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形结合习题

1. 若对任意x ∈R ,不等式

x a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C

A .1a <-

B .

1

a ≤

C .

1

a <

D .1a ≥

2.若圆

2244100x y x y +---=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到直线l :0ax by +=

的距离为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 [5,

1212ππ

]

3.在下列四个函数中,满足性质:“对于区间(1,2)上的任意1212,()x x x x ≠,1221|()()|||

f x f x x x -<-恒成立”的只有 ( )A

(A )1

()f x x =

(B )

()||

f x x = (C )()2x

f x = (D )2

()f x x =

4. 若直线k x y +=与曲线2

1y x -=恰有一个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

2-=k 或(-1,1]

4. k x y +=

表示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2

1y x -=

表示y 轴的右半圆。如图可知,

[简要评述] 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此题

可以进一步拓展,21y x --=,2

1x y -±=等。

5.若关于x 的方程2

45x x m -+=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5m <<

题型解析

例1.方程sin2x=sinx 在区间(0,2π)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分析:解方程f (x )=g (x )的问题归结为两个函数y=f (x ) 与y=g (x )的交点横坐标,特别是求方程近似解时此方法非常有效。

解: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y=sin2x ,x ∈(0,2π);g=sinx ,x ∈(0,2π)的图有三个交点,故方程sin2x=sinx 在(0,2π)内有三个解。

一般情况下将方程化为一端为曲线,一端为动直线时,解题较为简单,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还体现了化归与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练习 设f(x)是定义在R 上以2为周期的函数,对于K ∈Z 用k Z 表示区间(2k-1,2k+1),已知x ∈0Z 时,有f(x)=2

x 。

(1) 求f(x)在k Z 上的解析式。

(2) 对于自然数K,求集合K M ={a|使方程f(x)=ax 在k Z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解(1)如右图 从图形可以看出f(x)=2(2)x k -。(2)如下图 由f(x)=ax,x ∈k Z ,得2(2)x k -即2

x -(4k+a)x+42

k =0,考察函数f(x)= 2

x -(4k+a)x+42

k ,x ∈(2k-1,2k+1)的图

象位置,依题意该函数图象在(2k-1,2k+1)内必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则有

△ >

f(2k-1) >0

f(2k+1)≥ 2k-1<(4k+a)/2<从中解得:0

例 2 已知三点(12)(15)(243)(0)A m B m C m m m ++++>,,,,,,问m 为何值时,

d AB BC =+最小,并求最小值.

分析:根据三个点横坐标的特点可知,它们在坐标系中是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当且仅当它们共线时,d AB BC =+最小.

解:依题意知,当三点共线时d AB BC =+最小,此时AB BC k k =,, ∵52311AB m m k m m ---==+-,435

4221

BC m k m m m +-==-+--,

342m

m m

-=-,

3

解得3

4

m =-(舍去)或1m =, ∴1m =,

此时三个点分别为(13)(25)(37)A B C ,,,,,,

∴d AB BC AC =+==

=

练习.已知点(35)M ,,在y 轴和直线y x =上分别找一点P 和N ,使得MNP △的周长最小.

分析:作点(35)M ,关于y 轴和直线y x =的对称点12M M ,,则1MP M P =,

2MN M N =,所以MNP △的周长等于12M P PN M N ++,当且仅当12M M P ,,三

点共线时取最小值,所以点P N ,应为直线12M M 和y 轴与直线y x =的交点.

解:作点(35)M ,关于y 轴和直线y x =的对称点12M M ,,则点12M M ,的坐标分别为(35)(53)-,,,,

由两点式得

53

3553

y x -+=

-+, 整理得4170x y +-=,即为直线12M M 的方程, 易得它和y 轴和直线y x =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717170455????

?

????

?,,,.

即使得MNP △周长最小的点P 和N 的坐标分别为1717170455????

?

?????

,,,.

评注:本题利用对称思想为线段找到了“替身”,从而将问题转化成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例3.已知点()P a b ,在直线10mx y +-=

m 的值.

=

∴它是点()P a b ,和点(10),之间的距离,它的最小值就是点(10),到直线

10mx y +-=

=

平方得22

2122m m m -+=+, 整理得2

(1)0m +=, ∴1m =-.

评注:本题通过挖掘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将点点距转化成了点线距,这种以距离为背景的题型时有出现,请同学们注意训练和总结.

练习.求点(14)P -,到直线:(1)(2)50l m x m y m ++-+-=的距离d 的最大值.

