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门洪华

2013-1-29 17:38:0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8年8期作者简介:门洪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以寻求打破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为主旨。东北亚安全困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双边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并存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安全逐步确立集体安全,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安全困境战略应对东北亚中国

19世纪中期迄今,东北亚一直是中日美俄等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也自然成为诸大国竞争的焦点。冷战时期东北亚是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阵地,冷战后亦是冷战遗产犹存、热点频发的不稳定地带和最有可能出现大国冲突的地区。这样的情势决定了东北亚相关各国以安全诉求为核心,其安全压力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地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形成也困难重重,与日益走向缓和的国际大环境相比,东北亚安全情势尤其复杂,并影响到地区经济合作、能源合作乃至国家间正常关系。由此看来,东北亚的安全困境是无解之局。另一方面,由于涉及中日美俄诸大国利益,东北亚的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东北亚既有安全困境(尤以朝核危机为爆发点)触动了所有相关国家的神经,打破既有安全困境关乎相关各国

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包括蒙古在内的地区诸国的共同愿望。概言之,相关诸国均在思考应对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

安全困境的传统战略应对措施往往是建立霸权、军事结盟和寻求均势,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教训则使集体安全思想成为全球范围内寻求安全的路径。20世纪80年代迄今,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因素跨越国界,国家安全的传统边界已经被打破,当代解决地区安全困境的两种模式也引起了各国浓厚的兴趣:共同体模式与合作安全。在这两种模式中,前者寻求高制度化的超国家架构,后者则寻求低制度化的协商一致。西欧模式是大国主导的共同体模式,法德构成整合发动机;东盟模式则是小国合作的共同体模式,寻求协商一致。合作安全将安全困境从结构性概念发展到进程性概念(Processing Concept),并成为一种待检验的应对之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付诸实践。当前,反思霸权、同盟、均势、集体安全的成败优劣,从共同体建构中获得启示,寻求合作安全,集中体现了各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也为东北亚安全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溢出效应

东北亚安全困境随地区内外大国的入侵而产生,对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控制权的争夺尤其构成了东北亚安全史的基本内容。18世纪之前,东北亚的重要国家仅中国而已。19世纪中后期,日俄交替侵华,其中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使得中国丧失了东北的安全屏障;日本在20世纪初吞并朝鲜,入侵中国东北,操纵成立“伪满洲国”,并妄图依此构建“大东亚共荣圈”。二战之后,美国驻军朝鲜半岛和日本,视之为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桥头堡,并直接导致中国台海两岸的分治、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钳制东北亚安全的美日中俄四角应

运而生。东北亚形成了以中俄朝(以双边友好条约形式)为一方、以美日韩(以双边军事同盟和美国驻军为形式)为另一方的对峙体制。东北亚是世界上惟一处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美日俄四大国包围之中的地区。四国在地缘上聚焦于东北亚,历史上因相互矛盾而多次兵戎相见,其地区影响力无法忽视。

作为冷战体制的遗留地,东北亚集中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与封闭国家等各种政治类型国家,这里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冷战遗留下来的热点问题,如领土、边界问题,也有冷战后大国兴衰带来的新热点,如大国利益分配的变化等,国家统一、领土纠纷、能源资源、生态保护、核武器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而且东北亚各国战略互信程度极低,缺少有效的安全制度约束,从而使得安全困境普遍存在。东北亚各国奉行不同的安全政策,更使众多安全困境之间相互影响乃至相辅相成,地区热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失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尤其是朝鲜半岛局势发展成为区内外强国显示实力和影响力的焦点。

安全困境不仅是一个结构性概念,也是一个进程性概念,其存在也必然溢出到其他问题领域,因而还是一个功能性概念。基于此,下文将从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等三方面来分析东北亚安全困境。

结构性安全困境多与传统安全相关。就单个国家而言,东北亚是世界主要力量中心的汇聚点。东北亚有世界三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日和崛起的中俄,还有韩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和朝鲜这样的封闭国家。军事上中美俄是核大国,日本是常规力量大国,而朝鲜核武器开发举世瞩目。东北亚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战略目标对冲,历史和现实矛盾分外复杂。勘为表征的是,历史积怨和现实制约导致朝美、朝日关系未实现正常化;且朝鲜半岛

重兵对峙,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面积2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半岛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密集的地区,有朝韩正规军近190万人,美国驻军3.7万人。加上其他东北亚国家的军事集结,可以说东北亚集结了数百万大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庞大的军事集结是战略互信缺失的结果,又反过来加剧了各方战略互信的缺失,构成了安全困境上的恶性循环。

从双边角度讲,东北亚素来缺乏多边主义传统,军事同盟和双边主义最为流行。东北亚安全架构的主要组成因素是美日联盟、美韩同盟、中朝传统双边友好关系,以及中俄朝等的单边力量结构,而较为完整的安全框架就是美国建立的双边军事同盟。但排他性的军事同盟在战略上导致相互猜疑,在地域上覆盖不全,在成效上则易引致对抗性思维和制衡性行动,从而阻碍了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达成。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了其他双边关系,如台海问题关乎中国最核心的战略利益,也对中日、中美关系构成了重大牵制,固有的双边领土、领海纠纷(如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韩日独岛/竹岛之争、俄日北方四岛争端等)具有零和博弈的性质,极大地制约了有关各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和战略互信。尤其是位于千岛群岛南端的北方四岛是俄罗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对日军事行动的前沿阵地,即使日本把对俄

援助、签订和约与领土问题挂钩,俄做出让步的可能性也不大。可以说,领土、领海本身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各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而这方面的争端不仅会激化国家间矛盾,带来地区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合作,使各国利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从多边角度看,东北亚缺乏可资利用的制度性资源,东北亚历史上从未真正形成过地区协作机制,缺乏有效的多边政治组织和广泛意义上的地区论坛及军事联盟。涉及东北亚安全的多边、超地区的对话机制主要有三个;始于1994年的东盟地区论坛(ARF),它是一个包括所有东北亚国家在内的泛地区性论坛;1993年成立的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其下设的“北太平洋工作组”目标就是推动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和朝鲜半岛稳定框架的建设;始于1993年、由中美日俄朝韩六方官员和学者共同参加的东北亚合作对话会(NEACD),它致力于建立信任措施,尤其在海事、核不扩散、危机预防、透明化等方面卓有成效。但总体而言,东北亚安全合作主要还停留在条约和协议层面,地区性多边安全机制的缺失引发了各国间的猜疑、畏惧与敌意,也导致对地区争端或潜在争端缺乏有效的制约、管理和仲裁。

