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4142概率评价法

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4142概率评价法
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4142概率评价法

第四章系统安全评价

早在十九世纪年代初期,欧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先后开展了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这一工作。日本引进风险管理已有30 多年的历史,开展安全评价的工作也有20 多年了。但是日本人有时避讳“风险”这个词,所以有的日本安全工学学者建议在安全工作中把风险评价改称为安全评价。风险评价问题的提出最早来自保险行业,后来才逐渐推广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因此对于安全评价的内容和含义大致有两种理解:从事保险业务的人员和研究保险工作的学者,认为风险管理的中心是保险,而把预防灾害事故作为补充内容,风险管理是为了减小风险而减少支付保险金;安全工作者则是把安全评价当作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因为安全评价既分析评定系统中存在的静态危险,也评估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动态事故隐患,开展安全评价能够预防和减少事故,所以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4.1安全评价概述

4.1.1 风险的定义

在当前,不管是从事工农业生产,还是承包某项工程,人们都会遇到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做这样的工作将要冒多大的风险,可能会受到多大意想不到的损失,对于安全评价也就是要测算某个系统潜在的风险率是否超过了允许的限度。为此,首先要搞清楚风险的含义和风险大小用什么量值来表示。

对于风险要同时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一)受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有无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可能造成多大损失。

(二)造成某种损失或损害的难易程度。

损害发生的难易性一般是用某种损害发生的概率大小来描述。

考虑到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用下面象征性的式子来表示风险:Risk = Uncertainty×Damage (4.1)

风险不可靠性损害

上式说明,在没有危险的地方就没有风险;

另外,在没有不可靠性的地方也没有风险。

例如当人们知道明天那座房子肯定是要塌了的情况下,在那座房子的地方就不存在风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风险也可以用下面的式子来定义:

Risk = Hazard / safeguards (4.2)

风险危险源(安全防护)

例如船在大海中航行,危险源就是大海。但是在航海中要冒多大的风险要看安全防护的措施和设备。如果采用小帆船航海,风险就大,若用有导航设备的大型船只,风险就小。

一方面,随安全防护的增大,风险会减小,另一方面,只要危险源不为零,风险就客观存在,这就是安全评价过程是个动态过程的道理。我们所希望的当然是尽量地减少危险源,通常讲的本质安全正是从这概念引申出来的。本质安全就是危险源趋近于零的理想状态。

从上述风险的两个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的定量计算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再来看式(4.1)。

右边的第一项“不可靠性”,表示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危险源能够引起的事故不可靠性。对于这个不可靠性,目前多做为概率事件来处理,引入概率计算方法来解决。

式(4.1)右边的第二项则表示为发生某一事故时所造成的各种损害的集合。其中有的可以用“金钱”的尺度来衡量,有的(如人的死亡、环境破坏、污染)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即使是对同一个事故结果,通常也可以估计到若干个“损害”。作为这一项的解析指标,在经济学中使用的是“效用”。效用这个词是对各个“损害”总和为单一的尺度来表现的一种方便的指标。所以风险的大小,也可以用如下的风险率来表示:

风险率=P·U (4.3) 式中:P —某一事项发生的概率;

U —该事项发生的效用(一般为负)。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风险评价,效用U 一般应考虑三个方面,即:费用(Cost),安全投资、保险费用;利益(Benefit),开展安全工作带来的效益;损害(Damage),事故造成的损失。当然,在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的初步阶段,“效用”一项一般只考虑“损害”—即所谓的严重度,用严重度代入式(4.3)中来计算风险率。

4.1.2 什么是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所以,安全评价同其他工程系统评价、产品评价、工艺评价等一样,都是从明确的目标值开始,对工程、产品、工艺的功能特性和效果等属性进行科学测定,最后根据测定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综合、分析、判断,并作为决策的参考。

上述安全评价的定义中,包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对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是安全评价的基础,这里面包括有安全测定、安全检查和安全分析;第二,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或程度的评价;第三,提出改进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达到安全评价的最终

4.1.3 安全标准

经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我们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安全标准。

安全标准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行业或部门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安全科学发展的水平。

很显然,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其安全政策方针的主要决定因素,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是一个先进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

充足的财富、发达的技术,当然会为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创造条件,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同时,对已经认识到的危险,由于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也不可能完全杜绝,所以,所谓安全标准,实际上就是确定一个危害度,这个危害度必须是社会各方面允许的,可以接受的。

同时,安全标准本身也是个科学问题,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那种认为事故为零就是最终安全标准的看法是不客观的,安全标准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的。

确定安全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时,也可根据综合评价得到的危险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使用一定范围的安全标准(见表4.1)

例如,美国根据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得出小汽车的交通死亡率为2.5*10-4死亡/人·年,这就意味着每10万美国人因乘坐小汽车每年有25人死亡的风险率,但是美国人没有因害怕这个风险而放弃使用小汽车,说明这个风险能够被美国社会所接受,所以这个风险率就可以作为美国人使用小汽车作交通工具的安全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报告中所引用的收益和风险率的关系说明,人们要获得较大的收益,必须要承担较大的风险,风险较小的活动其收益也较少。可以从中权衡选择适当的值作为安全标准。一般认为,在生产活动中若以死亡/人·年的风险率表示,则10-3数量级的作业危险性很大,是不能接受的,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10-4数量级作业,一般人是不愿意做的,所以要支出费用进行改善才行。10-5数量级与游泳溺死的风险率相当,对此人们是积极关注的,而10-6数量级与天灾死亡的风险相同,人们感到有危险但不一定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要工作,要生活,冒这个风险与其收益相比还是值得的。但是对有的行业就不是这样,例如拳击运动,选手的死亡率高达二百分之一,但是由于拳击手成百上千万的美金收入,虽然风险大仍然有人干。

