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态规划方法的最优消费路径

关于动态规划方法的最优消费路径
关于动态规划方法的最优消费路径

关于动态规划方法的最优消费路径有些学者从微观经济理论的角度探索消费和投资的最优比率。例如,Phelps构建了不确定收入下的最优消费率[2]。基于这一模型,Merton以布朗运动模拟不确定收益,利用动态规划建模的方式,求出在连续时间假设下获得最大消费效用的消费和资产投资组合[3]。然而Merton的模型采用了Pratt的绝对风险厌恶度(absoluteriskaversion)[4],即假设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和年龄、财富无关的常数,从而把家庭总财富比率设计成常数。为了改进过于严格的常系数风险厌恶假设,Farhi和Pan-ageas假设投资者可以通过控制退休时间来调整劳动供给,从而实现最优消费和投资[5]。另外有些学者拓展了Merton等人的模型,如Hakansson和Richard研究了存在保险时的生命周期最优消费[6][7];Karatzas使用鞅方法研究了个人如何选择消费率来实现消费和财富效用最大化[8];Bodie等人探讨了退休期间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9]。有些学者则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阐述消费和投资对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影响。李嘉图的古典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对经济的刺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当期绝对收入,平均消费倾向(APC)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按此假说,一战后,美国人民收入增加,储蓄应随之增加。但是,Kuznets实证研究发现战后储蓄并未增加,长期APC稳定[10]。为解析上述矛盾现象,Duesenberry提出相对收入假说,家庭会比较其他家庭的收入,

即相对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11](P3)。相对收入假说的缺陷在于家庭的消费是短视行为,没有考虑未来收入。为克服相对收入假说存在的问题,Friedman提出了家庭将根据终生收入来决定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说[12](P26-135)。内生增长理论被广泛用于分析投资和消费的最优分配。该理论假设在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即凸性生产技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生产要素,生产率是由模型内生所决定的,而不是由资源、人口等外部因素决定。典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有AK模型、Rebelo模型等[13]。

曾经有人质疑AK模型是否可以用来评估经济增长。Jones建立了技术为常数的AK模型,对函数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求最大值,并基于1950~1988年加拿大、法国、德国等15个OECD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发现战后投资额同经济增长无关,并由此推断AK模型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预测是短期的或不正确的[14]。为了反驳AK模型不适用于研究经济增长的结论,McGrattan建立了技术为常数的AK模型,对函数关于消费和资本求最大值。McGrattan用1870~1989年11个国家的数据验证了投资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证明政府投资诱导政策会永久性影响经济增长[15]。McGrat-tan发现Jones之所以用AK模型测不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一是数据期限短,二是模型设计存在缺陷。McGrattan的模型假设如下:(1)代表性家庭选择投资和消费,从而实现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2)家庭有两种资本,分别是结构资本和设备资本,

家庭收入来源于把结构资本和设备资本租给公司的租金;(3)家庭收入要向政府缴纳税收,因此政府政策可以影响投资产出比和劳动闲暇选择。这样一来,McGrattan就解释了Jones观察到的投资增加而产出稳定的短期离差,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验证了AK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在持久收入假设和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研究经济增长的最优消费投资比率,从理论上指导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之所以选择资本产出弹性为单位弹性的AK模型,是因为资本对发展中国家很重要。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购买技术先进的国家的设备得到知识,这种由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可以加速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另外,由于行业间存在溢出效应,当资本提高某个行业的生产率时,与之相关行业的生产率也随之提高[16],所以不仅要考虑资本对单个行业的作用,还需要考虑资本的社会回报。Ljungqvist和Sargent建立的AK模型与本文有类似的目标函数yt=Akαt,也猜测了相同的值函数形式,并得到了类似的策略函数[17],但本文与之不同的是:第一,他们假设资本产出弹性大于零而小于1(0<α<1),从而使资本边际效用递减,通过数学推导发现资本收敛,而本文假设资本产出弹性等于1(α=1),从而使资本没有边际效用递减,通过数学推导发现资本不收敛,而值函数收敛;第二,本文考虑了资本折旧;第三,本文通过真实数据,再现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和投资对提高社会效用的贡献。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包含资本折旧率和贴现因子的最优消费模型,通过猜解求出策略函数,讨论了消费、资本积累序列的意义,并通过求导分析了

各变量对值函数的影响;第三部分比较了不同贴现因子下的值函数,并用三维效果图展示了1978~2010年中国消费、资本和值函数的演变关系;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模型

本文考虑生产单一商品的经济,此商品既可消费又可投资,投资以资本的形式体现,消费品和资本品可以相互转换。消费数量和消费投资比决定代表性行为人的效用,社会计划者的目标是通过政策引导消费路径,使代表性行为人在任意时期都能获得最大效用。经济增长由资本驱动,因此设生产函数为yt=Akt,其中A反映技术水平,yt、kt和ct分别表示在时期t的生产量、资本存量和消费。对于任意t期,有ct≥0,kt≥0;且初始资本k0已知。由此,可得模型:max∑!t=0βtlnc(t)s.t.kt+1=yt+1-(δ)kt-ct,yt=Ak烅烄烆t(1)其中δ为资本折旧率,0≤δ≤1;β为贴现因子,0<β<1;βtlnc(t)是消费效用。式(1)是终生消费效用,资本积累规则为下期资本的数量取决于本期的有效商品总供给和本期的消费。令fk(t)=Akt+1-(δ)kt=(A+1-δ)kt表示包含资本折旧的有效商品总供给,则式(1)可转化为:max∑!t=0βtlnc(t)s.t.kt+1=f(kt)-ct,f(kt)=(A+1-δ)k烅烄烆t(2)式(2)目标函数的含义是代表性行为人追求一生消费的贴现效用最大化,其中消费ct是控制变量,资本kt为状态变量。由约束条件kt+1=f(kt)-

