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反应说明

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反应说明
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反应说明

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反应说明

摘要: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是反映水质的指标之一,本文采用三波长定量测试水中油含量,样品测试方便,数据准确。

环境中水中的石油类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油类物质在水面形成油膜,影响了空气和水的气体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颗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被微生物分解时,将消耗水中溶氧,容易使水质恶化。

矿物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红外碳硫分析仪。本文参照“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选择三波长红外光谱法测定地表水,测定结果准确,避免使用“标准油”。

原理:

水中油类物质是由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其中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含量。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红外谱图在2930cm-1、2960cm-1或3030cm-1处有吸收,可根据上述三个波数位置的吸光度值计算其含量。

实验条件:

仪器及附件:

FTIR-65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cm 石英比色皿

试剂:

四氯化碳(CCl4):环保用,天津基准试剂有限公司;

正十六烷[CH3(CH2)14CH3] 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姥鲛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分析纯: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甲苯(C6H5CH3)分析纯:天津市江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无水硫酸钠(Na2SO4)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氯化钠(NaCl)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盐酸(HCl)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样品前处理:

将水样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20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调PH≤2,加入20g氯化钠,充分震荡2min充分静置,将萃取液流经铺有10mm无水硫酸钠的玻璃砂芯漏斗,用容量瓶收集滤液。取20ml四氯化碳再次萃取、用适量四氯化碳洗涤玻璃砂芯漏斗,将萃取液、洗涤液一并放入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标至刻线、摇匀。

测定结果:

1、校正系数的测定:

以四氯化碳为溶剂,红外碳硫分析仪分别配置浓度为100mg/L正十六烷、100mg/L姥鲛烷、400mg/L甲苯溶液,用四氯化碳作参比溶液,采用10mm×10mm比色皿,分别测量三种溶液在2930cm-1、2960 cm-1和3030cm-1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这三种溶液在上述波数处的吸光度满足公式:

C=X·A2930 Y·A2960 Z (A3030- A2930/F),

式中:

C-萃取溶剂中化合物的含量,mg/L;

A2930、A2960、A3030-各对应波数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X、Y、Z-与各C-H键吸光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F-脂肪烃对芳香烃的校正因子,即正十六烷在2930 cm-1和3030 cm-1处的吸光度之比;

对于正十六烷(H)和姥鲛烷(P),由于其芳香烃含量为零,即A3030- A2930/F =0,则

F=A2930(H)/A3030(H);

C(H)=X×A2930(H) Y×A2960(H);

C(P)=X×A2930(P) Y×A2960(P);

由此可求出X、Y、F的值。

对于甲苯(T),则有:C(T)=X·A2930(T) Y·A2960(T) Z [A3030(T)- A2930/F],由此式可得Z值。

经过计算校正系数X、Y、Z、F值分别为:126.6、242.5、1575和63。

2、校正系数的检验:

按体积比5:3:1分别准确量取正十六烷、姥鲛烷及甲苯配成混合烃。准确称取适量的混合烃配置不同浓度的系列溶液,测量其在A2930、A2960、A3030的吸光度并计算混合烃的浓度、回收率。

总结

使用“三波长”红外光谱法测定水中油含量时,可有效避免样品中特性基团的化合物相对含量的突变而引起测量误差。根据国标公式计算的混合烃的浓度与真实值比较,回收率满足环境检测要求,是测定油类物质的理想方法。

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

1 概述 在国际上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s”,由 ISO/REMCO组织负责这一工作。在我国计量系统将“Reference Materials”叫为“标准物质”,而标准化系统叫为“标准样品”。实际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微小差异(见表1)。 2 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2.1 标准物质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子法—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年7月10日国家计量局发布)中第二条之规定: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和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按其标准物质的属性和应用领域可分成十三大类,即:

l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核材料成分分析与放射性测量标准物质; l 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 l 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l 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l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2 标准物质的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与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2.2.1 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是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若只有一种定值方法可采取多个实验室合作定值。它的不确定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良好,在不确定度范围之内,并且稳定性在一年以上,具有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的包装形式。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它的代号是以国家级标准物质的汉语拼音中“Guo”“Biao”“Wu”三个字的字头“GBW”表示。 2.2.2 二级标准物质 二级标准物质是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

水中石油类测定荧光分析标准方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PNDF 14.1:2:4.128-98 天然水、饮用水、污水中矿物油(石油类)总浓度的测定荧光分析法 I 俄罗斯 1998

