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指导思想

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旨在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

评价和反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学业水平考试是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

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苏教职〔2014〕

《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苏36号)、

教职〔2015〕7号)要求,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

3号)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

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命题要体现语文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

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本考试的范围为基础知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四

大部分,各部分的比例如下:基础知识12%、现代文阅读12%、文学作品欣赏18%、

古代诗文阅读18%、综合实践与应用10%、作文30%。

各部分的具体考查范围见附录。

(二)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试将考查学生识记

[A]、理解[B]、分析综合[C]、欣赏评价[D]和表达应用[E]五种能力,这五种能

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这一层级主要包括“识记”

“了解”“记忆”“识别”“默写”等行为动词。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这

一层级主要包括“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了的能力层级。这一层级主要包括“分析”“辨析”“判断”“概括”“归纳”等行

为动词。

D.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

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一层级主要包括“欣赏”“评价”等行为动词。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一层级主要包括“运用”“使用”“写作”等行为动词。

(三)考试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及比例

(二)难易题及比例

全卷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三个等级,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2:1。

(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90分钟。

(三)试卷满分值

100分。

五、样卷示例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寥廓.(kuò)踱.(duó)步作.(zuò)坊孱.(chàn)头

B.绰.(chuò)号改观.(guān)岑.(cén)寂卑鄙.(bǐ)

C.媲.(pì)美炽.(chì)热浸渍.(zì)干涸.(hé)

D.中枢.(shū)龟.(jūn)裂点缀.(zhuì)寒暄.(xuān)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A。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时,远远的前方,层峦迭嶂之上,迷濛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

C.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D.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A。

【答案】A。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永葆青春”中“葆”的读音和意义,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先查“艹”部,然后在“九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保持”。

B.先查“艹”部,然后在“十二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茂盛”。

C.先查“亻”部,然后在“十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茂盛”。

D.先查“亻”部,然后在“十二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意义为“保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并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B。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

B.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D。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比喻)

B.蝉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拟人)

C.现在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方法或启示吗?(反问)

D.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对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识别比喻、拟人、对偶、反问四种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C。

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A.《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德国小说

B.《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中国散文

C.《寻梦者》戴望舒中国现代诗歌

D.《蝉》法布尔法国说明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作者及国别等文学常

识,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A。

【答案】A。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年)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

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而以记载福建产的为最多,除了一种失传外,尚存8种。有关广东产的,两种已失传,仅存一种。还有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活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果。

——选自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7.下列选项中,不能

..说明“荔枝原产于我国”的一项是()

A.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

B.南越王尉陀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C.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D.蔡襄的《荔枝谱》成书于1095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辨析选文重要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D。

8.下列对选文第2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介绍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一共有13部。

B.根据蔡谱记载,我国宋代的时候只有32种荔枝品种。

C.《荔枝谱》中记载的“宋公荔枝”已生存近千年。

D.陈谱中记载的“莆田荔枝”如今依旧广为栽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理解、分析选文重要词句的含义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C。

9.下列选项中,选文均使用的一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打比方

B.举例子列数字

C.举例子下定义

D.列数字引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选文的写作特色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B。

10.关于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选文写作特色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C。

(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鱼翔浅底”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的情态。

B.“万类霜天竞自由”总写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C.“谁主沉浮”可以理解为“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下阕描绘了早期革命者超脱世俗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选文内容、分析艺术形象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D。

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看”字是领字,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上阕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C.下阕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呼应上阕“谁主沉浮”的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选文写作思路、主要内容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A。

13.下面对选文使用的艺术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情景交融。长沙深秋景致包含有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

C.讲究炼字。“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

D.本首词上阕主要写景,景中含情;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文艺术手法、艺术形象的分析欣赏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D。

【答案】A。

(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

..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4.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上的月光。 B.荷塘四周的树影。

C.月光下的荷塘。 D.荷塘上的青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选文内容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A。

15.下列关于选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泻”紧扣“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写出月光的流动感。

B.“浮”准确地写出雾的轻柔和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

C.“斑驳”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选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与作用的能力,本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C。

16.对画线句中“光与影”和“名曲”的共同点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含义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本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C。

【答案】B。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7.下列句子中没有

..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基本篇目中的通假字,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A。

【答案】C。

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本性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客何为者?

