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尽心敬业

心存敬畏尽心敬业
心存敬畏尽心敬业

心存敬畏尽心敬业

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敬业是一种责任,如山一般压着肩膀,也承

担着别人的信任。

敬重职业,是每个人对于职业应有的态度。每

个人所选择的职业有所不同,但应当敬重它,哪

怕遭到众人的嫌弃,亦或是多么艰辛,只要你认

定它,它便是自己的方向,终有一天,你的坚持

不懈会得到赏识,成为闪烁的星光。敬重职业,

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对你的

职业肃然起敬。

敬畏职业,是每个人对于职业的做法。事业为舟,精神为帆,让我们扬帆远航。还记得乘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佳句,对于职业,

我们也应有这种精神。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哪怕再弱小的生物也有潜能,因此心存对职业的

敬畏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我很敬佩教师这个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这是一句多么伟大的话语,道出教师的本质。作为教师作文面对三尺讲台和台下求知若渴

的学生,便是对这职业心存敬畏。教书育人,明

辨是非,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敬守职业,是每个人对于职业的方式。坚守岗位,或许只是每天的三点一线,但对于那些最可

爱的人来说,却往往是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原在

雪山上的哨兵,没有许多时令蔬菜的供给,甚至

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但他们却毫不动摇地坚守

在那里。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国家。也许前一秒

还在和战友们欢声笑语,后一秒在那极寒的雪地

里己经洒尽自己的热血。成就大我,这便是敬守,这便是对职业的敬爱和守护。

敬业,是一种责任,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若

能做到这些,那么生命将盛开如花,繁茂似锦。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每个人都随着时代的变

化而变化,不变的则成为永恒。当你一心追求自

己的理想,一定会畅游花海,欣赏生活,同时得

到别人的敬重,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人,要敬畏的有很多,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以为要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敬畏。赵乐际同志在组织部长培训班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如果一个干部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群众放在眼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只能是被党和人民收回权力,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敬畏要靠自觉。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是要有信仰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是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严守为官底线,严守法纪红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 敬畏要靠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欲望的草原肆意狂奔。一旦“行”没有所“止”,就对什么都没有敬畏了。敬畏要靠制度约束。实际上,国家在权力运行体制中,各个领域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有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手握大权,自己说了算才有领导尊严,才够过瘾,于是千方百计地将权力抓在手中,含在口中,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某种程度上自己的威信得到了树立,但也让权力突破了制度的约束,其行为是对制度的不敬畏。敬畏要靠监督约束。紧紧依靠制度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制度毕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程序性,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话,就很容易让制度变成摆设。只有让权力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在老百姓眼睛的注视下运行,才算给权力带上了“紧箍咒”,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感到敬畏。敬畏要靠法纪约束。对干部进行说教是必要的,但惩治和防范无德官员靠自律更要靠他律,道德的力量代替不了法制的约束,目前最需要的是严厉可行的法纪。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刹住当前干部群中存在的一些歪风,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敬畏。 敬畏要靠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敬畏更需要靠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真正打动民心,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一个有敬畏的干部可能人民群众不一定说他好,但是一个在人民群众中口碑好的干部一定是个有敬畏的干部,这中间的差别就体现在“行动”二字上,干部的口碑从哪来,当然是在从事其职责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家说你是好人,是好干部,不贪,肯为老百姓办事,原则问题上有立场,这就说明你的敬畏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上,体现在了老百姓的口碑上,反馈到了人民群众的民心上了。

