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7.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

图7-1

解:图形下面的数字即是对称轴数.

2、你能找出26个英文字母中的可看成是成轴对称的字母?

【百度搜索】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67049.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26%B8%F6%D3%A2%CE%C 4%D7%D6%C4%B8%B1%ED&in=7499&cl=2&lm=-1&st=-1&pn=6&rn=1&di=86050316085&ln=1972&fr=&fm=index &fmq=1331655119468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1&di860 5031608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67049.html,%2Fphoto%2F-gvK_3QYQLJ1KnZXafq5lw%3D%3D%2F5734 20822554996043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67049.html,%2Fguitarhxc%2Fblog%2Fstatic%2F1208418 94200963164244588%2F&W480&H577&T10224&S68&TPjpg

解:A、B、C、D、E、H、I、K、M、O、T、U、V、W、X、Y

都可以看成是轴对称的

点拨:将26个字母从头至尾数一遍,是轴对称图形的写出

来,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3、【百度图片】选一选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太极图B青蜓C.五角星D.蝴蝶

、试一试 你能发现哪些汉字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么?(1) (3) (4)

(6) (5) (7)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理综)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共16 页,满分30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选择题在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19 Cl 35.5 Fe 56 Cu 64】 第I 卷(选择题共12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每小题6 分,共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6 生物;7-13 化学) 1.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十乙)<(丙十丁) B.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 最大 D.四种色素,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2.下图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于不同浓度的NaCl 溶 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 定浓度的NaCl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见,250mmol.L-1的NaCl 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少后一直增大 C.图乙中a 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弱 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在300mmol.L-1的NaCl 溶液中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 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 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一(下)晚测数学试卷(一)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一(下)晚测数学试卷 (一)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 为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的随机抽样 B.按性别分层抽样 C.按学段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答案】 C 【考点】 分层抽样方法 【解析】 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经常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解答】 解:我们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而事先已经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 了解某地区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按学段分层抽样,这种方式具有代表性,比较合理, 故选C . 2. 在△ABC 中,若AB =√13,BC =3,∠C =120°,则AC =( ) A.1 B.2 C.3 D.4 【答案】 A 【考点】 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 【解答】 解:在△ABC 中, 由余弦定理可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120°, 则13=AC 2+9+3AC ,解得AC =1(舍负). 故选A . 3. 设向量a → =(1,?cos θ)与b → =(?1,?2cos θ)垂直,则cos 2θ等于( ) A.√2 2 B.1 2 C.0 D.?1 【答案】 C 【考点】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解析】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课题:轴对称现象课时:1 课时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现象”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课,其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1)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仅是学生研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它与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折)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轴对称也为研究圆的性质、函数的对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轴对称现象”一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其次,从数学的文化价值来看,轴对称广泛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轴对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所以,掌握轴对称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认识自然的美与和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本节课是以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展开教学的,所以,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学生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渗透,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大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而对于概念的辨析能力还较差,对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往往产生混淆,所以我将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字教学要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 英语试题 含答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 英语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35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共1 0个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 0分) 根据题意,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It's time I about that essay. A.get down to think B.get down to thinking C.got down to think D.got down to thinking 2.The proposal that smart devices should carry security labels was introduced a voluntary basis at first, which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at these devices were able to put consumers' privacy and security at risk. A.on, based on B.by, based on C.on, was based on D.by, was based on 3.She couldn't stop crying when her father gave her on the wedding. For all these years, it's been the two of them looking out for each other. She never gave in any difficulty in life, and her father never gave up her even though she failed for more times than most people could handle. A.off, on, to B.out, with, for C.away, to, on D.up, for, with 4.Our camping trip was by the heavy rain brought by the typhoon that mercilessly several coastal cities and left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homeless. A.burned, destroyed B.harmed, damaged C.spoiled, damaged D.ruined, destroyed 5.She is a popular leader in the company because she treats the people who work for her as her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宝安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命题人:赵月琳审题人:宫能祥 本试卷共五大题17小题,全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文字题均完成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纸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轴对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本节要求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 2.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4.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面这些图形同学们熟悉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二、新课学习 请你想一想: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图形起一个名称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mertry). 观察图5-2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图5-3所示的图形,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其他的轴对称图形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数学(理) Word版含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阶段考试(一) 理 科 数 学 一.选择题(5*8=40分) 1.设集合A ={(x ,y )|x 24+y 2 16 =1},B ={(x ,y )|y =3x },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2. 22log sin log cos 12 12π π +的值为( ) A .-2 B .–l C. 1 2 D .1 3.已知x ,y ∈R ,则“1x y +=”是“1 4 xy ≤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函数cos21 ()sin 2x f x x -= ,则有( ) A .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 x π =对称 B .函数()f x 的图像关关于点(,0)2 π 对称 C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 π D .函数()f x 在区间(0,)π内单调递减 5.已知0 B. 11()()22a b < C. 22(lg )(lg )a b < D. 11 lg lg a b > 6.已知函数 2 ()2cos f x x x =+,若 '()f x 是 ()f x 的导函数,则函数 '()f x 在原点附 近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7.已知函数213 ,1 ()log , 1x x x f x x x ?-+≤?=?>?? ,若对任意的R x ∈,不等式2 3()4f x m m ≤-恒成立,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1 1 1.(,] .(,][1,).[1,) .[,1]444 A B C D -∞--∞-+∞+∞-

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轴对称现象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 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 础. 2、学生面临的问题: 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 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三、目标制定: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的课标分解如下: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 感知 知道 认识、欣赏

