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doc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doc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doc

实验九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一)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 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量光密度的的基本原理,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学习工作曲线的绘制,学会用工作曲线法溶液浓度的方法;

3、巩固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操作。 【实验原理】

1、碘酸铜

Cu(IO 3) 2 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即

K sp [Cu 2 ] [IO 3 ]2 ,碘酸铜溶液中满足

[IO 3 ] 2[Cu 2 ] ,代入上式 K sp 4[Cu 2 ]3 。当我们测定了饱和碘酸铜溶液中的

[Cu 2 ] 值即可就去其溶

解平衡常数。

2、光线通过有色溶液时,一部分被溶液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溶液。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A

lg T lg I 0

( T 是溶液的透光率,用 T

I t

表示, I t 为透过光的强度,

I 0

为入射光的强度) ,来

I t

I 0

测定溶液中有色溶质的浓度。其原理是 朗伯 - 比尔定律 ( Lambert-Beer Law ):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

溶液的浓度 c 和光穿过液层厚度

l 的乘积成正比

A

cl

其中

——消光系数(或吸光系数)

。当比色皿大小一定时,确定的溶液其

, l 均确定,则 A 只与浓

度 c 有关。【实验步骤】

1、配制 Cu(IO 3) 2 饱和溶液。

取少量 Cu(IO 3) 2 沉淀放入 150mL 锥形瓶中,加入 60mL 去离子水,加热至 70~80℃,充分搅拌。冷却

至室温,静置数分钟,常压干过滤。

2、工作曲线的绘制。

-1-1 -1-1 2+

CuSO4溶液的体积。

①计算配制·L 、·L 、·L 、·L Cu 溶液所需的标准

②用吸量管分别移取计算量的

4 -1

CuSO溶液到 4 只 50mL的容量中,各用移液管加入1mol·L的氨水溶液,

用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摇匀。

③用 1cm 比色皿在610nm 的条件下用721 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 4 只容量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

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制A-Cu2+浓度图(工作曲线)。

3、 Cu(IO 3) 2饱和溶液中 Cu2+浓度的测定。

①用吸量管两次分别吸取 (IO 3) 2饱和溶液和 1mol·L-1的氨水溶液,注入两只干燥的50mL小烧杯中,混合

均匀后用 1cm 比色皿在610nm 的条件下用721 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求其平均值即为 Cu(IO 3) 2 饱和溶液的吸光度A。

②在工作曲线上根据相应的吸光度求出【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1、数据记录

标准 CuSO4溶液浓度 / (mol·L-1)

实验组

配制 CuSO4溶液浓度 / (mol·L-1)计算所需标准CuSO4溶液体积/mL 加入 NH3· H2O溶液体积/mL

2+

Cu 的浓度。

标准溶液1标准溶液2标准溶液3标准溶液 4

吸光度 A

A 27.378 [Cu 2 ] 0.0045 ,代入数据得 [Cu 2 ] 0.00363mol L 1;

则K sp4[Cu2]3 4 0.003633 1.91 10 7。

(如用坐标纸法,则[Cu 2 ] 0.00350mol L 1,K sp 4[Cu2 ] 3 4 0.003503 1.71 10 7。)

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九 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一)碘酸铜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量光密度的的基本原理,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学习工作曲线的绘制,学会用工作曲线法溶液浓度的方法; 3、巩固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操作。 【实验原理】 1、碘酸铜Cu(IO 3)2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即22sp 3[Cu ][IO ]K +-=?,碘酸铜溶液中满足 23[IO ]2[Cu ]-+=,代入上式23sp 4[Cu ]K +=。当我们测定了饱和碘酸铜溶液中的2[Cu ]+值即可就去其溶 解平衡常数。 2、光线通过有色溶液时,一部分被溶液吸收,另一部分透过溶液。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0lg lg t I A T I =-=(T 是溶液的透光率,用0 t I T I =表示,t I 为透过光的强度,0I 为入射光的强度),来测定溶液中有色溶质的浓度。其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 ):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的浓度c 和光穿过液层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 A cl ε= 其中ε——消光系数(或吸光系数)。当比色皿大小一定时,确定的溶液其,l ε均确定,则A 只与浓度c 有关。 【实验步骤】 1、配制Cu(IO 3)2饱和溶液。 取少量Cu(IO 3)2沉淀放入150mL 锥形瓶中,加入60mL 去离子水,加热至70~80℃,充分搅拌。冷却

