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玻尔理论考虑了原子主要的相互作用即核与电子的静电作用,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氢光谱。不过人们随后发现光谱线还有精细结构,这说明还需考虑其它相互作用即考虑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本章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

本章先介绍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磁矩,然后介绍原子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内部的磁场引起的相互作用。说明空间量子化的存在,且说明仅靠电子的轨道运动不能解释精细结构,还须引入电子自旋的假设,由电子自旋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精细结构的主要因素。 §4-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经典表示式

在经典电磁学中载流线圈的磁矩为n

iS ?=μρ。(若不取国际单位制,则n S c

i ρ

ρ

=μ)(S 为电流所围的面积,n ρ

是垂直于该积的单位矢量。这里假定电子轨道为圆形,可证明,对于任意形状的闭合轨道,其结果不变。)

电子绕核的运动必定有一个磁矩,设电子旋转频率为r

v πν2=,则

L m e n vr m m e n r r v e n r e S i e e e ρρρρρρ

22222-=-=-=-==ππνπμ

定义旋磁比:e

def

m e

2≡

γ,则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为L ρργμ-= 上式是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与电子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式。磁矩μρ

与轨道角动量L ρ反

向,这是因为磁矩的方向是根据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定义的,而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反向之故。

从电磁学知道,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中不受力,但受到一个力矩作用,力矩为B ρ

ρρ

?=μτ

力矩的存在将引起角动量的变化,即B dt

L d ρρρρ

?==μτ 由以上关系可得B dt d ρρρ?-=μγμ,可改写为μωμρρρ

?=dt

d 拉莫尔进动的角速度公式:B ρρ

γω=,表明:在均匀外磁场B ρ中高速旋转的磁矩不向B ρ

靠拢,

而是以一定的ωρ

绕B ρ作进动。ωρ的方向与B ρ一致。进动角频率(or 拉莫尔频率)为:π

ω

ν2=L

2.量子化条件

此前的两个量子数中,主量子数n 决定体系的能量,角动量量子数l 决定轨道形状。

轨道平面方向的确定:当有一个磁场存在时,磁场B ρ

的方向即为参考方向,轨道平面的方向也

才有意义。

轨道角动量L ρ

垂直于轨道平面,它相对于磁场方向(定义为z)的角度α决定了轨道平面的方向,如右图示。

此前得到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为:Λη,,,l ,l L 321==

鉴于量子力学的本质,将此条件作一原则性改动,取由量子力学计算所得的结果Λη,,,l ,)l (l L 2101=+=,

由此引入第三个量子化条件:l ,,l ,l m ,m L z --==Λη1 显然,对于一固定的l ,有(12+l )个m 值。 3.角动量取向量子化

根据轨道角动量及其分量的量子化条件????

?--===+=l

l l m m L l l l L z ,,1,,2,1,0,)1(ΛηΛ

η做出其矢量模型示意图(右

图)。其特点是L ρ

不能与z 方向重合,这正是

对角动量量子化条件改动而产生的效果。

将以上量子化条件代入磁矩μ和磁矩在z 方向投影的表达式

z μ有:

????

?-=-=-=+-=-=B

z z B

m m L l l L μγγμμγμη)1( 令14105788.02--??==

T eV m e e

B η

μ,称为玻尔磁子,是轨道磁矩的最小单元。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

可改写为)ea (e e m c e e B 1

2222

1

21αμ==ηη,式中1371=α为精细结构常数,1a 是第一玻尔半径。此式说明磁相互作用至少比电相互作用小两个数量级。

4-2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在外加非均匀磁场中原子束的分裂)

1921年,史特恩和盖拉赫首次作实验证实了电子自旋的存在,是对原子在外磁场中取向量子化的首次直接观察,是原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实验装置如右图示。

从加热炉O 中发出一束氢原子蒸气(由于炉温不很高,故原子处于基态),原子速度满足于

kT mv 2

3

212=,

氢原子先后穿过两个狭缝后即得到沿x 方向运动的速度为v 的氢原子束。原子束穿过磁场区最后落在屏上。

为使氢原子束在磁场区受力,要求磁场在0

A 的线度范围内是非均匀磁场(实验的困难所在)。 沿x 方向进入磁场的原子束只在Z 方向上受力,z

B F Z

z

z ??=μ 原子束在磁场区内的运动方程为:??

?

??==2121t m F z vt x Z

原子经磁场区(长度为D )后,与x 轴线的偏角为:211

)(mv

d F tg mv t F tg dx dz

tg z d z ---===α 当原子束落至屏上P 点时,偏离x 轴的距离为kT

dD z B z z z 32??=μ。

式中βμμcos =z ,见右上图。

由以上讨论知,不仅μ呈量子化,μ在z 方向的投影也呈量子化,因为只有这样,2z 的数值才可能是分立的。故从实验测得2z 是分立的,反过来证明μ呈量子化。

此实验是空间量子化最直接的证明,它是第一次量度原子基态性质的实验。

以上只考虑了电子的轨道运动,现将电子的自旋也考虑进来,即原子的总磁矩是由轨道和自旋两部分磁矩合成的。只有全

面考虑才能解释氢原子在非均匀磁场中的偶分裂现象。于是kT

dD

z B z z z

32??=μ中的

B J J z g m μμ-=

在运用上式时须注意单位,kT 3的单位应取eV 。

由于J J J m J --=,,1,Λ共有)12(+J 个值,所以就有)12(+J 个分裂的2z 值,即在感光板上有)12(+J 个黑条,表明了)12(+J 个空间取向。由此得出一种通过实验确定g 因子的重要方法。

可据上式解释单电子或多电子体系的各种原子的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结果。对于氢(单电子),因氢原子处于基态,2

1

,210,21,0,1±==+==

==j m s j s l n ,进而可得出2=j g ,故有1

=J J g m 于是与具

cm

K

K eV m

m m T T eV kT dD z B z Z B

12.1107/10617.8321/10/105788.034542±=????????±=??±=--μ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束在不均匀磁场作用下分裂为两层,各距中线1.12cm ,与实验甚符。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结果证明:

1)原子在外磁场中的取向呈量子化;

