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论文

题目:“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

影响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城乡规划

班级:154652

姓名:李宗烨

指导老师:刘作

2018年5月24日

摘要:

“十二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上进入了一个相对均衡的时期,但东西部发展速度格局保持不变。受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国际经济周期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缓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区域格局的总体态势将是东西部带动中部崛起,形成东西互助、面向全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发展方向;格局;

Abstract:

Since 12th Five-Year,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relatively balanced period, but the speed pattern of East West development remains unchanged. Restricted by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ycle factors,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slowly. In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China regional pattern will be driven by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West,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opening up, facing the global mutual things.

Key word:"The Belt and Road";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目录

前言 (1)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2)

1. 地区差距问题 (2)

2. 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问题 (2)

3. 地区的分割化问题 (3)

二、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3)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4)

四、"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5)

1.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5)

2.对中部地区的影响 (6)

3.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6)

4.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7)

五、“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的机遇和挑战 (8)

六、“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经济良好发展的方向 (9)

1.注意经济发展的势利 (9)

2. 坚持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相结合。 (10)

3. 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10)

七、“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八、“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战略的新格局12

九、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前言:

“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如今已过去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中,实践深刻印证了“一带一路”给我国各地区经济带来的显著变化,同时也逐步看到了改革的成效,“一带一路”从提出概念到今天,都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确保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确保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区域经济都保持着蓬勃的发展态势。一般来说,我国主要分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带动着内陆地区快速发展,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随之初露端倪。再加上近年来国家陆陆续续颁布了一些政策法规大力支持沿海城市的经济建设,使得东部地区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远远超过了其他区域经济板块,最终引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了一纸空谈。具体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地区差距问题

在传统的投资理念中,北上广深无疑是黄金地带,发展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高,引起了投资者趋之若鹜,这一现象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愈发突出。尽管西部地区占地面积广,资源种类和数量庞大,可是投资风险较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此消彼长之下区域经济发展有了不小的差距。

2.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剧了行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盈利而一味的照搬全抄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区域产业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趋同性。产业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产业升级速率缓慢,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

大大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数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逐步走向消亡。

3.地区的分割化问题。

现如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即大力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严禁外来企业和商品侵占市场,无形中将当地产业完全隔离开来,虽然能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保证本土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严重阻碍了不同地区之间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本土企业的优势也会逐渐流失。

二、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国际之间的贸易交流,致力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果,促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和产品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相对于东部地区高速发展的现状而言,西部地区因靠近内陆,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再加上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持,投资力度稍有不足,无论在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继续放任东西部地区的自然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差异,因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俨然迫在眉睫。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带来的危害十分巨大,体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自20世纪末期国家就推出了一些政策支持西部开发,希望能够将西部资源

输送到东部地区,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缓解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矛盾。但是这种做法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量的研究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将改革开放初期与21世纪10年代中期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比重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东部地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中部地区的缩减幅度明显,西部地区也无法与之抗衡。由此可见,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政策的执行力不够,需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真正实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一带一路 "战略是中国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提出的战略性长期规划。“带”是指丝绸之路的经济带,“路”是指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战略是中国首先提出并以国家名义为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宏观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 "战略概念是根据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经济腾飞的需要,顺应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而提出的。 "一带一路 "战略为周边国家经济开放、市场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构建了高起点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 "战略的前提是国家间平等友好,互利共赢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体现了面向世界的和平、包容、互惠、共赢的合作精神。

四、"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交流与贸易日益频繁,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也日益凸显。“一带一路”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下面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来进行详细的探讨和阐述。

1.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十二五”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GDP逐年下降,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年增长率也逐年下降。东部主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缩小,城市经济逐步趋于饱和,经济增长对项目投资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与前一阶段相比,经济发展出现了萧条的迹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加工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明显下降,对外贸易投资和市场规模也逐步缩小。东部城市对外贸易出口和对外投资净增长呈下降趋势,对外开放服务功能没有及时改善。 "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窗口。在构建 "一带一路 "战略格局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的谈判,努力与成员国建立政治互信,建立和谐友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它对激发东部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国际贸易体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2.对中部地区的影响

中国政府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以来,在优化产业结构、挖掘中部地区市场潜力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经济增长率居全国领先地位,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明显加快,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业布局改善,加工制造业总产值居全国领先地位。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战略地位使中部地区年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居全国之首。对外贸易总量和进出口经济总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经济的外向效应也有所显现。但是,从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总量来看,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投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将加快我国各地区商业资源和市场优势的重组,进一步激活各种集聚和潜在经济活力。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格局中,西部地区落后,经济发展的外向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东南沿海城市集中了我国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绝大部分投资份额,而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带一路 "战略将再次凸显中部地区的贸易枢纽地位,为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提供契机,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与东盟和亚太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纽带作用。

3.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西部经济开始全面恢复,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产业结构初步构建和优化,经济总量和区域

GDP年均增长率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投资显著增加。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全年农业生产总量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投资成本下降,生产技术明显提高,商贸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一带一路 "战略将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西部地区主要是农业生产区。亚太经济合作体系的建设和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加强,将为西部地区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带动作用。西部城市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族特色经济资源极为丰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众多,这些都是西部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培育新兴市场元素,挖掘经济发展潜力,推动西部地区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未来中国与中亚、西亚的深入合作中,交通网络、电网覆盖和能源供应管道的建设将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显现。