至室温,静置数分钟,常压干过滤。 2、工作曲线的绘制。 ①计算配制·L-1、·L-1、·L-1、·L-1 Cu2+溶液所需的标准CuSO4溶液的体积。 ②用吸量管分别移取计算量的CuSO4溶液到4只50mL的容量中,各用移液管加入1mol·L-1的氨水溶液, 用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摇匀。 λ=的条件下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4只容量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③用1cm比色皿在610nm 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制A-Cu2+浓度图(工作曲线)。 3、Cu(IO3)2饱和溶液中Cu2+浓度的测定。 ①用吸量管两次分别吸取(IO3)2饱和溶液和1mol·L-1的氨水溶液,注入两只干燥的50mL小烧杯中,混合 λ=的条件下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均匀后用1cm比色皿在610nm 内求其平均值即为Cu(IO3)2饱和溶液的吸光度A。 ②在工作曲线上根据相应的吸光度求出Cu2+的浓度。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1、数据记录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重点做此实验如果没有瓷坩埚、坩埚钳、铁架台等仪器,可用试管和试管夹代替来做,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准确称量出干燥试管的质量,然后称取已研碎的 CuS04 5H2O并放入干燥的试管。CuS04 5H2O应铺在试管底部。 ②把装有CuS04- 5H20的试管用试管夹夹住,使管口向下倾斜,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应先从试管底部加热,然后将加热部位逐步前移,至 CuS04- 5H2O完全变白:当不再有水蒸气逸出时,仍继续前移加热,使冷凝管在试管壁上的水全部变成气体逸出。 ③待试管冷却后,在天平上迅速称出试管和CuS04的质量。 ④加热,再称量,至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1为止。 问题:该实验为什么以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1g(即(0.1g) 作为标准 ? 答: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uSO4 5H2O中的结晶水,为了避免加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造成的CuS04分解,就不可避免的 没有使CuSO4 5H2O中结晶水全部失去,这势必会造成新的误差。为此,本实验采取了多次加热的方法,以尽可能的使晶体中的结晶水全部失去。 0.1g 是托盘天平的感量,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1g ,完全可以说明晶体中的结晶水已全部失去。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示例 [ 例题 ] 在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实验操作中:

( 1)加热前应将晶体放在 __________ 中研碎,加热是放在 __________ 中进行,加热失 水后,应放在 __________ 中冷却。 (2)判断是否完全失水的方法是 3)做此实验,最少应进行称量操作___________ 次

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P2-O 一、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 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涮洗,或用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二、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 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

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用于农业耕作中,这导致一些有害金属元素如铅、镉、铜、汞等进入食品中。这些金属元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内,会转变成具有高毒性的化合物。而且多数金属具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还有可能产生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作用。自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受到了政府和人民更广泛的关注,而食品中有害金属元素的检测问题也变得日趋重要。目前常用于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物理法 1、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AAS具有灵敏度高 (ng/mL-pg/mL、准确度高、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但是,AAS也存在不足,即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 AAS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用于检测砷(GB/T5009.11-2003)、铅(GB/T5009.12-2003)、铜(GB/T5009.13-2003)、锌(GB/T5009.14-2003)、镉(GB/T5009.15-2003)、汞 (GB/T5009.17-2003)等元素的方法。B.Demi等人使用AAS检测面包中铁、铜、锌、铅和钙等金属离子的含量,测出了这些离子的平均含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AES)是根据原子或离子在电能或热能激发下离解成气态的原子或离子后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及其强度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AES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ng/mL-pg/mL)和选择性;试剂用量少,一般只需几克至几十毫克;微量分析准确度高;使用原子发射仪测定,仪器较简单;可以定性及半定量的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 在《2005年最新国家食品生产认证与质量检验标准实施手册》中规定使用AES检测食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实际应用中,AES常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技术(ICP)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验五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图文稿

