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柴晓利)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柴晓利)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柴晓利)

北师大版·七(下) 5.1轴对称现象

柴晓利

河南省郑州市第51中学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柴晓利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生动写照.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因此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便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内容既是学生在小学所学习的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轴对称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几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课标分解如下: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对自然景观、阅兵式中的方阵排列等轴对称现象的观察,找出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通过对吹颜料试验结果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对比

知识分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学科内涵: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轴对称现

象的共同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认识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认知水平:了解、理解. 行为动词:知道、认识.

概念能够初步总结出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对本节课各种活动的尝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

称图形.

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一:学生认真观看空中梯队表演的视频及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积极寻找并描述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主动寻找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实例,最

终结合心形图片的折叠过程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评价任务二:学生积极参与吹颜料试验,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对吹颜料试验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思考,最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的概念.认真对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在组内交流、提升,最终能对两个概念之间

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初步总结,并在老师引导下加深理解.

评价任务三:学生认真参与本节课的各种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础.

2、学生面临的问题:

该年龄段的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同时七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会出现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得出以后,我设计了“吹颜料试验”,不仅巩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概念的引出提供了素材.然后我借助学生的作品,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等活动,最终引导学生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在“目标导引教学”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实物教具和学具,设计了折叠心形图片、吹颜料试验、拼磁力片等动手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深刻体会到了“做数学、学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形图片实物及相关的折叠动画、颜料、吸管、画纸、三角板、磁力片等.

欣赏视频引入新课目标1

目标3

关注学

生能否主动

发表自己的

见解,能否

认真观看视

频及图片,

并认真进行

思考,以获

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最

终初步感知

现实生活中

的轴对称现

象.

关注学

生是否认真

进行阅读.

活动一:

我首先对9月3日的大阅兵活动进

行了简单的描述,并适时渗透了爱国主

义教育.

接着,带领学生重温了大阅兵中空

中梯队表演的视频片段,并出示了一幅

相关图片,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

来仔细观察由这9架飞机及它们所拉出

的彩烟所组成的画面,你能从数学的角

度来说明其中的美吗?”

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课题:《轴对

称现象》.

活动二: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

视频、观察图

片来引入新

课,这样的设

计不仅可以极

大地调动学生

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培

养学生积极的

情感,此外还

可以让学生初

步感受到生活

中轴对称现象

带给我们的美

与和谐.

学习目标

的了解为学生

本节课的学习

指出了明确的

方向.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目标1

目标3

关注学

生是否能够

认真观看图

片,并积极

地进行思

考.

关注学

生是否能够

依据自己的

感性认识找

到现实生活

中具有同样

特征的图

形.

1.直观感知—欣赏美

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具有轴对

称特征的)供学生欣赏,例如:

并且在欣赏前,提出问题:“想一想:

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2.形成概念—抽象美

活动一:找一找

在学生描述了自己所发现的特征

后,紧接着我设计了找一找的问题:“你

还能找到生活中具有同样特征的图形

吗?”

使学生充

分感知现实生

活中的轴对称

现象,不仅为

寻找它们的共

同特征奠定了

感性基础,而

且也使学生深

刻体会到了数

学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目标1

目标3

目标2

目标3

关注学

生能否进行

积极的思

考,并能够

认真观察同

学的操作及

动画演示.

关注学

生能否结合

实例尝试用

自己的语言

来描述什么

是轴对称图

形.

关注学

生能否准确

判断哪些是

轴对称图形

并指出其对

称轴.

关注学

生是否能够

积极主动参

与吹颜料实

验,并能从

活动中体验

数学的乐

趣,感受成

功的快乐.

同时提高自

己的审美能

力.

活动二:折一折

学生举例后,出示心形图片,提出

问题:“老师手中的这个心形图片是否

也具有上述特征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呢?”然后引导一名同学通过折叠加以

说明.接着我会利用动画再次对折叠过

程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活动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

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我会给出准确的

定义,并对定义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强

调.

活动四:练一练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

形?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

3.动手操作—创作美

活动一:吹颜料试验

准备一张质地较好的纸,在上面滴

几滴颜料,用吸管或嘴将颜料吹成一定

的造型后,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

手指压出清晰的

折痕,最后将纸

打开铺平,观察

所得到的图案.

想一想、

找一找、折一

折、说一说等

活动的进行,

把学生的动眼

观察、动脑思

考、动手操作、

动口归纳有机

地统一了起

来,不仅可以

调动学生各种

感官的参与,

使学生的理解

从感性逐步上

升到了理性,

而且可以激发

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培养他

们的发散性思

维,最终引导

学生在不知不

觉中总结出轴

对称图形的概

念.

练一练环

节设置的目的

在于巩固新

知、反馈学情.

