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化学计算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化学计算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化学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

考试说明

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3、近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意速算巧解

一般在第Ⅰ卷中会出现五到七个左右要计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计算的试题。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题给信息和已学相关知识进行速算巧解的能力。

(2)起点高、落点低

这方面主要是第Ⅱ卷中的计算题。试题常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但落点仍是考查基本计算技能。

(3)学科渗透,综合考查

主要考查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数字及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

(4)综合计算题的命题趋势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以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作为取材背景编制试题,考查视野开阔,考查学生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4、学生化学计算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1、审题不够仔细;

2、基础不够扎实;

3、思考不够全面;

八个“不够”4、思维不够灵敏;

5、运算不够准确;

6、格式不够规范;

7、表达不够清楚;

8、时间不够充裕。

化学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是害怕计算,其原因是:一、对计算所依托的基本化学原理和性质不熟悉;二、对基本的计算技能掌握不到位;

三、思维不灵活,不会审题,不会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不会分析问题,也就不会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加强解题策略相关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科问题解决的研究。

典型例题

1. 将Wg 铁、氧化铁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粉未放入100mL 4.4mol/L 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氢气896mL (标况),生成的溶液中只有FeCl 2、HCl 和1.28g 固体。把溶液稀释到320mL 时,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mol/L ,求混合物中各物质是多少g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选准突破口。首先确定由生成溶液中的盐酸可知反应后的1.28g 固体沉淀物为铜,因此可首先确定CuO 的质量。再根据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诸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耗用盐酸的物质的量列方程求解,或寻求题中“隐含”

的电子守恒和Cl -

守恒条件,求得Fe 和Fe 2O 3的质量。 解法一: Cu 的物质的量=

=12864

002.

.mol CuO 的质量=0.02×80=1.6(g )

设混合物中Fe 2O 3的物质的量为x 。

Fe 2HCl FeCl H 0.04mol

0.08mol

0.896

22.4

0.04mol Fe O 6HCl 2FeCl 3H O

x 6x 2x

CuO 2HCl CuCl H O

0.02mol 0.04mol 0.02mol

2

2233

222+=

+

=+=++=+ 2FeCl Fe 3FeCl 2x x

32

+=

CuCl 2 + Fe = FeCl 2 +Cu

0.02mol 0.02mol

根据反应耗用盐酸的量列方程求解

0.086x 0.040.1 4.40.3200.25

6x 0.24x 0.04mol ++=?-?==()

Fe 2O 3的质量=?=16000464..(g )

Fe 的质量=++?=(...).0040020045656

(g ) 解法二:

设混合物中含铁的物质的量为x ,Fe 2O 3的物质的量为y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

Fe 2e Fe x 2x

2-→+

Fe O 2FeCl 2e 2FeCl y

2y

233

2

——+

2H +——H 2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04×2(mol ) CuO ——Cu 得电子的物质的量0.02×2(mol )

2x 2y 0.040.08=++

根据Cl -

守恒列方程

2x 22y 0.3200.250.1 4.4+?+?=?

解方程组2x 2y 0.122x 4y 0.080.04Cl -=++=???-

(电子守恒)

(守恒)

x y ==01004..()()mol mol

Fe 的质量=?=015656..()g

Fe 2O 3的质量=?=16000464..()g

2. 某化工厂用NH 3制备NH 4NO 3。已知NH 3制NO 的产率是96%;NO 制HNO 3的产率是92%,HNO 3与NH 3反应生成NH 4NO 3。则制HNO 3所用去NH 3的质量占总耗NH 3的质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不考虑生产上的其它损耗) 分析:根据反应

4NH 5O 4NO 6H O

2NO O 2NO 3NO H O 2HNO NO

32

222

223+++=+=+催化剂

?

由于生产中NO 2与H 2O 反应生成HNO 3和NO ,不断地补充空气使NO 多次被氧化成NO 2,被水吸收,最后比较完全转化HNO 3,因此,第三步反应在考虑到循环反应后可用下式表示:

4NO O H O 4HNO 2223++=2

由以上四个反应可得最初反应物与最终产品的关系式: 4NH 3~4NO ~4NO 2~4HNO 3

设生产a 吨HNO 3耗用NH 3为x 吨,生产NH 4NO 3耗用NH 3 y 吨

NH HNO 1763x 96%92%a x 17a

6396%92%0.306a NH HNO NH NO 1763y a y 17a

63

0.27a 33

3343

——吨吨吨

(吨)

吨吨

(吨)??=??=+==

=

生产HNO 3耗用NH 3的质量百分比=+?=03060306027100%531%....a

a a

答:略。

3. 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n +2HCl=SnCl 2+H 2↑再加入过量的FeCl 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 2+2FeCl 3=SnCl 4+2FeCl 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生成Fe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FeCl K Cr O 14HCl 6FeCl 2KCl 2CrCl 7H O 2227332++=+++现有金属锡试样

0.613g ,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K 2Cr 2O 7溶液16.0mL 。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 分析:该题是应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综合计算。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三个化学反应,得出Sn 与K 2Cr 2O 7的物质量的关系。

