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电子分厂管理标准

013.01

电子分厂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

2011-7-7发布 2011-07-17实施

设备管理

电子分厂设备使用、维修保养、上岗要求、交接班制度、操作规程、设备活动的开展、设备点检及检查考核办法等。

一、管理职能

1、分厂设备科主管负责管理分厂所有设备;负责设备班组对各班组所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进行实施监督,由分厂设备科主管和保全班共同负责所有设备保养的检查和考评工作。

2、设备科主管负责监督分厂保全班人员和操作工人严格执行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规程及其考核评比工作,负责督促保全班人员编制分厂相应年度,月度维修计划,并监督检查维修工作质量及进度。

3、设备保全班人员负责指导工人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并考核岗位操作工人,保全班人员需同时作好设备故障时各项维修工作。

4、设备科主管负责对设备的保全班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监督与考核。

三、内容:

1、上岗要求

1.1新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技术教育。其中包括设备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等方面的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经过相应技术训练的操作工人,经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使用设备。——设备科主管和保全班班长负责

1.2对操作工人的教育要经常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提高其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班组长协助保全班组完成

2、使用、维修保养操作规定

2.1凡投入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和操作证制度,由设备制造部统一签发“设备上岗操作证”。

(1)主要生产设备操作工人,设定定人定机责任制,报设备制造部备案,定人定机名单审核后,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变动时,仍按前款规定的程序进行。

(2)多人操作的设备,谁当班谁负责和协调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多设备操作工应保证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2.2维护保养制度的作法和要求。

(1)日常维修保养(日保),?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对设备检查润滑;班中严格按设备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使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班前15分钟到20分钟,对设备认真进行清扫擦拭,并将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交接班记录本”。

(2)设备维修班组每天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在“设备日常保养检查记录表”,

(3)设备管理员每月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记录在“设备日常保养抽查记录表”。

2.3设备的日常检查。

(1)操作工人根据设备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严谨在设备上随意张贴、堆放与设备无关的东西,

(2)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一般经简单调整即可消除的,由操作工

人自己解决;难度较大的故障隐患,由操作工人报给保全班人员,由设备维修班组排除,但操作工需协助保全班完成维修工作。并记录在“设备交接记录表”上;因维修量较大,技术含量高,保全班人员无法完成的设备维修工作,应及时报设备制造部协助解决。

(3)将能否正确、认真执行对设备日常检查作为操作工人的考核条件之一。

3、交接班制度

3.1主要生产设备,多班制生产和轮换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制度。当班工人应认真填写“设备交接班记录”。

3.2交接班工人在本班下班前,完成日保作业以后,应将本班设备运转情况、故障检修情况,填入在“设备交接班记录”上,并向接班工人当面交待。

3.3单班制生产的设备,应在设备发生异常情况时记录在“设备交接班记录本”上,并将设备当日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维修组。

3.4接班工人必须在上班前10分钟到达接班地点,对照“设备交接班记录”本认真检查设备,办理交接班手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3.5值班维修工人在交接班时,详细交待本负责区内的设备使用情况与故障排除情况,并将情况记入“交接班记录”。

3.6接班维修工人查看值班维修记录,了解设备维修情况,及时排除故障。3.7“交接班记录”用完以后交分厂保全班组交旧换新,保全班组负责保存一年。

4、设备活动的开展:

4.1所有设备班组必须积极配合分厂的活动的开展:是从管理者到作业员全体参与的生产保养活动,是通过设备导向模式的管理,将现有设备最高效率地利用起来。设备维修班组实施计划保养与预防性维修相结合。

4.2加强设备的核心工作开展——自主保养

活动内容:除去设备附近的灰尘和垃圾。(初期限清扫)

现场诊断的要点应包括:a.排除灰尘和脏物。b.排除因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因素。c.找出潜在缺陷并处理。

(1)点检方式可包括:a.眼睛看有无晃动。b.鼻子闻有无怪味。c.耳朵听有无怪声。d.用手摸有无发热或异常震动。

(2)清扫困难场所:消除垃圾、脏物的产生源头。改善不容易加油的部位。

活用各种手法,以5W1H制定对策,并辅以的循环方式。

(3)制订出清扫和加油基准:明确清扫和点检的重点。明确加油的重点。应由作业者讨论,共同制订,以利于实施。

(4)制订点检的教育手册,能够自主诊断自主点检,制订检查表对点检基准的讨论包括:a.项目能否减少。b.方法、内容能否改善。c.周期、时间能否改短等。

(5)以团队活动为主,进行整理、整顿

(6)设备紧固措施的实施

(7)对问题迅速处理,彻底执行各阶段的活动计划,不可追求短期效果(8)对重要设备数据进行统计和异常分析。

4.4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是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通过直观或检测工具,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部位的外观、性能、状态、与精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测。

设备点检周期的确定:点检项目的周期确定,根据操作、维修两方面经验及设备故障发生状况等适当调整点检周期和时间,点检周期包括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等形式。

点检标准确定: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断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例如:间隙、温度、压力、流量、松紧度等要有明确的数量标准。

点检纪录及结果分析:(1)点检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定时、定标记录。(2)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应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意见。

4.5设备维护制度

(1)设备维护工作实行使用班组日常维护与分厂维修组定期专业维护相结合的原则。

(2)对自动插件机、贴片朵、波峰焊等关键设备或部位,使用班组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并执行定点、定人,即固定设备的使用地点、确定设备的使用人员、确定的使用人员就是日常维护工作责任人。

(3)各班组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应做到:使用前必须查看设备状况,确保无

异常情况;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气源、水源,在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做好必要的设备清洁和维护工作。

(4)班组负责人或被授权人每天对所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巡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执行“设备维修制度”。

(5)维修组每月应对各部门的电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专业检查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6)专业保养工作,电动设备应从传动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机械系统、以及设备电源供给系统等方面,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检查维护。对不能自行维护项目,执行“设备维修制度”。

