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实验教案[1]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教案[1]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教案[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师:程琴敏

实验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的使用方法。

2、学会取用药品的方法,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3、掌握试管、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振荡、加热等实验操作,学会仪器装置的

连接,会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4、学会洗涤试管和判断试管是否洗净的方法。

仪器:试管(5)、试管夹、试管架、烧杯、镊子、药匙、滴管、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酒精灯、试管刷等。

药品:蒸馏水、锌粒、碳酸钠粉未、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其他用品:火柴、纸片、抹布、废液缸等。

教学过程:常用仪器介绍及用途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取1粒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和纸槽取少量碳酸钠粉未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用量筒取2mL蒸馏水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注意:仰视和俯视时的读数和实际取值如何)

(2)用量筒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并观察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用滴管向盛有锌粒、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现象。

3、酒精灯加热物质

(1)如图所示,观察酒精灯的火焰。

(2)将上述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试管,用试管夹夹持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观察现象,然后将放在试管架上。

4、托盘天平的使用

用托盘天平称取2.5g的碳酸钠粉未,并观察现象。

5、仪器的连接与装配

6、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洗涤玻璃仪器

洗净的标准:管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思考与交流:

1、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有哪些?若是固体或液体又是如

何?

2、用托盘天平称取2.5g的碳酸钠粉未,将砝码放在左盘,称出的实际药品质量

是多少?若称取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应如何处理?

小结:

列表归纳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用途

作业:完成《实验操作指导》P2—4

反思: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师:程琴敏

实验目的:

1、知道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应该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

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3、学会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结论的方法。

仪器:烧杯等。

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等。

其他用品:火柴、小刀、抹布、废液缸等。

教学过程:

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下表中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你可以按下面的提示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交流与讨论:1、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

2、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这个实

验的目的是什么?(探究蜡烛的性质;学会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小结: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能否燃烧及其燃

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是否发光、放热并有气体和水蒸气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

和描述、并形成结论。

作业:完成完成《实验操作指导》P58—59

反思: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师:程琴敏

实验目的:

1、知道探究物质的性质时应该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

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3、学会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结论的方法。

仪器:集气瓶(4)、导管、水槽等。

药品:小木条、澄清石灰水等。

其他用品:火柴、抹布、废液缸等。

教学过程:

1、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将玻璃片平推使之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注意:如在倒立的过程中有气泡,则必须重复前面的步骤至无气泡);然后将吸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并向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

2、探究步骤

(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多少,

你能得出哪些初步的结论?

【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则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小结:

步骤1: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排水法收集)和两瓶空气。

步骤2: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石灰水浑浊多二氧化碳含量高

步骤3: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带火星木条熄灭快氧气含量低

步骤4: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

干燥玻璃片有水雾水蒸气含量高

……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作业:完成探究活动(实验)报告

反思: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教师:程琴敏

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设计原理和方法。

2、学会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了解其原理。

3、学会运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进行氧气的制备;依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收集的方法。

4、学会观察和分析氧气的性质。

5、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并能在过程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

合,进行安全顺利地操作。

仪器:试管(5)、试管夹、试管架、单孔橡皮塞、导管、胶皮管、集气瓶(4)、镊子、药匙、酒精灯、试管刷等。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石灰水。

其他用品:火柴、木条、棉花、细铁丝、抹布、废液缸等。

教学过程: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制取氧气的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

(2)装药品:试管口应塞上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药品应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药品的受热面积,同时便于氧气逸出。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①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高度固定试管,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对着试管里有药品的部位。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

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且不要夹得太紧,以免夹破试管。④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只稍伸出橡皮塞即可。

(4)加热:先预热,后固定在装药品的部位加热.

(5)收集气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验满:排水法:当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气泡时,表明集气瓶内水已排空,说明氧气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6)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试管炸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 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b5E2RGbCAP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一一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plEanqFDPw 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 与稀硫酸反应。DXDiTa9E3d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 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RTCrpUDGiT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 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5PCzVD7HxA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四、执教者自我分析:本人对新课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恰当的处理教材,正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四胃舒平药片中al(oh)3含量的测定教案 (1)

