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乡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2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2009年9月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1. 项目名称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2. 委托单位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3. 编制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

北京林业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委员会

1、领导小组

组长:艾毓辉

副组长:陈学云陈幸良郑兴华张燕严代碧成员:刘诚谢玉常李丹江克华谢宗良

2、技术小组

组长:彭镇华

副组长:王成林农

成员:慕长龙张志强贾宝全肖前刚邱尔发肖宾曾晓阳谢宝元郄光发叶玉涛

李伟郭二果陈辉古琳唐丽霞

孙婧候晓静杨伟伟张清彦李黎

前言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是成都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大决策,也是成都建设“经济中心、文化名城、休闲之都”的重要战略举措。

多年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林业产业初具规模,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截止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6.80%,“四旁”绿化面积达4.93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5.39%,绿化覆盖率38.58%,人均公园绿地11.23平方米,林业总产值达213.8亿元,乡村林业从业人员达400余万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为了巩固已有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快林业园林发展步伐,推进成都生态文明建设,配合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2006年,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本规划,为此成立了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规划工作技术小组。

规划编制专家组收集了成都市近十年来林业发展、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资料,以及70年代至2006年四个时期的卫片资料,实地考察成都主要街区园林建设和山区林业发展的情况,深入分析了成都市与绿化相关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绿化现状与潜力,提出成都市城市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工程,于2007年底形成初稿交由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征求成都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分别在成都和北京召开了四次协调和研讨会,就成都市将建设的具体工程进行研究。规划编制专家组在充分吸纳各部门的意见后,形成了《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

体规划》评审初稿。随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以此稿的内容向社会发布了林业园林建设的规划蓝图,并以此稿为依据开展了林业和园林建设。由于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为了有力地推进成都林业和园林建设,规划编制专家组经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商议,针对512地震对成都市造成影响的实际,在规划文本原有基础上增加了防灾避险和地震损毁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内容。

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基期为2007年,规划期为2008-2020年,旨在重点明确成都城市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工程。

在《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部门为《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能顺利编制完成提供了大量资料和许多好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水平有限,规划文本难免有错误之处,希望社会各界不吝赐教。

目录

第一章成都市绿化发展背景分析 (1)

一、城市绿化在城市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1)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

(二)益于市民身心健康 (2)

(三)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

(四)提高社会生态文明 (3)

二、国内外城市绿化发展分析 (4)

(一)国外城市绿化发展的启示 (4)

(二)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趋势 (7)

三、成都市自然经济社会状况 (10)

(一)自然状况 (10)

(二)经济概况 (12)

(三)社会发展 (12)

第二章成都市与绿化发展相关的主要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13)

一、生态环境问题 (13)

(一)城区污染问题 (13)

(二)城郊环境形势 (16)

(三)山区水土流失 (18)

(四)湿地系统功能 (19)

(五)市域生态系统破碎程度 (19)

二.城乡经济发展问题 (20)

(一)城市反哺农村中的问题 (20)

(二)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社会经济问题 (21)

三、生态文明社会建设问题 (22)

(一)城乡居民健康 (22)

(二)环境保护意识 (22)

(三)生态示范区和绿色家园建设 (23)

(四)生态文化 (23)

第三章成都市绿化现状与潜力 (25)

一、发展现状 (25)

(一)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25)

(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25)

(三)林业产业初具规模 (26)

(四)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27)

(五)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27)

(六)从业人员逐年增加 (28)

二、存在问题分析 (28)

(一)资源数量与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8)

(二)森林生态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8)

(三)城市绿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加 (29)

(四)乡村人居林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9)

(五)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30)

(六)城乡绿化体制、机制的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 (30)

三、必要性 (30)

(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30)

(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31)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31)

(四)弘扬巴蜀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 (32)

(五)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32)

(六)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 (32)

四、发展潜力 (33)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33)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提供了坚实后盾 (33)

(三)繁荣的生态旅游带来了无限契机 (33)

(四)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建设内涵 (34)

(五)社会的积极参与注入了勃勃生机 (34)

(六)政府的高度重视提供了有力保障 (35)

(七)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 (35)

五、限制因素 (35)

(一)生态建设用地紧张 (36)

(二)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36)

(三)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36)

(四)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37)

第四章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8)

一、发展理念 (38)

二、指导思想 (39)

三、建设原则 (40)

