影响方面 可达性表示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难易程度,区域城市内的可达性呈现的是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容易程度。区域城市之间的距离、到达时间以及交通便捷程度等都决定了区域城市之间的可达性程度。高铁的开通首先是丰富了所在的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提升区域城市之间的可达性,使得区域之间更易于达到;其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改变了原有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其更具区位优势,利用经济增长;此外,某一区域贯通高铁后,将这个区域站点城市加入到互联互通的高铁网络中,进一步该区域的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最后,由于高铁的时空收缩效应使其沿线城市周边的乡镇和农村也能够受到高铁带来的辐射效应,促使区域中心城市向高铁沿线城市拓展,这也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2.2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通过高铁的建设发展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区域城市的经济增长,一方面直接通过投资拉动来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高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高铁建设前、建设中和建成后三个时期,首先在高铁建设前的投资规划期间,可以增加在高铁沿线区域城市的投资布局,推动经济发展;其次是在高铁建设中,随着高铁自身投资的增加,必会促进相关联产业投资,从而促进区域城市经济的增长;最后在高铁建成后,高铁的间接效应就越发明显,拉近区域内人员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增加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3.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 一方面,高铁建设自身不仅会推动我国高铁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也会带动钢铁、电子设备、机车制造业、动力燃料以及沿线能源采掘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促使地区产业转型,以及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好的契机;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运营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区域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经济落后地区又可以接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其经济发展。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带动下,高铁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高铁利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使第三产业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刺激区域内外的经济消费,促使区域城市的经济表现出多元化。 3高铁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3.1催生速度经济新模式 高铁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的速度优势大幅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从而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距离、出行、置业观念,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商贸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且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形成,催生了速度经济新模式。 3.2高铁枢纽经济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 高铁枢纽经济同城化效应强势助力区域深度合作,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在枢纽经济的拉动下尤其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和各种适铁产业,将在高铁枢纽节点及沿线的周边区域实现高效交换和协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以枢纽经济发展形成的新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所形成的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带的分工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