东北亚进程性安全困境主要体现在各国战略调整的结果上,尽管其中不乏积极成效(如中国崛起对地区稳定的贡献),但消极影响更为突出。首先,美国推行导弹防御计划、强化双边同盟的做法加剧了地区安全困境。美国在东北亚的目标依旧是防止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挑战其核心地位,或成为其势均力敌的竞争者。美国对中国实施软遏制的战略目标没有变,美日同盟的加强使中国深感不安,售台武器被美国视为制约中国的重要筹码,从而增加了地区安全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美国没有放弃对朝敌对思维,美韩同盟的强化也使朝鲜感到了强烈的安全危机,并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朝鲜发展核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导致半岛局势

恶化。

其次,东北亚正在经历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划时代转型,尤其是中国全面崛起、日本政治崛起和朝鲜打破孤立的努力使得东北亚安全情势更为复杂,增加了稳定各国战略预期的困难。中国在东北亚采取均衡政策,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力不断增长,成为稳定东北亚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是,中国的和平发展威胁到了美日对亚洲领导地位的追求,两国均不会放弃对华接触加牵制的“对冲”战略,并会将东北亚安全和两岸关系视为制约中国的最有效因素。日本长期致力于东北亚主导权的争夺,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力图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尤其是2002年经济走向复兴以来,日本更是在东北亚特别是朝核问题上摆出了咄咄逼人的姿态,视朝鲜为战略遏制对象,争取收回失去的领土,试图建立以美日同盟为主导的地区多边安全体制,并与美国共同主导东北亚安全事务。朝鲜通过宣扬“拥核”的极端方式彰显其存在,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朝核危机是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交汇,美国更是把核扩散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进程将复杂而漫长。韩国采取与朝鲜积极协调的措施,致力于推进民族和解与半岛统一,对韩国而言,美韩同盟的双刃剑性质彰显,①未来对其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将更大。

另外,冷战遗留问题未能在进程中得到解决,并钝化为结构性困局。尤其是随着东北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和战略调整的加强,主要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均有所强化,并与历史认识矛盾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国家对安全困境的敏感。

东北亚的功能性安全困境源于地区权力结构,又受到进程性因素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主要体现在非传统安全、经贸合作、资源(能源)合作和社会文化等

诸方面。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非传统安全领域多是功能性领域,但源于传统安全考虑在东北亚诸国国家安全上的重要性,东北亚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纠缠不清,非传统安全合作展开有限,且无法取代传统安全议程,导致东北亚安全合作以稳定热点、缓解冲突等消极目标为重心。

从经贸合作角度看,东北亚国家之间不仅没有自由贸易区这样的正式协定,甚至连讨论经济合作的协商机制也不存在。尽管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比重增加等实质性经济联系在加强,但经济合作水平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中日韩三国早就形成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三国政府对加强地区合作也抱有积极态度,但历史因素、战略考虑、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形势复杂、政治互信缺失等制约了三国经济合作的深度,经济相互依赖反而导致战略层面的更大疑虑。概言之,东北亚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并没有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没有为缓冲地区政治紧张关系提供强有力保障,甚至未能实质性提高各方政治互信。反过来,经济合作无法取得进展又加剧了相互不信任。②

从资源合作角度看,东北亚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是世界少有的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尤其是东北亚能源匮乏国和丰沛国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建立东北亚油气联盟、铺设油气管道是可行的合作目标;而且,保障稳定的外部石油供应对中日韩三国都具有特殊意义。但是,东北亚各国缺少足够的信任和多边合作经验,特别是中日韩之间难以协调,中日提交的能源管道方案存在竞争性,使俄罗斯得以与中日讨价还价,导致石油供应的难以稳定成为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新延伸。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东北亚进入近代以来历经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西方文明强行介入,文化出现多元化的拼装,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

价值观冲突愈显,民族主义强烈。

综而观之,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大国关系的困境,是大国兴衰以及与之相关的战略调整的困境;是传统国家间关系关注相对收益的困境,制约着各国的发展利益和战略利益;是制度缺失的困境,导致国家行为的不可预期性和低互信度;是观念滞后于世界发展趋势的困境,零和博弈依旧为诸多国家所遵循。

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战略应对

东北亚是安全困境各种应对路径的实验场,曾经或正在检验霸权、同盟、均势、合作安全乃至集体安全的效用。东北亚已经排除了一国独霸的可能性,军事同盟、均势和大国协调并存,通过和平合作缓解东北亚安全压力成为各国共识,合作安全正在进行之中,未来确立以集体安全为特征的多边安全机制受到参与各方的密切关注。

东北亚各国在解决安全困境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结构性安全领域,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加强,美国也在直接或间接寻求双边同盟向盟国多边协调的方向发展。但美国不是东北亚霸主,它与东北亚其他大国形成均势格局,将均势视为东北亚和平的主要标杆,并寻求与东北亚诸国关系的重新定位。美国东北亚战略调整中的最重大调整莫过于对中美关系的调整。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华战略一直在遏制与接触之间摇摆。经过十数年的犹豫,美国终于以较为平衡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崛起,“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预期在一定意义上锁定了美国对华奉行接触政策的战略趋向。中美通过双边制度化渠道稳定了双边关系,为战略互动和多边领域的对话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东北亚政治关系有所进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走向稳固,美俄、中美关系大有改观,日俄关

系得到改善,美国对朝政策正在改变,韩朝关系有了较大发展,近两年来中日领导人互访并致力于构建战略互惠关系,这些进展为东北亚安全与稳定注入了活力,使得协调、合作安全成为各国共识。可以说,东北亚权力分配动态稳定,朝鲜问题、台湾问题都处于可管理的范畴内,大国间发生严重冲突的机会微乎其微。

③在领土问题上,零和博弈正在打破,尤其是中俄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和中日在东海争端上致力于“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的创建具有示范意义。不过,尽管东北亚各国综合国力有所升降,但传统同盟关系犹存,均势追求未变,各国不同的战略诉求依旧是钳制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建设的核心要素,也使得东北亚安全困境难以根本改观。

东北亚相关各国在进程性安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体现在朝核危机的应对上。东北亚寻求合作安全因朝核危机而起,朝核问题的解决使得东北亚真正进入了后冷战时代,朝鲜半岛成为各国政策调整和变革的试验场。④冷战结束后,朝鲜力图摆脱美国的孤立和封锁。1994年10月,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两国以履行框架协议为突破口开始改善双边关系。1997年12月,致力于解决“在朝鲜半岛建立和平机制及有关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的诸问题”的四方会谈正式开始。此后,谈判因朝鲜导弹开发而陷入僵局,六轮四方会谈成效寥寥。小布什上台后即强调对朝政策的检讨,并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和核打击对象。2002年10月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布什政府强调朝核问题不是双边问题,而是地区性问题,这明显有助于2003年8月中美日俄朝韩“六方会谈”的启动。朝鲜核武器使得美国不可选择军事打击的方案,也成为朝鲜面对美国强大压力而不退缩的最有保证的实力资本。2006年10月朝鲜第一次核试验之后,美国开始采取务实政策,而朝鲜也下决心走出孤立困局,进行战略大调整。⑤2007年2月,第五轮六方会谈通过《共同文件》,确定了朝核“去功能化”路线图,尤其是组建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机制工作小组间接表明了今后东北亚秩序重组的方向,“其意义并非止