(一)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产业富民 (40)

(二)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分区施策 (40)

(三)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40)

(四)坚持科技兴绿,加强依法护绿 (41)

(五)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社会参与 (41)

四、发展指标 (41)

(一)指标体系 (41)

(二)核心指标 (43)

五、建设目标 (46)

第五章规划依据和总体布局 (48)

一、规划依据 (48)

二、布局原则 (49)

(一)服务城市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49)

(二)立足整个市域,兼顾周边地区 (49)

(三)林水相依规划,构建生态网络 (49)

(四)遵循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50)

(五)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50)

(六)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50)

三、总体结构布局 (50)

(一)布局依据 (50)

四、总体空间布局 (53)

(一)布局依据 (53)

(二)布局框架 (55)

五、分区建设布局 (58)

(一)山丘区 (58)

(二)平原区 (60)

(三)城区 (61)

第六章重点建设工程规划 (63)

一、城区绿化建设工程 (63)

(一)建设目标 (63)

(二)建设范围 (63)

(三)建设内容 (63)

二、城乡绿色健康生态走廊建设工程 (68)

(一)建设目标 (68)

(二)建设范围 (69)

(三)建设内容 (69)

三、山丘森林保育工程 (70)

(一)建设目标 (70)

(二)建设范围 (70)

(三)建设内容 (71)

四、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育工程 (72)

(一)建设目标 (72)

(二)建设范围 (72)

(三)建设内容 (73)

五、生态旅游工程 (74)

(一)建设目标 (74)

(二)建设内容 (75)

六、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77)

(一)建设目标 (77)

七、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工程 (79)

(一)建设目标 (79)

(二)建设内容 (80)

八、林木花卉种苗建设工程 (82)

(一)建设目标 (82)

(二)建设内容 (84)

九、林业产业加工与流通工程 (86)

(一)建设目标 (86)

(二)建设内容 (86)

十、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88)

(一)建设目标 (88)

(二)建设内容 (89)

第七章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91)

一、资源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91)

二、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建设 (92)

三、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 (92)

四、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93)

第八章近期、中期建设工程投资估算与远期效益分析 (94)

一、投资估算 (94)

(一)投资估算 (94)

(二)资金筹措 (105)

二、效益分析 (105)

(一)生态效益 (105)

(二)经济效益 (107)

(三)社会效益 (108)

第九章保障措施 (109)

一、政策法规保障 (109)

(一)修订完善城乡国土绿化的有关法规、办法 (109)

(二)进一步加大城乡绿化的执法力度 (109)

(三)加强绿化普法宣传教育 (109)

(四)推动城乡国土绿化的社会化 (110)

(五)加强城乡绿化的生态用地保护 (110)

二、财政资金保障 (111)

(一)建立公共财政为主的多渠道投入体系 (111)

(二)调减林业税费 (111)

三、科技与人才保障 (112)

(一)强化科技创新体系 (112)

(二)提升科技服务和推广能力 (113)

四、组织保障 (114)

(一)落实地方政府行政首长任期城乡国土绿化发展目标责任制 (114)

(二)强化政府林业和园林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 (114)

(三)建立健全城乡国土绿化社会服务体系 (114)

附图

1、成都市4期卫星遥感影像图

2、成都市地势图

3、成都市4期土地利用现状图

4、成都市森林资源分布图

5、成都市主城区绿地现状分布图

6、成都市2006年NDVI指数季节变化图

7、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规划布局示意图——总体布局

8、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规划布局示意图——山丘区布局

9、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规划布局示意图——平原区布局

10、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规划布局示意图——主城区布局

11、城区绿化建设规划示意图

12、城乡绿色健康生态走廊建设规划示意图

13、山丘森林保育规划示意图

14、湿地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布局图

15、生态旅游工程规划示意图

16、乡村特色林盘保护建设区分布图

17、短周期工业原料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示意图

18、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示意图

19、林药、果、茶基地建设规划示意图

20、林木种苗花卉建设规划示意图

21、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布局图

第一章成都市绿化发展背景分析

一、城市绿化在城市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08年,我国共设282个地级市和374个县级市,设镇20500个,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到6.0667亿,城镇化率达到了45.70%,比2000年的36.09%和1995的26.23%分别提高了9.61和19.47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植物在改善和美化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与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紧密相关。