译文:客人为什么做这件事呢?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译文:至于礼乐教化,只好等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因为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独自保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翻译基本篇目中的重要语句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E。

【答案】B。

19.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B.《琵琶行(并序)》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述诗之一。

C.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篇目涉及的文化文学常识,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A。

【答案】D。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霖铃》大量运用典故既描写了眼前离别之景,又抒发了别后思念之情。

B.《静女》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极富生活情趣的约会。

C.《琵琶行(并序)》用比喻、叠词等手法对音乐进行了细致描写。

D.《将进酒》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和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D。

【答案】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0分)

(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乱石穿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写出王维《山居秋暝》的第二联:,。

23.假舟楫者,,。(荀子《劝学》)

24.,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杜甫《旅夜书怀》)

2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背诵及默写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A。

【答案】2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4.星垂平野阔官因老病休 25.众里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处【评分标准】每一空错1字扣0.5分,错2字及以上不得分。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班级将要举行“难忘的人物形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张明所在小组准备认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向同学们推荐贾宝玉这一形象。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26.为了比较完整准确地了解贾宝玉这一形象,张明向班主任林老师借阅《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写作常用应用文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E。

【答案】

借条

今借到林老师《红楼梦》壹本,计划于4月30日归还。

借书人:张明

2016年4月5日【评分标准】标题1分,正文3分,落款2分。正文应包括所借图书的书名、数量、归还日期等,其中的数字“一”应写为“壹”。信息不完整、“一”没大写的,各扣1分;署名和日期顺序颠倒或残缺,扣1分。

27.在班级交流会上,张明向全班同学介绍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基本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介绍的能力,本题属于较难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E。

【答案】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他追求平等自由,这从他摔玉和为林黛玉取字“颦颦”可以看出来。他还是一个有叛逆思想的人,比如小说中那首《西江月》就是对他叛逆性格的最好的诠释。

【评分标准】能比较准确地介绍贾宝玉基本的性格特点,结合小说的情节进行比较恰当的分析,字数符合要求,语言比较流畅,即可得3-4分。

(六)写作(3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据媒体报道,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所改变,但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而中小学生的个别指标,如50米跑成绩有所提升。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锻炼、大量时间用于上网等。而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得益于体育课的保证以及体育成绩纳入升学等因素。

请你就上述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50字左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作议论类短文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考试能力层级要求为E。

【评分标准】按四类标准评分。

一类卷:立意较新颖,层次较清楚,语言较流畅。(24-30分)

二类卷:主题明确,内容较丰富,层次较清楚,语句较通顺。(18-23分)三类卷:主题较明确,有一定内容,层次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12-17)四类卷:内容不切题;观点错误或混乱;语句不通,不知所云;不足200字;明显抄袭。(11分及以下)

说明:

①不满200字,判为三类卷;少于150字,判为四类卷;

②错别字一般3字扣1分,扣满2分为止;

③标点符号每用错3个扣1分,扣满2分为止;

④卷面不整洁(大量涂划、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等),酌情扣1—2分。

附录:

一、基本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再别康桥…………………………………………………………徐志摩

3.荷塘月色…………………………………………………………朱自清

4.长江三峡…………………………………………………………刘白羽

5.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6.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位梦华

7.静女……………………………………………………………………《诗经》

8.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陶潜

9.将进酒…………………………………………………………李白

10.旅夜书怀…………………………………………………………杜甫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德]恩格斯

12.拿来主义………………………………………………………鲁迅

13.药…………………………………………………………………鲁迅

14.警察与赞美诗……………………………………………[美]欧·亨利

15.我的母亲………………………………………………………胡适

16.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1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18.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19.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0.蝉…………………………………………………………[法]法布尔

21.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周立明

2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庞朴

2016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资料

2016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冲A 复习资料(最新) 一、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要求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A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 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纲整理》知识点

地理一 1.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的稳定——光照稳定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比较安全 (2)自身的物质条件:距日远近适中——适宜的温度 体积质量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形成——液态水 太阳辐射能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 太阳的大气分层 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 (2)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引起大气层的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

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形成极光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太阳日(360°59' 24h ) 恒星日(360°23h56m4s ) 速度:角速度:15°/h (极点除外) 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线速度逐渐变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真正的周期(恒星年):一恒星年=365 天6 时9 分10 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回归年):一回归年=365 天5时48分46秒 速度:远日点(7 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 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越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越快,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慢昼夜更替及时差的成因 地球自转 时间的含义 东八区区时;东经120 °地方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 分钟×两地经度差)/1 °【若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则用“+”,反之用“- ”】 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 小时【东加西减】 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 地转偏向力:大小: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方向:南左北右赤不偏 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春分日赤道向北移动 3月21 日前后

