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问题设计

最短路径问题设计
最短路径问题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问题描述 (1)

1.2 问题分析 (1)

1.3 相关标识(名词定义) (1)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第2章算法设计与实现 (3)

2.1 穷举法 (3)

2.1.1穷举法描述 (3)

2.1.2穷举法设计 (3)

2.1.3 穷举法分析 (6)

2.2 回溯法 (6)

2.2.1 回溯法描述 (6)

2.2.2 回溯法设计 (6)

2.2.3 回溯法分析 (9)

2.3 贪心法 (10)

2.3.1 贪心法描述 (10)

2.3.2 贪心法设计 (10)

2.3.3 贪心法分析 (12)

2.4 动态规划法 (12)

2.4.1 动态规划法描述 (12)

2.4.2 动态规划法设计 (12)

2.4.3 动态规划法分析 (14)

第3章实验结果分析与算法对比 (15)

3.1 输入数据 (15)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

3.3 算法分析与对比 (17)

第4章总结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描述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理论的一个经典问题。寻找最短路径就是在指定网络中两结点间找一条距离最小的路。最短路不仅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引申到其它的度量,如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

最短路径算法的选择与实现是通道路线设计的基础,最短路径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很多网络相关问题均可纳入最短路径问题的范畴之中。经典的图论与不断发展完善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及算法的有效结合使得新的最短路径算法不断涌现。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带权有向图G =(V , E),对任意顶点i v ,j v ∈V (i ≠j ),求顶点i v 到顶点j v 的最短路径。即给定一个有向图,再给出任意2个不相邻的顶点,求2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1.2 问题分析

给定一个带权有向图G =(V , E )中的各个顶点之间的权值,对任意输入2个顶点

i v ,j v ∈V (i ≠j ),求出从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

输入:节点数目N ,邻接矩阵VR[N][N]

约束条件:i k m j v v v v --… 其中,,,,(i k m )i k m j v v v v V j ∈≠≠≠

输出(目标函数):min{ Dist(i v ,j v ) }

1.3 相关标识(名词定义)

(1)时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计算机算法是问题规模

n 的函数f (n),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也因此记做T (n) O( f (n))。因此,问题的规模n 越大,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与f (n)的增长率正相关,称作渐进时间复杂性。

(2)空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是对一个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存储空间大小的量度。一个算法在计算机存储器上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包括存储算法本身所占用的存储空间,算法的输入输出数据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和算法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占用的存储空间这三个方面。算法空间复杂度的计算公式记作:S(n)= O(f(n)),其中,n为问题的规模,f(n)为语句关于n所占存储空间的函数。

(3)图的基本概念

图:由顶点集V和顶点间的关系集合E(边的集合)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可以用二元组定义为:G=(V,E)。

有向图:在图中,若用箭头标明了边是有方向性的,则称这样的图为有向图。

权:在图的边或弧中给出相关的数,称为权。权可以代表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距离,耗费等,带权图一般称为网。

邻接矩阵:表示一个图的常用存储表示。它用两个数组分别存储数据元素(顶点)的信息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边或弧)的信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4章,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对最短距离问题进行描述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一些名词进行定义和解释。

第2章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本章主要针对最短距离问题是用穷举法、回溯法、贪心法、动态规划法实现,并对算法进行描述、设计和分析。

第3章实验结果分析与算法对比。本章主要对输入数据阐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算法分析与对比。

第4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重要贡献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内容,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第2章算法设计与实现

2.1 穷举法

2.1.1穷举法描述

穷举搜索(Exhaustive Search Algorithm)法又称列举法,其基本思想是逐一列举问题所涉及的所有情况。穷举法常用于解决“是否存在”或“有多少种可能”等问题。

穷举法的算法特点是算法简单,但是运行时所花费的时间量大,需要将问题所涉及的有限种情形须一一列举,既不能重复,又不能遗漏。

用穷举法实现广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是最简便的图的搜索算法之一,这一算法也是很多重要的图的算法的原型。其别名又叫BFS,属于一种盲目搜寻法,目的是系统地展开并检查图中的所有节点,以找寻结果。换句话说,它并不考虑结果的可能位址,彻底地搜索整张图,直到找到结果为止。

2.1.2穷举法设计

对问题使用广度优先遍历,将所有可能的结果首先保存起来,再在结果中查找最短路径的结果,打印出来。

其算法流程如图2.1所示,其算法步骤可以描述为如下:

(1)从文件中读取图的节点数目、读取节点数目Npoint、起始点Start、结束点End、邻接矩阵**WeightArry。

(2)动态分配存储空间MyMark[Npoint!]。

(3)初始化路径存储状态为可更新状态和第0个路径,MyMark[*].state=0 MyMark[*].path[0]=Start。

(4)依次更新MyMark的第1到(Npoint-1)路径。

1)计算每次更新存储空间数目 m = (Npoint-i-1)!;

2)依次更新j = 0到(Npoint!/m)组存储路径的节点;

a.判断存储是否可以更新,不可以则返回到2),

即判断MyMark[m*j] == 0 ?;

b.计算出第i-1个路径之后的下一个路径nextPathPoint,并得到2

个点之间的距离;

c.将路径更新到MyMark[m*j + k]中;

d.判断nextPathPoint是否已经是最终的点,更新该组存储空间状

态为完成;

e.判断距离是否不可以到达,更新该组存储空间状态为不可到达。

(5)在MyMark中查找出总代价最短的点,打印结果。

其中说明如下:

(1)对2个节点之间不可到达,编程时候用MAXSIZE=1000代替。

(2)读取文件方法已经封装为一个类CfileRead,其中可以返回文件是否异常、节点数目、起始点、终点等信息。

(3)邻接矩阵**WeightArry为动态分配的二维指针,用来存放节点的权值。

(4)节点名称省略,统一用0、1、2……来标示。

(5)MyMark[Npoint!]为动态分配的存储遍历信息的结构体,类型为mark,结构体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mark

{

int price; //

int n; //路径数目,含头尾

int path[MAXPOINT + 1]; //存储路径

int states; //0:正常;-1,此路不通;1此路已经结束

}mark;

Price:为这条路径的总代价;n:标示这条路径节点数目;path:依次存放的路径编号;states:标示这条路径的状态:1为完成了从初始点到终点、0为该路径还没有完成、-1为该路径已经不可到达。

(6)在路径更新中,起点均为iStart,然后循环往后依次增加不重复的路径,不重复指的是不与本存储中的路径冲突。

实现函数: int getArryBigM(int arr[], int n, int N, int M);

函数功能:返回比原来arr数组中最后一个数,大于M的不重复数字。

返回值:-1即没有这个数;否则返回应该填入数据。

输入:arr 数组, n 数组中个数, N最大值, M为加多少。

图2.1穷举法流程图(最短距离)

2.1.3 穷举法分析

针对本最短路径问题,穷举法实现比较简单,但是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比较大,空间复杂度为O(n!),时间复杂度为2O(n )。

在这里可以对算法进行如下改进:设定一个变量MinPrice=MAXSIZE 存储当

前代价最小值,首先判断i v 到j v 是否可以直接到达,可以则将其距离更新为最小代价值MinPrice ,在以后的遍历中,路径的代价如果大于MinPrice 则设置其状态为不可到达;若路径已经完成,且代价小于MinPrice ,则MinPrice 用现有完成路径代价替换。

2.2 回溯法

2.2.1 回溯法描述

回溯法(Back Tracking Algorithm )是一种优选搜索法,按优选条件向前搜索,以达到目标。为了实现回溯, 首先需要为问题定义一个解空间, 这个解空间必须至少包含问题的一个解(可能是最优的)。然后将所有的解组织在一起形成解空间,一般的解空间的组织方法是图或树。最后在这个解空间的组织方法下可按照深度优先的方法从开始结点进行搜索。

在搜索过程中,探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原先的选择并不是最优或者达不到目标,就会退一步重新选择,而在回溯法中,利用限界函数可以避免移动到不可能产生解的子空间以提高算法效率。

利用回溯法实现深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属于图算法的一种,英文缩写为DFS 即Depth First Search.其过程简要来说是对每一个可能的分支路径深入到不能再深入为止,而且每个节点只能访问一次。

2.2.2 回溯法设计

针对2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使用回溯的方法解决,借用深度优先遍历的思想解决该问题,设置标记变量flag ,如果标记变量为真,则打印结果,否

则此2个顶点之间不可以到达。

其算法流程如图2.2所示,其算法步骤可以描述为如下:

(1)从文件中读取图的节点数目、读取节点数目Npoint、起始点Start、结束点End、邻接矩阵**WeightArry。

(2)初始化结果存储变量result_old,Result_old.price = MAXSIZE,设置标记flag=0。

(3)初始化临时存储变量result_new,result_new.path[*] = Start,路径数目Result_new.n = 1。

(4)判断result_new.n >= 1 ??不满足,则执行(5)。

1)获取满足相关条件的下一个下标iPathEnd。

2)判断 iPathEnd!=Start&&约束条件?不满足则转向1),否则继续。

3)判断iPathEnd==End?,是则更新result_old = result_new;将原来结果中的代价加上当前代价;将原来结果中的节点数加1,falg=1;

转向(4),否则执行下一步4)。

4)判断iPathEnd != Start?,满足则将当前路径信息添加到result_new中,result_new.n++,result_new的代价加上当前代价,转向(4);否则继续转向5)。

5)重置路径信息,回溯。result_new.n--,result_new的代价减去后2个点之间的代价,返回(4)。

(5)判断flag==1?,不满足则转向(7)。

(6)打印结果信息。

(7)结束。

其中说明如下:

(1)步骤(4)的2)中约束条件包括a.选择的节点是否可以到达;b.所选节点是否已经存在;c.当前路径代价加上现有代价总和是否小于原有

最小代价。

(2)result_new、result_old均为mark类型的结构体。result_new存放满足条件的路径信息;result_old存放最终的结果。

(3)在遍历的时候,首先将每一个节点初始化为Start,依次循环增加,如果增加到Start,则表示已经循环了一轮。

图2.2 回溯法流程图(最短距离)

2.2.3 回溯法分析

(1)解空间和状态空间数

假设输入的节点数为4,起点为2,终点为1,则状态空间数如图2.3所示,其解空间为{(2,3,0,1),(2,3,1),(2,1),(2,0,1),(2,0,3,1)},有5种可能的解。当输入规模为n时,有不超过(1)!

