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导线测量方案

一二级导线测量方案
一二级导线测量方案

2.5.2.2平面控制网一级、二级控制网精密导线网的布设

建立导线网的目的是,在施工测量时由于首级控制点点间距离较远,不适宜直接进行施工测量,因此需建立精度相对较高的导线点来满足施工对测量的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宜在线路沿线布设附合导线7条,布设46个导线点。通过首级GPS点形成导线结点网。

2.5.2.2.1精密导线网技术要求

2.5.2.2.2精密导线控制点的选点埋石

控制网导线布设为附合导线和导线结点网。每点具备2个以上方向通视。精密导线点的点位应选在便于使用、保存,且不宜被扰动、破坏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应选择在建成时间5年以上、建筑物基础坚实稳定的建筑物顶部;无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择在视线开阔、地面基础稳定、便于设站测量的区域。特别要说明的是,点位形式应尽量采用强制对中标,无条件的地方则采用地面标石。

2.5.2.2.3精密导线控制点的观测

采用经检测合格的Leica TS06全站仪进行导线施测,该仪器的测角中误差为±1″,测距精度为2+2×10-6 ? D(mm)。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定期对仪器按照ISO9001的“勘测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常规性检查。

1、精密导线水平角观测

精密导线网测角采用方向法观测,每个测站观测6个测回,当方向多于3个时,进行归零,各测回间度盘和测微器位置的变换按表6执行,在附合导线两端与GPS点联测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增加2测回。

6测回度盘编制表6

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度的较差应小于4秒;

(2)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观测需调焦时,宜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此时一个测回中不同方向可不考虑2C较差的限差;

(3)水平角观测一测回内2C较差,I级全站仪为9秒,II级全站仪为13秒,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I级全站仪为6秒,II级全站仪为9秒。

2、在精密导线网结点或GPS控制点上观测水平角应附合以下要求:

(1)在附合导线两端的GPS控制点上观测时,宜联测两个GPS控制点方向,夹角的平均观测值与GPS控制点坐标反算夹角之差应小于6″。

(2)方向数超过3个时宜采用方向法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技术要求见表7

方向法观测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表7

3、精密导线网距离测量除附合表9要求外,还应附合表8的规定。

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mm)表8

2.5.2.2.4精密导线网平差计算

采用专业平差软件南方平差易,对导线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平差,精度评定按上述表格执行。其中斜距须经加常数、乘常数和气象改正,斜距改正为平距须加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改正,并进行边长高斯投影改化。

导线经平差后应包含如下成果:单位权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最弱边的边长中误差或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_实习报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控制测量实习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集中性的的实践教学,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和深化,所以我们的老师安排了折尺实习。控制测量是在一定能够区域,按照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控制网。测定控制点水平位置叫平面控制测量,同理控制点高程测定叫高程控制测量。我们这次的任务分为: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测量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先控制,后碎部。”所以控制测量是各种测量的基础。所以实习时教学安排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仪器的操作与检校,待定点的计算,而且可以为以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是自己在组织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初步锻炼。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虽然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可是经过协商,讨论,查阅有关资料并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但解决了遇到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所以这次实习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所以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选点、

测角、测边、定向。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一)首先应根据测量的目的、测区的大小以及测图比例尺来确定导线的导线,然后再到测区内踏勘,根据测区的地形条件确定导线的布设形式。最好是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测量成果综合考虑布点方案。 导线点位选定后,要用标志将点位在地面上标定下来。一般的图根点常用木桩、铁钉等标志标定点位。点位标定后,应进行点的统一编号,并且应绘制点之记略图,以便于寻找点位。 (二)边长的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测距仪、全站仪直接测量,也可用钢尺丈量。若用测距仪、全站仪测定,应往返各测一次,达到精度要求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测定时,可以测定斜距,观测竖直角,然后改正为水平距离。也可以直接测定水平距离。 若用钢卷尺直接丈量,应同向丈量两次或往返各丈量一次,对于图根导线,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XX说,取其平均值最后结果。 (三)观测水平角 导线的转折角用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的等级不同,使用仪器类型不同,那么,测回数也不同。图根导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即可。导线的转折角有左角、右角之分,可以观测左角,也可以观测右角。但同一导线要观测左角就确定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计算角度闭合差: f β= ∑β测-∑β理= ∑β测-(n-2)×180 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 若: f β≤ f 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 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3)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角度改正数: (n —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 4)按调整后的角度推算各边的方位角: α前、 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β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 β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 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理论上: 实际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i f v n ββ=-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180180∑∑=?=?00 理理y x 理测理测y y f x x f y x ∑ ∑?=?=测 测y f x f y x