于单纯地解决朝核问题,而是从战略上把韩半岛的永久和平与建立东北亚多方安全合作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⑥。根据同年10月通过的《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共同文件》,朝鲜同意2007年底对其宁边三个核设施实现“去功能化”,在12月31日完成对其全部核计划完整、准确的申报,并重申其不转移核材料、核计划或核相关知识的承诺。

到目前为止,六方会谈的成果尚不足以确保朝鲜无核化进程的不可逆转。首先,各方达成的协议中,朝鲜承诺申报的核计划内容未涉及朝鲜已经拥有的核武器;其次,目前确定的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方案只涉及宁边的5兆瓦反应堆,尚未涉及1994年朝鲜向国际机构申报的四个核反应堆的另外3个,即处于运转中的宁边IRT-2000型反应堆,1994年冻结的宁边50兆瓦反应堆和泰川200兆瓦反应堆;第三,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核设施的核查范围尚未包括丰溪里核试验场,无此则难以实现朝鲜可验证的弃核目标;第四,要解决核问题,半岛无核化至少需要彻底解决朝鲜的核设施、核计划、核材料、核装置等四个方面问题,去功能化只是最终废弃宁边5兆瓦反应堆及其后处理设施的第一步。朝鲜采取“切香肠”战略,将其核设施、核计划一小块一小块地拿出来交换,其最终目的不是弃核,而是尽可能获得利益满足。此外,朝鲜对驻韩美军核问题等的疑虑难以消除,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与朝鲜孤立困境的打破相关,其进程必将是漫长的。实际上,只要朝鲜无法在未来去功能化进程中向国际社会真实展现其弃核的决心,六方会谈就不能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⑦六方会谈遵循合作安全的逻辑,缺乏强制机制,是一个非正式的、灵活的进程,只能局限于建立信任措施和危机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应对危机事件。未来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东北亚各国在那些长期看来有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领域采取务实性合作措施。⑧当然,作为国际防扩散领域的一个创新模式,六方会谈的成就不容否定,这一多边安全对话通过地区所有国家在安全事务上的协调与合作,约束了各国的单边主义行为,

有助于缓解各国疑虑和安全困境的加深,将为建构东北亚长期和平与繁荣创造出新的制度化条件。

在功能性领域,东北亚合作也有一定进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东北亚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相关合作正在铺展。例如,在环保方面,中国治理大气污染、酸雨和风沙等努力既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客观上也在维护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其中,每年春季席卷中国北方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蒙古高原,并威胁到韩国与日本,三国如何携手帮助蒙古从根本上控制沙尘暴的源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无疑将促进各国间的合作。⑨在经济领域,中日、中韩、中俄等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但东北亚至今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主要是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国家层面的推进力度不大,中日韩三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尚未产生实质效应。当然,在次地区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上,东北亚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联合国呼吁联合开发图们江,中国的珲春、防川、敬信,朝鲜的罗津和先锋,俄罗斯的波谢特等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NEAR)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⑩

总体而言,当前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

从未来发展看,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将六方会谈发展成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平台,逐渐成为东北亚国家解决安全困境的基本战略趋向。鉴于中美日俄四大国战略动向的稳定性,东北亚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军事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的并存,拆散既有军事同盟的可能性不存在,但美日、美韩双边军事同盟有可能向三边军事协调演化,而其他双边关系也会增强其战略性,东北亚安全的动态战略平衡从而将继续得以维系,均势正逐步固化为东北亚解决安全困境的

基本点。与此同时,东北亚各国将会进一步加强安全对话和战略协调,以信任缺失为切入点,以国家利益为落脚点,寻求利益共同点,通过合作逐步构建信任机制,为地区和平与安全创造有利条件。以上安全条件和战略趋向表明,共同体模式难以成为东北亚的选择,东北亚最理想的安全模式就是具有强制性、制度性特点的集体安全。

集体安全得以成为现实必须满足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客观上,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要具有普遍性,特别是主要大国必须参与;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较高,经济制裁的后果足以威慑某些侵略意图;而且,国际社会明确禁止侵略,有组织地确保基本原则得到尊重以及各国团结抗击侵略。主观上,国家必须认可个体安全可以通过集体方式得到保护,安全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达成;必须认可集体安全机制的公正(Impartiality);必须信任其夙敌,为维护集体安全而“不惜与本国最直接的对手携手合作或者开罪于一个可靠的盟友”(11)。换言之,集体安全意味着:第一,国际现状可以改变,但国家不能通过发动战争来实现改变目标,而必须同意和平解决争端,通过谈判改变现状,有的国家有不接受该规范的可能,这样采用集体武力维持机制则成为必要;第二,反对国家只考虑自我利益的倾向,集体互助体系要求国家先虑及集体利益维护的必要;(12)第三,国家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第四,国际制度演进为强制性角色,既拥有充分授权,又具有执行力量。基于此,战略信任是构建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国际制度建设是集体安全达成的基本战略路径。

当前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就在于战略信任缺失和国际制度建设滞后。前者要求观念变革,后者要求制度创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东盟和西欧解决安全困境的共同体模式依旧有启示意义,虽然通过观念建构和制度合作实现地区一体化的战略路径难以复制,但足堪借鉴。世事沧桑,始自观念之变。东北亚集体安全

机制的构建,必须强调观念先行的战略价值,秉持平等基础、渐进方式、共同利益追求、制度化路径等理念,逐步锻造出地区认同,为地区安全合作奠定认识基础。东北亚国家要加强相互间的地区认同,倡导在地区范围内综合解决国际矛盾、分歧与利益安排,不断增进信任,促进合作。所有涉及东北亚各国利益的问题,由所有东北亚国家参与协商解决,在地区范围内综合解决各种经济、政治、安全问题,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东北亚各国尤其要进一步推进相互间经贸、投资、能源、运输合作,逐步形成经济上的命运共同体,为增进信任、建立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机制创造条件。