对于有统计数据的行业,国外就是以行业一定时间内的实际平均死亡率作为确定安全标准的依据。例如英国化学工业的FAFR值(指劳动1亿小时的死亡率)为3.5,英帝化学公司(ICI)提案取其1/10,即0.35 作为安全标准。而美国各公司的风险目标值(安全标准)大都取各行业安全标准的十分之一。

表 4.1列出了美国各种行业的安全标准,表4.2为英国各行业的风险率。

表 4.1美国各类工作地点死亡安全指标

对应于系统安全综合评价,由于其评价内容不仅涉及技术设备,还涉及管理、环境等因素,前者可用风险率量化,后者则难于严格定量,所以在综合评价方法中,常采用加权系数的办法并通过一定的数理关系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最终算出总的危险性评分(见道法和综合评价法)。当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对一个行业内的若干企业进行试评,然后对不同单位的危险性评分进行分析总结,就可以得出在一定时期内,适用于该行业的以危险性分值表示的安全标准。

4.1.4安全评价原理

安全评价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都遵循如下的各条基本原理:

(一)安全评价是系统工程,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全局的观点、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来考虑系统安全评价问题,并把系统中影响安全的因素用集合性、相关性和阶层性协调起来。

(二)类推和概率推断原则,如果已经知道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或共同的有联系的规律,则可利用先导事件的发展规律来评价迟发事件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所谓的类推评价,可以看出,这实际是一种预测技术。

根据小概率事件推断准则,若某系统评价结果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小概率事件,则推断该系统是安全的;反之,若其概率很大,则认为系统是不安全的。

(三)惯性原理,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延续性,即所谓惯性,来推断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所以惯性原理也可以称为趋势外推原理。

应该注意的是,应用此原理进行安全评价是有条件的,它是以系统的稳定性为前提,也就是说,只有在系统稳定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特征才有可能延续下去。但是绝对稳定的系统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根据系统某些因素的偏离程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4.1.5 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可以用图4.1 来表示。从这个图可以看出,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确认和危险性评价两部分。为了评价比较,对于危险性的大小要尽量给出定量的概念,即使是定性的安全评价,如能大致区别一下危险性的严重度(损害程度)也是好的。当然要能够明确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及损失的严重度,也就是明确了风险率或危险度,进行定量安全评价就更为明确了。危险性确认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危险进行反复校核,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危险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危险性会有什么变化;为了衡量危险性,需要一个标准,这就是大家所公认的安全指标。把反复校验过的危险性定量结果和安全指标(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界线值以内即认为是安全的,界线值以外必须采取措施,然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再评价。

如果把这样的一个安全评价内容加以适当扩充,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安全评价的内涵似可以补充用图4.2 来表示较为合适。

图 4.1安全评价程序

图4.2 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4.1.6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现在在国内外已经提出并应用的不下几十种,几乎每种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由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因而也就提出许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这些方法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按评价指标的量化程度分为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另一种是按评价对象进行整合:如物质产品、设备安全评价法(如指数法等);安全管理评价法;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本章是按后一种分类方法进行典型介绍。

4.2 概率评价法

这是一种定量评价法。此法是先求出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如用故障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事故树定量分析、事件树定量分析等方法,在求出事故发生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风险率,以风险率大小确定系统的安全程度。系统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造成后果的严重度。风险率是综合了两个方面因素,它的数值等于事故的概率(频率)与严重度的

乘积。其计算公式如下:

R=S·P (4.4) 式中,R—风险率,事故损失/单位时间;

S—严重度,事故损失/事故次数;

P—事故发生概率(频率),事故次数/单位时间。

由此可见,风险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单位时间可以是年、月、日、小时等;事故损失可以用人的死亡、经济损失或是工作日的损失等表示。

计算出风险率就可以与安全指标比较,从而得知危险是否降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要求风险率必须首先求出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因此下面就概率的有关概念和计算作一简述。

生产装置或工艺过程发生事故是由组成它的若干元件相互复杂作用的结果,总的故障概率取决于这些元件的故障概率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故要计算装置或工艺过程的事故概率,必须首先了解各个元件的故障概率。

(1)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

构成设备或装置的元件,工作一定时间就会发生故障或失效。所谓故障就是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规定的功能。对可修复系统的失效就是故障。

元件在两次相邻故障间隔期内正常工作的平均时间,叫平均故障间隔期,用τ表示。如某元件在第一次工作时间t1后出现故障,第二次工作时间t2后出现故障,第n 次工作tn时间后出现故障,则平均故障间隔期为:

n t

i i

=

=1

τ (4.5) τ一般是通过实验测定几个元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平均值得到。

元件在单位时间(或周期)内发生故障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故障率,用λ表示,单位为故障次数/时间。平均故障率是平均故障间隔期的倒数,即