ct,可得ct=f(kt)-kt+1,即控制变量可表示为状态变量的函数。求式(2)的最优解,就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找到一个恰当的序列ct,k{t+1}!t=0,使目标函数∑!t=0βtln(ct)取得最大值。(一)猜解求值函数和策略函数为方便求极值,将式(2)由离散形式转化为连续形式,并定义值函数()Vk为投资者在给定财富下所能达到的期望终生总效用。在竞争性均衡中投资者的效用得到了最大化,则根据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Hamilton-Jacobi-Bellmanequation,HJBE)可得:()Vk=maxk'()ln[fk-k]'+β{V(k)}'()=ln[fk-g(k)]+βV[g(k)](3)式(3)中,k是当前时期的资本存量(相当于kt),k'是下一时期的资本存量(相当于kt+1)。g(k)是利用HJBE进行递归迭代的策略函数,且g(k)=k',表示计划者面临的决策为:究竟是应该用政策引导代表性行为人当期多消费一些,还是当期少消费,留作下一期的资本,从而使下一期能消费更多。()Vk和g(k)都是连续可微的。根据动态规划理论,可猜测值函数的形式为:()()Vk=E+Flnk(4)其中,E、F是待定常数。对式(3)和(4)计算一阶最优的必要条件,并根据式(2)可得:g(k)=k'=βFA+1-(δ)k1+βF(5)()c=fk-k'=A+1-(δ)k1+βF(6)式(5)是策略函数g(k)关于k的显式解,F是待定系数。(二)最优消费、资本累积序列令n=1,式(3)变成式(7)。由式(2)

可知当t=1时,以下两式成立:V1()k=maxk'()lnfk-k[]'(7)V1()k=maxk'()lnfk-k[]'+βV0k()'(8)式(7)是目标函数(2)的最大值,即社会计划者最优问题中的值函数;式(8)表示代表性行为人一生的效用贴现值等于当期效用、未来效用的贴现值之和。当期消费和期末资本的选择c,k{}'产生了当期效用ln(c),下期的资本k'将按照策略函数g(k)来选择。此处可获得的最大期望效用是Vk()',而k'的贴现值为βV0k()'。类似的,利用式(5)、式(3)逐期递归迭代可得到值函数Vn()k序列。对任意t期,有:Vn()k=∑n-1i=1(β)i-1lnA+1-δ1+β()F+βn-1ln(A+1-δ)+∑n-1j=1j(β)jlnβFA+1-(δ)1+β[]F+∑ns=1(β)s-1()lnk由于0<β<1,根据级数理论容易证明:当n→!时,Vn()k是收敛的,且其极限值()Vk=limn→!Vn()k就是无穷序列的唯一解。也就是说,得到的函数方程与式(4)的猜测完全符合。可以解出E=11-βln(1-)βA+1-[(δ)]+β1-(β)2lnβA+1-[(δ)],F=11-β。将E和F代入式(4)可得到函数方程(3)的具体表达式和相应的策略函数:()Vk=11-βln(1-)βA+1-[(δ)]+β1-(β)2lnβA+1-[(δ)]+11-β()lnk(9)g(k)=βA+1-(δ)k(10)式(9)也就是式(1)的解。对于任意给定的k0>0,值函数()Vk采用策略k'=g(k)=βA

+1-(δ)k恒可取得最优值。回到式(1)的离散形式,对任意时期t(t≥0),当资本存量按策略kt+1=βA+1-(δ)kt逐步演变时,式(1)必定取得最优解。相应地,ct=1-(β)A+1-(δ)kt。综上所述,可得式(1)的最优消费、资本累积序列ct,k{t+1}!t=0为:ct=1-(β)A+1-(δ)ktkt+1=βA+1-(δ)k烅烄烆t(11)从式(11)可以看出:资本折旧率δ和当期消费ct以及下期资本kt+1负相关。资本折旧率反映了资本的使用成本,折旧率越大,资本越少,收入越少,可供消费也越少。对资本的良好维护,可以降低资本折旧率。宏观政策能改变折旧率,比如政府推出投资刺激政策,会使维护既有资本的成本高于重新投资,从而提高资本折旧率;再如,高利率增加贷款成本,导致生产者更倾向于用廉价原材料,产品耐用度降低,资本折旧率提高。贴现因子β和当期消费ct负相关,和下期资本kt+1正相关。贴现因子反映了资产预期总收入超出当期总收入的部分折现到当期末的值。贴现因子越小,代表性行为人越倾向于当期消费ct;贴现因子越大,代表性行为人越希望把消费推迟到将来。贴现因子是随机的、主观的,受真实的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引导贴现因子变化。比如福利保障制度可以提高当期消费者的信心,而提高利率会导致人们推迟当期消费。α=1时,AK模型y=Akαt的资本增长率kt+1kt=βA+1-(δ)更大,而且资本不收敛。0<α<1时[17],AK模型y=Akαt的资本增长率kt+1kt=αβAkα-1t更小,而且资本收敛。另外,

根据方程(1)最优解的一阶必要条件可以断定,当且仅当ct+kt+1=Dkγt(D为常数,γ是大于零的任意实数)的形式时,即ct+kt+1必须与kγt成正比关系,AK模型才可能求出显式的最优解。其他学者在研究包含资本折旧的AK模型时,要么生产函数是线性的(即y=Ak),而资本折旧是非线性的;要么生产函数是指数形式的(即y=Akα),但资本折旧是线性的;或者假设劳动是弹性供应的(即y=Akαn1-α)。诸如此类模型,它们所对应的消费、资本累积之和ct+kt+1必定不能表示为kγt(其中γ>0)的正相关函数,因此无论采用序列推导法或贝尔曼动态规划的解法或其他方法,都不可能得到最优解的显式解析表达式,他们一般采用数值解法求解最优的消费和资本积累路径。(三)变量对值函数的影响前文定义值函数()Vk为投资者在给定财富下,所能达到的终身期望总效用,以下讨论贴现因子β、资本折旧率δ、消费c、资本存量k对值函数()Vk的影响。为方便讨论参数β、δ、k的意义,将V(k)记为V(β,δ,k),即:Vβ,δ,()k=11-βln(1-)βA+1-[(δ)]+β1-(β)2lnβA+1-[(δ)]+11-β()lnk(12)由式(12)可以发现:1.可以证明?Vβ,δ,()k?β>0对于β0≤β(≤1)恒成立,所以Vβ,δ,()k是β的单调增函数,即值函数()Vk随着贴现因子β的增大而增大。而由式(1)也易知,贴现因子β越大,消费的效用就越大。2.由?Vβ,δ,()k?δ<0可知,值函数Vβ,δ,()k随着资本折旧率δ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资本折旧率越高,

