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泉州晋江子江中学王国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精神命脉。但是,当今语言苍白无力、假大空、乱喊口号、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致命弱点。要改变这种现象,使中学生作文充满活力,具有新鲜感,除了关注生活,还应该和传统文化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一、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语言营养。

当今书面表达所使用的语言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新词汇只占极少部分。由于我们社会引导的忽视,加之广大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以及社会网络文学不规范语言的干扰,当代中学生在写作时,书面语表达已经捉襟见肘,基本上是“白话(苍白无力的口语)成篇”,不少人纵有千言万语写不出,成了语言大街上的乞丐。

中学生作文书面语言贫乏,除了社会的原因,很大部分责任在我们学校语文教材,重政治思想的教育,轻语言品位的导向。当今高中语文教材里古典文学的篇目所占比例偏少,尤其要求背诵的经典作品不足,整个中学阶段六年,(以《2011年高考说明》为例)要求背诵考试的古典文学作品篇目只有二十三篇,还不如古代私塾学子半年的背诵量。要知道,学生作文写作书面语的最重要来源就是教材,而教材内最有效的书面语就是古典文学背诵篇目的语言词汇。区区二十三篇的背诵量,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来说,不是杯水车薪吗?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不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中学生写作中书面语的缺乏自然是文学阅读量的不足,要增加阅读量,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名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当今是使用的格言警句,不是原创于我们睿智的先贤吗?我们当今使用的成语不就是来源于我们智慧的祖先吗?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作文书面语更需要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只有经过古代传统经典文学的耳濡目染,方能更好播下书面语言表达的种子。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古典诗词以及古典名著背诵量与作文语言的的表达水平有极大关系,中学生背诵量与作文写作语言词汇使用量的一般比例关系大约是一百比一,而且随着学生阅读背诵量的增加和写作中使用频率的增大,成递增关系。

如果只按照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量,是远远不能够保证作文写作书面语表达需要的。所以,我们在教材要求背诵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倍的背诵量,把教材中一些文句通俗、语言浅显、篇幅较短的古代诗词、散文纳入背诵范围,以增加学生的书面语言词汇量。

同时,在学生指导学生背诵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中学生背诵文章要想达到最大化的巩固、使用率,必须沿着这样的规律:朗读——背诵——理解——巩固——使用;而不是先前人们所认为的:阅读——理解——背诵——巩固——使用。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学生朗读,一个学生听,而听朗读的学生比朗读的学生背诵巩固速度更快。中国古代私塾教师正是无意识中按照这个规律对青少年进行教学的。这个规律的发现,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强中学生古典文学阅读、背诵,提升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信心。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必修模块的语文教材学习之外,我们还选修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强调每天朗读,将选修课本中的一些

经典篇目,要求背诵下来。此外,课外提倡学生根据兴趣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还鼓励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时,认真阅读书中许多优美诗词,尤其是《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游幻境中那些暗示人物命运的判词和大观园年轻人聚会时创作的诗词,揣摩其含蓄精美之处,并把自己所喜欢的诗词背下来。让学生在规范、纯洁、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经过大量古典文学阅读背诵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表达简洁,用词规范,极少出现以往的口语连篇、词汇贫乏的寒伧状况。

当然,我们在提倡学生阅读背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同时,并不否认学生阅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作用,只是要学生明白古典文学的语言,更适合作为写作的书面语,在书面表达时更规范、实用。

二、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营养。

作文写作是一种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人生观的展示。中学生拥有怎样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们怎样的心态,也就决定了他们怎样的学习生活态度。我们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的目的,就是要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积极一面教育学生,引领学生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在写作中自然透露这种进取精神,让积极向善的一面永葆活力,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当今中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三个矛盾,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1、希望国家民族强盛,但是缺乏责任感。把中国建成一个历史教科书上大汉、盛唐一般繁荣强盛的国家,让世界仰慕,是中学生作文中最美妙的理想:“让美国不敢对我们说三道四;让日本不敢觊觎我们的钓鱼岛;让东南亚各国不敢对我们的南海资源蠢蠢欲动”……但是,这些幼稚的中学生们却很少思考,我们的国家民族应该怎样才能强盛?要靠谁来强盛?因为离作为中学生的自己太遥远了,现在有长辈为国家崛起在支撑奋斗,将来有下一辈为民族繁荣会奋发图强。唯独就没想到自己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员,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面对这种责任感缺失的典型表现,把先贤孟子那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中学生们身上唤醒,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我有意选了《孟子·公孙丑下·十三》进行学习,重点讨论“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国家强盛、民族兴旺每个每个国民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个人的耻辱,是国家的不幸,是民族的悲哀。