分析化学实验四胃舒平药片中Al(OH)3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返滴定法的原理与操作。 2.学习药剂中组分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3.掌握胃舒平药片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三硅酸铝及少量中药颠茄流浸膏,在制成片剂时还加了大量糊精等赋形剂。药片中Al和Mg的含量可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定。 首先溶解样品,分离除去水不溶物质,然后分取试液加入过量的EDTA溶液,调节pH至4左右,煮沸使EDTA与Al配位完全,再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EDTA,测出Al含量。另取试液,调节pH将Al沉淀分离后在pH为10的条件下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滤液中的Mg。 三、主要仪器及试剂 1.滴定管; 2.容量瓶; 3.移液管等; 4.EDTA标准溶液; 0.01mol/L 5.Zn2+标准溶液 0.01mol/L;6.六亚甲基四胺 20%;7.三乙醇胺 1:2; 8.氨水1:1;9.盐酸1:1;10.甲基红指示剂0.2%乙醇溶液; 11.铬黑T指示剂 12.二甲酚橙指示剂 0.2%; 13.NH3-NH4Cl缓冲溶液 pH=10 四、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 称取胃舒平药片10片,研细后从中称出药粉2g左右,加入20mLHCl(1:1),加蒸馏水100mL,煮沸,冷却后过滤,并以水洗涤沉淀,收集滤液及洗涤液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铝的测定 准确吸取上述试液5.00mL,加水至25mL左右,滴加1:1NH3·H2O溶液至刚出现浑浊,再加1:1 HCl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准确加入EDTA标准溶液25.00mL,再加入10mL六亚甲基四胺溶液,煮沸10min并冷却后,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2~3滴,以Zn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即为终点。根据EDTA加入量与Zn2+标准溶液滴定体积,计算每片药片中Al(OH)3质量分数。 五、数据记录及计算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武汉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定量分析思考题答案 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思考题: 1. 加减砝码、圈码和称量物时,为什么必须关闭天平? 答:天平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玛瑙刀口的质量。若刀口不锋 利或缺损,将会影响称量的灵敏度,因此,在加减砝码、取放物体时,必须关 闭天平,使玛瑙刀和刀承分开,以保护玛瑙刀口。 2. 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并非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因为太灵敏,则达到平衡较为困难,不便于称量。 3. 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答:递减称量法称量过 程中不能用小勺取样,因为称量物有部分要沾在小勺上,影响称量的准确度。 4. 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 左盘重还是右盘重? 说明右盘重。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 1. HCI 和NaOH 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 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I 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 HCI 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 HCI,用台秤称取NaOH (S )、 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 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 HCI 的浓度不定,NaOH 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 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 NaOH 即可。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 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 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 2? 100 分度的右边,此时说明 答:在称量过程中,从投影屏上观察到标线已移至 100 分度的右边,此时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其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后又可以熔化

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备课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中的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⑴新教材将老教材中第八章内容分解成第十、第十一两个单元,老教材中的第二节、第三节部分内容合并成课题一,但是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 ⑷浓H2SO4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改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课程目的 1 .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 .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 .确立“ 量” 、“ 误差” 、和“ 有效数字” 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预习 看认真阅读教材、有关教科书及参考资料,获得相关知识、规范的基本操作 查从附录及有关手册中查所需物理化学数据 写认真写好预习报告。 在“看、查、思考”式的预习进程中,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主要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在此基础上写预习报告。 2、课堂讨论 实验前提问、讨论,掌握实验原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观看操作录像或教师示教 实验后分析、总结 实验 (1)独立完成实验——认真、细心、手脑并用。 (2)正确使用仪器,基本操作规范、熟练 (3)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测定数据