2)电子自旋假设是正确的,氢原子在磁场中只有两个取向即2

1

=s ; 3)电子自旋磁矩的数值为2,=±=s B s g z μμ。

§4-3电子自旋的假设

1. 乌仑贝克与古兹米特(1925年,时年不到25岁的荷兰学生)的电子自旋假说

从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出现偶数分裂的事实,给人启示,要使)12(+l 为偶数,只有角动量为半整数。而轨道角动量是不可能为半整数的。乌仑贝克与古兹米特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提出假设:

1)电子不是点电荷,除轨道角动量外还有自旋运动,具有固有的自旋角动量S (内禀角动量),

21,)1(=

+=s s s S η。它在z 方向的分量只有两个:η2

1

±=z s 。即自旋量子数在z 方向的分量只能取2

1

±

, ηs z m S =,21±=s m

2)电子因自旋而具有的自旋磁矩(内禀磁矩)与自旋方向相反,在z 方向的分量为1个玻尔磁

(s μ的存在标志着电子还有一个新的物理自由度)

玻尔磁子T eV .J/T .m e μe

B /105788010927402423--?=?==

η

在此之前已得到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为?????-=-=+-=B l B

l m m l l z

μγμμμη)1(。电子与自旋相联系的磁矩类似

于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可写出电子自旋的磁矩为???????=-=-=+-=B B s s B B s m s s z

μμμμμμ2123

)1(μ。但这两个式子与实验不符,为与实验事实相符,乌仑贝克与古兹米特进一步假设:电子的磁矩为一个玻尔磁子,

即为经典数值的2倍。?????=-=B s B

s z

μμμμμ3

从以上的讨论可知:

e s

m e S

=

μ、 e

l m e

L 2=μ,两者相差一倍。 电子自旋假设受到各种实验的支持,是对电子认识的一个重大发展。狄拉克于1928年找到一种与狭义相对论相融洽的理论,可由狄拉克量子方程得出电子自旋的自然结果。

反过来看,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为?????-=-=+-=B l B

l m m l l z

μγμμμη)1(在原子体系中并不普遍成立。

电子自旋假设是经典物理学是无法接受的。如将电子自旋视为机械自旋,可证明电子自旋使其表面的切向线速度将超过光速。正因为如此,这一假说一开始就遭到很多反对,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电子自旋的概念是微观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电子的自旋不能理解为像陀螺一样绕自身轴旋转,

它是电子内部的属性,与运动状态无关。它在经典物理中找不到对应物,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2.朗德因子(g 因子)

定义一个g 因子,使得对任意角动量j 所对应的磁矩以及它们在z 方向上的投影都成立。表示

为?????-=+-=B

j j jZ B

j j g m g j j μμμμ)1( g 因子是反映物质内部运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但至今仍是一个假设,它可以表示为:

引入g 因子后,电子的轨道磁矩、自旋磁矩和总磁矩以及在z 方向的分量分别表示为:

当只考虑轨道角动量时,?????-=-=+-===B l B

l l m m l l g l j z μγμμμη)1(1,,则

当只考虑自旋角动量时, ?????=-===B s B

s s

z

s,g j μμμμμ32,则

3.原子的磁矩

电子的磁矩和原子核的磁矩合成原子的磁矩。由于原子核的磁矩比电子磁矩小3个数量级,一般可不考虑。因此,对单电子原子电子的磁矩即为原子的磁矩。对多电子原子,当为S L -耦合时,

g

为:?????-=+-=B J B

J mg J J g z

μμμμ)1(

原子的磁矩及其在z 方向的分量

4.角动量的合成

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相互耦合的总角动量可表示为:S L J ρ

?ρ+=

按矢量合成法则有:S L S L LS S L J ρρ?++=++=2cos 222222θ→)(2

12

2

2S L J S L --=?ρρ

须注意的是,并非按上式求出的J 都合乎要求。

量子数j 的取值由角量子数l 与自旋量子数s 决定,最大值是(l +s ),最小值是s l -。量子

力学可证明,j 可能的取值是:s l s l s l j --++=,,1,Λ

由此得:)]1()1()1([2

+-+-+=

?s s l l j j S L η

ρρ量子化的J 、S 、L ρρρ

*单电子的g 因子表达式

???

????

??

?

?-=-=-=+-=+-=+-=B j j j B s s s B l l l B j j B s s B l l g m g m g m j j g s s g l l g z

z z μ

μμμμμμμμμμμ)1()1()1(

§4-4碱金属双线(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1.电子态和原子态的表示方法

角量子数Λ5,4,3,2,1,0=l 对应的电子态用小写字母Λ,,,,,,h g f d p s 表示。如果不考虑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可用价电子的运动状态表示整个原子的状态,习惯上用大写字母ΛH G F D P S ,,,,,表示与Λ5,4,3,2,1,0=l 对应的原子态。在这些字母前可写上主量子数的数值。如S 2表示

0,2==l n 的原子态或原子能级。

原子态常用表示方法(以2/12

S 为例):j 的数值在右下角(对多电子原子取J 值);左上角表示

)12(+s ,对多电子原子取)12(+S 。由于单电子的2/1=s ,因而2)12(=+s ,代表双重态。

2.碱金属原子的光谱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光谱结构相似,一般观察到的4个线系为主线系、漫线系(第一辅线系)、锐线系(第二辅线系)和基线系(柏格曼系)。

从锂的光谱线系分析,主线系的波长范围最广,第一条是红的,其余在紫外区;漫线系在可见光区;锐线系第一条在红外区,其余在可见光区;基线系在红外区。其它碱金属元素有相仿的光谱系,只是λ不同。

2.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特征(以锂的原子能级图为例)

1)有4组初始位置不同的谱线,但有3个终端,表明有4套动项和3套固定项;

2)与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有关(氢原子能级只与n 有关); 3)能级跃迁的选择定则:只有当1±=?l 时,两能级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

里德伯提出碱金属原子光谱的波数:2

*~~n

R n -=∞

νν

式中∞

ν~是线系限的波数。但从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量子数*

n 不是整数(碱金属与氢不同之处),而要减去一个与角量子数有关的很小的改正数l ?,改写后n 仍为整数。

碱金属原子的光谱项:2

*

)-(n R

n R 2

l T ?-

=

碱金属原子的能级:2

)

