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一、选择题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的行动,是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创新就应从今天开始……下面中学生的行为属于创新的有( )

①小王在生物实验中有了一项新发现②小李对事物的一种新的看法

③小张的数学解题方法与众不同④小赵的一项新发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

2.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微信沟通、订餐订车……随着软件的应用及开发,手机上的运用场景越发

丰富,人们也越发离不开手机。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B.网络生活很丰富,代替一切无强敌

C.网络世界乐无穷,沉迷手机好心情D.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

3.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说明( )

①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②我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城已走在世界前列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期间。从弓箭的出现到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再到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计算机制造、网络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表明( )

A.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动力

B.创新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

C.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D.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

5.“你永远都无法借别人的翅膀,飞上自己的天空”。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下列做法与这一观点符合的是( )

A.坚持自力更生,不依靠任何国家B.坚持艰苦奋斗,关起门来搞建设

C.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技术引进力度D.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6.一分钟,“复兴号”前进5833米;一分钟,移动支付金额3.79亿元;一分钟,网上商品零售1043万元;一分钟,7.6万件快递被收发;一分钟,骑行共享单车减少碳排放超13.2吨;一分钟,创造GDP1.57

cc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2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 知识目标 (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知道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 动力。 能力目标通过回顾人类文明史,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 观念。 重点: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视频《我爱小发明——捕鼠器》。 2.教师针对视频,设置问题: (1)捕鼠器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2)你有类似这些发明的欲望和构想吗? 3.教师引言:创新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步入创新的殿堂。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感受创新 1.创新是一种__生活方式__。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创新引擎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感受创新 1.创新经历分享:讲一讲我的创新故事,谈一谈自己创新的感受。 (提示:可以是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法;也可以是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改进生活质量、破解生活问题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等。)

2.创新名言展示: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创新名言。 (提示:①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②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③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3.创新感受:谈一谈自己在创新中的感受。 (提示: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④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再获取,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兴趣爱好的再扩展;⑤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⑥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等。) 探究二:创新改变生活 1.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请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历程,分别列举在政治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并说明这些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①政治制度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只要符合创新要求即可。②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等。) 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获取成就的满足感,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②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等等。) 探究三:创新引擎 探究:探究人类三次产业革命创新历程。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学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学习目标】 1.懂得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理解激活创新引擎的重要性,创新有利于让人民群众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重点难点】 重点:激活创新引擎的重要性。 难点: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生活中的创新? 2.创新对生活的作用? 3.为什么要激活创新引擎? 4.国家用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 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课时达标】 1.2017年是中国科技创造多项历史纪录的一年,这一年彰显了中国特色的“精度、高度、深度、广度”。这些成就() A.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 B.证明我国已经是创新大国 C.说明当今国际竞争激烈 D.启示我们必须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2.出门旅游人们带的现金越来越少,因为购物可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银行卡支付……这些说明() A .节俭的表现 B . 越来越懒惰 C .科技改变生活 D .防盗意识增强 3.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国际大都市。() A .创新决定一切 B. 只要创新就能成功 C.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孙楠在春晚的演唱,以五百多机器人和二十多架无人机伴唱,十分震撼。这表明()A.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B.孙楠是明星,阵容强大 C.我国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D.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2月18日,西安网指出,科技点亮未来,创新改变生活。“科技强国”需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今天,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个目标不在遥不可及。相信,在未来只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始终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不动摇,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请你阐述我国“坚持改革创新”的理由。 (2)科技点亮未来,创新改变生活,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A 2.C 3.D 4.A 7.(1)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②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③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①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②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一、选择题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的行动,是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创新就应从今天开始……下面中学生的行为属于创新的有( ) ①小王在生物实验中有了一项新发现②小李对事物的一种新的看法 ③小张的数学解题方法与众不同④小赵的一项新发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 2.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微信沟通、订餐订车……随着软件的应用及开发,手机上的运用场景越发 丰富,人们也越发离不开手机。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B.网络生活很丰富,代替一切无强敌 C.网络世界乐无穷,沉迷手机好心情D.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 3.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说明( ) ①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②我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城已走在世界前列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期间。从弓箭的出现到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再到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计算机制造、网络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表明( ) A.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动力 B.创新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 C.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D.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 5.“你永远都无法借别人的翅膀,飞上自己的天空”。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下列做法与这一观点符合的是( ) A.坚持自力更生,不依靠任何国家B.坚持艰苦奋斗,关起门来搞建设 C.坚持对外开放,扩大技术引进力度D.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6.一分钟,“复兴号”前进5833米;一分钟,移动支付金额3.79亿元;一分钟,网上商品零售1043万元;一分钟,7.6万件快递被收发;一分钟,骑行共享单车减少碳排放超13.2吨;一分钟,创造GDP1.57 cc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创新改变生活》练习题附答案及笔记整理技巧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创新改变生活》练习题附答案及笔记整理技巧 课文知识点 1. 创新的作用(意义)?(P16-17) 答: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②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 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P17-18) 答: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⑤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P18) 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1.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 参考答案:①用旧衣物制作成抱枕储物袋、购物袋等②用旧塑料瓶改造成花瓶、花盆,用废弃的塑料管《粗的》制作成鞋架③将吃海鲜剩下的贝壳加工成工艺品④用废弃的电池、手表、胶卷等制成明星的肖像⑤用废弃的瓶盖做成“中国生态地图”⑥用瓷砖片、酒瓶盖堆砌成小塑像⑦將废弃的集装箱改选成住房⑧用废弃的金属物件制作雕塑艺术品⑨不丢掉摔坏的地球仪,把它改造战吊灯或是用来摆放干花等等。 2.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参考答案:①结合自己的实际回答“是“或者“否”即可。 ②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是自己的创新故事即可。如创新我们班舞蹈节目的编排形式,被评为艺术节最有创意的节目,感到很自豪和骄傲:家中的小妹妹不吃蔬菜,我和妈妈把蔬荣打成汁液.做成彩色的动物形状的小馒头;等。 3.(1)结合上述事例,请你淡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1)①互联网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迅捷,我们可以在电脑上查询信息;存储资料,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高速传递和共享,②互联网扩大了交往的空间,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往互动。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同步练习 新人

