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梁筋的锚固长度

计算梁筋的锚固长度

计算梁筋的锚固长度分两种情况:1直锚:从支座边起算,满足平法规定的锚固长度就行了,如果是光园筋,则加端弯钩。2弯锚:指支座小,不够直锚长度的情况下的一种锚固方式,它只要满足平直部分0.4个直锚长度<指第1种的长度>,弯起长度15d就可,如果是光园筋另加端弯头。弯锚的总长度小于直锚长度,一般端支座多为弯锚,中间支座为直锚。<锚筋可过柱子伸到邻跨梁中>

锚固的绝对长度要根据钢筋级别,规格,砼的强度等级,抗震设防级别榷定,"平法"有详细规定。

中间支座的负筋如果是光园钢筋还要加两个180度端弯钩,罗蚊钢就不用了,如你上面列式就行,

2弯锚:指支座小,不够直锚长度的情况下的一种锚固方式,它只要满足平直部分0.4个直锚长度<指第1种的长度>,弯起长度15d就可,但是同时还规定了要伸到柱对边再弯起,平法规定的是≥0.4,比如柱为500*500,梁钢筋为ф22,其平段长应为500-柱保护层。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如何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

如何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 首先,我们要牢记下面的口诀: 62353, 78735, 92384 ;(四级抗震和无抗震要求)664554,825683,987685 ;(三级抗震要求) 726374, 887777,1069876 (一二级抗震要求) 25 (直径)以上多加10%,过塑再加四分之一。 解释: 一、四级抗震和没有抗震要求的钢筋锚 固长度是最短的。计算时,使用第一行的口 行的意思。 打分就是为了有一个可比性,62、78、92这些锚固第一位。[当然是锚固长度表里(03G101图集中)C20级砼的要求值。]对一级钢筋来说是“及格”“优良” “优秀”, 对一二三级钢筋来说都是“及格”。前者便于记忆,后者符合实际。

可比性来自于成绩(分数)除以砼级别 数再乘以10,即一级钢筋62∕20*10=31d , 78∕20=39d , 92∕20=46d。熟悉以后直接除以2d (C20)、2.5d ( C25)、3d (C30)、3.5d(C35)、4d (C40)就可以了。(注:砼级别大于C40的按C40的计算) 那么一级钢筋、二级钢筋、三级钢筋在四级抗震和没有抗震要求时分别在C20、 C25、C30、C35、C40砼中的锚固长度是多少呢?第一行的口诀62353,78735,92384提供了答案。62353用于一级钢筋;78735用于二级钢筋;92384用于三级钢筋。 一级钢筋:62353=62+5 ( 3个)+3。意思是62是 C20,62+5=67 是C25,62+5+5=72 是C30,62+5+5+5=77 是 C35,62+5+5+5+3=80是C40。它们的锚固长度分别为: 62∕2d=31d,67∕2.5d=27d,72∕3d=24d,77∕3.5=22d,80∕4d=20d。就是说一级钢筋在C20、C25、C30、C35、C40砼中的锚固长度分别为31d、27d、24d、22d、20d. 二级钢筋:78735=78+7+5 ( 3个)。意思是78是 C20,78+7=85 是C25,78+7+5=90 是C30,78+7+5+5=95 是 C35,78+7+5+5+5=100 是C40。它们的锚固长度分别为: 78∕2d=39d,85∕2.5d=34d,90∕3d=30d,95∕3.5=27d,100∕4d=25d。就是说二级钢筋在C20、C25、C30、C35、C40砼中的锚固长度分