实验五碘化铅溶度积常 数的测定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实验五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度积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碘化铅是难溶电解质,在其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PbI 2 (s) === Pb2+(ag) + 2I-(ag) PbI 2 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Ksp Q(PbI 2 )==[c(pb2+)/c Q]·[c(I-)/c Q]2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测定出PbI2饱和溶液中的c(I-)和c(Pb2+), 则可以求得Ksp Q(PbI 2 ) 若将已知浓度的Pb(NO 3) 2 溶液和KI溶液按不同体积混合,生成的 PbI 2 沉淀与溶液达到平衡,通过测定溶液中的c(I-),再根据系统的初始组 成及测定反应中的Pb2+于I-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的c (Pb2+)。由此可求得PbI 2 的溶度积。 实验先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c(I-)。尽管I-是无色的,但可在酸 性条件下用KNO 3 将I-氧化为I2(保持I2浓度在其饱和浓度以下)。I2在水溶液中呈橙黄色。用分光光度计在525nm波长下,测定由各饱和溶液配制的I2溶液的吸光度A,然后由标准吸收曲线查出c(I-),则可计算出饱和溶液中的c(I-)。 三.实验内容

3.绘制 A-c(I-)标准曲线图 四.思考题 1.配制pbI2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充分摇荡。 答:为使pb(NO 3) 2 和KI充分反应 2.如果使用湿的小试管配制比色溶液,对实验结果将产生什么影响? 3. 答:溶液浓度会被稀释,使测得的溶液吸光度变小,从而影响计算结果。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 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AgCl (s) Ag (aq) Cl (aq) 平衡常数 K Ag Cl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幕的乘积为一 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 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 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 (1) 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 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 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 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B n s ? mA n aq nB m aq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ol/L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 例 1:已知 2K Q p 时,[并&2陽04的溶解度是nS.2\o nS /foOgnC 求S m p (Ag 2CrO 4)。 解: 2 Ag 2CrO 4 ? 2Ag CrO 4 2s s 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用 J 表示。 J i 与K sp 的区别:K sp 是J i 的一个特例 1、溶度积规则: 当J>K sp 时,过饱和溶液,将生成沉淀,直至溶液饱和为止。 当J=K sp 时,饱和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 AmBm(s) K sp [A n ]m [B m ]n mA n (aq) nB m (aq) 溶度积与溶解度都可' 力、 e 3 质 的 K ° ,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不同概念。 三、溶度积规则 4 喙聾 3]2 4[噓打° 332 4S 3 12 1.1 10 12 对于A 2B 或AB 2

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实验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十四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吸光光度法测量波长的选择方法; 2.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分光光度法用于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εb C 邻二氮菲(又称邻菲罗啉)是测定微量铁的较好试剂,在pH=2~9的条件下,二价铁离子与试剂生成极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11000 L·mol-1·cm-1。在显色前,用盐酸羟胺把Fe3+还原为Fe2+。 2Fe3++2NH 2OHHCl→2Fe2++N 2 +4H++2H 2 O+2Cl- Fe2+ + Phen = Fe2+ - Phen (橘红色) 用邻二氮菲测定时,有很多元素干扰测定,须预先进行掩蔽或分离,如钴、镍、铜、铅与试剂形成有色配合物;钨、铂、镉、汞与试剂生成沉淀,还有些金属离子如锡、铅、铋则在邻二氮菲铁配合物形成的pH范围内发生水解;因此当这些离子共存时,应注意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 三、仪器与试剂 1.醋酸钠:l mol·L-1; 2.盐酸:6 mol·L-1; 3.盐酸羟胺:10%(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邻二氮菲溶解在100mL1:1乙醇溶液中; 5.铁标准溶液。 (1)100μg·mL-1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NH 4) 2 Fe(SO 4 ) 2 ·12H 2 0于烧杯中, 加入20 mL 6 mol·L-1盐酸及少量水,移至1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仪器:7200型分光光度计及l cm比色皿。 四、实验步骤 1.系列标准溶液配制 (1)用移液管吸取10mL100μg·mL-1铁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mL 6 mol·L-1盐酸溶液, 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Fe3+浓度为10μg·mL-1.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0 mL比色管6个,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 mL,2 mL,4 mL, 6 mL, 8 mL和10 mL10μg·mL-l铁标准溶液,各加l mL盐酸羟胺,摇匀; 经再加2mL邻二氮菲溶液, 5 mL醋酸钠溶液,摇匀, 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放置 10min。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取上述标准溶液中的一个,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l 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溶液,用不同的波长,从440~560 nm,每隔10 nm测定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

