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丁园园摘要: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德才兼备的21世纪的人才,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做到正确对待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盲目行事,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给小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消极影响。

刚做班主任一年,认为只要用真心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都会被感动,都会听老师的话。可谁知道事与愿违,每天都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不遵守学校制度,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在那天,在我批评了那几个孩子以后,其中一个孩子留给我的,是一个让我感觉到不寒而栗的眼神,他深深的震撼了我……

当时很生气,很想继续教训下去,感觉他冒犯了我。可是我又陷入了反思中:是我批评错了?批评过于严厉了?小学阶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个性、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形成主体价值感,对客体的态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会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立刻换了个话题,说老师不光是要批评你们,更重要的是想听听你们对班级个别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想法,他们面面相觑,果然发言滔滔不绝。

当代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是温室中成长的花朵缺乏艰苦磨练的外部环境,而某些家庭关系不良,如

父母不和、离异、继父、母虐待和家庭成员其它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现在在学校,或许学校思想教育中存在某些偏差,教师教育方法不适当,作业、考试负担过重,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反差,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都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包括生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三方面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品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品质之一。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途径。从这一意义上说,在小学阶段实施“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和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提问、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参加考试、进行演讲等活动中,能否正常发挥,心理因素起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最大障碍。

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心理

现象。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逆反心理”,与西方心理学讲述的“违谬”、“心理感应抗拒”,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它是集正确逆反与错误逆反于一体,逆反与认同相伴行的复杂心理现象;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二、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

第一、超限逆反。指客观要求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家长总要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或者教师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性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出现“让他东、他偏西”的情况。

第二、情境逆反。指教师的客观要求与学生需要不相符时(如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末了,班主任却津津乐道),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学生心不在焉或根本听不进去说教、或做其他事情,如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第三、怀疑逆反。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或所灌输内容虚假产

生怀疑。如教育者所谈及的内容无可非议,而本人的人格却不端正;或本人的人格无可非议,而传播的内容却是虚假的(或含虚假的成分);再则,其人格及传播的内容无可非议,可对内容的表达分析不能(或不能充分)说服学生。这样,都会引起学生对教师本人或传播的内容(甚至对其本人连同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

第四、行为逆反。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如家长或老师动机良好,却用喝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等等,都会引起主体对施教者的不满、抵触,如双方互相喝斥、打骂,或互不理睬等。

还有可能就是或许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的逆反心理。如教育者无意表扬了一位做了好事而动机不良的人、或尽管他人的言行有助于主体,但其动机不良,就会引起逆反情绪。

而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逆反是因教师而起的。比如教师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的内容背道而驰,失去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如教育者的言教无误,而身教差矣;学校说教与社会实际相差甚远等。其说教内容就可能被学生“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薄、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主要是老师、父母或同学)。这种人格型逆反的学生多见于男生,而且他们的家长(特别是父亲)多有同样倾向。

目前,小学生中已暴露出了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与行为,若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从而影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因此,正确对待小学生逆反心理显得迫在眉梢。

一、由个别问题的矫治向整体发展转化。

小学阶段是养成阶段,重在塑造。小学生心理的一些不健康问题,如嫉妒、任性自私、自卑、娇气、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其实大多数属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良好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影响下,会逐渐消失,即使真一些心理问题也是极少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就放在深入了解大多数儿童身以发展的特征,重在养成,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活动,致力于全体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使其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发挥。

二、由注重社会适应性向个体自主性转化。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强调社会性,即适应性、规范性,更应注重个体性,即发展性、自主性。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个体不断调整自我,去适应社会环境,顺应社会主流文化,同时要开掘发展个人的最大潜能,使人的价值得到完美的体现和发展,能自主地.创造性地去改造社会。而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强调的只是社会适应性,规范性,强调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要求孩子从小循规蹈矩,顺从听话,忍让克制,并以此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过于同一化,保姆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性发展,扼制了创造力的萌发,其结果是集体失去了蓬勃向上的活力、生机。诚然,人是社会的人,但社会又

是人创造的,脱离了人的发展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一个民族的个性发展是以无限丰富的个性为内容为基础的。因此,当代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在于求得孩子即时地适应生存,更在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人格的完美,潜能的发挥。

学生犯错误时,主要采用观察法、榜样示范法、情境熏陶法、说服教育法、意志磨炼法。虽然动机良好,也不能喝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更不可以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那样只会让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欲严重。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满、抵触),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如主体连同不端的人格与正确的信息、或良好的动机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他

