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和食用真菌的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真菌和食用真菌的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真菌和食用真菌的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真菌和食用真菌的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在中国,真菌食用的历史有6000~7000年,真菌药用的历史有4000多年。药用真菌在中国传统医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营养、味道鲜美且兼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的真菌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字:食用真菌价值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及资料:百度百科—真菌;

徐松波,张学莉,等编著. 食品营养与健康指南,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

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竹内容雄.日本发酵与工业。1976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中国食用菌,1995~200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食用菌,1995~2001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中国轻工出版社,1995

荣福雄,等.8254山西金黄银耳医疗保健作用的研究.全国食用菌新成果、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4, 6

荣福雄,等. 8254金黄银耳多糖抗辐射损伤的研究. 香港首届国际食用笛会议论文集l993

潘继红,等. 灵芝、酵母“双菌”,发酵饮料的研制.食品科学.1997,(8)22-24

潘继红,等.猴头功能饮料生产工艺初探.食用菌,1995,增刊,42-43

可食用真菌更是价值非凡。在中国,真菌食用的历史有6000~7000年,真菌药用的历史有4000多年。药用真菌在中国传统医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10余种药用真菌。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40多种药用真菌。当前,灵芝、虫草等传统药用真菌仍在被广泛使用。这些传统药用真菌作为中医药的代表之一,在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正在改变着疾病谱,要求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正推动着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和营养药物需求的日益增长。因此,具有丰富营养、味道鲜美且兼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的真菌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前景。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Macroscopic Fungi)。通常也称为菇、菌、蕈、蘑、耳。全世界有10000 多种肉质菌(Fleshy mushroom),目前中国已报道的食用菌有850 多种,其中大约有80 多种是美味的,人工栽培的近的50 种,其中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15 种左右。在农业不发达的年代,菌类成为人们用以充饥的食物来源。到了现代,菌类成为一种菜肴和美味食品。菌类的营养成分介于肉类和果蔬之间。菌类的蛋白质含量,鲜品为自身重的2%-5%,干品达30%-40%,香菇、金针菇、蘑菇等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比一般的蔬菜高几倍至几十倍。菌体蛋白质是最优良的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一般人体必需的8-9 种氨基酸,如赖氨酸、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及异亮氨酸等均有,且不含有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不利影响,是典型的低热量食品。菌类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矿质元素、维生素、核酸及多糖类化合物不但含量丰富,而且使菌类食品有别于一般食品,成为一类高营养价值的风味食品、保健食品和抗癌食品。许多食用菌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一般认为,菇类具有益气、清神、理肠胃等功能,但不同菇类还有其独特的医疗作用。灵芝,我国古代传说为”仙草”,历代本草学家都认为灵芝能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药物。通过现代临床试用已证实灵芝对慢性气管炎、急性肝炎等均有一定疗效。经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保肝、解毒、强心、镇静、抗缺氧及抗惊厥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茯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用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急性肝炎和急性肾炎等。药理实验证明,茯苓有利尿和一定镇静作用。木耳性平、味苷,能润肺清肠和消化纤维,它是矿业和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木耳并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等功效,是中医治疗寒湿腰痛的辅药。《本草纲目》中认为木耳能”疗痔”。香菇,性平、味甘,能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等,同时又能增强人体的抗病力及防治感冒。经常食用香菇,可预防坏肉病、肝硬

化及多种炎症,并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及血管变脆。金针菇,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可预防肝系统疾病及胃肠道溃疡,并能有效地增加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特别有益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国外称之为增智菇。此外,金针菇中含有朴菇素,对肿瘤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猴头菇,性平味甘,可治疗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及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肾炎等病。研究证明,猴头菌丝体培养物水煎提取制成的”猴头菌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均有一定疗效。总之,食用菌营养价值高,且鲜嫩可口,具有独特风味,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药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开发利用的极少,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食用菌必将日益焕发出应有的实用价值食用菌类是世界性的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功能食品(Function Food),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所含生理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Polysaccharide)、天然有机锗(N.O.Germanium)、CAMP、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着更加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国外营养学家预言:在下一个世纪,菌类将与传统动、植物性食品鼎足而立,成为人类新的粮食资源。

自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逐步崇尚“反璞归真”、“回归自然”。在其影响下,菌类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天然食品(Natural Food),日益受到各国重视,从而剌激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国外消费市场调查表明,美国的蔬菜市场中,双孢蘑菇的销售额仅次于莴苣居第二位;日本的农林副产品中,香菇的销售额仅次于柑桔,也是居第二位。我国的食用菌产业萌芽于20 世纪70 年代,20 世纪80 年代后产量逐年递增,目前中国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中国食用菌总产量为520 多万吨,产值近200 亿元,出口创汇 6.5 亿美元。食用菌生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中国食用菌的产区由南向北迅速发展,福建、湖南、黑龙江等地已形成了一批良种基地,栽培环境由大自然向人工环境发展,经驯化栽培或利用菌丝发酵培养的约90 余种。但是,我国食用菌的产业结构,其基本特点是同一层面上的地区性个体经营。食用菌的深度开发,已成为影响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生物技术的发展,使食用菌生产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已不再是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园艺生产,而是一项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既要有地区分布、品种结构上的合理性,也要有生产上的合理性。食用菌的深度开发,是食用菌产业在层次上的新发展,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食用菌的深度开发有其极丰富的内涵,包括菌类功能食品、菌类营养添加剂、药用真菌制剂、菌类美容化妆品、菌类化工制品、菌类保健用品(非食用性)以及菌类工艺制品等等。在上述开发领域中,菌类功能食品的发展占有突出地位。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质食品的首选。食用菌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如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等。食用菌既可以作餐桌上的佳肴,也可以制作保健品。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推出了品种繁多的食用菌

系列功能食品,如蘑菇酒、蘑菇酱油、香菇酒、香菇酱油、猴头酒(露)、银耳(果冻)、茯苓夹饼等。同时,食用菌系列功能食品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已发现了150 种大型真菌(食用菌和多孔菌)具有抗肿瘤活性作用。中国医药工业食用菌已生产出“香菇多糖片”、“猴头菌片”、“健肝片”等,投放市场后颇受消费者的欢迎,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食用真菌发展方向

