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收集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类型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2.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1)频数匹配要求对照组匹配的因素或特征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接近或一致。

(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还可以进行1:2、1:3、…、1:R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且容易匹配过头。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疾病预后因素研究

3.治疗效果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人群

1.病例的选择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而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则主要由家属或他人提供信息,准确性较差。因此,病例对照研究中优选新发病例。

病例应该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和诊断标准要有明确的限制,所有病人都应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可能。

一般以社区来源的病例为优,代表性较好,但实施难度较大。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2.对照的选择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实际来源于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③社会团体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④社区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⑤病例的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在医疗机构中选择对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因已知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②对照应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以避免因过多地代表某一类病人,而该病种恰与所研究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的该因素对疾病的效应强度,即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的大小

(3)显著性水平α

(4)把握度1-β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基本整理模式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比值比OR,也作比数比、优势比、交叉乘积比)。

OR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

0R的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类似,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

(二)不同类型资料的分析

1.不匹配(成组)不分层资料

(1)整理四格表形式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MI)关系

(2)卡方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显著性的差异。

已知χ20.01(1)=6.63,本例χ2=7.70>6.63,则P<0.01。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计算关联强度0R

(4)计算0R的可信区间

可信区间中不包括1.0,即可认为该0R值在0.05(95%CI)或0.01(99%CI)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

2.不匹配(成组)分层资料

(1)整理四格表形式

按年龄分层的结果

(2)计算各层的OR

OR1=(21×59)/(17×26)=2.80

OR2=(18×95)/(7×88)=2.78

(3)各层0R的同质性检验:当各层OR值接近时,说明资料是同质的(采用Woolf齐性检验)。

(4)用Mantel-Haenszel法计算调整OR MH,χ2MH和0R MH的95%CI。OR MH=2.79,总的卡方值χ2MH=11.79,0R MH的95%CI的下限为1.55,上限为5.01。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分层调整后的0R MH为2.79,如不进行分层分析,则OR值为2.20,说明由于年龄的作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联被歪曲,关联强度趋向于1。

在这个例子中,年龄是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联研究中的混杂因素。

3.1:1配对资料

(1)整理四格表形式

外源性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

(2)卡方检验:用McNemar公式计算

(3)计算0R

本例计算得OR=29/3=9.67

(4)计算0R的95%可信区间下限为3.54,上限为26.45,提示外源性雌激素是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

(三)归因分值

归因分值(AF)即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指暴露人群内某种疾病的发生中,由该暴露引起的发病占全部发病的比例。

I e为暴露组发病率,I o为非暴露组发病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一般不能获得发病率,只能获得0R。

人群归因分值记为AF p,也称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I p为总人群发病率,I o为非暴露组发病率,P e为人群的暴露率(或以对照组的暴露代替)。AF p反映暴

露对人群发病的影响,表示总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由该暴露引起的发病占全部发病的比例。

(四)功效

可以解释为拒绝无效假设的能力,即当无效假设不成立时,该假设被拒绝的概率。一般认为,一项研究的功效应在80%以上。

四、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一)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也称Berkson偏倚。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由于对照是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又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或某些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及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两组均不是随机样本。控制:尽量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或在多个医院选择。

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如果调查对象选自现患病例,很多信息可能只与存活有关,而未必与该病的发病有关,从而高估了某些暴露因素的病因作用。

现患病例改变了生活习惯,从而降低了某个危险因素的水平,或被调查时夸大或缩小了病前生活习惯上的某些特征,导致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联误差。

控制:选择新发病例,可减少偏倚程度。

3.检出症候偏倚也称暴露偏倚。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症状就医,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系统误差。

控制:收集的病例中同时包括早、中、晚期病人,则检出病例中此类暴露的比例会趋于正常。

4.时间效应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时,那些暴露后即将发生病变的人、已发生早期病变而不能检出的人、或在调查中已有病变但因缺乏早期检测手段而被错误地认为是非病例的人,都可能被选入对照组,由此而产生了结论的误差。

控制:在调查中尽量采用敏感的疾病早期检查技术,或开展观察期充分长的纵向调查。

(二)信息偏倚

1.回忆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既往的暴露情况,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结论的系统误差。

充分利用客观的记录资料,以及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并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巧,有助于减少回忆偏倚。