同时也可以使

学生感受到成

功的快乐.

该活动的

进行不仅可以

激发学生的兴

趣,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同

时还可以使学

生体验到数学

活动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

快乐,让不同

的学生得到不

同的发展.

学习环节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目标2

目标3

关注学

生能否认真

进行观察、

思考并能尝

试总结两个

图形成轴对

称的定义.

关注学

生能否积极

进行个人思

考、组内讨

论及认真倾

听其他同学

的想法及老

师的讲解.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让学生给自

己的作品赋予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并签

上作者姓名,同时我会选择一部分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活动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课下把

自己的作品放入到成长记录袋中.

活动二:引导发现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上下两排作品

直观上的不同,接下来,分别从第一排

和第二排的作品中各取出一副作品为

例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顺利引

导学生总结出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

定义.

4、对比归纳—探究美

引导学生通过对概念的对比,找出

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先个人思考、

然后小组探讨,最后小组派代表在班内

进行交流.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会以刚才

的两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对两个

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延伸 .

作品名称

和作者姓名的

书写可以增强

学生的成就

感, 而课下把

作品放入成长

记录袋中的做

法体现了对学

生学习过程的

关注.

通过对吹

颜料试验中学

生作品的观察

和思考,一方

面对轴对称图

形的概念进行

巩固,另一方

面引出两个图

形成轴对称的

定义. 同时还

可以促进学生

观察、分析、

归纳、概括等

能力的发展.

该环节的

设置不但可以

加深学生对两

个概念的理

解,而且也可

以使学生初步

体会到辩证统

一的哲学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

题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目标1

目标2

目标3

关注学

生能否顺利

完成该题

目.

活动一:画一画

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

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

轴.

该题目的

设置目的在于

巩固本节课所

学习的两个概

念.

学以致用巩固提升目标1

目标2

目标3

关注学

生能否迅

速、准确地

得到答案.

关注小

组各成员之

间能否互相

配合并灵活

利用本节课

所学知识进

行设计.

活动二:猜一猜

根据下面图形中所给的对称轴,猜

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些汉字或字母(黑

体)?

活动三:拼一拼

请各小组利用你们手中的磁力片

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作为本组的组徽,

并说明其中的含义.

该活动结束后,我会把磁力片留给

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继续进行创作,以

体现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关注.

猜字游戏

的设置,不仅

体现了数学的

趣味性,还可

以加深学生对

轴对称图形特

点的认识,而

且使学生感受

到了数学与其

他学科之间的

紧密联系.

该活动的

设计不仅可以

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及小组合作的

意识,还可以

使学生深刻体

会到数学来源

于生活,又应

用于生活.同

时儿童玩具磁

力片的引入也

极大地调动了

学生创造的积

极性.

总结升华深化提高目标1

目标2

目标3

关注学

生是否能够

用自己的语

言说出对本

节课的感

悟.

回顾反思—感悟美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总结完毕后,我一方面会对本

节课所运用到的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进行强调,另一方面我会引导学生回忆

刚上课时欣赏到的阅兵式中的画面,使

学生感受到这并不是我们严格意义下

的轴对称,是轴对称现象生活化的一种

体现,从而引导

学生体会到数学

—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从而

升华本节课的内

容.

体现了

“让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

引导学生

体会数学来源

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对本

节课内容进行

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本节课我在“目标导引教学”理念及“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的指引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置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折叠心形图片、吹颜料试验、拼磁力片等,不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而且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做数学、学数学”的乐趣,达到了让教学生活化、让教学活动化、让教学趣味化的目的.符合新课标中“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的要求.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使学生的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长过程和长期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总结升华深化提高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进行阅读及画图,并能够体会其中的对称思想.

目标回顾

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吗?

作业布置:

1.阅读《四季回文诗》,体会其中的 对称思想.

2.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这个图形的 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培养学生

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设计第1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不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思想和方法,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文学、美学之间的联系.第2题的目的在于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 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 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课题:轴对称现象课时:1 课时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现象”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课,其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1)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仅是学生研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它与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折)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轴对称也为研究圆的性质、函数的对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轴对称现象”一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其次,从数学的文化价值来看,轴对称广泛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轴对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所以,掌握轴对称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认识自然的美与和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本节课是以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展开教学的,所以,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学生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渗透,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大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而对于概念的辨析能力还较差,对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往往产生混淆,所以我将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字教学要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轴对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本节要求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 2.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4.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面这些图形同学们熟悉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二、新课学习 请你想一想: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图形起一个名称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mertry). 观察图5-2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图5-3所示的图形,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其他的轴对称图形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轴对称现象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 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 础. 2、学生面临的问题: 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 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三、目标制定: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的课标分解如下: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 感知 知道 认识、欣赏