在地区国际制度建设上,欧盟的超国家性制度建设方式和东盟避免承诺的低制度化方式都难以适用于东北亚,东北亚需要大国担当乃至其政治决断,但不能超越诸强国的国家战略利益诉求。因此,最现实的路径莫过于从合作安全开始,将六方会谈与未来的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挂钩,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朝鲜半岛的和平体制,加强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当然,东北亚安全制度的建设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逻辑,坚持六方会谈的主渠道,逐步建立包括双边与多边、一轨与二轨、官方与民间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机制并存的安全对话,逐步将之融合为稳定的东北亚集体安全制度。

中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谋划

东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的重大缺口,台湾统一事关中国安全的核心,朝鲜半岛历来是中国战略安全的缓冲地带。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而地区经济合作滞后制约着中国在东亚的整体战略布局。可以说,中国安全隐患集中于东北亚地区,稳定北疆、发展两岸关系直至和平统一集中代表着中

国近年来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上的努力。中国在东北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推进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促成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制度框架,确保东北亚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国是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塑造者。在台海问题上,中国采取积极和富有战略性的姿态与行动,两岸关系正在走向稳定与好转,这有利于东北亚的整体稳定。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高度重视发展与东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巩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取得突破,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稳固发展,中朝传统友谊不断深化。在地区安全上,中国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尤其是主导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创立和制度化建设,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创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效应。在六方会谈中,中国也发挥了主导性作用,中国努力提醒美国人通过和平方式使朝鲜非核化是惟一可行之路,符合各方利益;同时耐心而坚定地劝说朝鲜理解核武器的威胁性、多方会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六方会谈向稳定地区安全的方向发展。将六方会谈发展成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尤其是,中国提出和逐步落实新安全观,为东北亚安全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基础。新安全观以合作安全为出发点,以建立信任措施为主要内容,以共同利益的汇聚和制度化为路径,以共同发展、共同安全为目标,为东北亚和平与安全提供了路线图。

中国和平发展是东亚整体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东北亚的繁荣提供了重要贡献和经济保证,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均形成了复合相互依赖关系。近年来,中国秉持开放包容、循序渐进的态度,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贸易、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以中国为核心的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较快,且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在多边层面,中国积极促动中日韩三边合作,着力推动三边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

还积极支持并参与图们江开发以及环渤海、环黄海、环日本海等次区域合作,鼓励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合作。

展望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鉴于东北亚安全与中国的未来密切相关,明确进行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调整、与地区诸国达成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建设性合作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逐步通过合作安全确立具有集体安全特征的多边安全机制、促进东北亚次地区安全秩序的形成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国的东北亚战略可具体描述为:增强国力但不谋求霸权,重视合作但不放弃寻求主导地位,强调制度约束但不放弃扩大战略空间,以制度性力量促进符合中国战略利益和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基本框架。具体地讲,在政治层面,加深与东北亚诸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协调与合作,尤其是开展与主要大国的常设性双边安全、经济战略对话,确立和加强相互间良性互动关系,以巩固中国塑造东北亚情势的整体优势;在安全层面,继续遵循结伴而不结盟的战略路径,继续主导六方会谈并促使其进一步制度化,为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奠定组织基础,并适时推动中俄朝、中日韩、中美日安全协调;在经济层面,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突破口,其顺序可依次为中澳、中俄、中蒙、中朝、中韩、中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力促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从中锤炼中国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的能力;在能源层面,加强与日韩等能源进口国的合作,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乃至中东的油气资源,共同建设输油管道和战略通道,减少共同的经济、政治风险,最终促成东亚能源安全共同体;在社会层面,进一步密切中外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通过人员交流、文化交流、学术交流促进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促成东北亚认同的逐步形成,为东北亚全面合作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展望未来,中国将担当主导推动东北亚合作的大

义,为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未来筹划,以其战略创新和地区相关各国的制度性合作,积极构筑东北亚地区新秩序。

注释:

①Joe S. Wit, "North Korea: The Leader of the Pack,"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4, No. 1, Winter, 2001, pp.77-92.

②李向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9-10期,第26-30页。

③Thomas Berger, "Set for Stability? Prospects fo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Studies, Vol. 26,2000, pp. 405-428.

④Kurt Campbell and Mitchell Reiss, "Korean Changes, Asian Challenges and U. S. Role," Survival, Vol. 43, No. 1, Spring 2001, pp. 53-69; Joe S. Wit, "North Korea: The Leader of the Pack,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24, No. 1, Winter, 2001, pp. 77-92.

⑤孙向丽:“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9期,第11-12页。

⑥赵成烈:“韩半岛和平机制的构筑与东北亚安全合作”,《当代韩国》,2007年夏季号,第11-16页。

⑦朱锋:《国际关系理论与东亚安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5-392页。

⑧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New Dimensions of China-Japan-U. S. Relations, Tokyo and New York: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1999, p. 17.

⑨李向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非传统收益”,《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9-10期,第26-30页。

⑩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是由中日韩四国29个地方政府于1996年9月发起成立的国际组织,旨在通过会员地方政府间的非政治性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维护和平。该联合会成员已扩大到中日韩俄蒙朝六国67个省级地方政府,推动着地区合作的进程。

(11)Arnold Wolfers, 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 Essays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Press, 1962,pp. 182-183.

(12)John Mearsheimer, "The False Promis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9, No. 3, Winter 1994/1995,pp. 5-49.

论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

论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摘要 对于中国来讲,在东北亚区域实现其安保、政治外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只能是构筑高层次的和实质性的国际间合作体系。中国与美国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相背,所以,中国要想实施东北亚区域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大幅度地削弱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这是重组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结构并实施东北亚区域战略所必需的前提。 关键词:中国;东北亚区域战略;政治外交战略;安全战略;经济发展战略