食品中铜的检测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课程 实训(验)项目单 注:本技能单以技能(或实验)项目为单位填写

食品中铜测定的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 GB/T 5009.13-2003 第二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铜含量的方法。 2.熟悉试样预处理方法。 3.掌握有机作溶剂时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二、原理 样品经消化后,在碱性溶液中铜离子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生成棕黄色络合物,溶于四氯化碳,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三、试剂 ①四氯化碳。 ②柠檬酸铵-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称取20g柠檬酸铵及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00mL。 ③硫酸(1+17):量取20mL硫酸,倒入300mL水中,冷后再加水稀释至360mL。 ④氨水(1+1)。 ⑤酚红指示液(1g/L):称取0.1g酚红,用乙醇溶解至100mL。 ⑥铜试剂溶液: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C2H5)2NOS2Na·3H2O〕溶液(1g/L),必要时可过滤,贮存于冰箱中。 ⑦硝酸(3+8):量取60mL硝酸,加水稀释至160mL。 ⑧铜标准溶液:同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试剂⑦铜标准溶液。 ⑨铜标准使用液:同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试剂⑧铜标准使用液Ⅰ。 四、仪器 分光光度计

五、分析步骤 1、样品处理 (1)方法一样品消化——硝酸-高氯酸-硫酸法 ①粮食、粉丝、粉条、豆干制品、糕点、茶叶等及其他含水分少的固体食品:称取5.00g或10.00g的粉碎样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先加水少许使湿润,加数粒玻璃珠、10~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放置片刻,小火缓缓加热,待作用缓和,放冷。沿瓶壁加入5mL或10mL硫酸,再加热,至瓶中液体开始变成棕色时,不断沿瓶壁滴加硝酸-高氯酸混合液至有机质分解完全。加大火力,至产生白烟,待瓶口白烟冒净后,瓶内液体再产生白烟为消化完全,该溶液应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放冷。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爆沸或爆炸。 加20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将冷后的溶液移入50mL或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混匀。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1g样品,相当加入硫酸量1mL。 取与消化样品相同量的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和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②蔬菜、水果:称取25.00g或50.00g洗净打成匀浆的样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10~15mL 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以下按①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5g样品,相当加入硫酸1mL。 ③酱、酱油、醋、冷饮、豆腐、腐乳、酱腌菜等:称取 10.00g或20.00g样品(或吸取10.0mL或20.0mL液体样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5~15mL硝酸-高氯酸混合液。以下按①自“放置片刻……”起依法操作,但定容后的溶液每10mL相当于2g或2mL样品。 ④含乙醇饮料或含二氧化碳饮料:吸取10.00mL或 20.00mL样品,置于250~500mL定氮瓶中。加数粒玻璃珠,先用小火加热除去乙醇或二氧化碳,再加5~10mL硝酸-高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一、单选题 1.某温度下,向10mL 0.1mol·L-1 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lg c(Cu2+)与Na2S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K sp(ZnS)=3×10-25 A.Na2S溶液中:c(S2-)+c(HS-)+c(H2S)=2c(Na+) 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b点 C.该温度下,K sp(CuS)=1×10-35.4 D.向100mL Zn2+、Cu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3 mol·L-1的Na2S溶液,Zn2+先沉淀 2.常温下,把1ml PH=6的H2SO4溶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100mL溶液,稀释后的溶液中,其C(H+)最接近: A.1×10-8mol/L B.1×10-6mol/L C.2×10-8mol/L D.1×10-7mol/L 3.可溶性钡盐有毒,医院中常用硫酸钡这种钡盐作为内服造影剂。医院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除催吐外,还需要向中毒者胃中灌入硫酸钠溶液。已知:K sp(BaCO3)=5.1×10-9 mol2·L-2;K (BaSO4)=1.1×10-10 mol2·L-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sp A.不用碳酸钡作为内服造影剂,是因为K sp(BaCO3)>K sp(BaSO4) B.抢救钡离子中毒患者时,若没有硫酸钠,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 C.若误饮[Ba2+]=1.0×10-5mol·L-1的溶液时,会引起钡离子中毒 D.可以用0.36 mol·L-1的Na2SO4溶液给钡离子中毒患者洗胃 MnO,含4.高纯碳酸锰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为2 少量Fe、Al、Mg等杂质元素)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实验过程如下:其中除杂过程包括:①向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的X,调节浸出液的pH为3.5~5.5;②再加入一定量的软锰矿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 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0.149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10.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如需提供烘干基含量,则应测定土壤水分,并进行折算。(答案:正确 11.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时,若铁粉中含有大量的碳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若铁粉含有大量的氮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