分析:对直线方程(1)(2)50m x m y m ++-+-=整理后,我们会发现它表示过定点

(12)Q ,的一条直线,因为点线之间垂线段最短,所以d PQ ≤,当且仅当PQ l ⊥时取等

号,即此时d 取得最大值PQ .

解:(1)(2)50m x m y m ++-+-=可化为25(1)0x y m x y +-+++=, 它表示过直线250x y +-=和10x y -+=交点的直线.

解方程组25010x y x y +-=??

-+=?,

得两直线交点为(12)Q ,,

即直线l 恒过定点(12)Q ,, 当PQ l ⊥时d 取最大值PQ ,

∵PQ =

=

∴d

的最大值为 例4.已知

,a 2

求证:

【分析与解】 读完题目与任何一个图形似乎很难联系起来,我们在对已知条件的分析中,去寻觅解题的灵感. a 2

,那么a 与k 如何取得联系呢?

令.这样一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形出现了,它对解题有帮助吗?

二次函数g(a)的图象的对称轴为上单调递增,又b

【反思】在分析已知条件时找到了一个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图形,而正是这个图形的启示,以后的思路畅通无阻了.

数形结合,发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任何时刻,我们绝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或精心地去构造直观的几何图形,而这个在解题时十分有用的直观图往往总是在对问题透彻了解之后突然出现的,这就是解题中的灵感.

例5.已知实数a、b,满足a+b=1. 求证:(a-3)2+(b+4)2≥2.

【思考与分析】本题看似一不等式证明题,但是我们通过分析,不等式左端是距离的平方的形式,由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把问题转化为点在直线上的位置关系,进而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证明:不等式左端可视为点

P(a,b)到点Q(3,-4)的距离的平方,而点P(a,b)可看作直线l:x+y=1上的任意一点,于是问题转化为点P在直线l上什么位置时线段PQ最短,当然是PQ⊥l时点Q到l的

距离最短,所以如下图

【反思】本题我们主要是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几何意义解题.

<2(a+b+c)。

练习.已知:a,b,c为正实数。求证

分析:

联想到勾股定理

a,b的矩形的对角线,因此,我们 c

可以构造如图所示的图形。以a+b+c为边构成正方形

而 AC<AE+EF+FC<AD+CD

所以有2(a+b+c)。

注:观察、联想是构造图行,创新解题的关键。

注:有些题目若按常规的代数解法需要讨论,比较烦琐且易产生遗漏现象,我们这样构造利用图象分析,得出答案非常直观简洁。

例6 不等式ax<(0,4],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

a≤ B.4

a< C.0

a< D.0

a>

分析:分别作出y ax

=与y=,从图象上很容易得到结论.

解: 令y ax

=,y=(04)

x

≤≤,

∴y ax

=是过原点且斜率为a的直线,

y=(04)

x

≤≤是圆心在(2,0)

半径为2的圆在x轴及x轴上方的部分,

ax

>的几何意义是半圆在(0,4]上恒处于直线的上方(如图), 可知0

a<是,上述结论成立,∴a的取值范围是0

a<.选C.

综合自测

1.设

b a b a b a +=+∈则,62,,2

2R 的最小值是 ( )-3 2.设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0)∪(0,+∞)且在(0,+∞)上单调递增,f(1)=0,则不等式

1

[()]02

f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

2.解析:由已知画出y=f(x)的图象可知:

当x ∈(-1,0)∪(1,+∞)时f(x)>0 当x ∈(-∞,-1)∪(0,1)时 f(x)<0 又21111

()()1241616

x x x -=--

≥->- ∴1

[(02

f x x -<成立,则必有

0<x(x-21

)<1,解之得:

4171-<x <0 或 21

<x <4171+

3.抛物线2

2y x =上的点P 到直线4y x =+有最短的距离,则P 的坐标是( ) 解析:1. 设直线y x m =+与2

2y x =相切,联立整理得2

2

2(1)0x m x m +-+=,

由2

24(1)40m m ?=--=,得1

2

m =

,这时得切点(12,1),

4.设F 为抛物线2

4y x =的焦点,A

B C ,,为该抛物线上三点,若FA FB FC ++=0

,则

FA FB FC ++=

( )6

5:已知向量(2,0)OB = ,向量(2,2)OC = ,

向量)CA αα=

,则向量

OA 与向量OB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

由)CA αα=

,知点A 在以

C (2,2)为圆心

(如图),过原点O 作

圆C 的切线'OA ,'