消费总效用就越小。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本折旧率和贴现率的影响,可参考公式(11)对最优消费、资本累积序列的分析。3.由?Vβ,δ,()k?k>0可知,值函数Vβ,δ,()k随着资本存量k的增加而增加。资本存量k越大,可用于生产的投资就越多,从而可供未来消费的也就越多(即消费c越大),因此终生消费的总效用值就越大。另外,根据式(1)的假设,消费越大,消费效用也就越大,但是由于所有的生产恰好被消费与投资全部划分,即ct+kt+1=const是常数,若t期的消费占收入比率过大,则可用于下期的资本就少,下期消费也减少,所以应该合理地安排消费-投资比率。政府可以用贴现因子、折旧率和技术进步率等政策引导消费-投资比率。

最短路径规划

习题课内容 同学主导 ? 例2-09(信计101两个同学:常现杰陈少华) 211两个同学付乾乾? 例2-11(信计101两个同学:付乾乾桂大龙) ? 例2-12(信计102两个同学:蔡中华陈恒)214两个同学邓金勇?例2-14(信计102两个同学:邓金勇邓小龙) ?看得见的数学 有趣的小实验 系统最短路径规划专题

系统最短路径规划专题 1有趣的小试验、有趣的小试验An interesting experiment 2、物理可视化原理Visualization Principle 3、最短路径可视化仪及应用 Visualization instrument for system shortest path programming 4、社会评价Social evaluation 5、发明与机遇并存案例、发遇 Case studies for Invention and Chance

系统最短路径规划专题 1、有趣的小试验 测试板放入溶液 取出测试板得到薄膜轨迹系统全局最短路径

系统最短路径规划专题 1有趣的小试验、有趣的小试验An interesting experiment 2、物理可视化原理Visualization Principle 3、最短路径可视化仪及应用 Visualization instrument for system shortest path programming 4、社会评价Social evaluation 5、发明与机遇并存案例、发遇 Case studies for Invention and Chance

用动态规划法实现有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动态规划法实现有向图的最短路径实验 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求解有向图,单源最短路径的算法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分支限界算法思想 2)会编写常见算法。 实验要求: 1.编写实验代码 2.分析算法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实验主要步骤: 1 算法代码 package suanfa; publicclass ShortPath{ privatestatic Integer M = Integer.MAX_VALUE;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args){ int[][]c={{M,4,2,3,M,M,M,M,M,M}, {M,M,M,M,9,8,M,M,M,M}, {M,M,M,M,6,7,8,M,M,M}, {M,M,M,M,M,4,7,M,M,M}, {M,M,M,M,M,M,M,5,6,M}, {M,M,M,M,M,M,M,8,6,M}, {M,M,M,M,M,M,M,6,5,M}, {M,M,M,M,M,M,M,M,M,7}, {M,M,M,M,M,M,M,M,M,3}, {M,M,M,M,M,M,M,M,M,M}}; shortPath(10,c); } publicstaticvoid shortPath(int n,int[][]c){ int[] cost=newint[n];//cost[i]存储i到n-1的子问题的最短路径值 int[] path=newint[n];//path[i]存储状态,使cij+cost[i]最小的j值 //对数组cost[n]和path[n]进行初始化 for(int i=0;i=0;i--){

最短路径规划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最短路径规划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彦博学号:2902107035 指导教师:陈昆 一、实验项目名称:最短路径规划 二、实验学时:32学时 三、实验原理:Dijkstra算法思想。 四、实验目的:实现最短路径的寻找。 五、实验内容: 1、图的基本概念及实现。 一、图的定义和术语 图是一种数据结构。 ADT Graph{ 数据对象V :V是据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 R={VR} VR={|v,w∈V且P(v,w), 表示从v到w的弧,P(v,w)定义了弧的意义或信息} 图中的数据元素通常称为顶点,V是顶点的有穷非空集合;VR是两个顶点之间的关系的集合,若顶点间是以有向的弧连接的,则该图称为有向图,若是以无向的边连接的则称为无向图。弧或边有权值的称为网,无权值的称为图。 二、图的存储结构 邻接表、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和数组。这里我们只介绍数组表示法。 图的数组表示法: 用两个数组分别存储数据元素(顶点)的信息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边或弧)的信息。其形式描述如下: //---------图的数组(邻接矩阵)存储表示---------- #define INFINITY INT_MAX //最大值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最大顶点个数 Typedef enum{DG,DN,UDG,UDN} GraphKind; //有向图,有向网,无向图,无向网Typedef struct ArcCell{ VRType adj; //顶点关系类型,对无权图,有1或0表示是否相邻; //对带权图,则为权值类型。 InfoType *info; //弧相关信息的指针

AGV路径规划分析

AGV路径规划 一、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 按照某一性能指标搜索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无碰路径。 1、路径规划可分为两种类型: (1).全局路径规划:完全掌握作业环境的地图信息 (2).局部路径规划: 2、需考虑的问题:行走避开障碍物 二、环境信息(路径信息、工作站点信息、充电站点信息、停靠站点信息、任务信息) 确定车辆自身位置、目标位置及可行路径 1.如何获取系统环境信息 单元分解法(栅格建模法):将系统环境离散化。如果栅格大小选择较小,对环境分辨率较高,栅格的数量就会增多,计算机实时处理和储存的数据也相应增加,同时,规划路径时干扰也就增多,对移动机器人的决策工作难度加大,使得整个规划过程缓慢;而栅格大小选取较大时,虽然抗干扰能力有所提高,决策速度加快,但当环境比较复杂时,可能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路径。结合上面两种情况,我们选择车辆的几何长度作为栅格的基本单位。 2.障碍物处理:将栅格地图中的障碍物进行膨化处理

