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1、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

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中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历史的秘密,天子的威严、诸侯的荣宠、大夫的勤谨以及工匠艺人的殚精竭虑。统治集团利用青铜器“明贵贱,别上下”,其狰狞、神秘,显示着奴隶主们的权势和威仪。它们是奴隶主狞厉的政治宣言,是奴隶望而生威的神物,是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实物证据,更是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艺术上或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或工艺高超,精妙绝伦;或铸刻铭文,俨然一卷史书;无论繁缛简朴、狞厉祥和,都给人以历史的沉思与启迪,艺术的审美与人性的观照。回首几千纪,我们不能不感叹贵族们何以如此孜孜以求?我们仅从多数有铭文的青铜器上发现,其铭文结尾无不铭刻着“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祈愿,他们期望权力、地位、荣耀能像青铜一样永世长存。遗憾的是商代的青铜器为周的诸侯瓜分刮去了族徽与名号;周的重器被秦人熔铸了“金人”。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相当多的出土于周原的窖藏,从埋藏的杂乱无序可见,贵族们逃跑时的仓惶。那些部族与家族“宝用”的器物,终成为全社会的遗产。

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的盛期,殷商青铜器中酒器最盛,死后亦将其大批殉葬,说明当时贵族嗜酒之风盛行;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大的动势入手,强调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抽象简化成用线可以表达的主要轮廓,并在轮廓中填满装饰性图案,以创造出富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考察由商之盛至战国末期之衰,可以看出青铜纹饰由原始浑沌向理性演化的轨迹。除了工具之外,青铜器数量最多的是兵器和礼器。这的确如风胡子所言,是个“以铜为兵”的时代。战争需要兵器,祭祀需要礼器。玉器上固有的龙、凤纹类,兽面纹及其变体形纹之外,还饰有各种动物浮雕与圆雕。如犀牛、虎、象、熊、羊、猪、兔、鸮、蝉、鱼、龟等等。另外,大理石制的雕刻有鸱枭、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有些同样铸造在青铜器上。而且有不少整体器形采取动物形象来塑造。如商代的象尊、鸟纹牺尊、四羊尊,周代的兕(si)觥(gong)、驹尊、羊尊、鸭形尊等。其纹饰的特点是满而精,整体中包含完整的局部,局部又和谐地统一在整体中.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

青铜器的装饰在设计时就知道利用铸造技术上的特点,避免铸造技术上的种种困难。夏商周时代铜器上往往有突出的觚棱,就是因为陶范拼合时有不能完全密合的缺点,主动加以利用而产生的。而且每一块陶范上的花纹各自形成一,完整单位,以避免两范拼合时花纹相错,因而取得对称或重复连续花纹的效果。青铜器上装饰面的分割也就是由于陶范的分块。因而装饰和造型是密切结合的。西周以后,青铜器花纹粗犷单纯,也和器壁变薄有关。战国时代更充分利用了捺印花纹的简便方法,产生了繁复的图案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合肥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 论文名称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史 学生姓名湛琴琴 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14生物工程一班 学生学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它历史悠久,绚丽璀璨,作为历史的载体,内容丰富而深刻,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久已为世人所重视。对青铜器的研究,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宋代金石学之兴,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历经元、明、清各朝,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有着开创之功,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装饰;特点 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

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死后亦将其大批殉葬,说明当时贵族嗜酒之风盛行,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从大的动势入手,强调外形上的主要特征,抽象简化成用线可以表达的主要轮廓,并在轮廓中填满装饰性图案,以创造出富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考察由商之盛至战国末期之衰,可以看出青铜纹饰由原始浑沌向理性演化的轨迹。除了工具之外,青铜器数量最多的是兵器和礼器。这的确如风胡子所言,是个“以铜为兵”的时代。战争需要兵器,祭祀需要礼器。玉器上固有的龙、凤纹类,兽面纹及其变体形纹之外,还饰有各种动物浮雕与圆雕。如犀牛、虎、象、熊、羊、猪、兔、鸮、蝉、鱼、龟等等。另外,大理石制的雕刻有鸱枭、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雕刻艺术品。有些同样铸造在青铜器上。而且有不少整体器形采取动物形象来塑造。如商代的象尊、鸟纹牺尊、四羊尊,周代的兕、觥、驹尊、羊尊、鸭形尊等。其纹饰的特点是满而精,整体中包含完整的局部,局部又和谐地统一在整体中.中国青铜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华夏族的居住地区,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从东北到广东,从西藏到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异,它们表现出各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