A 为切点,

由OC =

'A C =

知'

6

AOC π

∠=

,有'

4

6

12

AOB π

π

π

∠=

-

=

,

过点O 作另一切线''

OA ,''

A 为切点,则''

54

6

12A OB π

π

π∠=+

=

, 5[,]1212

ππ

6.直线2y k =与曲线2222918k x y k x += (,)k R ∈≠且k 0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 )4

7.关于x 的方程222

(1)|1|0x x k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 ②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 ③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 ④存在实数k ,使得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设2

1u x =-,化原式为:2

||||u u k -=-,

画出函数

2

||||y u u =-的图象,看使u≥-1的解的个数,可知假命题的个数为0。

8.对R b a ∈,,记则

{}??

?≥=b a b b

a a

b a <,,,max 则函数 (){}()

max 1,2f x x x x R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

解析:由

()()21

21212

2

?-≥+?-≥+x x x x x ,

()112122x x f x x x ?

?

?+≥ ?

???

?=?

???-< ?

??

??

如右图

()min 13

2

f x f ??==

???

9. 如果实数x 、y 满足()322

=+-y x ,那么x

y

如图,联结圆心C 与切点M ,则由OM ⊥CM ,又Rt △OMC 中,

OC=2,CM=3

所以,OM=1,得3==OM MC x y

10.求函数

x 2x 1y 2

+-=

的最大值。 解:由定义知1-2

x ≥0且2+x ≠0

∴ -1≤x ≤1,故可设x=cos θ,θ∈[0,π],则有

)2(cos 0sin 2cos sin y --θ-θ=

+θθ=

可看作是动点M (cos θ,sin θ)(θ∈[0,π])与定点A (-2,0)连线的斜率, 而动点M 的轨迹方程??

?θ=θ=sin y cos x ,θ∈[0,π],即22

1x y +=(y ∈[0,1]是半圆。

设切线为AT ,T 为切点,|OT|=1,|OA|=2

31

k AT =

,∴0≤k AM ≤31

即函数的值域为[0,33],故最大值为33。

11. 求函数的最值。u t t =++-246

解:设,,则x t y t u x y =

+=-=+246

且,x y x y 2221604022+=≤≤≤≤()

u y x u =-+所给函数化为以为参数的直线方程,

它与椭圆22216x y +=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包括端点)有公共点,(如图)u min =22

相切于第一象限时,u 取最大值

y x u

x y x ux u =-++=????-+-=22

22216342160 解,得±,取?=0==u u 2626

∴u max =26

12. 已知:acos α+bsin α=c, acos β+bsin β=c(ab ≠0,α–β≠k π, k ∈Z)

求证:

22

2

2

2

cos

b a

c +=-β

α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式的结构联想到直线方程.进而由A 、B 两点坐标特点知其在单位圆上.还要根据图形的性质分析清楚结论的几何意义,这样才能巧用数形结合方法完成解题.

证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os α,sin α)与点B (cos β,

sin β)是直线l:ax+by=c 与单位圆x 2+y 2=1的两个交点如图. 从而:|AB |2=(cos α–cos β) 2+(sin α–sin β) 2 =2–2cos(α–β)

又∵单位圆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

22||b a c d +=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OA |2–(21

|AB |) 2=d 2即 b a c d +==---2

224)cos(221βα

22

2

2

2

cos

b a

c +=-β

α.

13.若不等式

2

)1(122≤->-m x m x 对满足的所有m 都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化为(2

x -1)m-(2x-1)<0记f (m )=(2

x -1)m -(2x-1) (-2≤m≤2),其图像是线段。结合图像和题意知,只须:

f (-2)=-2(2

x -1)-(2x-1)<0

f (2)=2(2

x -1)-(2x-1)<0 即 2

2230x x +->

22210x x --<

解之,x 的取值范围为

23

1271+<<+-x 。

14.已知二次函数1()y f x =的图象以原点为顶点且过点(1,1),反比例函数2()y f x = 的图象与直线y=x 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8, 12()()()f x f x f x =+.

(1)求函数f (x )的表达式;

(2)证明:当a >3时,关于x 的方程f (x )=f (a )有三个实数解.

用数形结合思想求f (x )-f (a )=0解的个数.

解 (1)由已知,设2

1()f x bx =,由1()f x =1,得b=1.∴2

1()f x x =.