(人生感悟)常存敬畏之心

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是一份修为,是回归人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心存对生命的敬畏,才会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才会热爱自然。一颗没有敬畏的心灵,很容易被邪魔占据,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心灵因为敬畏而有了高度。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赋予情感,生命也会拥有令人欣赏的画面。有时候在自己寂寞无助之时,我也会对着高山大声的呼唤,以期换得另一种安慰的回应;有时候也会对着那些无名的花蕾对话,似乎可以听到其呼吸的声音;有时候也会对着大树发呆,想着倾听它历史年轮的声音,想着看到它碾过的动人辙印;有时候也会静静地看着鸟儿自由的飞翔,落在树丫上,捕捉着自己的所需。每一朵花,每一株树,每一只鸟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细心的聆听,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些伴侣的值得敬畏的地方。 当我们领略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更懂得这份自然的纯洁带给人类的是一份修为,一份灵魂的景仰感。 敬畏之心能促进成功,也许你不相信,成功就是要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心要坚硬狠辣,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就算是这样得来的成功,也是小成功,甚至不能长久守住这份成功。 因为只有敬畏生活的点滴,才能将修为的世界举得很高。敬畏之心才能善待生活的一切,将自己的每一个节点当做生命的累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拥有令人称羡的业绩。并不是每一个璀璨的星月都属于你,只有那些从低处着眼,在喧嚣的世界能够秉持住自己的底线,还能够心存“明月”,就一定能达到光明温暖的

彼岸,终有美轮美奂的一天。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中又有所“怕”,有信仰与理想的指引,就一定不会迷失,就一定能登至极顶。如果将自我包装成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也就失去了生命的风范。 中国先圣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也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先哲所言,并非无知,而恰恰是一种智慧,一种修为。当一个人心怀敬畏之心,就会对其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我们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佛语将:不加思考不去考证的全部相信是迷信。认为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科学,是迷信。敬畏自然,是一种科学精神。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人类也并不能凌驾于其之上。虽然吾等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也不能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来标榜我们的杰作。一旦我们的思考和行为超越了自然的法则,必然会遭遇大自然的洗礼和惩罚。诸如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水质污染,流行病肆虐,沙尘暴的疯狂之作,无一不在检阅着遵循自然规则的大道。敬畏自然,就是要对自然有种膜拜之感,感到自身的渺小。任何与自然为敌者,终将败下阵来。 人类历史上多少人因为疾病饥饿而哀鸿遍地;战争中被杀戮的生灵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悟人生)。所以敬畏生命,是一份人文情怀,更是一份自我修为。生命是神圣的,她来自于自然,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于家庭、友人、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旦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和无助。记得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

党员干部须戒“十心”

党员干部须戒“十心” 中央强调,各级党组织要以薄熙来严重违纪案为反面教材,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明党的纪律,改进党的作风,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以薄熙来严重违纪案为反面教材,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就要力戒“十心”。 一要戒除浮漂之心,坚定信念、志向高远。有人说过“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鸟。”鸟没了翅膀,无法飞翔,同样,人没有理想,没了目标,就没了前进的动力。崇高的理想让我们仰望星空,坚定的信念让我们脚踏实地。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党员干部只有潜心学习、倾心工作、静心生活,才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只有做到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立德于世,才能始终保持理想不变、信念不失、宗旨不忘、传统不丢,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要戒除狂妄之心,遵纪守法、心存敬畏。“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才会有方向,行为准则才会有规范,才会自觉用法规、制度约束自己;才会提高警惕,有所

畏惧;才会如履薄冰,谨慎行事。党员干部心存敬畏,就是要敬畏法纪、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责任,就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有战战兢兢的体察心情,有小心翼翼的戒惧意念,有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 三要戒除官僚之心,亲民爱民、心系百姓。官僚主义的实质是:随心所欲、滥用权力。官僚主义产生的主观根源是:是只顾自己名利。官僚主义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脱离人民,脱离实际。官僚主义的终极结果是:离心离德、形成腐败。党员干部一定要摈弃官僚主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地沟通交流。不仅要“深入基层”,而且“心入基层”。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而且,“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我们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 四要戒除懈怠之心,警钟长鸣、严格自律。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有的党员干部不习惯廉政教育是组织保护,反感廉政教育;不懂得规章制度是法纪保护,亵渎规章制度;不认识监督制约是强制保护,回避监督制约;不清楚严惩腐败是震慑保护,铤而以身试法;不明白廉洁自律是自我保护,放弃廉洁自律。党员干部掌权用权要如履薄冰,时刻保持戒备心理,做到不