7)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 8)计算改正后的增量: 检核条件: 9)按改正后的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 点1的坐标,应和1点已知坐标相同。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 ∑=?=?00理理y x 改 改i i i i i i y y y x x x ?+=?+=--11

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位,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以较精确的方法,测定这些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控制点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一、平面控制测量 由于控制点间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如图6-1所示,将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测量出1~2条边作为起算边(或称为基线)的长度,如图中、边,并测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点的坐标,求出其余各点的坐标。也可以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如图6-2所示,将控制点、1、2、3、4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由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点的坐标,也可算出另外一些转折点的坐标。用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的平面控制点分别称为三角点和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主要通过精密三角测量的方法,按着先高级、后低级,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的。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和各项工程基本建设的依据,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军事科学及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国大地网已经布设完成,这些先进的测量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操作方便,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现在,正逐步普及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城市及各种工程建设需要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城市平面控制网。城市平面控制网应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成不同的等级,以供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施工测量使用。 按国家建设部1999年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1和表6-2规定。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1 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2 在已经有基本控制网的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应该进一步的进行加密,布设图根控制网,以此测定测绘地形图所需直接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实习报告: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控制测量实习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集中性的的实践教学,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和深化,所以我们的老师安排了折尺实习。控制测量是在一定能够区域,按照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定控制点水平位置叫平面控制测量,同理控制点高程测定叫高程控制测量。我们这次的任务分为: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测量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先控制,后碎部。”所以控制测量是各种测量的基础。所以实习时教学安排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仪器的操作与检校,待定点的计算,而且可以为以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的问题打下基础,同时是自己在组织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初步的初步锻炼。在实习中培养了我们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虽然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可是经过协商,讨论,查阅有关资料并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但解决了遇到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所以这次实习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所以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选点、测角、测边、定向。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一)首先应根据测量的目的、测区的大小以及测图比例尺来确定导线的导线,然后再到测区内踏勘,根据测区的地形条件确定导线的布设形式。最好是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测量成果综合考虑布点方案。 导线点位选定后,要用标志将点位在地面上标定下来。一般的图根点常用木桩、铁钉等标志标定点位。点位标定后,应进行点的统一编号,并且应绘制点之记略图,以便于寻找点位。 (二)边长的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测距仪、全站仪直接测量,也可用钢尺丈量。若用测距仪、全站仪测定,应往返各测一次,达到精度要求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测定时,可以测定斜距,观测竖直角,然后改正为水平距离。也可以直接测定水平距离。 若用钢卷尺直接丈量,应同向丈量两次或往返各丈量一次,对于图根导线,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1/XX说,取其平均值最后结果。 (三)观测水平角 导线的转折角用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的等级不同,使用仪器类型不同,那么,测回数也不同。图根导线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即可。导线的转折角有左角、右角之分,可以观测左角,也可以观测右角。但同一导线要观测左角就确定为左角,要观测右角就确定为右角,以免计算坐标时发生错误。 (四)定向: 1、独立导线:用罗盘仪测定起始边的方位角。 2、当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应由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已知边的方位角。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级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1 闭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doc

二、施工测量的工作划分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 (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巡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b、坐标、高程平差计算书,及计算结果 (5)监理组审核了复测报告之后,认为测量无误,桩位准确,即可批准按原设计提供的导线桩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进行测量控制;若有错误,则请设计单位复测并对有错误的桩位坐标进行更正。 2、控制测量的监理程序 (1)导线点加密的监理程序 a、由施工单位负责埋桩和测量,并计算桩位坐标。 b、施工单位将测量的全部记录和计算书上报驻地办。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书 专业:工程测量 班级:71541 组号:测量6组 实习时间:5.23-6.5 实习地点:指导教师: 目录 1.前言……………………………………………… 2.实习目的…………………………………………

3.实习要求………………………………………… 4.实习仪器与工具………………………………… 5.具体任务及过程………………………………… 6.实习内容………………………………………… 7.实习步骤………………………………………… ②水准测量……………………………………… ③导线测量……………………………………… 8.实习数据………………………………………… 9.误差分析及解决办法…………………………… 10.实习心得与体会………………………………… 成员 前言: 这次实习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程度的掌握。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

