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归类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归类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归类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归类

初学三角形全等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证明全等的三个条件是难点。如何才能找到证明全等证明的三个条件呢?从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四种证明方法(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来看:已知两边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可以找已知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或找第三边对应相等;如果告诉了两个角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找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或是已知的两个角中的某个角的对应边相等;已知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可能是对应相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或是另一角对应相等。分析以上这些情况,找第三个条件分两种情况:一是再找一组对应边相等,二是再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

等的情形从题目给定的条件来看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公共边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在ABD ABC ??与中,AC=BD ,AD=BC ,求证:ABC ?≌ABD

?证明:△ABD 和△BAC 中:∵ BD=AC BC=AD

AB=BA(公共边)∴ ABC ?≌ABD ?(SSS )

二是相等对应边+公共边的和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2,已知AC=DF, ∠A=∠D,AE=BD, 求证:ΔABC ≌ΔDEF 证明:∵AE=BD

∴ AE+EB=BD+EB (即AB=DE )

在△ABC 和△DEF 中∵AC=DF

∠A=∠D

AB=DE

A

第2图

∴ΔABC ≌ΔDEF (SAS )

例2如图:AB=CD ,AE=DF ,CE=FB 。求证:AF=DE 。

∵CE=FB

∴CE+EF=EF+FB (即CF=BE )

∵AB=DC AE=DF

CF=BE

∴△ABE ≌△CDF (SSS )∴AF=DE

三是相等对应边-公共边的差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证明:∵DF=CE ,

∴DF-EF=CE-EF ,即DE=CF ,在△AED 和△BFC 中,

∵ AD=BC , ∠D=∠C ,DE=CF ∴△AED ≌△BFC (SAS )

四是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5,△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CD ≌△BCE 。

证明:∵△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 CD=CE ∠ACB=∠DCE=60°

∴∠ACB+∠ACE=∠DCE+∠ACE (即∠BCE=∠ACD )在△ACD 和△BCE 中,

∵ AC=BC ∠BCE=∠ACD CD=CE , ∴△ACD ≌△BCE (SAS )

E

F

E

D

C

B

A

B

五是添加辅助线与对应的线段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

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

∵AD平分∠BAC ∴∠EAD=∠CAD

∵AE=AC AD=AD

∴△AED≌△ACD (SAS)

∴∠E=∠C

∵AC=AB+BD ∴AE=AB+BD

∵AE=AB+BE ∴BD=BE ∴∠BDE=∠E

∵∠ABC=∠E+∠BDE ∴∠ABC=2∠E ∴∠ABC=2∠C 六是二次证全等找到对应的线段相等是第三个条件例1已知:如图,∠A=∠D=90°,AE=DE.求证:△ABC≌△DCB.证明:∵∠A=∠D AE=DE ∠AEB=∠DEC(对顶角)∴△AED≌△ACD (ASA)∴EC=EB

∴EC+AE=EB+DE(即AC=DB)

在Rt△ABC和Rt△DCB中

∵∠A=∠D=90° AC=DB BC=BC(公共边)

∴△ABC≌△DCB (HL)

七是中点等分线段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DC∥AB,且DC=AE,E为AB的中点,

求证:△AED≌△EBC.

证明:∵DC∥AB ∴∠CDE=∠AED

O

E

D

C

B

A

∵DE =DE ,DC =AE ∴△AED ≌△EDC ∵E 为AB 中点 ∴AE =BE ∴BE =DC ∵DC ∥AB

∴∠DCE =∠BEC

∵CE =CE ∴△EBC ≌△EDC

∴△AED ≌△EBC

八是其他情形

对应角相等的情形从题目给定的条件来看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公共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CA ⊥BF 于A ,BE ⊥CF 于E ,若AC =BE

求证:△AFC ≌△EFB

证明:∵CA ⊥BF BE ⊥CF ∴∠CAF=∠BEF=90°

在 △AFC 和△EFB 中

∵∠CAF=∠BEF ∠F=∠ F (公共角) AC =BE ∴△AFC ≌△EFB

(AAS )

二是对顶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CFM=∠E BE=CF 。

求证:△BEM ≌△CFM 证明:∵∠CFM=∠E

∠CMF=∠BME (对顶角) BE=CF

∴△BEM ≌△CFM (AAS )

三是平行线截得的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 已知:∠1=∠2,EF//AB ,∠B=∠ACD CD=DE 求证:△EFD ≌△DAC