λ=1/τ (4.6) 故障率是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的,实际应用时受到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温度、湿度、振动、腐蚀等,故应给予修正,既考虑一定的修正系数(严重系数k)。部分环境下严重系数k 的取值见表4.3。

元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用R(t)表示。元件在时间间隔(0,t)内的可靠度符合下列关系:

t

e

t

Rλ-

=

)( (4.7) 式中,t 为元件运行时间。

元件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没有完成规定功能(失效)的概率就是故障概率(或不可靠度),用P(t)表示。故障概率是可靠度的补事件,用下式得到:

t

e

t

R

t

Pλ-

-

=

-

=1

)(

1

)( (4.8) 式(4.7)和(4.8)只适用于故障率λ稳定的情况。许多元件的故障率随时间而变化,显示出如图4.3 所示的浴盆曲线。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1)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

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状况分析

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状况分析 一、提升系统 1、基本状况 (1)提升机、钢丝绳、尾绳、提升容器(罐笼、箕斗、矿车)、天轮、导向轮、悬挂连接装置均为有生产资质的厂家制造的合格产品。主要提升系统运行良好,不过载,不超载重差运行。 (2)安全保护装置。主、副井提升机保护装置及安全设施,主、副井提升预防事故的主要保护有:防过卷、防过速、限速、减速功能保护、过电流、欠电压、深度指示器失效、闸间隙、主井满仓保护等装置。井架内上端及井底均设有箕斗(罐笼)防过卷缓冲装置及防撞梁,以防止箕斗(罐笼)过卷后撞坏提升设备及井底设施。井架上设有过卷托罐(箕斗)止逆爪等保护装置。 主副井配恒减速液压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油压过压、欠压和油温保护与提升回路闭锁、润滑系统的断油保护、紧急脚踏断电制动保护;主回路与提升信号闭锁,控制回路与信号闭锁,副井安全门与提升信号、罐位闭锁,摇台与罐位、阻车器、提升信号闭锁等。操作台设置有主电源和控制系统多个显示仪表,便于了解提升机运行状况,从而使绞车高速平稳、连续提升。 防过卷保护、防过速保护、限速保护和减速功能保护装置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双线型式。各种保护已试验调整,动作可靠。 主、副井提升机深度指示器指示准确,设置合理,自动减速(声光警铃)

装置完好。 (3)系统重要部件:主、副井提升机的主轴、天轮轴、钢丝绳和提升容器连接装置经机械探伤检测未发现缺陷,强度与可靠性符合安全要求。摩擦轮、天轮、导向轮的直径同提升钢丝绳中最粗钢丝直径比值主井为3500㎜/2.2㎜(副井3500㎜/2.3㎜)>1200,与钢丝绳直径比值主井97.22,副井92.10均大于90。摩擦轮的绳槽摩擦衬垫磨损深度未超过规定,天轮轮缘无变形、轮辐无弯曲现象,可能伤人的旋转部件和摩擦轮有护栏。 (4)最大提升速度、正常运行加速度、减速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要求。由于主、副井提升速度均大于9.16m/s,按规程要求主、副井都留有过卷高度和过放距离,防过卷缓冲装置,过卷高度和过放距离分别是主井10.2m≥9.71m和副井10.4m≥9.16m。在正常停车位置的0.5m上方设有防过卷行程开关,能有效防止提升容器过卷。 (5)提升机制动装置:提升机的常用闸和保险制动闸为液压盘形制动闸,主副井均为双闸盘制动,设置8付制动单元,主井闸瓦间隙最大为1.2mm≤2mm,副井闸瓦间隙最大为1.2mm≤2mm,闸瓦与闸盘接触面积是71%~83%(主井)和79%~89%(副井)均大于60%,闸瓦、闸盘无油雾及其它影响降低摩擦系数的介质。常用闸和保险闸虽共用一套闸,但其操纵和控制机构是分开的,保险闸能自动发生制动作用,司机不离座位即能操作制动闸。主井保险闸空动时间为0.07-0.19s≤0.3s,副井保险闸空动时间为0.06-0.11s≤0.3s。主、副井制动系统在一级、二