2.调查偏倚

调查偏倚可能来自于调查对象及调查者双方。病例与对照的调查环境与条件不同,或者调查技术、调查质量不高或差错,以及仪器设备的问题等均可产生调查偏倚。

控制:尽量采用客观指征,选择合适的人选参加调查,认真做好调查技术培训,采取复查等方法做好质量控制。

(三)混杂偏倚

当我们研究某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时,由于某个既与疾病有关系,又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叫混杂,造成的偏倚叫混杂偏倚。在设计时利用限制的方法和配比的方法,资料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或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可适当控制混杂偏倚。

五、优点与局限性

下表展示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比较

【例题】以下哪一项不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A.适用于研究罕见病

B.可在一次调查中调查多个危险因素

C.不需大样本

D.可计算疾病的发病率

E.不仅适用于病因探讨,还可用于多方面

[答疑编号700847050201]

【正确答案】D

【例题】夫妻不和的男外科大夫事故发生率较高,如果用病例对照研究来验证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 A.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 B.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 D.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E.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 [答疑编号700847050202]

【正确答案】E

【例题】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0R值95%可信区间为0.35~0.75,请问该因素可能为

A.混杂因素

B.危险因素

C.保护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都不是

[答疑编号700847050203]

【正确答案】C

【例题】一项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240对,病例和对照均有某种暴露史60对,均无某种暴露史75对,病例有某种暴露史、对照无某种暴露史70对,对照有某种暴露史、病例无某种暴露史35对。其OR值为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A.1.8

B.1.3

C.0.5

D.0.9

E.2.0

[答疑编号700847050204]

【正确答案】E

【例题】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中(分析整理表如下),要比较的是

A.a/a+b与c/c+d

B.a/a+c与d/b+d

C.a/a+c与b/b+d

D.b/a+b与d/c+d

E.a/a+d与c/c+d

[答疑编号700847050205]

【正确答案】C

【例题】某医院20年来肺癌住院病人500例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肿瘤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C.不正确,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D.不正确,只是病例组吸烟率,无对照组的吸烟率

E.吸烟者肺癌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4倍

[答疑编号700847050206]

【正确答案】D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A.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B.试验组和非试验组 C.患病组和非患该病组 D.干预组与对照组 E.试验组与对照组 (2)下列哪项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耗时、费力 B.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暴露率 D.选择患有与研究疾病相关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 E.由“因”推“果” (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使两者的某些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C.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使两者的研究因素一致的方法 D.限制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 A.有很好的代表性 B.选择偏倚较小 C.易于操作 D.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 E.结果外推性较好 (6)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D.新发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7)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患病情况容易控制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减少回忆偏倚 (8)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的资料包括 A.一般情况、疾病情况、暴露史 B.一般情况、疾病情况、随访情况

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 B.3 C.4 D.5 E.6 (15)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1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且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且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1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3.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 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 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 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 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