人、社会),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引导、激励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工作的最终的还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只有学生在认识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起到完善自我和教育自我的目的。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价值取向方面等等。我们在接触到学生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去作判断和下结论,也不是将自己的个人愿望直接变成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而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沟通,平等看待学生的问题,也就是平时我们所提倡的“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学生才会坦诚他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的由来,以及需要关心和支持在哪方面。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们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董奇 .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 .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第1版

2 钱伟源主编 . 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南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针对家长和孩子的话术10.14恺文

针对孩子与家长一起如何拜访 Hi,小朋友你好(蹲下和孩子交流),你的个子好高啊\你的眼睛好大啊(夸奖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啊,(知道小朋友名字后用名字称呼),我叫凯文,咱们握个手,交个朋友。 用气球的话术:你喜欢紫色还是橙色气球,来这个送给你;(如果是长气球做个小狗造型)来猜猜我手里的气球像什么动物?(猜出来的),猜对了,真聪明,这个可爱的小狗送给你了。(猜不出的)引导说:你看我手上拿的像不像一只可爱的小狗,来这个,送给你。 用魔环的话术:我给你表演个小魔术,你说这个环会不会掉下来,那你帮忙把手放在下面接一下好不好,(环掉下来了,怎么回事呢,哦,主要啊,是因为没有仙气,来,你帮我吹一下,表演完成,环没掉在孩子手中),没有掉下来是不是很神奇啊,这是魔术界最初级的魔术,你想不想尝试一下。 用魔方的话术:采访你一下,你看这是什么?(手里拿着魔方问,1、回答出来,你真聪明,那你会玩它吗,打乱交给他,让他转。2、回答不出来,悄悄的告诉他,是魔方,再大声问他,让他回答出来,来给你玩玩看) 之后转向家长,XX妈妈你好,我是香港茗钥教育的XX老师,(把册子递给家长)香港茗钥教育是一家针对3到12岁孩子多元能力开发的儿童教育机构,我们的课程设置综合性很强,开设了语言艺术、益智思维、(美术创想、兜兜魔法数学,Love+英语,)请问您的孩子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针对家长和孩子感兴趣的重点介绍)场景模拟1: 家长:我家孩子比较喜欢画画,你们这的美术创想都学些什么

课程包括基本美术和立体美术,既有基本美术的色彩和线条等,又有立体美术陶泥、彩泥、创意旧物等,我们香港茗钥教育的艺术课程主要强调孩子思维的创造性、建立孩子的多种思维方式,因此我们与传统的美术教育不同,是创意美术,不强调“画得像”的类成人教育方法,不限制孩子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中心即有绘本书吧,又有益智玩具活动中心,都是免费开放的,你可以带孩子来了解参观,看看我们的环境,体验一下我们的课程。正好这周(六、天)有一场体验课,你有时间吗,请登记一下信息,我帮你提前预约。 转向孩子说,天天(叫孩子名字),如果是魔环,(没有成功)。告诉他一个魔术师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尝试练习才成功的,来我们再来一次(可以帮忙让他成功)。想了解更多的魔术吗,那周末带着爸爸妈妈一起来我们中心玩,让我们的老师带你玩更多的魔术,那我们拉钩(拉钩的时候和小朋友互动一下, )记的我叫什么名字了没有,好的真棒,那我们周末见了,拜拜! 场景模拟 家长:我家孩子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 我:XX妈妈,3-6岁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一个黄金期,你应该多注意孩子生活上的一些小的细节,了解他的兴趣点,更多的放大孩子的一些兴趣点,比方说唱歌,听音乐很有节奏感,其实都是想要表现的一种方式, 语言艺术课程主要就是以主持,舞台表演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孩子们“敢说、爱说、善说”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表达沟通能力,并且,在表达的背后,知识面的积累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部分,知识面中也包括到、国学,成语词汇,故事表演等,为孩子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范文 “与孩子交流,请蹲下!”这是许多父母都知道的事情,却很少有人严格地去执行。是的,通常我们只会在心情好的时候想起蹲下与孩子交流。下面为大家分享《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这样一个仅有的、宝贵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与孩子最亲近、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会给与他们什么样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为母亲的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

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 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常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明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书是京华出版社出版的,由王璐手笔。原来以为这是一本专为父母写的书,细细看下来,发现里面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书中倡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学会倾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蹲下来说话”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百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 1、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2、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 自由的成长。 3、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 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4、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 其疏导不良情绪。