(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改善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大面积的绿地还能有效地冷却空气和促进空气流动,改善城市小气候状况,可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减轻空气污染。绿色植物能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化害为利或者把有害物质固定在植物体内。据分析,当植物处于SO2污染区时,其含S量可为正常含量的5~10倍。

固碳放氧。研究资料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O2来自陆地上的植物,1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公斤的CO2并生产600公斤的O2,因此,城市森林对平衡大气中的CO2和O2具有重要作用。

减弱噪音。在城市环境中,噪声污染不容忽视,它会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密集和较宽的林带(19~30米)结合松软的土壤表面可降低噪音50%以上,如能合理设计,即使仅6米宽的林带对降低噪音污

染仍有一定效果。

杀菌除尘。城市中一切裸露的土地加以绿化后,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而且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森林释放的负离子,对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是十分有益的,能有效起到降尘、灭菌的作用,并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

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城市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利用树木、森林对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受污染土地、水体进行修复是最为有效的土壤清污手段,建设污染隔离带与已污染土壤片林,不仅可以减轻污染源对城市周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使土壤污染物通过植物的富集作用而使其生产与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二)益于市民身心健康

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完善的城市绿化可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绿化的多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人类生命的质量。良好的绿化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增进健康、益寿延年,对个人、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利益。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在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活1周后,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体非特异免疫能力有所提高,抗病能力增强。

城市绿化对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绿色视觉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据测定,人在林区比在城市每分钟脉搏可减少跳动4~8次,皮肤温度降低1~2℃。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植物的特殊气味具有消除疲劳和心理不安的作用,这种“绿色效应”不完全是心理上的感觉,还与植物所发出的清香气息对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有关。植物种类繁多,形态、色彩、风韵、芳香变化创造出赏心悦目、千姿百态的艺术境界,在体现着自然节律的同时,为城市带来生命的气息,也为人们提供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人们在绿地中体

验自然,感悟自然,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生态意识。

此外,配置合理的城区绿地,在意外灾害(如火灾、地震等)出现的紧急情况下,还可为市民提供临时的避灾场所。

(三)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化具有多种类型,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产品,特别是花卉和苗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周边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回归到自然中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亲近自然,这种绿色消费已开始成为时尚,能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绿化已成为城市品牌和城市品位的重要象征,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优化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并带动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突现,使人们更加关注发展中的环境代价。城市绿化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比直接经济效益大得多,能显著提高城市绿色GDP。据测算,美国城市中,1亿棵成年树每年可节省300亿度电,相当于节省20亿美元的能源消耗;成都市城区公园绿地每年可以滞尘44.3万吨,吸收CO2 112.5万吨,释放O2 109.1万吨,吸收SO2 1220吨,降温11789亿大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四)提高社会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生态文明是在生态良好、社会经济发达、物质生产丰厚的基础上所实现的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是与社会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与行为方式。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绿化建设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紧密相关,良好的城市绿化可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人类生命的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增进健康、益寿延年,对个人、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利益。

植物种类繁多,形态、色彩、风韵、芳香变化创造出赏心悦目、千姿百态的艺术境界,在体现着自然节律的同时,为城市带来生命的气息,也为人们提供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人们在森林中体验自然,感悟自然,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生态意识。绿色视觉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力感和舒适感。据测定,人在林区比在城市每分钟脉搏可减少跳动4~8次,皮肤温度降低1~2℃。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精神和心理最舒适。森林中的特殊气味具有消除疲劳和心理不安的作用,这种“绿色效应”不完全是心理上的感觉,还与植物所发出的清香气息对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有关。

因此,城市绿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指导,弘扬绿色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推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教育、审美意识、人文关怀诸方面产生新的变化,逐步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二、国内外城市绿化发展分析

(一)国外城市绿化发展的启示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60多亿的世界人口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都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从当前国外城市绿化建设现状看,虽然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尽相同,城市绿化发展水平各异,但在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绿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是生态建设的关键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户外游憩的迫切需要,许多国家的大中城市都结合城市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城市绿化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一方面

保证了城市绿化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规划的稳定性也确保了城市绿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德国的科隆市,100多年来始终把绿地作为城市的骨架,一直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原苏联于60~70年代就完成了经营城市林和市郊林的规划体系,目前仅莫斯科就有11个天然林区,84个公园、720个街道公园、100个街心公园,这些森林和绿地总面积占市区面积的40%。

