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蘑菇怎么样种植

大棚蘑菇怎么样种植
大棚蘑菇怎么样种植

大棚蘑菇怎么样种植

大棚蘑菇种植——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

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

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

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

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

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大棚蘑菇种植——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

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

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

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

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

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

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大棚蘑菇种植——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

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

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

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

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

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大棚蘑菇种植——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

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

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

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

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

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

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

香菇品种类型及适合的栽培条件

香菇品种类型及适合的栽培条件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80天出菇)、迟生种(接种后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

最高,品质最好.栽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4菌株系从段直木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度范围6-20℃,以12—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利用蔬菜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宽,进料便于操作;层数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简化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大棚保温性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亩收入达数万元左右。 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厘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盖双层草帘遮光,棚内床架可设2床3走道,床宽1.6米,中间走道1米,两边走道0.9米,搭3层,面积在144~192平方米。也可设3床2走道,中间床宽1.8米,可搭3层,两边床宽1.1米,走道1长,可搭2层,面积147~196平方米。 二、生产时间安排因大棚前期温度高,整个栽培期应比常规推迟1~2周,如华北地区以8月底9月初堆料为宜。 三、培养料配方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饼12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于鸡粪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饼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发酵(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五、翻格及播种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 六、播后管理及覆土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如棚内温度超过28~30℃,应加强通风换气,白天背风,夜间将门全部打开。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 七、秋菇管理覆土水调好后,关门吊菌丝,菇房温度控制在20~22℃,适当通风换气。覆土后6~7天,部分菌丝开始露出土层,此时覆1层大豆大的土粒,厚1厘米。当土层内菌丝长足长好即可喷结菇重水,每天喷2次,每次约0.9公斤/平方米,连续喷2~3天。当菌丝扭结成原基并长至大豆大小时,喷出菇水,一般喷5.4公斤/平方米,分3~4次喷完。

食用菌栽培学习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蕈、菌。 2、真菌:是一大群具有真核、能产生孢子、无叶绿素的一类以腐生或寄生为主的低等真核生物。 3、菌丝: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 4、菌丝体:菌丝不断进行生长、分支交织而成的菌丝集体。 5、菌丝束:菌丝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 6、菌索:不少担子菌类菌丝体生长至某一阶段后菌丝缩合,形成粗绳索状复杂的组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菌索。 7、菌髓:是指伞菌菌褶或齿菌类的菌刺中央部分或菌管之间的菌丝层。 8、菌核:由菌丝体密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休眠体。 9、子实体:具有结实能力的双核菌丝组织化形成的肥大多肉的菇、蕈、耳等称为子实体。 10、菌盖:高等真菌,尤指层菌纲中的子实层支撑部分。又称菌帽,多位于菌柄之上。 11、菌柄:子实体的支撑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一般生于菌盖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 12、菌褶:伞菌菌盖下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 13、菌环:部分伞菌残留在菌柄上的内菌幕。 14、菌托:伞菌中的鹅膏菌属和苞脚菇属及腹菌中的鬼笔目等真菌,外菌幕较厚,当这些真菌子实体成熟时,常有部分外菌幕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发育成杯状、苞状或环圈状构造,统称为菌托。 15、生长因子:是一类对食用菌正常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6、微量元素:凡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7、常量元素:凡是生物的生长所需浓度在1/10000~1/1000mol/L范围内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18、碳氮比:培养基或培养料中所含碳元素与所含氮元素的比值。 19、氮源:凡能提供食用菌菌丝生长所需氮素的营养物质。 20、碳源:是构成食用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食用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21、天然培养基 22、合成培养基 23、半合成培养基 24、液体培养基 25、固体培养基 26、半固体培养 27、灭菌 28、消毒 29、防腐 30、干热灭菌 31、湿热灭菌 32、病原病害 33、非病原病害 34、食用菌的深加工 35、平菇