锚杆的锚固长度设计计算

锚杆(索) 1.锚杆(索)的作用机理 立柱在荷载的作用下,有绕着基地转动的趋势,此时可以利用灌浆锚杆(索)的抗拔作用力来进行抵抗。灌浆锚杆(索)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化学浆液等)将一组钢拉杆(粗钢筋或钢丝束、钢轨、小钢筋笼等)锚固在伸向地层内部的钻孔中,并承受拉力的柱状锚固体。它的中心受拉部分是拉杆。其受拉杆件有粗钢筋,高强钢丝束,和钢绞线等三种不同类型。而且施工工艺有简易灌浆、预压灌浆以及化学灌浆。锚固的形式应根据锚固段所处的岩土层类型、工程特征、锚杆(索)承载力大小、锚杆(索)材料和长度、施工工艺等条件,按表1-1进行具体选择。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锚杆(索)进行设计,以下将对锚杆(索)的抗拔作用力机理进行介绍。 锚杆(索)的抗拔作用力又称锚杆(索)的锚固力,是指锚杆(索)的锚固体与岩土体紧密结合后抵抗外力的能力,或称抗拔力,它除了跟锚固体与孔壁的粘结力、摩擦角、挤压力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地层岩土的结构、强度、应力状态和含水情况以及锚固体的强度、外形、补偿能力和耐腐蚀能力有关。 许多资料表明,锚杆(索)孔壁周边的抗剪强度由于地层土质不同,埋深不同以及灌桨方法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和差异。对于锚杆(索)抗拔的作用机理可从其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由图1-1表示一个灌浆锚杆(索)中的砂浆锚固段,如将锚固段的砂浆作为自由体,其作用力受力机理为: 锚杆选型表1-1

当锚固段受力时,拉力T 。首先通过钢拉杆周边的握固力(u)传递到砂浆中,然后再通过锚固段钻孔周边的地层摩阻力(τ)传递到锚固的地层中。因此,钢拉杆如受到拉力作用,除了钢筋本身需要有足够的截面积(A)承受拉力外,锚杆(索)的抗拔作用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锚固段的砂浆对于钢拉杆的握固力需能承受极限拉力; ②锚固段地层对于砂浆的摩擦力需能承受极限拉力; ③锚固土体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 以上第①、②个条件是影响灌浆锚杆(索)抗拔力的主要因素。 i 孔壁摩阻力τ i 图1-1 灌浆锚杆(索)锚固段的受力状态 2.锚杆(索)的设计计算 锚杆(索)的设计原则: (1)锚杆(索)设计前应进行充分调查,综合分析其安全性、经济性与可操作性,避免其对路堤周围构筑物和埋设物产生不利影响。 (2)设计锚杆(索)时应考虑竣工后荷载作用对路堤的影响,要保证它们在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有害变形。 (3)设计锚杆(索)时,应对各种设计条件和参数进行充分的计算和试验来确定,只有少数有成熟的试验资料及工程经验的可以借用。 锚杆(索)的设计要素: 锚杆(索)的设计要素包括:锚杆(索)长度、锚固长度、相邻结构物的影

梁板钢筋的长度计算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 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整理)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就是受力钢筋埋入支座内部的部分,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摩擦力),是为了防止斜裂缝形成后,纵向钢筋拔出而导致梁的破坏。在简支梁两端及连续梁中间支座处,下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当KQ小于或等于0.07Rabh。时锚固长度大于或等于5d;当KQ大于0.07Rabh。时,锚固长度有两种:螺纹钢筋大于或等于10d;光面钢筋大于或等于15d。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搭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搭接长度。钢筋电焊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分不同的锚具模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去 0.354m,螺杆另行计算。(2)低合金钢筋一段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3)低合金钢筋一段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涨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孔道长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锚固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

你说的在中柱和剪力墙的锚固吗?(注:我问的不是屋面框架边柱)谢谢! 回答 中柱的锚固就和楼层的是一摸一样的了。。 *La中的La是否有误,是否应为Labe。请大侠帮解答! =ζaE La中的La是否有误? 答:LaE=ζaE La中的La无误。 LaE=ζaE La中的La是否有误?是否应为Labe。 怎么答您? 1、在ζa不发生情况下:LaE=LabE(当La=ζa Lab中的

ζa不发生La=Lab,则LaE=Labe=ζaE Lab‘因La=Lab) 2、当ζa发生情况下:LaE≠LabE。 原因: ①您没细看公式:La=ζa Lab。 已知您把LaE和LabE混淆了!)他俩最大的相似是“抗震”,原则的区别在“基本”,即永远LaE≥LabE,不可能LabE>LaE出现,因LabE是“基本”。 LabE与LaE有什么区别?区别有三: 固长度。是“基夲锚固长度与受拉钢筋抗震固长度之别” 。 3 LabE受拉钢筋基夲锚固长度查表能得其值。而LaE受拉钢筋抗震固长度,必须经过计算才能得到(原因是ζa值)。 ③公式:La=ζa Lab。 式中: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我认为要读懂平法还要知其源在何处:

