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建议和探讨

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建议和探讨
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旅游经济的建议和探讨

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旅游经济

21世纪将是海洋经济时代,而海洋旅游业则是前景广阔的海洋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海洋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因而在世界围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发达国家,海洋旅游业产值一般都占到整个旅游业产值的2/3左右。在我市,随着八仙过、海洋极地世界、蓬莱水城保护开发等景区(点)的相继投入使用和动工,海洋旅游业也已占据了蓬莱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弘扬我市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发展现代海洋文化,丰富海洋旅游资源,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也多达几十上百种,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人类拥有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一种泛文化意义和文化现象,是海洋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对人们生活、生产、价值观念、性格、习俗的物质的精神的总体文化现象和表现。西方学者认为: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就是典型的海洋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等等。

当代海洋文化学科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

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大陆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商业文化。海洋文化在任何时代都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先进文化,其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开拓和进取。它是千百年来沿海人民顶狂风、战恶浪、不畏艰险、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精神的结晶。

二、我国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及相互关系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早自汉时期,我国就已开辟了与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和贸易往来。然而,由于根深蒂固的重陆轻海思想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再加上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近几百年来,中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衰落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发展,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们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惠及包括我市在的东部沿海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海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海洋文化得以逐步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为弘扬海洋文化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反过来,先进的海洋文化又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也正是改革开放,才使得我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使得海洋文化得以重新振兴,从而在提高海洋意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海洋事业得以快速发展。2003年5月19日由国务院印发施行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我国海洋经济今后一个时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要想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必须有强大的综

合国力,必须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也必须弘扬先进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都是以濒临海洋为前提,以海上交通运输和商品贸易等为基础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是共生共荣、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的基础。没有海洋经济,就不会产生海洋文化;没有海洋文化的繁荣,也就没有海洋经济的发展。只有大力弘扬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繁荣,带动海洋产业和沿海各涉海行业的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会促进海洋文化的繁荣,二者相辅相承。

三、我市海洋文化的主要特征

我市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海洋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

研究蓬莱的海洋历史文化,不能不研究古老的登州海道和独具特色的港口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蓬莱的航海活动就已兴起。地近辽东、中贯群岛、补给方便、航行安全,这些适应古代航船逐程推进航行的有利条件,使古老的登州海道闻名于世。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登州古港一直是历代王朝开展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便捷通道。齐桓公在此大兴鱼盐贸易,皇汉武在此寻仙求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发轫,日本遣唐使在此整备转航。作为中国古代南运交通的重要枢纽,登州古港曾与、、明州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通商口岸”,享誉海外。港盛城兴,登州古港的繁盛直接拉动了蓬莱的兴起,登州蓬莱被长期作为州、府所在地,成为胶东半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时间长达千年之久。

蓬莱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甲午抗日将领宋庆、晚

清名医伯龙、民族实业家丛良弼、一代枭雄吴佩孚、爱国将领于学忠、现代教育家振声等等。蓬莱有众多名人遗迹,朱处约、袁可立、戚继光王世贞以及玉祥、董必武等著名人士都曾留下诗文篇章。宋代诗人轼曾在蓬莱任过五日登州知府,写下了“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著名诗篇《海市诗》。

(二)浩气长存的海洋军事文化

北宋中期,登州古港的军事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州军民实施了大规模的港口改建工程,在登州古港入处筑沙堤以护战船,在港口东西两侧建寨城以安军营,建成了一个在古代难得的海防军事要塞,名曰“刀鱼寨”。以此为标志,登州蓬莱变成了北方最著名的海防要塞,登州古港的港口性质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自然港变成了人工港,繁华的商贸港口变成了威严的军事重地。“刀鱼寨”的海防建设不仅体现在港口建设上,同时也体现于常备水军的建设上,登州水师是北宋时期京东地区唯一的水师。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刀鱼寨”的基础上环筑土城,增设军事设施,名曰“备倭城”,俗称蓬莱水城,是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明代伟大的军事家、杰出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操练水师,人称“戚家军”,为以后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独具魅力的海洋旅游文化

蓬莱拥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碧海、金沙以及离蓬莱近在咫尺的长山列岛,构成了蓬莱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境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蓬莱阁和蓬莱水城、亚洲展示面积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拥有我国最大的海上园林和最长的海上长廊的八仙过海景区、在建的妈祖文化艺术公园以及与蓬莱隔海相望并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海上