设2()f x =x k

(k >0),则其图象与直线y=x 的交点分别为A (k ,k ),

B (-k ,-k ),由|AB|=8,得k=8,

∴2f ( x)=x 8

,故f (x )=2

8x x +.

(2)由f (x )=f (a ),得22

88x a x a

+=+

即22

88x a x a

=-++.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28()f x x =和22

38()f x x a a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2()

f x 的图象是以坐标轴为渐近线,且位于第一、三象限的双曲线3()f x 的图象是以(0,2

8a a

+)

为顶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2()f x 与3()f x 的图象在第三象限有一个交点,即f (x )=f (a )有一个负数解.

又∵2(2)f = 4,3(2)f =2

8

4a a

-++

,当a >3时, 328

(2)(2)80f f a a

-=+

->. ∴当a >3时,在3()f x 第一象限的图象上存在一点(2,3(2)f )在2()f x 图象的上方. ∴2()f x 与3()f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有两个交点,即f (x )=f (a )有两个正数解.

故方程f (x )=f (a )有三个实数解.

高中解三角形题型大汇总

解三角形题型总结 题型一:正选定理的应用 1. 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2a A B ==, 则cos _____B = B. C. D. 2. 如果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 A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 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 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3.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 ( ) C a A c b cos cos 3=-,则 =A cos _________________。 4.△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sin B +b cos 2A =a 2,则=a b A . B . C D 5.ABC ?中,3 π = A ,BC =3,则ABC ?的周长为( ) A . 33sin 34+??? ? ?+πB B . 36sin 34+??? ??+πB C .33sin 6+??? ??+πB D .36sin 6+??? ? ? +πB 6. 在ABC ?中,已知3,1,60===?ABC S b A o ,则=++++C B A c b a sin sin sin 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35 cos ,cos ,3,513 A B b = ==则c =______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第5讲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知识整合 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如等式()()x y -+-=21422 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 例1.的取值范围。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 -=++ 分析:0)(32)(2=++=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 ()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 ()()02b f f k a - =-<10(10) 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 例2. 解不等式x x +>2 解:法一、常规解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 ? ?<+≥??? 020 20202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1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8-9-25 19:11:00 浏览量:1250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这种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对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教学应用尚有不足,因此需要注重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采取有效的应用措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的现状 (一)数形结合教学意识不足 当前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对于相应思想的教学运用尚有不足。随着我国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只重视对学生数学基础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学过程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限制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分散在教学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规模,导致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较弱。并且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逐渐下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在高中几何数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建立“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将数量的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在图形上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几何图形和数量關系是相辅相成的,数量可以在图形上展示出来,也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达图形联系。例如:在例1的教学中,直接将数量关系转化成式子不容易,但是教师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 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如等式()()x y -+-=21422 一、联想图形的交点 例1. 已知,则方程的实根个数为01<<=a a x x a |||log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1个或2个或3个 分析: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就是判断图象与的交点个数,画y a y x x a ==|||log |出两个函数图 象,易知两图象只有两个交点,故方程有2个实根,选(B )。 例2. 解不等式x x +>2 令,,则不等式的解,就是使的图象 y x y x x x y x 121222= +=+>=+ 在的上方的那段对应的横坐标, y x 2=如下图,不等式的解集为{|} x x x x A B ≤<而可由,解得,,,x x x x x B B A +===-222故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2 练习:设定义域为R 函数?? ?=≠-=1 01 1lg )(x x x x f ,则关于x 的方程0)()(2=++c x bf x f 有7个不同 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 ) 0,0. 0,0. 0,0. 0,0.=≥=<<>>c ,设P :函数x c y =在R 上单调递减,Q :不等式12>++c x x 的解集为R ,如 果P 与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试求c 的范围。 因为不等式12>++c x x 的几何意义为:在数轴上求一点)(x P ,使P 到)2(),0(c B A 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大于1,而P 到AB 二点的最短距离为12>=c AB ,即2 1> c 而P :函数x c y =在R 上单调递减,即1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注意: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 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 222 cos 2b c a bc +-A =, 222 cos 2a c b ac +-B =,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 7、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 、B, C 并测得∠ACB=75O , ∠BCD=45O , ∠ADC=30O ,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基本题型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的基本运用 1、 △A 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2、 在△ABC 中,b cos A =a cos B ,则三角形为 。 3、 已知△ABC 中,a =10,B =60°,C =45°,则c = 。 4、 在△ABC 中,已知150,350,30==?=c b B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5、 在ABC ?中,?===452232B b a ,,,则A 为 。 6、 在△ABC 中,A =60°,C =45°,b =2,则此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 。