(一) 市场选择

1.普通功能食品。是指在营养需求的层面上,要求食品具有调节代谢,保持机体平稳功能的食品,是菌类功能食品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菌类多糖成分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和调整机体免疫力,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并通过活化NK 细胞阻止癌细胞增生,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多种免疫缺陷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还能调节机体代谢水平,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助于受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并延缓细胞衰老进程。国外一生物化学家预言:在生物化学领域中,轰轰烈烈的蛋白质时代即将成为过去,代之而起将是一个多糖的时代。菌类多糖开发将成为功能食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香菇可乐”(河南)、“隆泰天然口服液”(广东)、“喜达克香菇营养液”(北京)、“福寿仙天然口服液(广州)、“中华灵芝茶”(北京)等,都是以一种或多种菌类多糖开发的产品。菌类生理活性物质构成上的多样性、对调节代谢、保持机体平衡稳态常显示出协调作用和促进作用,因而给开发功能食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2. 儿童功能食品。菌类富含蛋白质,可作为儿童平衡膳食营养的蛋白质补充剂,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其游离氨基酸中,酪氨酸、谷氨酸含量均较高,前者可改善神经传递,提高思维能力,后者对脑组织则具解毒作用。此外,如平菇富含维生素B,能提高脑细胞对糖的利用,迅速恢复大脑疲劳;香菇可作为维生素 D 补偿剂,可预防佝偻症和龋齿发生;草菇富含维生素C,能防止贫血病和提高抗病能力。茯苓为传统益智食品,能改善儿童消化功能,生化气血、益智开窍。我国0~14 岁儿童约4 亿,约占人口总数1/4,且在家庭和社会都处于特殊地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开发儿童食品,要着眼于增强儿童体质和提高行为智力;在产品配方上,要根据儿童为“稚阴稚阳” 之体,“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多用甘淡之品;在商品形式上,要能为儿童所接受。国内已开发的儿童食品有“一休菇增智营养液”(浙江)、金针菇儿童营养液”(广东)、“智宝液” (辽宁)、“增智晶” (四川)等近10 种,品种较单调,儿童乐于接受的小功能食品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3.运动功能食品。目前的运动员饮料,只能起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作用,尚无法达到提高耐力和抗疲劳之目的。长春中医学院研制的“复方灵芝”饮料,是以灵芝、长白人参、中华麦饭石为原料制成,是一种具抗疲劳作用的强力型滋补品,有明显抗疲劳、抗缺氧、耐低温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全国第六届冬运会上,运动员服后可迅速消除疲劳,增进食欲,改善睡眠,

增强抗寒力,很受欢迎,其机理可能与灵芝中有机锗能增强血红蛋白携氧能力有关。最近发现,用金针菇开发的“新型运动员饮料”也具有这种特性,并通过药理研究已初步探明其作用机理。金针菇能使实验小鼠增强乳酸脱氢酶活力、有效地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而乳酸是长时间剧烈运动时无氧酵解的产物,乳酸的积累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提高乳酸脱氢酶活力使血乳酸水平降低,是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金针菇还可提高肌糖原和肝糖原的贮备。糖原是肌体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提高糖原贮备对提高其速度耐力有重要意义。金针菇还可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可使肌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增强。这一发现对于大多数菌类来说,或许具有普遍意义,它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一方面开发。

4.休闲功能食品。这一概念大都是指外形小巧,包装精致、别具风味、功能多样的小食品,其种类包罗极广。休闲功能食品的传统消费对象主要是儿童,现在尤为青、老年人所偏爱、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节假日或旅游途中,工余闲暇,一杯清茶,佐食消闲食品,能使人精神松驰,尤其本身就具有非药物疗法的意义。以菌类开发休闲功能食品,更能增强其保健功能。“香菇松”、“草菇虾片”、“瘦牛肉干” (平菇柄制)、各种菌类蜜饯,以及汕头生产的“中国灵芝糖”(口香糖),都是典型的休闲食品。用油炸果蔬脆片工艺加工菌类,将会在品种繁多的休闲食品中占据一席之地。

5.老年功能食品。目前,世界人口趋向老年化发展。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据预测,到2000 年将达到 1.3 亿,占人口总数10.5%,到2020 年将达到2.8 亿,占人口总数19.3%,我国已成为老年型国家。国外老年人食品开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包括老年滋补食品,老年预防食品和特殊老年功能食品,而用菌类开发老年食品,可全部或部分兼有这些功能。菌类抗衰老的机理是双向的。目前,在国内已开发的菌类功能食品中,这一类型的产品占有绝对优势,今后仍将拥有更大的市场。

6.美容功能食品。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美能使人充满自信,容光焕发,激发生活热情。在世界文明古国的早期记载中,都肯定菌类的美容功能。我国医学古籍就已明确指出,灵芝、茯苓等能润泽肌肤、容颜悦泽、轻身不老。现已发现灵芝的美容作用与所含有机锗有关,能有效地透过皮肤表面,促进皮肤血液微循环,增加皮肤营养供给水平,还能增强皮肤表面细胞抗氧化酶活力,并抑制射线诱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发生。此外还能清除血液中胆固醇、脂肪、血小栓及代谢废物,使血液不致过稠,保持纯正畅通,增加皮肤的光泽;还能有效地保护皮肤的光泽;防止皮肤细胞因角质化增厚而阻碍新陈代谢机能。因此,灵芝对中青年女性来说,是一种具有抗皱、消炎、清除色斑、保持肌肤白嫩,并使头发增加光泽的美容食品。以美容为目的菌类功能食品也将成为今后开发热点。

(二)资源开发

1. 对不同品位的食用菌进行多层次开发,提高总体经营效益菌类加工脚料和残次菇的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国内有用残次菇开发的“木耳果酱”(黑龙江),用

菇柄生产的“香菇酱”(扬州),用蘑菇预煮液制成的“多糖蛋白片”(上海),用提取多糖之后子实体制成的“猴头肉松”(浙江),都各具特色。尤其是专业性菌类功能食品厂,开展多层次开发研究,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增产途径。

2发挥资源优势,争创地方名牌我国的传统名、优、特产,常与地方资源优势有关,这是一条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也是防止项目撞车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在菌类功能食品开发上,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获得成功者很多。如甘肃迭部县利用当地虫草和青稞开发的“虫草青棵酒”,青海西宁的“虫草酒”,甘肃武威的“虫草饮料”,四川阿霸的“虫草蜂王浆” 等,都富有地方特色。湖北罗田县为茯苓传统产区,开发传统名产“茯苓糕”,上市后一举夺魁,以后又相继开发出“茯苓酥”、“茯苓饼干” 等新产品。有些产品如“洋参雪耳” (北京),“银耳西洋菜”(广东),则以地方性特产辅料为特色,这种产品开发思路也值得借鉴。

