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

肠外瘘利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

肠外瘘利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7-13T13:27:28.1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作者:金玉萍杨晓燕杨爱慧 [导读]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62100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肠外瘘一但发生,如何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并进而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⑵。以往应用的乳胶管引流和烟卷引流都属被动引流,引流效果不佳,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中心收治肠外瘘患者8例,经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效果满意。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80岁,平均47岁。其中小肠瘘3例,结肠瘘4例,回盲部瘘1例。 1.2 方法经临床诊断为肠外瘘后应尽早采取充分的引流措施。即在距瘘口1-2cm处放置多孔腹腔双套引流管,妥善固定于腹壁,内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后,双套管的滴水管再接上输液管,用生理盐水通过输液管持续冲洗,冲洗滴速以40-50滴/min为宜,也可根据瘘出液的性质和量适当调整滴数,同时打开负压开关,将负压恒定在10-20kpa,这样边冲洗边应用负压吸引器恒力吸引,将瘘出的肠液及时清除,达到控制感染,促进瘘口自愈或达稳定状态。 2 结果 应用腹腔双套管充分冲洗并吸引,及时引出肠液,未发生肠液漏入腹腔引起感染,同时避免了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腐蚀和皮肤的刺激,本组4例病人达到瘘口自愈,2例病人瘘口达稳定状态,经确定性手术后治愈,2例病人瘘口未愈,未出现皮肤问题,但因年龄较大,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主动要求放弃治疗。 3 护理 3.1 正确固定双套管双套管的内管与滴水管用胶布缠紧,并留有一定的活动度,避免内管滑脱。外接的引流管长度适当,用粘和扣固定于床边,以防病人翻身、活动时压迫、扭曲和移动管道。 3.2 注意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在持续负压吸引过程中,根据引流液的量,引流物的粘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一般负压为10- 20kpa,以能顺利吸引出引流物为宜,但引流液粘稠时负压可稍大些,同时加大滴入水的速度,以稀释稠厚的液体。负压过大,容易吸附导管周围组织导致吸引管堵塞,造成无效引流及损伤周围组织或出血等情况;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畅导致引流无效,肠液将会外漏,损害皮肤及污染床单元。 3.3 调节冲洗速度根据不同的引流目的,引流液的不同性质调整冲洗液的滴速。一般24h的冲洗液总量为3000~5000ml(即滴速40-50滴/min),不可过快过慢,过快则滴入的液体来不及吸出,聚集在腹腔内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过慢,会造成干吸而导致出血和引流不畅。 3.4 及时清除内管的堵塞及溢出的肠液,保持引流的通畅双套管虽有液体持续冲洗以稀释肠内容物与清洗吸引管道,但有时仍会有引流管堵塞的现象,护理中一定要经常巡视、检查管道,使管道保持通畅,做到:①冲洗液滴完后及时补充,保持冲洗液的连续性,使管道能得到随时冲洗;②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力;③听吸引声,通过听双套管的吸引声可判断引流管的引流量和导管位置是否正常。正常的吸引声为流水声与负压吸引声交织在一起的“呼呼”声,当发出细而尖的“鸣笛”声或听不到吸引声,可能是吸入了管周组织,形成堵塞或半堵塞,可先将双套管的内管取出用一块无菌纱布包住内管挤出堵塞物,若仍不通可松动外套管,将外套管作缓慢的顺时钟方向旋转360°,经以上处理无效时,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处理。 3.5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因引流管与窦道组织摩擦或负压吸引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组织出血。护士应经常巡视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的变化,并准确记录冲洗量和吸出量,统计每天漏出液的量,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6 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敷料潮湿及时更换;引流管周围皮肤被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抹,以防引流液对皮肤造成腐蚀;如瘘口周围皮肤已经糜烂,可完全敞露瘘口,不加敷料包扎,有肠液瘘出时及时吸尽肠液并用水洗,亦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使其干燥。 4 讨论 肠外瘘发生后瘘口部肠液外溢,如在早期未能将漏出的肠液引流出腹腔外,可致肠液侵蚀瘘周组织或在腹腔内聚集、扩散,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严重后果;还可侵蚀腹壁瘘口周围的皮肤,导致皮肤糜烂和疼痛。因此,及时、合理的引流是控制感染、保护皮肤完整性的重要措施。以往采用单腔被动引流,引流管容易被脓血块、坏死组织、粪渣等物堵塞,导致引流量小,引流不彻底。而我们采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主动引流措施,早期有效地将漏出的肠液及时清除,使肠外瘘成为“被控制的瘘”,避免了腹腔内感染和由此引起的全身感染,促进了肠外瘘的自愈率,有效地保护了肠外瘘周围的皮肤,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而有效,值得推广。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作者:孙新华孔月华董卫红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腹腔双套管连接方式在肝胆胰手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胆胰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患者随机分A、B 两组,A组外套管接负压引流瓶,内套管接0.9%氯化钠冲洗,B组与A组相反,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双套管引流通畅,堵管机率降低。[结论]A组引流效果优于B组。 【关键词】引流效果双套管引流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 本文拟比较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中60例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引流效果,为双套管的正确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右肝叶切除18例,左肝叶切除22例,左肝外侧叶切除8例,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切开引流术12例。双套管制作:本组所放置的双套引流管在术中制作,制作方法与周敏[3]、贺健[2]等报导的方法基本相同。取事先已灭菌处理普通橡胶引流管(直径0.8~1.0cm)作为外套管,长度30~40cm,内套管选用输液器(直径0.3cm),长度60cm,分别在前端的管壁修剪2~3个侧孔,用丝线将内外套管固定。 1.2 方法用抽签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患者回病房安置好体位后,按无菌要求将腹腔双套管的外套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积血积液,内套管接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B组(n=30)患者采用外套管接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内套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积血积液。两组患者护理方法基本一致。 2 结果 A组患者没有发生术后引流管阻塞,2例引流不畅经挤管后通畅,平均拔管时间5.5天,1例拔管后B超发现肝区积液自行吸收。