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解读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夏:前2070(公元前21世纪前期,禹建立夏朝。 启夺得王位标志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前1600年建立,前1046武王伐纣灭商。 周: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都城镐(陕西西安)。少数民族犬戎灭西周(周幽王) 东周(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看看西周分封示意图) (分封制的特点:等级森严,以血缘为纽带,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1)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周初分封者是谁?周武王和周公旦 (3)分封的对象:王族成员(主要)、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周初受封的诸侯的权利:得到土地和人民,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积极作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等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范围。 (6)消极影响: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7)破解:秦灭六国,实现统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3、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概念: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家国合一,相辅相成。 (5)宗法制度实质: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6)影响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尊老爱幼、寻根问祖、祭祀祖先、家谱、祠堂、姓氏等都反映宗法观念) 4、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5、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主要指商朝),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例题: (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概括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此困局的? (3)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1)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或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原因:王室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解决: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4)认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权的专制,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2017年中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说明

2017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说明 语文科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沪教委职〔2015〕34号)和《关于201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16〕31号)文件的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学生完成语文课程规定课时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的依据。 参加本科目考试的学生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本课程规定课时后的在籍学生。 语文科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为全体学生必考,等级性考试为学生自愿选考。 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形式报告;在合格性考试“合格”并且等级性考试取得有效成绩的前提下,等级性考试的成绩按两者总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报告。 二、考试能力目标 (一)考试能力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主要考查语文学科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级性考试则在合格性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凡能力目标条目后注有“★”标识的,为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等级性考试则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能力 1.1 记诵和理解常用的名言名句。★ 1.2 获取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1.3 理解或解释词、句、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4 概括阅读材料的要点或主旨。★ 1.5 梳理阅读材料的思路与结构。 1.6 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1.7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1.8 从内容或表达方式上,对阅读材料的主要特点作简要评价。 1.9 根据阅读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0 理解或概括浅显的文言诗文大意。 2.写作能力 2.1 根据设定的情境,选择符合写作要求的内容。★ 2.2 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并改正所提供材料中的错误。 2.3 根据设定的情境,选用合适的文体(文种)进行写作。 (二)说明 1.阅读材料形式:连续性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由列表构成、不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等)。 2.写作要求: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 三、考试知识内容 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规定的语文学科“学习内容与要求”,确定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凡“分层要求”中注有“★”标识的,为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等级性考试则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doc

基础义务教ff资料 2017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彳 总星系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

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 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 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科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考核报考文科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考生生物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 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中学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Ⅲ. 考试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Ⅳ.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资料

精品文档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②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③把频率低于20Hz的年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官寨中学2017制作人:张金福声音叫做次声波。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声呐、B超)又能传递能量(清洗钟表、除去结石)。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提纲 5、蝙蝠采用回声定位的方法确定目标的位置。1、分度值: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表示的长度。 、刻度尺的读数: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对齐刻度2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cm为单位结果一定是一个两位小数。时估读0占位。若以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提纲 、错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测量错误。采用3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错误的产生。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由于测量工具不精确,测量环境变化,测量方法不同4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等对测量结果都会有影响,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3、温度计的使用规则: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5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sv、速度6(①路程与时间之比;②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公式:): v4、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t 5、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子:冰棒熔化、铁块变为铁水等;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①物体7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子:水结成冰;③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例子:湿衣服变干;④物的运动路线是直线;②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③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④其速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例子:白气、雾、露、易拉罐出汗;⑤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度—时间图象(如甲图所示)和路程—时间图象(如乙图所示)都是一条直线。化,例子:樟脑丸变小、钨丝变细、干冰升华;⑥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例子:霜、冰花、雪、雾凇的形成、灯的内壁变黑。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整理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一、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要求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 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12.自由落体运动 A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目录 Ⅰ、考试性质 (1) Ⅱ、考试说明 (1) Ⅲ、测试内容与要求 (5) Ⅳ、模拟试卷与答案 (11) 试卷一(信息技术基础) (11) 试卷二(信息技术基础) (18) 试卷三(多媒体技术应用) (25) 试卷四(多媒体技术应用) (29) 试卷五(网络技术应用) (33) 试卷六(网络技术应用) (37) 参考答案 (41)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Ⅱ、考试说明 1.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遵循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考试内容,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命题依据。201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内容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根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考生可从“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中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 3.考试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考试将学业水平要求定为三级标准,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A级: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B级: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独立完成操作;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C级: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等。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4.考试形式。考试采用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实行闭卷方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考生的试卷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智能生成,考生答题的所有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文科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分,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科卷面成绩与等级分关系: 100分-85分为A级, 84分-70分为B级, 69分-50分为C级, 49分-25分为D级, 24分(含)以下不给等级、在成绩单上表达为考试成绩未达等级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如下: (1)具备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获得等级成绩,且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2)具备第二批本科院校(含第二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3)具备第三批专科院校(含第三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4)各批次艺术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5)各批次体育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同一学科两次考试且取得考试等级的,考生可用获得的最高等级成绩报考普通高校。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材料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天体的类型有、、、、、等。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行星(包括、、、 )、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 (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 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 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 3、太阳能量来源于。请写出反应过程。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促进地球上的、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层、层、层。请用图示意。 太阳内部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7、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通讯受到影响,甚至;(2)使地球磁场出现“”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