目录 1 引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本标准测量误差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计量器具、辅助器物、试剂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1 计量器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2 试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3 辅助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 4 试剂配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4.1 氢氧化钠溶液:5%质量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4.2 盐酸溶液:3%容量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4.3 矿物油正己烷标准储备液:100mg/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 安全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 对分析人员资格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7 进行测量必备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8 测量前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8.1 样品采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8.2 正己烷纯度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8.3 分析仪的校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8.4 分析仪校准特性的稳定性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9 试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0 数据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1 测量结果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2 测量误差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附录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附录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附录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导学案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导学案【学习目标】1. 明确环 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的特点。 2. 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重点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课前预习】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严重的①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资源短缺: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导致 ③____________,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这个问题。 3.环境污染: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⑤____________。 4.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主要是 ⑥________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 ⑦______________受损害、⑧____________下降、水土流失、 ⑨____________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来,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_、生物多 样性锐减和?____________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二、当代环境 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________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 模极大、?____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__________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 ?____________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 ?________、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____________。3.规模的?________性: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还影响到其他?______________。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 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 ⑨____________的矛盾。【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修订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单位概况、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 1、单位概况 2、环境状况 3、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三、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 1、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危险源基本情况 3、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储备物资情况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主要职责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1、应急准备措施

2、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3、预警分级指标 4、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 5、预警相应措施 七、应急处理 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先期处理 4、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7、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8、事故现场的恢复 9分级响应 10、指挥与协调 11、信息发布 12、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八、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 2、调查与评估 3、恢复重建 九、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科技支撑 十、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 2、宣教培训 3、责任与奖惩 十一、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十二附则 1、名词术语 2、预案解释 3、修订情况 4、实施日期 十二、附件 1、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2、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笔录(范表)(见表3) 3、********************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技术流程(见图4) 4、********************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图(见图5)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单位概况、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 1、单位概况 2、环境状况 3、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三、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 1、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2、危险源基本情况 3、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 四、应急储备物资情况 五、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主要职责 六、预防与预警机制 1、应急准备措施

2、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 3、预警分级指标 4、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 5、预警相应措施 七、应急处置 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3、先期处置 4、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5、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7、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8、事故现场的恢复 9分级响应 10、指挥与协调 11、信息发布 12、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 八、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2、调查与评估 3、恢复重建 九、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2、财力保障 3、物资保障 4、医疗卫生保障 5、交通运输保障 6、治安维护 7、通信保障 8、科技支撑 十、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 2、宣教培训 3、责任与奖惩 十一、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十二附则 1、名词术语 2、预案解释 3、修订情况 4、实施日期 十二、附件 1、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 2、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笔录(范表)(见表3) 3、********************环境应急事件响应技术流程(见图4) 4、********************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图(见图5)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以在短期内出现。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特别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殖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模板

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 适用范围 l.5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组织机构图) 3预防和预警 3.1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 自然概况;地理位臵;气象及水文资料;周围居民点、敏感点信息; 3.1.2环境污染事故源 厂区平面布臵;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臵);

环境标准样品DOC

环境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是指具有足够均 匀的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经过 充分确定了的材料或物质,主要 用于评价测量方法、校准测量仪 器、或确定其他材料与物质的特 性量值。国家标准样品是经国家 权威部门认证的标准样品,其一 种或多种特性量值是通过建立 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并可溯源 到准确复现表示该特性量值的 计量单位,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 不确定度。环境标准样品是为了满足环境监测分析工作需要的一类标准样品。国家环境标准样品与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一样,是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环境监测分析的测量标准、量值传递的载体,是有效开展环境监测量值溯源的重要工具。国家环境标准样品一般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以“GSB”进行编号,目前已有230余种,主要包括气体、水、土壤、生物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标准样品以及各种环境监测分析用标准溶液。为了保证全国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可溯源性和准确可比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一直非常重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研究、制备、生产和应用工作,如专门发文“指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样品研究所负责环境标准样品的研

