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海洋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海洋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海洋文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海洋文化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存在于诸多方面,包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本身的作用,以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基于这种观点,从海洋文化角度出发,首先介绍海洋文化,并对海洋经济特点及现状进行描述,进而阐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并就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影响

引言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海洋开发关系愈加紧密,海洋经济产值在国家GDP 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1年占国内GDP总值的3.4%到2007年的10.11%,海洋产业总产值上升了17 695.2亿元,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很多省市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海洋文化作为推动海洋开发的隐性力量,为海洋开发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在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海洋文化对海洋开发的领域,方法和内容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海洋文化与海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内涵

(一)海洋文化的内涵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倾向于从广义角度定义海洋文化,即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海洋文化是不同的。(3)强调海洋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别性,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其他文化形式不具有的本质特征。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认识利用基础上,通过海洋实践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海洋制度,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众多分支。具体表现在沿海居民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以及一系列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艺术,饮食,习俗等众多领域。

(二)海洋经济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陆地的资源逐渐枯竭,而且开发陆地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伴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的经济开发受到重视,海洋经济成为了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领域,国外虽然对海洋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海洋经济的概念。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并在各级发展报告上频繁使用。最早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的学者杨金森,他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从经济内容来看,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从活动场所看,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有中央的许多部门,也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看,有国营企业,集体企业,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这些部门和产业,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继杨金森以后权锡鉴、柳时融等学者又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对海洋经济的定义进行探讨,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总结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及海洋经济的现状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1.海洋文化地域性明显。中国国土面积大,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广阔,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大差异,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中国北方的大陆文化发达,对中国北方的海洋文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北方环渤海海洋文化区域,由于靠近大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自元代以来更有卫戍京畿的作用,这一文化区域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民间的海洋活动较北方频繁,其海洋文化更多的显示出海洋文化自身的特点。

2.海洋文化类型多样。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多种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环渤海海洋文化区,以吴越文化为基础的长三角海洋文化区,和以潮汕地区文化为基础的闽粤海洋文化区。这些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环渤海文化区和长三角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中心,其海洋文化在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大陆文化的一系列特征,表现在海洋文化上就是大气包容,中西文化并存。而闽粤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明中心,所以较少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富于海洋冒险精神,勇于探索海洋等方面。

3.海洋文化影响广泛。海洋文化对一个海洋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海洋城市的景观建设,饮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海洋文化理解的加深,海洋文化受到重视,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不断进取的独特气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重要政策,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海洋文化的影响会更加广泛。

(二)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 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 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 152亿元。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海洋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全国海洋船舶业造船完工量突破1 8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7 000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增长25%、70%,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位。

三、中国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第一,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撑。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他认为任何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都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思考。”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创造历史,始终离不开海洋文化经济中的人文特性。缺乏文化基础的经济发展并不能长远。

第二,海洋文化可以解决海洋经济中的问题。中国海洋经济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所占比重偏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2007年海

洋总产值达到24 929亿元,但是中国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海洋产业发展粗放,第一、二、三产业不协调,第二产业规模相对偏大,第三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在开发海洋上,则存在过度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精神。它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1978年以来,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排在全国省份的前列,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第四,海洋文化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景观丰富,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01年沿海地区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43%,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海洋文化观念落后。在中国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导致海洋中物种急剧减少,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海洋意识的缺乏和海洋法规不健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保护海洋意识的宣传,强化对海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海洋文化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滨海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投入巨资开发旅游文化景观,打造旅游文化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既有海洋文化景观的同时新建新景观的现象,破坏了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性,降低了其在海洋旅游方面的价值。

第三,人才短缺制约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中国却缺乏一支能够适应中国海洋事业高速发展的海洋人才专业队伍,中国的海洋科技队伍规模小,海洋经济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已经认识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而对海洋事业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仅有青岛和湛江两所专业性的海洋大学,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计划的建立几所专业性的海洋院校以提高海洋人才的素质,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K].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5.

[3]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1):23-26.

[4]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1):1-2.

[5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23-27.

[6]贾跃迁,李平.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分类[J].海洋旅游,2005,(2):77-81.