B

A C

D

F

21E

M

F

E

C

B

A

证明∵EF//AB

∴∠1=∠EFD ∠B=∠FED

∵∠1=∠2 ∠B=∠ACD

∴∠EFD=∠2 ∠FED=∠ACD

在△EFD和△DAC中

∵∠EFD=∠2 ∠FED=∠ACD CD=DE

∴△EFD≌△DAC

四是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例1.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证明: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

∵CE⊥AB ∴∠CEB=∠CEF=90°

∵EB=EF,CE=CE ∴△CEB≌△CEF ∴∠B=∠CFE

∵∠B+∠D=180°,∠CFE+∠CFA=180°

∴∠D=∠CFA

∵AC平分∠BAD ∴∠DAC=∠FAC

又∵AC=AC ∴△ADC≌△AFC(SAS)

∴AD=AF ∴AE=AF+FE=AD+BE

例2.在△ABC中,?

AC=,直线MN经过点C,且

ACB,BC

=

∠90

BE⊥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MN

AD⊥于D,MN

证:①ADC

?;

?≌CEB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1)①∵∠ADC=∠ACB=∠BEC=90°,

∴∠CAD+∠ACD=90°,∠BCE+∠CBE=90°,∠ACD+∠BCE=90°.

∴∠CAD=∠BCE.∵AC=BC,∴△ADC≌△CEB.

(2)略

五是垂直相交的角是90°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

求证:MB=MD,ME=MF

(1)∵DE⊥AC于E,BF⊥AC于F,∴∠DEC=∠BFA=90°,

在Rt△DEC和Rt△BFA中,

∵AF=CE,AB=CD,∴Rt△DEC≌Rt△BFA(HL),∴DE=BF.

在Rt△DEM和Rt△BFM中

∵∠DME=∠BMF ∠DEC=∠BFA DE=BF

∴RtCBFM(AAS)∴MB=MD,ME=MF (2)略

六是角平分线分得的角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1=∠2,

求证:△ABD ≌△ACD

∴△ABD ≌△ACD (ASA )

七是相等对应角+公共角的和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

。求证:△ABF ≌△AEC ;

证明:∵AE ⊥AB ,AF ⊥AC , ∴∠BAE=∠CAF=90°

∴∠BAE+∠BAC=∠CAF+∠BAC ,即∠EAC=∠BAF 在△ABF 和△AEC 中,

∵AE=AB ,∠EAC=∠BAF ,AF=AC ,∴△ABF ≌△AEC (SAS ),

八是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角和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已知∠1=∠2,∠3=∠4,求证:△ABC ≌△DCB

证明:∵∠1=∠2,∠3=∠4

∴∠1+∠3=∠2+∠4(即∠ABC=∠DCB )在△AOB 和△DOC 中∵∠ABC=∠DCB BC=BC

∠4=∠3

∴△ABC ≌△DCB

九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等于6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所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90°,AD 是BC 边上的

A

E B

M C

F

.

3

4

21

D

C

B

A

中线,过C 作AD 的垂线,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

求证:△CFD ≌△BED .

∵∠CAH=90o-∠CDA, ∠BCE=90o-∠CDA ∴∠CAH=∠BCE

又∵∠DCH=∠B=45o CD=DB

∴△CFD ≌△BED

十是添加辅助线与对应的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十一是二次证全等找到对应的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 证明:在△ABD 与△ACD 中

∵AB=AC

BD=DC

AD=AD

∴△ABD ≌△ACD (SSS ) ∴∠ADB=∠ADC ∴∠BDF=∠FDC

在△BDF 与△FDC 中

∵BD=DC ∠BDF=∠FDC DF=DF

∴△FBD ≌△FCD

十二计算角的度数找到对应的角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已知在△ABC 内,0

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

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解:延长AB 至D ,使BD =BP ,连DP 在等腰△BPD 中,可得∠BDP =40°从而∠BDP =40°=∠ACP

△ADP ≌△ACP (ASA ) 故AD =AC 又∠QBC =40°=∠QCB 故 BQ =QC BD =BP 从而BQ+AQ=AB+BP

?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

例2 D为等腰Rt ABC

求证△CDE≌△ADF

?斜边AB的中点,故有CD⊥AB,CD=DA

证明:连接D,D为等腰Rt ABC

CD平分∠BCA=90°,∠ECD=∠DCA=45°

由于DM⊥DN,有∠EDN=90°由于CD⊥AB,有∠CDA=90°

从而∠CDE=∠FDA DE≌△ADF(ASA)