2.城市绿化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发展趋势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交通、住房等灰色空间的扩展,还应该包括以绿地、水为主体的绿色空间、蓝色空间建设。国外城市绿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对城市绿化的科学定位,即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许多城市在经济支出预算中,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一定的比例投入到城市绿化的建设中,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3.近自然林模式是绿化建设的主导方向

城市绿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需求,因此,近自然林的营造和管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方向。目前,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城市绿化建设都体现了近自然林的理念。日本学者宫协昭提出利用乡土树种,模仿天然森林群落营造近自然林,称为“宫协昭造林法”,被广泛接受。韩国在进行公园设计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在公园中营造生态区,即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进行营造和管理,有闹中取静的效果。同时,许多国家注重河岸植被得到很好保护,水岸绿化贴近自然。

4.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绿化建设成功的保证

在许多国家,除了以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施外,还通过法律形式对城市绿地进行保护。英国是城市绿化实行法制最早的国家,1938年就颁布了绿带法。该法规定:在伦敦市周围保留宽13~24公里的绿带,在此范围内不准建工厂和住宅。日本1962年制定保护树木法,1973年公布城市绿地保护法,规定工厂、医院、学校中的绿地应占总面积的20%~30%。新加坡要求所有

的广场都要有30%~40%的绿地;新修建的道路必须要有4米宽的隔离带、2米宽的侧方绿化带;次级的道路也要有1.5米宽的侧方绿化带。

5.群众或社团组织积极参与是绿化建设的动力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很强,对城市绿化建设给予极大关注,特别是群众组织和积极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1986年有5900个支持发展城市林业的团体;洛杉矶市的1名城市林业积极分子,发起建立“树木之人”组织,负责当地的植树和树木管护工作,1984年为了支持召开奥林匹克运动会,植树100万株。英国提出“伦敦森林”计划,目的是发动伦敦居民参与植树,提高伦敦人对首都树木的责任感与感情,鼓励社会参与投资来种植及养护首都的树木。

6.经济投入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保障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对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通过立法使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常规化。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律,正式将城市林业隶属于农业部林务局管理,并完善了法律内容,解决市民植树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据统计,美国1977~1981年的城市绿化建设投资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0.06%~0.12%,每年约20亿美元,1990年,美国农业部建立了基金专户,以保证城市林业计划的顺利实施,还成立了全国性的城市和社团林业改进委员会,拔专款促进城市林业计划的实施。日本1972~1983年的城市绿化建设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3%~0.08%。法国1980年的绿化建设投资已达30亿法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11%。

7.城郊森林对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一方面单个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土地被大量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卫星城的不断出现也加剧了城市地区的用地矛盾。国外许多城市的周围都保留有大片的城郊森林,对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促进现代城市空间扩张由传统的摊大饼式向组团式方向发展,发挥了限制、切割等重要作用。

在伦敦市周围保留的13~24公里宽绿带,有效地控制了建筑用地的无限扩张,对于形成伦敦沿河呈条带状串珠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二)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群众和政府的重视及受国外先进建设技术和思想的影响,我国城市绿化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综观我国当前城市状况,城市绿化建设呈现如下趋势:

1.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绿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随着我国林业发展从传统的木材生产向为社会持续提供生态服务转变,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有生命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提供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功能已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同,“城市林业发展战略”已被确立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也倡导生态园林的建设理念。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城市森林和绿地的科学布局与经营管理,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绿化建设的主题

城市绿化建设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绿化建设注重提高生态功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娱乐、身心健康等需求,在城区片林、城乡结合部绿带、郊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建设中,从宏观布局、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管理方式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环境、美学、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

3.城市森林与城市园林融合是绿化建设的需求

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由于发展背景和建设范围不同,但服务于城市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主体目标是一致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公众对绿化建设的重视,两者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城市森林与城市园林在建设理念上已开始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走“园林森林化、森林景观化”的发展道

路。同时,城市园林一直非常注重视觉效果和文化功能,受城市森林建设理念的影响,开始强化生态功能,注重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功能;而城市森林在注重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上,也日益注重景观配置,文化的积淀,进行生态风景林改造。在机构管理上,一些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青岛、成都等城市,将林业和园林管理部门合并,实行统一管理,使城乡绿化统筹协调发展。