[7]王诗成.建设海洋中国——需要海洋人才[J].沿海热点,2006,(2):53-57.

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探讨

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 探讨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探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国家影响力在世界上的不断扩大,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中做出的贡献也日益增加。在国家的“十二五”战略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的纲要当中明确地提出了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在过敏的经济当中要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已经解决了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这一重要课题,并且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国家在文化产业采取的方针和政策,以及目前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等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希望这些简要的分析可以对有关部门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上有所帮助。 下载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17731730.html, 关键词文化产业经济贡献影响因素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核心,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当文化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的时候,对国家的经济贡献和国民的经济收入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较晚,在现在的发展阶段还暴露出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的行政领导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提出问题并解决好,以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在国民的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一、如今中国的文化产业 (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受国家的国情和政治方面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其他国家来说十分较晚,并且受到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冲击,文化产业也遭受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纵使受到了这些方面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完全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在现如今,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发展成为一个支柱性的产业,下面用数据进行证明: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15年中,单文化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达到了4万亿人民币。并且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结果显示,在最新这一阶段的“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文化产业企业及相关企业的统计显示,52000多家企业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接近2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11%,增速提高了2.5个百分点,实现了文化产业较好较快的发展目标。 (二)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发展 虽然中国的文化产业在现如今取得了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但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难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讲授提纲】 第一节农村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南移(从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 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文化向农耕生产过渡的风貌。

农耕居首三代时期,农耕业已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秦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无不与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 重农固本秦汉以后,“重农固本”成为治国的不易之道。 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流域达到较高水平,并使之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而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农耕的向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重心南移汉晋以后,北方边患日趋严重,战乱频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农耕区的核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基本格局: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的对垒与融合 耕守牧攻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

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长城心态万里长城正体现了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心态。 对垒融合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对垒的一面,又有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形式为中介,实行经济经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中华文明两大源泉:农耕与游牧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它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延续性。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含混不清: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表现: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讲课稿)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体 1、时间早。 早在四五千年前,兴起于黄河中游地域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神农氏,禹、公刘 三代时期,农耕业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古代诗歌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所谓“同我妇子,磕彼南亩,田俊至喜”(《诗·豳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王世纪·击壤之歌》),即是其生动写照。 2、地域广。 黄河流域(粟作区)、长江流域(稻作区) 3、生态适宜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史记》称赞周人的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扁道之兴,自此始”。农耕与部族的兴衰紧密相连。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当黄河流域以南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西北部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依靠畜牧、狩猎为生。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促使他们经常南下劫掠,“利则进,不利则退”(《史记,匈奴传》),给中原的农耕民族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当某一游牧部落出现了具有政治远见和号召力的领袖,游牧人短暂的经济劫掠便可能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征战,甚至入主中原,建立起混一游牧区和农耕区的王朝。 1、中原地区――农耕 中原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土地这个固定的基础上,稳定安居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但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 2、西北地区――游牧 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较低层次,但他们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汉唐时期开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原农耕文明博取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3、二者不断融合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游牧人,从农耕人那里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中原华夏农耕经济的周边扩展和多元交汇。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他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1、从纵的方面讲

海洋经济综合监管思路

海洋经济综合监管思路 本文作者:张小英陈东景单位:青岛大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山东、浙江和广东3个沿海省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并于2011年相继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使这3个省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规划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对科学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 1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 鲁浙粤3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均从当地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制定各自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提出要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着重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具体任务,制定了保障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措施和途径。3个海洋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表1“空间布局”一行中,山东省的“一核”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浙江省的“一核”指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所在区域;广东省的“一核”是指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显而易见,这3个区域都是各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相同点 2.1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鲁、浙、粤3省一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优越的对外

