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普通班期中备考之名句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1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_________________ (作品)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5、“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 ”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8、“_____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_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8.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9.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2.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

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8.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 ”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1、学不可以已12、学不可以已13、《劝学》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6、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4. 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7、学不可以已28.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9.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0.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2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4.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7.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8 。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师说》理解性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10、《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3、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1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6、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______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___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7、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8、“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一致

19.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唐代___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2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本末倒置。

25. 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师说》中,揭示世俗对从师者嘲笑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就不能称呼为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韩愈在《师说》中,首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接着,列举了从师之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9.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尊奉为老师的人的才德事例,意在表现他们的总体水平不一定超过孔子,但孔子还曾虚心向他们请教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理解性默写答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1、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1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6、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1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0. 古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2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 是故弟子不必不认识,师不必贤于弟子2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8.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29.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3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

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23.《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4. 《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去来兮辞》答案

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4.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6.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7.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8.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9.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10.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11.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12.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13.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14.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15.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16.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17. 或命巾车,或棹孤

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18.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19.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1.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2.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3.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24. 倚南窗以

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烛之武退秦师》理解性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默写答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9.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名句默写填空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圣心备焉。

7、,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8、,不能十步;,功在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蟹六跪而二

螯,,用心躁也。

1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1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2、吾师道也,?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1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181.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19.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

20.__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21.三径就荒,______。

22.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23.乃瞻衡宇,_____。

24.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25.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

26.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

27.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

28.________,审容膝之易安。

29.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

30.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

31.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

32.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

33.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

34.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35.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

36._____,稚子候门。

37.携幼入室,_____。

38、晋侯、秦伯围郑,,。

39、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敢以烦执事。

40、,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

4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42、夫晋,?既东封郑,,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3、,不仁;失其所与,;,不武。

44.________,_____,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烛之武退秦师)

高一普通班期中备考之名句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1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_________________ (作品)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5、“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 ”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 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 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 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 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 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 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 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 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 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 不武。” 《荆轲刺秦王》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两句是:(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 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两句是:;众人的感受:。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 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

2020届高考语文情景式默写(教师用)

2020届高考语文情景默写复习资料(教师用) 高中 一、《劝学》 1、《劝学》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为了强调学习时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蚓为例从正面设喻后,紧接着从反面写道“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意义。 3、《劝学》中在介绍蚯蚓的身体特点之后,紧接着说到蚯蚓的表现及原因的三句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劝学》中为了说明君子善于借助外物,先分析了见者远,闻者彰的原因,接着以车马代步为喻,说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8、《劝学》中先设两个比喻,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然后引出观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9、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2、荀子《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3、荀子《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14、《劝学》中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劝学》中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荀子在《劝学》中用“金就砺则利”来强调君子要自我砥砺保持锐气,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来强调君子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提升自己。 17、《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阐明了借助船只要比不借助船只渡水能力大。 18、成语“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集腋成裘”等阐明了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荀子在《劝学》中劝人为善的句子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部编本高中《师说》情境默写120句(含答案)

部编本高中《师说》情境默写 120句(含答案) 01 1.《师说》开篇就提出教师的职能的句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在《师说》中,韩愈将讨论的焦点引到以“道”为师的态度上,并且发出强烈感叹的句子是:“吾师道也,夫庸之前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不应该分贵贱和年龄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在《师说》中,韩愈以“道”为标准择师的句子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韩愈在赞美古人、批评今之众人从师态度的酵素,得出结论性的句子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韩愈指出那些家长们为孩子将来计而择师的句子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8.韩愈赞手工业者们互相学习的句子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9.在《师说》中,韩愈对从师之道不能恢复发出感慨的句子是“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10.韩愈在《师说》中,首先提出了“圣人无常师”的论断,接着,列举了从师之多“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1.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尊奉为老师的人的才德事例,意在表现他们的总体水平不一定超过孔子,但孔子还曾虚心向他们请教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2.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3.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4.在文章中,韩愈澄清了一个道理:人都明白,有早有晚,各有所长。这两句话是:学道优先,术业有专攻。 韩愈在文章中感叹,师法之风久未传承,人们难免产生疑惑:师法之道久未传承,难有不解。 文章中写的关于巫医的乐师百工的怪现象的名句是:今天,他的智慧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却是奇怪而尴尬的。 17《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择师准则。 19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高中语文默写易错字一览表