1)栅格中若存在障碍物,则将该栅格视为障碍物栅格; 2)地图四周的边界外围视为障碍物。 三、路径引导: 1. 引导方式 (1)固定式引导: 电磁感应引导式AGV: 在地面上,沿预先设定的行驶路径埋设电线,在其中通以高频电流,导线周围便产生电磁场。AGV通过检测磁场来跟随导线路径。(AGV 上左右对称安装有两个电磁感应器,它们所接收的电磁信号的强度差异可以反映AGV偏离路径的程度。)缺点:路径修改困难 (2)非固定式引导: 激光\红外\超声波引导式AGV: AGV上安装有可旋转的激光扫描器,扫描激光定位标志(安装在运行路径沿途的墙壁或支柱上,有高反光性反射板),接受由定位标志反射回的激光束,车载计算机计算出车辆当前的位置以及运动的方向,通过和内置的数字地图进行对比来校正方位。若将激光扫描器更换为红外发射器、或超声波发射器,则激光引导式AGV可以变为红外引导式AGV和超声波引导式AGV。 2.路径引导系统: (1)单向路径引导系统:引导路径只允许车辆沿固定方向行驶,不

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

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

关于交通运输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的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摘要:本文综述了在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配送领域最优路径规划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在运输网中选取最短或最优路径;从而达到路径、时间最优和费用最优;以及物流配送网络优化、车辆系统化统一调度的发展。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绿色物流,运输系统及时性和准确性研究等。 关键词: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路径规划 Overview of scheme on Shortes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Route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Student: Wan Lu Tutor: Chen Qingchun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of the optimal path planning about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problems and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ain research results include using various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lgorithm selection or optimal shortest path in the network. So we can achieve the optimal path, the shortest time and minimum cost. At the same tim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the vehicl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unified scheduling are the research issues.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clude green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ccurately and timely research and so on. Key words: Logics Distribution; Optimal Path; Path Planning 引言 物流业在我国的新兴经济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了地位,称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加速器”。而物流配送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以及运输企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是物流配送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国内外均有大量的企业机构、学者对物流配送中最优路径选择的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从早期车辆路径问题研究,到根据约束模型及条件不断变化的车辆最优路径研究,以及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推出的针对物流配送路径最优化的模型和算法等方面,都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但是对于绿色物流配送的研究仍然不足。鉴于物流配送最优路径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对我国物流配送的效率水平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把握,有必要对现有成果进行统计和归纳。本文尝试对我国运输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做更深人和全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和分析思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1.1.1 主要研究的问题

运用动态规划模型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运用动态规划模型解决物流配送中的最短路径问题 王嘉俊 (盐城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09(1)班)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物流配送成为了连接各个生产基地的枢纽,运输的成本问题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运费不但与运量有关,而且与运输行走的线路相关。传统的运输问题没有考虑交通网络,在已知运价的条件下仅求出最优调运方案,没有求出最优行走路径。文中提出“网络上的物流配送问题“,在未知运价,运量确定的情况下,将运输过程在每阶段中选取最优策略,最后找到整个过程的总体最优目标,节省企业开支。 关键词:动态规划,数学模型,物流配送,最优路径 1 引言 物流配送是现代化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按用户的订货要求, 在配送中心进行分货、配货, 并将配好的货物及时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在物流配送业务中, 合理选择配送径路, 对加快配送速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及增加经济效益都有较大影响。物流配送最短径路是指物品由供给地向需求地的移动过程中, 所经过的距离最短(或运输的时间最少, 或运输费用最低) , 因此, 选定最短径路是提高物品时空价值的重要环节。[1] 经典的Dijkstra 算法和Floyd 算法思路清楚,方法简便,但随着配送点数的增加,计算的复杂性以配送点数的平方增加,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我国学者用模糊偏好解试图改善经典方法[]5,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遗憾的是,模糊偏好解本身就不完全是客观的。文献[]6详细分析了经典方法的利弊之后,提出将邻接矩阵上三角和下三角复制从而使每条边成为双通路径,既适用于有向图也适用于无向图, 但复杂性增加了。为了避免上述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动态规划为理论,选择合理的最优值函数,用于解决物流配送最短路径问题。 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1951年美国数学家Bellman(贝尔曼)等人根据一类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特性,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性原理”,并研究了许多实际问题,从而创建了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工业生产、军事及现代控制工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且由于动态规划方法有其独特之处,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显得更加方便有效。由于决策过程的时间参数有离散的和连续的情况,故决

最短路径问题的0-1规划模型,lingo直接求解

解:对于无向图的最短路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从点到点和点到点的边看成有向弧,其他各条边均看成有不同方向的双弧,因此,可以按照前面介绍有向图的最短路问题来编程序,但按照这种方法编写LINGO程序相当于边(弧)增加了一倍.这里选择邻接矩阵和赋权矩阵的方法编写LINGO程序. MODEL: 1] sets: 2] cities/1..11/; 3] roads(cities, cities): p, w, x; 4] endsets 5] data: 6] p = 0 1 1 1 0 0 0 0 0 0 0 7] 0 0 1 0 1 0 0 0 0 0 0 8] 0 1 0 1 1 1 1 0 0 0 0 9] 0 0 1 0 0 0 1 0 0 0 0 10] 0 1 1 0 0 1 0 1 1 0 0 11] 0 0 1 0 1 0 1 0 1 0 0 12] 0 0 1 1 0 1 0 0 1 1 0 13] 0 0 0 0 1 0 0 0 1 0 1 14] 0 0 0 0 1 1 1 1 0 1 1 15] 0 0 0 0 0 0 1 0 1 0 1 16]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 w = 0 2 8 1 0 0 0 0 0 0 0 18] 2 0 6 0 1 0 0 0 0 0 0 19] 8 6 0 7 5 1 2 0 0 0 0 20] 1 0 7 0 0 0 9 0 0 0 0 21] 0 1 5 0 0 3 0 2 9 0 0 22] 0 0 1 0 3 0 4 0 6 0 0 23] 0 0 2 9 0 4 0 0 3 1 0 24] 0 0 0 0 2 0 0 0 7 0 9 25] 0 0 0 0 9 6 3 7 0 1 2 26] 0 0 0 0 0 0 1 0 1 0 4 27] 0 0 0 0 0 0 0 9 2 4 0; 28] enddata 29]n=@size(cities); 30]min=@sum(roads:w*x); 31]@for(cities(i) | i #ne# 1 #and# i #ne# n: 32] @sum(cities(j): p(i,j)*x(i,j)) 33] =@sum(cities(j): p(j,i)*x(j,i))); 34]@sum(cities(j): p(1,j)*x(1,j))=1; END 在上述程序中,第6]行到第16]行给出了图的邻接矩阵,到和到的边按单向计算,其余边双向计算.第17]行到第27]行给出了图的赋权矩阵, 注意:由于有了邻接矩阵,两点无道路连接时,权值可以定义为0. 其它的处理方法基本上与有向图相同. 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仅保留非零变量)