对读懂平法是有帮助的,平法中的规定来自于规范,并没有超越规范,平法是规范的延伸。 固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La=α×(?y/?t)×d (9.3.1-1)式中: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8.3钢筋的锚固 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Lab=α×(?y/?t)×d (8.3.1-1) (注意:GB 50010—2010,公式中的Lab替代了GB 50010—2002公式中的La,定义也变了: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两者虽同是钢筋锚固长度但相差:“基本” 两字,起了质的变化。但La继续存在,其 公式:La=ζa Lab (8.3.1-3) 式中: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锚固的计算公式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 +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 为此构件中的纵筋伸入彼构件内的长度,以彼构件的完整边线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础中;墙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锚固长度”应成为钢筋工的第一概念。 锚固长度是图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图集中均有列表。 锚固长度在101-1.3.4图集中总分两种:非抗震与抗震,内容是不同的。 选择锚固长度的前提条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然后参照钢筋种类决定。 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12d;非框架梁包括:简支梁;连系梁;楼梯梁;过梁;雨蓬阳台梁;但不包括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圈梁悬挑梁和基础梁另有规定。 当边柱内侧柱筋顶部和中柱柱筋顶部的直锚长度小于锚固长度时,可向内或向外侧弯12d 直角钩。 当柱墙插筋的竖直锚固长度小于规定值时,需按照101-3图集32页右下角的表或45页右上角的表加弯直角钩。 框架梁上下纵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加15d直角钩。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是以锚固长度为先决条件,再根据纵向钢筋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给出3个修正系数来计算。 在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 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各类构件各有具体要求。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前提条件是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保护层厚度在图纸的结构说明页中均有详细规定。 一般情况下,无垫层基础是70mm;有垫层基础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图纸中均有具体规定。 保护层问题

纵筋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1.钢筋锚固长度分: 1.1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 1.2抗震等级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弯折锚固长度基数LabE; (11 G101系列图集表格,称作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1.3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1.4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 2.从钢筋锚固长度公式中符号的含义中,能发现钢筋锚固长度公式之间的关系,而知道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吗?从而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应用他。 2.1公式中几个相关符号的含义: 2.1.1 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2.1.2 LabE—抗震等级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弯折锚固长度基数; 2.1.3 ζ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2.1.4 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2.1.5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 3.2条规定的规定取用(按表4),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对预应力筋,可取1.0。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2.1.6 LaE—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2.2钢筋锚固长度公式,知道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必须细读,领会其意。可以说不同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已经基本解决了解了解! 2.2.1 Lab=α×(?y/?t)×d (计算另详); 2.2.2 LabE=ζaELab,这个LabE是由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乘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而得。 2.2.3 La=ζa Lab,这个La是由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乘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而得。 2.2.4 LaE=ζaE La,这个LaE是由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乘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而得。

梁箍筋数量与长度的计算(附图示例)

梁箍筋数量与长度的计算(附图示例)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页25图4.2.4a箍筋 φ10@100/200,如果是一级抗震等级,按照页62需要从梁两端起,先在2h b范围按照100的加密间距布置,然后在中部空挡布置普通非加密间距的箍筋。 如图所示,首先计算梁两端加密箍筋的道数 1、加密箍筋的道数=〔(2h b-50)/加密间距〕+1 2、加密区实际长度=50+加密间距×〔(2h b-50)/加密间距〕 3、梁中部非加密区空挡长度=L0-100-2×加密间距×{〔(2h b-50)/加密间距〕} 4、梁中部非加密箍筋道数=(空挡长度/非加密间距)-1 5、箍筋总道数=2×〔(2h b-50)/加密间距〕+(空挡长度/非加密间距)+1 例如:一级抗震等级,L0=7800mm,h b=800mm加密间距=100mm,非加密间距=200mm,求箍筋数量。