B组9例患者发生术后引流管引流不畅多次,1例经挤管后通畅,3例经50ml注射器冲管后通畅,5例更换内套管,平均拔管时间6.5天,拔管后B超发现肝区积液3例,1例自行吸收,2例肝区积液经B超引导下抽液后自愈。 3 护理 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双套管的冲洗引流的目的、意义和术后配合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避免计划外拔管。固定: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预留活动余地。术后及时连接引流导管与吸引、冲洗装置,冲洗管、引流管标志清晰,并将冲洗装置与输液通路分开放置,采用醒目标志加以区别。麻醉恢复期患者适当约束,防止双套管脱出或意外拔管。有效引流:为有利于引流和减轻腹部伤口张力,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通常取半卧位。引流管保持通畅和持续有效负压吸引,压力一般维持在0.03MP。定时巡视,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打折。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冲洗:冲洗液一般选择0.9%生理盐水,手术当天持续冲洗量为3000ml,以后根据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逐渐减少,冲洗持续时间为3天。观察与判断: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进出量,同时根据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以及腹部体征判断病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2887638.html,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作者:聂凤妹黎少芳黎凤凡黄俊慧 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腹腔双套管两种连接方式在腹腔大手术或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腹腔手术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外套管接负压引流瓶,内套管接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外套管接生理盐水冲洗,内套管接负压引流瓶,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双套管引流相对通畅,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观察组引流效果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引流效果;双套管;腹腔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054-02 Two Different Connections Drainage effect Comparison Of The Celiac Double Casing NIE Feimei LI Shaofang LI Fengfan HUANG Junhui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effect of peritoneal drainage peritoneal double cannula two connection celiac major surgery or severe intraperitoneal infection after surgery. Methods 120 patient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to place dual-tube drainag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jacket tube then suction drainage bottle inside the casing saline irrigation control group jacket tube connected to saline irrigation, within the casing suction drainage bottle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rainage. Results The patients double tube drainage is relatively unobstructed, Extubation time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s shorter. Conclus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drainage effect. [Key words] The effect of drainage; Dual casing; Intraperitoneal 腹部大手术或腹腔感染手术后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吸引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其目的是充分吸引、引流腹腔积血、渗液、感染渗液或脓液,防止感染并减轻全身症状,使病人尽快痊愈。保持有效的引流是普外科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一种重要措施[1]。在使用时 双套管有两种连接方式,为了探讨腹腔双套管两种连接方式在腹腔大手术或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该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120名腹腔大手术及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置入腹腔双套管,比较腹腔双套管两种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差别,现报道如下。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概述】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局限消化道瘘并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持引流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达到以下目的: 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为胃肠道瘘、胆瘘、胰瘘患者进行持续吸引,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2.正确放置双套管位置,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 3.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意外拔管或脱出。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4.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有效性。维持适宜负压,按医嘱调整负压,一般不超过4kpa,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法疏通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监测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黏稠度等。因引流目的不同而流出的液体及量均不同,动态分析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观察腹部体征以及全身症状,有无低钾或低钠等。 7.检测腹腔感染情况。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8.做好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腹腔灌洗,根据医嘱可在 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以维持20~30滴/min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 9.做好拔管后护理。若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较好,可考虑拔管。 在医生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出液较多应通知医生处理。严密观察全身及腹部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10.及时准确地做好相关记录。