(7)设备改造活动的开展:每月设备维修班组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活动,对于每项设备改造项目分厂将进行跟踪,并对所有参与改造人员实施奖励。奖励分数视项目的大小和实际效果而定。奖励分数每月规定在20分以内。

(8)对于分厂设备维护保养最佳班组当月给予班组长奖励50-100元奖励,班组奖励0.1-0.5分的奖励。

(9、)对于分厂设备维护保养最差班组当月给予班组长考核50-100元奖励,班组考核0.1-0.5分的奖励。

(10)参加公司评比,获得公司月第一名给予推进小组及班组长给予每人奖励50-200元奖励,科室科室主管奖励100元,给与生产班组奖励0.1-0.5分

(11)参加公司评比,获得公司倒数第一名给予推进小组长给予每人考核

50-100元考核,给予班组考核0.1-0.5分。

5、检查与考核

(1)综合室主管和保全班组负责分厂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检查评比活动,该活动的形式内容、评优办法、评优条件及奖惩规定由保全班组统一制定并组织实施。

(2)精益改善在分厂设备安全检查,分厂因设备管理、安全生产方面事故被公司扣分或罚款,事情节严重判定对责任人给予50-200元考核通报,责任班组给予0.1-0.5分考核。

(3)分厂综合室主管就设备的维护保养的实际情况对保全班及其他设备维修班组进行监督与考核。

(4)分厂领导负责不定期检查和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5)本条例的解释权在办公室。

四、《自动插件机设备安全操作的规定》

为了加强自动插机班的安全操作性,现对自动插件机的操作和管理人员提出以下要求:

1、操作人员加强开机前的检查工作,以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尤其

要检查设备部件有无明显的损坏。有异常要及时上报班组长,并要有书面纪录。

2、每生产不同的板时(包括交接班时),第一块板的生产要求实行单步操

作,以检查程序是否违反了设备安全生产要求和其他相关要求,出现上述情况要求书面纪录并上报相关人员。

3、实行分级操作制度,严禁员工进入与生产无关的界面,违反者如无正

当理由的每次扣5-20分,造成机器损坏或影响生产的加重处罚。保护好自己的密码。

4、程序的编制、变更由分厂制定人员负责,其他员工进行编程的学习或

变更须经指定人员同意,并要在旁监督指导。由于程序的问题而导致设备的损坏,由指定人员负责。

5、新的试装板上插机前,必须要有编程人员和保全班人员的同时确认,

现场跟踪,详细记录不利于生产的问题,并在试生产单上签名确认。

6、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损坏部件时,应立即停机,保持现场及时通知保

全班人员到场,以便于分析原因。

7、对于培训合格上岗人员,人为性、工作疏忽,造成机器损坏的,视情节严重性进行考核:价值≤500以内的,责任人通报批评,警告;超过500元小于等于5000元以内的,考核责任人50元,并停岗学习,合格后方能上岗;超过5000元小于10000元,考核责任人100元,调岗,班组负责人以及保全班长各考核100元,超过10000元以上,责任人调岗,并留厂查看处理,班组负责人以及保全班长各考核100元,设备组长考核50元,综合科主管考核50元,对责任班组按照备件金额价值10%进行考核。

8、接料员接料时应检查物料,对于不利于正常生产的来料不能上自动插

件机,并要及时上报。

9、中、晚班时出现违反设备操作规范的事件将加倍处罚。

10、对于管理人员提出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要求

执行,有异议事后书面向上反映,以保证生产纪律性。

11、加强自动插件机设备的操作安全性,杜绝因设备运行过程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现要求自动插件机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上班时必须扎衣服,长发的女员工需束头发。

五、《自动插机设备生产和维修的规定》

一、生产人员工作

1、机器的日常保养工作和操作,对于保全班人员关于设备操作和保养方法的询问,必须给以明确答复。

2、机器的使用过程(包括程序的编制、调用和调试),对于程序的调试,由保全班人员判定性质(是机器问题还是程序问题)。

3、生产文件的备份

4、对于保全班人员影响生产正常的行为,生产人员可向综合室主管投诉。

5、机器出故障时,应通知保全班人员。机器维修时,生产人员应在旁边给予协助,当修机时间超过半小时(包括半小时),必须填写设备故障报修单,并核对修机时间是否准确。该单是了解设备状况和保全班人员工作强度和质量的依据。

6、对于现场存有的,通常用易损备件,班长要做管理工作,明确记录备件的用处,同时要注意备件的使用数量(保全班人员作好相应的跟踪工作)。

7、以上各项工作由班长负责指派人员完成

六、《分厂热源设备的管理规定》

目前公司现有的加热设备管理规范,满足不了分厂部分加热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为了切实加强控制器分厂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维护和提高分厂良好的形象,增强对分厂设备全面检查、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

本规范适用于分厂各班组的所有加热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及考核。控制器分厂主要的加热设备包括波峰焊、回流焊、电烙铁、热水器、平烫金机、烤箱、防潮油涂敷机、自动洗板机等。

1、波峰焊预热器在停线超过半个时就必须关闭预热的电源,在下一次生产时操作工提前5分钟打开预热器的电源;

2、波峰焊的喷雾结构必须每天定时进行清洁,并责任落实到位,保全班不定期对该结构的清洁情况进行通报;

3、对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插件线的速度快于波峰焊的过板速度而造成卡板,从而导致板掉进预热器而起火的现象,分厂将严格加强插件线的过板速度与波峰焊过板速度的匹配,以杜绝此类现象造成的安全隐患;

4、对波峰焊班生产后产生的锡渣,要求从锡炉清理出来应该放置到指定的大铁桶内,锡渣内严禁放置碎布,纸箱、纸皮等其他易燃物严禁靠近;

5、对重点加热设备(如波峰焊)要求波峰焊的班长必须每周六对所有的设备操作工进行一次安全培训;

6、对九楼的拆报废板的锡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防止易燃物靠近或掉进去,并且不能在无人看管时处于工作状态;

7、生产班组在使用时必须强调所有员工,在电烙铁仍处于加热的状态严禁将烙铁头置于电源线、开头及其他易燃物的上面,同时要求所有烙铁在使用时必须使用烙铁架;