四、评价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 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找到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例,最终能够结合实例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在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形图片、颜料、吸管、画纸、磁力片等. 学生发表感受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 情感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 结束时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数 学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美吗?”从而自然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

轴对称现象优秀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 第一节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它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积极性高等特点,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好学习氛围。结合直观演示法和多媒体展示,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且积极调动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剪刀、剪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起兴趣: 欣赏形形色色的美丽图片,问学生想说些什么? 二、眼手并用,探究新知: 探究一: 1.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图片重合过程。 3. 你能将手中的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平面图形;(2)对折;(3)重合。 测一测: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略 小小设计师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对折,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找一找: (1)数字0、3、6、7、8、9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 ; (2)字母 A、B、C、D、E、F、G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个字中是轴对称的汉字有 ____ 。探究二: 1、观察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把刚才剪纸沿折痕剪开,张贴黑板)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概念; 2、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 1.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却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协作探究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1)实验操作: 实验1: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任意一个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实验2:你能将给出的每幅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 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诱思提炼: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可以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能够互相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巩固应用: 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练一练 A B C D 练一练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的是()A.半圆 B.长方形C.线段 D.直角三角形 D 练一练 3.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C 练一练 4.大写字母A 、D 、E 、X 、N 、M 中,有______个字母可以近似看成轴对称图形。 5 A D E X N M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难点 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1、剪纸实验 (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

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2、印墨迹实验 (1)取一张纸;(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 3、观察图形,获取发现 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相互交流. 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先让学生判别两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使学生形象的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再让学生说说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在图中,0~9十个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慧眼识“对称轴”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画出图中各图形的对称轴,并进行小组讨论.) 3、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4、找规律 5、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星期天莲花山公园的草坪上,许多大人小孩在放风筝,各种各样形状的风筝都有,有蝴蝶形、老鹰形、蜻蜓形、金鱼形、蜈蚣形,这些基本上都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七、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实际教学效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再次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和授”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3、4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7.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

图7-1

解:图形下面的数字即是对称轴数. 2、你能找出26个英文字母中的可看成是成轴对称的字母? 【百度搜索】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1109526.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26%B8%F6%D3%A2%CE%C 4%D7%D6%C4%B8%B1%ED&in=7499&cl=2&lm=-1&st=-1&pn=6&rn=1&di=86050316085&ln=1972&fr=&fm=index &fmq=1331655119468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1&di860 5031608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5611109526.html,%2Fphoto%2F-gvK_3QYQLJ1KnZXafq5lw%3D%3D%2F5734 20822554996043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5611109526.html,%2Fguitarhxc%2Fblog%2Fstatic%2F1208418 94200963164244588%2F&W480&H577&T10224&S68&TPjpg 解:A、B、C、D、E、H、I、K、M、O、T、U、V、W、X、Y 都可以看成是轴对称的 点拨:将26个字母从头至尾数一遍,是轴对称图形的写出 来,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3、【百度图片】选一选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太极图B青蜓C.五角星D.蝴蝶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柴晓利)

北师大版·七(下) 5.1轴对称现象 柴晓利 河南省郑州市第51中学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柴晓利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生动写照.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因此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便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内容既是学生在小学所学习的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轴对称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几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课标分解如下: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对自然景观、阅兵式中的方阵排列等轴对称现象的观察,找出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通过对吹颜料试验结果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对比 知识分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学科内涵: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轴对称现 象的共同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认识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认知水平:了解、理解. 行为动词:知道、认识.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 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折纸、图形欣赏、印墨汁等数字活动过程,提高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宣纸、墨水、剪刀、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常见几何图形、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多媒体显示) 2.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3.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 4.你能将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5.通过动手实验,你发现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6.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1.做“扎纸”活动 (1)动手实践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一根大头针在纸上任意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

平,观察、欣赏各自所得到的图案。 (2)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观察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2.定义展示 3.练一练 4.做“印墨迹”实验 (1)动手实践 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 (2)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位于折痕两侧的墨水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三、观察图案,获取发现 1.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如:、两个“囍”字,两只小脚丫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观察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讨论交流。 四、巩固应用 1.从优美的风景画中寻找成轴对称的图形。 2.辨别熟悉的几何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向学生展示几幅国旗,请学生观察是否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许多轴对称图形,它们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称美,但它们对称的形状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 如:闹钟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 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 人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 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还存在各式各样的图形,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发现!