4.经济发展和政府重视是绿化建设的主要动力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对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也越高。从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绿化建设正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城市绿化品位也日益提高,城市都有相应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部分城市还单独编制了城市森林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深圳、扬州、珠海等城市,不仅有绿地系统规划,还制定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体系为中心内容的城市森林规划,把城市绿化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大工程进行规划和实施。

5.群众积极参与是绿化发展的重要活力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城市的居住环境,城市绿地的生态、社会功能也进一步被人们所加深认识和理解,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需求也变得更为渴望。城市居民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城市绿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城市绿化的建设者。因此,近几年来,群众及一些社会组织都更加自觉和积极的投入到城市绿化的建设,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种草、种花、爱护绿色保护绿色,积极参与社区绿化的经营和管理。

6.林水结合是绿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类湿地是“城市之肾”,城市区域内的森林、绿地和水体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两个非常主要的环节,两者不可分割。林水结合,符合中国人多地少、城市周围以农田为主及城市森林有限的市情;林网组成类型多样,功能效益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成都市城乡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2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2009年9月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1. 项目名称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2. 委托单位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3. 编制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 北京林业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成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体规划》 编制委员会 1、领导小组 组长:艾毓辉 副组长:陈学云陈幸良郑兴华张燕严代碧成员:刘诚谢玉常李丹江克华谢宗良 2、技术小组 组长:彭镇华 副组长:王成林农 成员:慕长龙张志强贾宝全肖前刚邱尔发肖宾曾晓阳谢宝元郄光发叶玉涛 李伟郭二果陈辉古琳唐丽霞 孙婧候晓静杨伟伟张清彦李黎

前言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是成都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大决策,也是成都建设“经济中心、文化名城、休闲之都”的重要战略举措。 多年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林业产业初具规模,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截止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6.80%,“四旁”绿化面积达4.93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5.39%,绿化覆盖率38.58%,人均公园绿地11.23平方米,林业总产值达213.8亿元,乡村林业从业人员达400余万人,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为了巩固已有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快林业园林发展步伐,推进成都生态文明建设,配合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2006年,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本规划,为此成立了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规划工作技术小组。 规划编制专家组收集了成都市近十年来林业发展、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资料,以及70年代至2006年四个时期的卫片资料,实地考察成都主要街区园林建设和山区林业发展的情况,深入分析了成都市与绿化相关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绿化现状与潜力,提出成都市城市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工程,于2007年底形成初稿交由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征求成都市相关部门的意见,分别在成都和北京召开了四次协调和研讨会,就成都市将建设的具体工程进行研究。规划编制专家组在充分吸纳各部门的意见后,形成了《成都市城乡国土绿化发展总

1、《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文本部分

第五稿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 (2010-2020年)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成都市园林科研所 二O一O年五月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编委会 主任:艾毓辉 副主任:张燕林农 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予东付强邓泽忠刘波 刘可佳江克华李丹陈利 陈淑华陆军汪鑫肖运平 张明春杨光杨俊杨斌 杨正伟孟洪金勇庞再敏 赵刚陶伏袁明黄涛 黄睿黄富亮凌志强谢建明 曾润福谭金华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编写组 主编:艾毓辉张燕 常务副主编:李丹 副主编:庞再敏刘晓莉 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伟王莹王卫勤王先贵 王华锐王革生王道云王美玲

王婷婷龙献东田青松代小兰 刘迅刘波刘杰刘建 刘祥东刘晓莉刘继伟朱章顺 李丹肖宾宋平吴熙 沈瑜欣张彤张涛汪元清 邵益林邱盛全邱华元邸平 林农明珊周洪森易光霞 庞再敏陕燕杨俊赵刚 胡邦胜高登平凌万波夏正林 黄诚黄涛黄斌黄静 黄祖惠陶伏谢凯裴彬 薛常兵 校对:肖宾周光立凌万波