中国古代青铜器浅析 论文

中国古代青铜器浅析 自动化姓名:** 学号:*** 摘要:青铜器作为古代权利的象征,再造型设计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其不同的纹样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灿烂文化,铸造冶练的不断发展让青铜器成为古代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青铜器不仅只是作为礼器的代表,更是现代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青铜器;纹样;造型设计 一、古代青铜器不同时期的设计特点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育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所以我们从这三点来分析古代青铜器的设计。 (1)青铜器形成期的设计特点 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设计特点:一般居民也拥青铜制品。此外,这个时期的青铜制品多朴实无饰,就是有纹饰的铜镜也仅为星条纹、三角纹等等的几何文饰,绝无三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感。 这一时期陶瓷对青铜器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很多青铜器都有着明显的陶器的影子。和盉的三足,最初模仿了陶鬶的三足,盉的造型与陶鬶相仿。造型一般都很完整,并且规整对称,直壁器、平底器、折腹器较多。有的器体扁平,方中有柔。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样式。 (2)青铜器鼎盛期的设计特点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具有仿生的意向。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样式。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兽面纹是商代早期中青铜器纹饰的主体,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是这一时期的特色。 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 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

青铜器调研报告

青铜器调研报告 什么叫青铜器?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 而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有一则传说叫“蚩尤作兵”。相传蚩尤统率本部人马进攻黄帝部族,双方“战于涿鹿之野”,交战之初蚩尤军节节胜利,因为他们摇篮里有戈、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估计这些兵器就是用铜制成的。后来,黄帝制作了指南车用于战争,才扭转了战局并制服了蚩尤。《子华子》还记载:为庆祝胜利,黄帝派人去首山采铜矿,然后将铜矿石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以我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青铜器马家窑青铜刀而论,中国青铜器制品最早出现的时间决不会晚于距今四千年以前,即夏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铸铜。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东乡,出土的青铜刀是彩单范铸造的,而在河南登村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和城郝家台龙山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铸造器物时留下的青铜渣。以上发现足以说明:中国青铜器最早产生的时间当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 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区别: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

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春秋中期、晚期战国(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朴素平实。

