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部落组合简介(1)

西羌部落组合简介(1)
西羌部落组合简介(1)

羌族,一个曾缔造华夏文明的古老民族;一个保留着最原始民俗风情的民族;一个在碉楼里生活了千年的民族;它古老、神秘、又独具神韵。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使得民族文化受到未有冲击和挑战,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西羌部落组合:中国羌族第一支原创音乐男子组合,组建于2007年,2010年1月份发行首张组合专辑———《舞动山寨》,此张专辑将羌族最古老的音乐与现代流行完美结合,开辟羌族音乐通俗化、流行化。

组合成员简介:

余宗正(翔子)羌族、四川茂县人,从小酷爱音乐,2006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演艺和音乐创作。

赵忠(森格玛)羌族、四川茂县人,毕业于汶川威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三江艺术团当独唱演员,3年之后来到成都。。。。。。。。

在一次偶然的酒吧演出两人相遇本着对音乐的热爱两人不谋而合经常搭档演出,组建了西羌部落组合。然而在演出时发现一个问题:唱本土的羌族民歌很多人不是很喜欢,她们想听有羌族风味的通俗歌曲。于是两人找到音乐制作公司把自己写的歌曲《云朵上的歌谣》制作出来在酒吧演出时试着唱一唱,结果很多人很喜欢听这首歌。于是两人策划出张羌族通俗音乐唱片。于是去找川内知名的音乐人写歌可是创作费太高买不起名家大作。哪怎么办?两人决定开始采风!跋山涉水、走村访寨搜集了大量的羌族民歌进一步创作和整编。在2007年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30余首歌曲。同时自筹资金找音乐制作公司进行制作和录音。为了让唱片的受众面更广一些决定制作成VCD。于是找到汶川三江风景区赞助拍摄外景。然而蹊跷的是接到景区领导电话同意赞助我们是在2008年5月11日。让我们第二天到办公室签协议书。可是第二天(5月12日)地震了!景区毁坏极其严重无能赞助我们,一切计划安排都停了下来。至到2009年6月份找亲戚朋友借钱完成了视频拍摄和制作。但是拿版号、做母盘、做封面、压光盘。。。。。。。的资金又怎么办????于是得到茂县古羌神韵大舞台赞助后期的经费,终于在2010年1月份这张耗资12万元羌族第一张通俗歌曲唱片隆重推出。很多音像店人满为患排队购买此专辑,场面极其的火爆!!!!

业内著名乐评人士纷纷发表言论:这张唱片在羌族音乐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羌族音乐开通了“国际航班”!!!!!!!!!

西方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新发展综述.