对于中国来讲,东北亚毫无疑问地是具有巨大的安保和经济利益的区域,其战略意义并不亚于东南亚地区。从全方位发展的战略角度看,东南亚和东北亚犹如带动中国腾飞的两只巨大的翅膀。因此,中国在这两个区域内的地位与影响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正因为如此,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府继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成功之后,把发展的战略目光转移到了东北亚区域.这就是以图们江区域的开发为龙头形成的大规模的国际性经济合作体系。但客观地讲,与东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相比,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远未达到我们的期望值。[1]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还没有形成构筑大规模国际经济合作体系所需要的政治环境,尤其是围绕朝鲜半岛的分裂现状而形成的周边大国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结构给这一区域的合作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使得东北亚各国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合作与交流。很显然,这种状况与中国在这一区域内所能追求的利益最大化相差甚远,换言之,能够带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腾飞的东北亚这只翅膀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构思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其目标理所当然地是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全方位的发展。而在设定这一战略目标之前,我们有必要讨论东北亚区域的哪种状态或结构最符合中国的利益、制约中国实现这种最佳状态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对于中国来讲,在东北亚区域实现其安保、政治外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只能是构筑高层次的和实质性的国际间的合作体系。如果在东北亚区域实现包括中、俄、日、朝、韩、美等国家的高层次的合作,那么,中国不仅会得到经济上的巨大利益,而且也能实现其安保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可以把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目标和东北亚区域国际政治环境的因素联系起来,寻找实施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的理论切人点: 这就是以怎样的战略视角削弱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支配力和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 一、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政治外交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外交的基点始终设定在发展经济这一基本的战略目标上,因此,中国东北亚区域政治外交的基本方向主要体现在构筑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尽可能避免区域纷争或冲突、遏制竞争势力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在这些外交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浅谈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 摘要:东北亚政治格局是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当今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同时牵动着东北亚政治结构的的变化走向。笔者从东北亚的政治格局的定义及现状入手,概括阐述其范围、含义及其现状,并探讨影响东北亚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和加深朝鲜半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解构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政治格局;东北亚;朝鲜半岛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definition and status quo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Northeast Asia, summarized elaborated its scope and meaning of the status quo, and to explore the main reason for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Northeast Asia. Strengthen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issue, we are more in-depth de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Northeast Asia.Key words: political pattern; Northeast Asia; the Korean Peninsula 1、前言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国家,包括西北边的俄罗斯,蒙古,还有中国,其次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北亚地区具有多样性。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 2、东北亚政治格局的现状 东北亚政治格局是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紧张局势不容乐观。众所周知,当今亚洲存在着朝核问题,东亚的朝核问题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问题由来已久,经历了许多年的危机和曲折,朝鲜核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种僵硬的停滞阶段。朝鲜核问题是美国面对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在美国的安全战略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在合作中推进中日关系发展。日本和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稳定。中日关系有四根支柱,就是经济合作、历史问题、安全保障以及日本国内政治体系。 再次,就是在东北亚地区内,中国与俄国、朝鲜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冷战”后的朝鲜半岛局势大体上仍然是中俄朝与美日韩的二元格局。具体到中俄之间则

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1.4

课目:现代军事理论 论文题目: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队别:研究生75队2连 姓名:孙磊 学号: 229201022006 时间:2011年1月4日

内容摘要 台湾问题是二战后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也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考虑到其自身的利益,将台湾问题上升到国际问题,企图对我国形成地理的遏制。在陈水扁政府期间,“台独”势力十分猖獗,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但在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关系有了一定的缓和。台海双方都能从经济发展大局考虑,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了经贸、文化、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随着台海局势的相对缓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本文主要围绕台海局势在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性,探讨台海局势缓和对两岸关系和对东北亚区域形势的影响,以及维护台海局势缓和、以致稳定发展的对策,这对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北亚台海局势安全形势

浅析台海局势缓和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 的影响 台湾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问题,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同时,台海问题是东北亚周边安全形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马英九的上台,两岸关系有了一定的缓和,随之也使得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台海局势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历史等原因,台湾始终是东北亚乃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虽为中国固有的领土,但由于台湾当局一再拒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倡议,甚至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要求加入联合国,公然挑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地位,他们挑起的三次台海危机不仅使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之路遭受重大挫折,也使台海局势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一)美日利用台海局势牵制中国大陆,在东北亚地区制造扩张军事力量的借口 从20世纪50年代美台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起,美国的军事力量就堂而皇之地部署在台海地区。随着冷战结束和世界逐步进入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格局,美国担心中国会取代前苏联成为美国称霸全球的主要敌人,因此对台湾的战略地位更加看重。他们大肆宣传中国的核军事力量对东北亚区域的潜在威胁,蓄意激化台海危机,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矛盾,并借助《加强台湾安全法》不断加大对台军售。1999年日本制定的《周边有事法案》,将钓鱼岛及台海纳入“有事反应”的范围,这是日本谋求亚洲军事第一强军梦的重要举措。2003年,美国海军《增强反潜作战能力》报告提出,美国海军应大力提高美太平洋战区反潜作战能力,以“快速摧毁具有相当规模的常规动力潜艇部队”,遏制亚太各国迅速掀起的潜艇发展热潮,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李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 (沪)1996年18期 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

布什2002《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布什新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了美国国家安全最主要的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 布什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面临的严重威胁是激进主义和技术的结合”。“9·11”事件表明,即使没有装备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利用飞机作为武器对美国发动袭击,就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当生、化和核武器随着弹道导弹技术一起扩散时,即使弱国和小的团体也能够获得对大国进行灾难性打击的能力”。布什政府认为,“据信伊拉克拥有化学武器,并计划获得核武器和生物制剂;朝鲜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弹道导弹生产商,并在积极的发展自己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其他的…无赖国家?也在寻求核、生、化武器”。 为了击败恐怖分子对美国威胁,美国必须使用所拥有的各种手段——军事力量、国土防御能力、司法制度、情报以及积极的措施。“我们反恐的重点次序是:破坏和摧毁全球的恐怖组织,并且打击它们的领导人,破坏它们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切断对它们的物资供应,断绝它们的财源。这样就能做到瘫痪恐怖分子的计划和他们实施恐怖行动的能力。” 另外,布什强调,对待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美国“要

在威胁真正形成之前将其摧毁,并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共识和自卫的手段”。要求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采取“反应”的姿态,要在威胁形成之前对它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不能让敌人先发制人。 二.通过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保持和平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在阿富汗发动了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军事行动,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的胜利与盟国及其他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布什政府认识到,美国要完成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打击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需要得到世界主要大国的支持,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与世界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报告》指出,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在许多领域都已经交叠在一起,美俄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战略关系,美俄将通过新的关系框架摆脱冷战的敌意,抛弃相互确保摧毁的旧观念,建立一种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布什政府认为,“美中关系是我们战略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而繁荣的中国的出现。”中美之间尽管存在很多分歧,但是在目前的反恐战争和推动朝鲜半岛稳定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而且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和挑战。而同样是地区大国的印度,美国认为,美印之间有着良好关系,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并在维护地区稳

东北亚局势在动荡中前行

东北亚局势在动荡中前行 按照国际关系学专业的定义来讲,东北亚特指朝鲜半岛以及俄远东至中俄边境这片区域,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复兴,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目前东北亚潜在的冲突点有五个,分别为: 1、中俄边境冲突,涉及外兴安岭,海参崴以及库页岛的归属权问题。 2、朝鲜半岛统一问题,涉及朝韩中俄美日六方,传统的大国角力场。 3、韩日独岛/竹岛归属权问题。 4、中朝韩长白山/白头山归属权问题。 5、日俄北方四岛归属权问题。 一、中俄边境冲突 首先应当指出,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由沙俄与清朝签订条约划界,与苏联无关,因此敌视苏联是不对的。中国人念念不忘的库页岛是18世纪末期就被日本江户幕府实际占领并控制,清朝在库页岛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居民点,而且设立了桦太厅开发署和县乡镇政府。俄国是从日本实际控制下夺取的。清朝送的是顺水人情,如果是在清朝实际控制下,是不可能送给沙俄的。再者,苏联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迄今为止对中国军事和经济援助最多的国家,同时苏联在抗日战争中是对中