学业水平考试考纲要求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制度) 开始:夏朝繁荣:周朝其表现在 王位世袭制建立:夏朝启标志:政治权利,“传子”代替“传贤”。特点: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 1.分封制: ①背景目的:西周建立,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②主要内容:A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B诸侯必须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C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 ③作用:前期: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导致诸侯割据称霸。 2.宗法制: ①主要内容:A周王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B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C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D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以此类推。E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F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②其特点:A父系血缘维系 B嫡长子继承制 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专制主义,指决策方式,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央(宰相)完全听命于他;二是中央集权,指中央权力相对于地方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听命于中央。比如,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二)发展演变过程: 1、建立;秦朝 ①建立的背景:一是春秋以来分封制破坏,诸侯分封。二是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 ②目的:为了巩固秦朝的统一。 ③建立(内容):A绝对皇权制的确立。B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C地方:施行郡县制(1)沿革: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商鞅变法正式确立该制度。(2)主要内容:A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B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的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C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管理。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④影响:A积极面: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一是巩固了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新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B局限性:导致秦朝的暴政,短命而亡。 2发展:西汉 其表现:①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酿成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语文、 数学、英语)》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语文、数学、英语)》附件1 201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职院校分类提前招生录取的依据。 II.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适用于使用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试题考查考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语言的基本应用,符合水平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 III.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 1 —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IV.考试范围与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确定考试内容。 1. 积累与应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并正确使用 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辨析和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理解常见句式,根据表达需要选用和变换句式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识记和理解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2.阅读与鉴赏 (1)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2 —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班物理)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 班物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整理人:阳东广雅中学李海琴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t S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一般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江苏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全

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知识点汇编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德育学业水平测试考纲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2012级学业水平测试 德育课程考试大纲 本测试大纲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经济政治与社会》(北师大版)、《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为参考教材,同时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一、测试命题原则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为主,主要测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德育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效。 坚持全面测试的原则,既测试学生的学又要测试教师的教,从知、信、行多个维度进行测试,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以此激励学生进步,鼓励教师创新教法,检测德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认知测试分为“了解”、“理解”二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够再认;“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够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并再现。 情感态度观念测试分为“体验”和“养成”两个层次。是测试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积极情绪的体验和正确态度观念的养成。 运用能力测试分为“分析判断”、“参与践行”两个层次。是测试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德育学科教学实效在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所以凡获得省市“三创学生”、省市“优秀学生干部”和省市“优秀团干”的学生,经申请审核属实后,可以免考,成绩认定为A。 二、测试内容及要求(1.1.1是指第1课、第1框、第1个知识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考点必背化学修订稿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考点必背化学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 (2)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 kg 一种碳原子(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约为×1023 mol -1 。 (4)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微粒数(N )之间的关系:n = NA N 。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 ),单位为gmol -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 积(V m ),单位为Lmol -1。 (2)标准状况下,V m ≈ Lmol -1。 (3)物质的量(n )、气体的体积(V )和气体摩尔体积(V m )之间的关系:n = Vm V 。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单位为molL -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n )、溶液的体积(V )和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 )之间的关系:n = c B 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