十三其他情形

无论是找对应边相等还是找对应角相等,难点中的难点是找出隐含的条件,像前面的公共边相等,公共角相等,对顶角相等这些类型,我们可以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结合起来,先找到需要证明全等的三角形,在找证明全等的条件。

突破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一难关,除了我们要加强联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仔细看图,提高识别图形的能力。

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

全等三角形(一)SSS 【知识要点】 1.全等图形定义: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 (1)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1)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如DEF ABC? ?与全等,记作ABC ?≌DEF ? (2)符号“≌”的含义:“∽”表示形状相同,“=”表示大小相等,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这就是全等. (3)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如图,在ABC ?和DEF ?中 ? ? ? ? ? = = = DF AC EF BC DE AB ABC ? ∴≌DEF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BC ?≌ADC ?,点B与点D是对应点, ? = ∠26 BAC,且? = ∠20 B,1 = ?ABC S,求 A C D D C A D∠ ∠ ∠, ,的度数及ACD ?的面积. 例2.如图,ABC ?≌DEF ?,cm CE cm BC A5 , 9 , 50= = ? = ∠,求EDF ∠的度数及CF的长. A D

例3.如图,已知:AB=AD ,AC=AE ,BC=DE ,求证:CAD BAE ∠=∠ 例4.如图AB=DE ,BC=EF ,AD=CF ,求证: (1)ABC ?≌DEF ? (2)AB//DE ,BC//EF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题训练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题训练 1.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求证: ACF BDE ???。 2.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求证:21C ∠=∠+∠。 3.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求证:AE CF =。 4.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B CD =。 5. 如图,,AP CP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6.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2AC AE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8.直线CD 经过BCA ∠的顶点C ,CA=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BEC CFA α ∠=∠=∠. (1)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如图1,若90,90BCA α∠=∠=,则 AF -(填“>”,“<”或“=”号); ②如图2,若0 180BCA <∠<,若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则 α∠与BCA ∠ 应满足的关系 是 ; (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BCA α∠=∠,请探究EF 、与BE 、AF 三条线段的数 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9.已知:如图,△ABC 中,∠ABC =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 (!)求证:BF =AC ; A B C E F D D A B C E F A D F C E B 图1 图2 图3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一、角平分线型 角平分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的轴对称性,常作的辅助线是:一利用截取一条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二是经过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另外掌握两个常用的结论:角平分 线与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垂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1. 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2. 已知:如图所示,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 ?PN ⊥CD 于N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 3. 已知:如图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ABC 。 (1) 求证:∠ABE=∠C ; (2) 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F ,FD ∥BC 交AC 于D ,设AB=5,AC=8,求DC 的长。 . A B C D E P D A C B M N

5、如图所示,已知∠1=∠2,EF ⊥AD 于P ,交BC 延长线于M ,求证:2∠M=(∠ACB-∠B ) 2 1P F M D B A C E 6、如图,已知在△ABC 中,∠BAC 为直角,AB=AC ,D 为AC 上一点,CE ⊥BD 于E . (1) 若BD 平分∠ABC ,求证CE=1 2 BD ; (2) 若D 为AC 上一动点,∠AED 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 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8、如图,在△ABC 中,∠ABC=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 求证:AC=AE+CD . 二、中点型 由中点应产生以下联想: E D C B A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证明(中难度题型)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doc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1.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2.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B C D F A D B C B C

已知:∠1=∠2,CD=DE,EF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求证:BC=AB+DC。 8.已知:AB知:AB=CD,∠A=∠D,求证:∠B=∠C A D B C B A C D F 2 1 E C D B D C B A F E A B C D A