2、渴望社会和谐,但是缺乏协作意识。现在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抱怨人际关系的不融洽,呼唤淳朴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在家庭中长期处在溺爱氛围中,家长的百依百顺,许多中学生行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只关注别人是否令自己满意,甚至只要求别人为自己服务。却很少甚至根本没考虑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在学习讨论《论语·雍也》时,就让学生明白,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设身处地地体贴别人,将心比心、以及推人。社会是众人的社会,应该在大家互相理解协调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诉求,实现社会的最大和谐;如果大家只顾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考虑别人的诉求,势必造成最大的社会不和谐。所以,孔子的“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就是我们教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应该传授给学生的生存、处世理念。

3、期待建功立业,但是缺乏恒心。中学生年轻气盛,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学生们在作文中常描绘自己的美好理想蓝图,表达美好愿望。。每当现实中学习艰难、考试受挫、

竞争残酷、升学形势严峻等等压力接踵而来时,学生又会怨天尤人,见难而退。在作文中感慨“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哀叹生不逢时,甚至自暴自弃。要让学生在挫折面前奋起,而不沉沦,寻找励志文段学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选取《论语·泰伯》,学习讨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选《论语·子罕》,学习讨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选《孟子·告子下》,教育学生,人要经得起苦难磨砺,在遭遇困难时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时要能够振作,处在磨难中,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的基石。恒心、毅力从来是事业成功者的座右铭。

三、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立意启迪。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由内到外的一种感染熏陶,它可以从气质、涵养到精神、品格全方位浸染。

儒家圣贤教育人们要人们积极入世,拥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到今天,被我们学生学习吸收后,在作文写作立意上,经常演化为我们学生作文写作中提倡的努力学习,为国家民族振兴,贡献自己才智。

道家先贤开导人们顺应天道,实际上是把天地世界看成是一个统一体,把人们的内心与外界,人类与自然最大限度地融合。我们中学生作文中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意识、和谐社会建立等等,这些写作文写作立意都是从道家的哲学理念中得到启示的。

释家先哲引导人们悟道,从外省内,挖掘思维的潜力,通过思考调节,达到心灵的平和、宁静。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纷繁喧闹的世俗中保持冷静的思维,感悟出人生处世的道理,实现自我的超越升华,更需要释家的悟性。学生作文中的闹中求静、冷静的智慧、烦恼突围等等立意,都有意无意与释家的哲理暗合。

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营养土壤,让传统文化精华深入中学生内心,内化为人生修养,形成一种精神文化气质,即到达修身的目的,是我们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当中学生进行不断的传统文化熏陶,获得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之后,就会在自己身上内化为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并水到渠成地在作文写作中展示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作文写作立意,这更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期待。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所有士子的目标。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家思想之所以一直受推崇也与它所崇尚的价值观分不开。“仁、孝、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今天,很多人仍是以这几点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儒家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古代,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是以儒治国,因此儒家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A.传统是延续性的 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 C.传统是历史的 D.传统是革新的 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 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 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 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利玛窦 D.魏源 答案:利玛窦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林则徐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司马迁 答案:梁启超 第二章 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 B.分封制 C.父系氏族 D.家国一体 答案: 家国一体 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 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D.不耻下问 答案:因材施教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答案: 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答案:司马相如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文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 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 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 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 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 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 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 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 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 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

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 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 记住这些节日了。 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 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 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 道一眛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 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 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 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 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 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 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 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 儒学未来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写作训练---中华传统文化 之 四大发明-教学文档