对制度要心存敬畏

对制度要心存敬畏 张桂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非常重要。但仅有制度还不够。实践表明,与健全制度同样重要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从内心深处敬畏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带头学习、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制度”。 敬畏,含有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党员领导干部若缺乏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意识,不能把制度内化为信念,就不可能自觉遵守制度。因为,再完善的制度,若不能严格执行和有效维护,都将会是一纸空文。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不可能无懈可击。倘领导干部对制度没有心存敬畏的意识,就会对制度视而不见,甚至会明知故犯。 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前提。有的腐败分子在被查处后说:“组织的管理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此话值得分析。应当承认,我们有的制度不够完善,贯彻执行不力。然而,如果党员干部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意识,即便组织严格管理和监督,他也会我行我素。 平心而论,我们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不少,但在某些地方,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有的领导干部对制度置若罔闻,甚至以“世人皆浊、我何独清”的态度,觉得照章办事,会被制度“捆住”手脚,啥事也办不成。他们往往用制度来规范别人,而不是约束自己,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使制度成了“摆设”。 有了制度之后,关键在于坚决贯彻执行。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凡是要求下级遵守的,自己带头遵守;凡是要求下级执行的,自己带头执行。这样,群众自然会自觉仿效、积极跟进。党员领导干部不论资历深浅、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若能敬畏制度,像执行命令那样执行制度,像维护自身形象那样维护制度,各项制度就能发挥应有的威力与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国旗下讲话-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与同学们分享的话题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何为敬畏?敬畏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敬畏自然,敬畏祖先,敬畏神灵……由此可见,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畏惧”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三思而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 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截止昨日下午六点,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4731例,全球累计超过780万,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最近几日北京已经开始出现反弹现象,李兰娟院士表示,“原来我们已经做的措施都要继续,不要麻痹大意”,必须按照原来的要求,严格佩戴口罩、接触了外来的东西要及时洗手消毒。夏天到了,一定要注意卫生,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据研究报道称,2003年非典病毒,可能源于人类捕食野生动物果子狸。2014年的非洲埃博拉病毒,可能源于人类对于野生猴子和黑猩猩的狩猎。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最先也是起源于贩卖野生动物的海鲜市场。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对于野生动物的猎杀、对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原本与人类没有交集的病毒转而对人类产生“攻击性”。在疫情面前,人类需要深刻反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自然我们应当心存敬畏。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心存敬畏,方能远行

心存敬畏,方能远行 心存敬畏,方能远行,敬畏,是一种高度的自律,是在认识觉悟提高基础上的自觉行为;“敬”体现出一种认识态度、一种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要“有所作为”敬,不是表面的供奉而是由衷的坦诚。“畏”则表示一种界限、一种自省,警示人们应“有所不为”畏,不是内心的懦弱而是灵魂的震撼。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份修为,是回归人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心存对生命的敬畏,才会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才会热爱自然。一颗没有敬畏的心灵,很容易被邪魔占据,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一个人,立身处世,心存敬畏,就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从而,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应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内心有所敬畏者,才会懂得尊重、把握分寸、守住底线。 对待工作,我们常常强调的是要用心、要细心、要耐心等等,却鲜有人强调要有“敬畏之心”。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工作无非是安身立命的一份职业,甚至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营生,只有追求层次高一点的,才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当做事业来经营。而很少有人会常常想:我的工作在密切维系着他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有危机感,敬畏自己工作岗位,不管工作闲忙、职位大小、工作性质,对自己的工作要至始至终要有一种欠缺感,要有一种总是不能满意的心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有所贡献,才能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创新的同时,不忘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我们每个人都应常怀“敬畏”之心,以尊重、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每天的工作,对待每一项细微甚至是琐碎的工作,用心尽力将它做到最好,生活中才会减少许多让人揪心的“不应该”! 做为企业,各个方面的监管部门,因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了“敬畏”之心,没有了忧患意识,工作中多了麻木和漠视,体现出的是责任使命的浅薄认知、对工作任务的浮躁和应付。 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事例都给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公司竭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中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党课讲稿

