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和危险源的异同

隐患和危险源的异同
隐患和危险源的异同

隐患和危险源的异同

答:(1)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的3个要素:潜在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2)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相同之处均能导致事故。

由定义可知,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造成人员伤害、转化为事故;安全隐患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上的缺陷,都是由于人的参与形成的,简单来说既是违章,而违章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事故。因此二者均具有导致事故的可能。安全隐患来自于管理不当的危险源。

(3)危险源和隐患的区别

两者区别: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而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

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表现; (1)安全防护装置——防护、保险、联锁、信号等装置缺少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劳动组织不合理; (7)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8)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9)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10)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11)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12)其它。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的区别复习过程

危险因素与危险源 危险、危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是指危害人体的具体物质,比如有毒有害气体。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元素。 危险源: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产生或可能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场所,比如可能泄露有毒气体的储罐。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

事故、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事故隐患之间的关系预防危险源发生事故,需要全面分析危险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在危险源的装置、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施工生产等过程中,针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所有特征。 1、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少。 2、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4、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危险源分两类,第一类指能量和危险物及其载体,第二类指人、机、环、管。 6、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案例图解-违章切割砂轮崩飞

事故经过: 1、2005年4月2日,某厂钳工徐某准备用砂轮切割机切下一批45毫米的角钢料。 2、徐某将角钢放入已调好高度的切割机夹料钳口槽,但未紧固。 3、切割中徐某用一只脚踩住角钢,因嫌切割太慢,徐某有时用力压把。在一次重压操作中,只听“砰”的一声响,砂轮崩飞,碎片造成徐某全身二十多处重伤,险些丧命。 事故原因 因下料量大,徐某嫌麻烦,没有每次 紧固夹板夹料,而是调好钳口将角钢档住。 但是角钢被切割时一侧立脚朝上,容易颤动不稳。虽然徐某用脚踩住协助加压,但操作中用力不匀,按压过猛,被切割料发生震跳移位,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 1、被切割材料必须用夹钳夹持牢固方可切割。 2、角钢类的材料最好不要竖刃朝上进行切割。除型材外,2毫米以下厚度的单片薄板材料严禁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3、切割时的按压操作应均匀用力,不得用力过猛或撞击。问题:上述原因分析完整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吗?还需要补充那些?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 隐患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二者的含义 在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危险物品的概念。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由于它的化学、物理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的危险,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通常所说的危险物品,主要指的就是这三大类。 重大危险源,从广义上说,就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具体讲,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由此可见,“重大危险源”这一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同一类场所或设施(合称单元);二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或设施;三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设施。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者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一个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即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具体危险物品的临界量,是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的,重大危险

源的辩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确定方法基本相同。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产成品的周转库房;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品的贮罐或者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设施、设备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发生的自然或者人为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如:不按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违反操作规程;机器设备的制造及安装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工艺及设备;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安全投入不足,企业管理滑坡等,这些现象都属于事故隐患。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因此,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关键。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也就是说,重大危险源不完全包含在重大事故隐患之中,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重大危险源具有潜在危险性、直观性和确定性,每种危险物品都有结论性数据,比较容易辨别;而重大事故隐患则恰恰相反,它具有隐藏性、潜伏

第7章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

第7章建筑施工危险源辨 识与隐患排查 一、单选题 【问题】1、危险因素是()。(分值:1.00) A、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B、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C、对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D、对企业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B 【解析】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问题】2、有害因素是()。(分值:1.00) A、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B、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C、对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D、对企业或个人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 【问题】3、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分值:1.00)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问题】4、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是()。(分值:1.00) A、第一类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C、第三类危险源 D、第四类危险源