一、请将下面这段话翻译成英文: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它们是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标志之一。第一个指南针产生于战国时期(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是利用天然磁石(natural magnet)来辨别方向的一种简单仪器。火药发明于隋唐时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造纸术于东汉年间由蔡伦改进,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印刷术,又称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四大发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翻译】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 include the compass, gun powder, the paper-making technique and the printing technique. They are one of the marks that China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first compass was invent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was a simple device employing natural magnets to identify directions. Gunpowder was invented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was mainly used in military areas. The paper-making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by Cai Lu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making paper a commonly used writing material. The Printing technique, also called movable type printing, promoted the spread of culture significantly. The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hina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ulture of mankind. 二、翻译:四大发明 六级练习题 (2019年12月卷四) 中国以引进新的方式方法来改变人类的生活而著称。在古代中国的诸多发明中,有四项发明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改变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也对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国的四大发明为全人类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贡献极大,也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 【参考译文】 China is well known for its introduction of ways and means to help ease the life of mankind. Among the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four emerged a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not only to the country, but also to the world’s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Great Four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were papermaking, commercial printing, gunpowder, and the compass. China’s four great ancient invention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s economy and the culture of mankind. They were also important symbols of China’s role as a great world civilizatio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 综述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 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 孔子和《论语》

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

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从政智慧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思想精华,今天仍然可以发用?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思想。我们中华文化,有儒家的心系家国、忠恕仁爱,有道家的潇洒自然、无为无不为,有佛家的慈悲天下、诸法缘会而生,这三家思想构成的中华文化的主体,蕴涵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人立国、为官、作人的基本依据。笔者纵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一般不外乎五个方面:即勤于学而明事理的求学思想、重民本而知根本的民本思想、明廉耻而养情操的德政思想、遵循规而成事业的勤政思想、畏法度而能自律的治吏思想。中国古代从政文化的五个思想显得厚重和务实,除却其愚忠、功用的色彩外,放之当代仍有引人深省之处,分享从政文化的五个思想的智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还有经世致用的哲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做事的遵循、从政的操守,在修心开智,修行精进,修身养性,大有其用。 一、勤于学而明事理的求学思想 回望千年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凤凰涅盘,文明形态的每一次旧貌换新,都是勤于学而明事理的求学思想的结晶。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也经历过闭关锁国,但始终保持了在学习中生存发展的优秀品质。如,先秦时期苏秦悬梁刺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孙康“囊萤映雪”、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等等,我国现代文豪郭沫若,数学家华罗庚,国学大师季羡林,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终身学习的光辉典范。学习开启引领了华夏儿女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恢弘历程。 《论语》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来即须求学”。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说:“人可不食也,不可不学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地把学习当做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才能自觉地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长期地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广泛地读百家之书,开阔“大视野”;深入地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古今中外历史证明,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如果不善于学习、思考,

传统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现实考察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从文化哲学视角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价值 一、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关于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借用美国文化社会学家希尔斯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即使我们承认,每一代人都要修改前辈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范例,我们还必然会发现,大量的信仰过去被拥护,现在仍然被拥护,许多行为范例过去被奉行,现在仍然被奉行,而且,这些信仰和模式与近期出现的范型相互并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错位 现代生活是不同于传统生活的生存模式。适应传统生活而产生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本身以及时代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从其本身来说,传统文化都有两重性,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又有落后、腐朽的一面;从其发展的不同时代因素来说,由于现代反差,传统文化既有适应现代生活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甚至阻滞现代生活的一面。由此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发生了错位。 (二)现代生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虽历经挫折、甚至像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革”那样的摧残而薪火不灭。这里面有着深刻的原因。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上看,传统文化有其时代性,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但除去其含有的时代性因素,还包含着普遍意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现代社会所继承。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重视家庭、诚实信用、正义勇敢和爱国等等文化特质仍是现代人的生活信念。其次,对一个民族来讲,传统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现代生活的文化基点和历史条件。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生活都不能建立在虚无基础之上,而必须建立在一个被批判过的传统之上。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泉州晋江子江中学王国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精神命脉。但是,当今语言苍白无力、假大空、乱喊口号、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致命弱点。要改变这种现象,使中学生作文充满活力,具有新鲜感,除了关注生活,还应该和传统文化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一、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语言营养。 当今书面表达所使用的语言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新词汇只占极少部分。由于我们社会引导的忽视,加之广大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以及社会网络文学不规范语言的干扰,当代中学生在写作时,书面语表达已经捉襟见肘,基本上是“白话(苍白无力的口语)成篇”,不少人纵有千言万语写不出,成了语言大街上的乞丐。 中学生作文书面语言贫乏,除了社会的原因,很大部分责任在我们学校语文教材,重政治思想的教育,轻语言品位的导向。当今高中语文教材里古典文学的篇目所占比例偏少,尤其要求背诵的经典作品不足,整个中学阶段六年,(以《2011年高考说明》为例)要求背诵考试的古典文学作品篇目只有二十三篇,还不如古代私塾学子半年的背诵量。要知道,学生作文写作书面语的最重要来源就是教材,而教材内最有效的书面语就是古典文学背诵篇目的语言词汇。区区二十三篇的背诵量,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来说,不是杯水车薪吗?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不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中学生写作中书面语的缺乏自然是文学阅读量的不足,要增加阅读量,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名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当今是使用的格言警句,不是原创于我们睿智的先贤吗?我们当今使用的成语不就是来源于我们智慧的祖先吗?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作文书面语更需要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只有经过古代传统经典文学的耳濡目染,方能更好播下书面语言表达的种子。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古典诗词以及古典名著背诵量与作文语言的的表达水平有极大关系,中学生背诵量与作文写作语言词汇使用量的一般比例关系大约是一百比一,而且随着学生阅读背诵量的增加和写作中使用频率的增大,成递增关系。 如果只按照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量,是远远不能够保证作文写作书面语表达需要的。所以,我们在教材要求背诵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倍的背诵量,把教材中一些文句通俗、语言浅显、篇幅较短的古代诗词、散文纳入背诵范围,以增加学生的书面语言词汇量。 同时,在学生指导学生背诵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中学生背诵文章要想达到最大化的巩固、使用率,必须沿着这样的规律:朗读——背诵——理解——巩固——使用;而不是先前人们所认为的:阅读——理解——背诵——巩固——使用。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学生朗读,一个学生听,而听朗读的学生比朗读的学生背诵巩固速度更快。中国古代私塾教师正是无意识中按照这个规律对青少年进行教学的。这个规律的发现,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强中学生古典文学阅读、背诵,提升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信心。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必修模块的语文教材学习之外,我们还选修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强调每天朗读,将选修课本中的一些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