基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

MATLAB实现基于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1、问题描述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要求机器人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原则(如最小能量消耗,最短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间等),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能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有约束的优化问题,都要完成路径规划、定位和避障等任务。 2 算法理论 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A),最初是由意大利学者Dorigo M. 博士于1991 年首次提出,其本质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等优点。该算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大的科学研究人员应用于各种问题的研究,如旅行商问题,二次规划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但是算法本身性能的评价等算法理论研究方面进展较慢。 Dorigo 提出了精英蚁群模型(EAS),在这一模型中信息素更新按照得到当前最优解的蚂蚁所构造的解来进行,但这样的策略往往使进化变得缓慢,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次年Dorigo 博士给出改进模型(ACS),文中改进了转移概率模型,并且应用了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策略,来得进行深度搜索。Stützle 与Hoos给出了最大-最小蚂蚁系统(MAX-MINAS),所谓最大-最小即是为信息素设定上限与下限,设定上限避免搜索陷入局部最优,设定下限鼓励深度搜索。蚂蚁作为一个生物个体其自身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比如蚂蚁个体是没有视觉的,蚂蚁自身体积又是那么渺小,但是由这些能力有限的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做出超越个体蚂蚁能力的超常行为。蚂蚁没有视觉却可以寻觅食物,蚂蚁体积渺小而蚁群却可以搬运比它们个体大十倍甚至百倍的昆虫。这些都说明蚂蚁群体内部的某种机制使得它们具有了群体智能,可以做到蚂蚁个体无法实现的事情。经过生物学家的长时间观察发现,蚂蚁是通过分泌于空间中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群体行为的。 下面简要介绍蚁群通过信息素的交流找到最短路径的简化实例。如图2-1 所示,AE 之间有两条路ABCDE 与ABHDE,其中AB,DE,HD,HB 的长度为1,BC,CD 长度为0.5,并且,假设路上信息素浓度为0,且各个蚂蚁行进速度相同,单位时间所走的长度为1,每个单位时间内在走过路径上留下的信息素的量也相同。当t=0时,从A 点,E 点同时各有30 只蚂蚁从该点出发。当t=1,从A 点出发的蚂蚁走到B 点时,由于两条路BH 与BC 上的信息素浓度相同,所以蚂蚁以相同的概率选择BH 与BC,这样就有15 只蚂蚁选择走BH,有15 只蚂蚁选择走BC。同样的从E 点出发的蚂蚁走到D 点,分别有15 只蚂蚁选择DH 和DC。当t=2 时,选择BC 与DC的蚂蚁分别走过了BCD 和DCB,而选择BH 与DH 的蚂蚁都走到了H 点。所有的蚂蚁都在所走过的路上留下了相同浓度的信息素,那么路径BCD 上的信息素的浓度是路径BHD 上信息素浓度的两倍,这样若再次有蚂蚁选择走BC 和BH 时,或选择走DC 与DH 时,都会以较大的概率选择信息素浓度高的一边。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下去,最短的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较多,留下的信息素也越多,蚁群这样就可以找到一条较短的路。这就是它们群体智能的体现。 蚁群算法就是模拟蚂蚁觅食过程中可以找到最短的路的行为过程设计的一种仿生算法。在用蚁群算法求解组合优化问题时,首先要将组合优化问题表达成与信息素相关的规范形式,然后各个蚂蚁独立地根据局部的信息素进行决策构造解,并根据解的优劣更新周围的信息素,这样的过程反复的进行即可求出组合优化问题的优化解。 归结蚁群算法有如下特点: (1)分布式计算:各个蚂蚁独立地构造解,当有蚂蚁个体构造的解较差时,并不会影响整体的求解结果。这使得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自组织性:系统学中自组织性就是系统的组织指令是来自系统的内部。同样的蚁