前言 根据春城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成都市城镇绿化近年来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引进优良树种,促进成都城镇绿化树种的“绿化、彩化、香化”,以及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建设,推进“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型园林”建设,推进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发挥好城镇园林绿化这一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植物的生物特性和观赏特性,为成都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实现成都“人居环境最佳”的“新三最”目标。提出《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文本内容; 第二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说明; 第三部分:附录。 在编制过程中,分别于2009年12月7日和12月15日,征求了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基层单位、成都市各区(市)县林业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各相关研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1月15日,征求了成都绿化协会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3月11日,再次召开了编校工作会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03—2020) 方案汇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年12 月 1 汇报内容 一、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二、成都发展目标与战略选择三、城市性质与规模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五、都市区空间结构与建设用地布局六、重点问题讨论 2 总规修编背景特点 如何认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 城市发展沿革与历次总体规划回顾现状基本概况工作难点与工作重点 3 一、总规修编背景特点 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在新一轮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化以及国内快速城市化的浪潮冲击着每个城市,成都如何应对?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成都不得不重新调整发展定位,重新选择发展策略,以便超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特别关注政府管理层面 1.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

出:“统筹城乡发展等五个统筹发展新思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路”,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 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并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 。4 3. 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国西部创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发展。 (二)特别协调建设发展层面 1.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新都、温江设区。 2. 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成都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线定位(成渝高速铁路、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机场扩建第二条跑道等) 3. 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市政府东郊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东部和南部副中心(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CBD)、危旧房改造、)、危旧房改造南迁)工程启动。城市核心区(含CBD)、危旧房改造、水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环境治理、沙河综合整治、交通畅通工程、清理处置停工工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程等工作已经开始进行。 5 6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目录 1总则 3第一部分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3第一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3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4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5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6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6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6第一节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7第二节建设限制性分区 8第六章城镇体系 8第一节总体功能区划 8第二节体系结构 11第三节建设指引 12第七章产业发展 13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5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7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8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9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9第一节公共安全 21第二节灾后重建 2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21第一节水资源利用 22第二节给水工程 22第三节排水工程 23第四节电力工程 24第五节通信工程 24第六节燃气工程 25第七节环卫工程 26第八节能源发展 26第三部分中心城区规划 26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9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 32第十六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34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 34第十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7第十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8第二十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9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41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41第一节环境保护 42第二节给水工程 42第三节排水工程 43第四节电力工程 43第五节通信工程 44第六节燃气工程 44第七节环卫工程 45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46附则 47附表 47附表1: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48附表2: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48附表3: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49附表4:城市总体规划现状用地汇总表 49附表5: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汇总表 49附表6: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用地汇总表(2020年) 50附表7: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50附表8:中心城区高、快速路一览表 51附表9:中心城区结构性主干路一览表 52附表10: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一览表 总则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成都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成都市城市空间 立体绿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成都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成都市城市空间 立体绿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将我市建设成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 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及《成都市建设项目公共空间觃划管理暂行办法》(成府发[2001]223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开展的新居工程、平改坡工程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卫作,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生态学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新”、“三最”目标,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城市建设的循环性和环境共融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缓解城市绿化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开创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增加城市绿量,拓展市民休闲空间,减少房屋屋顶滞尘量,进一步改变我市各行政区域之问绿化指标不平衡的现状。到2005年,中心城区内达到人均垂直绿化2 m。(按竖向面积计算)以上,入均屋顶绿化面积0.5Ⅱ12以上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立体绿化风栺和特有都市景观二、实施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按本实施方案,重点在五城区(含高新区),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区以及双流县和郫县实施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其他各县(市)参照本方案的精神和方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实施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乡空间立体绿化工作。 (二)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屋顶绿化、墙体及其它建构造物的垂直绿化、绿墙建设等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一)由市重大办牵头,市建委、市园林局、市觃划局、市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工作小组,组织编写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技术导则、实施办法,幵监督管理各区(市)县政府开展此项工作。各区(市)县政府将市上下达的目标进行分解,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二)由市建委、市园林局牵头成立“城市空间立体绿化”课题研究组,针对成都地区的.空间立体绿化适宜种植基材、植物配置、生态效益、技术导则、质量标准等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于2005年3月31日前形成研究成果及时用于指导生产,为国家园林城市验收提供扎实的科技成果。 四、具体措施 (一)各司其职,共同推进

成都市规划及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成都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成都市总体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地位。规划要将成都市定位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成都市总体规划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合理性。根据成都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规划要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包括政治、商业、文化、居住和生态功能区。同时,要注重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推动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三,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成都市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其交通优势,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的普及率和便捷性,同时促进绿色出行和可持续交通发展。 第四,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都市坐落在西南地区的盆地,规划要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规划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 最后,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规划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要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成都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加强交通规划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通过规划的科学和有效实施,成都市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成都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建设“宜业兴商、宜居宜游、宜学宜教、宜桥宜路”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 首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度。同时,完善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的供应能力,确保市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其次,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土地再开发和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居住用地的品质,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和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规划要求科学规划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和生态用地,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推进城市功能提升。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文化娱乐设