光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铜含量

光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铜含量

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光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铜含量 学生姓名:阿瓦古力·阿布都日衣木 学号:20050311007 系部:生命与环境科学系 专业:化学 年级:2006-1班 指导教师: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 完成日期:2011 年 5 月12 日

中文摘要 本文以Cu(Ⅱ)-磺基水杨酸在pH=4时,形成MA型绿色络合物的反应,采用光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的铜含量。本实验采用硝酸-硫酸-高氯酸,硝酸-高氯酸,硝酸-过氧化氢等三种混合酸体系的方法来消解动物的肝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大吸收长波在692.0nm处,线性范围为0.001~0.009 mg.mL-1,pH值在4时,磺基水杨酸的用量3mL。通过本方法对羊肝脏和牛肝脏中的铜含量进行测定,其中用硝酸-过氧化氢体系消解的方法比较好,其含量分别为63.95ug.g-1和44.74 ug.g-1。 关键词:磺基水杨酸;光谱法;动物肝脏;铜

目录 中文摘要 (1) 引言 (1) 1.实验部分 (3) 1.1仪器和药品 (3) 1.1.1 实验仪器 (3) 1.1.2 实验药品 (3) 1.1.3实验样品 (3) 1.2实验方法 (3) 2. 结果与讨论 (4) 2.1吸收光谱 (4) 2.2磺基水杨酸用量的影响 (5) 2.3 P H值的影响 (5) 2.4动物肝脏中铜的测定 (6) 2.4.1湿法消解的几种酸组合实验 (6) 2.4.2样品溶液中铜含量的测定: (6) 2.5工作曲线 (7) 2.5.1标准曲线 (7) 3.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 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 65%或吸光值在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否则需进行校正。 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溶度积的计算

学习情景五 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学习要点 1、溶度积与溶解度 2、溶度积规则 3、影响多相离子平衡移动的因素 4、分步沉淀与沉淀分离法 链接 沉淀反应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反应,常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在日常生活及生物技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沉淀现象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提取物料,得到产品;在生物工程中常用于对发酵液的分离提纯,以得到生物制品。沉淀在日常保健中也有应用,如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通过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 必备知识点一 溶度积规则 极性溶剂水分子和固体表面粒子相互作用,使溶质粒子脱离固体表面成为水合离子进入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溶液中水合离子在运动中相互碰撞重新结合成晶体从而成为固体状态并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沉淀。 溶解和沉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使一对可逆反应在某一时刻(溶解与沉淀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此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难溶电解质 在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100g 的电解质称为~。 如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 aq (Cl )aq (Ag )s (AgCl -++?→← 平衡常数 2、溶度积 对于一般难溶电解质 )aq (nB )aq (mA )AmBm(s m n -++?→← K Ag Cl +-????=?????