蘑菇栽培技术

纯草料栽培草菇新技术 栽培季节草菇菌丝体生长的适温范围℃为15~35℃,最适宜温度为30~35℃,子实体生长的温度为26~34℃,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从堆料到出菇结束约需1个多月,是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最高,生长周期最短的类型。根据草菇对温度的要求,各地可选择适当的栽培时期。 栽培原料棉子壳、废棉、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花生壳及栽培完平菇等均可使用。要选用干燥、无霉变的新鲜草料。场地选择与处理菜棚、菇棚、室内、室外、树林下、阳畦、大田、果园等场所均可生产。大棚要加覆盖物,并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要进行熏蒸,杀虫灭菌。原料处理在菇棚附近,挖1个长6米,宽2.5米,深0.8米左右的土坑(土坑大小可根据原料用量灵活掌握)。将挖出的土培在坑的四周,使土坑深度增加至1.5米。在坑内铺1层厚塑料膜,而后,铺1层草料,如此进行,直到填满为止,最上层为石灰粉,石灰总量约为草料总量的8%。在草料上面加压沉淀,以防草料上浮。最后,往土坑里灌水,直至没过草料为止。同时,把麦秸总量8%~10%的麸皮装入袋中浸泡,泡24~36小时。入棚建池播种把泡过的草料挑出,沥水半小时后入棚。南北向建畦,畦宽0.9~1.0米。先铺1层厚20厘米左右的草,再撒上1层处理过的麸皮。用手整平,稍压实后播第1层种。按每平方米0.75千克的播种量,取出1/3的菌种,掰成拇指肚大小的块,再按穴距和行距均为10厘米左右的规格,在哇两边分别点播2行菌种。中间部位,;因料温会过高而灼伤菌种,故不播。之后,再铺1层厚为15厘米左右的料草和麸皮,把剩余的3/2菌种全部点播在整个床面上。最后,在床面上薄薄地撒1层草料,以保护菌种。用木板适当压实后,将垄做成弧形,以利覆土。料的总厚度为30~35厘米,畦间走道宽30厘米。覆土盖膜把畦床压成弧形后,在料面上盖1层2-4厘米厚的黏性土壤。可在走道内拌入部分腐熟的发酵粪肥。覆土完毕,在床面上覆1层农膜,以保温保湿。废旧的薄膜要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消毒后再用。覆膜完毕,在料内插1支温度计,每天观测温度,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料温不要超过40℃,

大棚蘑菇怎么样种植

大棚蘑菇怎么样种植 大棚蘑菇种植——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 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 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 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 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 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大棚蘑菇种植——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 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 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 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 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 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 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大棚蘑菇种植——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 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 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 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 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 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学蘑菇种植技术

学蘑菇种植技术 场地的选择和控制。场址的选择必须远离普通作物大田、化工厂、医院、垃圾场、养殖场等污染地带,以及矿山、煤场、陶瓷等粉尘 地带,并在近2年内没有使用过农药。确定有机蘑菇的栽培地块后,栽培品种、生产数量(产量)等均需严格控制,并在销售时按照实际 产量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原料的采购。首先是菌种,不得使用转基因菌种。其次,原材料要求,一是使用经过有机认证的原料,如经过有机认证后的小麦, 其秸秆可用于有机蘑菇栽培,并需注明认证号;二是使用原生态原料,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枝干加工后的木屑等。再次,材料辅料类,如 塑料菌袋等应使用符合有机食品要求的材料。 原料的采购。首先是菌种,不得使用转基因菌种。其次,原材料要求,一是使用经过有机认证的原料,如经过有机认证后的小麦, 其秸秆可用于有机蘑菇栽培,并需注明认证号;二是使用原生态原料,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枝干加工后的木屑等。再次,材料辅料类,如 塑料菌袋等应使用符合有机食品要求的材料。 发菌的管理与操作。发菌场所的处理,可采用漂白粉等进行喷洒消毒,菌袋离开地面,层架式培养。培养室应采取防虫网、黑光灯 等防治害虫。其他操作可按常规进行。 出菇管理与整理。出菇棚的消毒可参考发菌室,并可在地面撒施石灰粉;菇棚内根据栽培品种及栽培模式等需要进行整理,彻底清理 卫生并通风后,使用5-15%石灰上清液喷洒墙面、地面,适当通风; 保湿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得使用任何违禁药物、激素等;采收 时应戴乳胶手套,事先将工具、容器等用酒精或石灰溶液进行消毒 处理,小批量采收时,应将手用肥皂洗净后方可进行操作;采收后, 集中于加工车间进行整理,去掉菌柄基部携带的基料残渣,进行分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doc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一、菇房设置 1、菇房建设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2、床架排列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 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3、培养料配方: 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