究、制备和生产工作”、并要求“在对各级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及分析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校准、检验分析仪器;制备标准溶液;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以及其他环境监测工作活动中,都应使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我国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现已广泛应用于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及其他各行业的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质控考核、方法验证、技术仲裁等工作中。 环境标准样品目录 一、气体标准样品(1) 1.1、选用指南 1.2、气体标样 1.3、气瓶 1.4、气瓶更换相关服务 二、液体标准样品(2) 2.1、选用指南 2.2、水质标样 2.3、有机标样 2.4、大气标样 三、固体标准样品(7) 3.1、选用指南 3.2、固体标样 四、能力验证样品(8) 4.1、选用指南 4.2、能力验证样品

21种污水处理中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21种污水处理中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科邦达环保 废水中各种污染物众多,来源也比较广泛,都是如何处理的呢?一起来看看这21种常见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目录 1、耗氧有机物(易生化) (2) 2、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3) 3、有机氮和氨氮 (3) 4、磷和有机磷 (4) 5、酸碱废水 (4) 6、油类污染物 (5) 7、致病微生物 (7) 8、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7) 9、氟化物 (9) 10、硫化物 (9) 11、氰化物 (10) 12、酚 (10) 13、银 (11) 14、镍 (11) 15、铅 (12) 16、铬 (12) 17、汞 (13) 18、有机氯 (13) 19、苯并芘 (14) 20、镉 (14) 21、砷 (15)

1、耗氧有机物(易生化) 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易生化)主要有腐植酸、蛋白质、酯类、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废水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有机物可以分解为简单的CO2等无机物,但因为在天然水体中分解时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而称为耗氧有机物。 含有这些物质的污水一旦进入水体,会引起溶解氧含量降低进而导致水体变黑变臭。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石油化工、化纤、制药、印染等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都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 据统计,我国造纸业排放的耗氧有机物约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城市污水的有机物浓度不高,但因水量较大,城市污水排放的耗氧有机物总量也很大。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将这些物质的绝大部分从污水中去 除掉。 耗氧有机物成分复杂分别测定其中各种胶有机物的浓 度相当困难,实际工作中常用cODCr、BOD5、TOC、TOD 等指标来表示。一般来说上述指标值越高,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越多,水质越差。自然水体中BOD5低于3mg/L时,水质良好达到7.5 mg/L时,水质已较差超过10mg/L,表明水质已经很差其中的溶解氧已接近于零。

最新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导入:刚才的MV叫地球你好吗?所以今天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朋友地球很不好他生病了。同学们也算是半个地理专家,请大家对地球进行把脉并进行疹治。 为此,我们首先,来听听地球的的哭诉吧,疹状一:高烧疹状二:眼睛酸涩,疹状三太空服无故破损,疹状四脱发。疹状五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疹状六皮肤变黄。疹状七身体变脏发臭。 (承接):听完了地球的哭诉,各位专家,请问(语气)?地球生病了吗?这种病的名字是?-------看来,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那就好。如何进行描述这种疾病?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承接)哪位专家能告诉我们,该病的详细情况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们一般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承接)了解了该病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对症下药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其病因。 (二)病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我们从地球提供的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但是,我们从环境中 获取的物质能量过多过快,高于环境自身的更新速度,生态环境便失 去平衡,即产生了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 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即人类作用环境之后,环境就反作用于人类, 也就是报复开始了。即出现了环境污染。 (承接)由此可见,地球生病的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随着自身的强大,错误地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疯狂报复了。因为地球已经病入膏肓。 目前,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主要有六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会疹第一个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环境污染 1 全球气候变暖 师:刚才地球哭诉发高烧,我们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如何用正式的语言来描述气候变暖?-------概念 目前变暖严重吗-?-------------------------------现状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规范和强化全县环境污染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自治区、市、县有关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国家、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全县甚至全市、全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污染事件。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件。 第四条

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处理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第五条 在事件应急处置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反应说明