轴对称现象教案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 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 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 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 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同时以直观演示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辅。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轴对称现象的特征,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情境等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四、学法指导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图片欣赏出发,以感受、观察、概括、操作、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具: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索《轴对称》,这节课先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

轴对称现象教案

2.1轴对称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和识别是本节重点,二者的区别是本节难点。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小组学习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提问抢答的方式进行)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多美丽的图形,无论是随风起舞的风筝、凌空翱翔飞机,还是中外各式风格的建筑,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图案设计,它们大多有着共同的特征。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课件展示),抛出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直接问:有什么共同特征? 2、教师展示轴对称图片(课件展示组图)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本环节展示尽可能多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归纳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3、做“印墨迹”实验 (1)、动手实践: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地对折、压平,并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 (2)、探究交流,提问: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有什么关系? 4、展示几组图案:如:两扇门、两个“喜”字、两个脚丫等,仔细观察,提问:这几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作答) 评价后,引导归纳出成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概念。 5、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异同:(学生讨论) 抛出问题: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展示问题) 归纳:相同点:都有对称轴,沿着对称轴折叠能互相重合;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图形,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不同点: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而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四、对组群学,展示点拨: 教师引导交流完成上述任务,针对学生没注意或易错的地方进行点拨。 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课本课后练习题 六、当堂检测 导学案第二大题 六、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请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学习,互相合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找出对称轴。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轴对称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操作与实践验证,体验判定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学习判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感知生活中丰富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 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就对对称图形有所接触 ,如:扇形、圆、线段和角等,初步具备了对称图形型的概念。但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对称性,如何判定轴对称图形还没有进行专门的系统学习。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称现象及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存在大量实例,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农村学生, 由于受认知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现代桥梁、有代表性的对称性建筑物

等还缺乏良性的感知,有些对称现象就在身边,他们也未曾进行理性 分析。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教学难点: 识别轴对称图形及它的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导分享,发现新知 1、激趣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现象都与对称联系在一起,你有这样的感受和事例吗?把课前参与的收获分 享给大家! 2、分享图片:老师课前也参与了,分享给大家!请大家欣赏并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引导发现:好,同学们有发现了吗? 告诉给大家! 4、评价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现象(演示课题) 活动2【活动】协作学习,明晰概念

《轴对称现象》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难点 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1、剪纸实验 (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1、剪纸实验: (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2、印墨迹实验: (1)取一张纸;(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 3、观察图形,获取发现:

《轴对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能判断所给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能指出其对称轴; (3)应用轴对称的概念,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二)、过程方法目标: 经历剪纸、拼七巧板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其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际生活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知识。 二、内容分析 (一)、本课时在该内容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该部分内容是以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为基础,进一步获得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同时为后续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轴对称图案等知识做铺垫。

(二)、本课时包含的知识点数量及结构分析: 本课时的知识点总共有两个,分别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对称轴”的概念。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观察、归纳等科学方法。

(三)、学生学习该知识与技能所需的起点条件: 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同时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四)、数学知识的历史(现实)背景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在生活中具有丰富的例子,例如:中国结、脸谱、剪纸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单一,抽象思维比较薄弱,但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接触了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有感性的认识,能判断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本课时的学习与深入做了一次铺垫。 三、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本节课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根据数学知识点结构图图(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深化,同时是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设计轴对称图案等知识的基础。该概念包含两个关键点:对折与完全重合,我们设计了剪轴对称图形这个动手操作活动来突出两个关键点。 (二)、难点分析:本节课难点也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因为本班学生抽象能力较差,思维固定,难以从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抽象出具体的概念;我们主要通过练习巩固进行突破。 五、教学流程设计:

《轴对称现象》参考教案2

§2.1 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 教具准备 师:1.天安门、蝴蝶、窗花、脸谱等图片. 2.多媒体课件. 3.投影仪. 生:剪刀、小刀、纸.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 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

与和谐. 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Ⅱ.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生甲]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生乙]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生丙]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 [生丁]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大家举了这么多对称的例子,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下 面的问题,我们来研究一下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演示多媒体课件) 观察 如图,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 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2-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探究) [生甲]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 [生乙]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2-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生结论]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师]太好了!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即(点击课件、屏幕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

《5.1 轴对称现象》教案6

《5.1轴对称现象》 一、教学任务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 5、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二、激情导课 我们生活在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入场生活中的图案设计,都和对称密不可分.让我们走进轴对称的世界吧,去感受它的奇妙和美丽! 三、示案导学 用多媒体给学生每人展示一组图形,其中包括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茶壶等,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先出示建筑物、柳叶、蝴蝶、窗花等图片.) (1)你能将刚才老师展示的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发现:这些图片中折叠后有一些能重合,有一些不能重合. (2)折叠后你发现有哪些图形是可以完全重合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针、纸来动手做一做. 四、交流展示 将一张纸对折后,从折痕开始,用针尖在纸上扎出半个心型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五、精讲拓展 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几何图形中,经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把准备好的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