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 沉淀溶解平衡是在未溶解固体与溶液中离子间建立的,溶液中离子是由已溶解的固体电离形成的。由于溶解的部分很少,故可以认为溶解部分可完全电离。 3、K sp 的物理意义 (1)K sp 的大小只与反应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2)表达式中的浓度是平衡时离子的浓度,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K sp 可以比较同种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 sp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AB 型难溶电解质: 对于A 2B 或AB 2型难溶电解质: 不同概念。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也就是该溶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解度s 的单位均为mol/L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g/L=mol/L*g/mol 例1:已知25℃时,Ag 2CrO 4的溶解度是2.2×10-3g /100g 水,求K sp (Ag 2CrO 4)。 解: 2s s 三、溶度积规则 离子积: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状态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用J i 表示。 [][]n m m n sp K A B +-=?s =()3θ θsp 4K s c =?()2θ sp K s =s =22442Ag CrO Ag CrO +-+223 4[][]4sp K Ag CrO S +-=?=33312122.210444291.410 1.110332s ---???=?=??=? ??? ()()()n m m n A B s mA aq nB aq +-+()()[][]m n n m m n m n m n sp K A B mS nS m n S +-+=?=?=?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单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实验目标:1、学习测定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方法。 2、练习坩埚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研磨操作。 实验重点:测定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 Δ CuSO4? xH2O == CuSO4 + x H2O Δm 160+18x 160 18x m1 m2 m1-m2 x=160(m1-m2)/18m2 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m1-m2)/ m2 实验成功的关键:(1)m1、m2的数值要准确,即要准确称量。 (2)加热使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 二、实验用品分析 1.称量:托盘天平、研钵(用来研碎晶体) 2.加热: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3.冷却:干燥器。三、实验步骤 1.研磨2.称量:记下坩埚与晶体的总质量m1 3.加热:缓慢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蓝色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然后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4.称量:记下坩埚与无水硫酸铜的总质量m2 5.再加热称量:再加热无水硫酸铜,冷却后再称量,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6.计算:CuSO4? xH2O 理论值:w(结晶水) = 18x/(160+18x) 实际值:w'(结晶水)= (m1-m2)/ m(硫酸铜)7.误差分析(填写“偏大”、“偏小”或“不变”)

102℃ 113℃ 250℃ 340℃以上 蓝色 蓝白 灰黑色 黑色 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知识问答 1.什么叫重结晶?此法提纯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步骤是怎样的?各步是怎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将已结晶的物质再溶解、再结晶的操作叫重结晶。此法提纯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 ⑴溶解:将晶体溶于烧杯的热水中,以制得热饱和溶液。 ⑵过滤:趁热(防止硫酸铜晶体析出)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 ⑶蒸发:将烧杯中的滤液蒸发一部分,得到热饱和溶液。 ⑷结晶:将热饱和溶液冷却,析出晶体。少量可溶性杂质留在母液里。 ⑸干燥:将过滤出的晶体用玻璃棒转移到滤纸上,用滤纸吸去晶体表面的湿存水。 2.怎样判断晶体完全失水? 答:当粉末完全变白,无蓝色无黑色,且两次称量质量相差不超过0.1g 时,晶体完全失水(一看颜色,二看差量)。 3.晶体为什么要研碎,为什么一定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答:研碎后,加热时受热均匀,便于失水完全,也可防止受热不均匀局部过热爆溅。在干燥器中冷却,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若在空气中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4.为什么加热要缓慢,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答:这样保证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晶体溅失或硫酸铜分解,增大实验误差。 5.实验原理: 反应原理: CuSO 4·5H 2O CuSO 4·3H 2O CuSO 4·H 2O CuSO 4 2CuSO 4 CuSO 4·CuO + SO 3↑ 2CuO+ SO 3↑ 6.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通过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水的质量分数或结晶水数,与CuSO 4·5H 2O 中水的质量分数[ω(H 2O )=36%]或结晶水数(x=5)进行比较,判断结果偏高还是偏低,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计算公式中,水的质量是坩埚和晶体质量与坩埚和无水硫酸铜质量的差量,误差分析的规律是“差大结果偏高,差小结果偏低”。

