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明清之际的思想

1.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 A. 突出人性 B. 冲击理学 C. 服务市民 D. 维护专制 2.德国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 反对权威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C.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3.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推动社会转型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4.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5.明代李贽评《西厢记》等优秀曲本:“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孰谓传奇不可以兴。不可以观以群,不可以怨乎?”近代梁启超也说:“今后言社会改良者,则雅乐俗剧两方面,其不可偏废也。”他们两人 A. 都主张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 B. 都注重京剧丰富文化生活的社会功能 C. 都强调运用戏曲武器去改造社会 D. 都看到了戏曲艺术反封建的政治意义 6.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王朝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营造了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段辉煌。对于他死后遭到彻底否定,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江陵(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故有身后之辱”。这句话从实质上说明 A. 李贽充分肯定张居正的贡献 B. 其悲剧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 C. 张居正改革触动权贵的利益 D. 张居正贪恋权位遭同僚忌恨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目标解读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 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 官场的腐败 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 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 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课程分析 本节是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节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课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概括分析、对比、观察、阅读整理史料、全面思维、知识创新、是非判断等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反传统的科学思想、爱国思想、、探究性等性格的养成教育。因此,学生充分学习这一课具有重大意义。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其它内容的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之一。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他们好学善思、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也渴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种种素质,成为一名将来能立足社会的有用人才,甚至杰出人才。表现出较强的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愿望。本课内容相比较而言对于学生有写陌生、也有些深奥,因此必要的讲解与分析不可或免,因此,合理分配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设计理念 立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师生一起通过积极的观看历史图片、阅读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交流思考成果、通过积极“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的学习,实现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多视角、多层次提出、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实现课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真正达到学史鉴今的目的。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进步之处。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甄别史料。 2、结合时代理解新思想的价值。 3、师生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教育学生要克服教条主义,学会独立思考。 2、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方法:采用分析、理解、探究、交流的综合教学法,达到思、学、悟的有机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达标 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C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 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 答案:A 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答案:A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答案:A 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思考了哪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3)说明“晚明——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相关内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作者:————————————————————————————————日期: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案 马新颖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分解课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简历。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3.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4.了解并掌握批判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内容、影响。 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经世致用的含义。 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首先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的哲学家李贽。而明清之末,黄宗羲、颜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则在对明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沉痛反思中,奋抉而起,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和空谈心性的腐迂学风,积极倡导社会变革,主张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又一次发展,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这场风雷激荡的时代,一批儒学斗士欲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突破科举制度的羁绊,呼出了振聋发奋的最强音。他们的名字就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的思想家。 现在我们一块儿了解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吧。 (二)讲授新课: 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幻灯片展示: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 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

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的生活背景: 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练习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

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邹城期中)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C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项。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项。 2.(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以王艮、李贽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封建礼教,要求行为自由;鼓吹人欲、私欲,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这一思潮( B ) A.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 B.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C.是对理学思想的创新 D.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解析]王艮、李贽的思想是传统思想活跃的表现,而非来自于西学,不属于西学东渐的产物,故排除A项;根据“要求物质利益;肯定心性无别,要求贵贱平等”可知明朝后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故选B项;王艮、李贽的思想是对理学思想的反叛,而非创新,故排除C项;他们的思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重视和肯定,没有表达民主政治诉求,故排除D项。 3.(2019·陕西榆林一模)明末清初儒生对理学的反思,除了集中在朋党之争和清谈误国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课程标准: 学思想的发展。 2011年高考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具体理解如下)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经世致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理解记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 结合政治、经济模块相关知识,分析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形成的社会因素,综合评价其思想主张。 发展性选择: 分析黄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民本因素,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分析经世致用的历史、现实价值。 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多元解读,感悟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 (2)、经济上: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3)、文化上: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肯定人欲,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批判专制制度,出现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 2、核心概念 (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 ①明朝:1368——1644 ②清朝:1636——1912。 ★:【历史史实阐述】(基础决定高度)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一)李贽的思想主张 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焚书》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1、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李贽的代表作书名叫《焚书》《藏书》? (以这三个问题引出李贽的异端思想) 阅读:李贽语录 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3.(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 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四)研究学习 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展示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著作思想及作用),让各组同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三个组在黑板上展示 (五)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我们如何来评价三大思想家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李贽思想 1.原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 气。同时,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明朝万历年间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 2.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 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3.李贽极为痛恨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维护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指斥他们借道学这块敲门砖, 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4.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这种“更不言一,亦不言理”的观点,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 (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他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2)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由此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3)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构成了这一时期进步思潮的又一重要方面。 (1)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2)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黄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主张“是非决于学校”。 3.顾炎武 (1)顾炎武针对明代读书人沉湎于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2)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3)顾炎武还身体力行考察山川关隘、民间风俗和民生疾苦,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