10. P是∠BAC平分线AD上一点,AC>AB,求证:PC-PB

15.(5分)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 AP 于D .求证:AD +BC =AB . 16.(6分)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 17.(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 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P E D C B A D C B A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题型归类训练 题型1:全等+等腰性质 1、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 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 2、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 求证:OA =OD . 题型2:两次全等 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 F D C B A 2、已知如图,E 、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 ,AE =CF ,求证:AC 与BD 互相平分 O C E B D A A B E O F D C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C=90°DE ⊥AC 于点F ,交BC 于点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AC.求证:BG=FG 题型3:直角三角形全等(余角性质) 1、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D 是斜边上AB 上任一点,AE ⊥CD 于E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CH ⊥AB 于H 点,交AE 于G . 求证:BD =CG . 2、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 3、如图,∠ABC =90°,AB =BC ,D 为AC 上一点,分别过A 、C 作BD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EF =CF -AE A F C B D E G A F D E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 明题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ABC 与△DEF ,已知∠A =∠D ,∠B =∠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 AC=DF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下列数据能确定形状和大小的是() A .A B =4,B C =5,∠C =60°B .AB =6,∠C =60°,∠B =70° C .AB =4,BC =5,CA =10 D .∠C =60°,∠B =70°,∠A =50° 4.在△ABC 和△DEF 中,∠A=∠D ,AB =DE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依然不能证 明△ABC ≌△DEF () A .AC =DF B .B C =EF C .∠B=∠E D .∠C=∠F 5.OP 是∠AOB 的平分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OP 上的点与OA ,O B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B .射线OP 上的点与边OA ,OB 的距离相等 C .射线OP 上的点与OA 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D .射线OP 上的点与OB 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6.如图,∠1=∠2,∠E=∠A ,EC=DA ,则△ABD ≌△EBC 时,运用的判定定理是() A .SSS B .ASA C .AAS D .SAS 7.如图,若线段AB ,CD 交于点O ,且AB 、CD 互相平分,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D=BC B .∠C=∠D C .A D ∥BC D .OB=OC 8.如图,AE ⊥BD 于E ,CF ⊥BD 于F ,AB =CD ,AE =CF ,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第8题) A D C B E F O A D C B (第7题) A C E D (第6题) 2 1

全等三角形经典证明方法归类

【第1部分全等基础知识归纳、?小结】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 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 ?角叫对应?角。 概念深?入理理解: (1)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外观?长的像) (2)经过平移、旋转、翻折之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位置变化) 2、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若△ABC 和△A ′B ′C ′是全等的,记作“△ABC ≌△A ′B ′C ′”其中,“≌”读作“全等于”。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是?工具、?手段,最终是为了了得到边等或?角等,从?而解决某些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4、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1)根据对应顶点找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图3 图1图2

(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运动?一般有3种:平移、对称、旋转;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深?入理理解) ①边边边(SSS)②边?角边(SAS)③?角边?角(ASA)④?角?角边(AAS) ⑤斜边,直?角边(HL) 注意:(容易易出错) (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边定全等); (2)不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㈠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㈡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两个封闭图形之间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移动图形位置的?工具。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中,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或需要移动图形或移动图形元素的位置,常常需要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6、常?见辅助线写法:(照着辅助线说明要能做出图、养成严谨、严密的习惯) 如:⑴过点A作BC的平?行行线AF交DE于F ⑵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⑶延?长AB?至C,使BC=AC ⑷在AB上截取AC,使AC=DE ⑸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 ⑹取AB中点C,连接CD交EF于G点 同?一条辅助线,可以说法不不?一样,那么得到的条件、证明的?方法也不不同。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 3.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4.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5.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 A D B C C D B B A C D F 2 1 E A

6.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7.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8.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 )(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B B A C D F 2 1 E C D B A

9.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 AE=AD+BE 1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14.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 15. 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题型归类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难题题型归类及解析 一、角平分线型 角平分线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它的轴对称性,常作的辅助线是:一利用截取一条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二是经过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另外掌握两个常用的结论:角平分线与平行线构成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与垂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1. 如图,在ΔABC 中,D 是边BC 上一点,AD 平分∠BAC ,在AB 上截取AE=AC , 连结DE ,已知DE=2cm ,BD=3cm ,求线段BC 的长。 2. 已知:如图所示,BD 为∠ABC 的平分线,AB=BC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 ?PN ⊥CD 于N ,判断PM 与PN 的关系. 3. 已知:如图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ABC 。 (1) 求证:∠ABE=∠C ; (2) 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F ,FD ∥BC 交AC 于D ,设AB=5, AC=8,求DC 的长。 A B C D E P D A C B M N

二、中点型 由中点应产生以下联想: 1、想到中线,倍长中线 2、利用中心对称图形构造8字型全等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4、三角形的中位线 2、已知:如图,ABC △中,45ABC ∠=°,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 (1)求证:BF AC =; (2)求证:1 2 CE BF =