4.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东北地区曾经是工业生产中心,有着悠久的工业生产传统和良好的产业结构布局基础,对我国经济的早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以商业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龙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东北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被取代,工业设施和工业生产技术的改善逐渐落后。近十年来,国家政策向东北方向倾斜,初步确立了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从国家统计局“十二五”以来的数据看,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势头强劲,年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国民经济总量成正比。但是,在区域经济格局的构建中并不具备区域优势。因此,东北地区的发展需要找到最佳突破口,找到国际经济合作的最佳契合点,通过产业体系建设和对外贸易投资市场驱动,最终实现东北地区的再崛起。实施 "一带一路 "战略,对东北地区的主要影响是积极培育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要素的优势,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强中俄两国的合作。的商贸对接,把东北亚丝绸之路建成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平台,以此带动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五、“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了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我国先后实施了沿海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使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逐步向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变,实现了人才、技术等经济发展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通和共享,充分显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看到 "一带一路 "倡议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使我们对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客观认识,避免盲目自信。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注重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为了刺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将在土地分割、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优惠措施,鼓励更多的经济资源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区域发展模式,从 "线 "模式重新审视了经济协调发展,原有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保护优势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的流动性增强,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会遭受一定的冲击。

"一带一路 "倡议加强了该区域高质量发展资源的竞争。由于资源竞争的形成,如何在同等条件下获得大量优质的经济发展资源来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主体关注的焦点。

六、“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经济良好发展的方向

1.注意经济发展的势利。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国家提出了供给方结构改革、大众创业、创新、互联网增值等新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模式。这些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和方法是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的科学表述,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总体

框架下,各区域经济发展主体应整合这些有利的政策资源,探索具有区域发展特点的新的经济模式,通过多样化和创新创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内涵。

2.坚持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相结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促进了大量经济发展资源通过市场自由流通。它一方面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经济发展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首先要从思想上突破地域限制,敢于跳出地域圈,寻求新的发展资源,同时要注意地方优势资源的 "出口 ",在实施 "一带一路 "倡议中创造品牌影响力。

3.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市场发展的重点逐渐从原来的“数量”转向“质量”。只有把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核心,经济发展的主体才能站稳脚跟,质量的提高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深化。首先,经济发展的主体应注意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的变化。鉴于目前市场上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明显,我们应该从如何将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角度寻求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倡议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力,使原本分散的经济发展主体通过一条深厚的经济文化“丝带”联结起来,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区

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七、“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扩展了我国对外投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市场消费群体,拉动消费指数增长,在中长期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格局的优化。建立新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是全球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稳步增长的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 "战略通过平等、自由、友好、互利、合作共赢的经济文化基础,建立区域间一体化的国际贸易市场,能够有效拓展投资空间,创造更多商机,最大限度地整合贸易市场资源,突破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区域限制,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中实现高速稳定发展的有效平台。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强大的市场资源占有量是一个国家能否保持中长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虽然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和13亿人口,消费市场前景相对乐观,但从长远来看,国际经济竞争必然会再次波及到国内经济发展。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我们必须积极开拓更大的市场,在经济竞争中有发言权。通过 "一带一路 "战略,可以不断辐射更多的国家和投资者参与合作,形成前所未有的虹吸效应,刺激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实现中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八、“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战略的新格局

“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区域经济空间战略新棋局的总体框架是“三纵四横一沿边”。其中,“三纵”指沿海轴线、京哈-京广轴线、包头-昆明轴线;“四横”指北部湾-西江轴线、长江三角洲-长江轴线、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轴线、环渤海-内蒙古巴彦淖尔-新疆塔城轴线;“一沿边”指从鸭绿江口-北仑河口的沿边开放地区。在这一全新的博弈格局中,沿海轴心是优化发展的经济区,其中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和主导作用。;京哈-京广轴线、长江三角洲-长江轴线、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轴线是支撑我国未来15年内(现在到203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经济支撑带;包头-昆明轴线、北部湾-西江轴线、环渤海-内蒙古巴彦淖尔-新疆塔城轴线是支撑我国未来10~25年内(2025~204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经济支撑带;沿边开放地区分布了131个县级行政单位(约2000万人)、4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约7000万人),是以对外口岸为依托的“大分散、小聚集”发展轴线,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近期内很难成长为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经济支撑带。

九、结语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均衡的现象,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率过快,中部、西部、中北地区无法与之匹敌,长此以往必然会给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进一步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关系,平衡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激发发展活力和合作潜力,形成国内区域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在“一带一路”的实施中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需要行业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加以全面分析,制定更为科学、严谨的经济发展方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念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匡贤明.“一带一路”大国筑梦--“一带一路”在我国经济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J].金融经济月刊,2015,(1):8-10.

[2]詹丽园.“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7(18):475.

[3]李茂.“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几何[J].人民论坛,2017(31):102-103.

[4]万忠碧.“一带一路”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456.

[5]安树伟.“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J].经济问题,2015(04):1-4.

[6]唐申.“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9):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