8、分厂所有电烙铁在停止使用超过30分钟以上的就应该及时拔掉插头,切断电源;

9、分厂所有热水器的电源原则上在分厂没有无任何班组上班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分厂无人工作时热水器仍处于工作状态;

10、对平烫金机、烤箱、防潮油涂敷机、自动洗板机在不使用超过半个时以上时,应切断电源;

11、平烫金机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放置其他易燃杂物到发热模块上;

12、对于分厂回流焊、波峰焊等热源设备旁及内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如天那水、酒精等);

13、现场安全员利用休息时间检查重点加热设备的状态及上述各规范的执行情况,每天三次,检查时间为每天中午12:3013:00,下午18:00—18:30,晚上4:00-4:30,要求保全班检查人员要检查到班组人员检查不到的地方,要把安全隐患当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并每天将违反情况进行全分厂通报。

14、对回流焊、波峰焊等热源设备须对延时半小时等机或提前1到2小时提前开机进行妥善安全处置,正确设置设备工艺参数,确保安全生产。

15对于车间回流焊热源设备在产品换线或计划停机超过2小时以上的(包括2小时),需将设备做冷却降温模式,对于超出2小时以上的未进行做冷却降温处理而且设备处于保温状态

七、备件管理标准制度

1、设备配件的申购

1.1 所有设备配件的申购由备件管理员统一负责办理,依据以往备件消耗和使用情况对本单位进行设备备件申购、领用及保管工作。申购以零星申购和按月计划申购形式进行,具体流程参照030

2.03-01《零星采购管理细则》规定执行。(贵重配件、大批量配件的申购必须注明申请人)

1.2 所有配件的申购应选择合理的规格、数量和到货日期;配件管理员应根据相关配件的采购周期,适时提交申购单,并及时跟进。

1.3 因工程项目改造、设备改造等需要批量申请配件时,申请人应书面形式向控制器技术员提交申购清单,内容应包括配件名称、规格、数量和用途;

1.4 任何申请人均应无条件保证申购回来的配件买有所用,不会成为呆料;

2、设备配件的领用

2.1 维修人员在进行配件领用时应认真工整填写交接本,所有配件均必须注明物料编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具体用途,以便仓库出帐。

2.2 晚班维修人员在领取配件时应自觉登记,并严禁私自将配件领出;

2.3 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严禁进入备件仓库。

2.4 在领用配件时,严禁拆卸、损坏其他完好的零件

2.5 配件领用时应数量合理,避免过多或过少;使用过剩的配件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必要时可退回仓库;

2.6 部分贵重备件在领用时要以旧换新。

3、设备配件的保管

3.1 仓库内所有配件必须摆放整齐,账、物、卡一致,做到地面干净,库区整洁,同时按照实物做合理的布置,横平竖直;同种类的配件应集中存放。

3.2 所有配件均应做好对应的标识,包括物料编码、名称、型号规格、现有库存等;

3.3 对易损备件的库存情况,仓管员负责于每月盘点后向主管领导和设备技术管理员反馈,以便有足够的采购计划周期,对通用器材,根据库存情况及时填写备件采购计划。

3.4如果保全人员在维修中发现有些备件使用寿命较低,更换较为频繁,要及时反馈设备管理员与相关部门反馈,以便要求厂家提高备件加工质量或提高分厂该备件的库存量。

3.5 应每月对备件的库存进行统计,分析该月的备件消耗有无异常,并将异常情况反馈领导。对备件申购量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出现备件重复申购,或备件申购回来后长期不用,保证备件库存在合理的范围内。

3.6 仓库应设立完整的进出库台帐,并对台帐进行维护,确保帐目一致;

4、设备配件的修旧利废。

4.1 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过程中,对所有旧的配件能利用的要充分利用。4.2 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过程中,对一些损坏的或报废的备件进行维修并能正常使用的,按照备件的价值及数量给与维修人员一定奖励。

4.3 对人为原因导致设备备件报废的,根据情节的严重性和安全隐患的大小,对责任人予以50100/次的考核处理,并扣罚责任人当月绩效考核分1-5分。

4.4 维修人员对修理时拆下的旧件应进行修复,保证备件节约使用,对于随意丢弃可修复的零配件或可利用部分的,对责任人予以50100元/次的考核处理,并扣罚责任人当月绩效考核分1-5分。

5、备件库房日常管理

5.1 仓管员应对库中备件作定期检查,清点核对,保证账、卡、物相符。库房内应有防潮,防腐及其它特殊防护实施,保持库房整齐、清洁;备件摆放有序,标记清晰,完整,醒目;备品、备件无生锈、砸伤、损坏等现象,妥善保管好备品、备件。

5.2 备件管理员应根据维修人员登记表、领料单等资料,对库房设备备件进行收、存、发的记账管理,从而方便管理设备的相关人员了解领用、消耗、库存等情况。

5.3 备件库按“备件五定”管理法(定品种、定储备形式、定储备定额、定

货源、定货点和定货量)进行备件的储备管理,做到品种对路、质量合格、供应及时、经济合理。

5.4 对于易耗易损备件可以领取部分备件,作为应急维修之用,但必须由备件管理员保管,建立库存账目,备件摆放整齐,并且账、卡、物三者相符。维修领

用时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注明用途。

6、 设备备件的报废

6.1 所更换的备件,无论是自然损坏或人为损坏,均由保全班维修人员最大限度修复;需要时,精益改善部设备科给予技术支持。需委外维修时,具体程序按《零星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6.2 《设备备件手册》中已实施“以旧换新”的物料由物流部统一报废。

6.3 其余备件达到报废标准的,由分厂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报废,填写公司统一的《报废申请单》,按《物资报废管理办法》中“废旧物资”的报废流程进行。

D:\管理规定\DZ.2011.07.06能源、资D:\管理规定\QG.GH 11.05-02 TPM推进管理D:\管理规定\备件领用流程图.doc D:\管理规定\