3Sn 3SnCl 6FeCl K Cr O 22227——————

3Sn K Cr O 3119g 1mol

x 0.10.016mol

x 31190.10.0161

0.571g Sn%0.571

0.613

100%93.1%

227

——()()??=???=∴=?=

答:略。 巩固联系 4. 在100mL 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cm 3)中加入多少mL 2mol/L 的稀盐酸(密度为1.08g/cm 3),才能配成6mol/L 的盐酸(密度为1.10g/cm 3)。 分析:任何溶液在稀释时,溶液和溶剂的量都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不变,据此可以得到稀释下列各种浓度的溶液计算公式。 百分比浓度溶液的稀释公式: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浓度 =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浓度 mol 尔浓度的溶液稀释公式: 浓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的体积(L ) = 稀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体积 同一溶质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混合溶液的浓度介于溶液之间,混合液跟两原溶液中溶质、溶液量的基本关系是: (1)混合液中所含溶质的总量等于两原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2)混合溶液的质量等于两原溶液的质量之和,但体积不等于两原溶液的体积之和(当两原溶液很稀时,通常把混合液的体积近似地看做两原溶液的体积之和。) 在应用上述关系进行复杂的混合溶液计算时,可先算出混合溶液的总质量和溶质的总质量,然后再求出混合溶液的浓度。 设需加入VmL 2mol/L 的盐酸 混合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

1.1810036.5%36.52V

1000 1.180.002V ??+=+

混合溶液的总体积:

100 1.18 1.08V 1.11000118 1.08V

1100

?+?=+

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80.002V)1100

118 1.08V

6mol /L V 138mL +?+==()

()

答:略

5. 氯气通入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3Cl 8NH 6NH Cl N 1.122342+=+。使L 氯、

氮混合气(90%Cl 2、10%的N 2)通入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在标况下为0.672L (50%的Cl 2、50%的N 2),问在反应中有多少g 氨被氧化? 分析:设有xg 氮气被氧化 由方程式可得出:

3Cl 2NH N 67.2L 34g 22.4L 67.222.444.8L xg 1.120.6720.448L 232+→-=-=气体体积减小

()()

x =

?=340448

448

034...()g

答:略。 6. 将5.000gNaCl 、NaBr 、CaCl 2的混合物溶于水,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得残留物4.914g 。灼烧后的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足量的Na 2CO 3溶液,所得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g 。求混合物中各化合物的质量百分组成。 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出下图示,帮助审清题意,找出思路和解法。

根据图示可分析: (1)CaCO 3的质量为0.270g ,由它可求出CaCl 2的质量。

CaCl CaCO 111100x 0.270x 1110.270100

0.30023

——克()

=?=g (2)混合物中通入Cl 2

2NaBr Cl 2NaCl Br 10358.510358.544.5g y 5.000 4.9140.086g y 0.200g 22+=+-=-==质量减少()

克()

()

(3)NaCl 的质量=--=5000020003004500....()g

(4)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NaCl% 4.500

5100%90%NaBr%0.200

5100%4%CaCl %0.300

5100%6%

2=

?==?==?=

7.向含0.02mol Al 3+的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的Ba(OH)2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y (g )与Ba(OH)2溶液的体积x (mL )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图中: V 1= V 2= m 1= m 2= 分析:本题要从分析图中所体现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体积的函数关系求出V 1、V 2和m 1、m 2的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入V 1mL 的Ba(OH)2时,可得沉淀m 1 g ,沉淀为BaSO 4和Al(OH)3,当加入V 2mL Ba(OH)2时,Al(OH)3溶解,沉淀仅为BaSO 4。

(1)含有0.02mol Al 3+的明矾溶液中含有0.04mol 的SO 42-

。 当加入V 1mL Ba(OH)2时,

Al 3OH Al(OH)0.02mol 0.06mol 0.02mol

Ba SO BaSO 0.03mol 0.03mol 0.03mol V 0.03

0.1

10300(mL)

m 0.02780.032338.55g 332424131+-+-+=↓

+=↓∴=?==?+?=()

(2)当加入V 2mL Ba(OH)2溶液时,

Al(OH)OH AlO 2H O

0.02mol 0.02mol

322+=+--

SO Ba BaSO 0.01mol 0.01mol 0.01mol

V V 0.01

0.1

10400(mL)m (8.550.0278)0.012339.32g 42242132-

++=↓∴=+

?==-?+?=()

8.某金属R 7g 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得2.8L 氢气;11.2g 该金属可跟21.3g 氯气完全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求该金属的原子量。 分析:设R 的原子量为m ,两种金属氯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RCl x 和RCl y

R

xHCl RCl x 2

H mg x

2

22.4L 7g

2.8L

x 2+=+

?

m 7x

222.42.8

28x =?

?= ………①

2R yCl 2RCl 2m ymol

11.2g 21.3

71

mol

2y

+=

m 11.2y 71221.3563

y =???= ………②

28x 563y 3x 2y =

=

讨论:(1)当x 1y 32

==, 不合理

(2)当x 2y 3==, 合理 (3)当x 3y 9

2

==, 不合理

R Fe HCl FeCl Cl FeCl 223为,与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

9. 混合两种未知物的溶液,生成1.25g 沉淀,这个沉淀是二价金属盐。在1000℃灼烧,使沉淀完全分解,得到质量为0.70g 的固体金属氧化物和另一种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蒸发滤除沉淀后的溶液,得到2.0g 干燥残渣。在200℃时慢慢加热残渣,使它分解仅得到两种产物:一种是气态氧化物,标况下的体积为0.56L ,另一种是水,为0.90g ,试确定未知物是什么,并写出有关推理,计算过程及化学方程式。 分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且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应是CO 2,故1.25g 沉淀应为碳酸盐。 设碳酸盐的分子式为MCO 3

MCO CO M 60M 16

g M 40

3

2?

MO

.