仙岛”长山列岛等,构成了蓬莱丰富的海岛、海洋旅游文化资源。自2000年以来,蓬莱市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全国帆板赛、沙滩手球赛等体育比赛,以及1988年、2005年两次海市蜃楼的全程拍摄和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的拍摄等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蓬莱的海洋文化涵,开拓了发展海洋文化的新领域。

(四)多姿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

蓬莱的海洋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渔灯节”。“渔灯节”是流行于山后初家、山后家、山后家、山后顾家等渔村的节日,节期为每年的正月十三和正月十四。“渔灯节”是渔民的狂欢节日,规模最大的属山后初家和芦洋村。届时,渔民纷纷给龙王庙送灯、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建国后龙王庙渐废,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近年又同时举行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热闹,吸引远近众多的游人前往参观,充分展示了蓬莱海洋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此外,蓬莱的民间艺术渔民号子、大秧歌、剪纸以及蓬莱的饮食文化和土特产品等也都极富海洋文化特色。

四、我市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

旅游业是蓬莱的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是蓬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点。2004年,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2亿元,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对地方财税贡献率超过30%。随着2004年9月亚洲展示面积最大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正式开业,我市海洋旅游经济收入已经达到了全市旅游直接收入的一半以上,占据了旅游业的半壁江山。无论是从经济收入方面,还是从对蓬莱旅游业的拉动发展方面,可以说,海洋旅游在我市的

旅游业中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近两年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拥有我国最大的海上园林、最大的海上奇石林、最长的海上游廊、最高的海上楼阁的八仙过景区投入运营;2004年,拥有世界最大的展示圆柱缸、亚洲最大的热带雨林馆、国最大的鲨鱼馆和海龟馆、亚洲展示面积最大的海洋极地世界投入运营;投资5亿元、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军港——蓬莱水城明代古军港保护性修复工程目前正在顺利进行,预计2006底可全部完工并对外开放;国电聂家沙滩室海水浴场项目开发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06年底投入运营。随着以上项目的逐步投入使用,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洋文化为题材的海洋旅游项目极丰富了我市的海洋文化涵,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二)目前我市发展海洋旅游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旅游项目不够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市的海洋旅游项目主要有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等景区(点),以及部分海上观光和沙滩休闲娱乐等一些小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市的海洋文化涵,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海洋旅游经济要想达到一定的规模,仅靠这几个项目是不够的,在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向海岸景观要效益,向海岛景观要效益,向海上景观要效益,向海底景观要效益,全方位、立体化地利用好各种海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海洋旅游经济的规模效益。

2、对庙岛群岛的海岛景观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与长岛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海洋文化的彰显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文化的彰显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市委党校学报》作者:吴晓东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先进的海洋文化越发显示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海洋文化具有涉海性、开放性、兼容性、壮美性和崇尚性等特征,其精神实质就是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勇于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犯难,善于吸收新事物,在价值取向上重视商业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先进的海洋文化,对制定适合本地区海洋发展的最优化战略模式以及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深远意义。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汲取海洋文化的精华,要对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行再认识,进一步拓展视野,跳出舟山看舟山,在更高更广的范围内定位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抢抓机遇,勇于突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注重培育舟山的海洋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 文化贯穿于人类历史长河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形式的先进文化模式,先进的文化必定会推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先进的海洋文化越发显示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沿海人民与海洋相处,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海洋特色文化,其中不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但与内陆文化相比,总体上我们的海洋文化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海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先进的海洋文化,对制定适合本地区海洋发展的最优化战略模式以及确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一、海洋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学者指出,海洋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经济、科技问题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海洋文化问题。海洋文化的先进性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海洋战略决策的方向,继而影响国家国民经济等综合力量的建设。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深刻影响,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活动的总和,而海洋文化始终贯穿其中。我们在发展中国海洋事业的重要时期,越是集中力量发展海洋经济,越是加快海洋开发的步伐,就越需要加强先进海洋文化的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先进的海洋文化,关系着中国21世纪海洋强国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富强的大好局面。面向海洋、对外开放、增强交流、不断创新成为沿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海洋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开放性是判断文化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综观古今中外文化发展史,凡是顺应历史潮流