3.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扩大开发品种我国菌类资源丰富,世界上可食菌蕈约1000 余种,而我国可食菌蕈即有625 种,食、药兼用的有320 种(卯晓岚,1990)。目前,菌类功能食品开发现状,与我国资源状况是极不相符的,原料选择都集中在少数栽培品种上,对野生资源,尤其是野生食用菌的深度开发,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了解,在已投产的菌类制品中,以野生食用菌为原料的仅“鸡枞口服液” (深圳)、“得宝营养液” (羊肚菌,北京)、“松茸酒”(云南)等数种。而驰名中外的口蘑,分布面广,采集量大的松乳菇,以及风味佳美,且易栽培的灰树花等,在菌类深加工领域中,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加强这方面研究工作,对充实菌类功能食品市场,其意义尤为重大。

(三)工艺路线

1. 发掘传统名产。我国古代菌类功能食品名产甚多,如创制于明代的“八珍糕”,视之为补益增寿灵丹,竟相服食,世称“清宫八仙糕”,近年来,证明确有防老抗衰之功能。再如《食宪鸿秘》所记之“醉香蕈”“熏蕈” 等风味食品,还有久负盛誉之江苏宜兴等地的“菌油”,均有开发价值。“菇苓夹饼” 为北京传统名产,一直盛行不衰,最近北京又开发出“八珍茯苓夹饼” 系列,包括“黑芝麻茯苓夹饼”、“参仁茯苓夹饼”、“胡桃茯苓夹饼”,“香姜茯苓夹饼”等新产品。

2. 采用生物技术开发新产品。菌类功能食品的传统工艺,均以子实体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提取率低,从而增大了生产成本,或因资源不足(如虫草),使生产受到限制。目前,已有部分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转向于采用生物技术来开发产品。这条技术路线对于开发目前尚无法进行人工栽培的珍贵品种(如羊肚菌、鸡枞、松茸等),更有其特殊意义。国内开发产品中采用发酵技术开发的产品有“理科虫草王”(广东),“龙珠虫草口服液”(广西)、“生命力口服液”(深圳)、“茯苓乳”(北京)等。某些微量元素如锗、硒、锌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有些地方利用菌类的富集培养作用,已进入实用阶段。或采用发酵工艺,通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转化,将锗元素结合

于大分子多糖和少量蛋白质上,成为多糖锗络合物(高聚物)。据测定,营养粉中的锗与多糖结合率为90.1%。还发现细胞膜内的锗多糖,亦可随代谢分泌到发酵液中,形成胞状锗多糖,为开发功能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加强产品多样化开发。将菌类功能食品开发与成熟的食品工艺嫁接,能丰富开发领域。如树汁饮料、蔬菜汁饮料都是适应当前消费心理的天然饮品,如“桦银可乐”,就是以桦树液为主,辅以银耳提取物的新型可乐饮料,该产品能给人以丰富的启示。

4. 充分发挥产品系列化的优势。系列化开发不但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挖掘设备潜力,并增强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目前,产品的系列开发已成为某些企业的发展策略,如已开发的“猴头菇鲜蚝油”、“猴头菇鲜虾酱”、“猴头菇鲜蟹酱” 等高级调味品系列,“金针菇巧克力”、“金针菇酥心糖”、“智力菇巧克力”等儿童食品厂开发的糖果系列,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市场开发。

5. 注意发展大众化食品。以菌类作为营养补充剂,开发米面食品、糕点、调味品、方便汤料等,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能争取更大的市场。已经进入商品化或已具备投产条件的产品很多,如“茯苓通心粉”、“香菇面条”、“猴头饼干”、“菇味面包”、“菇味人造米”、“香菇快餐面”、“香菇酱油”、“香菇汤料”、“茯苓黑芝麻糊”等,这类产品中有不少是适宜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的。

6. 发展中、高档产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发展,在自选商场中,中高档商品的销售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已上市部分产品代表了这个方向。近两年来,“冰糖燕窝银耳”,一直在市场盛行不衰。在调味品市场方面,也呈现这种趋势,以肉联厂、制罐厂的脚料来开发这类产品,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

7.改造传统饮品。中国是茶的故乡,各种药茶也是中国的传统保健饮品。近年来,在茶叶内加入灵芝等菌类的提取物进行再加工,或在茶叶内混含灵芝等菌类切片或原料,已成为一个新的加工途径,已上市的有“灵芝功能茶”(四川),“仙饮乌龙茶”(福建)、“中国灵芝茶”(福建),“福尔虫草茶”(贵州)等。利用灵芝开发具有东方特色的“灵芝咖啡”,已有成熟的技术。

8. 利用高科技进行产品开发。在这方面日本采用的某些工艺路线可供借鉴。如利用香菇自身酶解作用所开发的“茸源”、“香菇粒”等,其营养价值能超越原料自身的效果。日本营养学家庄明义所采用的超低温粉碎技术是一种很先进的工艺,将优质灵芝通过液氮超低温(-196℃)处理,粉碎为300 目的精细粉末,能保持原色、原味,并使各种活性成分不受破坏,这种超微细食品,能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面粉或糕点中,以强化营养。国内已开始采用类似工艺开发出“灵芝精粉”、“牛肝菌精粉”,并已向泰国等出口。

9. 以中医理论为依据,丰富产品配方,增强产品利用价值,进行菌类功能食品开发,不能忽视其它食物和中药的利用价值,中医理论认为,某些药物

配伍可收功力相济相得益彰之妙。如《本草纲目》上说:胡麻“其性与茯苓相宜”,这是自宋代以来就很流行的食疗方法。但所选中药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食用真菌学复习资料 (2)

一卷 一、判断题: 1.草菇试管母种的保藏温度是 4℃。() 2.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3.食用菌生产中,只有双核菌丝才具有结实性。() 4.母种培养基常用的基本物质磷酸二氢钾的作用仅是提供磷和钾元素。() 5.低温保藏的母种在使用前一定要活化。() 6.在严格的消毒条件下,进行的菌种移植操作就称为无菌操作。() 7.双孢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均不需要光。() 8.灵芝是高温和恒温结实食用菌。() 9.在灭菌时为防止高温季节培养料发酵度酸,无论常压灭菌还是高压灭菌在开始烧火时都应旺火猛攻。() 10. 高压灭菌时所需的灭菌时间应从加热开始计时。() 二、问答题: 1.分析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的来源。 2.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和方法? 3.导致子实体畸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香菇的生活史。 一卷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问答题 1、分析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的来源。(每个要点2分) 答:1)制种过程中,菌种已经污染,纯种不纯; 2)培养料的灭菌不彻底,还存在其它的菌体; 3)接种装袋过程中,可被杂菌感染; 4)在培养过程中,由于环境较差,有污染源; 5)菌袋等的破裂或密封不严也可造成杂菌的污染。 2、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和方法? 答:菌种保藏的原理是通过干燥、低温、缺氧、避光及缺乏营养等方法,使菌种的代谢水平降低,乃至完全停止, 达到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的状态,而在一定时间内得到保存。在需要时再通过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使保藏物恢复活力,使菌种在较长期保藏之后仍然保持原有的生命力、典型的形态特征、优良生产性能。(3) 目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或矿油保藏法) 、