D A E F C H G B 3、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DE⊥DF,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 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

初二全等三角形分类证明题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分类证明题 一.SAS 1、 如图(1):AD ⊥BC ,垂足为D ,BD=CD 。求证:△ABD ≌△ACD 。 2.如图(2):AC ∥EF ,AC=EF ,AE=BD 。 求证:△ABC ≌△EDF 。 3.如图(3):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 4.如图(4):AB=AC ,AD=AE ,AB ⊥AC ,AD ⊥AE 。求证:(1)∠B=∠C , (2)BD=CE 5.如图(5):AB ⊥BD ,ED ⊥BD ,AB=CD ,BC=DE 。求证:AC ⊥CE 6.如图(6):CG=CF ,BC=DC ,AB=ED ,点A 、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AF=EG ,(2)BF ∥DG 。 7、如图(7):AC ⊥BC ,BM 平分∠ABC 且交AC 于点M 、N 是AB 的中 点且BN=BC 。 求证:(1)MN 平分∠AMB ,(2)∠A=∠CBM 。 8、如图(13)△ABC ≌△EDC 。求证:BE=AD 。 9.如图(14)在△ABC 中,∠ACB=90°,AC=BC ,AE 是BC 的中线,过点C 作CF ⊥AE 于F ,过B 作BD ⊥CB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D 。 (1)求证:AE=CD ,(2)若BD=5㎝,求AC 的长。 (图1)D C B A F E D C B A F E (图3)D C B A E (图4)D C B A E D B A G F E (图6)D C B A N M (图7) C B A E (图13)D C B A F E (图14) D C B A

(完整word版)专题研究: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归纳及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专题1、常见辅助线的做法 典型例题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归类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归类 初学三角形全等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证明全等的三个条件是难点。如何才能找到证明全等证明的三个条件呢?从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四种证明方法(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来看:已知两边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可以找已知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或找第三边对应相等;如果告诉了两个角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找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或是已知的两个角中的某个角的对应边相等;已知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可能是对应相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或是另一角对应相等。分析以上这些情况,找第三个条件分两种情况:一是再找一组对应边相等,二是再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 等的情形从题目给定的条件来看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公共边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在ABD ABC ??与中,AC=BD ,AD=BC ,求证:ABC ?≌ABD ?证明:△ABD 和△BAC 中:∵ BD=AC BC=AD AB=BA(公共边)∴ ABC ?≌ABD ?(SSS ) 二是相等对应边+公共边的和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2,已知AC=DF, ∠A=∠D,AE=BD, 求证:ΔABC ≌ΔDEF 证明:∵AE=BD ∴ AE+EB=BD+EB (即AB=DE ) 在△ABC 和△DEF 中∵AC=DF ∠A=∠D AB=DE A 第2图

∴ΔABC ≌ΔDEF (SAS ) 例2如图:AB=CD ,AE=DF ,CE=FB 。求证:AF=DE 。 ∵CE=FB ∴CE+EF=EF+FB (即CF=BE ) ∵AB=DC AE=DF CF=BE ∴△ABE ≌△CDF (SSS )∴AF=DE 三是相等对应边-公共边的差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证明:∵DF=CE , ∴DF-EF=CE-EF ,即DE=CF ,在△AED 和△BFC 中, ∵ AD=BC , ∠D=∠C ,DE=CF ∴△AED ≌△BFC (SAS ) 四是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5,△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CD ≌△BCE 。 证明:∵△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 CD=CE ∠ACB=∠DCE=60° ∴∠ACB+∠ACE=∠DCE+∠ACE (即∠BCE=∠ACD )在△ACD 和△BCE 中, ∵ AC=BC ∠BCE=∠ACD CD=CE , ∴△ACD ≌△BCE (SAS ) E F E D C B A B