总有一本书,带着你看世界

总有一本书,带着你看世界 马贵莲 “轻轻的掀起一页纸菲,看世事的变迁,回忆的波澜,人生的多姿,更重要的是,窥探人性的魅力”。 这是在一个怡然自得的时间里,我对一本心动的书而写下的简单品析。偶尔我也看一些网站上关于那些流年碎语之类的伤感抒情文章,或是浏览一些很能让人想起过去和未来的微博----我对看书的观念很随意,不管是何种目的,书,还是应该和它多打交道。 我在大多数时间看书时,像是对着久违的朋友,心中的滋味比比俱全,最近看一本关于青春期心理的书,书上说,现在的这种时期很特殊,需要合适的释放心理压抑,我于是抽空随手翻一翻早已看的没味儿了的书籍借此缓解一下满腔的躁动和不耐烦。 看着看着,发现原来童年的书比现在有意思多了,只是读后感写的较没水平,我于是想到,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吧。 诚然,开卷有益,不仅在于书是精神上的点缀。 有人说,书带来的,是一种美的洗礼,我都领略过的,有书中的人世沧桑,幸福甜蜜,悲欢离合……书里有二十四桥下无声的冷月,有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有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有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屈原带来“宁磕死以流之兮,余不忍为此态”的执着,杜甫带来“穷年忧黎元”的胸怀,陶渊明带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薄,苏东坡带来“羽化而登山”的超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气概。 书籍给我的,是先祖的千百种人生。读书,就如赏花,每一种花都有其魅力独特之处,这些贯穿了我的人生,并为之注满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 书同样是繁华的,是敏感的心在喜怒哀乐中碰撞而出的火花,是反复思索后的智慧结晶。 与其怎样赞扬其卓越之处,不如去挑一本自己心动的书,好好领略一番其中的情趣和哲理。试试看,如果你不喜欢读书至少有一本是从心底可以打动你的,可以带你欣赏这个世界的亿万种不同的风采;如果你爱读书我要告诉你,你很幸运,因为你欣赏的不仅有世界,还有更多。

适合父母跟孩子一起观看的10部励志电影分享

适合父母跟孩子一起观看的10部励志电影分 享 看好的电影,对孩子的成长都有正面的影响,对培养孩子的 良好性格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就是WTT给大家带来的 适合父母跟孩子一起观看的10部励志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01《荒岛余生》 汤姆•汉克斯主演,在低谷的时候,给予你巨大的力 量。 励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完成它,需体验人最深处的恐惧 与渴求,并最终让它趋向光明。 最为困境的时候,人会回归动物的本质,与自然相抗并且将 环境加以利用,但人与动物终究有相异处,即欲望不同。 动物能够仅为了一顿饱餐或者一场逃生而付诸所有,人却不 仅仅满足于此,人还要有情感,将情感建设起来,称之为信念。 02《风雨哈佛路》 一个最贫困的哈佛女孩从不退缩的奋斗,看完让人满身温 暖,央视曾经播过。 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 收容所、用牙膏充饥、住过收容所,睡过地铁站,捡拾垃圾......

青少年的岁月多半是在慌乱的流浪中度过...如果我说,她将来会去哈佛大学读书,你信么? 1980年,在美国纽约的一个贫民窟,一个叫莉斯·默里女孩出生了~这个女孩,后来被誉为美国“奇迹女孩”! 这是一部根据她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获得了第55届艾美奖三项提名...因为真实,所以更加震撼,你会发现,人的潜能真的无限大! 03《听见天堂》 一个热爱电影的盲童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小男孩米可的眼睛看不见了,于是他选择了用声音来记录和描摹他所感受到的一切、他充满奇幻的想象和丰富的内心。 看到的世界、听到的世界、品尝到的世界、闻到的世界、触摸到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看完之后想象一下,如果我听不见,但我依然能看见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还不算太坏;如果我的喉咙嘶哑,但我还能用鼻子呼吸,我还有手可以写字,我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这真的不算太坏⋯⋯ 这个世界永远都比你想象的要好,只要你的灵魂和心灵永远保持着清晰而鲜活的力量。 04《卡特教练》 一个篮球教练率领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们为梦想作战。