(l nl n Rhc

E ?--

= 3.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解释碱金属原子能级与氢原子能级的差别)

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都是多电子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属同一族,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都是一价的,易失去外层电子而成为正离子,可要使之再次电离却很困难。一次电离电势约50V ,二次电离却要大得多。碱金属原子与氢原子的光谱公式相仿。n 很大时,两者的能级很接近;当n 小时两者的差别较大,由此可设想它们的光谱也是由于单电子的活动产生的。

碱金属的Z 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整齐的形式,说明原子中电子的组合有一定规,即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外多余一个电子,而这个完整的结构称为原子实,原子实外面的那个电子称价电子。

价电子在较大的轨道上运动,极易脱离原子实。它可从最小轨道(不是原子中的最小轨道)被激发到高能轨道,或从高能轨道跃迁到低能轨道发出辐射。

碱金属原子由原子实和价电子构成,有两种情况是氢原子所没有的。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碱金属原子能级同氢原子能级的差别。

1)原子实的极化

原子实的结构是球形对称的,价电子接近原子实时,吸引原子实的正电荷排斥负电荷,致使原子实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而不再重合,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就是原子实的极化。偶极矩p ρ

总指向价电子,所以偶极矩的电场总是吸引价电子,因此,价电子受原子实电场和原子实极化产生的偶极矩的共同作用,此时价电子的势能为

)(41

220r

ep r e E P +-=πε,显然,价电子的能量降低了。

2)轨道贯穿

价电子的部分轨道穿入原子实称轨道贯穿。未发生轨道贯穿时,原子实的有效电荷数是1,原子的能级与氢原子能级很接近;价电子处在轨道贯穿时,原子实的有效电荷数大于1,导致其能量较氢原子小,即相应的能级低。轨道贯穿只能发生在偏心率大的轨道,所以它的l 值一定是较小的。 4.碱金属双线(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是在无外场情况下的谱线分裂)

如用分辨率很高的仪器观察碱金属原子的光谱,会发现每一条谱线是由二至三条线组成,这称为光谱线的精细结构。主线系和二辅系的谱线由两条组成,一辅系和柏格曼系的谱线由三条组成。

1)定性分析: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光谱各线系的波数均可表示为两波谱项之差,其活动项与跃迁的初态对应,固定项与跃迁的末态对应。这些谱线都有双线结构,说明与跃迁的初态和末态对应的两个能级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分裂”。

碱金属双线的存在,是提出电子自旋假设的根据之一。电子自旋角动量s 只有两个取向,必然导致对应于一个轨道角动量将会产生两个状态。如:

??

?-=±=→=)

(2/1)

(2/121002/12

不可能之状态ΛΛS j l ?????=±=→=)

(2/1)

(2/321112/12

2/32

P P j l ΛΛ

什么样的能级结构才会产生精细结构呢?以下结合较为简单的锂的第二辅线系作定性分析。 二辅系的谱线随波数增加,双线间距保持不变,可推想双线是由同一原因引起的。锂的第二辅线系是由p 2ns →跃迁产生的。假设各S 能级为单层能级,但2P 能级为双层能级,这样的能级结构将产生光谱的双线结构,其波数差决定于2P 能级分裂的大小,故双线间隔不变。

如进一步假设所有P 能级都是双层的,且双层能级间的间隔随n 的增大而渐减,则可解释主线系的双线结构。假设诸D 能级至少是双层的,如右图示,诸D 能级向2P 双层能级跃迁,可产生4条谱线(如右图示)。但实际上只观察到3条谱线,意味着这种跃迁还应遵循另外的选择定则(后面介绍)。

2)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定量分析)

以上假设虽能解释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但没有说明能级为何会分裂。以下将证明,能级的多重结构是由电子的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据运动相对性,价电子绕原子实的运动可看成是原子实以同样的速率v ρ

沿相反方向绕电子运动。

首先在电子静止的坐标系中考虑。原子实的有效电荷数为Z ,它绕电子的旋转运动在电子处产

生的磁场B ?与电子自旋磁矩s μρ

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引起的“附加能量”称为自旋

-轨道耦合能(即电子内禀磁矩在磁场作用下具有的势能):B U s ?

ρ?-=μ。

据毕-萨定律,v r r Ze B ρρ??=3

04πμ,而电子自旋磁矩为s m e e s

ρ

ρ-=μ,(其中自旋角动量s ρ在空间

任意方向上的投影只能取两个值:η2

1±=z s )

考虑到2

001

c =εμ,并将2

0c m E e =和v m r l e ρ

ρ?=?代入,可得:l r

E Zke v r r E Zkem B e ρρρ?3

030=?= 利用η)1(,)1(+=

+-=s s s g s s B s s μμ,有:s g B s s ρη

ρ

μμ-=

所以有:l s r

E Ke Zg U B s ρ

ρη?=3

0μ 上式是在电子静止坐标系中得到的,而我们需要的是原子实静止的坐标系,由于相对论效应,这两个坐标系不等效。1926年托马斯通过相对论坐标变换,得到了相对于原子实静止的坐标系的附

加能量为上式的一半,因此正确结果应为:l s r

E Ke Zg U B s ρ

ρη?=3

021μ 考虑到e B e s m e c m E g 2,,22

0η===μ,则得到自旋-

3.精细结构裂距

以下通过精确计算考察精细结构的裂距。因要与实验值相比较,则要求得出相关的平均值。

由??????++=+=l

s l s j l s j ρρρ

ρρ2222 可得2222)]1()1()1([21)(21ηρρ+-+-+=--=?l l s s j j l s j l s 对于单电子可知其为双能级,21±=l j ,有???????-=+-+==?)