对舟山海洋文化研究的思考

对舟山海洋文化研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3 信息来源:《舟山市委党校学报》作者:黄旭 舟山市对海洋文化研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又掀新高潮,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人们思考。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其重要性,从经济上理解其必要性。其次,舟山海洋文化研究应有领导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展,在领导机构建立,研究方向和人员确定,研究费用的拨付上都要有新思路、新措施。第三,要加快舟山文化体制的改革,让文化及相关产业人员成为我市海洋文化研究和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去年9月12日,舟山市成立了以张家盟书记为主任,梁黎明副书记为副主任,各有关单位领导担任成员的舟山市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4天后舟山市委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决定,吹响了舟山海洋文化研究的新的进军号。今天,我谈几点思考,以期对更好开展舟山海洋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一、要充分认识海洋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海洋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政治上。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堪称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我党贯彻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我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文化阵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文化就会占领,就会和我们争夺人心,就会动摇我党的执政地位。改革开放后,国外文化产品大量涌入,许多是好的,被我们所用所吸收,但有部分是不那么健康的,不仅大量赚取我们的真金白银,还推销了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腐蚀了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为应对这一局面,与许多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年等活动,将我们五千年优秀文化孕育的文化精品奉献给俄国、法国、美国等国,将我们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展现给世界人民,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解。在我市,开展海洋文化研究就是为了贯彻党中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浙江省委“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指示,将这颗东方文化明珠擦亮,让她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发光,向世人展示舟山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精神,也进一步激励舟山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浙江省委、舟山市委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发图强。 其次,海洋文化研究的迫切性体现在经济上。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舟山时题词:“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十多年来,舟山市人民牢记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我认为“开发海洋”的涵义应该更宽泛些,不仅指开发海洋资源,还应包括开发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海洋文化资源。去年有关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究其原因,过去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过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法家略述 代表人物:管仲、吴起、商鞅 主要典籍:《管子》、《商君书》、《韩非子》 目标:富国强兵 对人的观点:人性恶(贪生怕死、趋利避害) 主要思想:法、术、势 主要成果:军事化强国、中央集权制 法家分类:齐法家与秦晋法家 思想差异 在礼崩乐坏、群雄并立、弱肉强食的东周,主张以法治国来实现富国强兵的法家自然受到了重视。 法家分为以《管子》为代表的齐法家和以《韩非子》、《商君书》为代表的秦晋法家两派。虽同为法家,但二者在对待君、民、礼、刑四个方面的看法上差异很大。 其一,就“君”而言,虽然齐、晋法家都强调君主专制,树立君主权威,但齐法家主张“令重则君尊”(《管子.重令》);秦晋法家则认为“君尊则令行”(《商君书.君臣》)。 齐法家认为要树立君主权威先要树立起法的权威和尊严,这就把“君与法”的关系摆在了一个合适的位臵。由于“令重”,“令尊”在先,那么,就要求“君臣上下贵贱皆以法”(《任法》),从而把法摆在了君主之前之上。由此可见,齐法家的“尊君”实质上是将君主的权威是建立在法制健全和君主带头守法的基础上。 晋秦法家则相反,他们不认为君主的权威是建立在“令重”,“令尊”的基础上,而认为“君尊则令行”(《商君书.君臣》),即只有君主先树立起绝对的权威,法令才能推行。如商鞅主张君主应独揽大权,“权者君之所以独制也”,“权制断于君则威”(《错臣》)。韩非认为君主只有“权重”才能“位重”(《韩非子.难势》);申不害更直言不讳:“独视者则明,独听者则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 在他们的影响下,晋秦之地盛行“事君以死,事主以勤”,“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逃刑”等所谓“愚忠”。愚忠的结果是“不从君者为大戮”(《国语.晋语》)。商鞅执政,更明确规定:“有不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

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倡 赵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 综合表现。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 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 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 提供了依据。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 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 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 化的共同核心。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世纪 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3)05‐0013‐0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意识一词在日常语言和学术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海洋社会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交叉,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大都论及海洋意识问题。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自觉地进行现代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界定 (一)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 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研究基本状况如下:第一,“海洋意识”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内容较分散。目前以“海洋意识”为题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以新闻形式发表;对“海洋意识”的概念表述多为描述性定义。内容上主要涉及特定人群和地域、国家的海洋意识状况和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第二,“海洋观(念)”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海洋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中的海洋观分析如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第三,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直接表述主要集中在海权与海洋国土观念问题上,主要与公众的海洋认知及海权问题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海权与国家的关系,古代及当代的海洋国土观念等。总体上看,关于海洋意识的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外,当前海洋意识的结构、形成机制缺乏研究文献。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出台了海洋战略,都认识到了对公众的海洋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海洋意识的构成却缺乏应有的有效分析和表述。关于意识的研究从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阵营,迄今形成了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流派的研究结论,并在意识的构成和转化、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状态的分析等多领域内都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 倡收稿日期:2013‐04‐2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 (12&ZD1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2BSHJ06)作者简介:赵宗金(1979‐ ),男,山东莒南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构建海洋文化为城市主题文化的青岛城市品牌