n 种可能的解。

2

310

01 10

30

03

13

31图2.3 n=4时候的状态空间数

(2)搜索过程

从上述解空间树的根结点开始。开始时,根结点是唯一的活结点,也是当前扩展结点。根据深度优先,逐层向下进行,直到该解向量为不可行解,然后回溯到该结点的父结点,再次进行搜索。依此方法,可搜索整个解空间树。搜索结束后,找到最短距离问题的最优解。

(3)搜索函数

Price(i)表示搜索到第i层时的总代价,Path(i)表示搜索到第i层时的节点编号。Price(i)大于或等于当前存储的最小代价时停止搜索,转向右子数搜索;当Path(i)等于无穷时,转向右子数搜索;当Path(i)等于终点,Price(i)小于存储的最小代价时,将现有路径信息更为最小路径信息,现有代价更新为最小代价,转向右子数搜索;如果该节点只是一个中间节点,则将该节点与上一节点之间的代价加到Price(i)中,将路径更新至Path(i)中,继续向下搜索。

(4)复杂度分析

针对本最短路径问题,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均比穷举法小,空间复杂度

为O()n,时间复杂度为2

O(n)。

2.3 贪心法

2.3.1 贪心法描述

贪心法(Greedy Algorithm)也称为贪婪算法,是一种不要求最优解,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贪心方法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而不是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所以贪心方法不要回溯。

贪心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但是由于它不从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所得出的仅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并且对于某些情况,可能问题实际上有解,而该算法不能找到解。

利用贪心法实现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设置顶点集合S并不断地作贪心选择来扩充这个集合。一个顶点属于集合S当且仅当从源到该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已知。初始时,S中仅含有源。设u是G的某一个顶点,把从源到u且中间只经过S中顶点的路称为从源到u的特殊路径,并用数组dist记录当前每个顶点所对应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Dijkstra算法每次从V-S中取出具有最短特殊路长度的顶点u,将u添加到S中,同时对数组dist作必要的修改。一旦S包含了所有V中顶点,dist就记录了从源到所有其他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2.3.2 贪心法设计

Dijkstra算法流程如图2.4所示,可描述如下,其中输入带权有向图是

G=(V,E),V= {1,2,…,n},顶点v是源。c是一个二维数组,wieght[i][j]表示边(i,j)的权。当(i,j)不属于E时,weight[i][j]是一个大数。 dist[i]表示当前从源到顶点i的最短特殊路径长度。在Dijkstra算法中做贪心选择时,实际上是考虑当S添加u之后,可能出现一条到顶点的新的特殊路,如果这条新特殊路是先经过老的S到达顶点u,然后从u经过一条边直接到达顶点i,则这种路的最短长度是dist[u]+weight[u][i]。如果dist[u]+weight[u][i]

图2.4 贪心法流程图(最短距离)

其算法步骤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1) 用带权的邻接矩阵c来表示带权有向图, weight[i][j]表示弧上的权值。设S为已知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它的初始状态为空集。从源点v经过S 到图上其余各点vi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的初值为:dist[i]= weight [v][i], vi 属于V。

(2) 选择vu, 使得dist[u]=Min{dist[i] | vi属于V-S},vj就是长度最短的最短路径的终点。

(3) 修改从v到集合V-S上任一顶点vi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如果

dist[u]+c[u][j]< dist[j] 则修改 dist[j]= dist[u]+c[u][j]。

(4) 重复操作(2),(3)共n-1次。

2.3.3 贪心法分析

针对本题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在测试结果中贪心法也获得了最优解,空间复杂度为2

O(n)。

O(n),时间复杂度也2

2.4 动态规划法

2.4.1 动态规划法描述

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是一种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用于求解包含重叠子问题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圆问题分解为相似的子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通过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该算法建立在最优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用贪心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该算法和贪心方法一样,可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视为一系列决策的结果。不同的是,在贪心方法中,每采用一次贪心准则便做出一个不可撤回的决策,而在动态规划中,还要考察每个最优决策序列中是否包含一个最优子序列。所以该算法要求:无论过程的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是什么,其余的决策必须相对于初始决策所产生的状态构成一个最优决策序列。

利用动态规划法实现Floyed算法。Floyd算法又称为弗洛伊德算法,插点法,是一种用于寻找给定的加权图中顶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该算法名称以创始人之

一、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命名。

2.4.2 动态规划法设计

Floyd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从任意节点A到任意节点B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A到B,2是从A经过若干个节点X到B。所以,我们假设Dis(AB)为节点A到节点B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X,我们检查

Dis(AX) + Dis(XB) < Dis(AB)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A到X再到B的路径比A直接到B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Dis(AB) = Dis(AX) + Dis(XB),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X,Dis(AB)中记录的便是A到B的最短路径的距离。Floyd算法流程如图2.5所示:

图2.5动态规划法流程图(最短距离)

arrDis (i,j) : i到j的距离;

arrPath (i,j): i到j的路径上i的后继点;

输入带权邻接矩阵weight(i,j).

(1)赋初值

对所有i,j, arrDis (i,j)← weight (i,j) , path(i,j)←j,k=l.