21(,)1(2

1)

2

1(,2122

l j l l j l l s ηηρρ(当

与氢原子半径相关的31r 也必须求其平均值,由P.131所给结论知:)1)(2/1()1(3

313

3++=l l l n a Z r [若考虑到玻尔理论,有21n Z a r =,则3163

3)1(a n Z r =,只有在n 很大时才与上式一致]

至此可得出电子自旋-轨道耦合能为:0,)1)(2

1(4

/3)1()1(4)(3

04≠++-+-+=l l l l l l j j n E Z U α

所以,单电子的自旋-轨道耦合能

在单电子原子能谱中,起主导作用的静电作用给出能谱的粗结构,能量数量级为0

2

E α(eV E 6.132

102

≈α);而自旋轨道作用所给出的能量差引起的精细结构数量级为04E α,是粗结构

的2

α倍,这也是将α称为精细结构常数的原因。

由所得U ?的结果知,双线分裂间距(or 精细结构裂距)随Z 的增大而急剧增加,随主量子数n 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论与实验事实相符。此外,Z 越大,裂距越大,所以碱金属原子谱线的精细结构比氢原子容易观察到。

)1(2)(304+=?l l n E Z U α也可写成eV l l n Z U 4341025.7)1(-??+=?或者13484.5)

1(~-?+=?cm l l n Z ν 例:氢原子P 2的分裂。按上式可得eV eV U 5434

1053.41025.7)11(121--?=??+??=?,

或者113

4

365.084.5)

11(121~--=?+??=?cm cm ν

。这些都是与实验相符的精确结果。 4.单电子原子辐射的跃迁的选择规则(可用量子力学导出):???±=?±=?1

,01

j l

§4-5塞曼效应(塞曼:荷兰物理学家)

1.正常塞曼效应(1896):置于强磁场中的光源的谱线会分裂为几条(均为偏振的)的现象。

具有磁矩为μρ

(主要是体系中的电子的贡献)的体系在外磁场B ρ(方向沿z 轴)中的势能为:B mg B B U B z μμμ=-=?-=ρ

ρ

式中g 为朗德因子,μ在z 方向的投影B z mg μμ-=。(为简便起见,所有量均略去足标J ) 考虑一个原子在12E E →间的跃迁。无外磁场时,120E E h -=ν 有

B g m g m h B g m E B g m E E E h B B B μνμμν)()()(1122011122212

-+=+-+='-'=' 当体系的自旋为0时,112==g g ,则:B m m h h B μνν)(120-+='

依选择规则???±=-=?1012m m m 得:?????

????-+='??????????-=-=+='e

e e B e B m eB m eB

B

m e B B m e B h h ππννμμνν40

420200η

η 以上结果表明,在外磁场中的一条谱线(0ν)将分为等间隔的三条,间隔值为e

m eB

π4。这与实际观察所得结果相符。故称为正常塞曼效应。

从以上的推导知此问题无量子效应,洛伦兹就用经典方法算出正常塞曼效应的结果。鉴此原因,将

e

m eB

π4称为洛仑兹单位。这样一来,正常塞曼效应的3条谱线的频率间隔正好是一个洛伦兹单位。 洛伦兹单位的物理意义:在没有自旋的情况下,一个经典的原子体系的拉摩频率L ν。(拉摩:

英国物理学家,曾提出物质中电子的以太结构理论,即原子中运动电子在磁场中的进动理论)

关于e L m eB πν4=的推导:由经典表示的)(14422GHz B B m e B m e B dt d L

e L e ===????

?

??

??

?==?=-=ππωνγωμωμγμρρρρ

ρρρ 式中ωρ

是拉摩进动的角速度。上式表明,外加T 1的磁场而引起的分裂是Hz 9

1014?。 塞曼效应的应用之一:导出电子的荷质比

e

m e 波长λ已知的谱线在外磁场B 作用下产生正常塞曼效应,测出分裂谱线的波长差λ?。由于分

裂的能量间隔相等,故e B B m e hc E hc E B

E 22

η=→?=????

?

??==?μλλλμ 由上式导出的

e

m e

与1897年汤姆孙实验所测数值相符。这也证明在分析塞曼效应时所作的那些假设是成立的。

*2.塞曼效应的偏振特性

在电磁学中,沿z 方向传播的电磁波(横波)的电矢量

必定在oxy 平面,???-==)cos(cos αωωt B E t

A E y

x

当?????→=→=)变,方向作周期性变化圆偏振(电矢量大小不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线偏振(电矢量在某一

B A ,2

0πα

定义:沿z 轴逆光观察,电矢量顺时针转动,称为右旋(圆)偏振,反之称为左旋(圆)偏振。 圆偏振光具有角动量,光的角动量方向和电矢量旋转方向组成右手螺旋定则。(见图示) 对于塞曼效应(z 方向即磁场方向):

?

????→→→???-???→±=-=±线;

产生线偏振的角动量不变,光子在具有固定方向的原子在线;

偏振,产生角动量方向具有,光子在个增加

减少方向的原子在πσσ,0z z 1112ηηηp z p z m m Δm 由于电矢量在xy 平面,只有在面对磁场观察时,可观察到2条与B ρ

垂直的线偏振光。

3.反常塞曼效应

正常塞曼效应: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发生等间隔三分裂的现象。

反常塞曼效应: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发生分裂数目不是三个也不等间隔的现象。(1897年后的30年间一直未得到合理解释。直至电子自旋假设提出后才被解释。)…… 4.帕邢-巴克效应

反常塞曼效应只在磁场不很强时才会出现,这时外加磁场不足以破坏s l -耦合,于是自旋与轨

道角动量分别绕合成的J ρ作快进动,而J ρ

绕外磁场作慢进动。当外磁场的强度超过s l -相互作用的

内磁场时,s l -耦合被破坏,自旋和轨道角动量分别绕外磁场旋进。所以在强磁场中反常塞曼效应趋于正常地曼效应。此现象称为帕邢-巴克效应。 5.电子共振

1)电子顺磁共振:顺磁物质中存在未成对的电子,当其处于外磁场中时,电子的自旋磁矩与外

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塞曼分裂,裂距为B g B μ。如果在垂直于外磁场方向再加一个频率为ν的电磁波,当电磁波的能量与塞曼支能级的间距相匹配,即满足B g h B μν=时,则会发生物质从电磁波吸收能量的共振现象。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吸收曲线,可测量顺磁原子的g 因子,还可利用共振谱线的线型、宽度和精细结构等,给出有关样品的各种信息。