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党课讲稿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和矩,本是校正圆形﹑方形两种不同的工具。现在我们所说的规矩,可以解释成遵守或养成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行为习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守规矩是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守规矩要靠自觉,这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对自己要求严一些,标准高一些,才是把讲规矩视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懂规矩,到守规矩,是一种自觉,一种成熟,一种忠诚。只有自觉遵守规矩,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才是担当起责任和使命。 守规矩不仅是把工作中该自己做的事主动做好,更要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凡事不等不靠,处处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榜样。对既定决策部署,不折不扣,一抓到底,不敷衍应付;该配合的工作,不遗余力配合好,不推诿不扯皮。"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党员干部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意识,守规矩,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这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让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不步入形式主义、不走过场的重要手段。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让守规矩成为一种习惯。 虽然规矩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做到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却非易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思想意识一度盛行,一部分党员干部在这种意识影响下,用"活思维"看待规矩,为实现个人利益拼命钻政策法律空子、打 "擦边球" , "不为遵循规矩找理由,只为破坏规矩找借口".于是,一些不良风气迅速蔓延:不讲工作业绩讲感情,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人浮于事;不讲原则不守规矩搞变通,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情大于法等。产生的蝴蝶效应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道德缺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破坏规矩的行为都会受到"规矩"的惩罚,从中纪委披露的一大批案件可以看出,心存侥幸、破坏规矩者,其结果必定会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 守规矩就要知规矩、懂规矩,养成守规矩的行动自觉。有些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很强,但规矩意识淡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的王松阳,任团结镇镇长期间,带领团结镇闯进全国百强镇之例,但因为不守规矩,由"公认"的"先进、典型、能人",沦落阶下之囚。党员干部要牢记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树立法纪意识,真正做到知法、学法、用法、守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坚定性,时刻记住法律与纪律的"红线",在原则面前懂得坚守,在需求面前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坚决抵制,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社会的认可,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领导干部为官修德应常怀“六心”

领导干部为官修德应常怀“六心”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讲的就是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官德。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时刻注重提高自身的人品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在任何情况、任何环境下,都自觉地做到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显。我认为,领导干部提高官德修养,应常怀“六心”。 一是常怀感恩心。古人云:“唯贤者,能为报恩”。意思是说,唯有贤德者知道感恩图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一种品行,一种生活态度,而且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有一首歌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是一首手语歌《感恩的心》。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人是要有一点感情的。对工作要有激情,对朋友要有真情,对同志要有感情,对家庭要有爱情。我们现在弘扬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从实质上讲还是一种感恩文化。鸟儿感激天空,是因为天空给予它自由翱翔的空间;鱼儿感激大海,是因为大海是它尽情畅游的场所;鲜花感激雨露,是因为雨露的滋润让它绽放得更加美丽;小草感激阳光,是因为阳光的照射使它更加挺拔。同样,我觉得一个正常的公民都应该具备一颗感恩心。感激父母给予了生命,感激家人给予了亲情,感激朋友给予了友情,感激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领导干部更要感激党和人民的栽培。只有你感激生活,你才会热爱生

活,进而奉献生活。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他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同事的帮助之恩都会忘记,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回报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会对党忠诚、对组织忠诚。只有感恩的人,往往才可能会善待组织、善待群众、善待他人、善待自我;只有感恩的人,往往不仅在单位工作干得好,而且家庭关系也处理得融洽。考察提拔干部,要把孝道文化纳入重要的考察内容,到被提拔的干部老家去,看看是否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到其所居住的区域去测评和考察,看看居住地群众的反应如何。考察干部要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听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听听老干部的意见,听听“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这样就可能更加客观一点、更加公正一点。 二是常怀敬畏心。什么是“敬畏”?我觉得就是敬重、畏惧之意。它是人生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心怀敬畏,为人行事如同野马有缰,不会肆意飞奔,即使偶尔超越法纪,也不会错得很多,不会出大格。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心存一点敬畏之心。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确保自己始终有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善于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要经常把自己置身于过去去比较,置身于未来去思考,善于处理好激情与理性的关系,正如同小孩放风筝一样,只有把激情的风筝和理性的手结合起来,才不会把风筝放飞;处理好一生与一时的关系,犯错误就是一瞬间,一时的安逸可能换来一生的悔恨;处理好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牢骚太多