(2)更新arrDis (i,j) , arrPath (i,j)

对所有i,j, 若arrDis (i,k)+ arrDis (k,j)< arrDis (i,j),则

arrDis (i,j)← arrDis (i,k)+ arrDis (k,j)

arrPath (i,j)← arrPath (i,k) , k ←k+1

(3)重复(2)直到k=n+1

2.4.3 动态规划法分析

Floyd算法适用于APSP(All Pairs Shortest Paths),是一种动态规划算法,稠密图效果最佳,边权可正可负。此算法简单有效,由于三重循环结构紧凑,对于稠密图,效率要高于执行|V|次Dijkstra算法。容易理解,可以算出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代码编写简单;但是时间复杂度比较高,不适合计算大量数据。空间复杂度为2

n。

O()

O(n),时间复杂度也3

第3章实验结果分析与算法对比

3.1 输入数据

输入各顶点之间的权值如图3.1所示。

图3.1 输入数据邻接矩阵截图

其图可以用如3.2形象的表达

图3.2 测试图的结构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用上述测试数据验证和第二章所述算法的正确性。其实验结果截图如图3.3

所示。

图3.3 实验结果截图

由结果可以分析知道4种算法结果一致,其最小代价均为14,路径均为

0→1→4→3。

我们使用穷举的方法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分析出来发现可以从0到达3的解为{(0,1,2,3),(0,1,2,4,3);(0,1,4,3);(0,4,1,2,3);(0,4,3)},其代价分别为31,36,14,50,22。所以最小距离的点解为0→1→4→3,代价为14。即可以验证了上述算法针对此数据的正确性。

3.3 算法分析与对比

通过对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分析于设计,可以看到各种算法设计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效率。

针对此问题,各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比较如表3.1所示。

表3.1 不同设计方法的比较

第4章总结与展望

最短距离问题虽然看似比较简单,但是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发现计算机和人脑不一样,它没有那么智能,必须确切的给他指令,它才可以完成相应功能。通过对最短距离的四种算法进行设计和分析、比较,对穷举法、回溯法、贪心法、动态规划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虽然通过vc利用文件操作、类的封装等将最短距离问题用相应算法实现了,同时也做了一部分小的改进。但是均没有从实质上改进,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分析算法复杂度的问题上,也比较吃力,很多概念比较模糊。

道路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道路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 1.1 公路建设意义 1.1.1完善公路网络 该公路建设项目位于河北承德市境内,起点位于冯营子镇终点位于六沟镇属于省级道路。该省道是省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下北沟、乔庄、玄道沟、澄家沟、六沟,全长30.4公里,估算总投资3.15亿元,路基宽10米,平均设计时速60公里。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该地区的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减少了需要转换交通车辆的绕行距离,同时可以缓解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压力,大大缩短了沿线各地区到承德市的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节约运输费用,从而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完善地区公路网结构。使公路运输快速灵活,加快货物的周转速度,提高了当地社会的机动性。 1.1.2 加快经济发展 该公路建成以后,西与京承高速和长深高速互通处对接,东与国道G101相连,形成承德市又一条东出西联的交通重要路线,是连接冯营子镇、六沟镇的重要走廊,将实现该地区经济产业的最快发展和往东部沿海运输,促进承德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老区脱贫致富,对路线沿途各县的经济将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 1.1.3促进旅游发展 该二级公路也是承德市东部偏远地区前往承德市区的快捷通道和去往承德避暑山庄最近的道路,对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完善承德市乡镇公路路网,促进县与县的经济建设,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发沿线旅游资源,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建设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该新建公路对于承德市公路网的形成,改善路网分布不均衡布局结构,增强路网综合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促进承德市地区经济及旅游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公路沿线自然条件 1.2.1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5°54′~119°15′,北纬40°11′~42°40′,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东部与辽宁省交界,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临唐山、秦皇岛和天津市,西部与北京和张家口市毗邻,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次设计路线为该省道路段某一标段,既乔庄镇至玄道沟镇,本标段全长7.1267

220kV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220kV 双分裂双回路输电线路设计 学 生:阳文闯 指导教师:孟遂民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本设计讲述了某平丘区段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全部内容,主要设计步骤是按《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书中的设计步骤,和现实中的设计步骤是不一样的。本设计包括导线、地线的比载计算、临界档距、最大弧垂的判断,力学特性的计算,金具的选取,定位排杆,代表档距的计算,各种校验,杆塔荷载的计算,接地装置的设计以及基础设计等。在本次设计中,重点是线路设计,杆塔定位和基础设计。 关键词: 导线 避雷线 比载 应力 弧垂 杆塔定位 Abstract :In this text, it includes all the steps in of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design, which is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of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 but it is not the same with the rea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ductor and the ground wire's coMParing load critical span .the maximum arc-perpendiculer judgement .mechanics property's fixed position of shaft-tower. various checking .representative span's calculating. load ppplied on iron tower calculating. equipment used in the ground connection design. metal appliance choose .In this paper, it is the focal point of line design. iron tower design and fundament design ,at last ,it is simply introduced the iron tower erecting's design and fundament design followed with funda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ductor overhead ground wire coMParing load stress arc-perpendiculer fixed position of shaft-tower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优秀论文 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 切勿外传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校园最短路径问题