大棚蘑菇的种植技术

大棚蘑菇的种植技术 一、病虫害预防 病虫对蘑菇威胁很大,一旦危害,后患无穷,有的甚至绝收。病虫预防的重点是:培养料进房前要进行杀螨,重视二次发酵,菇房 事先消毒杀虫,菌种采用磷化铝熏蒸处理,覆土用甲醛、石灰或疣 孢净、克霉灵处理,日常菇房常喷农药。 二、预防游离氨 氨对菌丝有毒害作用,使播下菌种失去活力。发现培养料具有氨味,应停止下种,用甲醛进行消氨处理。甲醛用量视培养料和含氨 量的多少而定,熏蒸后再翻格平整。一般只要做到堆料时注意配料 的碳氮比,氮肥使用不宜过多,化肥要适量控制,堆建时把氮肥一 次性投放完毕,就可避免游离氨的产生。当然造成菌种不恢复,原 因尚有二次发酵不彻底,下种期升温造成“烧菌”,培养发酵期延长,料腐熟过甚产生酸化及培养料过湿等均会发生不吃料现象。 三、防止大批死亡 蘑菇出菇阶段常会出现小菇萎缩、变黄而死亡,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2、养分不足培养料没有足够营养供给,如堆料中氮源不足,特 别是缺少粪肥,碳氮比失调,堆积培养料嫌氧发酵,培养料薄而少,营养不足,或秋菇养分已耗尽致使春菇夭折。因此,要求优质料、 发好酵、翻好料,提倡厚料栽培等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3、菇房或菇棚通风不良菇房郁闷,长时间通风不良,特别是出 菇阶段,子实体代谢旺盛,如关窗调水引起高温高湿使大批子实体 死亡。 4、水分管理不当子实体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菌层缺水、覆土层没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也会造成幼蕾死亡,或 用水不清洁、长期喷过头水也会引起死亡。

5、渗透压太高多次用食盐水会增加渗透压,使菌蕾失去水分而 死亡。 6、虫害孳生危害严重时会吃光菌丝,使菌蕾成批死亡。 7、滥用农药出菇期间使用农药,须按要求稀释正确。随意增加 农药浓度会产生药害。禁止使用含有石化类乳化剂的农药。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 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 繁殖器官。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 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像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 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 现将它各部分的性状说明如下: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像一顶帽子。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的差异,更常见的是混合色泽。幼小与老熟时它们的颜色可以不同,周边有全缘而整齐的,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的。 菌盖表面有皮层。在皮层菌丝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盖呈现各种不同色泽。皮层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长型的丝状菌丝组成,有的则由膨大的泡囊状菌丝组成。菌肉颜色以及受伤后颜色的变化,常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黄色 或红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伤后多变为青蓝色,稀褶黑菇先变成 红色后变黑色,卷边网褶菌伤后变褐色,而变黑蜡伞伤后变成黑色。

蘑菇种植流程

蘑菇种植流程 1堆肥:免加温发酵技术工艺流程: 稻草预温——建堆(加肥、加发酵剂) 一翻,二翻,三翻( 加石灰和石膏) 四翻,上料铺床, 发酵程式(天数)分别为5d、4d、4d、3d, 总计20~22d。在生产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堆料不宜过高, 最好是80cm 左右为宜。( 2)打好料堆孔。( 3) 覆盖物选择。覆盖物以透气保温的草帘或麻袋为好, 特别是秋后较多地区如不加覆盖物很容易因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而导致料堆表层缺水而造成有益微生物分布不到而处理不周。最好是建堆, 打孔后在离料5~10cm 做一小塑料拱棚, 顺着料堆长的两面一定要压实, 仅在拱棚的两头留一小通风孔, 这样即可形成保温、保湿、通风的小环境。升温阶段, 在57~60℃高温下维持6~8h,。控温阶段。48~52℃并维持4~6d, 1.1预堆:先将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后捞出,堆成一个宽2- 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粪加入适量的水调湿后碾碎堆起备用。 1.2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宽1.8-2米、长度不限的麦秸,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再按上述的准备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层堆高到1.3-1.5米。但从第二层开始要适量加水,而且每层麦秸铺上后均要踏实。 1.3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1.4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大约需25天。发酵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麦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2进棚播种。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自制量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 厘米左右为宜。 3播后覆土。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然后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湿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团、落地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