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暴露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在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献最早记载的病例对照研究是WA Guy于1843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第6期的一篇报告,他研究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与肺结核的关系。1844年Guy的老师PCA Louis首先叙述了病例对照研究最早的概念。1926年Lane-Claypon 所做的生殖经历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是第一次十分类似现代概念的病例对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空前地发展。如Schreck和LenowiTy(1947)关于包皮环切及性卫生与阴茎癌、Doll和Hill(1950)对吸烟与肺癌、Stewart 等(1958)对孕期腹部照射X线与儿童白血病、Weicker等(1963)对反应停(Thalidomide)与先天畸形、Herbst(1970)对孕妇使用己烯雌酚与其女儿阴道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都是成功的范例。20世纪中叶以来,Cornfield提出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分析,Woolf和Miettinen的可信限计算法,Mantel和Haensyel的分层分析方法,以及Cox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等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病例对照研究,推动了病因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开始时选择一定数量患某种疾病的人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定数量未患该种疾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过去或最近研究因素暴露情况,包括有无暴露、暴露的质和量,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因素暴露的程度有无差异。假如病例组某研究因素的暴露比例或暴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则可认为该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存在着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所谓病例可以是某疾病的患者,或某病原体的感染者,或具有某特征事件的人。对照可以是未患该疾病的其他病人,或健康人。 研究因素(interest factors)又称为暴露因素(exposure factors)。凡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都可以称为暴露,如接触过某种物理因素或化学物质,吃过某食品,如服过某药物,具备性别、年龄、身高、肤色、职业、文化、宗教信仰等某种特征,或处于何种疾病状态或行为等。病例对照研究中涉及的暴露因素不一定都是危险因素(risk factors),也可能是属于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基本设计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是从研究的疾病(或某特征事件)病例出发,收集过去的暴露因素,从时间顺序上看是回顾性的,因此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类似的英文名词尚有case-reference study、case-compared study,但以case-control study最常用。 二、特点 从结构模式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一)属观察性研究 对两组客观地收集暴露因素,收集的暴露因素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没有干预因素,故而属观察性研究。 (二)设立对照组 必须设立对照组,目的是为病例组提供一个作比较用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三)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研究开始时是已知结果,即掌握了患某病或未患该病的对象,从他们追溯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其调查方向是回顾性的和纵向性的,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可以阐明研究因素与疾病先后时间顺序,同时得出结果的速度较快。 (四)一般不能确定因果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暴露因素的方法是依据对象回忆或查阅有关记录,不是按从“因”到“果”前瞻观察其发展过程,因此,发现的“联系”一般不能确定是因果联系。但如果多次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存在“联系的一致性”,则有助于因果假设的验证。 基本设计型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如图6-1。 回顾性收集暴露情况

病例对照总结研究资料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 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 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 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无暴露史对子数 有暴露史32 50 82 无暴露史22 9 31 对子数54 59 113 χ210.125 OR 2.273 OR 95% CI (1.366,3.782) 3. 结论 3.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χ2=13.46,OR=2.89(1.64-5.09) 肺癌与吸烟有关系,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9倍。这与目前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收集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类型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2.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1)频数匹配要求对照组匹配的因素或特征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接近或一致。 (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还可以进行1:2、1:3、…、1:R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且容易匹配过头。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疾病预后因素研究 3.治疗效果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人群 1.病例的选择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而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则主要由家属或他人提供信息,准确性较差。因此,病例对照研究中优选新发病例。 病例应该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和诊断标准要有明确的限制,所有病人都应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可能。 一般以社区来源的病例为优,代表性较好,但实施难度较大。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2.对照的选择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实际来源于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③社会团体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④社区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⑤病例的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在医疗机构中选择对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因已知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②对照应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以避免因过多地代表某一类病人,而该病种恰与所研究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的该因素对疾病的效应强度,即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的大小 (3)显著性水平α (4)把握度1-β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学习资料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 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 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述 以现在确诊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的人作为对照,收集既往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各因素的暴露比例是否有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种要研究的疾病出发,去探讨可能的病因,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但不一定是因果联系。因为病例对照研究开始时,疾病已经发生,通过回忆过去的暴露情况来确定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只能就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作出判断。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 2.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病分组; 3.回顾性研究; 4.由果及因; 5.分析的是暴露水平 病例对照研究的适用情况: 1.疾病较少见而暴露较常见,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2.当暴露与疾病均罕见,如暴露引起发病的可能性较高时。如肝癌与氯乙烯关系的研究。 3.对一些潜伏期长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种类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匹配) 又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分为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①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或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②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叫个体匹配。1:1,1:4 ③配比的目的: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④配比过度(over matching):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 有几种情况不应进行匹配: ①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如吸烟对血脂有影响,而血脂与心血管疾病有病因关系,如果研究吸 烟与心血管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按血脂水平将病例与对照配对,则吸烟与疾病的关联消失。 ②与可疑病因有关的因素不应匹配。如避孕药的使用与宗教信仰有关,不应将宗教信仰作为匹配因素。 ③可能是疾病的某一危险因素。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家族史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 2、单纯病例研究(case only study or case series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确定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 2、收集队列内每个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随访一段预定时间 4、确定随访期间内发生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组成 5、用危险集抽样为每个病例抽取一定数量对照构成对照组 6、抽取已收集好的两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做必要的检验 7、做统计分析计算暴露率和OR 8、获得研究结果并做出结论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复习过程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 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 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 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4节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4节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原因,以及制订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现在几乎没有流行病学不研究的病种和医学问题。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理、病理、心理的群体现象的方法学,有着极强的应用性。流行病学的研究及应用范围极广,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很多。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提出线索或假说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验证所提出的假说。 ①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retrospective)研究: 从疾病(结果)去寻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 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从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总体人群 病例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4.选择病例原则 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不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避免产生选择偏倚5.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