腹腔冲洗

+-腹腔冲洗 腹腔双套管黎氏管 目的充分稀释瘘出液,保持引流通畅;减轻瘘出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促进局部炎症消散,肉芽组织生长; 适应症1,吻合口瘘:引流液中的淀粉酶含量﹥1000U/L 2,腹腔引流管造影 3,引流液和引流液颜色、形状、气味等 黎氏引流管为三腔管,是多孔的引流管封闭其顶端,固定一根红色导尿管,为进水管;内置输血器管,前段离黎氏引流管0.5cm,并于距顶端2cm处剪1-2个侧孔,外接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用物准备负压瓶一次性连接管一次性引流袋冲洗液输血皮条玻璃接头铁架子腹腔冲洗标识安尔碘 S形钩 腹腔冲洗标识 护理 1,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取斜坡卧位(30°~45°)或半坐卧位,每1- 1.5h变换体位,以利于引流。根据腹腔双套管放置的不同部位,外

接的引流管长度适当,以防病人翻身,活动时压迫扭曲管道。选择左侧或右侧不同卧位,并经常更换卧位,以利于充分引流。 2,冲洗压力: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根据引流液量、引流物的黏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一般负压为10-20KPa,以能顺利吸出引流物为宜。 负压过大,容易吸扁内吸管引起双套管堵塞。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畅导致引流无效。 3,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听双套管的吸引声,发出流水声与负压声交织在一起的“呼呼”声为正常。保持腹腔持续负压,冲洗的频率和量根据引流液的颜色性状调节。一般每隔1h冲洗一次,少量,确定通畅即可。如有胰瘘,吻合口瘘等情况,可增加冲洗频率和量。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准确记录出入量,发现堵塞通知医生处理。 5,拔管指征:如吸出颜色变清,冲入量与吸出量基本平衡,生命体征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正常,无腹痛,无腹胀,可停止冲洗压吸引,改为单腔引流管接普通引流袋。 6,黎氏管冲洗为持续负压冲洗,冲洗速度以80-100ml/h为宜,其他护理同上。 注意事项 1,定期更换连接管,连接病人的连接管每日更换,连接负压器的连接管每周一周四更换 2,负压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如引流量较多,及时更换,并将出量记录在每组的护理记录单上。 3,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4,保持腹腔冲洗通畅,维持一定的负压 5,更换连接管及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6,保护切口及瘘口周围皮肤护理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概述】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局限消化道瘘并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持引流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达到以下目的: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为胃肠道瘘、胆瘘、胰瘘患者进行持续吸引,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2.正确放置双套管位置,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 3.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意外拔管或脱出。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4.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有效性。维持适宜负压,按医嘱调整负压,一般不超过4kpa,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法疏通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监测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黏稠度等。因引流目的不同而流出的液体及量均不同,动态分析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观察腹部体征以及全身症状,有无低钾或低钠等。 7.检测腹腔感染情况。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8.做好腹腔双套管灌洗的护理。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持续腹腔灌洗,根据医嘱可在0.9%氯化钠溶液内加抗生素,以维持20~30滴/min为宜,冲洗液现配现用。9.做好拔管后护理。若引流量逐渐减少,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较好,可考虑拔管。在医生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渗出液较多应通知医生处理。严密观察全身及腹部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10.及时准确地做好相关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