一、课程设计题目:校园最短路径问题 二、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2.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具备的科学工作方法和作风。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的题目要求达到一定的工作量(300行以上代码),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2.编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内容不少于10页(代码不算)。 四、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图的最短路径问题是指从指定的某一点v开始,求得从该地点到图中其它各地点的最短路径,并且给出求得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及途径的地点。除了完成最短路径的求解外,还能对该图进行修改,如顶点以及边的增删、边上权值的修改等。 校园最短路径问题中的数据元素有: a) 顶点数 b) 边数 c) 边的长度 2、功能需求 要求完成以下功能: a)输出顶点信息:将校园内各位置输出。 b)输出边的信息:将校园内每两个位置(若两个位置之间有直接路径)的 距离输出。 c)修改:修改两个位置(若两个位置之间有直接路径)的距离,并重新输 出每两个位置(若两个位置之间有直接路径)的距离。 d)求最短路径:输出给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及途径的地点或输出 任意一点与其它各点的最短路径。 e)删除:删除任意一条边。 f)插入:插入任意一条边。 3、实现要点 a) 对图的创建采用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而且对图的操作设计成了模板类。 为了便于处理,对于图中的每一个顶点和每一条边都设置了初值。 b) 为了便于访问,用户可以先输出所有的地点和距离。 c) 用户可以随意修改两点之间好的距离。 d) 用户可以增加及删除边。 e) 当用户操作错误时,系统会出现出错提示。 五、概要设计:

最短路径问题教案

课题:§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2课时) 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课题学习”,着重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本节课是“最短路径问题(第2课时)”,让学生经历用“平移变换”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想象、论证、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图形变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的思想。 2.教材分析 知识层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研究一道有趣的“造桥选址”问题,充分体现了利用平移变换实现问题转化,从而有效求解。学生是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及平移、轴对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关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最短路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为知识基础,有时还要借助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进行研究。 本节课以“造桥选址”为背景,开展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再利用平移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问题。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对最短路径问题的分析、解决。为今后在求立体图形、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最值问题提供了方法。 能力层面:学生在七年级和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用与最值有关的公理、定理解决问题的推理能力。“造桥选址”是实际生活中的极值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平移起了一个桥梁作用,学习过程的本质是推理与化归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层面:本节课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如何将三条线段的和转化为两条线段的和的探索过程中体现了转化的思 想。在最值问题的证明中,“任取”一点'C(除了点C外),由于点'C的任意性, 所以结论对于直线上的每一点(除了点C外)都成立,这在数学中常采用的方法,体现了化归的思想。 3.学情分析 最短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最值问题,作为初中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涉及最值问题,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数学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具体背景的最值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 与上节课相比,本节课的问题更为复杂,出现了三段线段的和最小问题,解答“当点N在直线2l的什么位置时,NB AM+ +最小?”需要将其转化为“当 MN 点N在直线2l的什么位置时,NB AM+最小?”。能否这样转化,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化?有的学生会存在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困难,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上节课学习了“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在教学中要巧妙引导,其本质还是在于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深刻理解。

道路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 引言 (2) 1.2选题的背景 (2) 1.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3)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4) 2.1平面设计的要求 (4) 2.2圆曲线设计 (4) 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4) 2.2.2一般规定 (5) 2.3 路线方案的比选 (5) 第三章纵横断面设计 (7) 3.1 纵断面设计 (7) 3.1.1 概述 (7) 3.1.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8) 3.1.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 (9) 3.2横断面设计 (10) 3.2.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0) 3.2.2 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的确定 (10) 3.2.3 土石方的调配 (11) 第四章路面结构设计 (13) 4.1路面设计的原则 (13) 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计算书 (13) 4.2.1交通分析 (13) 4.2.2 当量换算的计算 (14) 4.2.3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16) 第五章结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 1.2选题的背景 郊区公路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资金上讲它与市政府、路政局、区县政府的建设资金以及融资有很大关系,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的良好环境就没有郊区公路建设跨越式的发展。另外在政策上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优惠政策,就无法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修路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多元化投资公路建设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也就失去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管理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分局的技术和行业管理优势,保障公路建设按公路建设总体规划规范科学的进行,使之达到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结合,国道、市道、县道相结合,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结合,达到公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协调统一的目的。 为了加快县级、乡级农村公路建设应大力推广多元化投资的建路新模式。我们要吸引区、乡、村三级政府的投资,根据道路的行政和技术等级采取相应的补助标准,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修建公路的积极性,使公路建设由行业行为、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同时发挥公路部门养路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行业管理优势,使我市的郊区公路建设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规范、健康、快速的发展。 加快郊区公路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距城区相对较远的一些区县更需要加快步伐,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快速顺畅的交通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将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为各个远郊卫星城更好地服务于市区创造良好的条件。

500KV输电线路典型毕业设计

东北电力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长吉单回路送电线路新建工程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043班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500KV吉长送电线路工程第一耐张段总任务书 设计摘要 第一章架空线力学计算及排塔定位 第一节导线的力学计算 4-16 第二节地线的力学计算 16-28 第三节排塔定位 29-42 第二章架空线金具设计 第一节确定防震措施,绘制防震锤安装图 43-45 第二节选择线路金具,绘制绝缘子串组装图 45-47 第三章电气设计48-54 第四章杆塔结构设计 第一节杆塔荷载计算 54-63 第二节断线张力荷载计算 63 第三节安装荷载计算 63-66 第四节荷载组合 66-67 第五节 sap2000内力分析及内力验算 67-70

第五章基础设计71-77 SAP2000内力分析结果 设计总结 读书笔记 英文翻译 附录 附录一导线应力弧垂曲线 附录二地线应力弧垂曲线 附录三导线安装曲线 附录四地线安装曲线 附录五杆塔风荷载计算分段图 参考文献 1、《架空送电线路技术规程》SDJ3-79 2、《架空电力线路设计》王力中编 3、《杆塔结构及基础》刘树堂编 4、《高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东北电力学院编