解:1、加密箍筋的道数=〔(2×800-50)/100〕+1=〔(1550)/100〕+1=16+1=17(道) 2、加密区实际长度=50+100×〔(2×800-50)/100〕=50+100×16=1650 mm 3、梁中部非加密区空挡长度=7800-100-2×100×{Ceiling〔(2×800-50)/100〕} =7700-200×16=7700-3200=4500 mm 4、梁中部非加密箍筋道数=(4500/200)-1 =-1=23-1=22(道) 5、箍筋总道数=2×〔(2×800-50)/100〕+(4500/200)+1=2×+ +1=32+23+1=56(道)也=2×17+22=34+22=56(道) 例如:三级抗震等级,L0=7800mm,h b=800mm加密间距=120mm,非加密间距=250mm,求箍筋数量。 解:1、加密箍筋的道数=〔×800-50)/120〕+1 =〔(1150)/120〕+1=10+1=11(道) 2、加密区实际长度=50+100×〔(2×800-50)/100〕=50+120×10=1250 mm 3、梁中部非加密区空挡长度=7800-100-2×120×{Ceiling〔×800-50)/120〕} =7700-240×10=7700-2400=5300 mm

钢筋锚固长度表

下图为03G101-1图集第34页的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查询表 常规情况下可以通过查表直接得到锚固长度Lae,较为方便。

下图为11G101-1图集第53页基本锚固长度(Lab)、基本抗震锚固长度(LabE)查询表 新版图集中如需求得锚固长度La及抗震锚固长度Lae需要根据表中的基本锚固长度乘以几个系数才能求得,相比03G图集查询相对麻烦,应部分网友建议,现将直径25划分以及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划分条件调整至查询表范围内,以方便有需要的朋友直接查询。

表中数值均是根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3.1条之公式推导计算的,黄色部分为图集数值与计算数值不同之处,不知是图集计算错误还是图集有意如此所致,图集中此处数值为31d,环氧树脂涂层为39d,直径大于25为34d,直径大于25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为43d(均比表中数值大1),如无需显示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可见下表 以上内容仅是个人整理,以方便查询,原作者不能保证被转载后之数据无误,如有转载请注明原帖出处。 钢筋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施工中用到的钢筋会不一样,一般在标识钢筋符号的时候要注意钢筋的根数、直径和等级,还有中心距等等,钢筋主要分为有Ⅰ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Ⅳ级钢筋、Ⅴ级钢筋等等,这些钢筋的表示方法不一样,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看看: 热扎钢筋等级和直径符号:

这种钢筋符号的表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的外形,性能和等级来分得,可以看出,钢筋的性能分为很多种,等级也分很多种,我们在购买钢筋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问题。

钢筋的标注: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是会对所需钢筋的数量和大小,以及钢筋间的直径做一个表示,表示方法就是以上的这种表示方法了,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做得比较完善。 一般钢筋的表示方法: 以上是一般的钢筋的表示符号,这些符号在建筑施工图中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这些我们就能了解到具体的钢筋的某一个部位的衔接了。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锚固的计算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环境条件构件名称砼强度等级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环境板、墙、壳15 梁、柱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板、墙、壳35 25 15 梁、柱45 35 25 有垫层基础35 70 无垫层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 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 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 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 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 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 -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 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 (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 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 ×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 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 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 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 =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梁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

梁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 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 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锚固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

您说得在中柱与剪力墙得锚固吗?(注:我问得不就是屋面框 架边柱)谢谢! 回答 中柱得锚固就与楼层得就是一摸一样得了。。 系数*La中得La就是否有误,就是否应为Labe。请大侠帮解答! 中:LaE=ζaE La中得La就是否有误??答:LaE=ζaELa中得La无误、 LaE=ζaE La中得La就是否有误?就是否应为Labe、?怎么答您? 1、在ζa不发生情况下:LaE=LabE(当La=ζa Lab中得

ζa不发生La=Lab,则LaE=Labe=ζaE Lab‘因La=Lab) 2、当ζa发生情况下:LaE≠LabE。 原因: ①您没细瞧公式:La=ζa Lab。 知您把LaE与LabE混淆了!)她俩最大得相似就是“抗震”,原则得区别在“基本",即永远LaE≥LabE,不可能LabE>LaE出现,因LabE就是“基本”。?LabE与LaE有什么区别?区别 受拉钢筋抗震固长度。就是“基夲锚固长度与受拉钢筋抗震固长度之别” 。 3 LabE受拉钢筋基夲锚固长度查表能得其值。而LaE 受拉钢筋抗震固长度,必须经过计算才能得到(原因就是ζa值)。 ③公式:La=ζa Lab。 式中: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ζa—受拉钢筋锚固长