如何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沟通

沟通——从心开始 一、沟通的意义 沟通是使一个单位中各种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良好的沟通就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交换的双方互相了解和信任。良好的沟通可以改进我们的工作,促使我们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并达成目标。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换,行为的影响,及其它方面的渗透。在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沟通的作用,因为它太平常了,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着沟通,但我们却没有很好的掌握沟通的艺术,特别是与孩子的相处中,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有话说孩子是早上东升的太阳,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会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影响着这东升的太阳是否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希望。而沟通,自然要从心开始,用心与孩子交流,才会得到孩子最纯真的信任。 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要想实现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除了要用心以外,还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技巧。(一)尊重孩子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前提,也是与孩子的沟通必不可少的条件。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孩子的人格尊严、倾听孩子的意见、接纳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缺点、分享孩子的喜悦……这份尊重是无条件的,它不是取决于孩子的言行表现而是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要想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必须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是通情达理的,是尊重他的,他们才会想说就说、畅所欲言,才敢与你讲真话、说实话。所以要有效与孩子沟通,尊重是得到他们信任的前提。 (二)了解孩子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 沟通自然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要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在聊天中,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我们交谈的兴趣,促进沟通的有效进行。 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与他们一起读他们喜欢读的书,听他们喜欢听的歌,看他们喜欢看的节目,了解他们的时尚语言,研究他们的酷文化,参与他们的交谈和讨论……如此,孩子才会更容易接纳我们,把我们当作朋友,从而愿意像我们倾吐他的心声 (三)敞露心扉是实现有效交流的手段 敞露心扉就是在沟通中对孩子以诚相待、向孩子敞露内心。在交流中,我们也可以和孩子谈及自己的工作情况、回顾分析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肯定取得的成功,承认遭遇的失败,痛惜留下的遗憾;向孩子表述自己的展望和追求,描绘未来的成功与美好,预测可能出现的不测和困境;同时鼓励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可以在交流中教育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与孩子间的平等、尊重与信赖,从而促进沟通中的情感交流。这样,就能更容易在与孩子之间搭建沟通的心桥。 (四)找准兴奋点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关键 和孩子交流要想有收获,关键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我们要从孩子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消除顾虑,打开心扉。要和他谈谈他喜爱的球类、崇拜的明星,讲讲他最新玩的游戏和最近看的玄幻小说,议议与同学的关系、老师讲课的特点,说说他的近期打算以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甚至可以问问有没有感到好感的异性同学等等。总之,包括感情与理想、休闲与娱乐、哲学和历史、科学及社会等等在内的一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谈及。然后在良好的氛围中,慢慢的增进对孩子了解,让交流更加顺利的进行。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 绥德县吉镇中学高亚丽 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等如此种种,让老师们难于应付,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大错。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想想我们的方法是否正确? 假期里看过一本书《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这是一本关于父母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书,一下子就吸引了作为老师的我,书中的教育方法更值得我们老师学习。书中有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就是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亲子沟通,做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把这样爱的情感毫不吝啬地投射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师生间一定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 就从我们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吧。 首先,做孩子的倾听者。不管是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想要孩子把发生的事告诉你,攻击和批评可不是办法。此外,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等待他把事情全部说完。听完了他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诱使他们自己发现问

题的答案或者解决办法。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家长应越来越走到幕后,给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让我们来谈谈!”如果你们的谈话是这样开始的,结果往往是说话的只有你一个人。然而,在你们一起打完篮球,开车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时,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时候。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创造这些对他们没有压力、和你一起活动的机会。当你真的需要问问题的时候,也要少用“为什么”,这个词往往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当孩子做错了事时,你必须首先对他向你承认错误的诚实表示肯定。孩子们最担心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你要特别注意鼓励他们养成主动承认错误的好习惯。 其次,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有更好地实施的土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真正走到学生中,有时蹲着、有时坐到学生中,有时半跪着进行指导,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他的一切,其实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其次,爱的教育。我们经常提赏识教育,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灌输就能做到的。赏识要有发自于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才能做到,信任就是相信孩子能行,并把这种信任落实到平时的言行中,使孩子体会到你对他的信任,进而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强。孩子需要赞扬,就