真菌和食用真菌的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真菌和食用真菌的价值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在中国,真菌食用的历史有6000~7000年,真菌药用的历史有4000多年。药用真菌在中国传统医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营养、味道鲜美且兼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的真菌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字:食用真菌价值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及资料:百度百科—真菌; 徐松波,张学莉,等编著. 食品营养与健康指南,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 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竹内容雄.日本发酵与工业。1976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昆明:中国食用菌,1995~200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食用菌,1995~2001 郑建仙.功能性食品.中国轻工出版社,1995 荣福雄,等.8254山西金黄银耳医疗保健作用的研究.全国食用菌新成果、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4, 6 荣福雄,等. 8254金黄银耳多糖抗辐射损伤的研究. 香港首届国际食用笛会议论文集l993 潘继红,等. 灵芝、酵母“双菌”,发酵饮料的研制.食品科学.1997,(8)22-24 潘继红,等.猴头功能饮料生产工艺初探.食用菌,1995,增刊,42-43

可食用真菌更是价值非凡。在中国,真菌食用的历史有6000~7000年,真菌药用的历史有4000多年。药用真菌在中国传统医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10余种药用真菌。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40多种药用真菌。当前,灵芝、虫草等传统药用真菌仍在被广泛使用。这些传统药用真菌作为中医药的代表之一,在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正在改变着疾病谱,要求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正推动着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和营养药物需求的日益增长。因此,具有丰富营养、味道鲜美且兼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的真菌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前景。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Macroscopic Fungi)。通常也称为菇、菌、蕈、蘑、耳。全世界有10000 多种肉质菌(Fleshy mushroom),目前中国已报道的食用菌有850 多种,其中大约有80 多种是美味的,人工栽培的近的50 种,其中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栽培的15 种左右。在农业不发达的年代,菌类成为人们用以充饥的食物来源。到了现代,菌类成为一种菜肴和美味食品。菌类的营养成分介于肉类和果蔬之间。菌类的蛋白质含量,鲜品为自身重的2%-5%,干品达30%-40%,香菇、金针菇、蘑菇等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比一般的蔬菜高几倍至几十倍。菌体蛋白质是最优良的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一般人体必需的8-9 种氨基酸,如赖氨酸、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及异亮氨酸等均有,且不含有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不利影响,是典型的低热量食品。菌类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矿质元素、维生素、核酸及多糖类化合物不但含量丰富,而且使菌类食品有别于一般食品,成为一类高营养价值的风味食品、保健食品和抗癌食品。许多食用菌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一般认为,菇类具有益气、清神、理肠胃等功能,但不同菇类还有其独特的医疗作用。灵芝,我国古代传说为”仙草”,历代本草学家都认为灵芝能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药物。通过现代临床试用已证实灵芝对慢性气管炎、急性肝炎等均有一定疗效。经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保肝、解毒、强心、镇静、抗缺氧及抗惊厥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茯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用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急性肝炎和急性肾炎等。药理实验证明,茯苓有利尿和一定镇静作用。木耳性平、味苷,能润肺清肠和消化纤维,它是矿业和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木耳并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等功效,是中医治疗寒湿腰痛的辅药。《本草纲目》中认为木耳能”疗痔”。香菇,性平、味甘,能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等,同时又能增强人体的抗病力及防治感冒。经常食用香菇,可预防坏肉病、肝硬

可食用真菌图片

可食用真菌图片 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 (paul.Pers.) Rolland ] 又称美味侧耳、紫孢侧耳。 子实体中等大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初期扁半球形,伸展后基部下凹,光滑,幼时铅灰色,后渐呈灰白至近白色,有时稍带浅褐色,边缘薄,平滑,幼时内卷,后期常呈波状。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宽,稍密,延生而在柄上交织,白色至近白色。柄短,扁生或侧生,内实,光滑,长2-5cm,粗0.6-2.5cm,往往基部相连。 春秋季节生于阔叶树干上,近覆瓦状丛生。 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江西、河南、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 白黄侧耳是一种人工大量栽培的食用菌。在市场上花几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味道鲜美,炒菜做汤都可,而且可治有抑制肿痛的作用,有试验表明对小白鼠肉瘤的抑制率为60-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7 0%。 深凹杯伞[(Clitocybe gibba)(Fr.)Kummer]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

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Dc.) Corda ] 又称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寄生在玉米抽穗和形成玉米棒期间,玉米各部位均可生长。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株残体等处越冬,次年经空气传播到玉米株上发生黑粉病。此菌分布很广泛,是玉米的主要的病害之一。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宁夏等地区。 幼嫩时,可以食用,也可生食,有甜味,炒食别有风味。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并能助消化和通便。玉米黑粉菌的培养液中含有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等16种氨基酸。将新鲜的孢子堆摘下或将老熟后的孢子粉收集后炼成蜜丸做药用,其药性特寒、味甘,有益肝胃和解毒作用。用孢子粉拌红糖可治神经衰弱和小儿疳积。 该菌还产生黑粉菌酸,可用作香料工业中的原料;有抗菌作用,其菌液对小白鼠肉瘤有抑制作用。另外,此菌还可用于生产能刺激高等植物生长的生长激素吲哚乙酸。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词