空调开放管理制度.do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电子分厂设备科起草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合肥电子分厂办公室统一管理。

本标准起草日期:2011-7-6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电子分厂管理标准 DZFC-013.01 电子分厂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 2011-7-7发布 2011-07-17实施 设备管理 电子分厂设备使用、维修保养、上岗要求、交接班制度、操作规程、设备TPM活动的开展、设备点检及检查考核办法等。 一、管理职能 1、分厂设备科主管负责管理分厂所有设备;负责设备班组对各班组所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进行实施监督,由分厂设备科主管和保全班共同负责所有设备保养的检查和考评工作。 2、设备科主管负责监督分厂保全班人员和操作工人严格执行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规程及其考核评比工作,负责督促保全班人员编制分厂相应年度,月度维修计划,并监督检查维修工作质量及进度。 3、设备保全班人员负责指导工人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并考核岗位操作工人,保全班人员需同时作好设备故障时各项维修工作。

4、设备科主管负责对设备的保全班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监督与考核。 三、内容: 1、上岗要求 1.1新工人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技术教育。其中包括设备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等方面的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经过相应技术训练的操作工人,经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使用设备。——设备科主管和保全班班长负责 1.2对操作工人的教育要经常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提高其对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班组长协助保全班组完成 2、使用、维修保养操作规定 2.1凡投入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和操作证制度,由设备制造部统一签发“设备上岗操作证”。 (1)主要生产设备操作工人,设定定人定机责任制,报设备制造部备案,定人定机名单审核后,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变动时,仍按前款规定的程序进行。 (2)多人操作的设备,谁当班谁负责和协调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多设备操作工应保证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2.2维护保养制度的作法和要求。 (1)日常维修保养(日保),?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对设备检查润滑;班中严格按设备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使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班前15分钟到20分钟,对设备认真进行清扫擦拭,并将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交接班记录本”。 (2)设备维修班组每天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在“设备日常保养检查记录表”, (3)设备管理员每月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记录在“设备日常保养抽查记录表”。 2.3设备的日常检查。 (1)操作工人根据设备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严谨在设备上随意张贴、堆放与设备无关的东西, (2)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一般经简单调整即可消除的,由操作工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缩写为 “PMS”) (提示:以下图文资料属于成都华标企管的原创,版权所有,引用时请注明“资料来源: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什么是“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就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标准。标准的名称是《设备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缩写为“PMS”(P lant M anagement S ystem- Requirement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标准。是从国内先进企业的优秀设备管理方法中,总结提炼形成企业设备管理最基本的通用要求,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和完善其设备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使设备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产品或服务)。 注1:于2012年,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支持下,由国内设备管理专家蒋良君、黄集长主导,组成了“PMS标准技术小组”,从起草、研讨、征求意见、修改、审定,历时半年编制完成了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全国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作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推荐性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填补了国内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空白。 注2:2013年1月,蒋良君和黄集长修订标准草案,2013年1月到3月22日,共收到23多份(名单,见标准编写参与者。)国内设备管理专家、学者及企业设备管理专业人士对优化标准草案的反馈意见。4-5月份,由设备管理标准起草小组通过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对 2012版的《设备管理体系-要求》作了大量修改,使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更翔实、全面,且有了质的提升,这对企业设备管理更具指导性。 注3:于2013年8月,在桂林“全国首届PMS(设备管理体系)大会”上,正式发布《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T1-2013。(见下图)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 一、ISO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 1.什么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是指某个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为了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该组织的环境方针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以及程序、过程和所需要的资源。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可将将内部的环境管理信息汇集成网络的方式,一方面供组织内部了解环境管理的实施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供管理层审查本组织是否达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承诺。具体地来看,也就是能够达到如下的目的: ─识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 ─识别组织内部重要的环境因素,确定并控制有关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规定具体的权责任务,确定改善环境所需的资源; ─根据以前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评价该组织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并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改善。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 按照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理论,组织内部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可分为PDCA四个阶段,也即“计划”(PLAN)、“计划”(DO)、“检查”(CHECK)、“改进”(ACT),其核心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以持续改进的观念引导内部的工作过程,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有效的管理网络。 与此类似,环境管理体系也有系列的动作,即: ─建立环境方针; ─制定行动计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 ─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 图1-1说明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闭环系统。

当今时代,人类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甚至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世界各国早已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这是ISO继推出ISO9000系列标准后的一大突出贡献,其特点是:─ISO14000系列标准对改善环境和每个组织的环境行为强调持续改善的精神; ─ISO14000系列标准的使用者是全球工业、商业、政府、非盈利性组织和其他“用户”,尤其定位于占世界总数80%的中、小型组织; ─ISO14000系列将对优化国际贸易、消除贸易壁垒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1-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闭环系统 ─一个组织实施ISO14000标准,至少应达到节能降耗,

2018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8(1)

设备管理体系 要求 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 2018-03-18发布 2018- 05-01实施 PMS/T 1-2018 代替PMS/T 1-2016 PMS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标准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 发布

目次 目次 (1) 前言 (3) 引言 (6) 1 范围 (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 3 术语和定义 (7) 4 组织 (1) 4.1 最高管理者 (1) 4.2 设备管理领导者 (1)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2) 4.4 安全管理者 (2) 5策划 (3) 5.1体系策划 (3) 5.2设备目标管理 (3) 6 基础管理 (4) 6.1设备运行环境管理 (4) 6.2 培训管理 (6) 6.3 设备标准化管理 (7) 7 前期管理 (7) 7.1 设备规划及选型 (8) 7.2 招投标及采购 (8)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8) 7.4 设备到货验收 (9) 7.5 设备安装与调试 (9) 7.6 设备验收 (9) 8 运维管理 (10) 8.1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 (10) 8.2设备使用管理 (11) 8.3设备保养管理 (12) 8.4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13) 8.5 设备点检管理 (14) 8.6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15) 8.7 设备润滑管理 (16) 8.8 管道管理 (19) 8.9 仪表管理 (19) 8.10 特种设备管理 (21) 8.11 计量设备管理 (21) 8.12 设备故障管理 (22) 8.13 设备维修管理 (22)