安全评价方法汇总

安全评价方法汇总 评价方法定义目的评价结果的内容所需要的资料安全检查过程 安全检查与安全检查表分析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 对工程系统 的设计、装 置条件、实 际操作、维 修等进行详 细检查以识 别所存在危 险性 (1)使操作人员保持对工艺危险的 警觉性; (2)对需要修订的操作规程进行审 查; (3)对那些设备和工艺变化可能带 来的任何危险性进行识别; (4)评价安全系统和控制的设计依 据; (5)对现有危险性的新技术应用进 行审查; (6)审查维护和安全检查是否充分。 安全检查对潜在危险 问题和采取的建议措 施进行了定性描述,包 括: (1)偏离设计的工艺条 件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2)偏离规定的操作规 程所引起的安全问题; (3)新发现的安全问题。 (1)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以前的类似的安全分析报告; (3)详细工艺和装置说明,P&IDS(带控 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PID(工艺流程 图); (4)开、停车及操作、维修、应急规程; (5)事故报告、未遂事故报告; (6)以往工艺维修记录(例如:关键装置 检查、安全阀检验、压力容器检测等); (7)工艺物料性质;毒性及反应活性等 资料。 检查准备实施检查汇总结果 (1)收集装置的详细说明材料(例平面布置图、带控制点工艺流 程图P&ID、PFDS)和规程(操作、维修、应急处理和响应规 程); (2)查阅已知的危害和检查组成员的工艺经历; (3)收集所有的现行的规范、标准和公司规章制度; (4)排出与工艺安全操作有关的人员会谈计划; (5)查询现有的操作人员伤亡报告、事故、意外报告、设备装 置验收材料、安全阀试验报告、安全、卫生健康监护报告等; (6)安排一次和工厂管理人员或有关管理人员的专访。 (1)现有装置; (2)装置图纸、 操作规程、维修、 应急预案等;(3) 检修;(4)演练; (5)关键设备、 安全连锁装置、自 动装置、自动停车 装置;(6)消防和 安全设施。 (1)检查 报告; (2)建议 措施及理 由。 安全检查表定义编制的主要依据特点和适用范围优点 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 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 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 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 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 别检查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 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 (3)系统安全分析事例; (4)研究的成果等有关资料。 (1)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的一种有用 而简单可行的方法;(2)常常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对熟知的工 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规程进行分析,也可以用于新开发 工艺过程的早期阶段,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多年操作中发现 的危险,也可以用于在役装置的危险安全检查 (1)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 于漏掉能导致危害的关键因素;(2)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 提出准确的评价;(3)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 用。表内还可以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4)简明易懂, 容易掌握。 小结 目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资料准备人力、时间效果 检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 要求 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协同编制、经常使用有关规范、标准最经济 定性,辨识危险性使系统保持与标准一致。若采用检查项目赋值 法可用于定量 预先危险分析PHA 目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资料准备人力、时间效果 开发阶段,早期辨识出危 险性,避免以后走弯路 开发时分析原料、主要装置以及能量 失控时出现的危险性。 分析原材料、装置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后 果,按规定表格填入。 理化特性数据、 危险性表,说明 书 2-3个技术人 员,时间要 依熟练程度 而定 得出设计考虑的危险性一览表 定义目的(功能)分析程序分析内容 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 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 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 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 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 潜在的危险性。 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预测事故 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④判 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 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确定系统——调查收集资料——分析、识别 危险性——分析转换条件——确定危险等级 ——制定措施 (1)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2)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界 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3)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与储运;(4)分析工艺过 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5)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6)环境条件;(7)用于保证安 全的设备、防护装置等。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四大系统安全评价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四大系统安全评价 井下通风系统评价 该矿山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主通风机为FS120-35(A)轴流式矿山节能通风机,配套电机功率为30kW,额定风量10-34m3/s,额定风压215.6-931Pa。主通风机经黄石市矿山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所2008年7月进行了性能检测,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矿井井下使用的新鲜风自地面由平硐→斜井→水平运输巷→盲斜井→回风平硐自然循环。井下风速、风量和风质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要求,为矿山安全生产形成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矿山供水排水系统评价 该矿井下开采工程的供水是由井内渗水经沉淀后由地面水池(30m3)经水管送入井内各采掘工作巷和需水点。其水质符合GB5789和TJ36的要求,供水量能够满足井下要求。安装3B33A离心水泵二台,一台生产,一台备用,水泵流量30立方米/时,扬程32m,电机功率为5.5kW,用2寸钢管沿斜井铺设,排至 地表30立方米的水池。日排水量60立方米。 矿山供、排水安全检查表

般矿井主要水仓总容积应能容纳6-8h的 正常涌水量。 程》(GB16423--2006)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 该矿采用JJK—2绞车,电机功率11KW,卷扬能力2000kg,板车容积0.3立方米,一次提升矿石量0.4吨左右。运输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地面产装矿石由一台ZL—50装载机进行装运。 提升运输系统安全检查表:项目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标准、规范现场检查结果录 矿山运输系统1、井下运输平巷净宽、净高、坡度、转 弯半径应符合安全运输的需要。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采矿设计手册》 基本符合 2、行人的水平运输巷道应设人行道,其 有效净高不小于1.9m,宽度应符合要求 (机车运输的巷道,不小于0.8m;无轨 运输的巷道,不小于1.2m)。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井下巷道局部人行道宽度和高度 够 3、在水平巷道和斜井中,运输设备之间 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 小于0.3m。 BG16424-1996 基本符合 4、水平运输巷道坡度应控制在3-4‰, 且应是重车下坡。 《采矿设计手册》符合 5、坡度30度以下,垂直深度超过90m 和坡度30度以上、垂直深度超过50m的 斜井,应设专用人车运送人员。斜井用 矿车组提升时,严禁人货混合串车提 升。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符合 6、对提升钢丝绳,除每日进行检查外, 必须每周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每月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符合 7、提升装置的卷筒缠绕钢丝绳层数,必 须符合规定:盲斜井中专用于升降物料 的或地面运输用的,准许缠绕三层。 GB16423-1966 符合 8、在卷筒里紧固钢丝绳头,应遵守下列 规定: a:卷筒内要设固定钢丝绳的装置,不得将 钢丝绳固定在卷筒轴上; b:卷筒上的绳眼,不许有锋利的边缘和毛 刺,折弯处不得形成锐角,以防钢丝绳 变形; c:卷筒上保留的钢丝绳,必须不少于三 圈,以减轻钢丝绳与卷筒连接处的张 力。 用作定期试验用补充绳,可保留在卷筒 之内或缠绕在卷筒上。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 程》(GB16423--2006) 符合 [ 本日:1 本周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40种安全评价方法