助得,平法中得规定来自于规范,并没有超越规范,平法就是规范得延伸、 锚固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La=α×(?y/?t)×d(9。3。1—1) 式中:La—受拉钢筋得锚固长度; 8、3钢筋得锚固 筋得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Lab=α×(?y/?t)×d (8.3.1-1)?(注意:GB 50010-2010,公式中得Lab替代了GB 50010—2002公式中得La,定义也变了: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两者虽同就是钢筋锚固长度但相差:“基本” 两字,起了质得变化。但La继续存在,其 公式:La=ζa Lab (8.3、1—3) 式中: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3。2条规

纵筋锚固长度计算公式知识讲解

纵筋锚固长度计算公 式

1.钢筋锚固长度分: 1.1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 1.2抗震等级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弯折锚固长度基数LabE; (11 G101系列图集表格,称作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1.3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1.4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 2.从钢筋锚固长度公式中符号的含义中,能发现钢筋锚固长度公式之间的关系,而知道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吗?从而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应用他。 2.1公式中几个相关符号的含义: 2.1.1 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2.1.2 LabE—抗震等级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弯折锚固长度基数; 2.1.3 ζ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 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2.1.4 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2.1.5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 3.2条规定的规定取用(按表4),当多于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对预应力筋,可取1.0。 向左转|向右转 向左转|向右转 2.1.6 LaE—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2.2钢筋锚固长度公式,知道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必须细读,领会其意。可以说不同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已经基本解决了解了解! 2.2.1 Lab=α×(?y/?t)×d (计算另详); 2.2.2 LabE=ζaELab,这个 LabE是由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乘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而得。 2.2.3 La=ζa Lab,这个 La是由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乘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而得。

梁钢筋计算公式

梁钢筋计算公式 一、框架梁上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上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L净长-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GB50010-2002P186图10.4.1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注: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49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这时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图49) 当纵向钢筋弯锚时锚固长度最终取值:(图50)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条中不难得出,当梁上部纵向钢筋弯锚时,梁上部纵向筋在框架梁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为:hc-保护层+15d较为合理。 (图50)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端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3+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1、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图51 第二排钢筋长度=本跨净跨长/4+锚固;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第二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注:Ln为相邻梁跨大跨的净跨长 架立筋长度=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入长度-右侧负筋伸入长度+2*搭接注:当梁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搭接长度为150mm (图51) 二、框架梁下部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下部通长筋长度=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a2-右支座内侧a3+左锚固+右锚固注:1、端支座锚固长度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况,还需要把搭接长度加进去。图51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03G101-1P54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注:端部取值同框架梁上部钢筋取值;中间支座锚固长度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净跨长度-2*0.1Ln(Ln为本跨净跨长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

梁钢筋计算

第九章梁钢筋计算 整个工程的钢筋计算,梁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梁钢筋的计算规定较多,因此要准确、快速地计算梁钢筋,一直成为众多造价人员的理想。而鲁班钢筋恰恰实现了这一点。易学易用、准确、灵活、快捷是鲁班软件的最大特点,您学完这一章节以后,将有切身的体会。本章节将讲述梁的基础操作、实例计算与实例分析、操作技巧、变通使用等内容,您将从中学到梁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高级技巧。 9.1 构件属性 点击选中需要增加梁的构件的节点,比如“梁>2F”; 1)点击工具栏中的“新增构件向导”,或者在“2F”节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新增>构件向导”, 2)选中“2F”节点执行主菜单“操作>新增>构件向导”。(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推荐工具栏及右捷菜单),将进入到“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如下图9.1所示。鲁班钢筋支持框架梁、非框架梁、次梁等,并且支持弧形框架梁、弧形次梁(手工计算弧形梁是非常麻烦的)。本章将通过一条直形框架梁的实例讲解,让您成为梁钢筋的计算专家! 图9.1构件向导—梁 在“构件向导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梁>框架梁>直形框架梁”,并点击“确定”按钮; 弹出“构件属性”对话框,其中的各项参数意义:

图9.2构件属性 设置完“构件属性”的参数,请点击“下一步”按钮,或者快捷键Alt+N,将进入到“梁构件属性”,如图9.3所示。 9.2 梁构件属性 图9.3梁构件属性