一种快速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概要

文章编号 2 2 2 一种快速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α 禹建丽? ∏ √ 孙增圻成久洋之 洛阳工学院应用数学系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科 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日本冈山理科大学工学部信息工学科 2 摘要本文研究已知障碍物形状和位置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给出了一个路径规划算法其能量函数 利用神经网络结构定义根据路径点位于障碍物内外的不同位置选取不同的动态运动方程并针对障碍物的形状设 定各条边的模拟退火初始温度仿真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计算简单收敛速度快能够避免某些局部极值情 况规划的无碰路径达到了最短无碰路径 关键词全局路径规划能量函数神经网络模拟退火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ΦΑΣΤΑΛΓΟΡΙΤΗΜΦΟΡΠΑΤΗΠΛΑΝΝΙΝΓ ΒΑΣΕΔΟΝΝΕΥΡΑΛΝΕΤ? ΟΡΚ ≠ 2 ? ? ≥ 2 ≥ ∏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Ματηεματιχσ ΛυοψανγΙνστιτυτεοφΤεχηνολογψ Λυοψανγ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ΕλεχτρονιχΕνγινεερινγ Φαχυλτψοφ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καψαμαΥνι?ερσιτψοφΣχιενχε 2 Ριδαι2χηο 2 ?απαν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ΧομπυτερΣχιενχε Τεχηνολογψ ΣτατεΚεψΛαβοφΙντελλιγεντΤεχηνολογψ Σψστεμσ ΤσινγηυαΥνι?ερσιτψ Βει?ινγ ΔεπαρτμεντοφΙνφορματιον ΧομπυτερΕνγινεερινγ Φαχυλτψοφ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καψαμαΥνι?ερσιτψοφΣχιενχε 2 Ριδαι2χηο 2 ?απαν Αβστραχτ ∏ √ √ √ × ∏ ∏ ∏ ∏ ∏ ∏ 2 ∏ √ × ∏ ∏ ∏ ∏ √ ∏ Κεψωορδσ ∏ ∏ ∏ 1引言Ιντροδυχτιον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环境先验完全信息的全局路径规划≈ 另一种是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局部路径规划≈ ?后者环境是未知或者部分未知的全局路径规划已提出的典型方法有可视图法 ! 图搜索法≈ ! 人工势场法等可视图法的优点是可以求得最短路径但缺乏灵活性并且存在组合爆炸问题图搜索法比较灵活机器人的起始点和目标点的改变不会造成连通图的重新构造但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最短路径可视图法和图搜索法适用于多边形障碍物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但不适用解决圆形障碍物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人工势场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寻找路径点的能量函数的极小值点而使路径避开障碍物但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且不适于寻求最短路径≈ 文献≈ 给出的神经网络路径规划算法我们称为原算法引入网络结构和模拟退火等方法计算简单能避免某些局部极值情况且具有并行性及易于从二维空间推广到三维空间等优点对人工势场法给予了较大的改进但在此算法中由于路径点的总能量函数是由碰撞罚函数和距离函数两部分的和构成的而路径点 第卷第期年月机器人ΡΟΒΟΤ? α收稿日期

GIS环境下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

GIS 环境下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 ―――此处最短路理解为路径长度最小的路径 02计算机1班刘继忠 学号:2002374117 1.整体算法说明: 将图的信息用一个邻接矩阵来表达,通过对邻接矩阵的操作来查找最短路进,最短路径的查找采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根据用户给出的必经结点序列、起点、终点进行分段查找。 2.各函数功能及函数调用说明。 1).void Welcome() 程序初始化界面,介绍程序的功能、特点及相关提示 2) void CreatGraph(MGraph *G,char buf[]) 把图用邻接矩阵的形式表示,并进行 初始化。 3).int ShortestPath(MGraph *G,int jump,int end,int avoid[],int P[MAXSIZE][MAXSIZE],int Dist[],int ShPath[])根据用户给出的起点、终点、必经结点、避开结点进行最短路径的分段查找。 4).void Print(int jump,int end,int Dist[],int ShPath[]) 输出找到的最短路径所经的 结点和路径长度。 函数调用图: 3.各函数传入参数及返回值说明: 1).void Welcome() 无传入和返回值 2) void CreatGraph(MGraph *G,char buf[ ]) MGraph *G为主函数中定义的指向存放图的信息的指针变量。 char buf[ ]为主函数中定义的用来存放在图的相关信息录入时的界面信息的数组,以便以后调用查看各结点的信息。

无返回值。 3).int ShortestPath(MGraph *G,int jump,int end,int avoid[],int P[MAXSIZE][MAXSIZE],int Dist[ ],int ShPath[ ]) MGraph *G指向存放图的信息的指针变量。 int jump起点,int end终点,int avoid[ ] 避开结点序列。 int P[MAXSIZE][MAXSIZE]用来记录各点当前找到的最短路径所经过 的结点。 int Dist[ ] 记录各结点的当前找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int ShPath[ ]用来存放用户需要的最短路径所经的各结点。 返回最短路径查找是否成功的信息。(return SUCCEED;return ERROR)4).void Print(int jump,int end,int Dist[],int ShPath[]) int jump起点,int end终点。 int Dist[ ] 记录各结点的当前找到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int ShPath[ ]用来存放用户需要的最短路径所经的各结点。 无返回值。 4.用户说明: ①源程序经编译连接后运行,出现程序的初始化界面,其内容为介绍程序的 功能、特点及相关提示。如下: Welcome to shortest path searching system. Instructions Function: 1. Personal travelling route choosing. 2. Assistan helper in city's traffic design. 3. Shortes path choose in the comlicated traffic net of the city. Characteristic: It is convient,you could set vital point you must travel,and the point you must avoid. Prompt: If the condition is too secret ,maybe there will have no path available. Designer: Liu jizhong. Complate-data: 2004. 3. 21 CopyRight: Shared program,welcome to improve it. Press anykey to enter the program... ②按任意键进入图的信息录入界面根据提示即可完成图的信息的录入。

动态规划算法实现多段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动态规划算法实现多段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动态规划算法实现多段图的最短路径问题 评分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一.实验要求 1. 理解最优子结构的问题。 有一类问题的活动过程可以分成若干个阶段,而且在任一阶段后的行为依赖于该阶段的状态,与该阶段之前的过程如何达到这种状态的方式无关。这类问题的解决是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在50年代,贝尔曼(Richard Bellman )等人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原理”,从而创建了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新的算法设计方法-动态规划。 对于一个多阶段过程问题,是否可以分段实现最优决策,依赖于该问题是否有最优子结构性质,能否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还要看该问题的子问题是否具有重叠性质。 最优子结构性质:原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 子问题重叠性质:每次产生的子问题并不总是新问题,有些子问题被反复计算多次。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和子问题重叠性质是采用动态规划算法的两个基本要素。 2.理解分段决策Bellman 方程。 每一点最优都是上一点最优加上这段长度。即当前最优只与上一步有关。 U s 初始值,u j 第j 段的最优值。 ? ????+==≠}.{min , 0ij i j i j s w u u u