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尊重传统文化作文3篇

尊重传统文化作文3篇 在中韩端午节相争韩国最终申遗成功后,举国感到忿忿不平,国人们纷纷指责韩国卑鄙,下贱,无耻,抄袭中国申遗项目的人各有 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国人能够反思自身呢?与其说是韩国抢走中国 的端午节,不如说是国人自己扔掉它罢了。 其实,韩国申报成功并非是坏事,恰恰相反,还是件好事。何解?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在接受采访时 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 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 认为不是一件坏事。”是的,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那些忽视中国 传统文化的国人们打响了警钟;给以那在背后骂骂咧咧,指责韩国过 错的无知国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件事件进行深刻 反思。 时常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看见被岁月给尘封,被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掩盖的传统建筑,传统文艺,甚至传统习俗。面对灯红酒绿, 层楼叠榭的摩天大楼,谁会甘愿住在那破旧,老土的四合院,窑洞,吊脚楼,过着原始土着民般的生活呢?谁还会对那传统的造物技术——简单粗糙的物件和纯手工高强度劳力而放弃学习更先进的机械制 造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在眼球经济,泡沫经济盛行的今天 又有多少人能够保留住中国的国粹——京剧……少之又少罢了。 今天,大多数80后,90后,00后不过传统节日而喜欢过洋节。在一次小学生问卷调查中,有专门“按重视程度,给传统节日”排 序的题目,结果几乎所有学生都填写了“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的顺序,端午竟成为孩子们眼里最不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和清明、 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学生们更愿意过圣诞节等洋节。“我最喜欢过圣诞节了,能收礼物和贺卡,大家还能一起玩,很开心。端午节就很平淡了,唯一盼头就是放假,就连吃粽子也是平时 就能吃到。”某小学生回答说。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过圣诞节,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美名扬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结题报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每一伟大民族都有其民族文化;每一民族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亦可称为民族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各种不同的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的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和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求,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人们在创造、构建新文化时,首先要正视传统文化的存在,在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只有使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是新文化的摇篮和基础;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课题研究目标 让学生在接触、了解、诵读经典诗文的同时,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

1 【单选题】(1分)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2 【单选题】(1分)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3 【单选题】(1分)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4 【多选题】(1分)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正确 第一章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正确答案是:A,B,C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正确答案是:A,B,C,D,E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正确 2 【单选题】(1分) 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正确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正确 4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正确 5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范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中国的传统文化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敢

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中国的传统文化——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诗、词、曲、赋;有京剧、曲艺、书法、国画;还有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中国的茶文化了!尤其是杭州的龙井茶更为著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最后说说茶的样子吧!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不沉下去…… 龙井茶不但有着四绝,而且喝茶对身体也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就因为茶叶有这么多优点,所以中国人才爱喝茶,并逐渐形成了