创新改变生活 1.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这话没有大错,但很不全面、很不准确。这是因为( ) ①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创新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不需要特意培养③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点,但不是创新的全部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门类都需要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7年12月5日,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改变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西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创新引领未来,以下关于创新的观点正确的有( ) ①创新就是指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②创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创新已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古往今来,创新是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改变生活。感受创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B.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C.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它与任何团队、集体的力量无关 D.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此,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B.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C.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力量 D.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近年来,“创客”“互联网+”“创新2.0”等新概念,在国内各种媒体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成了高频词汇。这表明( ) ①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唯创新者进②生活的每一领域,生命的每一步都呼唤着创新③传统行业已经不需要存在了④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创新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推动着我们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这启发我们( ) ①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②伟大的事业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③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④我国已成为世界创新强国,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材料一“近日前来服务台问路的人减少了,旅客的满意度却变高了。”高铁郑州东站服务台值班站长有些“失落”,因为服务台人气不旺了。原来,自该车站投入1700块智能导向标识后,许多老年旅客、赶车旅客不再“迷路”了,而服务台也能腾出更多人力,投向更高质量的服务。“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是xx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特别倡导的理念。加

最新人教部编本初中道法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本初中道法九年级上册: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优质教 案 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创新来源于生活 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三)互联网改变世界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改变生活》优课教学设计_0

第二课第一框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判断图片的内容属不属于创新,理解创新的内涵。 2.通过展示创意小物品,改变中国的最伟大发明以及回 顾人类社会进程来理解创新的作用。 3.通过分析深圳的材料,理解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学情分析: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重点。九年级的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创造活动经验,积累了创新的感性认识。但是青少年所理解的创新仅从科技领域理解。因此,需要帮助他们形成对创新全面、理性的认识。 课程导入:一分钟你能干多少事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一分钟能干多少事情。 我们国家之所以一分钟能完成视频中如此多事情,是因为什么?重视科技创新。创新这个话题,我们并不陌生,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创新?创新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环节一:如何认识创新 下面老师出示几幅图片,大家来判断一下属不属于创新。其实老师给大家的图片都是创新。那下面我问大家几个问题。莱特兄弟很早就进行了发明飞机,那我国研制的AG600属于创新吗?创新不仅是从无到有,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来源于生活,渗

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可以是灵光乍现的顿悟,也可以是团队一年一年的积累研究。 教学环节二:创新的作用 生活中处处有创新,人人都可以过有创意的生活。下面请大家展示你的创意作品。问:当你做完这项作品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创新对个人的作用:给我们带来惊喜,获得成就感。点燃激情,让我们生命充满活力,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同学们展示的作品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其实创新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调查,你认为改变世界或改变中国或对你影响最大的发明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创新对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回顾人类社会三次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展示材料不同国家制定了不同的创新战略。 ——创新对国家的作用: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我国要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教学环节三: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展示材料深圳的例子: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品质,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整体比较顺畅,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让他们觉得有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了解。体会到了创新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一些孩子再课上的精彩发言,对他们有学习引领作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说明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3、知道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人类文明史,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2、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2、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 实践之中。 【本课地位作用】 本课是第二课的第一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创新。在开始新课之前,应向学生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要有心,随处可以发现创新,随时可以去创新实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并查找创新改变生活方面的事例。 精心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二、多媒体展示预习提纲 1.创新是什么?。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新课讲授 第一目:感受创新 1、创新来源于生活 探究一:阅读感悟(多媒体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废品中有很多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意……最简单的:做个笔筒!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 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学生回答略。 点拨: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无处不在 探究二:说一说 多媒体展示教材第15页的“探究与分享”并阅读。 思考:(1)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学生回答略。 点拨:可以是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法;也可以是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改进生活质量、破解生活问题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等。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精品教案:第2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含教学反思】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重点: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播放视频《我爱小发明——捕鼠器》。 2.教师针对视频,设置问题:

(1)捕鼠器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2)你有类似这些发明的欲望和构想吗? 3.教师引言:创新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的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步入创新的殿堂。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感受创新 1.创新是一种__生活方式__。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创新引擎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感受创新 1.创新经历分享:讲一讲我的创新故事,谈一谈自己创新的感受。 (提示:可以是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法;也可以是生活中,改变生活方式、改进生活质量、破解生活问题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等。) 2.创新名言展示: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创新名言。 (提示:①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②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贝尔③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3.创新感受:谈一谈自己在创新中的感受。

(提示: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敢于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④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再获取,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对兴趣爱好的再扩展;⑤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⑥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等。) 探究二:创新改变生活 1.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请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历程,分别列举在政治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并说明这些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①政治制度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只要符合创新要求即可。②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等。) 2.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获取成就的满足感,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提示: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②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等等。) 探究三:创新引擎 探究:探究人类三次产业革命创新历程。 1.根据查阅的资料,填写关于三次科技产业革命的表格。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2课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 任教学科道德与法治备课时间月日授课时间月日授课班级课型新授课授课人 课题 1.2.1 创新改变生活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创新的含义;体会创新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 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教学重点 创新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教学过程) 1/ 7

导入新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石,擦除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进之路。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推动社会获得长足进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创新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神奇的力量呢?我们来进入今天这节课——创新改变生活。 讲授新课 生活处处有创新。生 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 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 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 常看法。 一、感受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拼音(Chuang Xin)缩写为CX,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其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课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教学设计(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3、知道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人类文明史,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推 动人类社会发展。 2、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2、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 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 【本课地位作用】 本课是第二课的第一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创新。在开始新课之前,应向学生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只要有心,随处可以发现创新,随时可以去创新实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并查找创新改变生活方面的事例。 精心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二、多媒体展示预习提纲 1.创新是什么?。 2.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新课讲授 第一目:感受创新

1、创新来源于生活 探究一:阅读感悟(多媒体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废品中有很多是可以利用的资源,用碎布把啤酒瓶盖裹起来,然后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状缝在一起,可以做成杂物盒,也可以是杯垫;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挂帘、隔断;用装冰箱、电视等大件电器的包装箱制做简单的家具如小书柜、床头柜、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意……最简单的:做个笔筒!家里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没?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么的,试一下,只要够重能放住笔的都可以。 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学生回答略。 点拨: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无处不在 探究二:说一说 多媒体展示教材第15页的“探究与分享”并阅读。 思考:(1)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学生回答略。 点拨:可以是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法;也可以是生活中,改变生

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1 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 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知识目标 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与改革联系密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 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老何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老何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 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 ◆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2)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展示图表: 从创新的方式、领域、产生和主体等方面进一步认识理解创新,并结合生活实际,分别举例说明。 提示:①方式:网上购物、外卖、共享等是“无中生有”;②领域:文化(《经典咏流传》)、法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监察法)、科技等;③产生:青蒿素的发现、克隆猴出生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④主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3.活动——探究与分享P15: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 (2)故事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故事,以及自己获得的积极体验。 4.小结:创新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创新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能够攻破难题、超越自我。 (二)从社会层面认识创新(创新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_13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身创新的经历,感受创新对个人发展的促动作用,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创新。 2.通过感受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理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创新,知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全面理解创新。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何谓创新?我们应怎样准确理解创新?围绕“创新改变生活” 这个话题,同学们热烈地争论起来…… 小明:创新大都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与创新的距 离遥不可及。 小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只有由金字塔尖上的极少数精英的 活动变成大众的活动,才能真正建成创新型国家。 (1) 小明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1)小华的观点不对。①生活处处有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但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但仅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能够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小红的话给了你怎样的生活创新启示? 小结: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②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增强创新意识,持续提升自己的创新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什么是创新 1.思考:结合视频和教材,说一说什么是创新? 2.教师小结:(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但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能够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二)创新对个人的意义 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 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3)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三)创新对社会的意义 1.探究分享:创新对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 2.教师小结:①知识创新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技术创新促动生 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创新促动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②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呼唤创新 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 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3.教师讲解:(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练习:第2课创新改变生活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练习:第2课创新改变生活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改变生活 知能演练提升 1.下表是我国近两年的部分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令国人备受鼓舞。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创新只局限于科技领域②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③科技成就的取得只是个人的创意行为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 ①更美好②更复杂③更舒适④更丰富多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亮相的科技成果表明,互联网的发展正在突破人们的想象,其强劲动力来源于人类对创新的追求。滴滴平台上的“虚拟车站”让乘客乘车更方便,搜狗旺仔机器人能为人们提供医疗健康咨询服务,摩拜无桩智能共享单车实现了追踪每一辆车的使用……这表明() 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②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 ④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015年“创客”一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任何人都可以是创客 B.只有科学家才会不断把创意转变为现实 C.创客能感受到成就感 D.创客是勇于创新之人 5.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②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③全面创新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对于改革和创新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②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④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创新与发展】 围绕“科技创新与我国发展”这一主题,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