40种安全评价方法定性工具(24种) 1.工作安全分析(JSA)_现场管理 2.危险与可操作研究(HAZOP)_工艺设计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_作业评价 4.工作循环分析(JCA)_操作程序管理 5.预先危险性分析(PHA)_设计/生产管理 6.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_系统可靠性分析 7.人员可靠性分析法(PRA) 8.故障假设分析法(WIA) 9.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WI/CA) 10.鱼刺图法(FD) 11.风险矩阵评价法(RMEA) 12.管理失效和风险树分析(MORT)_运行管理 13.MLS分析法 14.基于可靠性的维护(RCM) 15.工作任务分析(JTA)_任务管理 16.工作危害分析(JHA)_操作管理 17.基于蝴蝶结模型分析法 18.ABC分析法 19.屏障分析法 20.肯特评分法 21.安全检查表(SCL)_现场管理 22.危险指数法(RR) 23.类比法 24.工艺安全管理(PSM) 半定量工具(6种) 1.道化学公司法

2.指标体系评价法(IST) 3.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MFETHA) 4.FEMSL评价法 5.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ICIMond) 6.资产完整性管理(AIM) 定量工具(10种) 1.故障树分析(FTA)_事故预测与调查 2.事件树分析(ETA)_事故预测与调查 3.模糊综合评价(FCE) 4.灰色层次分析法(FAHP) 5.定量风险评价法(QRA) 6.事故后果模拟(ACS) 7.日本六阶段评价法 8.完整性等级评估(SIL) 9.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10.管道完整性管理(PIM)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

概率风险分析评价PRA又称为概率安全分析PSA,作为一种核安全评价方法,PSA 近年来发展很快。 作为一项评价技术,概率安全评价(PSA)用于找出复杂工程系统运行中所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估算其发生概率以及确定它们所可能导致的后果。概率安全评价是由安全性和统计学的概念在工程设计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概率安全评价(PSA)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 代,最早应用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A.Watson发展PSA的故障树 方法,将其应用于“民兵”导弹的发射控制系统的评估中,并 获得成功。1972年,PSA分析第1次应用于核电站设施上, 里程碑式的报告就是发表于1975年的W ASH-1400,分别用于 一个轻水堆和一个压水堆,开创了对于大型设备的安全进行 定量化描述的阶段。PSA用于工业辐照设备的安全分析开 始于90年代初[1-3],近年来取得较大发展。 1吴德强,译.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76号出版物—潜在照射的 防护:对所选择辐射源的应用,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2IAEA.Procedures for conductiong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of nu- clear power plants(Level 1):A safety practice,safety series No.50-P-4, IAEA,Vienna.1992.

3IAEA.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in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safety series No.50-P-10,IAEA,Vienna.1995. 安全评估分为动态和静态,以上可以放在最后 PRA,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sticRisk Assessment) 自1972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应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成功地对核电站的风险进行了首次综合的评价,以定量 的方式给出了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开始使用PRA来支持其管理过程。在“挑战者”事件之后,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大纲,采用概率评价方法对航天任务进行评价[2],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对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进行评价, ESA(欧空局)的安全评价也从以定性为主转向定量评价,并开发了自己的风险评价程序[3]。PRA正作为许多工程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运行中。 航天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航天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经历了从定量到定性,再到定量的过程。早在50年代,美国

安全预评价第四章

4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选择 4.1单元划分原则 评价单元划分一般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安全评价需要,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将整个评价对象分成若干有限、确定的范围即为评价单元。常用的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 如对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环境对系统影响等综合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评价,可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其有共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评价单元等。 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 如按生产工艺功能划分评价单元;按生产设施设备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评价单元;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按储存、处理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根据以往事故资料,将发生事故能导致停产、波及范围大,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的关键设备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危险性大且资金密度大的区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将具有类似危险性潜能的单元并为一个大的评价单元等。 本项目安全评价,按照上述原则并参考生产工艺单元和其它影响环节,结合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存在情况划分评价单元。 4.2评价单元的划分 根据评价单元划分原则,本项目单元划分见表4.2-1: 表4.2-1 来宾港象州港区猛山作业区二期工程预评价单元划分序号评价单元评价子单元 1 建设方案安全评价 选址安全评价 总平面布置安全评价 装卸储运工艺及设备设施安全评价 水工结构安全评价 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和堆场铺面安全评价

序号评价单元评价子单元 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评价 附属设施安全评价 消防安全分析 靠离泊作业安全评价 供配电系统安全评价 照明系统安全评价 通信和控制系统安全评价 给排水系统安全评价 2 事故危险性评价 装卸作业伤亡事故危险性评价 机损货损事故危险性评价 3 有害因素危险评价粉尘危害评价噪声危害评价高温危害评价 4.3安全评价方法的选用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等已有推荐方案,厂区建(构)筑物防火间距等也已基本明朗,所以已具备采用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实施安全检查的条件。因此,本次评价中采用安全检查表这一评价方法对选址、总平面布置、装卸储运工艺及设备设施、水工结构、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和堆场铺面、建构筑物、附属设施、消防、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通信和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单元进行评价。 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尚在图纸上,无实物可供现场考察分析,所以要想弄清拟建项目建成后系统中可能存在事故的可能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必须结合拟建项目的各项设计资料,类比分析同类项目以往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情况,而这种分析方法正好是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分析步骤。因此,本次评价中装卸作业单元、靠离泊作业单元、机损货损单元,均