用敬畏之心守住安全人底线

用敬畏之心守住安全人底线 明代吕坤《呻吟语》中有句话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 欲而及于祸。”这里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 缩脚,而是一种敬畏。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它是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是 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的一种体现。安全人在做人做事上要知敬畏、有敬畏,善 于用敬畏之心守住做人做事方面的底线,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对于每一个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而言,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是我 们的保命法则,是安全人必须坚守的底线,必须时刻记在心中并严格执行到位,绝不能逾越。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意识,这是一条不可 逾越的“红线”。 从管理层到作业层,如何做到始终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我认为以下几 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在管理层面,生产各部门要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各级管理人员不能做“好好先生”,要敢于碰硬、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要务实有为,有效监督各项安 全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违章作业等问题能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直至杜绝 违章作业行为。只有人人尊重规则、心存敬畏,增强其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生 命安全的意识;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工作执行流程,不 盲从、不盲目作业。在作业层面,每一个具体作业人员要认真落实“四不伤害”的原则和要求,凡事不能火急火燎、毛毛躁躁,更不能漠视自己和同事的生命,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得违章作业没有可乘之机、习惯性违章无处可循。生命有着不能承受之轻,可能会因为对安全责任的 轻描淡写、对安全制度的熟视无睹而丧失;生命也有着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挽回。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地遵 守和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规定要求,有效把好工作中的初始关、小节关、欲 望关和人情关,守住我们的保命“底线”,要站在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高度,捍卫我们的保命法则,绝不逾越“红线”!

对培育党员干部敬畏意识的几点思考

对培育党员干部敬畏意识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告诉我们,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做人之基、成事之道、从政之德、治国之本。对每名党员干部而言,敬畏是法则、是准绳、是根本、是本分、也是责任和义务。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加强国税系统党员干部敬畏意识的培养,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已经成为国税部门必须深入思考和认真对待的课题。 一、“敬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是一种自觉的道德约束,是一种做人行事的操守,也是一种为官从政的品行。心怀敬畏,是一种修养和境界,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表现,是一种做人的信念和境界。 (一)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敬畏是文明起源的触角,是文明发展的一种线索,也是文明成熟的尺度。中国传统文化对敬畏有很深入的思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对敬畏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中国从来不缺乏敬畏,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正义……从古至今,众多的先贤和哲人更是用他们的不朽文笔书写着敬畏,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敬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强调对天地人事要心存敬畏;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南宋大学者朱熹《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告诫人活着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改定自己的文字时反复推敲,“不怕先生责怪,却怕后生笑”。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历来爱惜画名,晚年几近苛求,虽然他的画作在市场上寸纸寸金,但他从不屈从金钱,更不附庸世俗,每每将“不满意之作”付之一炬,以“绝不让谬种流传”要求自己。之所以心存敬畏,是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敬畏是成就完美人生的重要前提。敬畏是人最可贵的涵养,敬畏能够使人谦卑、使人崇高,心存敬畏的人充满仁爱、勇往直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成就幸福、完美和有价值的人生,是每个正常健康人的渴望和追求。“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人的生命本就值得敬畏和尊重。而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有规则、有道义、有法度的社会,只有心怀敬畏,这种渴望和追求才可能成为现实。“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明代方孝孺认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规,亦不出大格”。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懂得敬畏了,懂得惧怕了,胸中就有了定盘星,就会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会遵循规矩、守住底线。反之,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肆无忌惮,甚至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大凡作奸犯科、伤天害理者,皆源于心无敬畏、欲壑难平。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 【解释】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有“彬彬有礼”“恭恭敬敬”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担心忧虑”,还形容之态。既敬重又害怕,对一切神圣的事物的敬畏从内心中出发对其事物既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反而带有些害怕而非亲切评论, 宗教学:敬畏,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朱熹说:“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朱子语类》卷12,“持守”)

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人,要敬畏的有很多:要敬畏领导,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为人境界,如果一个人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旁边的人放在眼里、置厂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是必须要受到厂纪国法的严惩。 敬畏要靠自觉。公司员工必须是要有信仰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是要始终以厂纪厂规