蘑菇种植流程

. 蘑菇种植流程: 堆肥:免加温发酵技术工艺流程1四翻,上料铺( 加石灰和石膏) 建堆(加肥、加发酵剂) 一翻,二翻,三翻稻草预温—— 在生产实践中需注意以下。20~22d总计分别为5d、4d、4d、3d, , 床发酵程式(天数)覆覆盖物选择。80cm 左右为宜。( 2)打好料堆孔。( 3) 几方面: ( 1)堆料不宜过高, 最好是 特别是秋后较多地区如不加覆盖物很容易因物料表面盖物以透气保温的草帘或麻袋为好, 打孔后最好是建堆, 水分蒸发而导致料堆表层缺水而造成有益微生物分布不到而处理不周。仅在拱棚的两头留一小, 5~10cm 做一小塑料拱棚, 顺着料堆长的两面一定要压实在离料℃高温下维持, 在57~60通风孔, 这样即可形成保温、保湿、通风的小环境。升温阶段4~6d, 。控温阶段。48~52℃并维持6~8h,米、长度不米、高1.3-1.51.1预堆:先将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后捞出,堆成一个宽2-2.5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粪加入适量的水调湿后碾碎堆起备用。 1.2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宽1.8-2米、长度不限的麦秸,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再按上述的准备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逐层堆高到1.3-1.5米。但从第二层开始要适量加水,而且每层麦秸铺上后均要踏实。 1.3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 1.4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大约需25天。发酵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麦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2进棚播种。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自制量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 3播后覆土。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然后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湿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团、落地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 . 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20%4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18℃)。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之间(最佳温度为13-2015-持在80-90%,温度在严格控制温湿度。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2-45适时采收。当双孢菇长到直径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要点讲述讲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慢慢懂得克服不利环境带来的影响。在蘑菇栽培技术上逐渐引进了大棚栽培技术,利用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保温性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9公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左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它将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途径。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以下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堆料发酵 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 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翻格及播种 在翻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那么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之播后管理及覆土 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使之适应蘑菇的生长。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 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要想掌握好大棚蘑菇栽培技术就必须控制好棚内的温度以及覆土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蘑菇的质量。 在播菜种时,先给菜种消毒,可以预防多种病害发生,同时还可以使菜种快速发芽。下面就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消毒催芽方法: 温水浸种此法乃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灭菌防病,增强种子抗性的有效措施。浸种时水温和时间要适宜,并且浸种时间达到时要立即冷却。如番茄浸种水温为52℃,浸种时间为0.5小时;甜椒、黄瓜、茄子浸种温度为55℃,浸种时间为12分钟。浸种可预防番茄早疫、茄子褐纹病、甜椒炭疽病、黄瓜角斑病、芹菜斑枯病等。 热水烫种用一个盆盛种子,再取一个同样大小的盆备用,先将开水迅速倒入放有种子的盆里,紧接着把水和种子倒入空盆,这样反复地倒几次,10分钟后用冷水将种子冲凉。 硫酸铜溶液浸种用硫酸铜溶液浸种可预防辣椒炭疽病。先将辣椒种子放入冷水中浸泡6~8小时,然后再放入100倍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分钟,浸泡完毕后将种子洗净催芽。 福尔马林溶液浸种用福尔马林溶液浸种可防治猝倒病、茄子褐纹病、番茄轮纹病。先将种子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5分钟,取出并用湿纱布包好,过2小时后洗净即可。

关于菌菇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

安徽農業大學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实习报告 年级专业:11级财管-2 学号:11103216 姓名:张九 2013年2 月26 日