?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 ?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 ?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用现患病例 ?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 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 ?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 ?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 7. 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 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8. 基本分析方法是比较两组暴露比例,计算暴露优势比,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 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 9. 对照所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 ?对照疾病的发病率在暴露的各类别或各水平上都一样 ?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对照不应是慢性病患者 ②队列(定群)研究--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从有无可疑 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定群)研究(cohort study)。 它是将特定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随访适当长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以研究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主要在人群现场进行。分为:临床试验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主要内容 ?基本原理 ?研究类型 ?一般实施步骤 ? 1. 以未患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观察性研究,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人群是自然生病的,无人为干 预) ?必须设立对照组(?可比,未患某病) ?时间顺序:从“果”→“因”

?一般不能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但可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 思考:病例对照研究和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两种研究设计本质的不同是分组依据不同、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析思路不同。病例对照研究按是否患病分组,回顾性调查过去暴露情况;历史性队列研究尽管是“回顾”过去的暴露和疾病发生资料,但分组是按暴露与否,前瞻性追踪结局-疾病发生与否。前者是回归性的研究设计,后者是前瞻性的研究设计(从暴露和疾病关系的分 ? 1、成组匹配 category matching 或称频数匹配 frequency matching 某些特征或因素在不同组的比例一致 2、个体匹配 individual matching 以个体为单位,对某些特征或因素进行匹配(最多做到1:4) 1)病例与对照匹配的因素

(已知+可疑)(所谓混杂因素就是要与暴露因素相关且与疾病结局相关)(比如研究吸烟与肺癌,性别就是一个混杂因素)常见因素:年龄+性别 ? - - 只与可疑暴露有关,而与疾病无关的变量 2 3) 件,从而低估真实病因的作用,称为匹配过头 - 损害统计效率 - 损害真实性 - 损害费用效益 ?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 基本步骤

?复习文献,提出假设 ?明确适宜的研究类型 ?选择病例及适宜的对照 ?确定样本量 ?选定研究因素,获取相关资料 ?数据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1、选择原则 选择的病例能够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 2、选择标准 - 诊断可靠,使用金标准 - 自订标准:宽严适度(假阳性、假阴性) - 为了控制非研究因素的干扰,可对暴露情况作出规定

笔记:1:R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张健)

1:R匹配资料的分析 1、原理病例对照研究中,当对照数R=1,2,……….R时,1个病例按规定的条件匹配R个对照,即为1:R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资料整理成下表形式: (1)、显著性检验 样本较大时 X2=[∑(R-r+1)n1,r-1-∑rn0,r]2/[∑Trr(R-r-1)] 样本较小时 X2=[∣∑(R-r+1)n1,r-1-∑rn0,r∣-(R+1)/2]2/[∑Trr(R-r-1)]式中:Tr=n1,r-1+n0,r自由度=1 (2)、联系强度的测量 OR=[∑(R-r+1)n1,r-1]/[∑rn0,r] (3)、OR的可信区间(Miettinen法)估计 OR某百分数CI=OR[1±Za/(√x2)] 式中:Za为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Z0.05=1.96,Z0.01=2.582、实例 人工流产史与宫外孕关系的1:4病例对照研究 (1)、检验 大样本X2={∣[(4-1+1)3+(4-2+1)5+(4-3+1)3+(4-4+1)0]-( 1×1+2×0+3×0+4×0)∣-(4+1)/2}2/[(3+1)1(4-1+1)+(5+0)2(4-2+1)+(3+0)3(4-3+1)+(0+0)4(4-4+1) =13.598>X20.01,P<0.01 小样本X2=16.000…….. (2)、联系强度的测量 OR M-H=[(4-1+1)3+(4-2+1)5+(4-3+1)3+(4-4+1)0]/(1×1+2×0+3×0+4×0) =33 (3)、OR可信区间 OR95%CI=33(1±1.96/(√13.598))=5.1—211.6或(X2=16时)5.95—183.00 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史与宫外孕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联系。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