出门看世界比网上看世界更有收获一辩稿

出门看世界比网上看世界更有收获 感谢主席,在场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以及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出门看世界比网上看世界更有收获。首先,让我们开宗明义,先明确一个观点:收获是指获得的成果、心得。其次,我方的评判标准:是出门看世界和网上看世界哪一种途径让我们得到有价值的东西更多。 下面我方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第一;在已经出门看世界和网上看世界的前提下,出门看世界显然能够让人们收获到更多的东西。出门看世界,我们可以动用全身的感观去感知这个世界,真正的感受这个世界。而且,出门在外不像上网那般直接,一按搜索引擎就可以收到想要的东西。就像是我们去旅行,除了完成我们的目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收获一些意外之财,我们可以看见沿途风景,感受当地的风俗人情,品尝美食,认识新朋友。各位,这难道是网络上可以经历的吗?就算是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太好的经历,那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收获。 第二;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更珍贵。网络上看东西不如真实的来得直接,许多事情必须要亲自经历才能有所感触,才能是“收获”,不然就只能是“收集”。据中国社科院的报告称当前大学生失业率已高达12%,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仍坚持高考,不为别的,只为亲身来到自己曾经梦想的大学,亲身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就算得不到什么直接的物质利益,也觉得有此行就不枉此生。 出门看世界也是如此,不去看过大海,就算你知道大海的面积是3.61亿平方千米,就算你知道它占地球表面积的71%,你也永远无法想象它究竟有多壮观。纸上谈兵的结果,相信大家都知道。 第三;网络的信息量虽大,但真假难辨,三人成虎,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现象充斥网络,我们接受这样的错误信息的过程不能称之为“收获”。在当代,网络这个庞大的虚拟世界缺乏完善的法律条文和专门的政府机构对其进行管理,整个网络上的言论大多都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并不代表客观事实,容易误导人们,使人们看待问题变得偏激。人肉搜索曾火热一时,不能否认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一些作用,但是到最后却演变成个人报复的工具,严重的伤害了某些人。 终上所述,我方坚持的认为出门看世界比网上看世界更有收获。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读后感 现在的超市经营者很能读懂儿童的心理,一般把儿童的玩具和食品摆放在货架的底层,而把成人用的货物摆放在高处。这样如果你带孩子走进超市,在你的视线内问孩子要不要这个,要不要那个,那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反映迟缓,因为他们看不到你所指的商品。在他的视线内,他看到的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在这个时候,你想要知道孩子的需要,就得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去看他的“世界”,那样,你也才会走入孩子的内心。 书中的事例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每一个孩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是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而教师则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发现很难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接受自己,以至很多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但事实并非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老师之所以没能教好孩子并不完全是因为孩子难教,而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没有真正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没有共同的生活。那么老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呢? 首先,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前提。学生有优差之别,但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责任不是在于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作为差生,他们的心理本来就有些自卑倾向,如果我们老师再不能将他们和优生一样的对待,那势必让他们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产生极大的隔膜。所有为人师者,一定要记住:尊重每一个孩子。 要想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老师就必须真正做到“蹲下来”,就需要老师能“改变”自己,在心态上成为一个孩子。这样老师才能做到凡事从孩子的心里出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法子内心的接受老师、尊重老师,与老师发生共鸣。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接受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呢?我想老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就能很容易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来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充分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那教育就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 和学龄前儿童 沟通技巧