目录 项目投资 一、项目概括 (3) (一)项目名称 (3)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具备的条件 (4) 二、项目论证 (4) (一)经营现状 (5) (二)市场现状 (4) 1.目前市场和潜在市场 (4) 2.竞争对手 (5) 3.竞争优势和劣势 (5) 三、项目资金运用 (5) 四、可行性分析结论 (6) 品牌标志设计 一、图标图像 (6) 二、文字说明 (7) 三、颜色说明 (7)

价值丰富的食用蘑菇 一:项目概括 1、项目名称:价值丰富的食用蘑菇 2、项目背景:,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 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3、项目所具备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愈发上升,对饮食 方面更注重营养价值,国内的蘑菇市场愈发繁荣。兴起许多以蘑菇为主的企业,且市场升值快,稳定。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大力扶持。 二、项目论证 1、经营现状:食用蘑菇有其是一些珍贵的蘑菇无论在作为医用,观赏或实用 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也是明显的供不应求,特别是其药用价值,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太多人群居于身体亚健康状态,导致他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食用菇的种植和经营是一项良好的投资。 2、市场现状:正如上所讲,由于食用菇本身浑身都是具有非常高利用价值的 宝贝,所以当前市场上对于各种菌菇种植以及深加工产业在近十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种植和加工菌菇产品,和在果林中套种菌菇,对发展山区经济,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帮助农民提高果林种植地的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意义。而且国家林业局曾作出批示:“兼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极高的经济效益,国家支持在适当范围大力营造菌菇种植场,社会各界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合作等多种经营形式参与营造绿化事业,应予以提倡和鼓励。”而且菌菇种植与加工纯在许多的潜在市场。菌菇可以加工成工艺品出售,作为青年男女互相送给长辈的物品,其销售前景也是不容小觑的。其次由于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与独特的香味,吸引来的竞争者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菌菇的种植习性,种植主要地区一般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和黑龙江一带,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南方滇东、滇西南、滇东纯林等森林落叶林地带。 3、项目的功能:上面说到菌菇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从这里开始说明其具体

大棚食用菌种植方法

食用菌蘑菇种植技术.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2.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 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

大田种植蘑菇的方法

大田种植蘑菇的方法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产量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

蘑菇有什么简易地栽技术

蘑菇有什么简易地栽技术 常规栽培蘑菇,出菇期集中在秋季与春季。据笔者经验秋菇采收结束后,为夺得春菇产量,越冬管理需抓好四要点: 一、清理料面。秋菇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床面死菇、老菌块及干瘪发黄的老菌丝,避免滋生杂菌,同时堵塞鼠害。 二、通风打洞。秋菇经近两个月保湿催菇,菇房湿度大,培养料及覆盖土含水量较高,不利菌丝恢复生长。为此,料面清理结束后,将菇房门窗打开,进行大通风,并在料面用尖木棍打洞,以排出料 内水分和废气,促进菌丝恢复生长。 三、补充营养。培养料经秋季产菇,营养消耗大,pH值降低, 必须补充营养。方法是:取牛尿与过磷酸钙按200:5的量煮沸,冷 却后取澄清液喷施菇床,以湿润为度,或追施“蘑菇健壮素1 号”(按说明书使用)。同时,调整覆盖土的pH值在7—7.5之间, 并用细土覆盖露出床面的菌丝体,以防寒流到来时冻伤菌丝。 四、保温。菇床经过上述处理后,关闭所有的门窗保温。如遇降温天气,门窗外面还要加盖草帘或棉絮,确保新生菌丝安全越冬。 1备料与配方干稻草、芒箕、菜籽饼、过磷酸钙、复合肥、石膏、尿素、石灰、杂山草(干牛粪)。栽培料配方(按110平方米用料计):①干稻草1,250kg、芒箕300—400kg、菜籽饼60kg、过磷酸钙 500kg、复合肥50kg、石膏50kg、尿素1kg、石灰50kg;②干稻草1,250kg、菜籽饼5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30kg、石膏50kg、石 灰50kg、尿素0.5kg、干牛粪250kg。 2堆料发酵一般堆料时间安排在9月10日前后。建堆时提前1 天把稻草预湿(越湿越好),第2天开始建堆,料堆宽2m,高1.5m, 长视栽培面积而定,一般11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料的料堆长8m左右。一层稻草,一层辅料。除石灰以外,其他原料一次性投入,堆高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