8.14 设备事故管理 (26) 8.15 设备技改管理 (27) 8.16 设备备件管理 (27) 8.17 设备节能管理 (28) 8.18 设备报废管理 (28) 8.19 设备供方管理 (29) 8.20 设备管理信息化 (30) 8.21 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30) 8.22 设施管理 (31) 8.23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34) 9 检查评价 (38) 9.1 设备管理检查 (38) 9.2 设备管理评价 (38) 9.3 设备管理总结 (39) 10 改进 (40) 10.1 机制 (40) 10.2 实施 (40) 10.3 持续改进 (40) 附录A:(资料性参考) (42) 附录B:(资料性参考) (43) 附录C:(资料性参考) (44) 参考文献 (45)

设备管理岗位职责

设备管理岗位职责: 1、进行日常设备故障调查与维修,并及时报告故障的修理情况; 2、收集数据、调查故障发生原因,并采取持续改善,改进设备等措施防止故障再次发生, 提供设备的运转率; 3、指导设备保管部门进行设备的维护操作等指导,使设备的使用人员能正确使用设备,并 将技术指导文书化; 4、设备管理工程师必须要熟悉设备管理流程,熟悉与设备相关的管理法规,具备先进的设 备管理理念。其任务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企业设备进行全过程、综合有效的管理,保持设备的完好,提供设备的效能,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工作内容: 负责设备的采购、评估、设备编号、盘点清查、台账管理及报废等相关事物; 负责设备的选型与调配、安装与质量验收,并定期反馈设备使用效果评价信息,备案供采购部门查询; 参加新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和设备验收工作; 监控设备运行,编制设备预防性维修机会和修理计划; 处理设备运行和维护修理中的机械、电气、动力技术问题‘; 设备档案管理和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信息等报表输出; 参与各项检查中存在的设备管理偏差或缺陷的整改工作; 设备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本职工作:维护管理好生产设备及公用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熟悉掌握分管的各种设备,了解其工作机理,掌握其操作要领,制定并执行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完成公司的设备完好率目标。

1、参与设备的调研、考察、合同谈判;参与和监督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 2、学习并掌握所管理的设备设施使用和维护技术;协调参与所管理的设备设施验收安装调 试工作; 3、制定所管理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所管理设备设施维护技术方案,提出所管理设 备设施预修理计划,备品备件计划;提出所管理设备设施改造更新(升级)计划及方案; 4、对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纠正措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建立设备维修 质量、维修成本控制; 5、负责所管理设备设施日常维修、点检、巡查管理工作。 6、负责对所管理设备设施的使用人员技术培训、安全教育 7、为维护好分管设备,有权制定保养维修方案;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改革的建议权; 对维修人员调整的建议权。 设备管理工程师岗位职责和标准: 工作目标:1、确保设备管理体系工作顺利稳定进行; 2、根据ISO9001体系要求,完成本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 3、根据实际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定期性工作: 1、负责设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3、设备管理的日常检查工作; 4、ISO管理体系工程部承担的工作; 5、编写设备年度检修计划并督促和检查维修车间完成情况; 6、编写设备日常保养计划并监督和检出生产车间完成情况;

IS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I S 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创始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目?的:增进顾客满意 功?能:质量评价和监督 (二)概念 ISO9001是ISO9000族标准所包括的一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之一。ISO9000族标准是(ISO)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1用于证实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 意。随着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的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 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各方权益,这个第三认证方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 配,公证、科学,是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证;作为顾客对供方审核的依 据;企业有满足其订购产品技术要求的能力。 凡是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各项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 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公司以顾客为中心,能满足顾客需求,达到顾客满 意,不诱导. (三)发展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和方面的系列标准。1994年,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2000年,ISO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了重大改版。2008年,再次系统进行了改进,强调持续改进。 ISO9000标准的由来1.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 随着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为了保证,选择和控制供应商,纷纷制定国家或公司标准,对公司内部和供方的质量活动制定质量体系要求,产生了质量保证标准。 2.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产品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寻求消除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措施,ISO/TC176组织各国专家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 ISO9000族标准2000版的修订过程 1998年02月WD—工作组草案 1998年09月CD1—委员会草案(1版) 1999年02月CD2—委员会草案(2版)

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

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 设备管理,是企业特别是设备加工型企业的必修课。设备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生产安全的保障程度、设备使用寿命的长短,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设备管理是一门学科,涉及面比较广。这给设备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困扰,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设备管理。 工业社会历经几十上百年的发展,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已经很多。如果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深入学习理解并适当加以运用,对自己的工作无疑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 笔者在这里不具体讨论设备管理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只根据笔者的亲身体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管理经验,供读者参考。 笔者曾经说过,管理一定要简单化。设备管理也一样,不要把它复杂化了,越复杂越无从管理。管理有其规律,设备管理也有其特定的管理规律,找到了规律,抓住了主线,管理起来就会游刃有余。 笔者认为,设备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其二,设备的效率管理。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设备管理就基本到位了。 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就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设备质量的管理,包括从设备立项、选型、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等进行的标准化操作和管理。它包括管理标准化和设备技术标准化,前者属于常规的管理范畴,后者属于设备技术范畴。