施。 第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要加强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治理,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最后,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规划提出要建设开放、规范、高效、廉洁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的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利用、推进城市功能提升、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成都市将建设成为一座宜业兴商、宜居宜游、宜学宜教、宜桥宜路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随着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城市承载能力瓶颈等,为此,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 提升城市品质。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型城市,推动成都成 为国际知名文化、创新及城市智慧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开放型城市,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经济活力、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全面提升。 二、空间结构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中心城市、都市区、城市副中心 和新城市、城市组团和城市节点。 1.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是成都市的核心区域,包括锦江、武侯、成华、青羊、金牛、双流等区。其 重点发展文化、商业、金融等服务业。 2. 都市区 都市区是成都市的组成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包括郫都区、龙泉驿区等。其发展重点是提高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主要规划在成都市郊区,包括西南新城、天府新区、郫县科技城等。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先支持的行业,并提高生态环境和交通水平。 4. 城市组团 城市组团是成都市的重要区域,由多个城市节点组成,包括金融城、科技城等。主要 发展都市功能和新型产业。 5. 城市节点 城市节点是成都市的基础单位,包括商圈、社区、村镇等。关注于提高生活质量、服 务和社会管理。 三、发展重点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现代服务业 成都市将聚焦于高附加值、创新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如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旅游等。同时,建设一批新型金融中心和智慧文化产业园,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 引力。 2. 优化城市功能 成都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在推动高效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保障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的顺畅运营;在完善城市绿化、碧道、文化旅游等设施建设方面 下功夫,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 3. 引进优质人才 成都市将进一步加强优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建立更 紧密的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广泛吸引高端人才和留学人员回流,支持大众创新和创 业发展。 四、实施方案 1. 投入资金 加大投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同时积极引 导社会资本,如PPP模式等。 2. 创新政策 成都市将推出一整套举措,优惠政策为新兴产业和优先支持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提高产业和市场活力。 3. 改进管理 加强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管理,健全法规制度,推动政府的创新营商环境,让企业和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同时,用优势集聚的城市创新中心建立高效根本的城市综合管理体 系。 总之,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强 环境管理、推动优质服务和建设居民喜爱的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规划背景 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 市之一。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规划目标 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 续发展。 4. 社会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 1.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外围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 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 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包括公园、广场、河道绿化等。 6. 城市设施规划: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 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四、规划实施 1. 规划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和 公众参与后形成正式规划文件。 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 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确保 规划的资金保障。 4.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五、规划效果 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成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城 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生态保护:通过规划的生态保护措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 续发展。

2021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 ___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下文是 ___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欢迎阅读! 四川省人民 ___: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 ___、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 ___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成都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功

能,提高成都市对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城乡融合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75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坚持城乡全域规划,在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中心城区转型提升和功能疏解,着重发展卫星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推进成(都)德(阳)绵(阳)区域合作,加强产业互补和城市功能对接。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xx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 ___区和新城新区。要根据成都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研究划定城市 ___边界,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___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实施成都“治土十条”加强土地资源永续利用2017年行动方案

实施成都“治土十条”加强土地资源永续利用2017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会议精神,全面强化土地管护和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保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保护成都平原优质耕地和优良地貌为目的,以改善土壤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集约利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化土地管护和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实施土壤状况调查、优化布局规划、强化耕地保护、加强矿山开发管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控、加强水源地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加强执法监督以及建立保障机制十大行动,落实34项工作举措,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开展土壤状况调查 1. 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全面清查我市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数量、分布情况、土地利用及年度变化情况,建立数据台账。2017年,完成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市国土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配合) 2. 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全面启动耕(园)地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普查,重点调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土壤。2017年,完成全市耕(园)地重金属污染物普查点取样工作。(市农委牵头,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配合) 开展城镇及工业园区、重污染企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场及周边土壤调查,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2017年,完成100个重点企业用地土壤详查。(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配合) 3.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平台。整合环保、国土、农业、经济和信息化、城乡建设、林业园林、水务、科技等部门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2017年,初步完成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市环保局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配合) (二)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4. 合理规划功能区空间布局。根据土壤等要素进行环境承载能力和适宜性分析,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2017年,编制完成《成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初稿)》。(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水务局、市农委、市林业园林局配合) 5.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贯彻“东进、西控、南拓、北改、中优”战略,调减龙泉山东侧基本农田保护规模,拓展开发利用空间;调增龙泉山西侧基本农田保护规模,保护成都平原核心区域优质耕地。2017年,完成《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调整完善。(市国土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规划局配合)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篇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第二篇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灾区振兴发展,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努力建设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实现综合竞争力中西部领先。 第一章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坚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导则,深化完善全域成都规划,规范空间开发,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推进繁华城镇和优美田园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 第一节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以市域生态本底及现实条件为依据,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提升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四大总体功能区。