生动的,全面的技术生产活动。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测量学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 计、作业程序施测方法。 2、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 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在地形测量工作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 力。 5、使每个学生具有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6、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地形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实习要求: 1、在校内测量实习时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 2、保证完成任务,保持实习进度 3、不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保证实习的时间 4、如遇到特殊情况或因天气原因,实习顺延或另行通知。 (三)实习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水准仪,塔尺,三脚架,棱镜,表格,铅笔,橡皮,皮尺, (四)具体任务及过程 任务:测量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区域测量。 过程: 5月23日~5月29日:完成对测量区内多个控制点的控制测量(全站仪)5月31日下午~6月5日上午:完成对测量区内导线测量(水准仪)(五)实习内容:

导线测量实训报告

工程测量实训方案-11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11 组别第四组 指导教师尹冶 策划人:唐韬 组长黄枭威 实训成员卢敏、薛天骏、曹珂 和仕春、王晓伟 实训地点欧亚学院 实训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导线布控与水平角测量 目录 1、实训目的------------------------------- 3 2、实训原理------------------------------- 3 3、实训地点------------------------------- 3 4、实训任务------------------------------- 3 5、路线布置------------------------------- 3

6、实训流程------------------------------- 4 7、人员分工及时间安排 ----------------------------- --4 8、数据处理------------------------------- 6 9、问题讨论-------------------------------9 10、总结-------------------------------9 2 导线布控与水平角测量 1.实训目的: 先勘测一个闭合路线,然后用经纬仪角度测量和边 长测量 2.实训原理: 2.1测回法适用于观测两个方向的单角,这种方法要用盘 左和盘右两个位置进行观测,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左 侧为盘左,位于望远镜的位置为盘右。 2.2方向观测法适用于需要观测两个以上的方向点所使 用的方法,计算半测回归零差,不得大于限差规定 值,否则应重测;计算两倍站准误差2c值,同一方 向盘左读数减去盘右读数±180°。计算各方向读数 的平均值:1/2{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2.3用经纬仪和钢尺测量距离,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 于1/3000 3.实训地点: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目录 一、前言二、选点三、高程控制测量四、仪器定线,丈量距离五、水准测量内业六、水平角测量七、导线测量内业八、碎部点测量九、绘图十、结束语 一、前言 1、实习目的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通过地形图测绘,可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2、实习要求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掌握大比例尺测图的过程,学生在测、绘、算及仪器操作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测量范围:土木工程系楼和图书馆 3、实习任务测绘图幅为40cm 40cm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4、实习组织第七组组长: 成员: 5、仪器与工具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尺一盘、卷尺一盘、水准尺两根、测钎两只、记录板一块、比例尺一支、量角器一个、图板一个、三脚架三台、绘图纸一张、

红漆一瓶、计算器一台 二、选点在所在要求的范围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以西南角为第一定点,标为G37-1,依次类推逆时针方向在所测范围四角标号,其余分别为G37-2、G37-3、G7-4 三、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变动仪器高法、工具:DS3水准仪、水准尺、测量程序 由于测量范围巨大,两点之间我们均设了一个转点 、安臵仪器在定点1和定点2之间安臵水准仪,使仪器至点1和转TP1之间距离大致相等、粗略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同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竖直水准尺于点1上,瞄准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录、再将水准尺立于点TP1。瞄准点TP1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录、降低仪器10cm以上,重复3与4步骤、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迁至第二站继续观测 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和点2之间,仍用第一站施测方法,后视TP1,前视点,依次连续设站,连续观测,并最终仍回到点1 、计算检核后视读数之和减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也等于平均高差之和的两倍

公路工程闭合导线测量

闭合导线测量 一、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 如图1所示,导线从已知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过1、2、3、4最后仍回到起点B,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 图 1 闭合导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2所示。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建立临时性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圆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标志,并导线点统一编号。

3.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可用钢尺直接丈量,或用光电测距仪直接测定。 用钢尺丈量时,选用检定过的30m 或50m 的钢尺,导线边长应往返丈量各一次,往返丈量相对误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4.转折角测量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一般采用测回法观测。在附合导线中一般测左角;在闭合导线中,一般测内角;对于支导线,应分别观测左、右角。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详见表2。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经纬仪测一测回,当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35″时,取其平均值。 5.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接,以取得坐标和坐标方位角的起算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如图2所示,A 、B 为已知点,1~5为新布设的导线点,连接测量就是观测连接角βB 、β1和连接边DB1。 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用罗盘仪测定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 表1??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3 4 图2 导线连测

测量规范(一级导线)

1、概况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全长281 公里。本单位承包工 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 2.1地形踏勘 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 3、作业队伍情况 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2004 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 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 2″,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 5、规范 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 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技术要求 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

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 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 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按“城市规范”第2.4.12条进行 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 至1mm。 7 、作业方法 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 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 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3.1~2.3.10 执行。 7.4测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7.5测边 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 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 8.1外业数据表格 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