.+↑

++=125070

∴此二价金属为Ca 。

滤液蒸干后得2.0g 残渣,受热分解为0.90g 水和0.56L 气态氧化物。 ∴此气态氧化物的mol 尔质量为:

209

056224

44-=...(g/mol )

分解产物的mol 尔比:

H 2O ∶R x O y =

09018.∶

056

224

..=0.05∶0.025=2∶1 分解产物为H 2O 和气态氧化物,分解温度为200℃,故此盐为铵盐,并不可能是碳

酸铵或碳酸氢按(因分解产物是3种) ∴此盐只能是NH 4NO 3 设其分解产物为H 2O 和N x O y 则对N x O y 而言有14x 16y 44+=

则x 4416y

14

=

- 讨论,x y ,均为正整数,且只可能是1或2, (1)若y 1x 2N O N O x y 2==则,为 (2)若y x ==

212

14

则,不合理(舍去) 由此可肯定此盐为NH 4NO 3,热分解产物为H 2O 和N 2O 。

∴未知物是Ca(NO )(NH )CO 32423和

Ca(NO )(NH )CO 2NH NO CaCO 32423433+=+↓

10. 两种烃的混合气体20mL ,跟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当产物通过浓H 2SO 4时,体积减小30mL ,通过碱石灰后的体积又减少40mL (以上均换算成标准状况的体积),问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几种?在各种可能组成中,每种烃各是多少? 分析:气态烃的碳原子数都小于4。20mL 混合烃完全燃烧生成40mL CO 2和30mL 水蒸气,可知1mol 混合烃平均含2mol C 原子和3mol H 原子,从而推知,该混合烃只能是C 2H 6和C 2H 2或C 2H 4和C 2H 2的混合物。 讨论: (1)若混合烃含有x mL C 3H 6,则含有(20-x )mL C 2H 2

2C H 7O 4CO 6H O x 2x 3x 2C H 5O 4CO 2H O 20x 2(20x)20x

2622222222+→++→+---(气)(气)

由题意可知:

3x (20x)30x 5()

+-==毫升

C 2H 2:20-5=15(mL )

(2)若混合烃含有y mL C 2H 4,则含有(20y)mLC H 22-,

C H 3O 2CO 2H O y

2y

2y

2C H 5O 4CO 2H O 20y 2(20y)20y

2y (20y)30

y 10

C H 201010mL 242222222222+→++→+---∴+-==-=(气)(气):()

∴可能有两种组合①::②::C H 5mL C H 15mL C H 10mL

C H 10mL

26222422?????

?

11. 现有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共Amol ,将它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得到残留固体。 (1)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氧化铜在混合物中的量的比值为x 0x 1()<<

问:x 为何值时,残留固体为何种物质?写出残留固体的物质的量与x 值之间

分析:(1)首先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物质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分析当CuO 恰好完全反应时,x 值是多少?

2CuO C

2Cu CO CuO C

Cu CO 2++↑++↑?

?

按①式反应,x 值为

23时,反应物恰好反应;按②式反应,x 值为1

2

时,反应物恰好完

全反应。

(2)当x >

2

3

时,CuO 过量,按C 的量计算。

2CuO C 2Cu CO 2mol 1mol 2mol

Ax A(1x)

2A(1x)

2++↑

--?

剩余CuO 的物质的量=--=-Ax 2A(1x)A(3x 2)

(3)当23x 1

2

CuO >>时,不足量,按CuO 的量计算,生成铜的量为Ax 。

(4)当x <1

2时,C 过量,按②式中的CuO 的量计算,生成铜为Ax ,剩余C 的物质

的量为:

A(1x)Ax A(12x)--=-

12. 80℃,101.3千帕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A 、C 两筒内分别装有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NH 3、O 2、N 2、H 2S 、NO 、CO 2等气体,B 管内装有固体。推动A 的活塞使A 筒中的气体缓缓地全部通过B 进入C 筒,C 中的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但其体积换算成同温同压下却并未变化。

(1)C 中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原C 中的气体为单一气体,它是 。(若有多种可能答案,需一一列出。)将反应后C 筒中的气体,用水吸收后,气体体积,减小一半,则与水反应前C 中的气体是 。(若有多种答案需一一列出。) (2)若实验开始前A 、C 中的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况)分别为1.40L 和2.24L ,且A 中的气体经过B 管后,B 管增重1.40g ,通过计算和推理可判定A 中的气体是 ,其质量是 g 。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将分子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计算与元素及其

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起来,根据试题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 (1)由C 筒中发生的化学现象气体由无色变为红综色,可判断C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O +O 2=2NO 2;又根据C 筒中的气体反应后并无体积变化,可知C 中为NO ,由B 管进入C 中气体为纯O 2,反应后O 2并未过量。与水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半,已知与水反应前C 筒中的气体为NO 2和NO 的混合气。 (2)设与水反应前C 筒中NO 2的体积为V NO 2,NO 为 V NO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V V 2.24L 13

V V 12 2.24L V 1.68L NO NO NO NO

NO 222+=+=??????=()

()解之,得

()

∴由B 管进入C 筒中的O 1

2

V 0.84L 2NO 2体积()=

= 若0.84L O 2全部由A 筒中来,则A 中除O 2外,另一种气体的体积为1.40-0.84=0.56L ,根据B 管增重1.40g ,该气体的mol 尔质量为:

140224

056

56...?