【答案】B 【解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问题】5、关于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的简化公式为D=L·E·C,说法不正确的是()。(分值:1.00) A、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B、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D、D代表危险性总分位 【答案】C 【解析】C代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问题】6、1EC法进行危险源评价时,D值为12分的危险是()。(分值:1.00) A、可容许风险 B、显著风险 C、重大危险 D、及其危险 【答案】A 【解析】教材P102页表7-4危险等级划分 【问题】7、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分值:1.00) A、采取的应急措施 B、减小损失 C、保护生命 D、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答案】A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职的应急措施。 【问题】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分值:1.00) A、公安部门 B、危险源管理部门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D、劳动部门 【答案】C 【解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1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对危险部位、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的危险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实现危险控制点分级控制管理,以控制危险因素(源)为核心,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因素(源)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并分级负责和监督检查。 3、本制度适用于本施工单位的项目范围施工场所、所有施工人员、设备、施工过程、施工服务等。 二职责 1、安全部、工程部、机务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负责辨识和评价各自管段内和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清单,制定安全预防及控制措施,并报高驻办。 三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1、危险源辨识和危险评价过程确定施工过程→识别危险源→登记、评价、汇总。 2、危险源辨识 ①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覆盖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施工、产品及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施工过程、工作环境、人员活动、临时构筑物、辅助设施等。 考虑七种危害因素: 化学危害: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露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扎伤、压伤、倒塌压伤、割伤、刺伤、擦伤、骨折、扭伤、冲击伤、切断伤。 电气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坏等。 人机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施工过程中的设施危害等。 ②辨识方法 安全检查表:将项目建设的过程分成若干个系统、设备和工种,确定检查项目,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每项工序、不同工种的组成顺序逐层分解,每一项再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分别作用时的危险源,然后编制表格,列出系统、设备、工种的危险源《危险源清单》。项目负责人召集现场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危险源清单》,对其进行补充和确认。 3、危险评价 危险评价方法 危险分级:危险评价结果分为不可容许危险、重大危险和一般危险三级。评价准则如下:导致十万元及以上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结果评价为不可容许风险。反法律、法规,预计可能导致事故结果在重伤或重伤以上的评价为不可容许危险。经发生过且无良好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事件,评价为不可容许危险。紧急状态下的危险事件,评价为重大危险。反法律、法规,预计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果在重伤以下的,评价为重大危险。曾经发生过,已制定良好的控制措施的事故或危险事件,评价为一般危险。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通用版)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 源(通用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分为20种。 (二)事故隐患 根据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 (F·C)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可能造**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及关系

危险源、隐患、风险的异同与关系 正确理解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双重预防机制 【一】基本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解释了事故发生的内因,奶酪模型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外因。 01能量意外释放论 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物,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机械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烧、中暑等,电能可能会干扰神经,或电击伤亡,等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于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奶酪模型理论则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02奶酪模型理论

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01 危险源 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 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用者的违章操作等则为第二类危险源,因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煤气罐中的煤气失控泄露而引发事故。 02 隐患 与安全生产有关系的隐患称为“事故隐患”,一般也称为“隐患”。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制度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客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中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存;贮存区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 144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七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危险源辩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考虑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多大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一、相关术语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 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 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 三种时态 (1) 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 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三种状态 (1) 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 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3) 紧急状态(事故):指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的重大危害,如地震﹑火灾﹑爆炸、倒塌等。 3. 两个种类 (1)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 4. 四个方面 按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改为四类,包括: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源识别完毕后,应参照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哪种类别的事故。GB6441中明确的以下20类事故: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1、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在实际中有时不加区别也使用这两个概念。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的表现; (1) 安全防护装置——防护、保险、联锁、信号等装置缺少或有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 生产(施工) 场地环境不良; (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 劳动组织不合理; (7)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8)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9)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10)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11) 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12) 其它。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安全人必看

风险、危险源、隐患的概念与区别 基本概念(一)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二)危险源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三)事故隐患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

消除的隐患。二、三者区别危险源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故障、事故的部位,是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客观存在于某个系统、某个区域、某台设备或某个人等对象中,其表述为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指某个危险源导致一种或几种事故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一 1986 )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来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再通过对危险源触发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影响综合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其表述以危险、有害因素为主,加上“有”、“风险”、“伤害类型”等词语修饰,共同描述其风险,如“有火灾、爆炸风险”、“有从高处跌落的风险”、“有硫酸泄漏灼伤的风险”、“有氯气溢出中毒窒息的风险”等。事故隐患指某一类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后,由风险可控向不可控转变、演变而来的,如果不及时排查发现与整改隐患,随着时间推移,加上人、机、环、管等因素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失控,隐患就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若危险源缺少触发条件(偶然性),则危险源转化不了事故隐患。风险点就是危险源,风险等级要同时考虑危险源触发事故的可能