安全评价报告范例(5篇)

安全评价报告范例第一篇: 根据《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程序如下: 一、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范围,进行煤矿现场调查,初步了解煤矿状况,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煤矿行业数据资料。 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根据煤矿的开采工艺、开采方式、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周边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识别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三、划分评价单元 对于生产系统复杂的煤矿,为了安全评价的需要,能够按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水平、生产工艺功能、生产场所、危险与有害因素类别等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应相对独立,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四、现场安全调查 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采用安全检查或其他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的各生产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等进行安全调查。在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中,经过现场安全调查应明确: 1、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制度等是否适应安全生产,构成了适应于煤矿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 2、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3、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及其工艺、设施设备等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 4、可能引起火灾、瓦斯与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片帮冒顶等灾害、机械伤害、电气伤害及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5、明确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应急救援、通讯、监测、抽放、综合防突等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是否完善并可靠。 6、说明各安全生产系统、开采方法及开采工艺等是否合理。 7、明确采空区、废弃巷道是否进行了管理,并等到有效控制。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在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的诸多措施中,定量风险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所谓风险评价就是首先要识别潜在危险,对潜在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再根据评价的准则判断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否能被接受,进而提出减少、消除危险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重大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方面,英国、美国、欧共体、世界银行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及我国均十分重视,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也已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标准。在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定量危险分析技术已成为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定量风险评价包括辨识与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危险,并估计危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目前,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作场所危险、有害物质运输、环境中有毒物质浓度以及评价发生概率小而后果严重的事故隐患。 目前,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及易燃、易爆、有毒等工业设施的安全评价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世界银行的《工业危险评估方法》、《基于风险的检验方法》,挪威DNV公司SAFETI、LEAK 软件以及概率危险评价技术等风险评估方法。此外,预测发生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时对周围人员、环境及建(构)筑物等的影响的事故后果分析的计算机模型软件有:美国ENSR咨询公司的AIRTOX、美国海岸防卫队的DEGADIS、英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的GAS-SAR、美国Technica公司的PHAST 以及我国原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的HLY等软件。 (一)世界银行工业危险评估方法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1FC)对其资助的工业新装置进行评估和监督,需要对这一新装置可能给其界外的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行评估。还需要对为控制危害所采取的措施评估其是否恰当和有效。为协助这种评估,世界银行环境和科学事务室制定了“世界银行对于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危害装置进行鉴别、分析和控制的指导方针”。为了实施这一方针,需要对涉及的新装置进行危害分析以确定从该装置中意外释放出的有毒、易燃或爆炸物料可能造成的损害。该危害分析将鉴别有潜在危险的物料和可能造成释放的意外事件。如果任何此类意外事件会给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危害,必须采取措施以降低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加工工艺进行更改或更换别的加工工艺,减少危险物料的存量,提供坚固的辅助容器,更改现场的配置,迁至不同的地址或改进控制和管理技术。 如果采用以上措施不能降低潜在的损害,则可以进行风险分析。该风险分析要计算意外危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测定是否可以通过更改诸如加工工艺、安全体系或培训、测试或维修程序等方面来降低这一概率。若这种危害和风险分析表明所涉及的工艺和厂址的结合会给临近的社区带来不可接受的威胁,则必须另找新的厂址。 世界银行工业危害和风险评估的方法适用于现有生产企业,也适用于改建或扩建项日的设计。世界银行工业危险评估方法提供了在化学工业巾使用的最新技术以评估释放有毒、易燃或爆炸物料至大气所造成的后果。尽管该计估方法首先是供世界银行和IFC工程项目所使用,但它提供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在化学工业中也有广泛的使用。 世界银行工业危险评估方法程序见图9—19,释放故障形态说明见图9—20。

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

安全评价方法的介绍 一、风险评价目的: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 二、风险评价范围: 风险评价的范围在每一次评价之前进行确定,记录在风险评价报告或安全技术措施、各种作业票证中。评价的范围应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仅生产单位、技术部门、分析检验部门要进行,还包括了企业采购、销售、管理、危险品运输储存部门等经营活动。 评价范围应该包括: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一切变更活动。具体为:生产装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常规和异常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现场热源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震以及其它自然灾害。 三、风险评价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使用范围:JHA主要用于日常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辨识每个作业步骤的危害;也可用于作业步骤清晰的检维修作业活动中。 利用该分析方法达到的目的;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控制措施,编制作业活动安全操作规程,控制风险。对已经存在安全规程进行补充完善。从而防止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受到伤害,也不能使他人收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它作业系统受到影响或伤害。 具体分析步骤:

选定作业活动→分解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对评价结果定期评审。 第一步:选定作业活动,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取,对于检维修就是具体的作业活动。 第二部:将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几个字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应按照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火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要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到控制措施中,但步骤也不能过粗,如果过细又很繁琐,能让人看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可以借鉴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工作步骤地确定是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班组与操作者集体讨论来确定。 第三步:识别每一作业步骤的主要危害和后果。 第四部: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管理措施、人员胜任、安全设施等方面。 第五步:进行风险分析。 第六步:提出安全措施建议,在提出安全措施时应该按照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工艺技术及流程、操作技术、防护用品、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等顺序进行。