2015-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2018·全国卷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考点】明清思想观念变迁 【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答案】D 2017年题组(备注:无) 2016年题组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A、导入新课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B、课文讲授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①专制统治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 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编者: 李颖秋 教 学 过 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知道其主要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 进入新课 】 探究2:“异端”思想家李贽 问题1: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风尚变化,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一些士人试图冲破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重重波澜。 问题2:李贽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至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痛恨维护仁义道德、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从而否定了“天理”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及评价。 ………………………………………… ☆★ 过程与方法 讲解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讲解李贽思想的评价;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分析讲解其历史意义。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贽思想,学习其敢于抗争的品质;学习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决定作用。 ………………………………………… 【 教学重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及主张;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 【 教学难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 ————————————————————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 教学用具 】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即墨五中高三历史导学案 编写人:高三历史组审核人:迟永时间:2011年11月课题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师:班级: 授课 2011年11月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 时间 课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标准 【学习重难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试大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 一、背景 1、政治:明清时期,封建制走向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 缚人们的思想。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①明代晚期, 习气。 ②在商品经济的浸润下社会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③不少士人试图摆脱“”的束缚。他们冲破传统儒学的 束缚,发展。 2. 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大力鞭挞,否认孔子学说是万世至论。 ②反对儒家理论:肯定人们;倡导发展; 提出的观点。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源于阴阳二气,摇撼了“ ”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㈠、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专制社会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4、一些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 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开创了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 具有批判、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㈡、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一>王夫之 1.思想特色: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 想体系。 2.主张 ①强调“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宣扬“形、神、物三相遇知觉乃发”,即通过可以 得到正确认识;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的理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试题M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试题 【典型例题解析】 例1(2003江苏卷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材料三: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揖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 ——《蒹葭堂杂著摘抄》材料四:“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王夫之:《黄书》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0分) 【点拨】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关问题的能力,要求材料一从一文学作品,反映世人对钱的重视“论英雄钱是好汉”甚至提出“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寸步也难”,反映其拜金的观念;材料二反映对富者由“丑之”到“乐与为朋”,进而发展到“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举”,与材料一反映同一主题。材料三提出奢侈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材料四则反映了对工商业的重视,材料阅读难度不大,第一问答题要点应该不难,重要的是要注意语言的提炼。第二问要求对上述观念的评价,要拓宽思路,客观地评价。 【解答】拜金、重商和倡奢。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助长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或激化阶级矛盾)。 【总结】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并且提出较高的归纳、概括能力要求。 变式题 1.明代晚期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驱使人们竞相逐利的根本原因是 A程朱理学的局限性逐渐暴露B专制统治腐朽本质被认清 C商品经济冲击D知识分子个性发展的结果C 2.明朝大力鞭挞统治阶级推崇的程朱理学的著名思想家是 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A 3.李贽针对当时社会逐利拜金风盛行的社会现状,其态度是 A鼓吹“存天理,灭人欲”B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C礼教、仁义是立身之基础D拜金之风是社会风气败坏的表现B 4.李贽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B痛恨道学的虚伪与贪婪 C认为每个人都应顺“自然之性”D提出人类社会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D 例2《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言论在当时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2019·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 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教条主义 C.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儒家思想 2.(2019·邢台质检)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 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2019·襄阳一模)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 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目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 A.“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 B.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 C.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2019·承德联考)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5.(2019·湖北七校联考)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 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高中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及答案 【重点讲解】 一、简析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 (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人们竞相逐利。 (3)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 3.李贽“异端”思想主要内容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第二,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在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士大夫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李贽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秉赋之自然”。 第三,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李贽思想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山东冠县实验高中 高三历史单元翻转课堂学案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 年月日 厚德笃行第1页智慧幸福

厚德笃行第2页智慧幸福

厚德笃行 第4页 智慧幸福 ( 4)内容不同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5)影响不同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6.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否属于民主思想? 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以民为主,体现臣民意识;民主思想本质上是人民当家做主,体现公民意识。黄宗羲的思想是形式上的民主,本质上仍然是民本思想,和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流程三:【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 流程四:【巩固训练】(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2017 新课标Ⅲ卷 2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第5课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预习提纲】 A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 B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的主要思想观点 C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D对明清进步思潮的评价 【教学设计】 一、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背景 阅读引言、P21知识链接加以概括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产生与发展(根?本原因),工商业阶层扩大 3、思想: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 程朱理学摧残人性

二、明代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 1、生平 2.思想主张 1、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请思考:从这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什么样的“异端”思想?(6分) 答:⑴反对盲从孔子;⑵反对礼教虚伪;⑶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思想主张: ①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权威化 ②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 ③从哲学高度否定天理本原论

3、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的精神,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阅读P20—21分别概述三位思想家的思想观点 材料三……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请思考:材料三、四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 答:⑴批判封建君主专制;⑵主张“工商皆本”。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教学设计说明: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讲了明代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观点和历史作用。我当时想到本课的重点是思想家的观点而难点是理解他们观点的历史作用,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是通过我的讲述还是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呢?最后我决定讲述和学生互相讨论相结合,由我讲述李贽的“异端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对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进行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1).就本册书而言 本册教科书着重介绍了人类社会文化领域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内容。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就本专题而言 本专题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思想影响之深远,古代科技之进步,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所以,学习本专题,有益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有益于深刻理解今天中国的国情。 (3).就本课而言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新经济因素的萌芽和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抨击纲常伦理、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潮,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学习本课,有益于加深对明清之际思想启蒙与明清之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已经学习了明清经济的发展、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趋向的基本史实,对明清的经济等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深层次的历史影响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需要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利用新材料,进行材料分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2.学生特征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已久,学生的思维方式渐趋成熟,对问题能够抽象的理解,因此对于人物主张以及历史影响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看法。 三、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