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片矫正溶出仪

水杨酸片矫正溶出仪
水杨酸片矫正溶出仪

水杨酸片校正溶出仪操作规程

1溶出介质的制备

取磷酸二氢钾,加氢氧化钠,先用尽量少的水溶解(约100ml),

加煮沸并冷却至约 41℃的水稀释至 12L,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即得。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水杨酸对照品约 20mg,精密称定,置 250ml 量瓶中,先加1ml乙醇使溶解,加溶出介质适量,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1)(供篮法和桨法使用);(为了加快水杨酸的溶解速度,也可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用溶出介质稀释

至刻度。但是乙醇的用量应不超过总体积的 1%)。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溶出介质各 900ml,分别置各溶出杯内,注意不要将空气带入溶出介质中,

不要搅拌,温度平衡后,保持在 37±℃,调整转速为 100 转/分钟。用吹风

机(冷风)、洗耳球或软刷小心除去片子表面的粉尘,选取水杨酸片 6 片称重后

分别置于干燥的转篮中(篮法)或同时投入六个杯中(桨法)。自水杨酸片接触

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经 30 分钟时取样(误差应不超过 20 秒),用不大于μm

孔径的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自取样至过滤应在 30 秒内完成。

4.数据的测定

篮法和桨法:

(1)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1),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 2010 年版

二部附录 IV A),采用吸收池, 在 296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计算公

式计算每片各时间点的溶出量。

(2)也可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1)适量,定量稀释 5 倍后采用

1cm 吸收池测定。

篮法和桨法溶出量测定计算公式: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的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提出合适的条件,切实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的质量,以利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下文主要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的选择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实际上,辅料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片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应重视辅料的选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 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 2 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x g 3 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x g 4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 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 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适量 共制成1000片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2上课讲义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2

xxx 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药剂学实验报告 2014年6月15日 姓 名: xxx 学 号: xxx 年 级: xxx 专 业: xxx : :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 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Prepara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 Determination of Acetyl Salicylic Acid ’s Tablet and Capsule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Xxx (xxx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目的制备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及胶囊剂,并测定两种乙酰水杨酸剂型溶出度。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303nm下测定不同时间溶出度。结果:乙酰水杨酸的片剂溶出度大于其胶囊剂。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片剂;胶囊剂;溶出度 Prepara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 Determination of Acetyl Salicylic Acid’s Tablet and Capsule xxx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xx, Beijing, 100081)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Acetyl Salicylic Acid’s tablet and capsule, and determine their dissolution rate. Method: Dissolu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Pharmaeopoeia of China (2005) by testing the light absorption value (A)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t 530 nm. Result: the Acetyl Salicylic Acid tablet’s dissolution rate is more than that of capsule. Conclusion: provide the scientifical data for choosing the form of Acetyl Salicylic Acid. Keywords: Acetyl salicylic acid;tablet and capsule;dissolution rate 前言 【研究背景】 药物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药物的有效成分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也是影响人体生物利用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难溶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由于颗粒大小或加入赋型剂不同,尽管口服剂量相同,疗效却存在很大差异。难溶性药物制剂是药典规定需要进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由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乙酰水杨酸也叫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

实验六 阿斯匹林片的溶出度测定

实验六片剂的溶出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固体制剂(片剂、胶囊)溶出度的意义。 2、掌握《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口服固体制剂在体内胃肠液中需经崩解和溶解过程才能经生物膜被机体吸收,对许多药物而言,其吸收量通常与该药物从剂型中溶出的量成正比,即溶出的药物量愈大,吸收的药量就愈大,药效就愈强。 药物溶出原理可用Noyes-Whitney方程来表示:dC/dt=KS(Cs-Ct) (1) 式中dC/dt:溶出速率;K:溶出速率常数;S:固体药物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Cs:药物的溶解度;Ct:任一时间溶液浓度。 假设溶出的药物立即被吸收,Ct远小于Cs,公式(1)可简化为:dC/dt =KSCs(2)(2)式表明:药物的吸收速度与K、S、Cs成正比,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可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对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小于0.1~1mg%)而言,溶解是其主要过程,崩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吸收指标。因此,对口服固体制剂,尤其是在体内吸收不良的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缓控释制剂,以及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固体制剂,均应做溶出度检查。《中国药典》和许多国家药典对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三、实验内容 (一)仪器与材料 仪器:型溶出度测定仪、转篮、容量瓶(1000ml、50ml)、吸量管(5ml)、微孔滤膜(应不大于0.8μm)、滤器、取样器、滴管、电炉、水浴,TU-19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阿斯匹林片(0.3g)、稀盐酸、0.4%氢氧化钠、稀硫酸、蒸馏水。 (二)实验部分 阿斯匹林(C9H8O4)片剂的溶出度测定 本品含阿斯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0.3g)的95%~105%。 [测定方法]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 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10 ml滤过;精密量取(可用吸量管)续滤液3 ml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0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7H6O3吸收系数()为