高中必修模块默写易错字一览表1、《劝学》 已輮虽有槁暴挺砺利知尝臾跂舆致楫生蛟(故)跬至江海骐骥驽马十驾锲镂筋饮蟹跪螯鳝躁 2、《师说》 受业孰庸益授之书或不焉谀不齿嘉贻 3、《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遥遥飏熹微僮仆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日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抚孤松而盘桓 乐琴书既窈窕以寻壑涓涓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4、《赤壁赋》 举酒万顷冯虚御风兰桨洞箫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缪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麋鹿匏樽蜉蝣沧海一粟遨游 瞬毫取之无禁狼藉 5、《琵琶行》 荻花始拨霓裳私语冷涩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唯见 暮去朝来嫁作天涯沦落黄芦杜鹃嘲哳青衫 6、《再别康桥》揉碎浮藻篙漫溯斑斓笙箫 7、《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变幻刀丛缁衣 8、《烛之武退秦师》共其乏困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不知 9、《宋词二首》 淘故垒周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公瑾樯橹灰飞烟灭华发一尊还酹江月10、《六国论》 弊暴霜露无厌以地事秦抱薪救 火与嬴 11、《阿房宫赋》北构而西折钩心斗角风雨凄凄明星荧荧剽掠锱铢不暇自哀 12、《滕王阁序》 牛斗之墟高朋满座潦水钟鸣鼎食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孤鹜老当益壮白首青云之志 13、《报任安书》 摩灭倜傥拘厄厥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4、《陈情表》 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儿息期功强近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切峻逋慢奔驰优渥盘桓 乌鸟私情生当陨首 15、《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疾痛惨怛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疏濯淖污泥 蝉蜕浊秽滋垢皭然泥而不滓 16、《古诗二首》 蚩蚩匪我愆期垝垣尔筮贿迁桑葚说陨渐车帷裳贰罔极夙兴夜寐隰则有泮信誓旦旦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 17、《兰亭集序》 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流觞惠风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晤言放浪形骸趣舍静躁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8、《沁园春长沙》 橘染舸浅底竞寥廓遏万户侯遒茂峥嵘 19、《离骚》 艰蕙纕揽茝犹蛾眉谣诼偭 改错忳郁邑溘死鸷鸟抑志攘诟兰皋驰椒丘且焉止息芰荷裳岌岌 杂糅惟昭质其犹未亏佩缤纷其繁饰兮 弥章可惩 20、《孔雀东南飞》 曙妆绣夹裙蹑丝履珰世无双磐石蒲苇纫性行 21、《蜀道难》《登高》《锦瑟》 峨眉巅地崩山摧天梯石栈钩连 猿猱欲度攀缘萦岩峦仰胁息 抚膺畏途巉岩雄飞雌从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崔嵬咨嗟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附答案

高中背诵篇目情景式默写题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高考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及答案

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劝学》 1《劝学》中荀子以木和金设喻来比喻学习重要性的两句是 2《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3《劝学》中荀子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4《劝学》中荀子强调君子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 5《劝学》中,表明不登高,就无法获取广阔的视野两句: 6《劝学》中以堆积土石来强调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7《劝学》中你会急水流来强调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8《劝学》中两句写出积累善行养成品德所能达到的境界 9《劝学》中强调如不能脚踏实地,步步积累最终将无法到达远方的两句 10《劝学》中说明千里马虽然能力超群,但不能远行的原因两句是 11《劝学》中说明这马虽然能力不行,但却能到达远方的原因两句是 12《劝学》中以雕刻之道,从反面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劝学》中以雕刻之道,从正面来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4《劝学》中说,蚯蚓虽然不够强壮,但因为用心专一,就能够两句: 15《劝学》中说因为蟹用心浮躁,即使是(两句) 《师说》韩愈 1《师说》中表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两句是 2《师说》中韩愈说,择师的标准无关乎于,贵贱和长少,而是两句: 3《师说》中,一句强调办事的目的是学习,而无需关注老师的年龄两句 4《师说》中写出本文创作的社会背景的两句是 5《师说》中表明古之圣人能够圣益圣的原因两句是 6《师说》中表明今之众人,愚益愚的原因两句是 7《师说》中韩愈认为当时一些人为子择师,来解决句读问题的行为两句是 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解释不愿求实的原因是,他们之间年龄学识相仿,如果向对方学习,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两句 9《师说》中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感到不耻,但韩愈却认为他们两句是 10《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两句是 1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也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两句是 12《师说》中韩愈表扬李蟠并表明本文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两句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占地极广,楼阁连绵高绝 2《阿房宫赋》中,写出阿房宫走势的依据是写出众多宫殿依随地势,结构精巧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以形象夸张的手法,写出宫殿阁楼格的外形及规模的两句是 4《阿房宫赋》中以形象化的手法写工种之桥的两句是 5《阿房宫赋》中以形象化的手法写楼阁间通道的两句是 6《阿房宫赋》中从人们主观感受,写宫内个月盛况的两句是 1

高中语文默写60篇情景默写

限定式情境默写(课程标准60篇) (一)《论语》十二章 (1)《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指出要向贤能的人学习, 并反思自己的过错。 (2)《论语·卫灵公》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解释了“恕”的内涵。 (3)《论语·泰伯》中提倡“弘毅”精神,“仁以为己任”,这样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死 而后已”,这样的道路难道不遥远吗? (二)《劝学》 (1)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輮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 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 (2)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劝学》中的“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屈原列传》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