第五章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1.第五章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5.1液氨储罐爆炸危险性分析 根据爆炸破坏模型,可估计建筑物和设施的不同破坏程度,据此可将危险源周围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表5-1是不同的冲击波压力及其危害效应表 表5-1冲击波压力及其效应表 超压PS(105Pa) 冲击波破坏效应 0.002 某些大的椭圆形玻璃破裂 0.003 产生喷气式飞机的冲击音 0.007 某些小的椭圆形玻璃破裂 0.01 窗玻璃全部破裂 0.02 有冲击碎片飞出 0.03 民用住房轻微损伤 0.05 窗户外框损坏 0.06 屋基受到损坏 0.08 树木折枝,房屋需修理方能居住 0.1 承重墙损坏,屋基向上错动 0.15 屋基损坏,30%树木倾倒,动物耳膜破坏 *0.2 90%树木倾倒,钢筋混凝土柱扭曲 *0.3 油罐开裂,钢柱倒塌,木柱折断 *0.5 货车倾覆,民用建筑五全部损坏,人肺部受伤。 *0.7 砖墙全部破坏 *1.0 油罐压坏 液氨储罐容积18.5m3,液氨储罐蒸汽云爆炸计算过程如下:

1. 5.1.1基础数据选取 在计算中,选取的参数: 液氨的密度:p=600kg/ m3 液氨的燃烧热:Qc=18610kJ/kg 液氨罐的灌装系数:k=0.8 由此给出该单元爆源的总能量为: Eo=0.01kVpQc=0.01×0.80×18.5×600×18.61×106 =16.52×108J 爆源的当量TNT量为: W TNT= Eo/Q TNT=16.52×108/4.5×106=365.5kg 2. 5.1.2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 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具体如下: (1)死亡半径为:R0.5=13.6(W TNT/1000)0.37=9.39 m (2)重伤半径由以下方程式求解: △P S=0.137Z-3+0.119Z-2+0.269Z-1-0.019 Z=R2(P0/E0)1/3=R2(1.013×105/5.08×109)1/3=0.0271R2 △P S=44000/P0=44000/1.013x105=0.4344 R2=49.61m (3)轻伤半径由以下方程式求解: △P S=0.137Z-3+0.119Z-2+0.269Z-1-0.019 Z=R3(P0/E0)1/3=R3(1.013×105/5.08×109)1/3=0.0271R3 △P S=17000/P0=17000/1.013x105=0.1678 R3=121.86m 3. 5.1.3冲击波超压对周围设施破坏的分析 根据式:R0.5=13.6(W TNT/1000)0.37和不同冲击波破坏效应下的冲击波

提升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议

SYS SECURITY 系统安全 一、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一)不法分子运用高科技攻击网络。无论如何严密的系统,其中都必定存在一定的漏洞。一些不法的网络黑客运用计算机系统中本身存在的漏洞对政府网络进行攻击,使系统陷入瘫痪或是信息泄露。黑客的攻击往往及其隐蔽然而破坏性却不容忽视,这严重影响了公安系统运用网络进行公事工作的安全性。出于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数据流量十分巨大且庞杂的原因,信息总价值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因此,公安系统网络中运用的安全分析工具往往无法及时识别黑客的攻击。这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1]。 (二)网络管理不到位。在众多降低网络安全隐患的举措中,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现实的公安系统网络安全监管中,由于种种原因,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对于网络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都会造成泄露网络信息,或者计算机网络被破环的严重后果。 (三)信息内容。除了非人为因素及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等的影响之外,由于如今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极为广泛,计算机网络同样面临着其他的安全隐患。如信息数据遭到破坏或泄露,不法分子窃取或利用病毒攻击系统,造成信息不可用。这些危险都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措施建议 (一)提高政府机构信息安全管理。首先要注重准确识别对政府机构信息系统和网络有威胁的事件。着力于解决制约政府机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例如制定各种应对威胁持续和迅速反应的措施,在政府范围内建立起有效且快速响应的共享机制等。这些措施能够对快速识别针对信息系统的各类威胁有所帮助。其次,优化管理流程,制定出统一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配置标准与规范。其中涵盖了应用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服务器,工作站以及网络终端设备等。以此来提升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的态势感知能力。最后还要制定全面并有效的安全评估和评价体系。对政府机构展开深入的安全测试,检查安全审查的过程,以及技术控制的有效性。 (二)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信息泄露和系统网络被攻击都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这一目的下,通过采取合适且具有实际效用的防范措施,和分析研究公安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来建设起健全稳定的网络安全运行机制,提高网络安全系数。数据加密作为新型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将信息通过密钥或者加密函数,转换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密文,最后在指定的网络接收方进行解码,实现数据的还原。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储存和传输过程的安全系数得以提升。 在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下,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保障政府网络中的信息数据安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以现在的数据加密技术水平来看,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光盘加密和硬盘加密。光盘加密是一种最原始的数据加密手段,通过将口令密码添加在客户的光盘上,或是确保源文件只能在光盘中运行等对刻录得的光盘进行加密。这能够极大的保证政府机密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安全性。硬盘加密则通过加密芯片的应用为密码运算提供硬件支持,使计算机通过自检自行判断下一步是否运行。同时检测计算机链接端口与外界硬件电路,确保计算机重要信息的安全,避免病毒的篡改和盗取行为,这为政府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很大支持。 三、结语 公安系统的网路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安全隐患的现状,对如何进行防护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合理建议。总结为:其一是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及时识别与响应;其二是应用合适的信息安全技术,加入数据加密技术等,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性能。如此,保障了公安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逐渐维护并建立了公安系统计算机的安全体制。最后,保障了公安系统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使其高效运行,为人民群众的信息安全建立起稳定牢固的环境。H 参考文献 [1] 康岩龙,龚树新,冯霖.政府单位网络安全服务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全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技术大会,2017. (作者单位:辽阳市公安局信息中心) 提升公安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议 刘新克 刘利军 ◆ 摘要: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普及,信息社会已经飞快到来。政府中越来越多的管 理和服务开始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但网络的便捷与高效在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基于确保网络与信息数据安全的目的,论文通过对公安系统网络安全 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网络安全隐患所在,运用数据加密技术,对避免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问题提出 合理建议。 关键词:公安系统;网络安全;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系统工程 │ 2019.1.2061