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十二五”我国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期,沿海省市更是发挥其在经济实力和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起带头示范作用。各省规划相应提出了加强与日韩、东北亚、乃至东盟等地区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在政策上给予税收、进出口优惠等先行权,争取实现海洋技术、资源、交通、旅游前景共赢。 2.2强调要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辐射连带作用 鲁、浙、粤3省都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海洋规划中都充分分析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统筹和科学布局,分别有着核、极、圈或带的战略布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规划的作用正是要通过这些核心建设,推动极、圈、区的发展,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开发开放;腹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海洋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托,反过来推动、促进核心区的发展,通过优势互补与辐射连带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2.3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海洋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3省在规划中都反复强调对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包括调整传统第一产业,加强油气等资源勘探能源产业,统筹发展滨海旅游业、盐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等高端新兴产业。现代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协调统一性和高性价比性,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但对经济发展有深刻意义而且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4更加重视资源承载力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论述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概要:针对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和金融开放加快都需要健全和完善文化体制和文化建设。社会基础、专业技术以及高端品质的文化体制和社会意识,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和金融行业至关重要。 如果透彻分析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就会发现其独特性来自于国家文化意识和文化体制,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国家经济的利益支持。 以美国为例,观察美国非常独特的金融危机模式,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美国作为金融危机受害国,美元却受到极大的追捧和持有,完全有违于金融危机冲击货币和投资偏好这一普遍规律,全球都在积极购买美国国债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和例证。这种独特的现象来自于什么呢?据笔者观察,来自于美国有效和积极的文化战略和意识。也就是说,美国文化概念高度集中于对美国经济金融问题的表述,美国发达的网络和媒体的焦点都集中于美国的问题、压力、矛盾和困难,而严重忽略美国的实力、势力和地位,进而造成全球采取救助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行动。但实际上,发达国家才是财富积聚的主要地区,是经济发达繁荣的重要力量,更是经济体制和货币模式的主宰。 美国文化战略的有效性是不容忽视的。比如2007年7月美国暴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美国经济依然世界第一。美国经济率先发达国家走入经济复苏,美国金融率先国际金融进入稳定盈利,在此过程中美国的文化基础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因为美国文化的底蕴在于风险意识、紧迫意识、改革意识,进而不断渲染自己的问题,不断表述自己的压力,而不是宣传自己的优势、实力乃至霸权。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金融文化意识值得反思。面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我们的总结和回顾更多停留在进步与发展层面,对问题和困难有所忽略,这是我们发展观念的巨大误区。其原因是我们的文化意识以突出进步与发展为主,但结果却承受了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们的汇率改革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状况,尤其是国情与特色。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型金融危机,中国受到的打击和冲击并不亚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中汇率是一个重要环节,进而带来观念、制度和效率的严重不足与滞后。这就需要思考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尤其是文化体制和观念的偏差带来对专业金融的认识不足和错觉。我们的金融改革过于注重形式上与国际接轨,严重忽略精神、文化和品质的对接,进而造成形似神不似的面子工程,使得我们的经济利益和金融利润受损,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和长远的发展,所以说,怎样改变自己的文化意识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30年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的优良品德体现在全民向心力和凝聚力方面,社会普遍性的文化概念是国家利益、企业责任和社会道德,先人后己、先大家后小家,这种朴素的文化概念使整个国家发展起来。然而市场经济改革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单纯的市场化、利润化、商业化出现一些发展扭曲现象,进而破坏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破坏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这些都需要以文化体制、意识、观念的全面修复和改革,来促进和刺激中国经济正常、合理和高效的发展。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论证,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和金融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7731730.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读郎咸平—《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作者:朱先刚专业:环境工程学号:099044174 文化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现在已经被很多人重视,不同的经济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呈现出不一样的经济。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留存的一个国家,其文化的深厚可想而知,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也使不容置疑的。五千年的历程,我们从先代那里继承并发展形成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有很多地方是有助于我们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文化在我们的意识中也形成了一些对当代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的部分,同时这份文化由于根深蒂固性我们的思维很难转变过来。进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当中很深刻指出了我们的文化中的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的部分。 在郎教授看来我们的文化的有三大劣根性—— ①浮躁②投机取巧的心态③思维方式的僵化 同时我们文化里大爱文化的“潜藏性”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 从古到今,我们这个民族比较浮躁,喜欢投机取巧,人们不喜欢踏踏实实的去干一件事,我们很喜欢期待着奇迹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最典型的就是赤壁之战,且不说它