=()g /mol 对照试题所给出的已知气体中没有一种气体的mol 尔质量等于或大于56g/mol ,因此该气体不是其中的一种,也不可能是其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气。由此可以确定C 筒的O 2可能全部或部分是由A 中的某气体跟B 管中的固体反应而得。已知气体能跟固体反应生成O 2的只有CO 2:

2CO 2Na O 2Na CO O 222232+=+

讨论:(1)若A 中的气体全部是CO 2(即进入C 的O 2全部由CO 2和Na 2O 2反应而得。)

根据反应方程式1.40L CO 2与Na O 22反应生成O 2的体积为1402

070.

.=(L )这与进入C 筒中O 2的体积不符。(0.84 L )

(2)若A 中的气体是CO 2和O 2的混合气。设A 中CO 2和O 2的体积分别为V V CO O 22,。

根据题意V 12

V 0.84L V V 1.40L O CO O CO 2222+=+=?

??

?

?()() 解题:V 1.12L CO 2=()

()1.1222.4Na CO Na O 1.12

22.4

(10678) 1.40g 2322?-=?-=() ∴该结果与题设条件相符,所以A 中的气体是CO 2和O 2的混合气体。

A 中的气体的质量=

?+?=11222444028

224

3226.....()g 。

13. 向100g 25%的A 醛溶液中加入B 醛19g ,B 醛的分子式比A 醛分子多一个CH 2原子团。用2g 这种混合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析出了3.24g 银,问A 醛和B 醛各是什么醛?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3.24g 银的质量求出混合醛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混合醛的质量,求出混合醛的平均分子量,最后用不等式的讨论确定A 醛和B 醛。 设2g 此溶液中A 、B 总的物质的量为xmol

RCHO 2Ag(NH )OH RCOONH 2Ag 3NH 2H O 1mol g

xmol g

A B 10025%1944g 32432+?→?+↓+↑+?=?+=?

2108324.、醛的总质量()

2g 混合溶液中含有A 醛和B 醛的质量为:

44

10019

20739+?=()g

混合醛的平均分子量=

=0739

0015

49..

设A 醛、B 醛分子式分别为C H O C H O n 2n n 12n 2和++,则A 、B 的分子量分别为14n +

16、14n +30

M M M 14n 164914n 30n n 2A B A B

<<∴+<<+=∴平为正数,时不等式成立为乙醛、为丙醛。

14. 今有分子组成相差1个碳原子和若干个氢原子的两种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取该单烯烃混合物的质量为42g 时,则其物质的量已大于1mol 。在温度为120℃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混合烃和足量的氧气,引燃,待反应完全后,再恢复到120℃,容器内的压强比原来有所增大。 (1)试确定原混合烃中两种单烯烃的分子组成。 (2)为了使该混合烃对氧气的密度≥1.05g/cm 3,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产生气体增加的物质的量≤0.3mol 。通过计算,讨论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 (1)取单烯烃混合物为42g 时,其物质的量>1mol 。 ∴混合烃的平均分子量≤42 ∴该混合烃的组成C 2H 4和C 3H 6 (2)该混合烃的平均分子量≥33.6(1.05×32) 设混合烃中C 3H 6为x mol ,C 2H 4为y mol 则 (42x 28y)33.5(x y)+≥+ 解得

x y ≥2

3

又∵燃烧产物增加的物质的量由C 3H 6燃烧所致

2C H 9O 6CO 6H O 2mol 1mol Wmol 0.3mol

36222+→+(气)增加 ∴ W 20.3

1

0.6≤

?= ∴C 2H 4的物质的量≥0.4

23x y 32

≤≤ 15.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毫升浓度为2.0mol/升的盐酸中,再用20毫升0.5mol/升NaOH 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过量的碱,把氨全部蒸出来,用稀HCl 吸收,稀HCl 增重0.17g ,求镁带的质量。 分析:此题涉及反应较多,如按常规计算非常复杂,如巧用电荷守恒法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该题反应变化的图式:

在图(B )中,根据电荷守恒,有下列关系:

2n n n n 2n 0.17

170.5201026010n 0.05240.05 1.2Mg NH Na Cl Mg 33Mg 4

22?++=?+

+??=??=∴=?=+++-

++--2(摩)

镁带的质量(克)

16. 饱和烃A 和不饱和烃B 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其中A 含C 原子数多于B 。 (1)将A 、B 按一定比例混合。1L 混合气完全燃烧后在同温、同压下得到3.6L CO 2。

(2)1mol 该混合气体恰好能使含0.4mol 溴的CCl 4溶液完全褪色,推断上述组合中符 充分燃烧均得到nL CO 2。由题意推断,该混合烃只能由碳原子数大于3.6的烷烃和碳原子数小于3.6的烯烃或炔烃组成。它们可能有四种组合,根据每种组合中烷烃和不饱和烃的碳原

子数及燃烧后生成CO 2的体积可能有四种组合,根据每种组合中烷烃和不饱和烃的碳原子数及燃烧后生成CO 2的体积可确定A 和B 的体积比。例如:若A 为C 4H 10,B 为C 2H 4。设1升混合气中含C 4H 10为x L ,含C 2H 4为(1-x )L ,它们充分燃烧后分别得到4x 升CO 2和2(1-x )L CO 2,根据1升混合气燃烧后得到3.6LCO 2,可得4x +2(1-x)=3.6

x 0.81x 0.2

V :V 0.8:0.24:1

A B =-=∴==

也可用十字交叉来解:

(2)1L 混合气可使含0.4mol 溴的CCl 4溶液完全褪色,说明混合气中不饱和烃与溴的

17. 有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各取100mL 分别通入SO 2 1.12L (标况),完全反应后,分别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6.00g 和7.00g ,求这两种溶液的不同浓度值(mol/L )? 分析:SO 2与NaOH 溶液反应,可能有三种情况:NaOH 过量,所得固体为Na 2SO 3和NaOH 的混合物;SO 2部分过量,所得固体为Na 2SO 3和NaHSO 3的混合物;SO 2极大过量所得固体为NaHSO 3,因此本题应首先确定固体的成分。 (1)应用极值法先确定两个极值 a :设SO 2与NaOH 完全作用生成Na 2SO 3

SO 2NaOH Na SO H O 22.4L 126g

1.12L x

x 6.3g 2232+=+= b :设SO 2极大过量,最终产物为NaHSO 3

SO NaOH NaHSO 22.4L 104g

1.12L yg y 5.2g

23

+== (2)讨论确定产物

a :因5.2

b 6.3<<,所以b g 固体为Na 2SO 3和NaHSO 3的混合物 b :因637.<所以7 g 固体为Na 2SO 3和NaOH 的混合物 (3)计算 a :第一种情况,设生成Na 2SO 3为xmol ,NaHSO 3为ymol

根据题意:()()

溶液的摩尔浓度126x 104y 6x y 1.12

22.4x 0.0365mol y 0.0135mol NaOH 0.036520.0135

0.1

0.865mol /L

+=+=???

?

?∴===?+= b :第二种情况:因NaOH 过量,所以H 2SO 2完全反应。设参加反应的NaOH 为amol ,生成Na 2SO 3为bmol ,过量的NaOH 为Cmol

SO 2NaOH Na SO H O 22.42mol 1mol 1.12amol bmol

a 0.1mol

b 0.05mol

NaOH 0.10.0175

0.1

1.175mol /L 2232+=+∴==??

?∴=

+=L 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8. 已知Cl -与Ag +,每次新生成的AgCl 中又有10%见光分解成单质和Cl 2,Cl 2又可在水溶液中歧化成HClO 3和HCl ,而这样形成的Cl -又与剩余的Ag +作用生成沉淀,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最终。现有含1.1molNaCl 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 3。求最终能生成多少克难溶物(Ag 和AgCl )?若最后溶液体积为1L ,求C (H +)为多少?

[解析]此题为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试题。发生反应为 Ag ++Cl -=AgCl ↓,2AgCl===2Ag+Cl 2,3Cl 2+3H 2O=HClO 3+5HCl 由题意可知

n(AgCl):n(Ag)=9:1,由2AgCl ——Cl 2——1/3HClO 可知1molAgCl 可转化为HClO 31/6mol ,

因此n(AgCl):n(Ag):n(HClO 3)=9:1:1/6=54:6:1,总反应方程式为

60Ag ++55Cl -+3H 2O=54AgCl ↓+6Ag ↓+ClO 3-+6H +,从而求出m (难溶物)=167.94g ,C(H +)=0.12mol/L

19. Na 2S 2O 3?5H 2O (俗称海波)是照相业常用的一种定影剂,常采用下法制备:将亚硫酸钠溶液与硫粉混合共热,生成硫代硫酸钠Na 2SO 3+S=Na 2S 203,滤去硫粉,再将滤液浓缩、冷却,即有Na 2S 2O 3?5H 2O 晶体析出,该法制得的晶体中常混有少量Na 2SO 3和Na 2SO 4的杂质。

为测定一种海波晶体样品的成分,某同学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样品,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H 2SO 4溶液20mL ,充分反应后滤出硫,并将滤液微热(假定生成的SO 2全部逸出),

(1)样品与硫酸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该样品 (填选项字母);

A、只含有Na2S203

B、含有Na2S203和Na2S03

C、含有Na2S203、Na2S03,和Na2S04三种成分

(3)试计算,该样品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4)所加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若将63g该样品与一定量的该硫酸溶液微热,欲计算生成SO2的体积,还需要提供的一个数据是(用a表示该数值,并注明单位);

试讨论:当a在不同取值范围时,SO2的体积b,并请在下图中画出b随a的变化的曲线。

b(

0.06 a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题,题中涉及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过量问题的计算、计算推断、数据缺省型的计算、范围讨论计算及数形结合计算等。

答案:(1)略。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一份、第二份样品进行实验时H2SO4足量,从而求算得出(2)C和(3)n(Na2S2O3):n(Na2SO3):n(Na2SO4)=4:1:1.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三份实验中H2SO4量不足,求出C(H2SO4)=5.0mol/L。

(5)m样品/m1=63g/12.60g=5,因此63g样品中含Na2S203 0.2mol, Na2S03和Na2S04各0.05mol,H2SO4与之恰好完全反应时需0.25mol,体积为0.05L。因此当0

图象为

b(

0.06 a

20.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

设空气中N2、O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试完成下列各题:

(1)1.00mol FeS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L

(2)55L空气和足量FeS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L

(3)用空气氧化FeS2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中,O2的含量为0.0800,计算SO2的含量。

(4)设FeS2氧化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为100L,其中O2为aL,SO2为bL。

① 写出a 和b 的关系式

② 在右图中画出a 和b 的关系曲线(FeS 2氧化时,空气过量20%) 说明:为方便作图,纵坐标用13b 表示

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考查学生严密的分析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及完整的解综合试题的能力,该题是图、数结合的由若干小题组合的综合计算,逐题深入,灵活性强,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解析:(1)4FeS 2 → 11O 2

4 11 所需O 2体积为:

1 mol

4

11

mol L mol L mol 308/4.22)2

10

411(=?? (2)11O 2 → 8SO 2 11 8

10255?

L y y=L L 811

8

10255=??