构建海洋文化为城市主题文化的青岛城市品牌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中国城市主题文化网更新日期: 2007-7-10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的土壤,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又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能为一个城市在综合竞争中提供巨大优势和不竭动力。因此,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地位,彰显城市魅力,培育城市特色,发掘城市文化,构筑城市理念是将城市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步入21世纪,我国各大城市逐步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中,开始面对面地竞争资金、人才和市场。在这一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下,“经营城市”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构建城市品牌也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青岛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知名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有人说青岛的工业知名品牌要远远大于城市品牌,这固然是青岛城市经营中的优势和成就。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激烈的角逐中,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这个城市的经济活力与繁荣程度,也最终决定这一城市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优势,因此构建强大的城市品牌与发展品牌城市双管齐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青岛的优势,推动青岛早日跻身世界名城行列。 纵观青岛的历史和现实,可以说青岛是在海洋文化产生之后才发展壮大起来的。青岛文化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海洋文化的滋养,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色。虽然目前青岛的文化积淀还不够深厚,但青岛文化中所包含的海洋文化特色,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潮流,有利于青岛文化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建设青岛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发扬海洋文化优势、构建以海洋文化为中心的青岛城市品牌对于青岛未来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自然优势 青岛的海洋文化由来已久,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今天青岛发展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青岛的文化在发展中融入了海洋文化、异国文化和移民文化,使其具有源的双重性和流的多样性。从文化渊源讲,青岛的文化源自于儒家与道家文化,在既往的文化历史上深受大陆文化影响。青

对海洋文化的感想及意见

姓名:张体强学号:1026222 班级:海测一 对“海洋文化导论”的感想及意见 我是一个贵州人,从小到大,在哪里生活20年,哪里有的是高山小河,美丽动人,对宽广辽阔的大海没有任何了解与认识,我真正对大海有了初步的认识是从高一地理课上考试,那时候我知道,大海不但对全球气温起主导地位,还影响整个自然变化的规律,它对人类的影响极其重要。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每天都要看新闻,关于海洋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感觉到了海洋对我们的重要性,因此那时候我就对海洋类学校有些向往,现在我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但是作为“海大”的一员,如果我们对海洋完全不了解的话,那可是白来“海大”了,于是我选择了这门课程——“海洋文化导论”。 回顾这学期,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海洋文化这门课程,什么是海洋文化呢?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在学习海洋文化这门课中,我们不但了解各种海洋文化,还给我许多对海洋的思考,海洋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比如你仔细思考,如今的上海还是沿江发展,从侧面说明我们对海洋的认识不够深,不够贴切,如果我们的上海是沿海发展,那么上海的经济可能是和现在是不同级别的了,海洋文化这门课就让我们焕发对海洋的思考,增强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我们的地球还有一个名子叫水球,古代人就把地球说成,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确实从浩瀚宇宙去看地球是一片蓝色的所以人们把地球说成是水球。“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这是当年郑和为了劝说仁宗保留舰船的谏言,话虽不多,却字字千钧,把海洋与国家富强,国家安危联系在一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高涨的海洋意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海洋发展的利用、期盼和愿望,可是那只是短暂的几年而已,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我们的海洋意识,而在这之前,我要对海洋文化有所了解。因此我认为海洋文化这门课应该作为海大的必修课。 我觉得我们这门课程讲课方式非常好,有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面阐述海洋文化,不但类容有所新意,而且让我们了解到不同老师观点与思想,我们这门课是16大节,我想用5节课来放视频,视频主要是关于海洋文化的(如郑和下西洋,以及国外的海洋文化),这样,不但可以勾起学生们得兴趣,还可以更好的认识海洋文化,激起同学们对海洋的思考,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程中加一些海洋基础知识,这样我们海大的同学对海洋的理解与认识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另外我还是建议我们这门课从下一届起作为必修课。各位老师,我想到的建议就这些了,现在我想说的是:“谢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把这门课更好的讲下去,谢谢!