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企业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文件,对设备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设备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并严格实施。 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对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建立设备管理标准不是件难事,难就难在不能对标准要求持续执行和完善。这是很多企业的通病。 设备的标准化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标准化做不好,要把设备管理好,光靠个人经验是远远不够了。因为,设备管理是跨部门、跨岗位管理,涉及很多部门和诸多岗位。如果没有一个统一、完善、合理的管理标准,各部门各岗位各行其是,就会造成设备管理相互脱节,不能相互支撑,导致管理混乱。 设备的效率管理就是如何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这是设备管理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层面。 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保证设备的生命质量,而设备的效率管理主要是保证设备的价值贡献。两者缺一不可。 人们对设备效率的理解会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精益的角度理解,要求设备按需产出,不刻意追求设备的最大产出。而从实际的生产效率方面理解,要求设备按设计理论进行最大产出。这两种理解都没有错。 从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保证设备最大的产出量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关注点,也是设备管理人员的核心工作绩效。 设备的效率管理同样涉及不同部门和岗位,是跨部门、跨岗位协同工作的结果。单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提高设备效率的。在设备质量得以充分保证的前提下,还需要从工厂规划、产线布局、计划安排、产前准备、过程控制、员工技能、监督考核等方面着手,做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设备效率的提高。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要介绍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要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使产品和服务向着高科技、多功能、精细化、复杂化、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企业按照技术规范提供产品或服务,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或技术规范发生变更时,企业将很难保证稳定地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或服务;而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或接受这些产品或服务时,一般也很难具备鉴别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和时间,如果企业按ISO 9000族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提升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ISO 9000族标准也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通用的术语概念和准则要求,因此贯彻ISO 9000族标准对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修订后的GB/T 19000—2016及GB/T 19001—2016分别等同采用ISO 9000:2015及ISO 9001:2015,引入了ISO/TC 176近年来对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新思路、新概念。 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对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进行了重新梳理,融合了当前有关质量的基本概念、原则、过程和资源的框架来准确定义质量管理体系。 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引入的

新术语、新概念,增加了标准在各类企业中的适用性,应用新版标准将有助于企业提高整体绩效,将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学习资料链接: 1.《原来,质量管理体系是场“阴谋”》 2.《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质量管理体系真的不难,简单搞定!》 4.《ISO 9001:2015标准领导作用、风险应对等五大重点要求解读》 5.《ISO 45001如何实施,这些你要知道!》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要) 设备管理对是设备的购、管、用、养、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设备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前期管理 一、评估 技术评估(对文献、型号、技术参数、配套性、供应商资质、售服、货期进行研究);(或自主开发的技术能力、货期进行预估) 经济评估(评估投资效益、价格、投资回报期) 配套分析(场地、配套设施——水、电、气等) 二、选型(确定品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选样) 三、购置(确定供应商、签的购买合同、价格、货期、付款方式等) 四、安装(安装日程计划、跟进、实施) 五、调试(试运行记录、验收) 后期管理 一、组织建设 1、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 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 2、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3、工作内容: 1.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预防性检查、修 理、设备改进等)

2.确定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 3.参与新设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 4.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设施 5.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 4、工作守则:略 5、组织架构:略 6、岗位职责:略 7、设备管理程序:略 二、文档管理 1、公司一、二、三、四级及部门三、四级文件管理 2、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 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 3、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 4、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培 训记录、会议记录等 三、使用管理 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 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 开机程序、安全事项等)。 2、执行督导——实行点检确认制,由设备管理员于作业前用数分钟时间,按照点检规定 项目对设备进行随机抽查,检查操作员的点检实施情况并记录,以确保点检制度的落实,并为设备的预知维修提供依据。 四、维修维护管理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说明

产品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体系 1)产品设备管理 带领本工段人员严格按照设备保养的相关规定的要求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并认 真检查落实设备保养情况。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检查设备保养情况是否完好。生产车间现场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接班后的设备保养,生产车间现场负责。 一、日常工作: (1)带领本工段人员正常出勤并认真做好本工段人员的考勤工作。本工段人员请假必须详细填写请假条并上报车间主任。 (2)负责对生产车间现场的管理工作,监督与检查生产车间现场的卫生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整改。对接班后的生产车间现场卫生负责。 (3)带领与监督检查本工段人员应严格遵守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组织生产。严禁违章操作。 二、工作职责: 1、对本工段人员有迟到、早退、旷工、无故串岗,扰乱其他人员正常工作的操作者,在纠正无效后,按照公司的相关管治理制度上的处罚标准有辞退建议权。 2、有权检查生产部会议决议及车间主任会议决议执行情况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对不执行决议而影响生产计划完成的员工有权追究责任,并向车间主任报告。 三、车间员工岗位职责 1、在车间工段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自觉遵守公司安全、品质、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服从工作安排。 3、严格按照所在工序要求进行作业。 4、强化品质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各工序作业者必须检查前工序作业的品质,并确保自己经手的材料、产品正常流转到下道工序。 5、增强效率意思,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当班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6、养成“看清楚再拿,问明白再做”的习惯,杜绝错乱与混淆。对各种材料、产品按品种喷码与否、不同日期、不同批次等进行严格的区分放置,贴好醒目标识,必要时需向后续工序员工交代清楚。 7、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异常或发生意外,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不得隐瞒或擅自处理。 8、定置定位摆放现场所有设备,物料、工具,确保现场整洁,走到畅通,爱护设备设施,工具产品及原料。 9、注意节能,水,电。完成作业及下班是关闭好阀门和开关。 四、电工岗位职责 1、努力学习技术,熟练掌握工厂电气设备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2、上班时间要在配电房值班,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3、每天记录低压配电房的用电状况,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电能等参数。 4、制订全厂电器设备的检修计划,按时按质量地完成,并填好记录表格。 5、积极协调厂长及班长的工作,出现事故时无条件地迅速返回车间或机房,听从厂长及班长的指挥,在确认设备无电安全后方可进行设备检修。 6、搞好配电房的清洁工作。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 T1-2016

1 设备管理体系要求 Plant Management System – Requirements 2016-11-01发布 2017- 01-01实施 PMS/T 1-2016 代替PMS/T 1-2013 PMS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标准 设备管理评价中心 发布

PMS/T 1-2016 目次 目次 (1) 前言 (3) 引言 (6) 1.范围 (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8) 3 术语和定义 (8) 4 组织 (1) 4.1 最高管理者 (1) 4.2 企业设备管理者 (1) 4.3 设备使用管理者 (2) 5策划 (3) 5.1体系策划 (3) 5.2设备指标管理 (4) 6 基础管理 (5) 6.1设备环境管理 (5) 6.2 培训管理 (6) 6.3 设备标准化管理 (8) 7 前期管理 (9) 7.1设备规划及选型 (9) 7.2招投标及采购 (10) 7.3 设备监造和监理 (10) 7.4 设备到货验收 (10) 7.5设备安装与调试 (11) 7.6 设备验收 (11) 8 运维管理 (12) 8.1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12) 8.2设备使用管理 (13) 8.3 设备应急预案管理 (14) 8.4设备保养管理 (14) 1