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所以在这一点上中俄开战的几率很低。 二、朝鲜半岛问题 提到朝鲜半岛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朝核问题。近日,韩国外交部表示,韩国、日本和美国将在12月13日的三边会议上讨论朝鲜日益激进的核计划引起亚太地区日益严重的紧张局势。会谈旨在加强对朝鲜的国际制裁,巩固三国对朝鲜的单方面制裁。韩国外交部在一份新闻稿中称:“将(在会议期间)交换关于朝鲜及其核问题的观点。”核危机由来已久,其再度爆发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首先,美国,尤其是小布什政府的对朝强硬遏制政策是导致危机升级的根源;其次,朝鲜的核边缘政策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最后,美朝之间类似于博弈论中谈及的“胆小鬼游戏”式的互动,对朝核危机的爆发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工具,以国家利益为判断标准,这是一种比较简约地分析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模式。朝核问题的主要当事方是朝鲜和美国,但它实际上牵涉到相关六方的利益。所以朝核问题实际上包含六方的互动和利益博弈,搞清楚相关任何一方的利益与互动策略,都是我们分析朝核问题的必须。从美国的角度看,朝核问题实际上是美国谋求霸权与朝鲜维护主权之间的一场博弈,这是朝核问题的实质。从日本的角度看,主要是利用朝核危机,为自己实现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添一臂之力。从韩国的角度看,朝核问题使韩国外交陷入到“南北统一民族”和“美韩同盟”之间进行痛苦抉择的困境。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积极介入到朝核危机中,是在当前非均衡态势下的有利选择。从中国的角度看,

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安全、文明、绿色施工设置-2.0修订版

安全、文明、绿色施工现场布置图集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项目名称: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 编制日期:2017年8月20日

第1页共4页 目录 第一章办公区 (1) 1.1鸟瞰图......................................................................................11.2办公区全景..............................................................................21.3办公区外景..............................................................................31.4箱式房(1)............................................................................41.4箱式房(2)............................................................................51.5会议室......................................................................................61.6屏风..........................................................................................71.7健身区......................................................................................81.8绿化园地..................................................................................91.9花坛........................................................................................101.10分类垃圾箱..........................................................................111.11职工书屋、党员活动室(1)............................................121.11职工书屋、党员活动室(2)............................................131.12应急反应队伍集结点..........................................................141.13蝴蝶成长记..........................................................................151.14优秀员工..............................................................................161.15擦鞋机..................................................................................171.16太阳能、风能路灯..............................................................181.17夜间灯带..............................................................................19第二章生活区 (20) 2.1管理人员生活区 (20) 2.1.1职工之家...................................................................202.1.2党建宣传长廊...........................................................212.1.3喷泉、假山...............................................................222.1.4防腐木凉亭(1).....................................................232.1.4防腐木凉亭(2).....................................................242.1.5雨亭...........................................................................252.1.6食堂外景...................................................................262.1.7大宴客厅...................................................................272.1.8小宴客厅...................................................................282.1.9职工食堂及配电室...................................................292.1.10内部厅.....................................................................302.1.11洗碗池.....................................................................312.1.12碗柜.........................................................................322.1.13浴室洗漱池.............................................................332.1.14浴室淋浴器.............................................................342.1.15洗衣房.....................................................................352.1.16卫生间.....................................................................362.1.17夜光灯、喷淋.........................................................372.1.18夜间灯效.................................................................382.1.19活动室.....................................................................392.2劳务人员生活区(1)..........................................................402.2劳务人员生活区(2)..........................................................412.2劳务人员生活区(3)..........................................................422.2劳务人员生活区(4). (43)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大战略的发展 2012年12月04日17:46 作者:知远 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战略,平衡国家实力要素的目的、途径和手段,以实现国家安全并保护、维护和促进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成功的话,这个过程最终将导致大战略或统一的战略的发展,这个大战略将把价值观和利益与产生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战略评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政策将在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加以表述。然后,这个战略将作为政府的一份统一文件。1 本文将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起源和发展。本文还将分析,美国总统根据1986年《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的规定,编制并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的要求和内容。本文随后将介绍和分析1987年、1988年、1994年、1998年和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以上这些报告是否实现了《戈德华特 - 尼科尔斯法案》为美国提供一个统一的战略或大战略的意图。选择这五份报告的原因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报告代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和方向的新的或重大的变化。 背景:美国国家安全结构发展的历史回顾。 实现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提供所需的政府机构和机制,组织国防机构,统一武装部队,将科学用于军事目的,动员军队的人力,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分摊国防的费用。2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孤立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那一天结束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人们认识到,美国和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意识形态竞争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努力界定和完善国家安全结构和战略的过程始于二战期间,并在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案》中第一次正式阐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将两种根本不同的政治理念引入了关于美国未来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的辩论之中。第一种理念与旧的保守政治文化有关,担心发展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制,会危及与美国民主有关的基本价值、原则和制度。他们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安全结构会浪费资源,严格地管制这个国家的青年,将权力过于集中在联邦政府,尤其是军队。这些人还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行政部门会破坏国会和行政部门之间符合宪法的基本平衡。4 第二种理念是一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希望在世界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这种理念强调,美国已经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这种新的威胁需要更高程度的军事警惕和战备,可以为美国的国防动员国家所有的资源。此外,他们还认为,保卫美国的自由与保卫其他地方的自由是不可能分割的。5 “和平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美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有通过捍卫整个自由世界的安全来保卫美国的安全”。6 最后,正如民主社会的所有政治进程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之间的辩论以妥协告终。在国防问题上产生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妥协。制订战略不是一个理性的和系统性的过程。事实上,这是一个紧张的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和妥协,才产生了国家战略。7 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行动的准备与实施,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斗争,陆军部内部的斗争以及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的斗争。8 主要的不足在于:陆军和海军之间关于空中力量的作用之争;关于国家的安全结构不能再基于一种适用于平时的组织结构,又基于一种适用于战争的不同组织结构的认识;陆军和海军关于战后的作用和任务的分歧;和平时期的国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地特点及趋势