聊天要本着平等、亲切、真诚、爱护的原则。这样孩子会认为你是最可信赖的长者,那么他就会敞开心扉向你倾诉内心的一切,包括有趣的事和困扰的事,你就会对他充分了解。 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谈谈学校中、同学间发生的事,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便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家长可以作一个全面正确的总结,谈出自己的看法,切忌不要忙于对他们不正确的看法加以指责,或打断,这样就会削弱他们聊天的兴趣。 跟孩子谈话也是门学问,所以也需要一些技巧。 1要肯于向孩子表露自己。越对向孩子表露你内心的想法、甚至弱点,孩子也越会向你暴露他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增加沟通。 \家长的态度和应和的方式至关重要。温和的态度平等的方式有助于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喜欢和你聊天,你也更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给予他最及时最必要的帮助。你们的聊天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轻松愉快,越来越话题宽广。最初,你可能会给孩子许多好的建议,你在引导着他的思想。渐渐的,在这种温和平等的交流中,你会发现,孩子甚至会给你很多启迪,你们彼此都成了对方的“良师益友”。这种交流的方式要求家长要能真正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武断的态度权威的方式,会阻断孩子与你交流的愿望,也阻断了你了解孩子帮助孩子的通道。 忽冷忽热的态度难以琢磨的方式,会让孩子找不着北,让他在最初的疑惑和惊恐中变得不安、多疑、谨小慎微。当然与你的交流也会变得多变,令你不满。这种多变有时会让你觉得他很可恶,觉得“孺子不可教也”。良好的亲子沟通对你们来说成为奢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你会变得敷衍,虚伪,厌恶,甚至冷漠。1\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的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的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喜欢逛商场,但每次她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天,她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她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她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的只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碰着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年轻的妈妈这才明白女儿哭闹的原因。”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告诫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蹲下来看孩子”的道理。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默念,以后我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没曾想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就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而且担任班主任,这下要真正与孩子们接触了。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往往他们也是调皮捣蛋的,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还没有“规矩”这个概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就从给他们上“规矩”做起。每天按时到校,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可以随便讲话,更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做操要排好整齐的队伍,不应该东张西望……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谓“黔驴技穷”了。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我是忙得焦头烂额,事必躬亲,可孩子们并不买你的帐。课上照样有人讲话,写字时依然有人站着,课间操的队伍还是弯弯扭扭…… 为什么我的付出孩子们一点都体会不到呢,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真的很生气,觉得自己是在对牛弹琴。反思起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句“蹲下来看孩子”的善意提醒。虽然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工作中我又何尝真正去做了呢?总是以师者的身份去俯视学生,认为与这些小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当孩子们犯了错时,常常对他们大呼小叫,举起棍棒吓唬……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所改变。那天,孩子们在写字,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巡视,纠正“两姿”(握笔姿势和写字的坐姿)。这时看见地上有块橡皮就俯身去捡,我发现那个孩子的脚竟然是悬空的。随后我又留心观察了其他学生,还发现了几个这样的情况。我们写字要求脚放平的,他们怎么能做到呢?课后,我找来几个孩子询问:“为什么你们上课听讲或写字时总喜欢站着?”也许他们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们了,谁也没说话。一个孩子抬起头看见我是面带微笑的,这才开了口:“我坐在凳子上,伏在课桌上很不舒服,还会把作业本弄皱。”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此后,我取消了以前的规定:上课必须坐端正听讲、写字,允许坐着不舒服的人站起来听课。孩子们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好以一条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殊不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我们只有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保持童心,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和孩子做朋友,也才能教育好孩子。 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力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有时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并不能如我愿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尽管我卖力地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有趣的儿歌,搜集谜语让他们猜,总还是有部分学生自己忙自己的,似乎只有他个人的世界才是最精彩的。怎么办?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又想起了那句“蹲下来看孩子”的名言。课间,我想方设法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寻求他们的内心想法。 一次,一个调皮的小家伙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讲故事比赛啊?”讲故事比赛?我这才想起了自己的话,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我说过“大家要多读书,增长知识,什么时候我们举行讲故事比赛,把你读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讲得最精彩,到时候我们还会评出班里的‘故事大王’。”当时,我只是随口说说的,没想到孩子们倒是记在心上了。 第二天,我利用兴趣活动课组织大家进行讲故事比赛,谁先准备好就先上讲台去讲,其他同学认真听。

高一作文+换个角度看世界

换个角度看世界 正如冰心的小诗《航海》写道,船只的出海,溅起一片浪花,有人看到的是兴奋,有人看到的是未知,有人看到的是希望……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若是你的角度不同,你眼中的世界也迥乎不同。 换个角度看世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当带着孩子逛街时,最常见到的便是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这时会有父母指着清洁工教育孩子,告诫他们不努力就只有当清洁工。当然也会有父母对孩子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天使,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整洁的城市。同样的一件事,却是会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我们不能说前者的想法是错误的,只能说他们看待问题太过狭隘了。而后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在教会孩子用另一种视角去看待世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孩子多接触积极美好的一面。 就像材料中的小李同学,他眼中的运动会只有他落寞的一幕,却没有发现运动会上同学的友爱互助。我认为张老师的评语“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世界给你的温暖”十分有理。 换个角度看世界,危机也许是转机。克利斯朵夫是一位成功的电影人,可是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黑衣人》的出演使他名声大噪,可疾病缠身的他却不得不退出荧屏。他不是没有沮丧过,在一次旅行中,他驾着小车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他 在美国一个小镇上,一位年轻人刚刚接手了他家的庄园,可是一场森林大火将他家的庄园烧成废墟。突遭变故的他满目忧愁,于是他决定出门看看。他来到市场上时,发现一家店铺前排了一队长龙,走近一看,原来是做木炭生意,这使他想起了被焚烧掉的庄园。打听到木炭的价格后,他更加欣喜了。原来,他庄子里的那片废墟不再是废

物,而是有市无价的商品了。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生机,发现惊喜。 换个角度看世界,活出精彩的人生。他文采斐然,才华横溢,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领袖词人。他仕途多舛,多次贬谪,成为有职无权的闲人。他是苏轼,那个爱用文学来治愈自己的才子,那个有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之人。人生在世,怎会没有风浪,怎会没有起伏,有人倒下,便有人爬起,有人放弃,便有人前进。你的人生怎样,最主要是看你自己,活出精彩的话,就学苏轼吧,学一学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学一学他的独特视角。 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自己,甚至是不一样的世界。