西方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新发展综述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一、50年代以前的投资组合理论 在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提出以前,分散投资的理念已经存在。Hicks(1935)提出了“分离定理”,并解释了由于投资者有获得高收益低风险的期望,因而有对货币的需要;同时他认为和现存的价值理论一样,应构建起“货币理论”,并将风险引入分析中,因为风险将影响投资的绩效,将影响期望净收入。Kenes(1936)和Hick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之外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Hicks还提出资产选择问题,认为风险可以分散。Marschak(1938)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序数选择理论,同 时也注意到了人们往往倾向于高收益低风险等现象。Williams(1938)提出了“分散折价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认为通过投资于足够多的证券,就可以消除风险,并假设总存在一个满足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组合,同时能通过法律保证使得组合的事实收益和期 望收益一致。Leavens(1945)论证了分散化的好处。随后V on Neum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方法。 二、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扩展 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1952)发表论文《资产组合的选择》,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开端。他利用均值--方差模型分析得出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结论。 同时,Roy(1952)提出了“安全首要模型”(Safety-First Portfolio Theory),将投资组合的均值和方差作为一个整体来选择,尤其是他提出以极小化投资组合收益小于给定的“灾险水平”的概率作为模型的决策准则,为后来的VaR(Value at Risk)等方法提供了思路。 Tobin(1958)提出了著名的“二基金分离定理”:在允许卖空的证券组合选择问题中,每一种有效证券组合都是一种无风险资产与一种特殊的风险资产的组合。 在Markowitz等人的基础上,Hicks(1962)的“组合投资的纯理论”指出,在包含现金的资产组合中,组合期望值和标准差之间有线形关系,并且风险资产的比例仍然沿着这条线形的有效边界这部分上,这就解释了Tobin的分离定理的内容。Wiliam.F.Sharpe(1963)提出“单一指数模型”,该模型假定资产收益只与市场总体收益有关,从而大大简化了马柯维茨理论中所用到的复杂计算。 马柯维茨的模型中以方差刻画风险,并且收益分布对称,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1990年因其在1952年提出的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贡献:发展了一个在不确定条件下严格陈述的可操作的选择资产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方法 Mean-Variance methodology. 主要思想:Markowitz 把投资组合的价格变化视为随机变量,以它的均值来衡量收益,以它的方差来衡量风险(因此Markowitz 理论又称为均值-方差分析);把投资组合中各种证券之间的比例作为变量,那么求收益一定的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问题就被归结为一个线性约束下的二次规划问题。再根据投资者的偏好,由此就可以进行投资决策。 基本假设: H1. 所有投资都是完全可分的。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支出能力)选择尽可能多的或尽可能少的投资。 H2. 一个投资者愿意仅在收益率的期望值和方差(标准差)这两个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 p E =对一个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p σ=对一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的标准差(不确定性) H3. 投资者事先知道投资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并且收益率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 H4. 一个投资者如何在不同的投资组合中选择遵循以下规则: 一,如果两个投资组合有相同的收益的标准差和不同的预期收益,高的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会更为可取; 二,如果两个投资组合有相同的收益的预期收益和不同的标准差,小的标准差的组合更为可取; 三,如果一个组合比另外一个有更小的收益标准差和更高的预期收益,它更为可取。 基本概念 1.单一证券的收益和风险: 对于单一证券而言,特定期限内的投资收益等于收到的红利加上相应的价格变化,因此特定期限内的投资收益为: 1 1P P P t t t r --==价格变化+现金流(如果有)持有期开始时的价格 -+CF 假定投资者在期初时已经假定或预测了该投资期限内的投资收益的概率分布;将投资收益看成是随机变量。 任何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都是加权平均的收益率,用各个收益发生的概率p 进行加权。预期收益率等于各个收益率和对应的概率的乘积之和。 11221 ()...n i i n n i E r p r p r p r p r ===+++∑ i p 为第i 个收益率的概率;12,,...,n r r r 为可能的收益率。 资产的风险用资产收益率的方差(variance )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来度量。 风险来源:市场风险(market risk ),利息率风险(interest-rate risk ),购买力风险(purchasing-power risk ),管理风险(management risk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保证金风险(margin risk ),可赎回风险(callability risk ),可转换风险(convertibility risk ),国内政治风险(domestic political risk ),行业风险(industry risk )。 2.投资组合: 通常说投资组合由证券构成,一种证券是一个影响未来的决策,这类决策的整体构成一个投资组合。 3.投资组合的收益和风险: (1)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构成组合的证券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以投资比例作为权数。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 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1]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早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但是,我国的证券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理论是否适合于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投资组合是规定了投资比例的一揽子有价证券,当然,单只证券也可以当作特殊的投资组合。 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呢?这正是投资组合理论研究 的中心问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优化投资组合在以波动率为横坐标,收益率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中描绘出来,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其波动率最低,称之为最小方差点(英文缩写是MVP)。这条曲线在最小方差点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马考维茨)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对应的投资组合称为有效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一条单调递增的凹曲线。 如果投资范围中不包含无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的波动率为零),曲线AMB是一条典型的有效边界。A点对应于投资范围中收益率最高的证券。 如果在投资范围中加入无风险资产,那么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是曲线AMC。C点表示无风险资产,线段CM是曲线AMB的切线,M是切点。M点对应的投资组合被称为―市场组合‖。 如果市场允许卖空,那么AMB是二次曲线;如果限制卖空,那么AMB是分段二次曲线。在实际应用中,限制卖空的投资组合有效边界要比允许卖空的情形复杂得多,计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动率-收益率二维平面上,任意一个投资组合要么落在有效边界上,要么处于有效边界之下。因此,有效边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优投资组合,理性投资者只需在有效边界上选择投资组合。

读书报告之一(现代风险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读书报告之二现代风险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孙贞贞吕世超刘伟峰 一、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模型介绍 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贡献:投资组合优化计算、有效边界。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在证券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投资组合是规定了投资比例的有价证券的投资方案,当然,单只证券也可以当作特殊的投资组合。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呢?这正是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

