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17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广西贵港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Ⅰ卷为试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自已保存,Ⅱ卷为答题卷,考试结束只交Ⅱ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1.《礼记·曲礼》云:“大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 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

2.“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3.关于孔子教育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人”和成“君子”

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官府的垄断

③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学而优则仕”,体现了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

④孔子讲授的主要是《诗》《书》《礼》《乐》《易》《论语》的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

A.以礼为本

B.依法治国

C.隆礼重法

D.君主集权

5.“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

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从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便巩固君权

C. “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D. “形成从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7.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8.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9.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