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词 广告语,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词 1、食补追求的是绿色纯天然——众芝康。 2、几年的辛苦科研,只为帮您把健康带回家——众芝康,值得我们大家信赖的好产品。 3、当今最给力的天然补品——唯有众芝康。 4、品味与众不同,纯天然,更健康——众芝康。 5、众芝康食用菌,真正来自大自然的健康食品。 6、三人康,众之康——众之康食药用真菌。 7、众食菌,芝为康,真菌产品,首选众之康。 8、众人食芝,康乐百年——众芝康,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9、绿色是活力,更是生命,众芝康为您。 10、重品质,重天然,重口感,首选众芝康。 11、众里寻芝千百度,蓦然回首,健康长留。 12、药补不如食补,天然绿色菇——众芝康。 13、众芝康,众知康,大众所选,选健康就选众芝康。 14、众芝康——绿色,自然,大众之健康。 15、百年灵芝森林长,绿色补品众芝康。 16、好菇首选众芝康,食补守护您健康。 17、众芝康之天然,乃世人们之健康追求。 18、汲天地精华,自然更健康——众芝康。 19、众之康,绿色食用真菌,大众的健康源自于你的呵护。 20、天然的食补,自然的智慧,药用菌,还是众芝康。 21、人生自古谁不老,众芝康帮您把时间保。 22、众芝康,绿色科技,食补为民,您的健康,我们的追求。 23、绿色健康,营养滋补——众芝康菇生物。 24、菌之精华,只为大众之安康——众芝康。 25、集灵芝精华,保大众健康。

26、亲朋好友,就送众芝康;孝敬长辈,还送众芝康。 27、众芝康,大众之健;康之道,大众的选择。 28、杭州众芝康,带给您不一样的健康生活。 29、幸福是什么感觉?众芝康——吃了你就知道。 30、众芝康:大自然的馈赠,亲人般的呵护。 31、集众人之力量,聚灵芝之灵气,树世人之健康。 32、物华天宝众芝康,成就不一样的健康。 33、我们经营的不是药品而胜似药品——众芝康。 34、药补不如食补,我的绿色,我的众芝康。 35、健康新风尚,今天,你“众康芝”了吗? 36、天然的味道,自然的健康,食用菌,我选众芝康。 37、健康食补新“食”代,天然绿色更精彩。 38、众芝康,让人民大众都吃上自然,健康的食用菌。 39、众芝康,大家的选择,柏芝的最爱,健康生活众芝康。 40、众芝康,绿色食补,健康长寿的贴身专家。 41、遵循传统养生之道,采集天然绿色精华——众芝康,专注健康食品。 42、忘不了的总是那来自来自密林的众芝康。 43、杭州众芝康,带给您不一样的绿色体验。 44、众之康,森林精灵的家园,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健康体验。 45、食补众芝康——带您呼吸森林的气息。 46、每天都选众芝康,生活无与伦比的健康。 47、众芝康食材,吸天地精华而成,保障大众健康。 48、森林深处提取来的精华,为你打造健康的人生——众芝康。 49、众物之华,至宝之本,康满人生——众芝康。 50、您的健康,源自于我们共同“芝”着的努力。 51、共享天然与绿色——众芝康,健康的选择。 52、天然的健康补品,胜过真正的药品——众芝康,给力。 53、看护家人,更要众芝康——绿色,营养,有面子。 54、吃出来的健康就是不一样——众芝康。

微生物学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李明春、吴卫辉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 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噬菌体展示技术,病毒载体等) 2. 近年来重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特征和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如埃博拉出血热、 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3. CRISPR-Cas9技术综述(来源,机制,应用) 4. 细菌耐药遗传水平机制 5. 微生物遗传物质水平转移方式和机制 6. 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7.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8.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保护中的作用 9. 人体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研究进展 10. 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1. 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揭示生命过程的优势 12. 试述未来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13. 从细胞形态结构及一些重要结构的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分析细菌、古生菌及真 核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进化关系 14. 微生物营养及代谢的多样性对微生物生存能力的影响 15. 极端微生物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极限的启示 16. 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 17. 微生物学中的独特技术及对发展现代生物学的贡献 18.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19.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 20. 生物固氮的原理、意义及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食用药用真菌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用药用真菌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选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专业 总学时:10 一、制定本试验大纲的依据 根据2003级教学计划和《食用药用真菌学》的要求,为了达到食用药用真菌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此大纲。 二、食用药用真菌学实验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食用药用真菌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对于学好食用药用真菌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本实验课的教学,加强学生对食用药用真菌学所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本实验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用药用真菌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3、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实验的教学初步使学生能把食用药用真菌学的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实验课课程学时为10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实验课上指导教师讲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实验步骤, 演示主要的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技巧;指导训练学生独立 完成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报告实验结果,分 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性质:实验内容一部分为验证性实验,一部分为应用性实验。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给学生评分,实验成绩占食用药用真菌学总成绩的30%。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七、教材 《中国菇类栽培手册》(赵根楠等,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食用菌栽培学》(郑稚莺等,哈尔滨出版社,1995年) 八、主要编写人员 郭德军 2004年4月28日

食药用真菌学

一、选择题 1. 可用于止血、消炎、止咳利咽、多用于口腔手术后止血的食用菌为(A)。 A马勃 B羊肚菌 C冬虫夏草 D灵芝 2.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是(D) A 金针菇 B 猴头菌 C 茯苓 D 美味牛肚菌 3.下列常用来治疗胃溃疡的食用菌是(B) A 灵芝 B 猴头菌 C 茯苓 D 猪苓 4.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食用菌为(D)。 A灵芝 B 黑木耳 C 白木耳 D 猴头菌 5.Fe含量较多,可用于治疗小儿贫血的理想辅助食品的食用菌为(D)。 A灵芝 B 猴头 C 白木耳 D 黑木耳 6.有机锗含量特别丰富的食用菌有(B)。 A竹荪 B灵芝 C冬虫夏草 D猴头 7.食用菌的孢子着生在(A)上。 A菌褶 B 菌盖 C 菌柄 D 菌环 8.绝大多数食用菌有菌柄,其着生位置有:1)中央生,2)侧生和3)偏生等。蘑菇和平菇菌柄的着生位置分别为(A)。 A中央生和侧生 B 侧生和中央生 C 偏生和偏生 D 中央生和中央生 9.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B)。 A细菌 B 真菌 C 植物 D 动物 10.子实体有菌环的食用菌(D)。 A香菇 B金针菇 C平菇 D蘑菇 11.食用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形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称为菌核休眠体, 其主要功能是(A,B)。 A抵抗不良环境 B贮存养分 C输送养料 D繁殖 12.属子囊菌纲的食用菌有(B,C)。 A金针菇 B羊肚菌 C冬虫夏草 D猴头 13.属担子菌纲的食用菌有(A,D)。 A金针菇 B羊肚菌 C冬虫夏草 D猴头 14.下列食用菌属于子囊菌的是(D) A 香菇 B 草菇 C 双孢蘑菇 D 羊肚菌 15.目前还不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是(D) A 金针菇 B 猴头菌 C 茯苓 D 美味牛肚菌 16.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死物体中的所有微生物,使物体完全无菌的方法(B)。 A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D 抑菌 17.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暂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称为(C)