2)核磁共振: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塞曼能级分裂,裂距为B g N N μ(N g 是核的朗德因子,N μ是核磁子)。与核塞曼能级间的跃迁对应的磁共振现象称为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条件是

T eV m e p

N /10152.328-?==η

μ,比玻尔磁矩小3个数量级)

*§4-6氢原子能谱研究进展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 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 1 - 2. 光电效应 .................................................................................................................... - 1 -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5 - 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 26 - 5.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 39 - 章末复习提高................................................................................................................ - 47 - 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2. 光电效应 一、能量量子化 1.黑体辐射 (1)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维恩和瑞利的理论解释 ①建立理论的基础: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寻求黑体辐射的理论解释。 ②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则与实验偏离很大。 ③瑞利公式:在长波区与实验基本一致,但在短波区与实验严重不符,由理论得出的荒谬结果被称为“紫外灾难”。 2.能量子 (1)普朗克的假设 组成黑体的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即能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2)能量子公式 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 h=6.626×10-34 J·s。(一般取h=6.63×10-34J·s) (3)能量的量子化 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这种现象叫能量的量子化。

第三章 原子结构练习题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 共12题 ) 1. 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原子,应该具有的电子构型是……………………………………( ) (A) 1s 22s 22p 5 (B) 1s 22s 22p 6 (C) 1s 22s 22p 63s 1 (D) 1s 22s 22p 63s 2 2.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 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8电子;④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其中正确叙述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只有② (D) 只有④ 3.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IA ,IIA ,IIIA 族金属的M 3+ 阳离子的价电子都是8电子构型 (B) ds 区元素形成M + 和M 2+ 阳离子的价电子是18+2电子构型 (C) IV A 族元素形成的M 2+ 阳离子是18电子构型 (D) d 区过渡金属低价阳离子(+1,+2,+3)是 9 ~ 17 电子构型 4. 在各种不同的原子中3d 和4s 电子的能量相比时……………………………………( ) (A) 3d 一定大于4s (B) 4s 一定大于3d (C) 3d 与4s 几乎相等 (D) 不同原子中情况可能不同 5. 下列电子构型的原子中, 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 (A) ns 2np 3 (B) ns 2np 4 (C) ns 2np 5 (D) ns 2np 6 6. 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 (A) K > Na > Li (B) O > Cl > H (C) As > P > H (D) 三组都对 7. 核外某电子的主量子数n = 4,它的角量子数l 可能的取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以下第二周期各对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次序不正确的是……………………… ( ) (A) Li < Be (B) B < C (C) N < O (D) F < Ne 9. 下列离子半径变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F - > Na + > Mg 2+ > Al 3+ (B) Na + > Mg 2+ > Al 3+ > F - (C) Al 3+ > Mg 2+ > Na + > F - (D) F - > Al 3+ > Mg 2+ > Na + 10. 按鲍林(Pauling)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下列各能级中,能量由低到高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 (A) 3d , 4s , 5p (B) 5s , 4d , 5p (C) 4f , 5d , 6s , 6p (D) 7s , 7p , 5f , 6d 11. 量子力学中所说的原子轨道是指…………………………………………………… ( ) (A) 波函数s ,,,m m l n ψ (B) 电子云 (C) 波函数m l n ,,ψ (D) 概率密度 12. 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n ,l ,m ,m s )的电子,能量最大的电子具有的量子数是……………………………………………………………………………… ( ) (A) 3,2,+1,+1 (B) 2,1,+1,-1 (C) 3,1,0,-1 (D) 3,1,-1,+1 二、填空题 ( 共 7题 ) 13. Na 原子核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n , l , m , m s 依次为 ;Sc 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 ;P 原子核外最高能级上的三个电子的量子数分别为 , ,和 。

(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山东临沂市莒南三中(276600) 张琛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四中(265602) 马彩红 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同位素(两个特性)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 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 纵行 周期(7个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元 素 周 期 表 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 结 构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原子结构简图b.电子排布式c.轨道表示式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族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1)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2)m/n>1时是非金属,m/n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本章总目标: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 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 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213.6E eV n = 。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 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h h P mv λ= =)。 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2h x P m π???≥ )。 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 ○ 1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的院子轨道。 ○ 2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3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

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 第五节:元素周期表 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1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3:电子亲和能——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呈减小的趋势。 4: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而电负性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至下随着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增强而电负性递减。 习题 一选择题 1.3d电子的径向函数分布图有()(《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1个峰 B.2个峰 C. 3个峰 D. 4个峰 2.波函数一定,则原子核外电子在空间的运动状态就确定,但仍不能确定的是() A.电子的能量 B.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 C.电子距原子核的平均距离 D.电子的运动轨迹 3.在下列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3s B .3p x C . 3p z D .3d z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A .n=3,l=1,m l=+1,m s= +1/2 B .n=4,l=5,m l= -1,m s= +1/2 C .n=3,l=3,m l=+1,m s= -1/2

原子物理第四章作业

原子物理作业第四章 一、不考虑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贯穿这两种效应时,基态Li原子的外层价电 子所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数为____。而考虑前述两种效应后,该价电子所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数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前值。这导致了Li原子的价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库仑吸引力_______ (填减弱或增强)。因此,与处于主量子数n=2 的激发态氢原子相比,处于基态的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更____(填大或小)。 二、在考虑极化和贯穿两种效应后,可通过有效量子数n*、量子数亏损?、有 效电荷数Z*、内层电子屏蔽常数σ四种途径表达光谱项。分别为T=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级能量E与光谱项T的关系依然为E=__________。 三、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是由于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双层 能级间隔随着主量子数n的增加而______;随着轨道量子数的增加而__________。双层能级中的较______(高或低?)能级对应j=l-s 情况。 四、电子的自旋为__________;自旋磁矩为_____________。 五、针对氢原子玻尔模型中的n=4 →n=2 跃迁,在考虑精细结构后该跃迁将分解为_____条。在高分辨率的光谱仪上将观察到____种不同波长的谱线。 六、已知Li 原子的S 能级的量子数亏损?s = 0.41。实验测得将Li 原子的三个电子依次电离共需要电离能203.44 eV。求每个电子的电离能,以及原子实中一个电子对另一个电子的电荷屏蔽常数σ。