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3755101.html, 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 作者:王太海李安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05期 摘要: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需要继往开来,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需要良好环 境的营造,需要海洋人才的培养。提升海洋意识、传承海洋文化对维护海洋权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对海洋的认识、对海洋文化的研究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对海洋立法、海洋产业、海洋宣传、涉海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提升海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212-02 人类源自于自然,人类社会源自于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的过程。在对自然不断探求的过程中,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认识的内容也不断进步。人的认识就如同人类自身的发展一样,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初浅到深刻的规律。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同样如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海洋意识似乎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海洋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不如对西方国家影响那样广泛,当然,我们对海洋、海洋文化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逐步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也逐步加大,海洋在交流交往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 1 认识海洋的重要意义 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最初的形式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向海索取食物。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用一句广为知晓的民间谚语可以概括,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二是建立海上通道。主要用于贸易往来或人员交流。但经过研究后不难发现,即便是这两种形式给人类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广泛和巨大的。 首先,海洋是人类物质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完成简单的商品交换,带来新的食物和其他没见过的产品的同时,也学会了这些可作为食物的植物的种植方式和其他产品的生产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有一封波斯统治者在给他手下一位总督的信中这样写道:“你提出将幼发拉底河对岸的果树移植到亚洲更多的地方,以改善我的国家,这一计划我很赞同。……”其实,这只是一个缩影。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又相继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他地区。无论是公元前水车的传播,还是后来的电灯电话、火车轮船的传播都是最好的证明。

海洋文化教学案例

海洋文化教学案例 海洋生物 教材分析: 教材以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为重点。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生物知识,知道生物分类的一些简单方法,本课将动植物合在一起,从一个群落的角度认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离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很多学生对海底都不大了解,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因此,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设计有关海洋生物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海洋生物的特征,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节课采用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查找资料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从而获得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前应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师生、生生之间自主互动地学习。海带实物便于观察实验。 2.学生准备:了解和搜集有关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以及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 2.能通过交流与观察、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 (二)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2.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3.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各种美丽的海洋生物,感受海洋世界的多样性。 2.通过交流分析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体验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美丽的海底世界》多媒体课件。 2.谈话:在这么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看到了什么?把你想象中的海底世界画出来,并想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海洋世界介绍给大家听听好吗? 3.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海洋生物。 (学生喜爱的海底世界画面,声像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中,很快激起学生对海洋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海洋世界,一方面展示学生的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现美丽的海洋世界。) 二、引导学生认识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1.(播放课件)讲述: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海洋里的动、植物,你们认识它们吗? 2.学生观看。 3.提问: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你们能分辨出来吗? 4.请你们尝试着做做海洋动、植物分类练习,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5.学生活动:分类、交流。 (他们体验到在交流中能听到别人说出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达、愿意交流的习惯。) 三、重点研究海洋生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一)提出探究的问题: 1. 提问: 关于海洋生物,你们还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2. 学生讨论。 3.共同归纳出要探究的问题: (1)海洋里的动物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2)海洋里的植物及它们适应环境的本领。 4.提问:海洋里的动、植物,它们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存本领?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学习。

《江苏地域文化导论》第四次作业参考(第五章 徐淮文化 第六章 苏东海洋文化)