3.一般方法 1)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刻画其结构特征;2)递归地定义最优值(写出动态规划方程);3)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 4)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 最优解。 步骤1-3是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步骤。在只需要求出最优值的情形,步骤4可以省略,步骤3中记录的信息也较少;若需要求出问题的一个最优解,则必须执行步骤4,步骤3中记录的信息必须足够多以便构造最优解。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多段图的最短路径问题的动态规 划算法。 2.图的数据结构采用邻接表。 3.要求用文件装入5个多段图数据,编写从文件到邻接表的函数。 4.验证算法的时间复杂性。 三.程序算法 多段图算法: Procedure FGRAPH(E,k,n,P) //输入是按段的顺序给结点编号的,有n个结点的k段图。E是边集,c(i,j)是边的成本。P(1:k)是最小成本路径。// real COST(n),integer(n-1),P(k),r,j,k,n COST(n)<-0 for j<-n-1 to 1 by -1 do //计算COST(j)// 设r是一个这样的结点,(j,r) E且使c(j,

动态规划-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 下图给出了一个地图,地图中每个顶点代表一个城市,两个城市间的连线代表道路,连线上的数值代表道路长度。 现在,我们想从城市a到达城市E。怎样走才能使得路径最短,最短路径的长度是多少?设DiS[x]为城市x到城市E的最短路径长度(x表示任意一个城市); map[i,j]表示i,j两个城市间的距离,若map[i,j]=0,则两个城市不通; 我们可以使用回溯法来计算DiS[x]: var S:未访问的城市集合; function search(who{x}):integer; {求城市who与城市E的最短距离} begin if Who=E Then Search←0 {找到目标城市} Else begin min←maxint;{初始化最短路径为最大} for i 取遍所有城市 Do if(map[Who,i]>0{有路})and(i S{未访问}) then begin S←S-[i];{置访问标志} j←map[Who,i]+ search(i); {累加城市E至城市Who的路径长度} S←S+[i]; {回溯后,恢复城市i未访问状态} if j<min Then min←j; {如果最短则记下} end;{then} search←min;{返回最短路径长度} End;{else} End;{search} begin S←除E外的所有城市; Dis[a]←search(a);{计算最短路径长度} 输出Dis[a]; end.{main} 这个程序的效率如何呢?我们可以看到,每次除了已经访问过的城市外,其他城市都要访问,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这是一个“指数级”的算法。那么,还有没有效率更高的解题方法呢?

最新物流配送中的最优路径规划模拟软件课件

物流配送中的最优路径规划模拟软件说明书 学校:武汉轻工大学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指导教师:王防修 小组名称:一苹微歌 小组成员:胡鹏程新强彭肖飞 日期: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目录 1引言-----------------------------------------------------1 2算法思路-------------------------------------------------2 3总体设计------------------------------------------------15 4系统出错处理设计----------------------------------------17 5客户数据生成模块设计说明--------------------------------18 6行车路径最短模块设计说明--------------------------------18 7行车时间最短模块设计说明--------------------------------19 8解决堵车问题模块设计说明--------------------------------20 9未解决的问题--------------------------------------------21 10参考资料-----------------------------------------------21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B2C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时,物流车装载当日需要配送的货品从仓库出发,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最优配送路径为每一个客户进行配送,最后返回仓库。物流配送模拟系统就是在配送之前需要根据客户的配送地址间线路间距、经验路况做分析计算出一条最优配送路径。在配送过程中,如果某路段堵车,物流配送模拟系统需要动态调整配送路线。 1.2背景说明 设计一个物流配送中的最优路径规划模拟软件,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路程最短,时间最短以及堵车后重新规划等问题,并在软件的界面上模拟车辆的运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技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物流配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配送路径的选择是否合理,对加快配送速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及增加经济效益都有较大影响。配送路径的优化问题是物流配送系统的一个主要问题,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就是以最低的运营成本,最快捷的响应速度、最短的配送运输时间,把货物运至用户手中,而后两个指标与第一个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无法达到全体的最优,因此严格地讲,这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 1.3定义 T S 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旅行商问题 Backtrack:回溯

例:动态规划解最短路径问题:

● 例:动态规划解最短路径问题: 步骤(1)、(2)已实现。 最优子结构: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包含了该路径 上各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递归公式:设v 为图中一个顶点,v 1, v 2,…, v m 为v 的 直接后继,cost(v)表示v 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长度,c[u, w]表示边上的权,t 为终点, 则cost 满足如下递归公式: ??? ????≠∞=≠+=≤≤无后继且有后继且v t v , t v , 0v t v , )}cost(v ] v {c[v,min cost(v)i i m i 1 步骤(3) 计算最优值(求最短路径长度):

设有向网G含n个顶点,用邻接矩阵c[1..n, 1..n]表示,起点为s,终点为t 。 有关信息的保存: 数组cost[1..n]: 存储子问题的解。 (cost[i]表示从顶点i到终点t的最短路径长 度。) 数组succ[1..n]: 存储最短路径的有关信息。 (succ[i]表示顶点i到终点t的最短路径上顶 点i的直接后继。) 原问题的最优值为cost[s]。 (1) 自底向上的迭代算法 关键:根据递归公式确定迭代顺序(即子问题的求解顺序)。 原则:计算cost[i]时,顶点i的所有后继的cost值应先计算。 计算顺序:按图G的逆拓扑排序顺序。 算法SHORTEST_ROUTE_LEN1 输入:有向网G的顶点数n, 邻接矩阵c[1..n, 1..n], 起点s和终点t , 1<=s, t<=n。

输出:G的从起点s到终点t的最短路径长度cost[s]和最短路径有关信息的数组succ[1..n]。 //对图G拓扑排序,结果存于数组a[1..n] 中。 toposort(c, n, a) j=n while a[j]< >t j=j-1 //找出j使得a[j]=t 。 for i=j+1 to n cost[a[j]]=∞//排除无关的顶 点。 cost[t]=0 //从终点开始迭代。 while a[j]< >s j=j-1; k=a[j]; i0=0 ; min=∞ for i=1 to n if c[k, i]+cost[i]