夏商周青铜器如何分类

夏商周青铜器如何分类?艺术演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崭露头角的夏青铜器;商代前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初步发展时期,青铜器也渐趋繁盛;商代后期是先秦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商代后期青铜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商代前期更广更发达;西周奴隶制继续发展,不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而且完善了礼乐制度,由于礼乐制度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青铜器在西周的时候全面鼎盛。 夏商周青铜器繁多,为了清楚地区别性质和作用,按照用途和形制特征大致分为五代类:具有宗教礼乐性质的容器、乐器和实用工具、兵器、装饰品。 礼制性质的青铜容器主要有食器和酒器两大类,五个器类酒器爵、角、盉食器鼎。 一、食器。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有鼎*、鬲、甗、簋、盨、簠、敦、豆、匕等。 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鱼肉的用途。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 二、酒器。饮酒器、盛酒器和提取酒的器皿统称酒器。包括爵、角、斝、觚、觯、尊、 觥、卣、盉、方彝、罍、壶、勺等。 三、水器。水器中绝大部分用于盥洗,故亦称之为盥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 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种,包括盘、匜、盂、鉴、缶(fou)、瓿(bu)等。 四、乐器。包括铙、钟、钲、鼓等。 五、兵器。包括戈、矛、戟、镞等。 六、杂器。包括生活用具、车马器、货币、玺印等。 艺术演进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一、形成期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 二、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三、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11级美术非师班 林建清 1114040127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 周 时 期 青 铜 器 夔 龙 纹 样 报 告 姓名:张恒 学号:1501801010 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 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也有称夔龙为“肥遗”。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 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青铜文化鉴赏论文: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浅谈青铜器的鉴定 摘要: 青铜器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科技相互结合,便能更加准确的鉴定青铜器。Bronze ware of the traditional appraisal metho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be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bronze ware. 关键字:青铜器鉴赏Bronze-wares of appreciation 青铜器仿造Bronze-wares of copy 传统鉴定方法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科技鉴定方法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以青铜器为特征的漫长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保存下来的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结构复杂、铭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的青铜器,是研究这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文化内涵的变迁。因此,学习青铜器鉴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青铜器的鉴赏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现在就浅谈青铜器的鉴赏。 青铜器辨伪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青铜器的辨伪首先要从铜质和锈色、铸造工艺、器形、纹饰、铭文诸方面与已知真器逐一进行对比。之后再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这个是不是当时代的产物,从而可以简单的辨伪真假。 从青铜器的整体形状进行简单的辨伪,主要的方法有: 1、掂重量、看铜质。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经过数千年缓慢腐蚀的青铜器,因为发氧量,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铸品没有这一过程,就显得较重。 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份越大,铜质的灰色

青铜器研究王晓光

商周青铜器模拟实验和铸造程序的综述 姓名:王晓光 学号:14060113 指导老师:张经

一、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青铜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有伟大的发明创造,青铜器从商周开始一直延续找战国末期,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先人显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青铜器,而这些青铜器给我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知识和历史。研究青铜器不仅仅是研究器物本身,更是我们对于过往的历史和先民的追寻,对于民族传统的继承。那么当前青铜器研究分为很多方向,其中以模拟实验,仿制青铜时代的器物而探寻青铜器本身的模拟实验更是吸引了很多人进行着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贡献和学术成果。本篇文章主要是对青铜器模拟实验论文的综述。模拟实验的程序和董亚巍先生提出的商周青铜器纹饰技术的三个发展历程为主要论述内容。[1] 关键词:青铜器模拟实验纹饰技术 二、青铜器模拟实验综述 1.概述 华觉民先生在1983年提出陶范并非都是陶质的,制作陶范的泥料其中有含砂粘土或者用粘土和砂配成。铸造的型在浇筑前要高温烘烤,陶范的烘烤温度要求约700-800℃,他指出这些范仍然为吐蕃,由于后期的火候较高才接近于陶质或半陶。早期的陶范使用的都是单一的泥料,到西周初期或者殷商晚期已经有了分类,分别是面料和背料。范的形式就分为多种,有单面范、双面范和复合范即多个范的合成,类似于组芯造型,在分型面开设榫卯,可以固定位置。最早的铸造型状只有一个形腔,最晚到商代中期就有一型多铸,有的铸范一次可以铸造7-9件。早期的陶范只能使用一次,但是到春秋时期,山西侯马春秋铸铜作坊出土的镢范就已经能重复使用很多次了。关于四羊方尊是否是用失蜡法铸造,华觉民先生认为四羊方尊和商周的大多青铜器包括编钟都是用陶范铸造的。当然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期青铜尊、盘。华先生认为是提供先秦时期青铜器铸造失蜡法的先例。[2]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是倒铸法,这个是建立在众多的考古发现和大量的模拟实验建立起来的共识,也是商周青铜器铸造的一种工艺。 商中期青铜时代纹饰技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出现了很多的工艺技术。到了商周晚期青铜器纹饰技术更是达到了顶峰。佘玲珠等在其文章里提到了这样几种技术“纹饰堆塑技术”、“纹饰压缩技术”兼容并用。 关于范面纹饰的制作,学术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范面纹饰在泥模上制好再翻制到泥范面;[3]一种观点认为范面纹饰在泥范的表面上制作;[4]一种观点认为猪肝花纹在泥模上制作好再翻制到泥范面上,细花纹则在你反面直接制作;[5]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纹饰技术经历了下面的发展历程:范纹-模纹-模范合作纹。[6]以本文来看青铜器上更多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1、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而青铜图案同彩