初二数学第一章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例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例题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3、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4、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5、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6、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7、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9、已知:AB=CD ,∠A=∠D ,求证:∠B=∠C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0、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12、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3、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 14、.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 求证:∠OAB =∠OBA 15、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 16.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 (2)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 17.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 求证:BD =2CE .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8、如图: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 19、如图: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20、如图:在△ABC 中,BA=BC ,D 是AC 的中点。求证:BD ⊥AC 。 21、AB=AC ,DB=DC ,F 是A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2、如图:AB=CD ,AE=DF ,CE=FB 。求证:AF=DE 。 23、.公园里有一条“Z ”字形道路ABCD ,如图所示,其中AB ∥CD ,在AB ,CD ,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 ,F ,M ,且BE =CF ,M 在BC 的中点,试说明三只石凳E ,F ,M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24.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F =CE ,BE ∥DF ,BE =DF .求证:△ABE ≌△CDF . 25.已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 AE =AF 。 F E D C B A M F E C B A D C B A F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A F E P E D C B A O E D C B A F E D C B A

全等三角形证明条件归类

全等三角形证明条件归类 初学三角形全等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找到证明全等的三个条件是难点。如何才能找到证明全等证明的三个条件呢?从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四种证明方法(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来看:已知两边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可以找已知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或找第三边对应相等;如果告诉了两个角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找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或是已知的两个角中的某个角的对应边相等;已知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第三个条件可能是对应相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或是另一角对应相等。分析以上这些情况,找第三个条件分两种情况:一是再找一组对应边相等,二是再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的情形从题目给定的条件来看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公共边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在ABD ABC ??与中,AC=BD ,AD=BC ,求证:ABC ?≌ABD ? 证明:△ABD 和△BAC 中: ∵ BD=AC BC=AD AB=BA(公共边) ∴ ABC ?≌ABD ?(SSS ) 二是相等对应边+公共边的和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2,已知AC=DF, ∠A=∠D,AE=BD, 求证:ΔABC ≌ΔDEF 证明:∵AE=BD ∴ AE+EB=BD+EB (即AB=DE ) 在△ABC 和△DEF 中 ∵AC=DF ∠A=∠D AB=DE ∴ΔABC ≌ΔDEF (SAS ) 例2如图:AB=CD ,AE=DF ,CE=FB 。求证:AF=DE 。 ∵CE=FB ∴CE+EF=EF+FB (即CF=BE ) ∵AB=DC AE=DF CF=BE ∴△ABE ≌△CDF (SSS ) ∴AF=DE 三是相等对应边-公共边的差对应相等是第三个条件 例1:如图: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 证明:∵DF=CE , ∴DF-EF=CE-EF ,即DE=CF , 在△AED 和△BFC 中, ∵ AD=BC , ∠D=∠C ,DE=CF B F D 第F E D C B A F E D C B A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整理及练习题

教学课题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证明 2、能利用三角形有关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关系进行证明 3、能利用内角和定理计算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 难点:三边关系定理及三条线段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运用 运用一:利用中线巧构造 例1: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1111 (2222) 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几何图形,你能根据这个几何图形求出231111 ....=2222 n ++++___________。 同步练习:请你利用下图,再设计一个能求的值的几何图形. 运用二:利用高线防漏解 例2:已知AD 是ABC ?的高,70,20BAD CAD ∠=?∠=?,求BAC ∠的度数? 同步练习:已知AD 是ABC ?的高,62,28BAD CAD ∠=?∠=?,则ABC ?是什么三角形? 运用三:周长和边的取值范围 例3 (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6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同步练习: 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当周长是5的倍数时,第三边长为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则腰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则它的底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则它的腰长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例4 .如图所示,已知P是△ABC内一点,试说明PA+PB+PC>1 2 (AB+BC+AC). 同步练习: 1、设△ABC的三边a,b,c的长度都是自然数,且a≤b≤c,a+b+c=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共有几个? 2、若三角形的各边长均为正整数,且最长边为9,则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是多少? 运用四:活用“内角和”定理 例5:在ABC ?中, 11 23 A B C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例6:(1)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如图放置,则图中AOB ∠的度数为________ 同步练习: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在一起,则图中a ∠的度数为________

初二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A D B C B A C D F 2 1 E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8.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A D B C C D B A

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B A C D F 2 1 E C D B A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 D C B A F E A B C D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已知:∠1=∠2,CD=DE , EF B A D B C C B A C D F 2 \ E C D B A