A[集中标注] “选择框架梁类型”:软件默认为楼层框架梁。如果是屋面框架梁时,需要下拉选择一下;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端支座节点的构造要求不同。 “梁名称”:支持中文、字母、数字、符号,一般应与图纸上的梁编号相统一,以便修改及校对。如图9.3中梁名称KL1[5A]*2表示有2根KL1,有5跨且1端悬挑;您也可以在提交钢筋之后通过“重命名”修改构件名称。 “梁截面尺寸”具体格式为:bxh1/h2 Yc1xc2。其中,b:梁宽,h1:根部高度,h2:端部高度,当不输入“/h2”时表示梁的根部及端部为相同的高度,即梁不变截。c1: 腋长,c2:腋高,当不输入“Yc1*c2”时表示没有加腋。比如350*750表示不变截、不加腋,350*750/500表示变截不加腋,350*750 Y500*250表示不变截、有加腋。支持“*”、“X”字符,推荐用“*”表示“乘”,因为用小键盘可以快速输入*号。如果个别跨梁的断面尺寸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提示:将鼠标指针靠近输入时,会弹出提示条,较详细地描述了当前的参数输入格式,您初学软件时,应特别注意提示条,如图9.3所示,当指针靠近梁断面尺寸时,就会有提示条弹出。 “梁箍筋”:输入格式为“级别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或肢数时不用斜线,支持2、4、5、6、8肢箍。如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直径Ф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如a8-100(4)/150(2)表示箍筋一级为直径Ф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为两肢箍。当不标注肢数时,默认为两肢箍,如a10-200,表示一级钢直径10,间距为200的双肢箍。不同,可在后面的图中修改。 “梁上部贯通筋”:"/"表示不同排钢筋、“+”表示同排的不同直径钢筋。例:2B25+2B20/2B22/2B18表示第一排有2B25和2B20的钢筋, 第二排有2B22的钢筋,第三排为2B18的钢筋; 提示:梁上部是贯通筋还是加强负筋,由该跨梁上部负筋数据及上部加强筋形式决定,可以参见本章一问一答。 “提取”按钮:在修改梁时,如果梁上部负筋大部份是相同的时候,比如2B25+2B20/2B22,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输入这一参数,点击“提取”按钮,则当前梁所有上部负筋均一次性改为2B25+2B20/2B22。在修改“梁跨中”数据时,对于上部负筋只需要把少量不同的地方进行修改即可达到快速修改的目的。但请记住,提取数据以后,在“梁贯通筋”输入框中应还原为贯通筋的参数,比如2B25。 “下部贯通筋”:其格式同“上部贯通筋”,且仅把输入的参数提取到每跨的下部纵筋处。比如七跨梁中4、5、6跨均为6B22,就在这输入框中填写“6B22”,那么整跨梁的下部默认钢筋为6B22,在跨梁中仅需要修改第3、7跨的下部筋数据,实现了快速输入及修改。 B[下部配筋选项] “遇支座下部钢筋全部断开锚固”:为默认选项,在平法图集的构造大样中,下部纵筋为不连续,遇支座则全部断开锚固。各胯下部筋长度为各跨净跨长+2×锚固长度。 “当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定尺长度时连续”:指连续二跨或二跨以上的轴间间距一边跨支座长度+2*锚固长度<=钢筋的定尺长度时,“同类别”且“同直径”且“同根数”的钢筋连续布筋不断开。在配筋时,先判断后一跨钢筋和前一跨钢筋能否连通,即直径和级别是否相等,而且支座处是否变截。若不能,钢筋断开;若连通,则判断前面[连续长+2×锚固长+后一跨长]是否大于定尺长度,若大于定尺长度,则钢筋不能连通,在支座处断开,钢筋长度等于连续长度+2×锚固长度。否则,继续判断下一跨。 “下部连通抽取”:下部钢筋全部连通抽取,此时的构造和配筋与上部贯通筋非常相似。 C[腰筋配筋选项] “腰筋断开抽取”:是指每跨梁上的腰筋断开,长度为轴间间距-右支座宽度-左支座宽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一般默认为15d。 D“系统高级”按钮:当遇到设计特殊,某些构造要求与规范不同的梁时,比如某设计要求梁上部负筋第一排及第二排的出挑长度均为Ln/4,再如架立筋与贯筋筋的搭接长度为0.75L aE,您可以使用此命令进行调整,详见9.5节梁高技属性设置的讲解。 E[箍筋设置]:箍筋是两肢箍时不需要设置,为四肢箍(两个相等交错)及六肢箍(三个相等交错)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