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特点及趋势 李福兴 2012-8-13 15:13:57 来源:《国际展望》(沪)1996年18期述评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东北亚地区正经历着战后以来的转折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但是,由于该地区各主要国家之间战略关系的调整,加之意识形态、民族统一、经贸摩擦、领土及海洋权益纠纷等因素,使该地区的各种矛盾仍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一) 1,缓和与稳定成为当前东北亚地区形势的主流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各国都谋求建立和保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它们都把谋求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放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首位。美俄关系已由过去的军事对抗转变为协商与合作;中日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虽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亦逐步加强;中俄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美朝之间就困扰多年的核问题达成了框架协议,紧张关系有所缓和;朝韩经济交流和对话渠道也逐步建立起来。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形势发展的主流。 2,美、中、日、俄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制约作用增强

冷战后,在东北亚地区取代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是中、美、日、俄四极关系,且四大国均在该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任何一个大国又都不可能独自处理东北亚,特别是朝鲜半岛事务,这种四大国相对平衡、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格局有助于保持当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1)美国试图维持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美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积极推行其“民主制度”和美国的价值观,保持美国对亚太政治事务的控制力;经济上,交替使用交流与制裁的手段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军事上,重申对日韩两国的义务,把维系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作用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并借此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遏制日、中、俄发展,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2)日本企望在亚太地区发挥重大作用。从目前情况分析,日本东北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继续依靠美日安保体制,在强调与美分担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分享权利,倡导建立新的亚太安全机制,为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亚太经济圈创造条件;经济上,通过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确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军事上,企图将日美安保体制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在朝韩半岛问题上,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与统一而强大的朝鲜为邻,认为无论是以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统一,都会对日本构成极大的威胁,而维持半岛现状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日本的上述做法虽不完全悖逆于美国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作用是一种挑战,形成了与美既有合作也有争夺和牵制的局面。 (3)俄罗斯正试图“恢复传统势力范围”。北约的东扩趋势促使俄罗斯对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提出了“恢复大国地位,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

朝鲜核危机及其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

朝鲜核危机及其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 内容摘要 朝鲜半岛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一直是世界政治的焦点之一,两次朝鲜核危机的爆发,均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客观分析朝鲜核危机产生的原因与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透彻的了解这个问题,更加有助于我们看清和分析朝鲜半岛的局势。 朝鲜半岛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新的安全格局的形成。 东北亚地区涉及美俄中日等大国的利益,这一地区任何政治力量对比上的变化,不仅会带来亚洲政治格局的改变,甚至会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来阐明朝鲜核危机对东北亚各国的不同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各大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选择,来对目前的东北亚局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在进一步维护美日韩同盟的基础上,谨慎制订其朝鲜半岛政策,希望朝鲜半岛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日本为了实现其“正常大国”的目标,在东北亚和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中积极追随美国的步伐。

俄罗斯正在努力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因此特别重视自己在朝鲜半岛所扮演的角色,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统一持积极的态度,但是不希望其落入某一个大国的手中。 中国的东北亚战略就是要积极参与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既要反对美国的遏制政策,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展开双方的合作。 朝鲜核危机所引发的政治、安全连锁反应将对东北亚这一地区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世界的政治格局。 朝鲜核危机使得美国更加重视其东北亚战略并且开始注重与中国的合作。 而日本由于受朝鲜核危机的影响,不得不暂时放弃其“独立”的外交路线,继续追随美国的步伐,但是也为日本借机调整防卫体制和防卫政策提供了借口。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朝鲜核危机提供了一个恢复其在半岛影响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朝核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对于韩朝两国来说,朝核危机为统一之路设下了障碍。 朝鲜核危机的解决过程中,尽管各方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朝核危机和平解决的前景不容乐观,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使得危机的解决过程困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提炼版)

美国信息安全综述 1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演变 美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是最早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战略的国家,并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美国现行的信息安全战略属于“扩张型”信息安全战略。为实现扩张性战略目标,美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组建了从国家层面、部委层面到机构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在各个层面上力求做到分工合理、各司其职;国防部成立了网络战司令部,积极部署信息战:进行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估,对信息安全状况、信息安全政策落实情况和信息安全能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革信息安全战略。 1.1克林顿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克林顿政府任职期间,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l世纪初,美国信息安全战略发展为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的信息安全战略,并且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 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总统令(PDD.63),第一次就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完整概念、意义、长期与短期目标等作了说明,对由国防部提出的“信息保障”作了新的解释,并对下一步的信息安全工作做了指示。1998年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制定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提出了“深度防御战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没施的深度防御目标p】。2000年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颁布,是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重大事件。在该报告中,“信息安全”被列