工程测量综合实习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13日 实习地点:汉南校区内(全校区)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 目的: 通过这次实习,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水准仪。能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培养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培养在工程测量工作中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各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工程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工程测量的科学性、艰苦性、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测绘工作的协作精神。任务: 1、i角的检核; 2、了解水准仪的构造并熟练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 3、控制点高程测量; 4、导线长度测量; 5、闭合导线内业计算; 6、绘画水准路线、闭合导线草图。 三、外业作业过程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微调微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 注意: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必须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四、内业作业过程 1视距计算:前、后视距差,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前、后视距累积差,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2同一水准尺中丝读数的检核: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常数差K(4.687或4.787),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3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

导线测量方案

东海大桥Ⅲ标墩身、箱梁安装测量方案 前言 东海大桥西起上海南汇区的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公里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经小乌龟、大乌龟、颗珠山岛屿,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港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直接为港区大量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需求和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服务。 本标段招标范围总长10.99公里,占全桥总长的40%,分为三段: 第一段里程为K15+069~K18+219,长3.15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0.745KM,距沈家湾岛约22KM。 第二段里程为K19+049~K24+579,长5.53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5.575KM,距沈家湾岛约15KM。 第三段里程为K25+079~K27+389,长2.31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155KM,距沈家湾岛约10KM。 该海区流速大,风大浪急,气象、水文、气候变化复杂,潮差大,海中间又无天然过渡点,能见度又不够,其施工测量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一、Ⅲ标箱梁、墩身安装段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可以利用的共有19个首级控制点和首级加密控制点,其中0001、0002、0003为首级控制点,位于小洋山

上;ly19~ly34共16个点为首级加密点,位于Ⅲ标内的承台顶面和试桩平台上,间隔1KM左右,这些点都是逐步提供给我们的,直接用来作为Ⅲ标大桥施工的首级平面控制。具体分配如下:在K15+069~K18+219段内,有PM293#、PM307#、PM321#、PM332#、B平台上共5个GPS平高点;在K19+049~K24+579段内,有PM343#、PM357#、PM371#、PM386#、PM400#、PM414#、C平台上共7个GPS平高点;在K25+079~K27+389段内,有PM425#、PM 440#、小乌龟、大乌龟上共4个GPS平高点。 由以上我们Ⅲ标要求承台的施工必须保证这些拟布GPS控制点的承台最先竣工,以便业主布设控制点,进而有利于我标段进行承台轴线的复测以及上部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墩身箱梁以及桥面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利用全站仪通过承台的控制点向上传递,由于各种影响因素造成不能传递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GPS静态加密控制点。 2.高程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在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时,由于承台部分全部施工完毕,业主委托上海测绘院提供的全桥精密水准网就可以建立了,至于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就有了高程的首级控制点。充分利用全桥精密水准点引测和加密临时水准点供施工需要。可以依据基准向上传递。 但是,在承台未施工完毕时也就是全桥精密水准未做时,如何进行承台以上部分的高程控制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小洋山和芦潮港两处水准不闭合,因此现在我们的GPS高程不能作为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的高程基准,从而出现技术上难题。据2002.9.30业主主持的测量会议精神,强调我标可以从小洋山0001、0002、0003三点引测高程,近芦潮港段从上海lyj1、lyj2两点引测高程,中间设1KM调整段。因此我标应该可以从小洋山引测水准至承台,但是远离小洋山又无法进行水准传递时,可以利用承台GPS高程,待承台施工完毕全桥精密