生成的气体体积为:L L L 5210

8

558=?+ (3)设SO 2为X (体积分数),

11O 2 → 8SO 2 11 8

8

11x

?

x O 2的总体积为:(811x ?+0.0800) ; N 2的总体积为:

?200.0800.0(8

11x

?+0.0800);若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1,则N 2的总体积也可表示为:1-0.0800-X

所以有:4×(11×X/8+0.0800)=1-0.0800-X X =0.0923

(4)①FeS 2氧化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为100L ,其中O 2为a L ,SO 2为b L ,则反应的O 2为

bL 811,N 2为 4(a b +811)L ,固有:4(a b +8

11

)+ a + b =100 解之得: 13b =200-10a

②由一次函数列表为: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把握化学键的类型,明白得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 2.把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定方法 3.了解键参数,共价键的要紧类型δ键和π键 4.把握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5.等电子原理 一、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叫做化学键,依照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可将化学键分为和。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全然。 摸索:1.离子键、共价键分不存在于哪些种类的物质中? 2.写出以下微粒的电子式:Al Mg2+O2-OH- NH4+CaCl2CO2 二、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任何一个原 子,各原子都,简称 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 的一方,简称 δ键:δ键的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点称为。常见的δ键有〝s-sδ 键〞、、。 π键:π键呈对称,常见的有〝π键〞 摸索:如何判定δ键和π键?δ键和π键的稳固性如何? 三、键参数 键参数包括、、;其中、是衡量共价稳固性的参数,通常键长越,键能越大,讲明共价键越稳固;共价键具有性,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立体结构还与有一定的关系。 四、等电子原理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点,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例1】关于化学键的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解析: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某些单质中答案: A 【例2】以下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A.H2O B.NH4Cl C.NaOH D.Na2O2 解析:水分子中只有H-O键,是极性键,无离子键,排除A项;NH4Cl中NH4+和Cl-间是离子键,NH4+内N和H原子以极性键结合,B项正确;NaOH中Na+和OH-以离子键结合,OH-内H和O之间以极性键结合,C项正确;Na2O2中Na+和O22-以离子键结合,O22-内有非极性键,排除D项。 答案:B C。 【例3】以下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解析:分子中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决定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答案:A 【例4】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那么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共价键包括δ键和π键,δ键不管是S-Sδ键、S-Pδ键依旧P-Pδ键差不多上轴对称的,π键不够稳固,必须与δ键共存 答案:A 【例5】以下分子中,键能最小的是 A.F2B.Br2C.Cl2D.N2 解析:N2中含有一个三键,键能较大;F2、Br2、Cl2中只有一个单键,键能小,F2分子中电子〝密度〞大,F原子间斥力大,键能最小 答案:A 【例6】能够用键能讲明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固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样专门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解析:键能的大小阻碍键的稳固性,阻碍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固性) 【例7】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SO3B.BF3C.CH4D.NO2 解析:等电子体要求原子总数相同、价原子总数相同,C、D原子总数不同,A价原子总数不同,选B 答案:B

2017届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中2017届高三化学个人教学计划 化学组—韦@@ 一、近二年高考化学情况分析 1. 考试范围:人教版化学必修1,2,选修4,选考:选修3和选修5 2. 高考试题特点:2016年理综化学试卷是6道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和2道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和4道主观题(共100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以与近几年广东高考相似,变化不大(物质结构不考查),没有偏题和怪题,着眼点仍然在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化学考纲中的主干知识,成为今年化学试题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题目都是围绕主干知识而来。 二、指导思想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因此,引导学生搞清纲与本的关系,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容,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观察,化学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因此,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要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考纲,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深化和提高。 三、目标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 四、措施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017-2018年高三化学复习详细计划安排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 (2):教师现状 二:复习思路 第一轮(9月~2月)共分四大块 (1)必修1:共2个月(9_10.15) (2)选修3(涵盖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共2周时间;(10.16~10.31) (3)选修4(涵盖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共2个月(11.1 ~12.31) (4) 选修5(涵盖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 共2个月(1.1 ~2.28) 第二轮:专题复习(2个月) 1:大专题(3月份)(1)化学计算(11课时) (2) 综合实验(9课时) (3):有机合成题(6课时) (4):无机推断题(6课时) 2:小专题(4月份):约10个小专题 第三轮:纠错和综合练习(5月份) 第四轮:回归课本(6.1~6.6) 三:具体复习计划 第一轮[共约6月时间] 必修一[共60课时] 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共17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共8课时) ①化学实验常见化学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3课时) 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课时) ③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2课时) ④常见气体的制备(2课时) 第二节:物质的量(6课时) (1)基本概念和以物质量为中心的计算(1课时) (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2课时)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课时) (4)以N A 为题的选择题(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2: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3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4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4课时) [小结] 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含必修2第四章)[共12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时)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单质及其氧化物(1课时) 2:钠的碳酸盐(2课时) 3:铝及其化合物(2课时) 4:铁及其化合物(2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共11课时] 第一节:硅(1课时) 第二节:氯(1课时) 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2课时) 第五节:过氧化氢(1课时) [小结]单元检测及试题分析(4课时) 模块检测:[4课时] 机动课: [共2课时]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4课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2课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3课时) 化学键(?课时)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4课时) 模块检测:[4课时]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共52课时]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共5课时]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课时)