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1 谈到经典阅读,我们首先必须厘清一个概念,就是何谓经典?《辞海》对经典的第二条定义是:“古代儒家的经籍,也泛指宗教的经书。”就是说,经典是宗教性的、是与信仰相关的、是解决人们的价值观问题的。 我们这里所指的经典阅读主要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着重提倡四类:道德学体系,主要是指以《周易》为花蕊,儒家、道家著作、诸子百家为花瓣,一花百瓣的著作体系;智慧学体系,主要是指佛家经典著作,譬如《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谋略学体系,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另外,就是养生学体系。除此之外,强调重视历史、文学、风俗民情等古典作品的阅读与领悟。 当然,经典是经历史长河的淘洗留存下来的,经典的概念和阵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范畴也是很广的。譬如,有的人把国外名著列为经典之中,我们并不否认,只是面对中国目前传统伦理道德的日渐消解,我们认为提倡中华传统经典更有必要。 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树立起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首当其冲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2 当今时代,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盛行,精神领域伴随着“经济决定论”的影响,道德教育危机日渐凸显了出来。“物欲”和“本能”成为时尚文化追求的主旋律,人们抛开用于区别人与动物的伦理道德外衣,直逼人的自然本性,纵情于肉体的感官的刺激和享受,而一阵疯狂之后,留下的确是享乐主义盛行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精神危机。 现代人追求日益浅俗化的时尚文化,“电脑文化”、“快餐文化”不时见诸报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知识无疑是增多了不少,甚至是前人的几十、几百倍,但是接触信息虽多,这些信息却不经过大脑的“悟”,没有帮助大脑皮层的开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一、自我管理的大成:佛家文化中的“无我”与“舍法” 佛家文化以宇宙时空观来看待人类、看待人生,旨在使一个悲观的人类变成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类,并教育人不断地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永远向着佛道迈进。人类为什么是悲观的呢?因为人一生下来最终的结果是死亡,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苦难,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就是想让人类在精神上摆脱这样的命运———他放弃了优裕的贵族生活,苦苦修行,最后以包含宇宙的胸襟创立了佛教,以无限的时空看待永恒的生命。 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生与死是一回事,那不过是物理形态上的变化,生命是永恒的。 后继的佛陀们沿着佛祖的足迹,继续探索宇宙的真谛。他们看到人不能光为理想而活着;还要为当下而活着,于是让人们追求无念、无住、无相、无我的境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忘我的舍法之境界最大限度地普渡众生。后来毛泽东主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抱着只求耕耘、不求收获的信念默默地发挥好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他人谋幸福,也体现了他博大、慈爱的胸怀。忘我就是忘掉我,我是什么? 我是由非我之因素构成的,比如财富、权势、美色、莫名的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劳动的时候,大脑一直被一些无谓的东西占据,诸如名、利,还为一些纠纷而耿耿于怀,更有甚者,坐在飞机上,总担心飞机会掉下来———这些忧虑令人苦不堪言,哪能干好工作呢?如果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一有念头,能量即被占用,用公式表示即为: 能量剩余(现有能量)=能量来源-能量占用全心全意=身体状况-占用(财、色、权、烦等) =忘我 能量占用越多,剩余能量越少,做事情的状态就越差;如果剩余能量是负数,那就最好什么也不干,否则能量透支,身体一定会出问题。反之,能量占用越少,

虹口高级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

虹口高级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近来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或者说是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发自内心的感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蕴含的道理既亲切又高深,既温馨又高远,它们是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认同感的所在,是民族情感的载体。它与我们今天正面临的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不但不相左,而且还是促进力,是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同自己历史对话的手段。 2004年,上海市确立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德育主题,同年9月我校就开始在高一年级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以此进行有虹中特色的新时期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内容的探索研究。 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背景 二期课改将一期课改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调整为基础课、拓展课和研究课,使之更有利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这其中,开设拓展课是很重要的环节。 在中国,“文化”亦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汇,其涵义为“以文教化”,侧重的是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精神领域的活动。这一功能在今天更多的是依赖教育机构来实现。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这种“以文教化”的作用则显得更为重要和不可或缺了。 毋庸置疑,当历史迈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生存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又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不至于被异化而失落精神的家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着眼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从文化领域,特别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浇灌青少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