第四次作业(第五章徐淮文化第六章苏东海洋文化) 一、填空题 1、徐州是我国东夷族的发祥地,早在距今6000年前徐州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 2、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 3、在淮安青莲岗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学术界称之为青莲岗_文化。 4、泗洪县被原国家农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5、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初年,屹立在喧闹的淮安市区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象征。 6、刘邦创建汉朝,中原民族称为汉族,外国人称中国人为汉人,都是因汉朝而得名的。 7、盐城市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海岸线为全省最长。 8、南通市处于江海交汇处,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9、连云港市海岸类型齐全,其中基岩海岸为江苏沿海各市中独有。 10、江苏梆子戏主要流行于徐州一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11、盐城曾是苏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有“苏北延安”之誉。 12、“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和“中国近代第一城”是对南通美誉。 二、名词解释 1、马陵山:系沂蒙山支脉,形似奔马,故名。北起山东沂源,南至宿迁,绵延800余里。五座秀峰组成的马陵盛景,好似亭亭玉立的绿装少女;群山环抱的五莲池,宛如一串晶莹的珍珠项链;三洞池又像一面天然的菱花宝镜。 2、洪泽湖水下城: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水下,掩埋着一座巍巍宏伟的城池,那就是在历史上闻名遐迩的泗州城。泗州城建于唐朝初年,建于洪泽湖畔、淮汴二水交汇处,地势低洼。清康熙19年(1680)夏秋之交,暴雨连降5日,黄淮并涨,洪泽湖水陡涨,破堤而出,泗州城内水深数丈,千年古城从此沉入湖底。 3、项王故里:位于宿迁市区南部,是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而建的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是一组仿汉式建筑群,阁、亭、室皆为宫殿式结构,与院内松、桐、柏、槐相映衬,显得古色古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4、明祖陵:号称明代第一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的陵寝,位于盱眙县城西北15公里的淮河之滨、洪泽湖西岸。始建于洪武19年(1386),历时28年,占地近千亩,规模宏大,气势宏伟。 5、淮剧:原名江淮剧、江淮戏,发源并盛行于苏北两淮、盐阜一带。曲调原以“老淮调”为主,特宜于表现悲愤、哀怨的情感;后来发展成“拉调”,同时兼取徽腔的“老徽调”及若干民间小调的特长,进一步可表现雄壮、孔武和明快、轻松的情调。 6、平桥豆腐:是淮安平桥创制的名菜。原料主要是豆腐,但必须是定制的盐卤点浆的细嫩豆腐。 7、中国水晶之乡:是指连云港东海县,是我国水晶的重要产区,年产500多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现有水晶加工企业300多家。 三、简答题 1、简述彭城名称的由来。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徐州市区所在地,名为大彭氏国,徐州始称彭城。 2、简述徐州汉画像石的特点。 徐州汉画像石有着突出的艺术特征,它是绘画与雕刻结合的产物。在雕刻手法上主要运用了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形式,这两种雕刻的共同特点是以线造型,将立体的物象化作飞动的线条,意存笔先,气脉相贯。构图布局繁密充盈,画面上台阁车马充塞天地,密不透风,空白处还要填以飞鸟走兽,似乎有犯中国画之大忌,然而其宾主分明,安顿有致,主题突出,条理愈显,使画面繁而不乱,密而不窒,给人以情感热烈、奔放粗豪的感觉。 3、宿迁为什么被称为“水产之乡”? 宿迁水域面积350万亩,境内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淡水湖,其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 4、简述台州的历史沿革。

理论文章:浅析加强海洋文化意识教育的意义

浅析加强海洋文化意识教育的意义 一个民族海洋意识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民族对海洋的认知水平与重视高度,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而海洋文化作为人类与海洋互动、融合的产物,正是培养优秀海洋意识的文化与认知基础。一方面随着海洋文化在各领域的渗透与繁荣,各种海洋文化资源也会通过教育、宣传等渠道潜移默化地深入人们意识领域,人们逐渐增强海洋生态的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树立海洋生态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另一方面,在目前,不仅中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海洋意识氛围,国人的海洋文化意识还比较淡薄,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都需要增强与提升;而且沿线不同国家的海洋文化内涵不同,理解不同,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形成海洋共识。加强海洋文化意识教育,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有利于海洋行为的规范 海洋文化作为海洋生态文明的智力支撑与精神动力,在规范海洋行为,科学合理

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促进海洋成果转化,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打造海洋生态评估、利用、评价平台体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统筹海洋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更高社会形态的海洋法律制度,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各种海洋行为,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具有时代性质的海洋文化将会着眼于未来海洋的发展与综合利用,也是从更高角度去规范人类的海洋行为,成为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和建设海洋的先进动力。 二、有利于海洋文化产业的提升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结合人类在海洋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投入、开发、结构、布局等诸多不合理问题,传统海洋产业需做出调整、优化和升级。海洋文化作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基础,既指导人们不断重视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活动、民俗、庆典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又有助于提升新兴海洋文化产业在传统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与地位,进而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海洋产业比例关系,使之达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海洋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而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保证了海洋经济的提高又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 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 2.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3.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4.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5. 21世纪,海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当代全球化战略,与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海疆与海峡通道的纷争等有关。北海油气资源开发,促进了荷兰、丹麦等北欧诸国的经济又一轮繁荣。俄、加、美对极地与北冰洋的争夺,核心是对导弹、潜艇活动基地的争夺,反映出全球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疆域纷争,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新特点。