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中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历史的秘密,天子的威严、诸侯的荣宠、大夫的勤谨以及工匠艺人的殚精竭虑。统治集团利用青铜器“明贵贱,别上下”,其狰狞、神秘,显示着奴隶主们的权势和威仪。它们是奴隶主狞厉的政治宣言,是奴隶望而生威的神物,是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实物证据,更是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艺术上或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或工艺高超,精妙绝伦;或铸刻铭文,俨然一卷史书;无论繁缛简朴、狞厉祥和,都给人以历史的沉思与启迪,艺术的审美与人性的观照。回首几千纪,我们不能不感叹贵族们何以如此孜孜以求?我们仅从多数有铭文的青铜器上发现,其铭文结尾无不铭刻着“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祈愿,他们期望权力、地位、荣耀能像青铜一样永世长存。遗憾的是商代的青铜器为周的诸侯瓜分刮去了族徽与名号;周的重器被秦人熔铸了“金人”。我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相当多的出土于周原的窖藏,从埋藏的杂乱无序可见,贵族们逃跑时的仓惶。那些部族与家族“宝用”的器物,终成为全社会的遗产。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下通过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来论述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形成独特的体系。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一《司母戊方鼎》、二《大盂鼎》。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1

青铜器艺术特征研究修改稿

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艺术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 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代晚期,湖南地区进入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既有中原特点,又有本地特色的青铜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具有南方特色的铜器,同时也出现楚国铜器,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地区以楚国青铜文化为首,同时又有多种青铜文化并存的局面。本论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湖南地区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作了系统分析研究。 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角度、意义和方法,还对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围、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后续的研究作了铺垫。造型为青铜器塑造了身体轮廓,纹饰是青铜器华丽的服装,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青铜器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青铜器艺术。因此第一章主要是对湖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地域分类和年代分析,让人们对本地区的青铜器有个基本了解。第二章和第三章着重围绕青铜器艺术的两个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第二章从青铜器的造型艺术角度出发,从分类入手,依时代为序,对每种器类的造型演变作了分析,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三章对的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发展和不同题材类型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是从影响青铜器艺术特征的湖南地区文化因素作了分析,并对本地区青铜器的对外影响进行了讨论。结论部分归纳总结了前述四个章节的主要观点,结合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思想特征,通过对商周不同时代青铜造型装饰艺术

所表现出的风格差异的分析,指出了湖南地区商周不同时代审美观念的主要特征以及本文研究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绪论 一、相关概念 “青铜”是一个近代金属材料学术语,是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在我国古代,青铜常被称为“金”。“青铜”一词的出现相对较晚。青铜一般呈黄色,只是由于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历经岁月之沧桑,因其氧化而表面颜色多有青灰或绿色的锈蚀,所以才被人们地称为“青铜”。 “青铜器”泛指以铜合金制作的各种器物,与孔子所谓“藏礼”之“器”内涵不同。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其分类亦因所据标准(性质、功能或形态)不同而各异。就青铜器的性质而言,可分为“祭器”、“养器”、“用器”、"乐器”、“明器””。其中,“祭器”又称"人器”、“明器”又称“鬼器”‘、“用器”又称“生器”。基于青铜器功能的分类是最为传统的分类方法,自吕大临《考古图》开其端绪以来,从之者甚众,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一般将青铜器分为容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和杂器六大类,容器下另设食器、酒器、水器三亚类。本文在对湖南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的进行类型分析时,按功能分类结果并结合本地区青铜器特点,而将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容器、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司母戊鼎【常考点】 1.相关朝代:商朝。 2.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4.同类型器物:四羊方尊。 5.特别提醒: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常考点】 1.发现地点:河南安阳。 2.概况:这片甲骨是甲骨文断代第一期商武王时期的一块牛胛骨版记 事刻辞。骨版巨大且完整,正反两面共有160余字,背面字内填朱,色 彩炫丽,内容涉及商朝社会生活和天气等方面情况,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3.特别提醒: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刻有文字的甲骨 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浅谈先秦青铜器的造型风格