余弦定理的基本运用 1、 在△ABC 中,a 2=b 2+c 2+bc ,则A 等于 。 2、 已知△ABC 的面积2,32,3===b a S ,解此三角形。 3、 在△ABC 中,1326+===c b a ,,,求A 、B 、C 。 4、 在△ABC 中,化简b cos C +c cos B = 。 5、 在△ABC 中,化简 ) cos cos cos (222c C b B a A c b a abc ++++。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 1、已知在△ABC 中,c =10,A =45°,C =30°,求a 、b 和 B 。 2、在△ABC 中,c =22,tan A =3,tan B =2,试求a 、b 及此三角形的面积。 3、在△ABC 中,a =2,A =30°,C =45°,则△ABC 的面积S △ABC 等于 。

4、已知在△ABC中,sin A:sin B:sin C=3:2:4,那么cos C的值为。 5、△ABC中,A=60°,b=1,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3,则△ABC外接圆的直径 为。 6、在△ABC中,BC=3,AB=2,且 )1 6 ( 5 2 sin sin + = B C ,A=。

高中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全(讲解+例题+巩固+测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讲解篇 一、知识要点概述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最基本的元素,是数学大厦深处的两块基石,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围绕数和形的提炼、演变、发展而展开的:每一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又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数的问题利用形来观察,提示其几何意义;而形的问题也常借助数去思考,分析其代数含义,如此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二、解题方法指导 1.转换数与形的三条途径: ①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②转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将转化为勾股定理或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等。 ③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 ①“由形化数”: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图形内在的属性。 ②“由数化形”: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相应的数量关系,提示出数与式的本质特征。 ③“数形转换”: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分析数与式 的结构,引起联想,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关系。 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一)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 解析几何问题往往综合许多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备受出题者的青睐,求解中常常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目的. 1. 与斜率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有向线段PQ的起点P与终点Q坐标分别为P(-1,1),Q(2,2).若直线l∶x+my+m=0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f (x )=???? ?3x ,x≤0,log 2 x ,x>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函数f (x )为奇函数 B .f (f (14))=1 9 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D .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 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a +2)x +1(a ∈Z ),且函数f (x )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 A .(-∞,-1)∪(0,+∞) B .(-∞,0)∪(1,+∞) C .(-1,0) D .(0,1) 3.函数f (x )=ln|x +cos x |的图象为( )

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f (x )-f (-x ) x <0的解集为( ) A .(-2,0)∩(2,+∞) B .(-∞,-2)∪(0,2) C .(-∞,-2)∪(2,+∞) D .(-2,0)∪(0,2) 5.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 ?x -y +2≥0,2x -y -5≤0,x +y -4≥0,则z =|x +2y -4|的最大值为( ) A.215 5 B .21 C .20 D .25 6.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2) B .(1 2,1) C .(1,2) D .(2,+∞) 7.若实数x ,y 满足|x -3|≤y ≤1,则z =2x +y x +y 的最小值为( ) A.53 B .2 C.35 D.12 8.设方程10x =|lg(-x )|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 ) A .x 1x 2<0 B .x 1x 2=1 C .x 1x 2>1 D .0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完整归纳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题型目录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2.边边角 3.与三角公式结合 4.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增解的应对措施 5.边化角 6.正弦角化边 二.余弦定理 1.边边边 2.边角边 3.边边角 4.与三角公式结合 5.比例问题 6.余弦角化边 7.边化余弦角 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面积公式的选用 2.面积的计算 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面积的综合应用 四.射影定理 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1.边角互化与三角公式结合 2.与平面向量结合 3.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4.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1)最大(小)角 (2)最长(短)边 (3)边长或周长的最值