隐患、风险、危险源之间关系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双重预防机制,实行风险的分级防控。 本文通过对有关隐患与风险等基本概念的梳理、事故致因等基本理论的分析,澄清有关隐患、危险源与风险等基本概念模糊认识,厘清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更好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做好事故防控工作。 【一】 基本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解释了事故发生的内因,奶酪模型理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外因。 01 02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 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01 危险源 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也译作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 ? 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像快速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声、光、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是“罪魁祸首”。 ? ? 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 ? 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隐患和危险源的异同

隐患和危险源的异同 答:(1)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的3个要素:潜在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2)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相同之处均能导致事故。 由定义可知,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造成人员伤害、转化为事故;安全隐患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上的缺陷,都是由于人的参与形成的,简单来说既是违章,而违章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事故。因此二者均具有导致事故的可能。安全隐患来自于管理不当的危险源。 (3)危险源和隐患的区别 两者区别: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而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 在安全工作中,特别是在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督察)、风险评估工作、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中,不少人常常为“什么是隐患,什么是风险”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一、基本理论 1、能量意外释放论 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因素,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伤、中暑,电击则导致伤亡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于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奶酪模型理论则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2、奶酪模型理论 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

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1、危险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

谈安全生产中“事故隐患”与“危险源”区别

谈安全生产中“事故隐患”与“危险源”区别谈谈安全生产中事故隐患与危险源区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今年定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县安委会还专门印发了《铜陵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考评细则》天门镇镇根据细则要求及时成立了相应组织并制定排查方案、打印了各种台帐范本发放到个企业。同时对所属企业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指导和考评,由于今年两项工作同时布置下来,加之各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企业在进行这两项工作时束手无策,容易将事故隐患排查与危险源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很大的联系: 一、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不同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湿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

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加油站、炸药库)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如(空气压缩机、锅炉)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只有认识和理解了二者之间联系,才能更好的去监控它、消除它。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463-14 危险源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目的和内容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规定 事故隐患分类﹑排查、报告、整改及奖励办法。 三.职责 1项目部主要负责人 应对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应负责组织建立健全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安全资金的投入,逐步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各工段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工段

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责任。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项目部领导报告。 3项目部各职能部门 按照职能分工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监控治理。 4财务处负责 事故隐患报告奖励资金和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四.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事故隐患的分类

EHS检查及隐患排查、危险源识别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以系统工程的原理、标准及技术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及预测系统中的危险性,采取综合安全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发生,防止潜在危险变成实际危险,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环境。 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分析 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辯认出潜在的危险源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查出危险源,应采取如下两种预先分析方法: (1)调查危险源: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久员受伤,物质损失的危险性。 (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已是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辦别它,才不会造成遗漏。 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二、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的工程隐患 (一)脚手架工程的隐患 脚手架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等各类型的外墙脚手架,在搭设使用、拆卸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脚手架无搭设方案,尤其是落地式脚手架,项目经理把脚手架的施工承包给架子工,架子工有的按操作规程搭设,有的凭经验搭设,根本未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 2、悬、挂、挑、门型等脚手架无设计计算书; 3、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拉结不够牢固; 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5、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材质不符合要求; 6、施工层脚手板未铺满; 7、脚手架搭设前未进行交底,项目经理部施工负责人未组织脚手架分段及搭设完毕的检查验收,即使组织验收,也无量化验收内容; 8、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均匀,荷载超过规定; 9、通道及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规定; 10、落地式和门型脚手架基础不平、不牢,扫地杆不符合要求; 11、挂、吊脚手架制作组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装置、防坠落、防倾斜装置不符合要求; 13、脚手架搭设及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未上岗,未经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