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下岗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我们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严守为底线,严守法纪红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好一名员工。 敬畏要靠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欲望的草原肆意狂奔。一旦“行”没有所“止”,就对什么都没有敬畏了。敬畏要靠制度约束。实际上,国家在权力运行体制中,各个领域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敬畏要靠监督约束。紧紧依靠制度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制度毕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程序性,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话,就很容易让制度变成摆设。道德的力量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9月5日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李援朝同志提出的“三敬畏”非常切合实际,也十分中肯,是针对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越来越缺乏敬畏之心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既是对领导干部的提醒,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忠告。 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要敬畏历史,一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则在创造历史和书写历史的过程中,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党建党87年以来,无数共产党人在敬畏历史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既创造历史又敬畏历史,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自己闪光的一页。然而,我们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历史的长河中毫无敬畏之心,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但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反而给党的历史、给自己的历史抹黑。为任一方,不是造福一方,而是祸害一方;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了损害群众的利益谋取私利……有的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污点,有的甚至是成为历史的罪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不齿。因此,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敬畏历史,要找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坐标,书写自己亮丽的历史。 敬畏百姓,就是要把百姓看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还有尚书里说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之,都不外是民本思想,要敬畏百姓。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百姓所赋予的,我们要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在人民群众中有好的口碑,就必须敬畏百姓。敬畏百姓,就是急百姓之所急,忧百姓之所忧,想百姓之所想,排百姓之所难,解百姓之所困,解决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和信任,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赞誉,否则,就会受到百姓的“唾骂”甚至是反对。百姓的眼睛是亮的,也是最真情的。要想了解到百姓的“心声”,高高在上不行,走走过场不行,夸夸其谈不行,不与百姓交心不行,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敬畏百姓。 敬畏人生,就是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和工作?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敬畏人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把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切实担当起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人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人生观。 党员干部要在创先争优中“敬畏感恩”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带头提高思想境界、工作标准、服务意识、办事效率和自身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境界高、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要努力做到“敬畏、自信、团结、扎实、认真、廉洁、感恩”。 要有“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指对某一事物又敬重又畏惧。其中,“敬”体现出一种认识态度、一种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要“有所作为”;“畏”则表示一种界限、一种自省,警示人们应“有所不为”。古人云:“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各级干部是引导全处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社会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在大胆工作、积极进取的同时,要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做到头脑清醒,如履薄冰,尽量减少或避免权力运行中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具体讲,要做到“七个敬畏”。即: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法律、敬畏规章制度、敬畏道德规范。 一要敬畏自然。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之所以得以生存,关键是依赖于自然。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和缺少的依托。如果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地进行过度开发,人为的破坏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而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为自身生存、发展得更好,必须珍爱自然,善待环境。对大自然常怀敬畏之心,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简单、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和促进发展,又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力求实现健康发展、文明发展、可持续发展。

【处世哲理】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的敬畏观

【处世哲理】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的敬畏观 【处世哲理】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曾国藩的敬畏观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 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b5E2RGbCAP 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 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 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 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观。p1EanqFDPw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 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 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曾国藩认为,身处官场,必须懂得敬畏。他在给曾纪泽的家 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 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政海里、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 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 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DXDiTa9E3d 近读《曾国藩家书》看到一个故事: 有位幕僚叫李鸿裔,曾国藩特别钟爱他,对他像儿子一样看待。曾国藩的密室只有李鸿 裔可以随便出入。 当时,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的“三圣七贤”,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仰 慕他们的名声,把他们都召了进来。然而只是安排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却不让他们担任具体 的职务。一天,曾国藩与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正巧有客人来到,曾国藩便出去接待客人,留 下李鸿裔独自在室中,他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了一篇《不动心说》,是某一位老儒所写的。 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文中有一段用现在白话说的话是:“你把我放在美丽的姑娘 面前,我会动好色之心吗?我不会。你再把我放在大红的顶戴面前,我会动高官厚禄之心 吗?我不会。”李鸿裔看到这里,觉得非常可笑,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美丽姑娘前,大 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后离去。RTCrpUDGiT 曾国藩送走客人,回到书房,看到了所题的文字,叹声说:“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 便立刻找来李鸿裔说道:“这些人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分,言行也不见得一致,这我是知道 的。然而他们能达到今天的地位,靠的正是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揭穿它,使他们失去衣食 的来源,那他们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语言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都隐伏在 里边了!”李鸿裔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深深地收敛自己,谨 言慎行。5PCzVD7HxA
1/6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解释】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有“彬彬有礼”“恭恭敬敬”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担心忧虑”,还形容之态。既敬重又害怕,对一切神圣的事物的敬畏从内心中出发对其事物既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反而带有些害怕而非亲切评论,宗教学:敬畏,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朱熹说:“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朱子语类》卷12,“持守”) 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