(4)及时,如实记录:不用铅笔、不用纸片;不杜撰、不凭主观意愿删去数据,不涂改数据;不用橡皮擦、胶带纸粘去原始数据;记错、看错时正确的改写方法。 (5)勤于思考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可查资料、可与教师讨论 (3)(4)(5)可归纳为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 (6)主动、积极的学习如对实验现象或结果有怀疑,在分析和查原因的同时,鼓励大家研究;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7)重做实验必须得到教师同意 实验报告的书写 (1)预习部分(实验前)目的、原理、步骤、理论值、思考题 (2)记录部分(实验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3)结论部分(实验后)计算结果、问题、讨论 由以上三个时间段写的内容组成了完整的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的书写 实验目的学习的知识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原理为什么要这样做,反应式 实验步骤框加箭头,每一个框为一个操作单元,可以用符号△↓↑d 步骤与原理书写的差别: 步骤:如何做;原理:为什么? 书写报告要求字迹端正,叙述简明扼要,框与箭头整齐 思考题可写在原理后或在最后 在实验前检查预习报告,做好预习报告后才能做实验 化学实验规则 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不准大声谈笑、唱歌、离位聊天节约:药品、水、电、气 整洁:书包、衣服放在书包柜;书、笔、报告本等放在抽屉内。废纸、火柴梗放装废物的搪瓷盘内。桌面上:暂不使用的仪器整齐的放在实验桌里面,洗净的玻棒、滴管放在干净的250mL烧杯内,实验中不用的仪器不拿出;桌面的要求,无多余仪器,放置有条理,边做边收拾。实验后,洗净、收好玻璃仪器,抹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控 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 应控制半滴加入,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 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 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 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 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 2CO 3 或NaHCO 3 ,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 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 1 ;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 2 ,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 1=0;(2)V 2 =0;(3)V 1 >V 2 ;(4)V 1 <V 2 ;(5)V 1 =V 2 。 答:(1)V 1=0:存在NaHCO 3 (2)V 2 =0:存在NaOH (3)V 1>V 2 :存在NaOH和Na 2 CO 3 (4)V 1 <V 2 存在Na 2 CO 3 和NaHCO 3 (5)V 1=V 2 存在Na 2 CO 3 5.简述KMnO4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称取计算量固体KMnO4于计算量体积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状态1h,冷却后,用微孔玻璃漏斗(3号或4号)过滤。滤液储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将溶液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3天后过滤备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完整版)分析化学教案原始

绪论 绪论,就是开篇,应回答大家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什么?(掌握学习主动权) 怎样学?(培养思维方法) 如何用?(倡导创新精神) 下面从四点阐述。 一、分析化学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品位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举例说明(图表或多媒体展示) 例4 “布料怎样?” (是全棉吗?是真丝吗?) 布料感官检验 棉柔软,吸湿易燃,烧纸味,灰散碎 丝柔软,光泽卷缩,臭味,灰颗粒合成纤维弹性,耐热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例2 “碘盐如何?” (含不含?含多少?)IO 3-+5I -+6H +→3I2+3H2O 用食醋,KI 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 例3 “哪种主粮营养高?” 大米小麦 玉米大豆甘薯 蛋白质36.3 碳水化合物 76 Vc32胡萝卜素 1.32 例5 “这套新装修房子能住吗?” (指甲醛)可用 银镜反应或与新配制Cu(OH)2 作用来检验。用仪器分析测定

甲醛含量例5 ““非典”消毒液如何?“ (指过氧乙酸)用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例6 电子产业 微电子技术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材料芯片有机物超导材料需进行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 例7 现代农业(布局、高产、高效)营养成分分析,有害、有毒物质测定。 例6 科学研究(如电氟化含氟药物中间体)需进行氧谱、氢 谱、质谱等结构分析。定义: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测定、结构表征的一门学科广义讲,是一门获取物质的组成及结构的信息科学。 二、分析方法 1. 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2. 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3. 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4. 用量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5. 含量常量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痕量成分分析 还有例行分析仲裁分析 环境分析食品分析药物分析 材料分析矿物分析等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 基本知识问答 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 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 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 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 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4% 0.0500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02% 1.000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土0.02mL ,如果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 2.50mL ,读数的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25.00mL ,相对误差又是多少?相对误差的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0.02 答: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mL,相对误差为:E1 100% °8% 2.50 0.02 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0mL ,相对误差为:E2 亦亦100% °.08%这说明使用滴定管时,滴定所用体积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6 化验室常用的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通常采用何种浓度表示方式?如何配制? 答: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常采用质量浓度表示。有的指示剂用量较少,可以质量浓度的分倍数表示。由于它们对浓度的准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配制十分方便,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放入烧杯中以适量溶剂溶

分析化学实验答案142(供参考)