安全性评价方法及特点定量危险评价

安全性评价方法及特点定量危险评价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性评价方法及特点--定量危险评价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和道化法为代表的指数法或评点法。(1)概率危险评价方法 该法需要使用累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发生故障或事故概率,并计算事故的后果,进而计算出风险率。该风险率与社会允许的安全值进行比较,评价系统是否安全。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起源于核电工业的风险、安全评价。目前,这种方法在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并能准确地描述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从发展看,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的现有缺点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克服。但使用概率法需要取得组成系统各零部件和子系统的危险发生概率的数据。目前我国数据的积累很不充分,这是使用这一方法的根本性障碍。但在英国和北欧国家的海上石油天然气生产系统的风险评价中,由于长期的数据积累,这种定量风险评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指数法或评点法

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价法,日本的六阶段安全评价法,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等均为指数方法。指数的采用使得化工厂这类系统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各类因素的危险性的危险源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这类方法操作简单,是目前比较可行的评价方法之一。 指数的采用,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这类方法均以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工艺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数值同时考虑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的因素。这类方法的缺点是模型对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予考虑。尽管在蒙德法和我国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中有一定的考虑,但这种缺陷仍是难以接受的。各因素之间均以乘或加的方式处理,忽视了因素之间重要性的差别。评价自开始起就用指标值给出,使得评价后期对系统的安全改进工作十分盲从、困难。 在目前的各类指数评价模型中,指标值的确定只和指标的设置与否有关,而与指标因素的客现状态存在水平无关。致使危险物质的种类、含量、空间布置相似,而实际安全水平相差较远的系统其评价结果相近,导致这类方法灵活性和敏感性差。指数法目前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是一种半定量的方法。

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

安全技术|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分享,抓紧收藏备用~~ 由于风险评价方法众多,他们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此我给大家带 来一些常识性区分的学习。我们从评价目标、定性/定量、方法特点、 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1、评价方法类 比法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 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作业条件 危险性评价道化学公司法(DOW)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日本劳 动省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模糊综合 评价2、评价方法对应评价目的类比法:危害程度分级、危险性分级 安全检查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 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性等级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事故)原因影响程度等级 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故障原因故障等级危险指数 事件树ETA) :事故原因触发条件事故概率 事故树(FTA) :事故原因事故概率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等级 道化学公司法(DOW) :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事故损失 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危险性等 级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 危险性等级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等级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对系统的影响 模糊综合评价; 安全等级3、评价方法对应定性/定量类比法:定性 安全检查表:定性定量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定性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定性 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 定性定量 事件树ETA) ;定性定量 事故树(FTA) :定性定量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定性半定量 道化学公司法(DOW):定量 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定量 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定性定量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定量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定性 模糊综合评价:半定量4、评价方法对应方法特点类比法:利用类比作业场所检测、统计数据分级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类推 安全检查表: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讨论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触发条件、事故类型,评定危险性等级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列表、分析系统(单元、元件)故障类型、故障原因、故障影响评定影响程序等级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参考文本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技术研究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核电被称为技术设备、人的群体和组织三类元素的大 型经济实体,属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于核电厂而言,安全 是核电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核电厂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 中,难以确定出具体的安全风险目标,在风险和费用之间 的权衡存在困难,更不易对事故发展的潜在原因及事故发 展的可能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目的,概率安全评价 (PSA: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的提出,在系 统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有力地支持了安全 风险的管理决策,保证了核电厂的安全运行。 1 PSA评价方法 1.1 概率论(PSA)方法

引入风险(risk)概论是为了比较和度量危险的大小和它们发生的可能性。PSA方法就是定量对核电厂作出其对环境造成各种风险的计算。PSA具有如下特点: 1)对所有事故谱(初因)进行评介; 2)对所有事故序列进行评价; 3)所有评价定量化。 核电厂PSA分成3个级别。一级,堆芯损坏分析:用事件树和故障树的概率方法,对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得出导致堆芯熔化的事故序列及其发生频率;二级,源项分析:在一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事故的物理过程和安全壳的行为,计算不同事故释放类型的放射性源项;三级,后果评价;进行释出放射性物质特性、大气扩散程度和剂量评价。PSA评价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 初因的确定 首先要分析风险评价历史报告、反应堆运行历史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