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学习测定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方法。 练习坩埚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研磨操作。 教学重点:测定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误差分析。 一、实验原理 1.反应原理 2.计算原理 Δ CuSO4 ? xH2O == CuSO4 + x H2OΔm 160+18x 160 18x m1 m2 m1-m2 x=160(m1-m2)/18m2 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m1-m2)/ m2 3.实验成功的关键:(1)m1、m2的数值要准确,即要准确称量。 (2)加热使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 二、实验用品分析 1.称量:托盘天平、研钵(用来研碎晶体) 2.加热: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 3.冷却:干燥器。 三、实验步骤 1.研磨 2.称量:记下坩埚与晶体的总质量m1 3.加热:缓慢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蓝色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然后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4.称量:记下坩埚与无水硫酸铜的总质量m2 5.再加热称量:再加热无水硫酸铜,冷却后再称量,至连继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为止。 6.计算:CuSO4 ? xH2O 理论值:w(结晶水) = 18x/(160+18x) 实际值:w'(结晶水)= (m1-m2)/ m(硫酸铜)7.误差分析: 实验一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测定原理:CuS04·5H20中,Cu(H2O)42+与S042-·H20,其中前者是蓝色的,后者是_______色的。5个水分子与CuS04结合力是__________,在383 K时,Cu(H2O)42+失去4个水分子,在531 K时,才能使_________中的水失去。 (2)测定标准记量: 如果用w为托盘天平称量坩埚的质量,w2为坩埚与晶体的总质量,w3是无水CuS04与坩埚再加热,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的质量。设x为结晶水的物质的量,则计算x的数学表达式为值只有在4.9-5.1之间,才表明实验是成功的。 (3)测定误差分析: 你认为在_________条件下会导致实验失败。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可能情况有哪些? (至少写五种) 问题:脱水后的白色CuSO4 粉未为什么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重点点拨

分光光度法测定氯

分光光度法测定氯 文章介绍了盐碱土壤氯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在酸性介质中,氯离子能取代硫氰酸汞中的硫氰酸根,加入铁盐,使与游离的硫氰酸根作用,生成橙红色配合物,借以间接测定氯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35μg/g,精密度RSD在2.1%-5.1%之间,加标回收率99.1-101.3,通过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标签:分光光度法;氯;盐碱土壤 引言 吉林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涉及西部地区大面积盐碱化土壤,盐碱土分布面积4403km2,集中分布于大安市、通榆县、长岭县、扶余、镇赉、农安等地。有的盐碱土氯含量较高,最高达1%。而农业地质调查中氯多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最高测至1000μg/g氯,因而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对盐碱性土壤进行氯的分析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氯。岩石、土壤中氯的分光光度法有报道,但盐碱土中氯分光光度分析报道很少。通过实验确定了分析方法的分析条件及操作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所用的水(不管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都需经检查确定无氯离子后方可使用。 氢氧化钠高氯酸(70%)硫氰酸汞乙醇饱和溶液:取 1.5g硫氰酸汞溶于500mL无水乙醇中,剧烈振荡后(最好放置过夜)即可使用,保存于棕色瓶中。 高氯酸铁溶液:称取硝酸铁25.0g,加入70%高氯酸50mL,缓缓加热,蒸发大量的高氯酸,直到有大量的黄色结晶析出,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高氯酸铁。再用500mL5mol/L高氯酸溶解,此溶液1mL含铁6.9mg。 氯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于500℃~600℃灼烧过1h的基准氯化钠0.1649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0.1mg/mL Cl-。再从中分取适量逐级稀释为10ug/mL Cl-备用。 仪器:722G分光光度计。 1.2 样品采集 根据盐碱土形成的地貌、地质环境特点,采样点布置在盐碱土分布广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样品采自20cm深度盐碱土,在采样点周围50米范围内采集3个子样组合成一个样品,以提高样品代表性。样品自然风干后,清理杂物,砸碎土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铜的含量