12 CD AB 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 A B C D E F ¥ 1 A D B C ( A B C B A C D F 2 1 E C D B ~

13.已知:AB 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 ,如图所示,其中AB ∥CD ,在AB , CD ,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 ,F ,M ,且BE =CF ,M 在BC 的中点,试说明三只石凳E ,F ,M 恰好 在一条直线上. 31.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F =CE ,BE ∥DF ,BE =DF .求证:△ABE ≌△CDF . ( 32.已知: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求证: AE =AF 。 ! D C B A F E A B : D P D A C B F A E / C B P E D C B A O E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M F E C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F D C B A F E D C B A D A F E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题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对于△ABC 与△DEF ,已知∠A =∠D ,∠B =∠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AC=DF ;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下列数据能确定形状和大小的是( ) A .A B =4,B C =5,∠C =60° B .AB =6,∠C =60°,∠B =70° C .AB =4,BC =5,CA =10 D .∠C =60°,∠B =70°,∠A =50° 4. 在△ABC 和△DEF 中,∠A=∠D ,AB = DE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依然不能证明△ ABC ≌△DEF ( ) A .AC = DF B .B C = EF C .∠B=∠E D .∠C=∠F 5. OP 是∠AOB 的平分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OP 上的点与OA ,O B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B .射线OP 上的点与边OA ,OB 的距离相等 C .射线OP 上的点与OA 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D .射线OP 上的点与OB 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6. 如图,∠1=∠2,∠E=∠A ,EC=DA ,则△ABD ≌△EBC 时,运用的判定定理是( ) A .SSS B .ASA C .AAS D .SAS 7. 如图,若线段AB ,CD 交于点O ,且AB 、CD 互相平分,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D=BC B .∠C=∠D C .A D ∥BC D .OB=OC 8. 如图,AE ⊥BD 于E ,CF ⊥BD 于F ,AB = CD ,AE = CF ,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第8题) A D C B E F O A D C B (第7题) B A C E D (第6题) 2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全等三角形证明

“SSS”“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总结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课堂笔记】 1.SSS:三边分别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 2.SAS:两边和它们的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 A.SAS B.ASA C.SSS D.AAS 2.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能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A.SAS B.ASA C.SSS D.AAS 3.如图,AB∥DE,CD=BF,若要证明△ABC≌△EDF,还需补充的条件是() A.AC=EF B.AB=ED C.∠B=∠E D.不用补充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 4.如图,使△ABC≌△ADC成立的条件是() A.AB=AD,∠B=∠D B.AB=AD,∠ACB=∠ACD C.BC=DC,∠BAC=∠DAC D.AB=AD,∠BAC=∠DAC 5.正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交于点P,∠APE的度数为() A.45°B.55°C.60°D.75°

6.如图所示,△ABC中,AB=5,AC=9,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A.4<AD<14 B.0<AD<14 C.2<AD<7 D.5<AD<9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二、填空题 7.如图,∠ABC=∠DEF,AB=DE,要证明△ABC≌△DEF,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为:(只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8.如图,AC=DC,BC=EC,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C. 9.如图,AB=9cm,CA⊥AB于A,DB⊥AB于B,且AC=3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 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是(2,0),点B的坐标是(0,4),点C在x轴上运动(不与点A重合),点D在y轴上运动(不与点B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 时,以点C、O、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

中考相似和全等三角形总结分类

九年级 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分类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 方法一:直接寻求相似三角形 只要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寻找出线段成比例,或者角相等利用判定定理直接找出来. 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EGC ∽△EAB 。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 求证:△ABC ∽△BCD 方法二:利用中间线段代换 当要证明的结论中的一条线段与其他线段之间的关系难以确定时我们可以利用等线段代换,从而容易找到相应的关系。 例1、△ABC 中,在AC 上截取AD ,在CB 延长线上截取BE ,使AD=BE ,求证:DF ?AC=BC ?FE 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0,M 是BC 的中点,DM ⊥BC 于点E ,交BA 的 延长线于点D 。 求证:(1)MA 2 =MD ?ME ;(2)MD ME AD AE =2 2 (2)本例的关键是证明△MAE ∽△MDA ,这种具有特殊关系(有一个公共角和一条公共边)的三角形 的相似,在解题中应用很多,应从下面两个方面深刻理解: 命题1 如图,如果∠1=∠2,那么△ABD ∽△ACB ,AB 2=AD ?AC 。 命题2 如图,如果AB 2=AD ? AC ,那么△ABD ∽△ACB ,∠1=∠2。 例3:如图△ABC 中,AD 为中线,CF 为任一直线,CF 交AD 于E ,交AB 于F ,求证:AE :ED=2AF :FB 。 A B C D E F G 12 34A B C D E M 12 A B C D E F K A B C D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