基于A星算法的最优路径规划系统

基于A*算法的最优路径规划系统 XXXXXXXXX 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以及正在发展的学科。本文将主要介绍人工智能在搜索方法上的应用,即基于A*算法的最优路径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法。A*算法是一种求解最短路径的有效方法,也是人工智能算法中一种简单的启发式搜索方法。本文介绍了A* 算法的原理及实现机制,以及在搜索出的结点解空间集中,用A* 算法如何选择最优结点,最终求解出最短路径的过程。 关键词:人工智能;研究报告;模板 本组成员:xxxxxxx 本人分工:A*算法设计及实现 1 引言 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又可把它看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它的出现及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很高的评价。有的人把它与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一起并誉为20世纪的三大科学技术成就。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在路径规划问题上使用A*搜索算法来找到最优路径的设计与实现。 路径规划是指在旅行前或旅行中为驾驶员提供参考行驶路线的过程,是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针对陆地车辆导航的不同要求,在路径规划中可采取多种优化标准,如最短距离、最少行驶时间或收费。本实验中将使用最短距离来寻找最优路径。 2 算法原理与系统设计 2.1 A*算法的基本思想 A*算法在人工智能中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选择合适的估价函数,指导搜索朝着最有希望的方向前进, 以求得最优解[2]。A*算法中,关键是求估价函数:f(n)=g(n)+h(n).其中,g(n)是从起点u 到当前节点n 己付出的代价,h(n)是从当前节点n 到目标节点v 的代价估计函数,必须保证h(n) <=h’(n),其中h’(n)是从当前点到目标点的实际最小代价。 2.2 A*算法的步骤 A*算法的搜索步骤如下: (1)给起始节点标记,对它的没有标记过的子节点进行扩展; (2)对每一个子节点计算评价函数值,按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列,找出评价值最小的节点,并给它作标记,如果当前节点就是目标节点,则停止搜索。 (3)否则,对最新被标记的节点进行第(2)步处理,并记录最短路径。 2.3算法分析 A*算法是利用对问题的了解和对问题求解过程和解的了解,寻求某种有利于问题求解的启发信息,从而利用这些启发信息去搜索最优路径它不用遍历整个地图,而是每一步搜索都根据启发函数朝着某个方向搜索当地图很大很复杂时,它的计算复杂度大大优于算法,是一种搜索速度非常快、效率非常高的算法。但是,相应的A*算法也有它的缺点,启发性信息是人为加入的,有很大的主观

最短路径问题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问题描述 (1) 1.2 问题分析 (1) 1.3 相关标识(名词定义) (1)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第2章算法设计与实现 (3) 2.1 穷举法 (3) 2.1.1穷举法描述 (3) 2.1.2穷举法设计 (3) 2.1.3 穷举法分析 (6) 2.2 回溯法 (6) 2.2.1 回溯法描述 (6) 2.2.2 回溯法设计 (6) 2.2.3 回溯法分析 (9) 2.3 贪心法 (10) 2.3.1 贪心法描述 (10) 2.3.2 贪心法设计 (10) 2.3.3 贪心法分析 (12) 2.4 动态规划法 (12) 2.4.1 动态规划法描述 (12) 2.4.2 动态规划法设计 (12) 2.4.3 动态规划法分析 (14) 第3章实验结果分析与算法对比 (15) 3.1 输入数据 (15)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 3.3 算法分析与对比 (17) 第4章总结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描述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理论的一个经典问题。寻找最短路径就是在指定网络中两结点间找一条距离最小的路。最短路不仅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引申到其它的度量,如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 最短路径算法的选择与实现是通道路线设计的基础,最短路径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很多网络相关问题均可纳入最短路径问题的范畴之中。经典的图论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及算法的有效结合使得新的最短路径算法不断涌现。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带权有向图G =(V , E),对任意顶点i v ,j v ∈V (i ≠j ),求顶点i v 到顶点j v 的最短路径。即给定一个有向图,再给出任意2个不相邻的顶点,求2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1.2 问题分析 给定一个带权有向图G =(V , E )中的各个顶点之间的权值,对任意输入2个顶点 i v ,j v ∈V (i ≠j ),求出从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 输入:节点数目N ,邻接矩阵VR[N][N] 约束条件:i k m j v v v v --… 其中,,,,(i k m )i k m j v v v v V j ∈≠≠≠ 输出(目标函数):min{ Dist(i v ,j v ) } 1.3 相关标识(名词定义) (1)时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计算机算法是问题规模

最短路径Floyd算法动态规划问题及其程序设计样本

最短路径动态规划问题及其程序设计 林旭东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本文以最短路径问题为例,在给出佛洛伊德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求解该算法的计算程序,这样可大大提高最短路径计算的效率。 [关键词]最短路径; 动态规划; 程序设计 1 佛洛伊德算法 已知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佛洛伊德算法能够求解出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假设使用邻接矩阵d ( i, j)来对图进行存储, d ( i, j)表示υi 到υj 之间的距离,可是该距离不一定是最短距离。佛洛伊德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为求顶点υi→υj 之间的最短距离,需要进行n次试探。首先将υ0 加入路[收稿日期] - 12 - 22[作者简介]林旭东(1972 - ) ,男, 湖北武汉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数量模型与决策分析。径,考虑路径υi →υ0 →υj 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比较υi →υj和υi →υ0 →υj 的路径长度,取长度短的路径作为υi →υj 的路径,记作(υi ,υj ) 。接着在路径上再增加一个顶点υ1 ,比较υi→υ1 →υj 和(υi ,υj )的路径长度, 取长度短的路径作为(υi ,υj) 。不断将顶点υ2 ,υ3 , .,υn - 1加入进行试探, 最后得到的(υi ,υj )必定为υi →υj 的最短路径。若使用数组dk ( i, j)表示加入顶点k后,最短路径长度的变化情况,使用数组pk ( i, j)表示加入顶点k后,最短路径上顶点的变化情况,这样佛洛伊德算法就会产生一组d 0 ( i, j) ,d1 ( i, j) , ., dn - 1 ( i, j)和一组p0 ( i, j) , p1 ( i, j) , ., pn - 1 ( i, j) 。 R2 = 01314 014 01286 0 01197 01263 01394 01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