和孩子一起开学 与孩子共同成长

和孩子一起开学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学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教育的希望,更是家长的希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大理石,把大理石塑成雕像需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因素。整个过程中家庭教育首屈一指。我校家长学校在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关怀下,以“办适合社会、家庭需要的学校” 为宗旨,做到规范办学、突出特色、长效管理、不断创新,各项工作扎扎实实。 一、明确目标,不懈追求。 为使家长学校工作收到实效,使家长学校成为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主渠道,我们反复研究,认真思考,明确目标,制定措施。为此,确立我校家长学校两个办学目标:一.指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重视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二.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及校风、校史,把家教目标集中到孩子全面和谐发展的综合素质上,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 围绕这个目标,多年来学校坚持做到学生开学,家长学校也开学,期末学生进行表彰总结,家长学校也进行表彰总结。把办好家长学校的必要性以及办学的宗旨和目的不断宣传到家长中去,逐步得到家长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促进家校共识家校共建家校共赢。家长在

家长学校中学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增长了知识、充实了自己,提高了家长参与家长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强化管理、层层落实。 明确目标,形成共识,接下来就是强化管理、层层落实,因此,我们精心安排,认真筹划,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指挥机构,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家长选出家长班班委会,学校教导处派人担任家长班的班主任。完善的组织机构,为家长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完善家长学校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家长学员的资料。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例会之中,保证家长学校各项工作常态、有序进行。设专门授课处,供家长学校教学使用。 3、家长的培训、管理扎实到位。家长学校是家长接受继续教育的场所,作为组织者,我们精心组织,周密计划,合理安排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保证家长学校工作取得实效。培训前,学校认真了解,全面考虑家长所关注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召开班主任会:一.动员---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二.考勤---保证听课率;三.同听课同提高---保证良好的上课纪律。学校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家长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学习要求,保证听课家长心中有数。培训中,分年级集中授课,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家长听课的直观印象,家长学员认真做好笔记,适时与授课教师有效互动。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家长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书心 得体会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这样一个仅有的、宝贵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与孩子最亲近、相处最多的是父母,我们会给与他们什么样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为母亲的我,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这种情感就是父爱和母爱,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父母的爱如火焰照耀并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父母之爱如此之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对父母抱以“敌视”态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没有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他们的爱,没能同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沟通。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呢? 这无疑是让很多为父母者头痛的话题。孩子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性格害羞,爱撒谎,屡教不改 ······如此种种,让父母难于应付,万般无奈之下,无名火起就对孩子动辄以打骂,或者变相的体罚,经过这样一翻“教育”,自以为孩子能悔过自新,却成想适得其反,孩子愈加的反判,甚至对你阴奉阳违,以至造成

大错,这样的父母这“爱”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确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呢?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 正是这一点。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有以下几点之一: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六、常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明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句子

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句子 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句子 所有的爱给我们的孩子,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放飞!亲爱的宝贝,你是父母在季节里爱的果实,你的微笑就是全世界的快乐。从此,我们不再寂寞,从此,我们有了完美的生活。我眼中的幸福,就是周末,一家人团圆在一起,陪孩子踢球,晒太阳,逛街。孩子,你知道吗?当你出生的那一刹那,妈妈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亲爱的宝贝:因为有了你,一切变得更美好,可爱的小宝宝,欢迎你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愿你健康成长,幸福快乐!作为父亲,能陪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不要管去做什么,不要管孩子有多不听话。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愿你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愿你做一个时间的主人!空中点点闪烁的银光环绕着缤纷的梦想,祝福你,双手合十许下的心愿,都一一实现在眼前!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看你小心地学会了走,你心中不明白离愁,于是快乐地不回头。恒久不变的浓浓的爱,化作你发奋求知的动力,助你达到理想的彼岸。祝愿你健康永远,爱心永恒!陪孩子在一起的快乐童年,好难得好珍惜,一晃眼当他是个小伙子的时候,会发现现在的淘气捣蛋到长大后都是幸福和回忆。爸爸妈妈的两颗心乘起来等于翅膀,我们会用全部的爱为你护航,不管世界有多少漫长的路,愿你放梦想到处飞