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另外,对于风险的度量也是人们所关注的。 马考维茨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若在具有相同回报率的两个证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任何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这同时也表明投资者若要追求高回报必定要承担高风险。同样,出于回避风险的原因,投资者通常持有多样化投资组合。马考维茨从对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投资组合的特性,从数学上解释了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 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因此,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由其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定义的。这些统计量是描述回报率围绕其平均值变化的程度,如果变化剧烈则表明回报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较大。 从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中可以看到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各成分证券的方差、权重以及成分证券间的协方差有关,而协方差与任意两证券的相关系数成正比。相关系数越小,其协方差就越小,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也就越小。因此,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另外,由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可以得出:增加证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基于回避风险的假设,马考维茨建立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点为: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简析: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也称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或资产组合理论。 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为:(1)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2)投资者根据收益率的期望值与方差来选择投资组合;(3)所有投资者处于同一单期投资期。马克维茨提出了以期望收益及其方差(E,δ2)确定有效投资组合。 以期望收益E来衡量证券收益,以收益的方差δ2表示投资风险。资产组合的总收益用各个资产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值表示,组合资产的风险用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表示,则马克维茨优化模型如下: 式中:rp——组合收益; ri、rj——第i种、第j种资产的收益; wi、wj——资产i和资产j在组合中的权重; δ2(rp)——组合收益的方差即组合的总体风险; cov(r,rj)——两种资产之间的协方差。 马克维茨模型是以资产权重为变量的二次规划问题,采用微分中的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在限制条件下,使得组合风险铲δ2(rp)最小时的最优的投资比例Wi。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就是说投资者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率,然后通过确定投资组合中每种资产的权重,使其总体投资风险最小,所以在不同的期望收益水平下,得到相应的使方差最小的资产组合解,这些解构成了最小方差组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组合。有效组合的收益率期望和相应的最小方差之间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有效组合投资的前沿。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在有效组合前沿上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方案。 根据马克维茨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的合理目标是在给定的风险水平下,形成具有最高收益率的投资组合,即有效投资组合。此外,马克维茨模型为实现最有效目标投资组合的构建提供了最优化的过程,这种最优化的过程被广泛地应用于保险投资组合管理中。在马可维茨的理论基础上又出现了致力于寻求新的度量标准和新的投资准则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均值-V aR投资组合模型 最早应用V aR风险测量方法的是Jm Morgan公司,1994年10月JP Morgan公司开发 的“风险度量"(Riskmetrics)系统中提出了V aR风险测量方法;1995年4月,巴塞尔银 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必须建立在V aR基础上;1995年6月,美联储提出相似的预案;1995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建议上市交易的美国公司将V aR 值作为信息披露的一项指标。1996年8月,美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用1988年巴塞 尔协议中提出的市场风险修正案(MAR),市场风险修正案于1998年1月生效。该修正案 规定商业银行进行大宗交易时,其备用资本要超过其面临的市场风险,而市场风险资本备 用额根据V aR方法予以估计。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进一步利用V aR对资本充足性作出了三项规定,此外,在美国,评估机构如穆迪与标准普尔、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及证券与交易委员会都采纳V aR方法,可见,迄今为止,V aR风险测量方法己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V aR英文为V alue-at-Risk,通常称为风险价值,其含义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指 在市场正常波动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更为精确的讲就是: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置信度),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

读书报告之一(现代风险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第四章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 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z,) 1927年生于美国,195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曾任职于兰德公司,后为纽约市立大学巴鲁齐学院教授。1990年因其在1952年提出的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Markowitz 诺贝尔奖演说结语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add a comment concerning portfo lio theory as a part of the microeconomics of action under uncertainty. It has not always been considered so. For ex ample, when I defended my dissertation as a student in the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ofes sor Milton Friedman argued that portfolio theory was not E conomics, and that they could not award me a Ph.D. degree in Economics for a dissertation which was not in Economics . I assume that he was only half serious, since they did a ward me the degree without long debate. As to the merits o f his arguments, at this point I am quite willing to conce de: at the time I defended my dissertation, portfolio theo ry was not part of Economics. But now it is.” “当我作为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学生为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时,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认为证券组合理论不是经济学,因而他们不能为一