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反应说明 摘要:环境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含量是反映水质的指标之一,本文采用三波长定量测试水中油含量,样品测试方便,数据准确。 环境中水中的石油类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油类物质在水面形成油膜,影响了空气和水的气体交换;分散于水中以及吸附于颗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被微生物分解时,将消耗水中溶氧,容易使水质恶化。 矿物油是由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红外碳硫分析仪。本文参照“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选择三波长红外光谱法测定地表水,测定结果准确,避免使用“标准油”。 原理: 水中油类物质是由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测定总萃取物。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其中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含量。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红外谱图在2930cm-1、2960cm-1或3030cm-1处有吸收,可根据上述三个波数位置的吸光度值计算其含量。 实验条件: 仪器及附件: FTIR-65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cm 石英比色皿 试剂: 四氯化碳(CCl4):环保用,天津基准试剂有限公司; 正十六烷[CH3(CH2)14CH3] 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姥鲛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分析纯: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甲苯(C6H5CH3)分析纯:天津市江天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无水硫酸钠(Na2SO4)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氯化钠(NaCl)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盐酸(HCl)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样品前处理: 将水样全部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20ml四氯化碳洗涤采样瓶,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调PH≤2,加入20g氯化钠,充分震荡2min充分静置,将萃取液流经铺有10mm无水硫酸钠的玻璃砂芯漏斗,用容量瓶收集滤液。取20ml四氯化碳再次萃取、用适量四氯化碳洗涤玻璃砂芯漏斗,将萃取液、洗涤液一并放入容量瓶中。用四氯化碳标至刻线、摇匀。 测定结果: 1、校正系数的测定: 以四氯化碳为溶剂,红外碳硫分析仪分别配置浓度为100mg/L正十六烷、100mg/L姥鲛烷、400mg/L甲苯溶液,用四氯化碳作参比溶液,采用10mm×10mm比色皿,分别测量三种溶液在2930cm-1、2960 cm-1和3030cm-1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A3030。这三种溶液在上述波数处的吸光度满足公式: C=X·A2930 Y·A2960 Z (A3030- A2930/F), 式中: C-萃取溶剂中化合物的含量,mg/L; A2930、A2960、A3030-各对应波数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X、Y、Z-与各C-H键吸光度对应的校正系数; F-脂肪烃对芳香烃的校正因子,即正十六烷在2930 cm-1和3030 cm-1处的吸光度之比; 对于正十六烷(H)和姥鲛烷(P),由于其芳香烃含量为零,即A3030- A2930/F =0,则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环境保护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及依据 1.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各类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增强项目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维护职工和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确保项目环境安全,保障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1.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预案。 1.2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2.1指导思想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体方针,建立项目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充分做到指挥有序、分级响应、职责明确、反应灵敏、保障及时、防范有力、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升项目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 1.2.2工作原则 ⑴坚持以人为本、事前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危险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强化、落实项目环境保护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彻底消除环境保护安全隐患。力

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职工及群众健康。 ⑵坚持统一领导,专业处理为主。项目应急工作在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分部门负责。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水和生态污染,实行分类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⑶积极做好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MHTJ-4标段范围内环境保护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包括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的环境、水污染事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和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原材料等污染源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防御方案。 1.4事件分级 1.4.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因环境、水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⑴死亡30人以上,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⑵因环境保护突发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 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 1 总则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事故分级 按照生命和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 (一)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二)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三)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四)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西北咨询公司两河口监理中心生活、办公区及监理人员日常工作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公司、管理局的指导,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总3页)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弹”,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石油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其组成复杂,含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如卤代烃、苯系物、苯胺类、菲、苯并[a]芘等)。土壤作为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基础,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参与转化、迁移和积累等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土壤安全事关人类食品安全。石油一旦进人土壤,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已公布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其中,有机类污染物,尤其是石油污染物已成为导致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在我国,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有4 0 0多个,覆盖面积达 3. 2 X 105 km2,其中约4. 8 X 106 hm2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我国部分油田周边石油污染状况,其周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TPH ) 质量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临界值500 mg/kg,对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石油污染土壤形势严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土壤石油污染:是指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土壤环境,其数量和速度超多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其累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石油进入土壤的途径: ?石油的泄露和溢油: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 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与这些设施附件的地面;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业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发生井喷或泄露,也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 ?含油固、液体废气无的随意处置: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油、天然气的开采过 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 ?含油污水的灌溉和农用药剂的使用: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直 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该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导致土壤污染,另外某些农用药剂也会污染土壤。 ?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的有机物污染,另外大气沉降也会导 致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水体中油类污染物综述

论文 目录 1 水体油类污染物来源、分类和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水体油类污染物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水体油类污染物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水体油类污染物的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油类污染物对水体性质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油类污染物对渔业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油类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油类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水体中含油污水的处理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物理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化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物理化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生物化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对油类废水治理的展望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体中油类污染物的综述 摘要:综述了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分类以及对水体性质、水生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危害情况。概述了含石油类污染物废水处理中几种常用技术,并对各类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并分析了水中油类污染物物处理技术方法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