(4)面积的最值 (5)有关正弦或余弦或正切角等的最值 (6)基本不等式与余弦定理交汇 (7)与二次函数交汇 六.图形问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和外角问题 2.三角形角平分线问题 3.三角形中线问题 4.三角形中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 5.四边形对角互补与余弦定理的多次使用 6.四边形与正、余弦定理 六.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2.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3.利用正弦和余弦定理求解实际应用问题 一.正弦定理 1.角角边 ?=?=?= 例.在中,解三角形 ABC A B a 30,45,2,. ?=?=?== 练习1.在中则 ABC A B a c ,30,45, . 练习2.在中,已知45,,求 ?=?=?= 30. ABC C A a b 2.边边角 例中,解这个三角形?===? ABC a .45,. 练习1中,则 ?==+== . 1,2,sin ABC a b A C B C 练习2.中则 ?===?= ,3,60,_____ ABC c b C A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知识整合 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如等式()()x y -+-=21422 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 例1.的取值范围。之间,求和的两根都在的方程若关于k k kx x x 310322 -=++ 分析:0)(32)(2 =++=x f x k kx x x f 程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其图象与令 ()13(1)0y f x f =-->的解,由的图象可知,要使二根都在,之间,只需,(3)0f >, ()()02b f f k a - =-<10(10)k k -<<∈-同时成立,解得,故, 例2. 解不等式x x +>2 解:法一、常规解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或()()I x x x x II x x ≥+≥+>??? ? ?<+≥??? 020 20202 解,得;解,得()()I x II x 0220≤<-≤<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 【高中数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之数学思想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之数学思想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 ——数学思想方法目录 一、方程与函数思想 1.1方程思想 1.2函数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 2.1数形结合思想 三、分类讨论思想

1.1 方程思想 方程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掌握方程思想并应用与解题当中十分重要。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对方程思想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二是列方程(组)解决代数或几何问题。 (1)高中体现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 函数思想简单,即将所研究的问题借助建立函数关系式亦或构造中间函数,结合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加以分析、转化、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方程思想即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语言转化为方程模型加以解决 举例: 例1已知函数f (x )=log m 3 3+-x x (1)若f (x )的定义域为[α,β],(β>α>0),判断f (x )在定义域上的增减性,并加以说明; (2)当0<m <1时,使f (x )的值域为[log m [m (β–1)],log m [m (α–1)]]的定义域区间为[α,β](β>α>0)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03 3x x x <–3或x >3 ∵f (x )定义域为[α,β],∴α>3 设β≥x 1>x 2≥α,有0) 3)(3()(6333321212211>++-=+--+-x x x x x x x x 当0<m <1时,f (x )为减函数,当m >1时,f (x )为增函数 (2)若f (x )在[α,β]上的值域为[log m m (β–1),log m m (α–1)] ∵0<m <1, f (x )为减函数 ∴??? ????-=+-=-=+-=)1(log 33log )()1(log 33log )(ααααββββm f m f m m m m

高中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第十四讲 数形结合思想 基础知识点: 1.数形结合是把数或数量关系与图形对应起来,借助图形来研究数量关系或者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深刻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纲指出“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技能。 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需要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理解概念的几何意义和图形的数量表示,为用好数形结合思想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函数的图像、方程的曲线、集合的文氏图或数轴表示等,是 “以形示数”,而解析几何的方程、斜率、距离公式,向量的坐标表示则是 “以数助形”,还有导数更是数形形结合的产物,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 “数形结合”的知识平台。 5.在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寻求解题途径,制定解题方案,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解题先想图,以图助解题。用好数形结合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千般好,数形分离万事休”。 经典例题剖析 1.选择题 (1)(2007浙江)设21()1x x f x x x ??=?

必修五-解三角形-题型归纳

一. 构成三角形个数问题 1.在ABC ?中,已知,2,45a x b B === ,如果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D.02x << 2.如果满足 60=∠ABC ,12=AC ,k BC =的△ABC 恰有一个,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二. 求边长问题 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a b c ,若03,120a C ==,ABC ?的面积则c =( ) A .5 B .6 C .7 5.在△ABC 中,01,45,2ABC a B S ?===,则b =_______________. 三. 求夹角问题 6.在ABC ?中,,则=∠BAC sin ( ) A

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S c b a ,,,为表示△ABC 的面积,若 ,sin cos cos C c A b B a =+ B=( ) A .90° B .60° C .45° D .30° 四. 求面积问题 8.已知△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c b a ,,.若2cos ,,13 a b A B c π ===,则 △ABC 的面积等于 ( ) 9.锐角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是c b a 、、,已知 (Ⅰ)求C sin 的值; (Ⅱ)当2=a ,C A sin sin 2=时,求b 的长及ABC ?的面积.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1)求AD 边的长; (2)求ABC ?的面积.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中学数学 论文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文/景占东 【摘要】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数形结合方法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而数形结合方法实质上就是按照数据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比较抽象的语言,通过图形表达出来,或者是将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在高中数学的某些问题的解题过程当中,通过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的简单化、直观化,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对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也有了解题思路。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将数形结合思想真正的应用到答题当中。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高中数学;应用 在历年的高考题当中,数形结合思想一直是众多思想方法当中考查的重点,与此同时,数形结合思想也是数学研究领域经常使用的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加大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训练力度,使学生们真正地认识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灵活的通过数形转换,进而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难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数形结合思想遵循的原则 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过程当中,要遵循下面的两个原则,才能真正的正确的使用数形结合思想。 1.等价原则。等价原则就是说在进行数与形的转换过程当中,要保证数的代数意义与形的几何意义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问题当中,数与形所反映的问题