《食用真菌》教案

第二节食用真菌 教学目标 1.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颜色,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概括真菌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继续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初步建立合理开发利用真菌资源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分析 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通过学习蘑菇的形态结构及营养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蘑菇与酵母菌、霉菌虽然形态差异显著,但它们细胞基本结构、营养方式都相同,同属于真菌。 2.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之二: 真菌是生物界的一大类群,种类很多。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助于认识生物界的全貌。同时真菌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了解这些知识,利于人们合理利用开发真菌资源,对控制其有害的一面十分必要。而了解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对以后学习生态学知识也是必须的。 3.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观察新鲜蘑菇。如何培养好新鲜蘑菇,以便于学生观察,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之一,因为在接种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另外,新鲜蘑菇不易保存。 4.如何鉴别毒蘑菇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之二,因为目前很难简单概括毒蘑菇普遍存在的主要特征。 实践训练:培养新鲜蘑菇 创新训练:观察蘑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买一些新鲜磨菇,放在培养皿中,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或课前布置好,让学生上课时从家中带些干、鲜蘑菇来。 (二)教学过程 1.关于蘑菇形态结构方面的教学 指导学生观察新鲜蘑菇的颜色,外部形态。注意:观察蘑菇的孢子,要把它放在白纸上。另外,最好让学生在放大镜下观察。轻敲一下菌盖,看一下白纸上是否有孢于落下,孢子的颜色如何?接着让学生把菌盖、菌柄分开并观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边动手边认识蘑菇子实体的各部分名称。讲清蘑菇的子实体较大,所以是个体较大的真菌。子实体也是由菌丝构成的,蘑菇的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最后通过实物和插图总结:蘑菇的形态像一把张开的伞,其结构包括子实体(地上部分,由菌盖、菌柄构成)和伸进土壤中的菌丝组成。 2.蘑菇的营养方式 让学生与酵母和青霉、曲霉进行比较。相同点:细胞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腐生生活。(蘑菇是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养分的,地下部分的菌丝为营养菌丝)。 3.蘑菇的生殖方式 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并观察成熟蘑菇的孢子。孢子的颜色呈褐色,可随风飘散,落到环境适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发出菌丝,而后从菌丝上生出子实体。 4.关于蘑菇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 让学生进行讨论,说出作为健康食品,它对人类的益处。另外,蘑菇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对于学生的回答有不全面之处给予补充。如:蘑菇提取物对肝病、白细胞减少症、诱生干扰素、溶解胆固醇、抗癌、冠心病、高血压等预防和治序方面的作用。蘑菇已成为开发天然药物资源的新领域,已被列为当代重要的健康食品之一。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利用废物生产蘑菇开发新的蛋白资源已

食用真菌在我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食用真菌在我国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一、悠久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抱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我国食用菌半人工栽培,有规模的生产应始于元代,可以说是商品生产的开始。王桢撰写的《农书》详细记载了香菇伐树砍花的栽培法:"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楮栲等树伐倒,用斧碎砍成坎,以土覆压之经年树朽,以蕈砍锉,均布坎内,以蒿叶及土覆之,时用泔浇灌,越数时则以槌击树,谓之惊蕈。雨露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采之讫,遗种在内,来岁仍复发"。至今,我国不少地方沿用其合理的部分。如选树、砍花、惊蕈等。这一时期的技术也逐渐成熟,如潘之恒于1500年完成的《广菌谱》,记载了鸡菌和其他40多种可食菌的生态和利用价值。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对前人记述的20多种有药用价值菌类的名称考证,对形态、栽培、采集方法和药用功效作了详细论述。始于1000多年前的木耳半人工栽培方法,在林区代木,以粥培菌者今日也常有出现。茯苓作为重要药用真菌,也是1000年前就在松根周围掘取菌块,切块就地下种栽培。800 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山区由吴三公创始砍花栽培香菇的方法,在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山区农民遂以伐木栽培香菇为专业积累了在林内选场、倒树、砍花接菌和击树惊蕈的经验。这一时期从技术上总结可以是"人工砍花,自然接种"。 二、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720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报道的所有种类。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图5-4-1 一物质的磁性 磁性:物体吸引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 [说明] 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磁性材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例如磁带、磁卡、磁盘、磁疗、磁浮列车等。 二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说明] “容易”和“不容易”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物理学中,把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___,把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一物理属性的识别 例1 下列关于物质的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导学号:47732077]() A.录音带将声音和图像记录、保存下来,利用了材料的导电性 B.制造飞机常用铝合金材料,是因为铝合金材料的密度小

C.热水壶的手柄通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电线的内芯通常用铝或铜制作,主要是因为铝或铜的抗拉性好 类型二物理属性的应用 例2 目前,汽车发动机的汽缸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这主要利用了金属耐高温、耐摩擦等性质。但由于它的另一特性却使得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大为减少,降低了发动机的机械效率,这是指它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导热性 C.磁性D.弹性 课堂反馈(二十四)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1.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图24-1 2.小明将六种不同物品分成a、b两组,其中a组有陶瓷片、玻璃砖、塑料棒;b组有铜块、铅笔芯、盐水。这样分组依据的物理属性是() A.硬度B.导电性C.密度D.磁性 3.下列问题中各利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1)用钨做白炽灯的灯丝——利用了钨的________比较高的属性。 (2)用铜做电线的线芯——利用了铜的________比较好的属性。 4.下列器材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A.VCD播放机使用的光碟B.计算机使用的存储软盘 C.银行中使用的商用磁卡D.电冰箱门上的密封条 5.有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撑竿跳高应用了撑竿的弹性 B.冰箱门吸应用了磁体的磁性 C.导线用铜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密度小的特性 D.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热性 6.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造飞机用到了金属铝,主要是因为铝材料较轻 B.制作北京2019奥运火炬“祥云”的外壳时选用金属铝,是利用铝的透光性好 C.“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俗语指的是瓷器的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铝,但铝锅不能用来熔化铁,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锅比铁锅用起来更轻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二十四) [第五章 5.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一、选择题 1.小明捡到一块矿石,想了解它的一些性质,于是他将铁钉放在矿石附近,铁钉立即被吸引到矿石上,此现象说明该矿石具有() A.磁性B.导电性 C.导热性D.绝缘性 2.输电用的导线都用铝合金或铜做的,这主要是利用了这两种材料的() A.导热性能好B.密度大 C.导电性能好D.价格相对经济