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人,要敬畏的有很多:要敬畏领导,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为人境界,如果一个人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旁边的人放在眼里、置厂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是必须要受到厂纪国法的严惩。 敬畏要靠自觉。公司员工必须是要有信仰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是要始终以厂纪厂规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

讲规矩守纪律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党员 (2)

讲规矩守纪律 做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党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规矩守纪律不仅是党员的一种政治觉悟,更是一种品德素养。作为党员,《宪法》、《党章》、《监察法》就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总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根本大法;《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监察法》是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而制定的法律。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要以党内法规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为准则,讲规矩守纪律,履行相关义务。 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党员干部,必定是明方向、知荣辱、讲规矩的干部。习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十八届五次全会上着重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讲规矩守纪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带头严守纪律、严明规矩的关键,是保证全党令行禁止、集中统一的关键。 规矩意识,是法治意识的基础。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将外在的制度转化为内在的遵从,就会铭记于心而不去逾越,更不会变通和突破,只会模范地严守,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在铁面无私的规矩面前,绝大多数党员表里如一,认真执行,但也有一些党员感到不习惯,把铁律看成难以忍

受的“清规戒律”,总想走捷径打擦边球。还有极少数党员,认为规矩是为别人定的,常常是待人严律己松,甚至凌驾于规矩之上。处处不讲规矩,治理就会失序。事事不守规则,法治就是镜花水月。如果规矩没有了分量,制度失去了刚性,品行放弃了坚持,不仅严重降低了党员标准,而且极易滑向泥潭,最终铸成大错。因此,强调讲规矩是对每个党员的厚爱。对党员来说,规矩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只有对照规矩“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把纪律挺在前面,才能在遵章守纪中实现自我净化和提升。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讲规矩守纪律,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知敬畏,坚持理想信念高线。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党性之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一种操守、一种品格、一种风骨,让理想信念入住自己的灵魂识海,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这山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终身。要夙兴夜寐、克己奉公,把“为民务实清廉”系在心头、如影随形。要慎独慎微,保持警惕、警觉、警醒,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牢记“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的古训,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警醒自己、鞭策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不知不觉变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要敬畏党纪国法,思想上始终绷紧这根弦,

要心存敬畏

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些谆谆之言语重心长,广大党员干部应铭记在心,常常反省,自警自励。 心存敬畏,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因为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应畏惧有负人民重托,畏惧越界、越轨之后受到党纪国法惩处。深怀敬畏之心,就是要做到敬畏群众、敬畏法纪、敬畏责任。 对群众心存敬畏,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干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之事。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一位领导同志曾讲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畏”。说“群众最可敬”,是说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说“群众最可畏”,是说他们的力量是无穷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敬畏群众,就应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善于从群众的呼声甚至骂声、怨声中听出群众之所盼、所急、所需,做到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零懈怠、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情零容忍。 对法纪心存敬畏,就是要维护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权威,坚持依法依纪办事、廉洁从政。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底线。贪廉只在一念之间。对法纪稍有轻怠,就可能一步步走向

腐化堕落。倪发科2008年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后,分管国土资源工作,未经组织同意,就担任了省珠宝协会名誉会长,接触上了玉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些个体老板投其所好,最终他被玉石、字画等“雅贿”所击溃,被熏心物欲所擒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应紧绷遵守法纪这根弦,不凌驾于法纪之上,不谋求法纪之外的任何特权和利益,时时处处用法纪规范行为。 对责任心存敬畏,就是要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责任体现的是一种事业追求和思想境界,反映的是一种勤恳态度和精神风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敬畏责任之心,甚至忘记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只想享受权力,不愿负责,就会堕落为庸官、懒官甚至贪官。面对责任,领导干部要有泰山压顶之感,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既对上负责、也对下负责,既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既对今天负责、也对将来负责。党员干部的岗位虽有不同,所负责任也有大小之别,但只要在岗一分钟,就应敬业六十秒。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重托,任何时候都要怀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恪尽职守,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 在强化党员干部敬畏意识的同时,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只有对腐败行为“动真格”,才能打破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有效震慑腐败。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也没有特殊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