的真实性,虽然经过了文学家的渲染显得有些夸张,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浮躁心理,因为一个文学著作的灵感是来自于现实的世界,文学著作有时是表达了人们心中的某种向往,我们期待奇迹的发生,就如在冬天里在湖北这个基本不可能没有东风的地区期待东风一样。还有我们有很多的谚语,“四两拨千斤”“杀鸡焉用宰牛刀”等,从中我们都能看出我们的浮躁心理。同时这也反映出我们的不自信的一面,我们很少去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好一件事,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很强烈,产品的更新亦是很快,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去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我们不可以对顾客说“不”!然而这种不自信是来自于我么的浮躁,我们不喜欢做一件很有把握的事。我们有十拿九稳,但是我们更应该做到十拿十稳,也很需要做到这一点。如果做到这一点,企业在竞争中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也就会增大我们的竞争力。 对于浮躁,我们还表现在我们的和多人喜欢跟潮流走,我们很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有“一窝蜂”现象,如果市场上出现一个新的产业,大家很容易跟风走。比如说在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时期,在岭南荔枝的产量比较少,但是市场的需求量确实很大,供不应求,当时就有人发现这一现象,就开始种植,最后成为闻名当地的“荔枝大王”。当“荔枝大王”成功后,当地的老百姓也向他学习,种植荔枝,在几年的时间里,当地荔枝种植面积增加了十几倍。最终导致“荔枝大王”也破产,老百姓也没赚到钱。还有在80年代各地竞相引进彩电、冰箱生产线,导致了大规模的重复建设,由此而引发的彩电大

海洋经济商业保险创建思路

海洋经济商业保险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沙虎居王海明徐友龙段愿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对商业保险服务的新机遇 (一)保险业是服务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 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灾害风险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浙江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海洋灾害形势复杂多样,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风暴潮是对浙江省威胁最大的海洋灾害。据统计,60余年间浙江省有44年发生较明显的台风风暴潮灾害,因灾死亡7000余人。此外,根据省防办的灾情数据统计,1985年以来,台风及引起的海洋灾害造成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344亿元。事实上,保险的起源与海洋密不可分。基于浙江省可能面临的海洋灾害威胁,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伴生大量的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都离不开保险的积极参与。这是保险业服务浙江海洋经济的首要前提。此外,保险业意欲在浙江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下有所建树,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伴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催生的两点新情况:一是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勘探开发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其中有部分新型产业甚至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二是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渔业、港航物流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新情况,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在“十二五”期间,其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都将大幅度地提升。这些因素构成了保险业在浙江海洋经济发

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条件。 (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保险业新机遇 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海洋风险的不可抗力性使得保险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在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保险业又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浙江省正处于海洋经济大发展阶段,对保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正是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时期。同时,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港口物流、旅游、现代海洋产业等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无疑增加了全方位的保险需求,必将给浙江保险业带来转型发展的契机。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海水利用、海洋勘探开发等产业的崛起,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这对于保险企业发挥融资服务功能,将会产生新机遇。此外,传统产业,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险业来说也同样是新机遇。 二、主要涉海商业险种的国内外比较 (一)船舶货运保险我国船舶货运保险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产品的覆盖率低。英国的保险产品齐全、覆盖率广,基本上客户能想到的,都有对应的条款;而我国海上保险品种较少,客户的要求有时无法满足,或者依据国外的条款提供保障,但由于法律环境不同而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国内条款采用报备制,一些名称不同的保险产品却具有同样的承保责任和差不多的承保风险,这不利于承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区域示范发展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我市被列入第一批试点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4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成效 (一)总体立项情况 我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试点工作以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累计下达我市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项目39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类33项,公共服务平台类6项)。其中,2012年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新支持项目9项;2013年下达补助资金8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3项,滚动支持项目5项;2014年下达补助资金9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7项,滚动支持项目1项。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培育呈现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产业走向纵深化。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由快向深转变的态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深海探测装备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部分平台已投入运行,具备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扶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已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已开展多项公共服务。海洋产业集聚区规模效益明显,2014年,我市8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完成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总额816亿元。 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创新水平,多家示范单位重大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和创新平台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果丰硕。2014年示范项目单位自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共申请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2014年,各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3.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