实验一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1、NaOH 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所以NaOH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 4.4,酚酞变色范围为pH8.2~10.0,所以用部分变质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可将NaOH 和Na 2CO 3滴定完全,而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只能滴定出NaOH 的量,不能滴定出Na 2CO 3的量。 2、那要看他们的Ka 1,ka 2...Ka n 的比值. 若浓度达到0.1mol/l 左右,且cKa>=10-8 ,则可以用氢氧化钠滴定 草酸不能被准确滴定,草酸Ka 1=5.9*10^-2 ,Ka 2(大约)=10^-5。两个电离常数级别相差不太大,所以不能准确被滴定草酸。 3、不能。在酸碱滴定中,作为标定酸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的弱酸盐,必须满足一定的水解程度,也就是说,它的电离平衡常数数量级不超过10-6,而草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 5.9×10-2,不满足条件,所以不能用草酸钠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但草酸钠可以作为氧化还原滴定中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质。 实验二 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1、C (NaOH )= m (邻苯二甲酸氢钾)/(M (邻苯二甲酸氢钾) × V (NaOH ) 2、属于强碱滴定弱酸型的,最后生成的产物盐为强碱弱酸盐,且溶液呈碱性,所以用碱中变色的指示剂,可想而知酚酞最为理想。 3、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碳酸和醋酸都是弱酸,将同时被滴定 实验三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1、V1=V2 时,混合碱只含Na 2C03; V1=0 ,V2>0时,混合碱液只含NaHCO 3 V2=0 ,V1>0时,混合碱只含NaOH 当V1 >V2, V2 > 0时,混和碱组成为NaOH 与Na 2CO 3; 当V2 > V1,V1 > 0,混和碱组成为Na 2CO 3与NaHCO 3。 2、应采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在混合碱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变橙,即位终点。 3、如果滴定速度太快,摇动不均匀,使滴入的HCl 局部过浓致使NaHCO 3迅速转变为H 2CO 3并分解为CO 2,将会导致第一个测量组分值偏高,而第二个测量组分值偏低。 4、无水碳酸钠吸水,会导致滴定用的盐酸体积减小,使得标定的盐酸浓度比实际浓度要大。 实验四 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1、 滴定反应为 返滴定的反应为 因此1mol 乙酰水杨酸消耗2molNaOH ;回滴后的成分为 和NaCl 2、关系式如下: 式中:%/ω,1 L ?mol /c -,mL /V ,g /m ,1mol ?M/g - 3、可以。因为3a 101-?=K , 实验五 磷矿中P2O5含量的测定 1、磷矿石的成分为3Ca3(PO4)2·CaR2,R 代表卤素,是碱不溶性的,溶于酸。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 物 苹 果 葡 萄 牛 奶 玉米粥 pH 2.9—3.3 3.5—4.5 6.3—6.6 6.8—8.0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 ( ) A .苹果 B .葡萄 C .牛奶 D .玉米粥 2、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 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 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 ) A .木炭 B .石蜡 C .烧碱 D .乙醇 3、一些食品常用袋装生石灰做干燥剂. 生石灰属于 (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 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下列物质因与氧气有关系而不能敞口放在空气中的是 (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 D 、白磷 6、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 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下列物质中的 ( ) A 硼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氨水或肥皂水 D.食用醋 7、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形成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打印墨水显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 8、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A.SO 2 B.H 2 C.CO 2 D.HC1 9.试管内壁附着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固体物质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 C.久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 10.我们已经学习很多物质并进行分类,下列各组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C =C H H R 1 H C =C H H R 2H C =C H H H H C =C H H R 2 R 1 + + 催化剂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及答案

实验一阳离子第一组(银组)的分析 思考题: 1.沉淀第一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 答:在系统分析中,为了防止易水解离子的水解生成沉淀而进入第一组,所以沉淀第一组阳离子时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组以后的大部分阳离子将生成沉淀,这样就不到分离的目的。 2.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一组阳离子都不存在? 答: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时,未生成沉淀,只能说明Ag+,Hg22+不存在,而不能说明Pb2+不存在,因为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或温度较高时,Pb2+将不在第一组沉淀,而进入第二组。 3.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 答: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时,酸度太小,第二组易水解的阳离子将水解进入第一组,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另外具有氧化性阳离子将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降低不能鉴出。 实验二阳离子第二组(铜锡组)的分析 思考题: 1.沉淀本组硫化物时,在调节酸度上发生了偏高或偏低现象,将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沉淀本组硫化物,若酸度偏低时,第三组阳离子Zn2+将生成ZnS 沉淀进入第二组。若酸度偏高时,本组的Cd2+不生成硫化物沉淀而进入第三组。 2.在本实验中为沉淀硫化物而调节酸度时,为什么先调至0.6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mol·L-1? 答:因As(III)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6 mol·L-1HCl酸度下,Cd2+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2 mol·L-1HCl酸度下。因此为了使本组离子完全生成硫化物沉淀而与第三组阳离子分离,所以在调节酸度时,先调至0.6 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资料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 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二、合金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新型金属材料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1) 襄州区张湾办事处中心学校魏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酸化学性质 难点: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二、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三、浓硫酸的稀释 口诀: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下册全套

§5-1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的】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 【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H2CO3 CaCO3 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注意:碳和炭) 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 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 一、金刚石 1.物理性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 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 1.物理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 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