七、Na原子的基态为3S。不考虑精细结构,3P→3S、3D→3P跃迁的波长分 别为5893 ?、8193 ?,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2413 ?。求3S、3P、3D各光谱项的值。 八、已知铍Be原子(Z=4)的一价离子Be+的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及其系限谱线 的波长分别为3210 ? 和683 ? 。关于该离子,请计算: (1)s项和p项的量子数亏损?S和?P (2)第二辅线系中第一条谱线的波长(不考虑精细结构) (3)考虑精细结构后,第一辅线系中的第一条谱线劈裂为3条。计算它们当中相距最远的两条谱线之间的波数间隔。 九、Li原子的基态为2S,当把Li 原子激发到3P 态后,问当Li原子从3P 激发态向低激发态退激时,可能产生那些谱线(不考虑精细结构)?画出能级图,标出跃迁。

第4章 物质结构-原子结构习题

第4章原子结构习题目录 一判断题;二选择题;三填空题;四回答问题 一判断题 1 原子轨道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这与宏观物体运动轨道的含义相同。()。 2以电子概率(几率)密度表示的空间图象即为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即为电子云。() 3电子云是核外电子分布概率(几率)密度的空间图象。() 4波函数ψ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ψ∣2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几率)密度。() 5原子核外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系第五周期有50种元素。() 6原子序数为37的元素,其原子中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为5,0,0,+1 2(或-1 2 )。() 7对多电子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E(ns)

原子物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褚圣麟)教学内容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 4.1 已知Li 原子光谱主线系最长波长ολA 6707=,辅线系系限波长ο λA 3519=∞。求锂原子第一激发电势和电离电势。 解:主线系最长波长是电子从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辅线系系限波长是电子从无穷处向第一激发态跃迁产生的。设第一激发电势为1V ,电离电势为∞V ,则有: 伏特。伏特375.5)11(850.111=+=∴+===∴=∞ ∞∞ ∞λλλλλλ e hc V c h c h eV e hc V c h eV 4.2 Na 原子的基态3S 。已知其共振线波长为5893οA ,漫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8193ο A ,基线系第一条的波长为18459οA ,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2413ο A 。试求3S 、3P 、3D 、4F 各谱项的项值。 解:将上述波长依次记为 οοοολλλλλλλλA A A A p f d p p f d p 2413,18459,8193,5893,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即 容易看出: 1 6max 3416max 331 6max 316310685.0110227.1110447.21110144.41~---∞-∞ ∞ ?=-=?=- =?=-=?===米米米米f D F d p D p P P P S T T T T T v T λλλλλ 4.3 K 原子共振线波长7665οA ,主线系的系限波长为2858οA 。已知K 原子的基态4S 。试求4S 、4P 谱项的量子数修正项p s ??,值各为多少? 解:由题意知:P P s p p v T A A λλλο ο/1~,2858,76654max ====∞∞

第四章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 玻尔理论考虑了原子主要的相互作用即核与电子的静电作用,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氢光谱。不过人们随后发现光谱线还有精细结构,这说明还需考虑其它相互作用即考虑引起能量变化的原因。本章在量子力学基础上讨论原子的精细结构。 本章先介绍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引起的磁矩,然后介绍原子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内部的磁场引起的相互作用。说明空间量子化的存在,且说明仅靠电子的轨道运动不能解释精细结构,还须引入电子自旋的假设,由电子自旋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才是产生精细结构的主要因素。 §4-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经典表示式 在经典电磁学中载流线圈的磁矩为n iS ?=μρ。(若不取国际单位制,则n S c i ρ ρ =μ)(S 为电流所围的面积,n ρ 是垂直于该积的单位矢量。这里假定电子轨道为圆形,可证明,对于任意形状的闭合轨道,其结果不变。) 电子绕核的运动必定有一个磁矩,设电子旋转频率为r v πν2=,则 原 子 中 电 子 绕 核 旋 转 的 磁 矩 为 : L m e n vr m m e n r r v e n r e S i e e e ρρρρρρ 22222-=-=-=-==ππνπμ 定义旋磁比:e def m e 2≡ γ,则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为L ρργμ-= 上式是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磁矩与电子轨道角动量之间的关系式。磁矩μρ 与轨道角动量L ρ反 向,这是因为磁矩的方向是根据电流方向的右手定则定义的,而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反向之故。 从电磁学知道,磁矩在均匀外磁场中不受力,但受到一个力矩作用,力矩为B ρ ρρ ?=μτ 力矩的存在将引起角动量的变化,即B dt L d ρρρρ ?==μτ 由以上关系可得B dt d ρρρ?-=μγμ,可改写为μωμρρρ ?=dt d 拉莫尔进动的角速度公式:B ρρ γω=,表明:在均匀外磁场B ρ中高速旋转的磁矩不向B ρ 靠拢, 而是以一定的ωρ 绕B ρ作进动。ωρ的方向与B ρ一致。进动角频率(or 拉莫尔频率)为:π ω ν2=L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5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习题及参考答案Yao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 氢原子的可见光谱中有一条谱线,是电子从n =4跳回n =2的轨道时放出的辐射能所产生的,试计算该谱线的波长。 解: 18422.1810=J 4E -?—,18 22 2.1810=J 2E -?— 1818181922222.1810 2.181011=()()=2.1810 4.08710J 4224E ----?????---?-=? ??? ∵=E h ν? ∴ 191914134 4.08710 4.08710J ==6.16910s 6.62610J s h ν----??=?? 817141 310m s ==4.86310m=486.3nm 6.16910s c λν----?=?? 2) 下列的电子运动状态是否存在?为什么? ① n =2,l =2, m =0, m s =+2 1; ② n =3, l =2, m =2, m s =+ 2 1; ③ n =4,l =1, m =-3, m s =+2 1; ④ n =3,l =2, m =0, m s =+ 2 1。 解:① 不存在,因为 l = n 。 ②、④ 存在。 ③ 不存在。因为m > l 3) 对下列各组轨道,填充合适的量子数: ① n =?,l =2, m =0, m s =+2 1; ② n =2,l =?, m =-1, m s =-2 1; ③ n =4,l =2, m =0,m s =?; ④ n =2,l =0, m =?, m s =+ 2 1。 解:① n ≥3;② l = 1; ③m s = +1 2 或 -1 2; ④ m = 0。 4) 试用s, p, d, f 符号表示下列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分别指出它们各属于第几周期、 第几族?① 18Ar ; ② 26Fe ; ③ 29Cu ; ④ 35Br 。 解: ① 18Ar 1s 22s 22p 63s 23p 6 第三周期 ⅧA 族 ② 26Fe 1s 2 2s 22p 63s 23p 63d 64s 2 第四周期 ⅧB 族 ③ 29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第四周期 ⅠB 族