导线测量规范

1.条件摘要 导线测量类 型 规范 精确度或 地籍图框架 工作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次要控制 最大闭合误差1/50,0001/30,0001/20,0001/15,0001/5,000 2、主要用途 在主要三角点 低洼地势或茂密 的森林,主要三 角点或不可测或 成本太大 第一级联测是从 C.F导线或更高 的三角点。 大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第一级测点或 第二级三角点联 测。 小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更高导线或第 三级三角点联 测,来控制地形 和实物测量 从更高导线和三 角点联测,控制 实物和具体测量 3、方位角观测 (a)方位角测 点数不应超过: (b)方位角闭 合差测点数不 应超过 ) 观测数量和类型 (d) 理想的标 准误差为不超 过 (e) 限差范围 4-6个测点 或 不超过沿导线4 0km 2’’√N 至少16对可接受 的星体 +0’’.60 2’’.0 10个测点 或 相隔不超过 100km 3’’√N 至少8对东西两 侧星体 +0’’.60 3’’.0 25个测点 5’’√N 至少4对东西 两侧星体 +2’’.0 5’’.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或3个早 晨和3个下午 +3’’.0 10’’.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 或3个 早晨和3个下午 5’’.0 20.00 纬度和经度 观测适用于第一级三 角点(应用拉普 拉斯纠正法)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距离测量精确 度范围 1/75,000 1/50,000 1/30,000 1/15,000 1/7,500 使用仪器的 类型 (f) 距离 )天文和角位观测 E.D.M设备 T4 或 DK11,3A,T3, DKM-3 钢尺 或 E.D.M设备 C.F导线 钢尺 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 T1或等价物 2.1 一级导线测量 简介 一级导线测量是指从C.F导线或更高等级三角点开始,这将组成大城镇地图的主要框架。 导线通常是指沿公路或铁路或海岸线,且闭合误差小于1/30,000。 2.2 规范 (i)导线边长度 大于等于1.5公里 (ii)方位角测点 不应超过10个或相隔不应大于8公里 (ii)仪器 见上表 2.3 标识 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 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 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①?方位角计算(左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Z C士180 °= 270+ °70 - 180 = 160 ° a DE = a CD +Z D士180 ° =160 + 100 - 180 =°80 ° a EB = a DE +Z E 士180 °= 80 + 130 - °180 =° 30 °

②?方位角计算(右角) 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a AB = 30°,可求出其 它方位角如下: a BC = a AB + Z B ±180 ° = 30 +°60 + 180 =270 a CD = a BC - Z C 士180 =270 -°290 +°180= °160 a DE = a CD - Z D 士180 ° =160 - 260 - 180 =° 80 a EB = a DE - Z E 士180 ° = 80 -230 - 180 =°30 ° 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 180°则加上180° (大减小加)。 ③?坐标与距离计算方法

同理可以得到D 点与E 点坐标 已知 A,B 两点坐标 A(Xa,Ya),B(Xb,Yb), 1.求AB 方位角及距离 a AB = (Y A )/(X B -X A ) = Tan a x YB-Y A A / 注意:测量中坐标系x , y 与数学中坐标系x , y 相反 X B-X A 一甘 — I Y D AB = v {(X B -X A ) 2+(Y B -Y A ) 2} 2.求C 点坐标C (Xc,Yc ) Xc = XB + D AB ? COSk AB Y C = YB + D AB- Sin a AB

等导线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XX学院XX班实训项目 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书 XX学院XX实训项目 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 总工程师(签名): 主要设计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XX学院四等导线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1概述 1.1项目来源 为了加深泸XX学院XX班同学们的控制测量能力与了解,本校于2018年7月5日到7月8日在本校开展由实训老师带领的控制测量实训。 1.2项目执行情况 XX控制测量实训任务由XX班实训2组于2018年7月5日至7月8日完成。共完成四等导线点选点埋石6个点,四等导线点选点观测及平差计算6点;完成四等三角高程水准测量。 1.3作业区概况 本次作业范围包括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周围地区。气候处于夏季燥热多雨,测区内大部分为马路,楼房,测区并不开阔高建筑较多。 2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情况 为获得国家80坐标系的点成果,我们选择了测区周边的WT07、WT08、WT06等3五个GNSS点,进行符合四等导线测量与四等三角高程测量。 表1:已知GNSS点成果表(1980西安坐标系) 3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文件 1)16级《控制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2)《控制测量》教材

4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4.1四等导线控制测量 4.1.1四等导线点的布设 在校园内布设符合导线形式,布设不少于5个待定平面控制点,平均边长不少于120米布设形式如下图;精度为一级导线 网型: 4.1.2四等导线点的选点与埋石 全测区共埋设4个钉子四等导线标石。 4.1.3四等导线的观测技术要求 作业方法 1.脚架安置:打开脚架前,一般将脚架伸高至脖颈高度,张开脚架初步置平、对中到站点位置,用脚将脚架踩实到土里。 2.仪器安置:开箱取出仪器,并随手关上仪器箱;仪器固定到脚架后开机,进行对中整平; “配置”菜单→仪器设置→TPS→输入温度和气压→返回主界面; 3.准备好记录表和笔,填写“站点”“选手号”“线路编号” 4.“测量”菜单→进入自由测量模式:盘左(贴有合格证一边为盘左)照准后视站点→按“HZ”置水平度盘为“0”→精确照准→读取方向值(读数至“秒“)→记录方向值→测距(读数至“㎜”)→记录; 5.顺时针转动仪器,盘左照准前视站点棱镜→读取方向值→记录方向值→测距→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