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宣传语

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宣传语 广告语,食药用真菌食品广告宣传语 1、食补众芝康,养生保健康。 2、众芝康,只为大家的健康。 3、身健如猛虎,众芝康来补。 4、众芝康菇,一次总觉得少了点。 5、浓缩天然素,菌糖众芝康。 6、绿色,纯天然的感觉。 7、众口皆芝,绿色健康。 8、滋补养颜,天然益健康。 9、绿色生活,由众芝康开始。 10、众芝康:真食货,才健康。 11、自然万象,众芝颐康。 12、天然好食材,健康原生态。 13、食补众芝康,幸福生活进万家。 14、凝萃众芝精华,滋补绿色健康。 15、大众天然食尚,芝为食补健康。 16、众芝康,绿色灵芝健康大众。 17、众之康——健康神来之品。 18、大众之选,健康之源。 19、自然众之康,品质皆精良。 20、众里寻她千百度,真菌就在芝康处。 21、菌取天然,芝选绿色。 22、众芝康,众之康。 23、大众因我更健康——众之康。 24、博取真菌精华,滋补健康体质。 25、善镇善材善体格——众芝康。 26、天然真菌粹,食补众芝康。

28、众芝康:天然食菌,健康补食。 29、清新的生活,自然的选择。 30、天然众芝,康复自然。 31、食用药用两不误——众芝康。 32、健康从此起步——众芝康。 33、拥有众康芝,拥有健康金钥匙。 34、众芝康——来自天然保健康。 35、凝众芝精华,补绿色健康。 36、众芝美味,康健一生。 37、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众芝康。 38、天然众芝康。食补最时尚。 39、食尚众芝康,食补更健康。 40、健康食补新时代,天然绿色更精彩。 41、天地之灵,芝养众生。 42、药补不如食补,自然绿色“味”来。 43、“众芝康”,天然养生食材之家。 44、众芝补,天然品——众芝康。 45、众芝康,天下康。 46、绿色纯天然,首选众芝康。 47、天然品质,独特口感——众芝康。 48、众芝康,三餐有健康。 49、众芝康,贴近自然,只为健康护航。 50、用了众芝康,幸福又安康。 51、养生众芝康,身体更健康。 52、健康食补新概念,天然绿色每一天。 53、天赐众芝康,自然更健康。 54、众芝康,大众按捺不住的健康。 55、自然绿生态,食尚众之康。

可食用真菌

深凹杯伞[(Clitocybe gibba)(Fr.)Kummer]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至扁平,后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光亮,浅土红至浅粉褐色。菌褶延生,密,污白色,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4-8cm,粗0.4-1cm;菌盖色浅,内部松软。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生长。 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 紫褐羊肚菌(Morchella purpurascwns Jct4.) 子囊果小至中等。菌盖呈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高4-7cm,宽2-4cm,顶部多钝圆或稍尖,由比较明显的纵棱纹交织成网格状,并形成许多近长方形或近多角形的凹窝,浅茶褐色、茶褐带紫色,往往棱纹色较深。菌柄白色、黄白色或带浅黄褐色,近圆柱形或近棒状,长3-5cm,粗0.7-2(3)cm,空心,中部以上平滑或

有白色粉末状细颗粒被覆,基部稍膨大,有纵沟槽,空心。 春夏季生山林地上,多在杂灌木林地上散生或单生,偶有群生。 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等地区。 可食用,是一种味道很好的食用菌。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atake(S .Ito et Imai) Sing ] 又称松磨、松茸、鸡丝菌(西藏)。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8-13.5cm,粗2-2.6cm,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在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 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 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山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

药用真菌学资料

药用真菌学(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在菌丝体、子实体、菌核或孢子中能产生诸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糖、苷类、生物碱、甾醇类、蒽醌类、黄酮类及抗生素等多种物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真菌。 药食兼用1.医治疾病2.美味佳肴 药用功能多样性 思考题 1.五界分类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真菌的特点:(1.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2.细胞质中含线粒体,但无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3.)主要存在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 4.营养方式为营养型,好氧 5.由多细胞连接成菌丝,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而组成菌丝体 3.药用真菌的概念 4.试述中国药用真菌的种类及其药用功能 5.子囊菌亚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子囊果的有无、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特点、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 药用真菌的形态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 菌丝体又称营养体(相当于叶)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 子实体又称繁殖体(分化菌丝组成)功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供人们食用的部分 菌丝: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细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称菌丝 特点:多细胞,细胞呈管状、壁薄、透明;再生能力很强;对低温具有强烈的耐受力 菌丝分类 1.有无隔膜无隔菌丝有隔菌丝 2.生长空间不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在培养基物表面空间) 3.发育阶段不同初生(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又称单核菌丝,由孢子萌发 而来特点:菌丝非常纤细,染色体为单倍体,一般不能形成子实体) 次生(由两个初生菌丝体的单核细胞通过质配形成的双核菌丝发育形成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特点:粗壮、分支、生长速度快,能形成子实体; 在双核菌丝的顶端常发生锁状联合) 三生(次生菌丝在到达生理成熟或环境条件不良时,菌丝紧密扭结分化。 如菌核、菌索特点:组织化、有一定的排列和结构) 特殊菌丝组织体 菌丝束:又称菌绳,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由正常细胞发育而来的简单结构。 菌索:某些真菌的菌丝体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更高级组织并是顶生生长的根状组织;由许多不分枝平行菌丝组成生长较正常菌丝快5-6倍。 两者是某些菌体出现集群现象而形成的特殊的运输结构。 菌核:某些真菌的菌丝密集成坚实的平行菌丝组织和纵横交错的菌丝组织,形成球状、块状

长白山药用菌物资源与利用

长白山药用菌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药用真菌是指能显著改善人体生理机能,对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一类真菌。长白山独特的立体多样化生态环境,为各类真菌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长白山目前已知的菌类有755种,其中食用菌340种,药用菌192种。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药用菌已成为具有无限开发潜能的生态工业。 关键字:药用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 正文:广义的药用真菌包括自然界中所有具有医药价值的真菌,包括中医药中的大型真菌及产抗菌素真菌,产抗菌类真菌常为小型真菌,通常利用菌丝体发酵,分离目的产物作为药物,这一类真菌因此也常被称为制药工业用真菌,如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青霉素及头孢霉素,均来自于真菌。而狭义的药用真菌仅指子实体、菌核或菌丝体直接作药用的真菌,这一类真菌常为大型真菌。目前国内学者所指的药用真菌通常采用狭义概念。 目前,野生有冬虫夏草、蝉花、雷丸、安络皮伞等;人工栽培的有灵芝、茯苓、猪苓、天麻、桑黄、木耳、云芝等。这些药用菌在我国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它们虽功效不同,但最大的优点,也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无毒副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它们不仅是传统的益气、强身、祛病、通经、益寿等功能,还具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癌的功效。许多食用菌兼具有药用价值。 一、长白山真菌的科研概况 世界范围内的对长白山真菌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建国后的50