海洋文化

一、海洋文化与英语词汇 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可以说是广义“文化”,它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成果,也可以包括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表现。因而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为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等;中层为制度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深层即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又往往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的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为前提,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各种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加上各种组合规则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总之,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语言也就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构成了鲜明的海洋文化,因而它的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关于海洋文化,曲金良先生是这样表述的: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所以,海洋文化既与航海的工具有关,而且与民族的航海实践,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有关。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占领土面积94%的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的第一大岛,岛内任何一点距海最远不超过120公里,环岛的海岸线近8000公里,曲折、幽深的海岸线和深水海港为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英吉利海峡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惟一出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英国的航海运输业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既促进了英国自身的发展,也对英语语言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航海业的发展与英民族的发展兴旺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洲,1522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后,欧洲的殖民主义者便开始了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为取得制海权的地位,英王亨利八世对海军进行了改革,使得英国在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依托着航海优势和精良的设备,英国建立了一个大于本土1 50倍的殖民帝国。今天,英国的商船数量依然居世界前列。航海业在英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英语语汇中产生了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

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对海洋文化的认识 人类的生命源自于海洋,人类的文化亦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海洋的浩瀚壮观、变幻多端、自由奔放、奥秘无穷,都使得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与载体。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对海洋的深深眷恋。 海洋文化包罗万象,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海洋本身的认知与利用,人类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居住的大地,东南两面临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祖国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 孩提时代,我们读着《精卫填海》《哪吒闹海》《郑和下西洋》等故事长大。 我们在古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诗词古训中感受海洋的魅力。随着与海洋距离不断拉近,我们渐渐开始思索,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波澜不惊的海平面下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深邃、神秘的世界?海洋文化被赋予了时代特色,开始受到关注 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自由的天性,比之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海洋文化发展到今天,文化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化创新更加积极活跃,文化产品也日益丰富。 以海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书籍,都表达着人们对海洋的认知、渴求。还记得儿时的《大海》这首歌谣吗,人们耳熟能详,描绘了人类对海洋的向往和眷恋。而海洋类影视作品更是零距离地直击人们对海洋的感触。在以海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大多数作品通过展

现海洋风光、海洋探险、海洋灾难、海洋环保、海洋情感等主题来讴歌对大海的热爱。无论是哪种艺术形态的作品,都能很好地展现和弘扬海洋文化,将人们带入到海洋的世界,使人们认知海洋、亲近海洋、热爱海洋。同时这些作品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海洋文化作品,唤醒海洋意识 伴随着人们对海洋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日渐深入,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关注海洋,海洋文化产品给大家讲述了许多梦幻般的海底童话,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深海大观,揭开了扑朔迷离海底神秘的面纱。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探寻海洋文化的过程中,由社会发展给海洋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加强了对海洋知识的学习,注重了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加速了对海洋原生态的保护进程等等,人们的海洋意识在觉醒。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有比别人更高的海洋意识,积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海洋文化,将更多更好的海洋建筑展现给大家,让海洋意识在人们心中发芽,开花。 A09土木:姚献