四、评价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 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找到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例,最终能够结合实例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在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形图片、颜料、吸管、画纸、磁力片等. 学生发表感受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 情感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 结束时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数 学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美吗?”从而自然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 第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1)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chà)那给(jǐ)予罪孽(niè)咄咄(duō)逼人渊(yuān)源履(lǚ)行归根结蒂(dì)秩(zhì)序休戚(qī)相关专横(hèng)

3.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 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2)人在成熟过程中要经历五个阶段的爱。请概括这五个阶段及其爱的情感特征。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2.文章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是什么? 第一种是被动的爱,“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爱的方式。 第二种爱是主动的爱,“我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先付出再获得,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这是一种成熟的爱。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 3.结合文章最后一部分内容,谈谈你如何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句话? 明确: “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是指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够自立,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既发展母亲的良知(宽容和善良),又发展父亲的良知(严厉和宽容)。有母亲的爱的能力上,又有父亲的理智和判断力。 【拓展提升】

轴对称现象优秀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 第一节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它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积极性高等特点,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好学习氛围。结合直观演示法和多媒体展示,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且积极调动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剪刀、剪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起兴趣: 欣赏形形色色的美丽图片,问学生想说些什么? 二、眼手并用,探究新知: 探究一: 1.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图片重合过程。 3. 你能将手中的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平面图形;(2)对折;(3)重合。 测一测: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略 小小设计师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对折,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找一找: (1)数字0、3、6、7、8、9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 ; (2)字母 A、B、C、D、E、F、G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个字中是轴对称的汉字有 ____ 。探究二: 1、观察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把刚才剪纸沿折痕剪开,张贴黑板)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概念; 2、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 1.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却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协作探究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1)实验操作: 实验1: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任意一个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实验2:你能将给出的每幅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 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诱思提炼: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可以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能够互相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巩固应用: 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练一练 A B C D 练一练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的是()A.半圆 B.长方形C.线段 D.直角三角形 D 练一练 3.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C 练一练 4.大写字母A 、D 、E 、X 、N 、M 中,有______个字母可以近似看成轴对称图形。 5 A D E X N M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1.航母阻拦索用于拦停高速着舰的舰载机,被喻为“舰载机生命线”。如图所示为其结构简图, 滑轮1、2、3、4及液压缸a、b、c固定在甲板平面上,阻拦索绕过滑轮组后闭合。某时刻舰载机的挂钩勾住阻拦索,形成图示的夹角时,舰载机受到阻拦索的合力大小为F。不考虑阻拦索、滑轮的质量及摩擦,则此时单个柱塞所受阻拦索的合力大小为() A. F 3B. √3F 3 C. F D. √3F 2.从离地面3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此过程中() A. 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m B.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m C. 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m D. 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 3.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斜面上,B悬挂着。已知 质量m A=2m 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增大到60°,但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绳子的张力增大 B. 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增大 C. 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 D. 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4.如图所示,三角块B放在斜面体A上,轻弹簧一端连接三角块B, 另一端连接在天花板上,轻弹簧轴线竖直,斜面的倾角为30°,若A 的质量为1kg,B的质量为0.5kg,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20N, 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 B. 2.5N C. 5N D. 2√3N 5.用两段等长的轻质细线将a、b两个小球连接并悬挂于O点,如图 甲所示,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3F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 的力F的作用,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若系统平衡时两球的位置 情况如图乙所示,则a、b两球质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1 D. 2:3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0s时刻,初速度大小为4m/s,2s末的速度大小为9m/s,则此物 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4m/s2 B. 9m/s2 C. 2.5m/s2 D. 6.5m/s2 7.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Δt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2x2 t2 B. 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2x1 t1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难点 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1、剪纸实验 (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

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2、印墨迹实验 (1)取一张纸;(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 3、观察图形,获取发现 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相互交流. 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先让学生判别两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使学生形象的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再让学生说说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在图中,0~9十个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慧眼识“对称轴”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画出图中各图形的对称轴,并进行小组讨论.) 3、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4、找规律 5、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星期天莲花山公园的草坪上,许多大人小孩在放风筝,各种各样形状的风筝都有,有蝴蝶形、老鹰形、蜻蜓形、金鱼形、蜈蚣形,这些基本上都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七、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实际教学效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再次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和授”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3、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五大题17小题,全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选择题、文字题均完成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纸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 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 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

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 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 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 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 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 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节选自吕进《熟读<新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 B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7.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

图7-1

解:图形下面的数字即是对称轴数. 2、你能找出26个英文字母中的可看成是成轴对称的字母? 【百度搜索】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67049.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26%B8%F6%D3%A2%CE%C 4%D7%D6%C4%B8%B1%ED&in=7499&cl=2&lm=-1&st=-1&pn=6&rn=1&di=86050316085&ln=1972&fr=&fm=index &fmq=1331655119468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1&di860 5031608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67049.html,%2Fphoto%2F-gvK_3QYQLJ1KnZXafq5lw%3D%3D%2F5734 20822554996043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67049.html,%2Fguitarhxc%2Fblog%2Fstatic%2F1208418 94200963164244588%2F&W480&H577&T10224&S68&TPjpg 解:A、B、C、D、E、H、I、K、M、O、T、U、V、W、X、Y 都可以看成是轴对称的 点拨:将26个字母从头至尾数一遍,是轴对称图形的写出 来,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3、【百度图片】选一选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太极图B青蜓C.五角星D.蝴蝶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柴晓利)

北师大版·七(下) 5.1轴对称现象 柴晓利 河南省郑州市第51中学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柴晓利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生动写照.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因此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便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内容既是学生在小学所学习的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轴对称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几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课标分解如下: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对自然景观、阅兵式中的方阵排列等轴对称现象的观察,找出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通过对吹颜料试验结果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对比 知识分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学科内涵: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轴对称现 象的共同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认识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认知水平:了解、理解. 行为动词:知道、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