的反差关系是一致的,要准确构建图形与数字的关系。 2.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就是说不仅要通过图形的直观分析,也要进行数学语言的研究,因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计算自身的严谨性等优势,能够避免一些图形的约束性,达到更好的解题效果。 二、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在数学的解题过程当中,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具有双面的效应,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形合理的进行转换,达到一定的解题效果。 (一)数到形的转换 其一,在数学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当中,我们可以利用方程和不等式和函数图像,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点,或者是利用函数图像所具有的其他特征,来解答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学生们要将基础知识记牢,将函数图像所具有的一些性质掌握,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其二,在一些考题当中,要求学生求解代数式的相关几何性质,像这样的考题,我们可以根据平面向量的数量和模的相关性质,将代数式转换到图形当中,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其三,在一些考题当中,要求同学们根据代数式的结构,求解相关的几何图形或者是根据几何的图形的性质,求得相关问题,但是有的题目中并未给出明确的图像,或者是提供的图像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够全面的解答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认真剖析代数式的结构和题中给出的相关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根据图形的一些定理、公式以及性质等,来解答问题,比如说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其四,在一些考题当中,要求解答代数式的图形背景和相关性质,此时,我们可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由于新教材新大纲把常见的数学思想纳入基础知识的范畴,通过对数学知识 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考查以形释数,同时考查以数解形,题型会渗透到解答题,题量会加大.数形结合常用于解方程、解不等式、求函数值域、解复数和三角问题中,充分发挥形的形象性、直观性、数的深刻性、精确性,弥补形的表面性,数的抽象性,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作用。 例题1.关于x 的方程2x 2-3x -2k =0在(-1, 1)内有一个实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分析:原方程变形为2x 2-3x =2k 后可转化为函数 y =2x 2-3x 。和函数y =2k 的交点个数问题. 解:作出函数y =2x 2-3x 的图像后,用y =2k 去截抛物线,随着k 的变化,易知2k =-89 或-1≤2k <5时只 有一个公共点.∴ k =- 16 9或- 2 1≤k < 2 5. 点拨解疑: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一般都是通过相应的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去解决.这是用形(交点)解决数(实根)的问题. 例题2.求函数u =t t -++642的最值. 分析:观察得2t +4+2(6-t )=16,若设x =42+t ,y =t -6,则有x 2+2y 2=16, 再令u =x +y 则转化为直线与椭圆的关系问题来解决. 解:令42+t =x , t -6=y , 则x 2+2y 2=16, x ≥0, y ≥0, 再设u =x +y , 由于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随着u 的变化而变化,易知,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截距u 取得最大值,过点(0,22)时,u 取得最小值22, 解方程组 ???=++-=16 22 2y x u x y ,得3x 2-4ux +2u 2-16=0, 令△=0, 解得u =±26 . ∴ u 的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22. 点拨解疑:数学观察能力要求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例题3.已知s = 1 322 +-t t ,则s 的最小值为 。 分析:等式右边形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解:|s |= 1 |32|2 +-t t , 则|s |可看成点(0, 0)到直线tx +y +2t -3=0的距离,又直线tx +y +2t -3=0变形为:(x +2)t +y -3=0后易知过定点P (-2,3),从而原点到直线 tx +y +2t -3=0的最短距离为|OP |=13, ∴ -13≤s ≤13.