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

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阿司匹林片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方法,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操作。 2.熟悉药物溶出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阿司匹林片溶出的特点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 溶出度测定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仪、过滤器、微孔滤膜、取样注射器、烧杯。 2.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水杨酸对照品、阿司匹林片(规格:0.3g)盐酸、乙腈(色谱醇)、冰醋酸、纯化水 三、实验原理 溶出度指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测定固体制剂溶出度的过程称为溶出度试验,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因此是药品质量控制必检项目之一。常用测定方法有篮法、浆法、小杯法。 阿司匹林在测定其溶出度时会发生水解,产生水杨酸,一定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时可以同时检测出两个成分,根据外标法计算出溶出度。 四、实验内容 1. 溶出度的测得方法(转篮法) 1.1 仪器装置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所用材料不应有吸附反应或干扰试验中供试品有效成分的测定)制成。(图略),篮体A由不锈钢丝编织的方孔筛网(丝径为0.25mm,网孔0.40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2.2mm±1.0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封边。篮轴B的直径为9.75±0.35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 (2)溶出杯由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透明或棕色的、底部为半球形的1000ml 杯状容器,内径为102mm±4mm,高为168mm±8mm;溶出杯配有适宜的盖子,防止溶液蒸发;盖上有适当的孔,中心孔为蓝轴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样或测量温度用,溶出杯置适当的恒温水浴中。 (3)篮轴与电动机相连,由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使篮轴的转速在各种品种项下规定转速的±4%范围之内。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装置所处的环境)。转篮旋转时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 mm,且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1.0mm 。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供试品6片(粒、袋)。 1.2 测定方法 (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精密称量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对照品适量,用3%冰醋酸甲醇溶液溶解,配制浓度分别为含阿司匹林约260μg.mL-1,水杨酸为30μg.mL-1。

片剂溶出度

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专业药物制剂学号 1042311 姓名陈萌 摘要:通过对辅料的选择,工艺的影响,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提出合适的条件,切实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的质量,以利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片剂;溶出度;影响因素 前言:近二十年来,随着生物药剂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发现同一药物的不同片剂,虽然主药含量以及崩解度等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但其疗效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其中就涉及到药片中药物的溶出(释放)性能,也即溶出度差异的问题。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 片剂生产中如何解决溶出度问题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从85 年版开始, 为7个品种, 90 年版为44 个(4 个胶囊) , 95 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的品种为183个,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积极意义。下文就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进行探讨。 1 处方——辅料的选择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实际上,辅料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片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十分重视辅料的选择。 1.2选用优良的填充剂 要求填充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并具一定的粘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预胶化淀粉为淀粉经水解,保持了淀粉的形状,改善了其可压性、流动性,不改变其崩解性,制成的片剂硬度、崩解性都较好,释药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微晶纤维素具有高度可变性,对主药有较大的容纳性,同时有强烈的吸水膨胀作用,能使水分快速进入片剂内部、使片剂内部和外部都迅速崩解,是较为优良的稀释剂、干燥黏合剂和崩解剂[1]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有较强的亲水性、膨胀性,吸湿性,同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率,可压性强,易成形,压制片外观整洁美观,硬度大而又崩解迅速,溶出速率高,是优良的崩解剂和黏合剂。乳糖可压性、流动性都很好,制得的片剂光洁美观,释药速度快,对药物含量测定影响很小,对溶出度有好处。国外90%以上片剂都采用乳糖作填充剂。硫酸钙可压性、光洁性好, 与其他辅料间结合紧密,尤其是处方中有中药提取物时,采用硫酸钙作填充剂时,不仅使颗粒成型性改观,也利于中药片的崩解[2] 。 处方中应避免使用糊精,糊精在水中的水解不均匀,不稳定,影响溶出,对某些药物有吸附作用,尤其对于某些小剂量药物,糊精的吸附作用会严重干扰主药的含量测定[3] 。从溶出度角度,处方中凡用