骚》作铺垫。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四)《谏太宗十思疏》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五)《师说》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文中体现韩愈平等、民主的师生观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六)《阿房宫赋》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 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十一、劝学/荀子 十二、师说/韩愈 十三、赤壁赋/苏轼 十四、登泰山记/姚鼐 古诗词诵读 十五、静女/《诗经·邶风》 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芣苢/《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必修一二情境式默写(劝学师说赤壁赋琵琶行)

必修一二情境式默写(劝学师说赤壁赋琵琶行) 历年高考默写涉及必修一、二的题目汇总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 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每天检查省察自己,才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6、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 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 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哀”“羡”表达了一个壮志未酬、已近垂老之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10、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苇叶”比喻小船,写出了他的无拘无束,超然独立,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对英雄人物曹操精彩描绘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1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3、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 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情景默写练习(共5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师说》中说,一个崇尚学习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尊重师者的时代。古代圣贤本来已经超出一般人很多,“_______________”,好学不倦;而当时的普通人,相比圣人已经差得很远,“_______________”,至士大夫之流也是如此。 (2)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形象地说明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只要“锲而不舍”,就会“_______________”;相反,如果“锲而舍之”,就可能“_______________”。 (4)蝴蝶(也作“胡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种类繁多,色彩鲜艳,姿态轻盈,因而受到古代文人的喜爱,成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6)东风在古诗中经常用来形容春风,比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请再举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统治者掠取珍宝时丝毫不剩,耗费起来毫不在意的情形。 (8)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歌词写出了自己的黯然思绪和对理想的追求。 (9)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10)《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后,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己的行事准则,彰显了一代改革家的刚决精神。 (11)“梧桐”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悲秋的情感,如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梧桐”就含此义。 (12)《诗经·静女》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爱屋及乌,表现男子对女子的喜爱。 (13)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和“借助船只渡河的人”设喻,论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4)“金樽”足古人对酒杯的美称,在李白的诗中频繁出现,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5)古人常借外物来抒发自己的愁苦。李白在“不称意”中吟唱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以“弄扁舟”摆脱了人生的苦闷;而苏轼在(16)《赤壁赋》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现实中的苦闷寄予了秋风。 (17)《赤壁赋》中写到客与苏轼的谈话,用比喻的修辞感叹人生短暂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了凄凉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练习一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职能、职责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告诉我们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 3.《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择师准则。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5.《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古之圣人”在才智上与一般人的差距以及他们从师的态度。 6.《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 7.在《师说》一文中,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孩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师说》中指出童子之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并定性为 “__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理解的老师并不相同。韩愈所指的“师”有独特含义,不是指教小孩学习文章断句的老师。 9.《师说》中运用了分承的写法。比如作者在写士大夫们在从师上“小学而大遗”并不明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从师了,这是“小学”;“”却不从师,这是“大遗”。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篇名句默写(期末复习)题目+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名篇名句默写(期末复习)(120分) 1.《劝学》(20分) 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 “,。”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 “,”。 3.《荀子·劝学》中的“,”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5.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7.《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8.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9.《荀子·劝学》中,用“,两句说明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好好学习罢了。 10.《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师说》(24分) 1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12. 韩愈在《师说》中,从“传道”出发推论从师即是学道,指明择师标准是学道的两句是“,”。 13.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习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14.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从师与年纪无关,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的人,还有“,”的人。 15.韩愈在《师说》中,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16. 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高度概括了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学于师的心理。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7.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思想。

8.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须“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1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1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情景式名句默写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情景式默写 一、(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韩愈《师说》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6)荀子的《劝学》中,写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7)《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8)荀子《劝学》中的“,”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9)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10)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两句是“, ”。 (11)《荀子·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2)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 是:,,。 (13)《荀子·劝学》中以站在高处招手为喻,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升自己道理的名句是“,,”。 (14)《荀子·劝学》中,“,”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5)《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16)《荀子·劝学》中“,,”三句运用类比手法,从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 (17)《荀子·劝学》中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 [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情景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情景默写练习 (附参考答案) 01:《劝学》十年高考真题 1.(2012年全国大纲卷)“,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荀子·劝学》) 2.(2013年全国卷新课标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2014年全国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4.(2016年课标I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2017年课标Ⅲ卷)文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6.(2018年课标Ⅲ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7.(2020新课标II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8.(2020天津卷)在“听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9.(2022新高考I卷)(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北)《荀子·劝学》中“ ,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10.(2022浙江卷)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02:《劝学》课文默写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与我们常说的谚语“活到老,学到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空间的角度阐述了广泛学习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从时间的角度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是“”,与“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而后又从正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古诗词情景默写(全册书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10.《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芣苢 /《诗经·周南》 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4.《芣苢》中,写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