西游记文化节策划案

“西游记文化节”策划方案 刘莉许阳博钟艳 你有看过西游记吗? 《西游记》的主题是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大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孙悟空的种种行为和斗争,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反映现实,从而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强权、反对暴力、蔑视统治阶级的权威,坚决向统治阶级作斗争的反抗精神,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斗争中克服困难的坚强信心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气魄。 你知道西游记文化节吗? 1《西游记》文化是连云港城市形象的突出标志。连云港城市文化的最突出标志就是孙悟空老家,这样概括的主要理由:一是在连云港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为什么孙悟空老家的形象最吸引人,这是因为国际国内不了解连云港的人可能会有,但不了解《西游记》、花果山、孙悟空的人绝不会多。 2西游记文化已经成为连云港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区域自豪感。一座城市的形象问题其实就是它的文化魅力问题,独特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独特的城市形象,孙悟空老家这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连云港人民,使他们形成对连云港特殊的依恋情感,一种独特的区域自豪感。 3西游记文化可以统领连云港的其它文化现象。在连云港众多的文化资源里,如东夷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等等,西游记文化不仅可以概括海洋文化,可以概括山水文化,而且可以内在的包含东夷文化。 西游记文化策划目的:如何让西游记旅游文化进城入市,如何使来宾一 到港城便能感受到浓厚的《西游记》氛围的商业应用研究方向,这让我们分明感受到市府借 西游记旅游文化的牌,唱响港城旅游经济大戏的迫切心情。也让我们看到,这个拥有丰富旅 游资源的港口城市即将步入中国旅游经济的快车道。 对于上诉两个问题回答很不同 首先连云港本地人: 1.其中大部分人知道“西游记”文化节,但是大部分都为参与其中。 2.在调查的人中没有人可以说出“西游记”文化节的准确含义,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他只是一场晚会。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洋文化的提案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洋文化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40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洋文化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文化部,国家海洋局办理 提案人:张帆 主题词:海洋,文化宣传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四个试点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加大了对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后,沿海各省市(区)也紧紧围绕这一宏伟目标,谋划自身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将有助于形成全国认识海洋、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议: 1、打造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品牌。中国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和海洋文化资源,拥有许多与海洋有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何从中挖掘价值,做好深度开发,对形成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入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信仰文化、海洋商贸文化以及名人文化、民间文艺等文化资源和遗产,精心选择能够产生影响和效益的项目,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能够成为有影响、有效应的中国海洋文化品牌。 2、培育海洋文化产业载体。中国海洋文化资源丰富,且数量众多,分布广阔,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基础。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大好机遇,以重点项目扶持、重点企业培植、重点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聚集区,形成包括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休闲渔业、海洋文化博览业、海洋影视制作业、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等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建立若干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并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产业集群和基地能够形成合力,产生联动作用,共同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规模发展。 3、制定海洋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制定出台专项规划,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使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系统化、特色化、规范化。尽快对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及产业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设计。通过制定发展规划,避免各地在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时出现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以及避免产业项目出现简单、粗放、重复建设的现象。 4、建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一是人才机制,要加大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二是基金机制,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动重点项目的运作;三是协调机制,由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会涉及到海洋、文化、宣传、财政、城建等不同部门、不同省市(区)的职责和利益问题,因此要通过联席会议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是宣传机制,要充分运用各类媒

海洋文化概论

课程名称:海洋文化概论学年学期: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曲金良专业年级:文化产业管理2005级 姓名:张涛学号:100022005087 浅析中国海洋文化的转型 【摘要】海洋文化是中过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对世界海洋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中国农耕文明在其本质上的保守性,在经历过郑和下西洋的高潮之后,中国海洋文化趋向内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使得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一蹶不振。当今时代我们要学习总结古代的海洋政策,以史为镜,大力发展我国的海洋文化,使我国立于世界海洋强国之列。 【关键词】海洋文化;开放;内敛;郑和下西洋;农耕文明;重陆轻海 【正文】 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广大沿海地区自先秦以来有着越来越发达的农业经济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靠海、吃海、用海,创造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内涵也同样十分丰富。那么何谓海洋文化呢?正如中国海洋大学曲金良教授在其著作《海洋文化与社会》一书中所述:海洋文化就是有关海洋的文化,就是人类源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海洋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总是某一具体的国家、民族、阶级意志的鲜明体现。海洋文化从其不同的方面来说,它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就其内置结构而言它具有涉海性;就其运作机制而言它具有对外的、外向的辐射性与交流性;就其价值取向而言它具有商业性和幕利性。而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也创造了辉煌的海洋文化,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之一,在华夏文明中,海洋文化占有显著地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在7000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认识海洋、走向海洋,并进行了伟大的冒险航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超过希腊,出现了征服海洋和经略海洋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古人对海

海洋文化演讲稿

晨会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海洋与海洋文化”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太平洋意为“平静的海洋”,由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也是离中国最近的海洋. 1513年,瓦斯科·努涅斯·巴尔波发现太平洋。太平洋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叫开的。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尔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要找到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12月13日船队到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湾稍作休整后,便向南进发,1520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此后,船队发生了内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麦哲伦镇压了西班牙船队发起了叛乱,船队继续南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浪和险礁暗滩。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 又经过3个月的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这段航程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风浪,海面十分平静,原来船队已经进入赤道无风带。饱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世界上的海洋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现在太平洋是最大的洋。不过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正在以每年 1-2厘米的速度靠近。所以太平洋正在变小,相应大西洋正在变大。 而海洋文化也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在人们的视野)出现,人们就会乘舟船逐岛而去,从而建立起陆海之间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海兴国强民富,海衰国弱民穷”。面临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让我们共同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