PMS/T 1-2016 2 8.5 设备设施防腐管理 (15) 8.6设备点检管理 (16) 8.7 设备状态监测管理 (18) 8.8 设备润滑管理 (18) 8.9 管道管理 (20) 8.10仪表管理 (21) 8.11 特种设备管理 (22) 8.12 计量设备管理 (25) 8.13设备故障管理 (26) 8.14 设备维修管理 (26) 8.15设备事故管理 (31) 8.16 设备技改管理 (31) 8.17 设备备件管理 (32) 8.18设备节能管理 (33) 8.19设备报废管理 (33) 8.20设备供方管理 (34) 7.20设备管理信息化 (35) 8.22设备维修费用管理 (36) 9 检查评价 (36) 9.1 设备检查 (36) 9.2设备管理评价 (37) 9.3 设备管理总结 (38) 10 改进 (39) 10.1 机制 (39) 10.2 实施 (39) 10.3 持续改进 (40)

设备运维管理规范(试行稿)

XXXX设备运维管理规范 (讨论稿) 1目的 1.1为规范XXXX各区域设备管理运维方面的行为,实现设备维护标准化、降低故障率;提升设备维护人员、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行为标准化意识,集团XX 部制定此规范。 2适用范围 2.1XX集团XX各区域所属的设备管理部门; 2.2XX集团XX各区域所属的物流设备,如叉车、输送机及自动化仓储设施等。3岗位设置 3.1XX集团XX各区域应设立设备管理部,设置设备经理岗,设备保全岗(电气、机械、安全工程师)等职能,可兼任; 3.2XX集团XX各区域应当根据建仓量配置若干设备保全人员建立保全组。 图一:设备部门组织架构图 4岗位职责 设备经理 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安全工程师 保全组

4.1各区域设备部门各岗位职责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4.2设备经理 4.2.1负责区域设备管理工作; 4.2.2完善制度建设,推进TPM体系建设; 4.2.3制定设备条线人员考核及培训计划和实施; 4.2.4编制年度设备维保计划(包含外协、备件资金预算); 4.2.5维修档案管理; 4.2.6组织设备服务商的年度评价; 4.2.7积极参与设备选型、验收、移交、厂家培训工作; 4.2.8接受集团设备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对区域负责人负责。 4.3电气工程师 4.3.1负责设备电气方面的工作; 4.3.2编制电气维护方案; 4.3.3制定设备点检方案; 4.3.4解决设备故障,审核维修记录; 4.3.5编制电气备件采购需求; 4.3.6对区域设备经理负责。 4.4机械工程师 4.4.1负责设备机械方面的工作; 4.4.2编制机械传动部分维保方案; 4.4.3制定设备点检方案; 4.4.4解决设备故障,审核维修记录;

管理体系的简介

HSE管理体系的简介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 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 HSE的目的是: 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提高企业生命力。 HSE管理体系的简介 HSE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System)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国际上石油公司为减轻和消除石油工业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的风险,保护人身安全和生态环境制定的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 1991年以来,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已分别在荷兰、印度尼西亚、美国召开了三次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讨论会,促进了石油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标准化进程。1996年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石油天然气工业材料、设备和海上结构标准的技术委员会ISO/TC67分委会,发布了ISO/CD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草案)。虽然这一标准目前尚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正式批准公布,但已得到世界上主要石油公司的认可,成为石油天然气工业各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我国原石油天然气工业总公司参考ISO/CD14690于1997年6月27日发布了SY/T6276-1997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于1997年9月1日起实施。 企业开展HSE体系认证工作通常要进行三阶段工作: 建立HSE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简介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lant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缩写为 “PMS”) (提示:以下图文资料属于成都华标企管的原创,版权所有,引用时请注明“资料来源:成都华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什么是“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就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标准。标准的名称是《设备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缩写为“PMS”(P lant M anagement S ystem-Requirements)。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是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标准。是从国内先进企业的优秀设备管理方法中,总结提炼形成企业设备管理最基本的通用要求,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和完善其设备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使设备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产品或服务)。 注1:于2012年,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支持下,由国内设备管理专家蒋良君、黄集长主导,组成了“PMS 标准技术小组”,从起草、研讨、征求意见、修改、审定,历时半年编制完成了设备管理体系标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全国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作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推荐性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填补了国内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空白。 注2:2013年1月,蒋良君和黄集长修订标准草案,2013年1月到3月22日,共收到23多份(名单,见标准编写参与者。)国内设备管理专家、学者及企业设备管理专业人士对优化标准草案的反馈意见。4-5 月份,由设备管理标准起草小组通过对专家反馈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对2012版的《设备管理体系-要求》作了大量修改,使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更翔实、全面,且有了质的提升,这对企业设备管理更具指导性。 注3:于2013年8月,在桂林“全国首届PMS(设备管理体系)大会”上,正式发布《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T1-2013。(见下图) 2、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族及其用途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族,由以下组成:(版本号,以最新发布的为准。) PMS/T1-2013设备管理体系-要求。用途:为企业健全、完善、标准化现有的设备管理体系提供了基本要求。PMS/T2-2012全国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用途:为企业自评及第三方评价提供了基本的标准,便于以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评价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 PMS/T3-2013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草案)。用途:为尽量统一对设备管理名词术语的认识,便于理解及沟通交流,特梳理及明确了设备管理方面常用的名词术语,供设备管理相关人士参考。 PMSM-1《全国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指南》。用途:为准备申请全国设备管理星级评价的企业,提供了申请评价的途径、流程和方法。 注:以上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设备管理体系标准PMS的目的及意义 推进我国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让企业设备管理有标可循,有标可评,以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来完善企业设备管理的系统性,以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来促进企业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通过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评价,促进我国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PMS/T1-2012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和“PMS/T2-2012全国设备管理星级评价标准”,是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标准。 设备管理星级评价,具有诊断性质,可识别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差距及薄弱环节,让企业更能了解企业设备管理的现况,企业可参考评价专家组提出的“评价及诊断报告”,有针对性进行改进与提升,评价过程也是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企业设备管理不断优化与完善的过程;通过设备管理星级评价,企业可了解其在业界的设备管理水平,以明确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方向及管理重点。