年代和80年代是长白山真菌研究的收获期。长白山科学院从2000年开始至2006年对长白山大型真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部、西部、南部以及高山苔原带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实际调查及参考历年来采集到的标本记录,并参照大型真菌采集名录,归纳整理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大型真菌有755种,其中食用菌340种、药用菌192种、有毒菌种102种、木腐菌244种、外生菌根菌183种。这些种类中常见种66种、偶见种124种、罕见种126种。研究结果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真菌资源管理与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长白山食用药用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长白山本身是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菌类的保护工作会随着长白山保护和开发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作为科研工作者要谈的保护就是,长白山目前是一个大的物种基因库,对这个基因库进行保护。目前,科学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成功地培育出了一些菌类。 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普查和研究,确定了20种具有开发价值的菌种。就拿普通百姓都知道的几个菌种来说,松杉灵芝子实体含多糖、半乳糖、木糖、甘露醇、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三萜类化合物,长期食用,可以保护人的肝脏和抑制人体内癌细胞形成。木耳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子实含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甘、平、补气血、润肺的功效。金顶侧耳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菌,含铜、锰、锌等元素,用于治虚弱痿症、痢疾等疾病。蜜环菌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对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可以预防视力失常、眼炎、夜盲等病症。灰树花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菌,味

《微生物学》-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李明春、吴卫辉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 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噬菌体展示技术,病毒载体等) 2. 近年来重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特征和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如埃博拉出血热、 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3. CRISPR-Cas9技术综述(来源,机制,应用) 4. 细菌耐药遗传水平机制 5. 微生物遗传物质水平转移方式和机制 6. 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7.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8.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保护中的作用 9. 人体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研究进展 10. 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1. 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揭示生命过程的优势 12. 试述未来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13. 从细胞形态结构及一些重要结构的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分析细菌、古生菌及真 核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进化关系 14. 微生物营养及代谢的多样性对微生物生存能力的影响 15. 极端微生物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极限的启示 16. 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 17. 微生物学中的独特技术及对发展现代生物学的贡献 18.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19.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 20. 生物固氮的原理、意义及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药用食用真菌整理资料

木耳科 Auriculariales 木耳属 Auricularia 黑木耳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Hook.)Underw 产地:龙南等县。 用途: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作药用时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皱木耳 Auricularia delicata (Fr.) Henn. 产地:龙南 用途:可食用,质地较脆,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可药用,补气血、润肺、止血。有滋润、强壮、通便之功效,并能治痔。 毛木耳黄背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c. 产地:龙南 用途: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毛木耳脆嫩可口,似海蜇皮,可以凉拌、清炒、爆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银耳科 Tremellaceae 银耳属Tremella

朱砂色银耳橙耳 Tremella cinnabarina(Mont.)Pat 产地:龙南 用途:可食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珍贵滋补品,滋味鲜美,又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等功效;养胃健脾止泻药,可治食欲不振,脾虚久泻。一般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产地:龙南 用途: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杯冠瑚属 Clavicorona 杯冠瑚菌杯珊瑚菌 Clavicorona pyxidata (Pers.ex Fr.) Doty 产地:龙南 用途:生林中腐木上,特别是在杨、柳属的腐木上,群生或丛生,有时可生于腐木桩上。可食用,其味较好,鲜时质脆,不易保存,另外,可药用。 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 银珠锁瑚菌大红豆芽菌Clavulinopsis miniatus (Berk.) Corner 产地:龙南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期2010收稿日期:2010-07-02 作者简介:王谦(1962—),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食 药用真菌研究与开发工作。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谦,贾震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真菌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对食药用真菌的主要药理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活性等作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关键词:食药用真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90X (2010)-05-0067-04 ·综述· 食药用真菌是大家所熟知的健康食品,被广泛誉为“上帝食品”、“素中之荤”、“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食药用真菌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多种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利用真菌制作药物的记载,食药用真菌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来源,现如今它也是探索和发掘抗癌药物的重要领域。不仅如此,食药用真菌也是很重要的食物来源,其子实体味道鲜美,且富含多种维生素、 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食药用真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更是21世纪人类食物中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本文就近些年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1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概况 自然界的真菌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经被研究且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2000种[1]。其中已有报道的食药用真菌大约有1000种[2]。早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末,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ganoderma lucidum )、茯苓(poria co -cos )、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等真菌的药理、药效。到目前为止,传统药用及实验具有药效的真菌 有400余种, 然而日常广泛用于临床的只有23~30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收录了7种。目前经常用到的食药用真菌只有茯苓、灵芝、雷丸、蜜环菌(armillaria mella )、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 -drosaceus )、冬虫夏草(cordycep sinensis )等少数几种[3]。 这说明食药用真菌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食药用真菌有十分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生物碱、氨基酸、 甾醇萜类、肽类等,药理作用也很显著,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血栓形成、降血糖等[4]。因此,食药用真菌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2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 2.1 抗肿瘤作用 食药用真菌的一大特色药用价 值就在于它的抗肿瘤作用。我国民间早有利用某些真菌治疗肿瘤、癌症的记载,如黄柄笼头菌(sim -blum gracile )、烟色烟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和树舌(ganoderma applanatum )等[3,5] 。最早发现这种药理作用的是Lucas E.H.(1957),他实验发现美味牛肝菌可以抑制小白鼠肿瘤,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此后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很多真菌都含有抗肿瘤活性成分[6-7]。 这方面报道较多的食药用真菌有冬虫夏草、香菇、灵芝、云芝、茯苓、核盘菌、裂褶菌、灰树花、银耳等。在《中国药用真菌图鉴》一书中,作者共收录药用真菌272种,其中有216种具有抗肿瘤活性。 包括子囊菌5个科6个属,共6个种,半知菌1个种,担子菌27个科74个 第27卷第5期医学研究与教育 Vol.27No.5 2010年10月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ct.2010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