浅论先秦青铜器的造型风格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取得很大的成就,青铜工艺被视为当时社会文明的标志。其中商代是青铜艺术由成熟达到鼎盛的时期。在崇尚“礼治”的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物大都被奴隶主当做“礼器”,成为祭祀礼仪之器和等级、权力的象征。青铜器的多寡和规模大小,往往象征着特定的等级和权力。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青铜器的合金成份,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记》所谓的“六齐(剂)”,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剂表。 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为四大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其中,礼器是青铜器中最主要的部分。礼器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炊煮器 鼎是商、周时期的青铜炊煮器兼盛食器,用于主食和肉食,也是祭祀中的礼器。 鬲,煮食器。最初应由鼎演变而来, 商代始有青銅鬲, 行用於商周時期作烹煮食物饮具,又作祭器用。其形似鼎, 三足,中空而曲, 易容水加熱。多用来煮粥。战国晚期,青铜鬲已少见,至汉代逐渐消失。 甗,蒸食器。全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是甑鬲结合的一种食器。多为圆形、立耳,少数为方形。甗的主要用途是蒸饭。商代早期开始使用青铜甗,但并不广泛。到商代晚期,青铜甗为数渐多。西周初期,又出现方甗。西周以前,绝大多数的甗都是浑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开始广泛使用分体甗。甗主要是供日用,也兼作礼器,与鼎、簋、盘、匜等配套使用。 2.食器 簋,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 明。 盂,大型盛饭器,亦可盛水或冰。盂大约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盂为陶制品, 青铜盂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中期后逐渐消失,为青铜鉴所取代。汉代的盂则变为另一种形制,多小而浅腹,质地也多有不同,并从食器中消失,成为一般的器皿,如水盂之类。 簠,古器具。亦写作“胡”或“瑚”。多用作盛黍、稷等饭食。现所见的簠为青铜制品,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器与盖形状、大小相同,上下对称。盖可却置使用。器盖相合成一器,打开则为一对食器。簠在西周时出现,流行到战国末年。青铜簠是先秦时期主要的青铜礼器之一,青铜礼器组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西周早期开始出现,进入春秋之际而大盛,战国之际开始衰落,到了秦汉时期完全绝迹。

青铜器研究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 一、青铜的定义 青铜是纯铜与锡、铅的合金,其中锡、铅的合金都必须大于2%。锡、铅改变了纯铜的物理性能,使铜成为人们可以实际使用的金属。 二、中国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考古学范畴的名称,指以青铜作为铸造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晚期。中国青铜时代的结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一样,是由于铁器被广泛地使用,取代了青铜在社会物质文化中重要地位。一般认为,中国的青铜时代结束于战国中晚期。然而这一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国青铜器铸造和使用的停止。在冶铁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青铜铸造业出现了新的技术和工艺,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一直到汉代才逐渐衰弱,铜镜和钱币的铸造作为专门的工艺还继续存在。 三、中国青铜时代的特点 1.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奇特、纹饰之瑰丽、铭文之丰富、铸造技术之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2.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3.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之一。 四、发展历史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过程。我们以青铜工艺的发展特征为标准,将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阶段。 1、萌生期(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数量和种类较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