第二节构建田园城市生态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地节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重点镇为节点,以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和生态绿道等体系为依托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显山、亮水、露田”生态体系。

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结合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土地综合整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略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场镇改造等,努力将北新干道示范线、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等11条示范线,温江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4个整县推进示范县和龙泉驿区同安镇、青白江区城厢镇等24个整镇推进示范镇(乡、街道),打造成产业及形态上体现差异化、多样性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现实样板。 专栏7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线路 1.北新干道示范线,建成北部现代商贸及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线。 2.蜀龙大道-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建成国际物流及现代制造业示范线。 3.成龙路-东二路-成洛路示范线,建成现代汽车产业及休闲旅游综合示范线。 4.天府大道-东山快速路-双黄路示范线,建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示范线。 5.大件路示范线,建成现代产业与现代农村示范线。 6.邛崃示范线,建成古镇文化及生态旅游示范线。 7.光华大道-成温邛高速-大双路示范线,建成以休闲旅游及历史文化为特色主题的示范线。 8.龙门山沿线示范线,建历史文化及山地度假旅游示范线。 9.成青快速通道示范线,建成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示范线。 10.沙西线示范线,建成生态维育、世界遗产及现代农业示范线。 11.彭白路示范线,建成山水田林及灾后重建示范线。 专栏8 “十二五”时期构建新型城乡形态重大工程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一、前言 (一)修编规划的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实现农地和非农地用途管制,科学合理管好土地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修编规划的任务 1.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2.协调各部门用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3,按照省下达的用地控制指标,分解确定各区(市)县用地控制指标,确定城镇用地控制规模,落实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安排好中心城市周围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合理划定中心城市区建设用地范围。 4.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三)修编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 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2号《基木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保护的法律、法规; 4.《中共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成委发 [1997]27号文件); 5.(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6.《成都21世纪议程—成都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国家土地局[1997]第7号令); 8.《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成府发 [1998]1号文件); 9.成都市土地详查资料,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1997年出版)。 (四)本次规划修编期限 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2010年为规划期,展望2030年。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特点及潜力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幅员面积12360平方公里(由于勘界工作未完成,其中有边界争议的面积197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2?54’一104?54',北纬30?05’一31?26"。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 2020 年) | 完整版 1.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 ] 18 号文件“关于加强 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 “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 1995 年 11 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 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 (成府发[ 1995]198 号)、经国务院 1984 年批准的 《成 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 2000 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 1995 -2020 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

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的战略方针为指导,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 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 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 市发展方向; 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 1995 年- 202 年,其中:近期至 2000 年,中 期至 2010 年,远期至 2020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 12390 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 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 598 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 2 区、 4 县构成,包 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 面积 2662 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 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 9130 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金堂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 (2) 一、调整的原因 (2) 二、调整的必要性 (2) 三、调整的依据 (4) 四、调整的原则 (5) 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7) 一、规划基数转换 (7)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0) 三、土地利用的特点 (11)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13) 一、耕地保有量调整 (13)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13) 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3)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14) 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14) 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 (14) 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 (14) 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14) 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5) 十一、园地面积调整 (15) 十二、林地面积调整 (1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6)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布局 (17) 三、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及数量 (18) 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21) 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21) 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22) 第六章三线划定 (25)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5) 二、生态保护红线 (26) 三、城镇开发边界线 (27)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 (29)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9) 二、一般农地区 (30) 三、林业用地区 (30)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31) 五、独立工矿用地区 (32) 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32) 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