人教版第三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 (参考课时:2课时)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③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④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⑤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2过程与方法: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③通过对原子结构探究,初步学会化学理论的探究方式及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①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认识。 ②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③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2.2教学难点 ①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③离子的形成过程。 3专家建议 重点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及其关系。

4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分方法。 5教学用具 多媒体。 6教学过程 6.1第一课时 6.1.1引入新课 弓I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的定义,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谁能说说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区别呢?”学生回答:“分子是保持 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原子可再分。” 我们知道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些问题: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如果可以,它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的构成。 6.1.2教学活动 [板书]原子的构成 [探究一]原子的构成 [过渡]同学们,对于科学家们进行的原子结构发现的实验,你们都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呢?你们又知道他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近代科学的原子论。 [板书]近代科学原子论 [讲解]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 a 粒子散射实验。 20世纪初,卢瑟福为了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曾用a粒子轰击金铂,结果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铂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 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问题探究: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1)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铂而不受阻碍呢?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呢? (2)有的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章 原子结构(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 一、选择题 1. 所谓原子轨道是指 ( C) (A)一定的电子云;(B)核外电子的几率; (C)一定的波函数;(D)某个径向分布函数。 2.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是氢原子薛定锷方程合理解的一组是 ( D) (A)3,0,-1,+1/2 (B)2,-1,0,+1/2 (C)2,0,-1,-1/2 (D)3,2,+1,-1/2 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错误的是( ) (A) n=3,l=2,m=0,s=+1/2 (B)n=2,l=2,m= -1,s= -1/2 (C) n=4,l=1,m=0,s= -1/2 (D) n=3,l=1,m= -1,s=+1/2 4. 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各套量子数的电子,能量最大的一组( ) (A)2,1,+1,+1/2 (B)3,1,0,-1/2 (C)3,2,+1,+1/2(D)3,1,-1,+1/2 5. 将氢原子的1s电子分别激发到4s、4p轨道,能量的关系是( ) (A)前者>后者(B)前者<后者 (C)两者相同(D)无法判断 6. 下列哪一轨道上的电子, 在YZ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 ) (A)3p x(B)3d z2(C)3p y(D)3s 7. Li2+基态电子能量可以表示为(R=13.6ev) ( ) (A)-R (B)-R/2 (C)-9R(D)-3R 8. 对于角量子数l=2的一个电子,其磁量子数m的取值是( )

(A)只可以有一个数值; (B)只可以取某三个值中的任何一个; (C)只可以取某五个值中的任何一个; (D)只可以取某七个值中的任何一个; 9. 对于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以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是( ) (A)3和6;(B)3和9; (C)9和 18;(D)3和18 10. 下列各种电子构型中,属于原子激发态的是( ) (A)1s22s22p63s1;(B) 1s22s22p63s2; (C)1s22s22p63s13p1;(D) 1s22s22p5 11.元素A,B,C,D均为主族元素,元素A、B的正离子与C、D的负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A离子半径大于B离子半径,C离子半径大于D离子半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 ) (A)A>B>C>D;(B)D>C>B>A; (C)C>D>A>B;(D)B>A>D>C。 12. 3d电子的径向分布图有( ) (A)2个峰(B)3个峰(C)1个峰(D)4 个峰 13. 下列元素中, 各基态的第一电离势最大的是( ) (A)Be (B)C (C)B (D)N 14. 原子最外层电子是4s1的元素有( ) (A)一个(B)2个(C)3个(D)4个 15. 在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可达( ) (A)2个(B)3个(C)5个(D)6个

第三章 原子结构

第三章 原子结构(习题) 一、选择题: 1. 3985下列各组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 (A) n = 3,l = 3 ,m = 2,m s = 21 - (B) n = 2,l = 0 ,m = 1,m s =2 1 (C) n = 1,l = 0 ,m = 0,m s =21 (D) n =0,l = 0 ,m = 0,m s =21 - 2. 3984径向概率分布图中,节面的个数等于…………………………………………( ) (A) n - l (B) l - m (C) n -l - 1 (D) n - l + 1 3. 3983核外量子数n = 4,l = 1的电子的个数最多是…………………………………( ) (A) 3 (B) 4 (C) 5 (D) 6 4.3980 s , p , d , f 各轨道的简并轨道数依次为……………………………………………( ) (A) 1, 2, 3, 4 (B) 1, 3, 5, 7 (C) 1, 2, 4, 6 (D) 2, 4, 6, 8 5. 3978 径向概率分布图中,概率峰的个数等于………………………………………( ) (A) n - l (B) l - m (C) n - l + 1 (D) l - m + 1 6. 3968 下列原子或离子中,电子从2p 轨道跃迁到1s 轨道放出光的波长最短的是( ) (A) Li (B) Cl (C) Fe (D) Fe 2+ 7. 0911 ψ (3, 2, 1)代表简并轨道中的一个轨道是……………………………………( ) (A) 2p 轨道 (B) 3d 轨道 (C) 3p 轨道 (D) 4f 轨道 8. 0906 电子云是 ……………………………………………………………………( ) (A) 波函数ψ 在空间分布的图形 (B) 波函数|ψ | 2在空间分布的图形 (C) 波函数径向部分R n , l (r )的图形 (D) 波函数角度部分平方Y 2l , m (θ , ?)的图形 9. 0905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 (A) n = 3, l = 1, m l = +1, m s = +21 (B) n = 4, l = 5, m l = -1, m s = +2 1 (C) n = 3, l = 3, m l = +1, m s = -21 (D) n = 4, l = 2, m l = +3, m s = -2 1 10. 0903 在H 原子中,对r = 0.53 A (10-8cm) 处的正确描述是……………………( ) (A) 该处1s 电子云最大 (B) r 是1s 径向分布函数的平均值 (C) 该处为H 原子Bohr 半径 (D) 该处是1s 电子云界面 11. 4371 在周期表中,氡(Rn, 86号)下面一个未发现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是………( ) (A) 140 (B) 126 (C) 118 (D) 109 12. 7005 18电子构型的阳离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s 和p 区 (B) p 和d 区 (C) p 和ds 区 (D) p ,d 和ds 区 13. 3982 按鲍林(Pauling)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下列各能级中,能量由低到高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 (A) 3d , 4s , 5p (B) 5s , 4d , 5p (C) 4f , 5d , 6s , 6p (D) 7s , 7p , 5f , 6d 14. 3970下列阳离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中属于 [Kr]4d 6的是…………………………… ( ) (A) Tc + (B) Rh 3+ (C) Rh 2+ (D) Cd 2+ 15. 3944 原子序数为1 ~ 18的18种元素中,原子最外层不成对电子数与它的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 ) (A) 6种 (B) 5种 (C) 4种 (D) 3种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练习题(带答案)