入其中,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正式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信息安全正式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框架,并开始具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此外,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多个信息安全保护组织,其中包括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委员会、全国性的信息保障同盟、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关键基础设施保障办公室、联邦计算机事件响应能动组等。 1.2布什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由于“9·ll”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布什政府在任期间,美国把信息安全战略置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地位,非常关注贯彻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措施。 2001年美国发布第13231号行政令《信息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将“总统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改为行政实体“总统关键基础没施保护办公室”,作为联邦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最高管理协调机构。2003年2月发布砜网络空间的国家战略》,进一步保护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吲。此外布什政府还渊整国家信息安全工作机构,设置直接向总统负责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职,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保密局信息战处、联合参谋信息战局、信息系统安全中心,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配套的工作机构,以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协调、统一与效率。 1.3奥巴马政府信息安全战略 奥巴马政府虽然刚刚上任不久,不过依旧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网络安全评估,试图改变美国信息安全保障不力的情况,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试析后金建立前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1sx09)。 作者简介:王臻,延边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朝鲜史。 ① 《明太祖实录》卷51,洪武三年四月己巳。 ② 《明太祖实录》卷199,洪武二十三年正月甲申。 ③ 《明宣宗实录》卷84,宣德六年十一月乙亥。 ④ 《明神宗实录》卷444,万历三十六年三月丁酉。 ⑤ 《明神宗实录》卷450,万历三十六年九月辛卯。 试析后金建立前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 王 臻 (延边大学历史系,吉林延边133002) 摘要:明朝后期周边形势严峻,既有来自蒙古的威胁,又要防范女真人的发展。建州女真部在其首领努尔哈赤领导下,同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斗争。朝鲜既要维持与明王朝的传统封贡关系,又需对建州女真部心存戒备。总之,后金建立前,伴随着建州女真部的迅速崛起,东北亚地区政治秩序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明朝;建州女真部;朝鲜;东北亚局势;变化 中图分类号:D829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10-0136-03 历史上,东北亚各个国家和政权之间为争夺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在东北亚地区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 16世纪末期,随着建州女真人在明朝东北边疆的迅速崛 起,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态势在悄悄发生着变动。 一、明朝后期在东北亚地区的尴尬地位 16世纪中后期,作为中国大陆正统皇权的朱明王朝已经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作为东北亚地区上国的地位也产生了动摇。已到暮年的明王朝,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力量的削弱,诸多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民怨沸腾,起义不断。同时,明朝面临的周边形势也更加严峻。 首先,明朝不得不正视“北虏”问题。所谓“北虏”,是明廷对居住在北部边疆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的称呼。明朝建立后,蒙古贵族即退到大漠以北,但时时派兵南下抢掠,骚扰中原政权。明廷对蒙古势力除了进行战争征服,还注意招抚,采取两手政策,瓦解北元势力。如明太祖曾致信逃到漠北的元顺帝,宣称只要他们臣服明朝,“籍我之威,号令其部落,尚可为一邦之主, 以奉其宗祀” ①。对于来降的蒙古故将,明太祖也令其“就水草便利之地居住” ②。明成祖对蒙古部落采取抑强扶弱的政策,此后历代明朝皇帝对蒙古部落推行“以 夷制夷”、“分而治之”的策略,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争斗、彼此削弱,趁此加强镇压。 第二,明朝中后期,“东夷”问题严重。“东夷”即明廷对生活在东北边疆的女真人的蔑称。明朝对女真族的统治措施,一是通过设立羁縻卫所,授予女真上层首领以官职,允许通贡,开设马市,使女真人与中原进行贸易等,对女真分而弱之、间而治之,使其互相牵制,所谓“朝鲜非无马牛而与之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皇祖许其互市,亦是怀远 之仁”③。二是“以夷制夷”,使女真部落相互猜疑, 力量分散,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他们的目的,所谓“各雄 长,不使归一者,盖以犬羊异类,欲其犬牙相制也” ④。尤其是16世纪50年代以后,明廷管辖包括女真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时,实行民族分裂和民族歧视政策,所谓“夫夷狄自相攻击,见谓中国之利,可收渔人之功……使其各自雄长,不相归一者,正谓中国之驭夷狄,必离 其党而分之,护其群而存之” ⑤,利用女真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相互制衡,彼此削弱,其目的是使女真人难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便于明朝对其有效地控制。除了通过制造内部矛盾、扶持一部压制另一部等手段外,明朝还利用蒙古力量来遏制女真的发展,“以金元世仇, 6 31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摘要: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利益交汇、角力之地,快速发展的中国,日渐有崛起之势,尝试冲击亚太地区现有秩序;“世界警察”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一直将此作为战略前沿;二战战败国日本,仍保留强大的国家实力,并向往走向“正常国家”;朝鲜半岛,两国历史上的纠葛,现实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除此之外,俄罗斯、蒙古等国家,虽然此时的他们无力顾及此地,但是也对该地利益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国家的地缘利益,大国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博弈,国家战略关系非常复杂,难以把握。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朝鲜开启核试验之后,这里成为了世界安全格局中极为脆弱一点。所以当今东北亚局势的势变,都可能导致亚洲甚至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塑。 关键词:东北亚中国周边环境国家博弈 东北亚作为亚洲与太平洋相连的咽喉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战略高点。目前东北亚的地缘争端主要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都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场地缘争端。(2)长期性,历史性。历史问题是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沉重包袱,国民情绪对立的根源所在,同时也是各国发展军备的借口。如今的东北亚问题还是历史问题的长期堆积,其中包括:中朝韩与日本间的侵略关系,朝韩之间的国家分裂问题,朝鲜战争问题等,这些都导致该地区安全形势堪忧。(3)利益纠葛复杂。各个国家在此地区的博弈的目的、期待结果基本都不相同,并且因为利益纠纷,国家间存在的政治互信有限,导致很多问题不能达到共识。本文便首先从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说起,由此再谈谈如今的东北亚安全态势的种种表象和根源及其未来可能态势。

一各个国家在此的战略部署 在此部分主要就东北亚利益相关国家:朝鲜、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的战略利益说起。 1.朝鲜 朝鲜,是东北亚局势的最大一个变量。朝鲜自2006年开启核试验以来,一直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坚决态度研制核武器,这都是挑起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关键诱因,这也是首先谈朝鲜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研制战略武器装备都是十分耗资的(研制和保养),并且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战略威慑,并不能投入实用(基本不可能爆发核战争),所以可以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那么朝鲜为什么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并且在国民极度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仍要将十分有限的国家资产投向核武器研制呢? 在我看来,是由于朝鲜在当今世界的定位以及金家为维护其对朝鲜政权的掌控。首先,朝鲜从地缘不具备快速发展工业的能力;其次金氏家族完全掌控着国家,在这一基础上,金氏家族为维护他对朝鲜的绝对控制,不可能完全放开国家进行工业革命或者是资产改革。这些都是如今朝鲜极端贫穷、闭塞的原因。所以朝鲜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国家,他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第一,韩国对其的统一。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国力超过朝鲜太多。第二,中国。毕竟自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后,正式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置郡统治,即历史上著名的“汉四郡”。①从这一时期一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一直都是朝鲜的宗主国。虽然目前,中国是朝鲜的最大支持者,但仅仅是因为他的位置恰好在中国之前,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但是真到中国国力能够重建东北亚平衡时,朝鲜就可能被中国吞并或者任韩国吞并。这些安全问题都导致朝鲜必须武装自己,让自己能上谈判桌,或者说是自己能成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6233542.html, 俄罗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回应及评析 作者:李瑞琴 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2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 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关键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中国 DOI: 10.19422/https://www.360docs.net/doc/3b16233542.html,ki.ddsj.2018.02.007 2017年12月18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俄罗斯认为,《报告》毫无根据地将中俄等国视为威胁确立了对抗路线,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其目的是“不惜一切代价保留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明显弱化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将充分考虑应对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但仍保留改善俄美关系的机会和余地。 俄罗斯认为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 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 俄罗斯各方发声,认为美《报告》表示出对抗而非合作、攻击而非建设性的意图,只能增加国际局势的不安全,“修昔底德陷阱”现象已在《报告》中呈现。 一、俄罗斯认为《报告》颠倒黑白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报告》使用了进攻性的外交语言、侵略性的军事语言。《报告》将俄中视为美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与美国在进行地缘政治对抗以在一些地区取代美国,并指责俄罗斯创建了有进攻性的基础设施。[1]对此,普京指出是美国在1987年首先违反了关于消除中程和短程导弹的条约,此后美国一直在违反这些协定,俄罗斯有充分权利应对美国不断增加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威胁。[2]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报告》的 内容具有“帝国意味”,反映出美国不愿放弃单极世界格局的意图。[3]俄罗斯认为《报告》中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保留未来与美抗衡的主动权。 二、《报告》确立了对抗路线 俄罗斯外交部指出,美新安全战略的一大支柱是“以实力维持和平”,把俄罗斯等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视为对美国的挑战,这意味着美方无意与他国构筑伙伴关系,无意平等开展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