5、《线路电器技术》陈化钢编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技术机械计算》周振山编 8、《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9、《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孙传坤编 10、《送电线路金具设计》程应镗编 11、《线路运行与检修1000问》山西省电力公 晋城送电分公司编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中南大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第9题 Dijkstra算法求最短路径 学生姓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X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XXXXXXX 完成时间 XXXXXXX

目录 第一章问题分析与任务定义---------------------------------------------------------------------3 1.1 课程设计题目-----------------------------------------------------------------------------3 1.2 原始数据的输入格式--------------------------------------------------------------------3 1.3 实现功能-----------------------------------------------------------------------------------3 1.4 测试用例-----------------------------------------------------------------------------------3 1.5 问题分析-----------------------------------------------------------------------------------3 第二章数据结构的选择和概要设计------------------------------------------------------------4 2.1 数据结构的选择--------------------------------------------------------------------------4 2.2 概要设计-----------------------------------------------------------------------------------4 第三章详细设计与编码-----------------------------------------------------------------------------6 3.1 框架的建立---------------------------------------------------------------------------------6 3.2 点结构体的定义---------------------------------------------------------------------------7 3.3 创立带权值有向图------------------------------------------------------------------------8 3.4 邻接矩阵的显示---------------------------------------------------------------------------9 3.5 递归函数的应用---------------------------------------------------------------------------10 3.6 Dijkstra算法实现最短路径--------------------------------------------------------------10 第四章上机调试------------------------------------------------------------------------------------11 4.1 记录调试过程中错误和问题的处理---------------------------------------------------11 4.2 算法的时间课空间性能分析------------------------------------------------------------11 4.3 算法的设计、调试经验和体会---------------------------------------------------------11 第五章测试结果-----------------------------------------------------------------------------------12 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12 第七章参考文献-----------------------------------------------------------------------------------12 附录------------------------------------------------------------------------------------------------------12

《最短路径问题探究》教案

最短路径问题探究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最短路径问题探究》是九年级下为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对称、平移解决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最短路径问题而设置的一节专题课. 初中三年,孩子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自主探究能力较差,不善于思考。所以本节课设计为通过对最短路径问题探究,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一节学法指导课 (2)地位和作用 近几年各地中考均有最短路径问题的考试,为让学生能熟练解决该类问题,本节课在已有平移、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运用平移、对称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它既是平移、对称知识运用的延续,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会思考,在知识与能力转化上起到桥梁作用. 2.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知识与生活经验分析 学生已掌握对称、平移、勾股定理等知识,但综合运用能力还较差。加之来自社会、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较大,学生学的辛苦.对于学习方法不好的同学来说,感觉疲惫,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从平时教学反映出学生不重视学习方法,不注意归纳总结,不会思考,更不善于思考,学生学得累。所以想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避免死做题,读死书,以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2)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学过一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简单推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能应用勾股定理、线段公理等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但演绎推理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思维缺乏灵活性.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死,不能做到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灵活的运用勾股定理、线段公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思考,逐步提高思维技能和思维的有效性,初步学会探究问题 ●方法与过程目标 1、经历问题的探究,学会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归纳总结,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2、经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完整版)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平湖六店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 系(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电力10-2 姓名:黄婷 指导教师:张国琴

2013年5 月19 日

摘要 继电保护可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当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能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以免故障元件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正常运行;有能在排除故障的同时,也保证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本次毕业设计以平湖六店110KV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和电气接线方式作为主要原始数据,本设计围绕110KV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进行的继电保护设计,根据平湖六店原始资料所提供的变电站一次系统图,重点介绍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流保护保护的作用原理,保护的范围,动作时限的特性,整定原则等,又相对平湖六店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短路计算及其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和动作时间整定,通过计算和比较从而确定了输电线路保护的选型。相辅也介绍了输电线路的其他几种保护,如接地保护,距离保护,纵差保护和高频保护,简单介绍了这几种保护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整定计算,影响因素等方面。通过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设计使得输电线路在电网中能更加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继电保护;短路计算;整定计算

Abstract Can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short circuit fault occurs when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the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rapidly and selectively to fault components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so as to avoid fault components continue to damage,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other trouble-free part; Can design in pinghu six stores 110 kv substation of power lines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e as the main raw data, the design around the transmission lines of 110 kv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pinghu six stores the original data provided by the substation system diagram at a time, focus on line without time limit current instantaneous fault protection and protection principle of fixed time limit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the scope of the protection action time limit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 etc., and relative pinghu six shop transmission lin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hort circuit and quick break protection and fixed time limit over current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最短路径问题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最短路径问题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0 二、系统分析 0 三、概要设计 (1) 四、详细设计 (5) 4.1建立图的存储结构 (5) 4.2单源最短路径 (6) 4.3任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7) 五、运行与测试 (8)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交通咨询系统设计(最短路径问题)一、概述 在交通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针对人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交通咨询系统。在系统中采用图来构造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图中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所带权值为两个城市间的耗费。这个交通咨询系统可以回答旅客提出的各种问题,例如:如何选择一条路径使得从A城到B城途中中转次数最少;如何选择一条路径使得从A城到B城里程最短;如何选择一条路径使得从A城到B城花费最低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二、系统分析 设计一个交通咨询系统,能咨询从任何一个城市顶点到另一城市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里程)、最低花费或是最少时间等问题。对于不同的咨询要求,可输入城市间的路程、所需时间或是所需费用等信息。 针对最短路径问题,在本系统中采用图的相关知识,以解决在实际情况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本系统中包括了建立图的存储结构、单源最短问题、对任意一对顶点间最短路径问题三个问题,这对以上几个问题采用了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并未本系统设置一人性化的系统提示菜单,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三、概要设计 可以将该系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①建立交通网络图的存储结构; ②解决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③实现两个城市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