水杨酸溶出度校正片(100103-200409)说明书

水杨酸溶出度校正片(100103-200409)说明书 为了充分保障溶出度测定结果良好的重现性,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应采用溶出度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当前使用的溶出度仪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溶出度校正的数据是检定溶出度仪是否良好和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的依据。 水杨酸溶出度片是非崩解型溶出度校正片。 1. 校正方法 1.1 调试溶出度仪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 要求进行。 1.2 溶出介质的制备 取磷酸二氢钾6.80g,加氢氧化钠1.58g,用水稀释至1000ml,即得磷酸盐缓冲液( pH =7.4±0.05 )。将配制好的磷酸盐缓冲液加热至约41℃,趁热减压过滤(0.45μm)。减压条件下电磁搅拌5分钟或超声脱气5分钟(最大体积4000ml)。 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脱气方法,使溶出介质中的溶解氧不超过2.8mg/L 即可。 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水杨酸对照品约20m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适量,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为了加快水杨酸的溶解速度,也可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但是乙醇的用量应不超过总体积的1%。 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1篮法和桨法 方法A 取溶出介质各900ml,分别注入每个溶出杯中,注意不要将空气带入溶出介质中,不要搅拌,温度平衡后,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为100转/分钟。用吹风机(冷风)、洗耳球或软刷小心除去片子表面的粉尘,选取水杨酸溶出度校正片6片。将6片校正片分别置于干燥的转篮中,或同时投入六个杯中(桨法)。自校正片接触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经30分钟时取样(误差应不超过20秒),用不大于0.8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方法B 也可以每片间隔30秒,逐片置于溶出杯中。桨法自第一片校正片接触溶出介质开始启动搅拌桨并计时,从第二片开始,注意在校正片的投放过程中要避免与桨杆或桨叶发生碰撞,校正片在溶出杯中的位置应处于溶出杯底部的中心位置,如有差异,校正片距溶出杯底部中心的距离应不超过1cm。取样时间也相应间隔30秒。其余操作同方法A。 1.4.2小杯法 方法A 取溶出介质各250ml,分别注入每个溶出杯中,注意不要将空气带入溶出介质中,不要搅拌,温度平衡后,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为100转/分钟。用吹风机(冷风)、吸耳球或软刷小心除去片子表面的粉尘,选取水杨酸溶出度校正片6片。将6片校正片同时置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2

xxx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药剂学实验报告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 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Prepara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 Determination of Acetyl Salicylic Acid’s Tablet and Capsule 姓名:xxx 学号:xxx 年级:xxx 专业:xxx 小组成员:xxx 指导教师:xxx

2014年6月15日

乙酰水杨酸片剂及胶囊剂的制备及其溶出度的测定 Xxx (xxx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目的制备乙酰水杨酸的片剂及胶囊剂,并测定两种乙酰水杨酸剂型溶出度。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溶出度测定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303nm下测定不同时间溶出度。结果:乙酰水杨酸的片剂溶出度大于其胶囊剂。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片剂;胶囊剂;溶出度 Prepara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 Determination of Acetyl Salicylic Acid’s Tablet and Capsule xxx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xx, Beijing, 100081)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Acetyl Salicylic Acid’s tablet and capsule, and determine their dissolution rate. Method: Dissolution rate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Pharmaeopoeia of China (2005) by testing the light absorption value (A)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t 530 nm. Result: the Acetyl Salicylic Acid tablet’s dissolution rate is more than that of capsule. Conclusion: provide the scientifical data for choosing the form of Acetyl Salicylic Acid. Keywords: Acetyl salicylic acid;tablet and capsule;dissolution rate 前言 【研究背景】 药物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药物的有效成分及药物的化学结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也是影响人体生物利用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难溶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由于颗粒大小或加入赋型剂不同,尽管口服剂量相同,疗效却存在很大差异。难溶性药物制剂是药典规定需要进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由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