设备管理体系文件

1.0目的 1.1为了规范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保证设备技术质量和运行安全,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所称设备,是指构成固定资产(含无净值在用)的生产类机械设备、辅助类机械设备和非生产类机械设备。 1.3非生产类的机械、电器设备(特种设备、交通车辆、易燃易爆专用设备和用于生产过程信息监控的计算机系统除外)在使用过程中,其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等工作,在执行本规定相关条款时,可以不完全套用。但是,使用单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制定保证设备技术质量和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并报公司备案。 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储股份各事业部、分公司、控股公司以及总公司委托代管单位。 3.0职责 3.1本规定由公司综合管理部制订,各单位经理负责贯彻实施。 3.2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和设备管理表格,报公司备案。 4.0工作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设备购置的审批权限: 4.1.1.1生产类、辅助生产类设备: a、公司直接管辖的分公司、子公司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二十万 元以下(含); b、事业部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三十万元以下(含);

c、事业部管辖的分、子公司权限由事业部来确定,但最高权限不能超过二十万元(含); d、控股公司、代管单位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三十万元以下(含)。 e、超过以上权限的要逐级上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 4.1.1.2非生产类设备: a、公司直接管辖的分公司、子公司权限为单项价值在十万元以下(含); b、事业部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二十万元以下(含); c、事业部管辖的分、子公司权限由事业部来确定,但最高权限不能超过十万元(含); d、控股公司、代管单位的权限为单项价值二十万元以下(含); e、超过以上权限的要逐级上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 4.1.2售让和报废设备的批准权限: 4.1.2.1、分公司的权限为单项设备原值在十万元以下(含); 4.1.2.2事业部的权限为单项设备原值在二十万元以下(含);4.1.2.3控股公司、代管单位的权限为单项设备原值在二十万元以下(含); 4.1.2.4超过以上权限的要逐级上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执行。4.1.3设备维修改造的审批权限 4.1.3.1公司直接管辖的分公司、子公司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二十万元以下(含); 4.1.3.2事业部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三十万元以下(含); 4.1.3.3事业部管辖的分、子公司权限由事业部来确定,但最高权限不能超过二十万元(含); 4.1.3.4控股公司、代管单位的权限为单项价值在三十万元以下 (含)。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涉及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组织管理、行政后勤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管理判例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1 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2.1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如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卫生标准、设备维修标准、设计标准、能源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2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 主要是

建立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完整性(Mechanical Integrity,简称MI)源自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的高度危险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第8条款。经过数年的推广,完整性已成为一个独立领域,得到了世界各大石化公司的普遍认同与应用。 设备完整性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一般而言,设备完整性是指设备的机能状态,即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有的状态,也就是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和规范设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装置中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的完好性。其特点为:一是设备完整性具有整体性,即一套装置或系统的所有设备的完整性;单个设备的完整性要求与设备的重要程度有关。二是设备完整性贯穿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全过程。三是设备完整性管理是采取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装置中设备运行状态的良好性,其核心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整合的观点处理设备的作业,并保证每一作业的落实与品质保证。四是设备的完整性状态是动态的,设备完整性需要持续改进。 设备完整性管理包含关键设备的识别和分类、检验试验与预防性维修、设备异常管理、品质保证、作业程序文件化以及培训等6个要素。它不仅仅是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每一部门,并且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明确。 油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生产和其他生产经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工业管道、动力设备、机修设备、起重运输设备和仪器仪表等,都在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应用范围之内。企业应建立一套程序以持续地保持工艺设备的完整性,予以文件化并确保执行,同时,企业对每一个参与维护设备完整性的工作人员要实施教育培训,令其明了工艺系统的运作、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工作上所需具备的技术、步骤,以确保员工安全地执行工作。

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是基础 按照IS09001:2000标准要求,我们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时将与质量有关的活动以文件化的程序作出了规定,强调“写我所干,干我所写;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证据”。在策划条款分解时,考虑到设备是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五大因素之一,我们对设备申请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按照“5W1H”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做的场所,何时做,谁来做,怎样做)的形式编写了“设备控制程序”,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二级文件之一。为了使程序文件更加简明、易于操作,我们把设备管理中需重点控制的过程及相关工序环节的操作进一步具体化,形成“设备控制程序”的支持性文件,即三级文件,如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记录等。这样就明确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职责范围。 在贯彻标准中,保证将工艺和设备的相关作业指导书悬挂到生产现场或发放到工作岗位,让设备的使用者和操作者有章可循。每个车间均设立“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并规定填写要求和保存期限。这些既是定期审核检查的内容,也为今后的设备维修或改造提供了依据。 二、人员的培训是关键

员工是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首要因素。操作工、维修工自身素质的高低,能否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将直接影响设备的综合效率,进而影响产品质量。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对设备管理、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公司设立了贯彻标准小组,负责体系文件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按照不同岗位的需要分级、分层次进行培训,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核、有记录。 由于贯彻标准培训不断开展并逐步深化,员工以用户及质量为中心的意识普遍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全员参与,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管好、用好、维修好设备,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满足用户需求。 三、实施定期检查、审核、整改是重点 为了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保证和满足用户的期望,必须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审核和及时整改。一方面,结合公司的年度内审安排,对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监督审核。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另一方面,作为设备主管部门,根据相关三级文件的规定开展设备点检、定检和随机抽查等工作。点检由车间操作工、维修工进行;定检由公司机修组进行;随机抽查设备技术状况由生产设备部负责。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马上整改,及时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