吉林化工学院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源自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指导教师陈萍 班级食品 0901 学号 姓名黄锡红 日期 2012.11.1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铜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应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铜含量的方法,加深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用于定量分析,他是基于从光源中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使透过的谱线强度减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吸收程度与试液待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即A=Kc。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中铜含量,即先测定已知浓度的各待测离子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再于同样条件下测定食品样品中待测离子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食品样品中各待测离子的含量。三仪器和药品: 仪器: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Cu空心阴极灯、容量瓶 (G.R.) 药品:金属铜、浓HNO 3 标准溶液配制: 1.铜标准储备液(1000μg·ml-1)准确称取于Cu 0.250g于100ml烧杯中, ,直至完全溶解,然后定量用少量水湿润,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滴加1+1H NO 3 地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摇匀。 2.铜标准溶液(100μg·ml-1)准确吸取上述铜标准储备液25.00ml于250ml 2ml用水稀释定容,摇匀。 容量瓶中,加 1:1 HNO 3 四实验步骤: 1. 调试仪器 实验条件见表1-1 表1-1 测定铜的试验条件

2. 配制标准系列 ⑴样品处理:称取食品试样3-5g于干燥洁净的坩埚中,在电炉上炭化,放入高温炉中于525~600℃灰化完成(残灰呈白色或浅灰色),取出,冷却,加入1+1H 1ml,溶解,转移至50ml比色管中,定容,摇匀,待测。 NO 3 ⑵铜标准溶液系列配制:准确吸取0.00、0.50、1.00、1.50、2.00、2.50ml 100μg·ml-1的铜标准溶液分别放入6个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1+1H NO 1ml,用 3 水稀释定容,摇匀。 ⑶吸光度测定: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出标准系列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⑷以铜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所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出线性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从而得到样品溶液中铜的浓度,根据试样的稀释倍数计算样品中的铜的含量(以μg·g-1为单位)。 五、结果计算: 1、数据记录表 数据记录表1-2 样液体积(ml)0 0.50 1.00 1.50 2.00 2.50 吸光度0 0.062 0.131 0.194 0.255 0.313 样品吸光度0.013 2、据上表数据作图如下 1-1

溶度积常数有关的计算与图像分析(很全面)

溶度积常数有关的计算与图像分析 汪信刚2015/10/12 例1:已知某温度下Ksp(FeS)=8.1 X 10「17,求该温度下FeS在水中的理论溶解度。 Ex:已知某温度下,Ksp(Ag 2CG)=2.7 X 10 —11则该温度下,求该温度时Ag z CG的溶解度。 例2:已知铬酸银在298K时溶解度为0.00445g,求其在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例 3 :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 1.8 X 10「10,若向50mL0.018mol/L 的AgNO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 的盐酸,则混合溶液中C( Ag+) = ,pH= ___________ Ex:在0.10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 液中的pH=8时,C(Cu2+)= (K sp(Cu(OH)2)=2.2 X 10「20),若在0.10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通入H2S 气体,使C L T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 例4: (2010山东高考)某温度下,Fe(OH)3(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 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K sp[Fe(OH) 3] v K^CuQH) 2] B. 加适量NHCI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 Fe(OH)3、C 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例5: (09广东高考)硫酸锶(SrSOJ在水中的深沉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42-)的增大而减小 B. 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p(SrSO4)最大 C. 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 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Ex::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 3(M : Mg= Ca2+> Mn2+)的沉 2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