一、原子的诞生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原子核的科学家是( ) 解析:汤姆生最早提出了电子学说,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学说,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核,玻尔最早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答案:B 3.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下列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答案:C 二、能层与能级 1..M能层对应的电子层是( ) A.第一能层 B.第二能层 C.第三能层 D.第四能层 答案:C 2.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 答案:D 3.下列各电子能层中含有3p能级的是( ) 能层能层能层能层 答案:C 能层具有的能级数为( ) 解析:每一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N能层为第四能层,故能级数为4。 答案:B 5.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d能级的是( ) 能层能层能层能层答案:C 6.下列能级中,不属于M能层的是( ) 答案:B 7.在N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 答案:D 9.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 )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B.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相等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n为能层序数) 答案:D 11.下列是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叙述,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相同 答案:A 12.画出Be、N、Ne、Na、Mg这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有K层与L层的元素有 (2)含有M层的有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有。 答案: (1)Be、N、Ne (2)Na、Mg (3)Be、Mg 三、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1.若以E(n 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 (3s)>E(2s)>E(1s) (3s)>E(3p)>E(3d) (4f)>E(4s)>E(3d) (5s)>E(4s)>E(4f) 答案:A 2.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中共有25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 答案: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 )、6、4 、8、6 、8、6 ~20、3~8、1~6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测试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测试 一、单选题 1.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 g D 2O 和18 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 L 0.5 mol·L -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50 mL 12 mol·L -1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的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它也能与水发生以下反应:IBr +H 2O=HBr +HIO ,下列有关IBr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很多反应中IBr 是强氧化剂 B .IBr 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 .IBr 与AgNO 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 沉淀 D .IBr 与NaOH 溶液反应时,生成NaBr 和NaIO 3.重水(2D O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氘(D )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B .2H O 与2D O 互称同位素 C .2 D O 和2H O 组成的是混合物 D .118 2H O 和162D O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4.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气态氢化物比Y 的稳定 B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强 C .Z 的非金属性比Y 的强 D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氯化氢的电子式 B .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 2H 4 D .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 2CO 3=Na ++2- 3CO 6.下列反应对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CaSO 4):CaSO 4(s)+2-3CO CaCO 2(s)+2-4SO B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 3++3NH 3·H 2O Fe(OH)3(胶体)+3+4NH C .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备金属铝:2AlC13通电 2Al+3C12↑ D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氯气变蓝:3Cl 2+I -+3H 2O===6C1-+- 3IO +6H + 7.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或变化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食醋、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 2、NO 2、P 2O 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④同素异形体:C 60、C 70、金刚石、石墨 ⑤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 .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④⑥⑦ D .③④⑦

第5章 原子结构自测题

第5章原子结构自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符合泡里原理的是() (A)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B)在原子中,具有一组相同量子数的电子不能多于两子 (C)原子处于稳定的基态时,其电子尽先占据最低的能级 (D)在同一电子亚层上各个轨道上的电子分布应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2.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A)Na(B)Ne (C)F ( D) H 3.某基态原子的第六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时,则第五电子层上电子数目为() (A)8 (B)18 (C)8-18 (D)8-32 4.下列各组量子数,不正确的是() (A)n=2,l=1,m=0,ms=-1/2 (B)n=3,l=0,m=1,ms=1/2 (C)n=2,l=1,m=-1,ms=1/2 (D)n=3,l=2,m=-2,ms=-1/2 5.下列基态离子中,具有3d7电子构型的是() (A)Mn2+(B)Fe2+(C)Co2+(D)Ni2+ 6.和Ar具有相同电子构型的原子或离子是() (A)Ne (B)Na+(C)F-(D)S2- 7.基态时,4d和5s均为半充满的原子是() (A)Cr (B)Mn (C)Mo (D)Tc 8.在下列离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的离子是() (A)Cr3+(B)Fe3+(C)Ni2+(D)Mn3+ 9.某元素的原子在基态时有6个电子处于n=3,l=2的能级上,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 () (A)4 (B)5 (C)3 (D)2 10.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原子的电子构型是() (A)3s23p1 (B)3s23p2(C)3s23p3(D)3s23p4 11.角量子数l=2的某一电子,其磁量子数m ( ) (A)只有一个数值(B)可以是三个数值中的任一个 (C)可以是五个数值中的任一个(D)可以有无限多少数值 二、填空题 1.位于第四周期的A、B、C、D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1,2,2,7,其原子序数按A、B、C、D的顺序增大。已知A和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C和D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由此可以推断四种元素的符号是。其中C和D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应为。 2.已知某元素的四个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分别为(4,0,0,+1/2),(4,0,0,-1/2),(3,2,0, +1/2),(3,2,1,+1/2),则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 此元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