溶出度试验影响因素及溶出度方法开发

溶出度试验影响因素及溶出方法验证 1.溶出速率的定义 Noyes-whitney 方程:dW/dt=kS(Csat-Csol) 试中:dW/dt-溶出速率 K-溶出常数 S-固体的表面积 保持溶出介质的体积至少是饱和溶液体积的3倍。则基本可以满足漏槽条件。 2.表面积的影响 非崩解型固体和崩解型固体溶出试验中表面积S 随时间t 的变化 s 表面积

溶出度仪的影响因素 1.晃动的影响 A.与TIR值小于2.0mm的结果相比,晃动偏差TIR值为1.0~2.0mm,水杨 酸片和泼尼松片的溶出量分别增加约5%。 B.溶出度仪设计中需注意两个因素1.要求转轴必须垂直;2.转轴应有两个固 定点,仪器顶部到转轴卡盘的距离至少应不低于卡盘至转篮或桨叶的距离。 2.转轴的直线度 a.转轴的直线度是控制晃动的关键仪器指标,应确保其直线度 b.溶出度仪的涉及要求桨叶或篮体的顶端距卡盘的距离至少要6英寸 (15.2cm)。 3.其它搅拌装置的变动因素 A.篮杆和桨杆是精密部件,使用时应小心,这些精密仪器在实验室的抽屉中 存放时,会破坏不锈钢桨表面的。引起弯曲和变性。应有适当的支架供转轴存放。 B.桨叶应没有锐角。尖锐部分会引起涡流而不是层流。取用或放置篮时只能 接触篮的上部边框,随着时间的增加,特别是在酸性介质时,筛网的孔径会有变化。可用放大镜检,必要时需更换篮。 4.振动 4.1振动的来源 A实验室中能产生振动的仪器,包括通风橱和离心机,空调,风扇,离心机等。 B.人员走动,关门,开门。 C.早期水浴加热和溶出仪连在一起,目前的溶出度仪设计都采用外置循环泵与水浴连接。 4.2应将盛有溶出介质的溶出杯的各种来源的振动水平降低到0.1mil。 5.搅拌装置的准直度 转轴的轴线与溶出杯的中心轴线间的偏离和倾斜对溶出介质流体动力学影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目的建立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适用范围溶出度测定。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程序 1.简述 1.1溶出度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烧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剂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其溶出的量。 1.3本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测定。 1.4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及第三法小杯法。 1.5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 2.1溶出度仪 2.1.1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主要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圆底烧杯及杯盖组成详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 2.1.2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仪器的校正为使同一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得到良好的再现性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采用溶出度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3.1溶出度校正片分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种崩解型为泼尼松片非崩解型为水杨酸片。目前国内仅有非崩解型校正片。 2.1.3.2校正前应先调式所用仪器。 2.1.3.3溶剂磷酸盐缓冲液 PH7.4。配制方法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D要求PH值为7.40?0.05临用前脱气。 2.1.3.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溶出度 乳体中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水杨酸10mg置校正用水杨酸片1片精密称定置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分析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的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提出合适的条件,切实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的质量,以利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下文主要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的选择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实际上,辅料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片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应重视辅料的选

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 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 2 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x g 3 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x g 4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 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 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适量 共制成1000片 1.1.1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 微晶纤维素:具有高度可变性,对主药有较大的容纳性,同时有强烈的吸水膨胀作用,能使水分快速进入片剂内部、使片剂内部和外部都迅速崩解,是较为优良的稀释剂、干燥黏合剂和崩解剂。 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并根据粒径的不同有若干规格。国产微晶纤维素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种类也有待于丰富。 另外,片剂中含20%微晶纤维素时崩解较好。成品硬度好,崩解性好。 1.1.2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 磷酸氢钙属无机盐类,其性质稳定,无嗅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药物均可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良好,对药物无吸附作用。 1.1.3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 sodium,CCNa是交联化的纤维素羧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得影响因素分析 溶出度:就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得速度与程度。就是片剂质量控制得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得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得溶出度密切相关。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就是被吸收得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得速度与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得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得溶剂中溶出得速度与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得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得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得选择,生产工艺得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得因素,提出合适得条件,切实提高片剂得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得质量,以利提高片剂得生物利用度、 下文主要就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得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得因素进行得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得选择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得溶出与吸收无不良影响。实际上,辅料得理化性质就是影响片剂质量得重要因素,对片剂得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得影响,故应重视辅料得选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 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 2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 x g 3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 x g 4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 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 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 适量 共制成1