扬!我九分庆幸,一分妒嫉,你们睁开眼就是花的世界,一下子就沉浸在幸福里;我一声祝贺,九声期冀,愿你为后人创造更美的天地!妈妈有三个愿望:一是你爸爸顺利工作;二是家人都健康;三是你快快长大。宝贝,你永远都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幸福的!妈妈祝福你永远健康快乐!让理想为你的人生导航,让知识为你增添力量,做一个成功的人!周末时间一家人聚在一起陪陪孩子,逛逛街,便是幸福!陪孩子,在一起,幸福时光,美食相伴!培养孩子,不仅仅为了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参与一段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上帝将你赐予我们的之时,幸运与你同时降临!灿烂的季节迎接灿烂的你。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化。

蹲下来跟孩子谈话

蹲下来跟孩子谈话 我的女儿去美国参加“中美中学生友好交流”活动,在洛杉矶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当了一个月的“美国孩子”,回来后给我上的第一“课”,是要我虚心向她的“美国爸爸”学习。她说:在美国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总是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美国人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不只是为了表示大人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的尊重。而且,蹲下来跟孩子谈话,既在有形之中缩短了大人与孩子形体上的距离,使孩子没有压抑和恐惧感,又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同大人一样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我在女儿的“课”中深受教育和启发。大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可确实有“大文章”。然而就是这样小小的屈伸之劳,美国人习以为常,我们中国人却难以做到。在我们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其姿势要么是大人高高在上地站着,孩子卑躬屈膝地跪着;要么是大人趾高气扬地坐着,孩子规规矩矩地立着······而且,大人谈话,其态度之严和口气之大,更让孩子目瞪口呆和心惊胆战。如此,孩子哪能感受到平等?哪有自尊、自信可言? 而且,我们的孩子上学读书甚至长大成人参加工作了,在跟老师和领导的谈话上也没有平等的话语权。老师跟学生谈话,老师站在“圣坛”上,傲然挺立,诲人不倦,谈笑如“鸿儒”;学生俯首帖耳,唯命是听,惶恐像“白丁”,领导跟部下谈话,领导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一副“高姿态”;部下低眉顿首,洗耳恭听,整个“低能儿”。什么叫“中国国情”?如此这般的谈话“语境”,将“中国国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大人不能蹲下身子跟孩子谈话,老师不能走下位子跟学生谈话,领导不能放下架子跟部下谈话,都是孔孟的道统所致。按照我们的“格式化”的“程序”,大人与孩子、老师与学生、领导与部下,都是依附和服从的关系。也因此,大人跟孩子谈话时什么氛围,都要讲究一定的礼仪和规矩。那么,大人站着身子跟孩子谈话,老师板着脸子跟学生谈话,领导翘着腿子跟部下谈话,正是“礼仪之邦”的“礼”的表现;如果大人蹲下身子跟孩子谈话,老师走下位子跟学生谈话,领导放下架子跟部下谈话,反而是“不成体统”的行为。 鲁迅先生把儒家的礼教称为“吃人的礼教”,可谓一针见血。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在谈话上“非礼勿说”,因而养成一种唯上是从和逆来顺受的奴性,缺乏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他们说话没有个人主见,做事没有创造精神,似乎成了一种只会听话的机器人—在家里听大人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我们长期以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好孩子”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喜欢逛商场,但每次她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天,她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她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她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的只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碰着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年轻的妈妈这才明白女儿哭闹的原因。”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告诫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蹲下来看孩子”的道理。从那时起,我就在心中默念,以后我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没曾想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就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而且担任班主任,这下要真正与孩子们接触了。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往往他

们也是调皮捣蛋的,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还没有“规矩”这个概念。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就从给他们上“规矩”做起。每天按时到校,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可以随便讲话,更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做操要排好整齐的队伍,不应该东张西望……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谓“黔驴技穷”了。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我是忙得焦头烂额,事必躬亲,可孩子们并不买你的帐。课上照样有人讲话,写字时依然有人站着,课间操的队伍还是弯弯扭扭…… 为什么我的付出孩子们一点都体会不到呢,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真的很生气,觉得自己是在对牛弹琴。反思起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句“蹲下来看孩子”的善意提醒。虽然我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工作中我又何尝真正去做了呢?总是以师者的身份去俯视学生,认为与这些小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当孩子们犯了错时,常常对他们大呼小叫,举起棍棒吓唬……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所改变。那天,孩子们在写字,我还是象往常一样巡视,纠正“两姿”(握笔姿势和写字的坐姿)。这时看见地上有块橡皮就俯身去捡,我发现那个孩子的脚竟然是悬空的。随后我又留心观察了其他学生,还发现了几个这样的情况。我们写字要求脚放平的,他们怎么能做到呢?课后,我找来几个孩子询问:“为什么你们上课听讲或写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