浅谈商周青铜器特点

浅谈商周青铜器特点 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铜材,于是铸成九个鼎,上面刻出百物图像,使人民看 了知道趋吉避凶。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 “夏代以后,人们学会了铸造青铜器,青铜鼎便成为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礼器”。已知最大的鼎是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1)。真正从实用价值讲,铸造这么笨重的大鼎使用 起来是很不方便的,但作为权势象征物,它需要借助于巨大的体量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司母戊鼎的造型为长方形腹,有两立耳,四柱足。这种设计既是出于实用需要,也构成稳重 如山的效果。 铭文“司母戊”三字铸于鼎的内壁,戊是商王武丁的一位配偶,铭文表明这件大鼎是下一代商 王为祭祀母辈戊而铸造的。 到了西周时代以礼乐制度区分贵族之间的身份等级。青铜礼器、乐器成为礼乐的物化形态, 用鼎的数量、大小都有严格规定。天子享用的最高规格是九鼎八簋。西周时期也有一些著名 的大鼎,如大盂鼎。 与鼎配合使用的簋是盛食器,有些像现代的碗,在周代很受重视,数量多,造型变化丰富。 有的簋上的铭文涉及当时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铭文涉及武王 伐纣的日期和当时的天象,成为判定商周年代分界的重要依据之一。利簋的造型庄严华美, 细部的设计和纹饰都显示出制作者力图表明这件器物非凡意义的用心。 商周青铜器中种类最多,设计最见匠心的是酒器。其中主要的有饮酒用的觚与爵,盛酒的尊、罍、卣、觥,以及铸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 商代酒器之中那些做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和兕觥、卣等器物,在比较写实的造型中,常施加 一些神秘的纹饰,把飞禽、猛兽、蛇、鱼等动物形象综合于一体,希望以此赋予作品以超自 然的神力。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界十分活跃,青铜器也走下神坛,成为贵族“钟鸣鼎食”生活的 点缀,风格趋向于富丽、豪华。而冶金铸造技艺的进步、铁工具的出现则为青铜器新的繁荣 创造了条件。 春秋时代的立鹤方壶盖顶上清新俊逸的立鹤被学术界认为是呼唤新时代到来的象征。壶的周 身装饰着一对龙形大耳、四条飞龙,铸造精工,动感强,像是竞相向上攀爬。而壶底下弓身 匍匐行进的两只小兽回头咋舌的形态,使64.28公斤重的大壶给人的感觉变得轻盈了。这些 地方都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富于浪漫情怀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青铜铸造: 青铜是铜和铅、锡的合金,在铸造中有两种典型工艺:一种是范模法,一种是失蜡法。范模 法是先用黏土做好铸件模型(外为模,内为范),并烧硬,再用黏土从模型上分片取模和范,把拼成完整的模和范浇铸并固化后,便呈现出模型的形状和特征。失蜡法需要用石蜡先做成 一个模型,然后用稀黏土覆盖在模型上,稀黏土可以填塞至任何细节之中,经过烧制以后, 石蜡流出,留下浇铸的空间,这样就可以铸造出非常细腻的纹样。 战国时代有些制造非常精细繁丽的作品是用失蜡法铸造的。其代表性作品是湖北随县出土的 曾侯尊盘,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合而成。 “饕餮纹与夔龙纹是商周青铜器中应用最广的装饰纹饰”(2),饕餮纹是以浮雕与线刻相结 合构成一个有耳及角、双目圆睁的怪兽头部。也有称兽面纹,多用于青铜器上大面积的装饰。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下通过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来论述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形成独特的体系。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一《司母戊方鼎》、二《大盂鼎》。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 浅谈青铜器的设计发展 【摘要】: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工艺和设计品类之一,对当时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当今社会了解当时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的重要文献和参考资料,青铜器的设计与制作,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造型和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是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青铜器、装饰纹样、造型艺术 我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可见青铜器在历史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青铜时代的车辙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前进,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青铜的使用应始于原始社会的晚期,距今4000——4500年。 一、青铜器设计制作在夏代真正开始发展(夏铸九鼎),与此同时也拉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铜时代的序幕 1、使用范围:在这一时期,青铜器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礼器只限于酒器——爵。 2、装饰纹样:由于受工艺技术的限制,一般无纹样,只在少数爵等容器的颈部饰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 二、商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无论是器物的种类还是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珍贵的艺术精品