迪杰斯特拉算法流图: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C B A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最短路径问题的延续和拓广,不但要寻找最短路径,还要计算其长度。在初中阶段,求解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多借助勾股定理进行计 算,在中考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非常重要的性质, 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习线段相关知识时已掌握“同一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初二上学期学习轴对称一章时,又接触了最短路径问题, 因此对最短路径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分类讨论一直都是学生觉得比较难 掌握的思想方法,分类不清、分类不全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能运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问题 能力 目标 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 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 目标 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 数学学习的实用性,体现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增强自信心,体现成功 感.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各种途径,利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寻找不同路径,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1.如图,在Rt △ABC 中,90C ∠=?,AC =4,BC =2,则AB = . 2.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 .A C D B →→→ B .A C F B →→→C .A C E F B →→→→ D .A C M B →→→ 引导学生复习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三角形的边长. 引导学生回顾同一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 学生回顾勾股定理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 帮助学生 温故知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_最短路径C++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求解最优交通路径 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务处 2011 年 7 月 7日

图1 B.具体功能实现及相应的弗洛伊德算法 首先,建立查询信息对话框,使用户能够录入需要查询的城市代号,并显示路径长度及最短路径沿途经过的城市。并相应地添加如下变量int m_v0;int m_v1;int m_lj;CString m_zd; 具体代码如下: #define MAXV 25 //最大顶点个数 #define INF 32767 //用32767表示∞ //以下定义邻接矩阵类型 typedef struct { int no; //顶点编号 char name[10]; //顶点名称 }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int edges[MAXV][MAXV];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顶点数,弧数 VertexType vexs[MAXV]; //存放顶点信息 } MGraph; //图的邻接矩阵类型 1.通过函数CreatUDN()存放城市路径信息,输入顶点之间的路径长度,创建带权图的邻接矩阵。 void CTDialog::CreatUDN() { MGraph *g=(MGraph*)malloc(sizeof(MGraph)); int i,j; for(i=0;iedges[i][j]=INF; if(i==j)g->edges[i][j]=0; //初始化置任意两城市之间距离为无穷大,即两城市之间没有直接通路

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 本设计根据给定的资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根据该路段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指标,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设计业内详细资料有:路线设计,绘制路线平面图,绘制路线纵断面图,包括路基设计,完成6公里横断面和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及路基排水设计,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完成一项涵洞设计;设计概算编制,完成全线设计路段的初步设计概算;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按老师指导和要求完成。 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基、路面、小桥涵的尺寸等内容,由此圆满完成了开平至惠新的二级公路设计。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涵洞;概算

ABSTRACT Data that this design accorsing to give to settle to complition,complete the threexin forest of Kaiping to Huixin hignway station segment first design station segment the relevant technique index sign for kind,geography for second class hignway route,from this design learning a lot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hignways,passing analysis primitive dataing,according to the road’s segment,characteristics of term nature,such as,groud thing,and hydrology etc,Basis hiahway engineering technique standard,hignway route designing the normal waiting the transport,and completeto design under the help that the teacher’s leading is with the classmate of constitute the circumstance. The design inside of stage first steps include:Route design,the paper up settles the lines ,draw the plane chart,proceed route vertical section of design;roadbed design,complete six kilometer cross sections are with the roadbed the caculation of square ground drain the design;road design,cement concrete road design;small bridge culvert design,complete the design of a culvert;the route crosses the design ,complete a route flat surface to cross;design budgetary estimate establishment:conplete the entire line todesign the road sectio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budgetary estimate;the application calculator draws the engineering diagram,complete under the teacher’s leading request. We compute the route even,vertical,horizontil main factor,designed the flat surface to design the roadbed,road the size for,small bridge culvert,fromhere,successfully completed kaiping to huixin of second grad route designs. Key word:Route;roadbed;road;culvent;Budgetary estimate

毕业设计输电线路

毕业设计 题目:输电线路概述 目录 前言。。。。。。。。。。。。。。。。。。。。。。。。。。。。。。。。。。。。。。。。。。。。。。。。。。。。。。。。。。。。。。。。。。3 概述。。。。。。。。。。。。。。。。。。。。。。。。。。。。。。。。。。。。。。。。。。。。。。。。。。。。。。。。。。。。。。。。。。4 配电线路规划。。。。。。。。。。。。。。。。。。。。。。。。。。。。。。。。。。。。。。。。。。。。。。。。。。。。。。。。。。5