解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己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5∶7∶8,则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2.在△ABC 中,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a ∶b =∠A ∶∠B B .a ∶b =sin A ∶sin B C .a ∶b =sin B ∶sin A D .a sin A =b sin B 3.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1∶2∶3,则它们所对的边长之比为( ). A .1∶2∶3 B .1∶3∶2 C .1∶4∶9 D .1∶2∶3 4.在△ABC 中,a =5,b =15,∠A =30°,则c 等于( ). A .25 B .5 C .25或5 D .10或5 5.已知△ABC 中,∠A =60°,a =6,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状大小 ( ). A .有一种情形 B .有两种情形 C .不可求出 D .有三种以上情形 6.在△ABC 中,若a 2+b 2-c 2<0,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形状不能确定 7.在△ABC 中,若b =3,c =3,∠B =30°,则a =( ). A .3 B .23 C .3或23 D .2 8.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积为 2 3 ,那么b =( ). A . 2 3 1+ B .1+3 C . 2 3 2+ D .2+3 9.某人朝正东方向走了x km 后,向左转150°,然后朝此方向走了3 km ,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3km ,那么x 的值是( ).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

实用文档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对数学知识由于新教材新大纲把常见的数学思想纳入基础知识的范畴,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考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查以形释数,同时考查以数解形,题型会渗透到解答题,题量会加大.数形结合常用于解方程、解不等式、求函数值域、解复数和三角问题中,充分发挥形的形象性、直观性、数的深刻性、精确性,弥补形的表面性,数的抽象性,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作用。2kxxxk的取1)0在例题1.关于的方程2(--31, -2内有一个实根,则=值范围是什么?2kxx后可转化为函数3=2-分析:原方 程变形为2 2kxyxy =2。和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3=22kxyxy去截抛的图像后,用-3=2 解:作出函数=29kkk时只<物线,随着2的变化,易知5=-或-1≤28591kk. 有一个公共点.∴<=-或-≤2162解的个数问题一般都是通过相(组)点拨解疑:方程解决(交点)应的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去解决.这是用形数(实根)的问题.u t6?2t?4?=例题2.求函数的最值.22yxxytt4?2tt6?,+2,,2 分析:观察得则有+4+2(6-,)=16若设==16=yxu +再令则转化为直线与椭圆的关

系问题来解决.= 22xxxyy4?2tt6?0, =16, 解:令+2=, 则=≥, uyuxy的变, +≥0, 再设由于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随着=u取得最大化而变化,易知,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截距u22解方程组2取得最小值,,2)时,值,过点 (0uy??x??22uxux16=0, +2-,得34-?2216?2yx??u6. =0, 解得2=±令△u62.的最大值为22∴,最小值为点拨解疑:数学观察能力要求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32t?ss的最小值为=, 3 例题.已知则。 21t?分析:等式右边形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t3|ss)到直线| 解:|可看成点(|=, 则|0, 021t?tyytxttx变形为:-的距离,又直线3=0++2++23=0-Pxty从而原点到直,3)(+2),+-3=0后易知过定点(- 2sttxyOP131313. =线++2-30≤∴|=的最短距离为|, -≤ 实用文档点拨解疑:由数的形式联想到数的几何意义也即形,从而以形辅数解决问dcx?ay?m22bxay)-)题.类似地如联想到斜率,联想到定比分点公式,(+(-b?bx?n1zz-联想到两点间距离等.联想到距离,||21x x?31. -.解不等式> 例题42yxyyy x3?它表示抛物线的上半支.令-3) (=( ,则分析:令0), ≥=-x 1=表示一条直线.作出图象求解.-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练习题

解三角形卷一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2:4,则cos C 的值为 A .23 B .-23 C .14 D .-14 2、在ABC △中,已知4,6a b ==,60B =,则sin A 的值为 A B C D 3、在ABC △中,::1:2:3A B C =,则sin :sin :sin A B C = A 、1:2:3 B 、 C 、 D 、2 4、在ABC △中,sin :sin :sin 4:3:2A B C =,那么cos C 的值为 A 、14 B 、14- C 、78 D 、1116 5、在ABC △中,13,34,7===c b a ,则最小角为 A 、3π B 、6π C 、4 π D 、12π 6、在ABC △中,60,16,A b == 面积3220=S ,则c = A 、610 B 、75 C 、55 D 、49 7、在ABC △中,()()()a c a c b b c +-=+,则A = A 、30 B 、60 C 、120 D 、150 8、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二个解的是 A 、10,45,70b A C === B 、60,48,60a c B === C 、7,5,80a b A === D 、14,16,45a b A ===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a ,b 分别是∠A 和∠B 所对的边,若a =3,b =1,∠B =30°,则∠A 的值是 . 10.在△ABC 中,已知sin B sin C =cos 22 A ,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 11. 在△ABC 中,∠A 最大,∠C 最小,且∠A =2∠C ,a +c =2b ,求此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