高三化学教案:《置换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规律 反应物或生成物各两种且其中一种必定是单质的反应才称做置换反应. 1.按反应环境和元素的性质分(请举例) (1)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①“金→金”较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②“金→非”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置换氢③“非→非”较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2)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①“金→金” ②“金→非” ③“非→金” ④“非→非” 2.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 (1)主族元素间的置换 包括同主族间、同周期间、不同主族间、不同周期间、既不同主族又不同周期间,其规律为:H Li Be B C N ←O ←F ↓↓↓“甲→乙”表示甲可置换乙Na Mg Al Si P S ←Cl 高温 △ △ (2)主→副H2+CuO===Cu+H2O 2Al+Fe2O3=== Al2O3+2Fe C+CuO===Cu+CO 2Al+3Hg2+ =2Al3++3Hg (3)副→主3Fe+4H2O(g) =Fe3O4+4H2Zn+2H+ =Zn2++H2 (4)副→副Fe+CuSO4 =FeSO4+Cu 3.按物质类别分 H2O CO2 CuO SiO2 Fe2O3 (1)单质与氧化物间的置换 Na、C、Fe、F2──→H2(或O2),C、H2──→Cu,C──→Si, Mg──→C,Al──→Fe (2)单质与非氧化物间的置换 2H2+SiCl4 =Si+4HCl H2S+Cl2 = S+2HCl 3Cl2+8NH3 = 6NH4Cl+N24NH3+3O2 =2N2+6H2O Br?、S2?、I? SiCl4 HCl NH3

Mg+2HCl = MgCl2+H22Al+6HCl = 2 AlCl3+3H2 活泼金属──→H2,Cl2、O2──→N2,Cl2────→Br2、S、I2,H2──→Si 4.按单质状态分 有“固→固”、“固→气”、“气→固”、“气→气”、“气→液” 高温 5.重要的置换反应: ①2Na+2H2O=2NaOH+H2↑②3Fe+4H2O Fe3O4+4H2↑ 高温 高温 ③F2+2H2O=4HF+O2④Cl2+H2S=S+2HCl 点燃 ⑤2H2S+O2=2S+2H2O ⑥2C+SiO2Si+2CO 高温 ⑦2Mg+CO2 2MgO+C ⑧2Al+Fe2O3 =====2Fe+Al2O3 ⑨C+H2O CO+H2⑩3Cl2+2NH3 === N2+6HCl ⑾Si+4HF===SiF4+2H2⑿极活泼金属及F2不能从水溶液中置换其它元素,非水溶液中不活泼的可置换活泼的。CuO+H2==Cu+H2O、2CuO+C==2Cu+CO2↑ △ 6.其它置换反应: Na+TiCl4 =4NaCl+Ti 2H2+SiCl4====Si+4HCl Na+KCl = NaCl+K Cl2+2HI = 2HCl+I2F2+2HCl= 2HF+Cl2H2S+Cl2 = S+2HCl 4NH3+3O2= 2N2+6H2O 3 H2+Fe2O3 = 2Fe+3H2O 例1.如图: 已知:化合物E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化合物F是不能成盐的氧化物;单质D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反应。 据此,请填空: (1)化合物F是______;化合物I是______。 (2)反应②、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集体备课,全面打赢高三这一仗。 二、教学要求 1、以刚进入高三学生热情高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

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的指导和训练,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抓中间促两头,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加强理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②做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③对做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6、搞好试卷讲评。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三轮复习计划 一、第二轮(——) 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重点,提升能力。通过专题讲座、使用《天水市一中2015届高考题源》和综合训练等方式有计划地突出重点模块、重点章节和重点方法,让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接,构成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网络,总结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轮复习着重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网络化。适当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和面面俱到,而是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协调好讲练比例。第二轮复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不练不讲,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励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重视试题讲评,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变式、迁移,重点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 ⑵复习中穿插一些大的专题进行专题训练。专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点及对应目标、例题、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小结和目标检测题。进行专题训练时要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主要以知识点和以解题方法为线索,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能力。 ⑶重视实验,强化实验设计。对实验的复习,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器材和仪器,合理设计步骤,正确地操作,在实验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附:训练专题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三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五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专题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专题七电解质溶液 专题八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九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十无机化合物与推断化工生产流程 专题十一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十三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专题十四基本题型突破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第四章卤素 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一课时氧族元素 第二课时硫硫酸 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碳族元素 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八章氮族元素 第一课时氮与磷 第二课时氨铵盐 第三课时硝酸 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十章电离平衡 第一课时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 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 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 第十二章烃 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 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 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 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 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 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 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 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 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 第一课时糖类 第二课时油脂 第三课时蛋白质 第十六章合成材料 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 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 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 前言 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本教学案侧重于对教材知识的回顾,强化知识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整合及能力训练,与考试大纲同步,参照学科大纲划定的课时教学和学习,充分体现了课本知识、能力要求,考试热点覆盖率100%。 本教学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考纲要求、自学反馈、例题解析、考题再现、课堂反馈、课外巩固五大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强化对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高三化学教师如何制定工作计划?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化学教师工作计划篇一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内坑中学09级高三高考取得了辉煌了成绩,高考上线及录取均超过先前计划的人数。本次高考的理科综合又是考得比较好的一门,在理科综合中的化学更是在这次高考中,显示出其得分的优势,许多中等的学生在理科综合中化学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也为我们这一届起到了知道作用。处在这样的一种大前提下,面临着本届学生的现状,作为校庆的一届(20XX年内坑中学50周年校庆),怎么为学校献上一份薄礼,成为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需要不断计划和推进的一大重要问题。 师资简介:从教师搭配和复习教材选择上分析 学校对本届人员的安排,作了充分的考虑,如考虑到新老搭配等,一些高三的师资建设问题。在化学上让我与老教师朱勇老师进行搭配,朱老师是以为带过好几届高三的老教师,在化学教学方面有着比较深厚的经验,同时他还不断关注课程改革的动向,也是09届的化学老师,可以说朱老师的加入可以为化学复习和教学提供了很关键的指导作用。 本次复习教材是选择由福建省许多长期从事化学教育的化学优秀教师合编的《博学精练》。 该书的特点是:

1.是对练习的设置比较有层次性,遵循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对于我们的学生补基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是一本来自本土的化学复习教材,编写老师都来自福建化学教学一线的老师,复习教材结合当前福建省的化学新课程改革,更贴切福建的课程改革特点和考纲要求; 3.该书的主要题源来自广东、福建、山东、海南、宁夏等新课程的课改区,其题目对我们的复习和教学的指导性比较强; 4.该复习教材的内容、例题和练习等的设置,字距字体等的排布都遵循学生视觉规律,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过分的视觉疲惫,对学生复习化学的持久性有一定作用。 当然该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该书由于初次排版错误的地方相当多,这在很大程度干扰了我们的学生;还有该书对纲要的研究虽然比较全面,但是对一些知识的补充却不是很全面,系统化和针对性不如其他一些教辅材料等等问题。 复习特点:重一轮基础掌握重练习作业的理解和完成 作为一门理科,把握学生对基础的掌握,再在这个基础上对练习的完成,以练习促理解,以理解促掌握。因此在后面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将从一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把握。 一、坚持稳扎稳打,抓好一轮基础复习 通过做和分析几年高考化学试卷发现化学基础知识占相当大分值,为此在今年的高三复习中,做到狠抓基础不放松,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学生对基础的理解。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七】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1.理顺网络、抓住重点 二轮复习本专题,要突出重点物质,以典型物质为信息源联系非金属元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联系无机化工生产和实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线”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主要抓住四条线:(1)典型物质线。碱金属抓住钠、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盐等;铝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抓住铝、铝盐、偏铝酸盐、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及其化合物重点抓住铁、铁的氧化物(以氧化铁为主,了解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等。镁及其化合物主要掌握镁的性质。铜及其化合物中,氧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出现频率高;(2)物质之间转化线。同一条转化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联系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形式书写等。例如,铁、铁盐、亚铁盐之间转化,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之间转化都是高考命题热点;(3)制备线。工业上常以金属冶炼为线联系晶体性质、环境保护以及化学计算等。电解法冶炼钠、镁、铝,还原法冶炼铁和铜,工业冶炼铜原理可以与硫酸工业联系起来,而冶铁原理是教材介绍了重要化工生产范例。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硫酸铝、氧化铝、氧化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典型物质制备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4)实验线。研究近十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不难发现高考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载体命题实验题成为高考重点,其中近三年发展新题型值得关注:①猜想式命题,连续三年广东化学都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探究其价态;②定量分析命题,如宁夏等高考以金属纯度测定为线,评价实验方案与实结果的关系,开放性、探究性是新高考实验命题新趋势。 2.突破瓶颈,攻克难点 (1)反应条件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要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其中重点掌握以下条件:①铝热反应条件:只有比铝活泼性差的金属氧化物才能被铝还原,如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等活泼金属与铝不能发生置换反应;②镁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反应,其中产物硫、硅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硅化镁;③铁的价态与氧化剂、反应条件有关,铁在电化学中发生氧化反应、与硫,碘,H+,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反应都只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产物是氧化铁,而铁丝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④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氨水,碳酸等。⑤铜与硫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而与浓硫酸、硝酸、氯气、氧气等反应生成+2价铜的化合物。 (2)反应图像图象中难点是铝盐和偏铝酸盐的图像。例如,铝三角之间的转换及其图象在Al3+、Al(OH)、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中,都有特定的数量关系,现概括如下: 3 ⑴在适量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NaOH)∶n(Al3+)=3∶1〕→渐少→消失〔n(NaOH)∶n (Al3+)=4∶1〕,见下图⑴。 ⑵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H+)∶n(AlO2-)=1∶1〕→渐少→消失〔n(H+)∶n(AlO2-)=4∶1〕,见下图⑵。 ⑶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CO2)∶n (AlO2-)=1∶2〕→沉淀不消失。见下图⑶。 ⑷在适量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OH)-∶n(Al3+)=〔3∶1〕→不消失。见下图⑷。 ⑸在适量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见下图⑸。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Chemistry teaching plan for senior thre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3篇 前言: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2、篇章2: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3、篇章3: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篇章1:高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理综考纲》, 仔细分析近四年高考化学试卷,广泛收集广东省高考信息,以最新考纲和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备考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复习扎实高效地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备考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争取让化学成为理科生的强势科,争取理综多出尖子。 三、备考总体安排 1、基础复习阶段(20XX.8.1-20XX.3.31) 注重回归课本,不留知识死角,利用好复习资料,编写高质量学案,注意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着力构建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体系,构建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过程中要回归课本、依靠资料、学案认真落实。作业和测试要全批全改,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尽量对尖子生进行面批;注重评讲,评讲时适当做到前后关联,对复习过的内容实行往复式测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部分习题要根据高考要求,高考不考的要大胆舍弃,避免做无用功。 2、专题复习阶段(20XX.4.1-20XX.5.15) 以专题板块为主,套题训练为辅,重点突破第II卷的四道大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道大题所含的知识规律进行提练、升华,重点解决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热点题型和难点问题。本轮复习力求进一步提高的应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