(整理)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 (重定向自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投资组合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资组合理论指的是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而广义的投资组合理论除了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替代投资组合理论外,还包括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证券市场有效理论构成的资本市场理论。同时,由于传统的EMH不能解释市场异常现象,在投资组合理论又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 投资组合理论的提出 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并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内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模型。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早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但是,我国的证券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该理论是否适合于我国股票市场一直存有较大争议。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投资组合是规定了投资比例的一揽子有价证券,当然,单只证券也可以当作特殊的投资组合。 人们进行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性的收益和风险中进行选择。投资组合理论用均值—方差来刻画这两个关键因素。所谓均值,是指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单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重为相应的投资比例。当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红派息和资本增值两部分。所谓方差,是指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们把收益率的标准差称为波动率,它刻画了投资组合的风险。 人们在证券投资决策中应该怎样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呢?这正是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理性投资者”如何选择优化投资组合。所谓理性投资者,是指这样的投资者:他们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优化投资组合在以波动率为横坐标,收益率为纵坐标的二维平面中描绘出来,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上有一个点,其波动率最低,称之为最小方差点(英文缩写是MVP)。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综述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综述 摘要: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自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陈述和总结,再现其发展过程,以期能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实际应用提供经验。关键字: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发展过程;应用

引言 在投资决策中,风险和收益是相互影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般来说,投资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是高收益低风险,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心理,奠定了分散化投资的思想。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部分组成。它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下面就现代投资组合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1952年,Markowitz在《金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奠定了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标志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提出的均值一方差模型证明了分散投资的优点,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譬如该模型要求之一为证券的收益率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再用方差来衡量投资风险,然而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中,这一条件一般都不会满足[1]。此外,Markowitz均值一方差模型对求解大规模投资组合的情形计算量很大。虽有缺点,但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的问世,使现代经济学获得飞速发展,他的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夏普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发现,在一般经济均衡的框架下,我们假定所有投资者以均值一方差效应函数为判决条件来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导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这体现了投资组合理论的主要思想,即投资者的效用是关于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双方的一个函数,对于一个理性投资者承担一定风险范围内追求最大的收益率,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在保证~定收益率下的情况下,追求风险的最小化。他的文章主要是指1952年、1956年、1959年的三篇,奠定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Markowitz也被誉为贤弟啊组合理论之父。

投资组合理论

第三章 投资组合理论 一、概述 现代投资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在其理论和方法中对投资风险的关注。他们讨论的一系列问题的立足点在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于对两个目标——预期收益最大化和不确定性(风险)最小化的全盘考虑。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为这种全盘考虑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任何投资者都希望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但是较大的回报伴随着较大的风险。为了分散风险或减少风险,投资者投资证券组合(portfolio ),目的是在适当的风险水平下通过多样化获得最大的预期回报,或者获得一定的预期回报时风险最小。 在1952年马柯维茨(Harry M. Markowitz )发表了一篇里程碑性的论文。被公认为“现代组合理论”的开端。马柯维茨证券组合理论给予证券组合的预期回报和风险以定量分析。 二、资产组合的预期回报和风险 (一)概念 资产组合:使用不同的证券和其他资产构成的资产,是一个各种证券和资产的聚集。 投资者的持有期:投资者有一笔资金在现时进行投资,这笔资金要投资一段特定的时 间,即所谓投资者的持有期。 回报率:投资者财富在持有期的变化率。其可表示为: 期初财富 期初财富 期终财富回报-= (二)预期回报 1.证券组合预期回报率的计算: 假设证券组合由n 个基本证券组成。可以计算从t-1期到t 期的预期回报率: 1 1 )()(---= t t t P W W W E R E (3.1) 其中,证券组合在t 时期的财富为 ∑== n i it t X W 1 ,it X 是在t 时期包含在证券组合中的第i 个基本证券的财富(该财富通常用该证券在t 时刻的价格来衡量)。因此,1-t W 为t-1时期包含在组合中的证券的综合价格;t W 为t 时期这些证券的综合价格,以及从t-1时期到t 时期之间收到的现金(或等价的现金)的综合值。 ∑== n i i P Ri E w R E 1 )()( (3.2) 其中,i w 表示财富的权重,E 表示期望值,P R 表示资产组合的回报率,i R 表示证券i 的回报率。 ∑=--= n i t i t i i X X w 1 1 ,1 , 1 ,1 ,,)()(---= t i t i t i i X X X E R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