电杆。。。。。。。。。。。。。。。。。。。。。。。。。。。。。。。。。。。。。。。。。。。。。。。。。。。。。。。。。。。。。。。。。。6 架空配电线路杆位的确定。。。。。。。。。。。。。。。。。。。。。。。。。7 电杆埋深。。。。。。。。。。。。。。。。。。。。。。。。。。。。。。。。。。。。。。。。。。。。。。。。。。。。。。。。。。。。。。8 架空导线。。。。。。。。。。。。。。。。。。。。。。。。。。。。。。。。。。。。。。。。。。。。。。。。。。。。。。。。。。。。。。9 拉线。。。。。。。。。。。。。。。。。。。。。。。。。。。。。。。。。。。。。。。。。。。。。。。。。。。。。。。。。。。。。。。。。11 横担与绝缘子。。。。。。。。。。。。。。。。。。。。。。。。。。。。。。。。。。。。。。。。。。。。。。。。。。。。。。。。。11 线路的施工步骤。。。。。。。。。。。。。。。。。。。。。。。。。。。。。。。。。。。。。。。。。。。。。。。。。。。。。。。12 线路的运行与维护。。。。。。。。。。。。。。。。。。。。。。。。。。。。。。。。。。。。。。。。。。。。。。。。。。。。。13 其他配电装置。。。。。。。。。。。。。。。。。。。。。。。。。。。。。。。。。。。。。。。。。。。。。。。。。。。。。。。。。14 前言: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电厂与电力用户之间输送电能与分配电能的中间环节,包括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变电所,它担负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大,电已经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大幅度跨越,也促进了电力行业有了稳定的提升。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13.4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轴对称研究某些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知识基础,有时还要借助轴对称、平移变换进行研究。 本节课以数学史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将军饮马问题”为载体开展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线段和最小问题,再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教学目标设置: 1、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 2、在谈最短路径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 难点:如何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学生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和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一定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中获取一定的数学新知识,但在数学的说理上还不规范,集合演绎推理能力有待加强。 2、学生已经学习过“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垂线段最短”。以及刚刚学习的轴对称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为本节知识的基础。 教学策略分析: 最短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最值问题,作为八年级学生,在此前很少涉及最值问题,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数学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

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 解答“当点A、B在直线l的同侧时,如何在l上找到点C,使AC与BC的和最小”,需要将其转化为“直线l异侧的两点,与直线l上的点的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为什么需要这样转化,怎样通过轴对称实现转化,一些学生会存在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困难。 在证明“最短”时,需要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与所求做的点不重合),证明所连线段和大于所求作的线段和,这种思路和方法,一些学生想不到。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思考“直线l异侧的两点,与直线l上的点的和最小”为学生搭建桥梁,在证明最短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体会任意的作用。 教学条件分析: 在初次解决问题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方法,通过测量,发现利用轴对称将同侧两点转化为异侧两点求得的线段和比较短;进而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动画演示,实验验证了结论的一般性;最后通过逻辑推理证明。 教具准备:直尺、几何画板,ppt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复习引入1.【问题】:看到图片,回忆如 何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 问题? 2.这样的问题,我们称为“最 短路径”问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从学生已经学 过的知识入 手,为进一步 丰富、完善知 识结构做铺 垫。 二探究1.探究一: 【故事引入】:唐朝诗人李颀在 《古从军行》中写道:“白日登 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诗中就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 认真读题,仔细思考。从异侧问题入 手,由简到难, 逐步深入。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 泰州市东夹路郊区公路建设

交通土建毕业设计 系、部: 学生姓名: XXXXXXX 指导教师: 专业:交通土建 班级: 完成时间: 2012年3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 引言 (3) 1.2 DICAD PRO技术 (3) 1.3选题的背景 (4) 1.4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4) 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6) 2.1平面设计的要求 (6) 2.2圆曲线设计 (6) 2.2.1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6) 2.2.2一般规定 (7) 2.3 路线方案的比选 (7) 第三章纵横断面设计 (9) 3.1 纵断面设计 (9) 3.1.1 概述 (9) 3.1.2纵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9) 3.1.3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 (10) 3.2横断面设计 (12) 3.2.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2) 3.2.2 横断面组成及要素的确定 (12) 3.2.3 土石方的调配 (13) 第四章路面结构设计 (15) 4.1路面设计的原则 (15) 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计算书 (15) 4.2.1交通分析 (15) 4.2.2 当量换算的计算 (16) 4.2.3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18) 第五章结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重点提高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公路技术等级,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本世纪末以至下世纪初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重点。 1.2 DICAD PRO技术 自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E.萨瑟兰德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交互式图形生成技术的概念以来,CAD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在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能源、交通土建等工程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把人从许多重复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CAD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公路设计手段、设计方法甚至设计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土建行业的技术进步,成为道路勘测设计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互动式道路及立交CAD系统专业加强版-DICAD PRO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洪波老师继DICAD之后的又一力作,DICAD PRO全面摒弃华而不实的方法和功能,更注重实用功能的研究与开发。 1、加强辅助成图功能,变速车道、收费广场、桥梁涵洞等自动成图,高质量、高效益。 2、增加辅助桥梁功能,保证路线与桥梁设计整体进行,提高整个项目的设计效率。 3、强化智能更新功能,平、纵、横面图及端部高程图数据自动刷新,变更设计不再烦恼。 4、丰富自动成表功能,增加EXCEI表格形式,改善图表效果且利于后续处理! 5、提高设计效率,使道路及立交的设计效率至少增强一倍,给您带来更多便捷、更多效益、更多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