水杨酸溶出度标准片(校正片)说明书

水杨酸溶出度标准片(校正片)说明书 为使同一药品的溶出度测定结果得到良好的重现性,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应采用溶出度标准片进行性能确认,对当前使用的溶出度仪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性能确认,溶出度标准片的溶出数据是检定溶出度仪是否良好和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的依据。 水杨酸片是非崩解型溶出度标准片。 1.试验方法 1.1 调试所用溶出度仪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 要求进行 1.2 溶出介质的制备 取磷酸二氢钾6.80g,加氢氧化钠1.58g,用水稀释至1000ml,即得磷酸盐缓冲液( pH =7.4±0.05 )。将配制好的磷酸盐缓冲液加热至约45℃,趁热减压过滤(0.45μm)。减压条件下电磁搅拌5分钟(最大体积4000ml)。即得。 或取磷酸二氢钾6.80g,加氢氧化钠1.58g,先用尽量少的水溶解(约50ml),加煮沸并冷却至约41℃的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脱气方法,溶出介质中的溶解氧应不超过2.8mg/L。 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水杨酸对照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适量,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1)(供篮法和桨法使用);取对照品溶液(1)10.0ml,置50ml量瓶中,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2)(供小杯法使用)为了加快水杨酸的溶解速度,也可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但是乙醇的用量应不超过总体积的1%。 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1篮法和桨法 方法A 取溶出介质各900ml,分别置各溶出杯内,注意不要将空气带入溶出介质中,不要搅拌,温度平衡后,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为100转/分钟。用吹风机(冷风)、洗耳球或软刷小心除去片子表面的粉尘,选取水杨酸溶出度标准片6片称重后分别置于干燥的转篮中(篮法)或同时投入六个杯中(桨法)。自标准片接触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经30分钟时取样(误差应不超过20秒),用不大于0.8μm孔径的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自取样至过滤应在30秒内完成。 方法B 也可以每片间隔30秒,逐片置于溶出介质中。 桨法自第一片溶出度标准片接触溶出介质开始开搅拌桨,从第二片开始,注意在溶出度标准片的投放过程中要避免与桨杆或桨叶发生碰撞,溶出度标准片在溶出杯中的位置应处于溶出杯底部的中心位置,如有差异,溶出度标准片距溶出杯底部中心的距离应不超过1cm。以各溶出度标准片接触溶出介质开始计时,取样时间也相应间隔30秒。其余操作同方法A。 1.4.2小杯法 取溶出介质各250ml,分别置各溶出杯内,注意不要将空气带入溶出介质中,不要搅拌,温度平衡后,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为75转/分钟。用吹风机(冷风)、洗耳球或

水杨酸片矫正溶出仪

水杨酸片矫正溶出仪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水杨酸片校正溶出仪操作规程 1溶出介质的制备 取磷酸二氢钾,加氢氧化钠,先用尽量少的水溶解(约100ml), 加煮沸并冷却至约 41℃的水稀释至 12L,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即得。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水杨酸对照品约 20mg,精密称定,置 250ml 量瓶中,先加1ml乙醇使溶解,加溶出介质适量,使水杨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1)(供篮法和桨法使用); (为了加快水杨酸的溶解速度,也可先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再用溶出介质稀释 至刻度。但是乙醇的用量应不超过总体积的 1%)。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溶出介质各 900ml,分别置各溶出杯内,注意不要将空气带入溶出介质中, 不要搅拌,温度平衡后,保持在 37±℃,调整转速为 100 转/分钟。用吹风机(冷风)、洗耳球或软刷小心除去片子表面的粉尘,选取水杨酸片 6 片称重后 分别置于干燥的转篮中(篮法)或同时投入六个杯中(桨法)。自水杨酸片接触 溶出介质时开始计时,经 30 分钟时取样(误差应不超过 20 秒),用不大于μm 孔径的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自取样至过滤应在 30 秒内完成。 4.数据的测定 篮法和桨法: (1)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1),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二部附录 IV A),采用吸收池, 在 296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计算公式计算每片各时间点的溶出量。 (2)也可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1)适量,定量稀释 5 倍后采用 1cm 吸收池测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