1、制作工艺技术:商代前期由于冶铸技术还不是十分特别的成熟,制作的青铜器外观粗糙,但风格显得很淳朴。一直到了商王武丁统治时期,制作工艺开始表现的成熟和精美,而且在这时期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体系已经全面形成。 2、造型艺术:庄严肃穆、雄伟厚实的造型特点在这时特别的突出。商前期的造型大都仿制陶器的造型特点,后期的造型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普遍是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方形器,并且器形特别丰富多样,比如就仅鼎的类型,就有圆形鼎、四形扁足鼎、方形扁足鼎、分档鼎、四足方鼎之分;酒器主要有壶、角、方彝、鸟兽尊等;食器主要有孟、豆、匕等;乐器有饶,以及兵器、车马器和其他工具等。同时在这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极具造型艺术的立体人兽型的一些艺术品,例如在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的四羊方尊和在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 3、装饰纹样:商前期纹饰简朴单调、线条简练粗狂,动物纹有饕餮纹、龙纹、凤纹、虎纹,几何纹有圆涡纹、连珠纹、云雷纹等,多于带状物饰于器物的颈部。商后期纹样增多富于变化,并且铸造与青铜纹饰相结合。 4、铭文:这一时期,青铜铭文开始流行,但字数不多,一般为两三个字,主要是标明使器者的私名或族氏,例如“妇好”,或受祭者,如“司母戊”。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奴隶制时代的风尚和阶级的审美观念。 在此,我想讲一下在我看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铜器最早的铸造,相传是始于黄帝,而比较可靠的却是从夏禹时候起,夏铜器种类为最普通鼎彝两种。商朝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7世纪至12世纪,这时期的铜器种类和技术已经非常值得称赞,花纹款式也都比较复杂而充满用意。这之后至周代则更加繁盛,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更加精妙。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事实上,通过从三代中铜器最古老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看,古代铸铜工艺的技术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达到了比原始陶器要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中,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鬲、爵、尊、壶、豆、角等。这些青铜器,首先从造型上看,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的演变

与原始彩陶艺术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有的由陶器发展而来,有的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其次,从装饰上看,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更是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杂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为回纹或云雷纹,象征着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很早就已经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这种纹饰,最初多为圆形,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圆形相联的状况,最后,螺纹由圆形而变为有方角的样式,这种情景在新石器时代马厂彩陶时期开始萌芽,到辛店时期而出现了有连续的圆纹出现,此种圆形的或有方角的螺纹,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以装饰陶器的颈部。到商代,则将这种装饰陶器的纹样,用来装饰青铜器以及骨角器物。象前面讲到的鼎、鬲,大都在器物的颈部镂刻上花纹带,并在里面满缀回纹。原始艺术中出现的纹饰原来是在石头上、木头上或粘土上的,而到了奴隶制的铸铜工艺发达的时代,这种纹饰或者直接转移,或在原来基础上改造又延用到了金属上,可以说,中国原始彩陶的造型与纹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装饰美术法则,并且在夏商周三代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 三代青铜器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们有自己的独特性,自身在美学风格上也存在着变化和发展。伴随着奴隶制经济和政治的产生和发展,青铜器艺术虽然在铸铜工艺上与原始时期彩陶艺术有一脉相传的关系,特别是在奴隶制时代早期仍具有一定的原始彩陶那种朴素、活泼的蕴味,但三代毕竟是一个自身完整性的体系,由于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社会中已经有一部分人完全从体力的劳动中解放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