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综合考试大纲

交通工程综合考试大纲

832交通工程综合考试大纲(2015版)

一、考试要求

交通工程综合考试涵盖《运筹学》、《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运输学》。《运筹学》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综合运用运筹学分析、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工程学》要求考生对交通工程中有关的参数及其测量方法有明确的认识,掌握交通流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计算交叉口延误、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能力;《交通运输学》要求考生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有明确认识,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初步掌握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组织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二、考试范围:

●《运筹学》部分考试范围(占40%)

1、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对偶问题、灵敏度分析。

2、运输问题:数学建模和表上做业法。

3、整数规划:分支定界法和0-1规划的建模与求解。

4、动态规划:利用逆推和顺推法求解动态规划问题。

5、图论:最小树和最短路径的求解。

6、排队论:排队论问题的建模以及主要参数的计算。

●《交通工程学》部分考试范围(占40%)

1、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交通量、流率、车速、车流密度、延误、车头时距、车头间距、车辆占有率、集结

波、疏散波、服务水平、通行能力等;

2、交通参数测量:交通量、流率、车速、车流密度、车头时距等交通参数的主要测量方法及各量间的相互关

系;

3、交通流理论基础: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关系,线性跟车模型,车流连续性方程,泊松分布、二项分布和负

二项分布及其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计算;

4、车流波动理论:车流波的分类、判别及其应用计算;

5、延误分析:交叉口延误分析与计算;

6、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道路交织区分类及交织区服务水平分析计算,

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交通运输学》部分考试范围(占20%)

1、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的定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功能、特征。

2、运输市场和运输管制的概念和原理:运输市场的构成和特征,运输管制的必要性和可采用的措施。

3、进行运输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分类、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4、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的经济效果和特征。

5、铁路运输:列车运行图,设计旅客列车开行方案。

6、航空运输:只有到达形式的跑道通过能力计算,机场机位容量的计算方法。

7、公路运输:汽车运用指标体系、汽车零担班车运输开行条件及组织。

2018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可直接打印)

2018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VIP专享】《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重庆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设置 1. 职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类)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岗位(教育类)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专业技术岗位(卫生类)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卫生类)》,职员岗位的专业考试科目为《管理基础知识》。 2. 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专业科目测试内容为本专业(行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体考试科目由主管部门会同用人单位确定内容并组织实施。 二、考试方法 公共科目和职员岗位的专业科目笔试由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统一组织,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测查内容及试卷结构 《综合基础知识》 《综合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主要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理解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 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公文写作。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熟悉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分类以及公文的行文规范、语言规范、处理规范及其它相关知识;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某路口饱和年的交通整治方案 ⒈资料整理; ⒉现状路口通行能力计算(机动车、非机动车); ⒊饱和年的确定; ⒋饱和年交通组织方案; ⒌饱和年信号配时; ⒍饱和年路口分流渠化设计; ⒎路段上公交停靠站设计。 ■设计依据 1、路口现状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图1 现状路口图

2、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1;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表(单位:辆/小时)表1 3、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如表2; 表2 (单位:辆/小时) 4、现状路口的控制方式 灯控路口(二相位),信号周期110秒,其中东西向绿灯各为60秒,南北向绿灯为44秒。 5、机动车流中,小车占50%,大车占44%,拖挂车及通道车占6%。 6、2008年时,东西向道路上拟开行15路、16路公共汽车,其中15路发车间隔为2分钟,16路发车间隔为3分钟。

设计内容 一、资料整理: 1)按当量交通量换算2007年该路口流量流向表,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辆/h) 2)机动车交通量预测: 根据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表,利用Excel绘出趋势线,如图2所示:

图2 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趋势图 趋势线为二次多项式y=2.822+72.36(x-1993)+2440。 以此模型计算机动车总量,并与观测所得的实际机动车总量对比,如表4所示:拟合的误差表表4 由上表知,拟合的误差不超过3%,误差非常小,可以以此模型来预测未来机动车总量。 现状路口通行能力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交叉口的每个进口道由两条机动车道组成,分别为直左车道和直右车道。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构造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重要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地质学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课程。构造地质学研究固体地球岩石圈围结构构造、形成演化过程及规律,并为找矿勘探、能源开发、地震减灾、优化地质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构造地质学以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的结构构造演化为中心,以研究岩石的变形和形成机制为主,结合其它方法,在中小尺度上研究岩石圈的组成、构造现象的演变规律。研究容主要包括地层层序构造、力学分析基础、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与线理、岩浆岩体构造、板块构造基础、地质图、极射赤平投影等容。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构造地质学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掌握野外与室研究方法、理解应变椭球体、掌握应变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容 (一)地层的基本产状与层序的判别 1. 地层产状的要素与测量方法 2. 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3. 地层层序的判别准则 4. 地层的连续与缺失 5.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6. 地层在地质图上的投影与V字形法则 (二)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1. 外力、力、应力概念 2. 应力状态、应力莫尔圆、应力轨迹图 3. 岩石破裂准则 4. 应变椭球体、弗林(Flinn)图解、变形分析 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变形的因素 (三)褶皱 1.褶皱的概念及褶皱的各项要素 2.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 3.褶皱几何形态的各种描述方法、褶皱的分类 4. 褶皱的形成机制及成因类型特征 5. 褶皱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6. 影响褶皱的主要因素 7. 褶皱形成时限 (四)节理 1.节理的分类、节理性质类型及特点 2.节理力学性质分析、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2018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综合考试大纲

2018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IV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交通二班 学号:090240000 指导教师:朱卫华

一、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该设计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管理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交叉口几何条件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我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我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等,需要大量存车地区,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尚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影响交叉口排队。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考试大纲 本《工程地质》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程地质评价和分析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矿物岩石部分 1. 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 2. 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4.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主要变质岩的特征 5. 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地层、地层年代、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褶皱的基本形态、褶曲要素、褶皱的形态分类、褶皱构造的识别 3. 构造节理的分类、剪切节理的特征、张节理的特征、节理密度、裂隙率、节理统计图 4. 断层构造、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断层的野外识别 5. 地质图的阅读分析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 结构面、结构面的成因类型、结构面的特征、软弱夹层、岩体的结构类型 2. 岩体的变形特征、岩体的流变特征、岩体的强度性质

3. 地应力的组成、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 4. 岩石的质量指标、节理岩体的地质分类(RMR)、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四)坝基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导致坝基岩体不均匀变形的地质因素、坝基岩体承载力、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类型、坝基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 2.抗滑稳定计算中f、c值的选定、地质因素对f、c值的影响 3.渗透压力、潜蚀 4.清基、坝基岩体加固 (五)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边坡形成后应力状态的变化、影响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因素 2. 边坡变形与破坏的类型 3.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4.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5.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六)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洞室围岩的稳定分析 2. 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 3. 山岩压力、弹性抗力 4. 提高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二、考试要求 (一)矿物岩石部分 1.掌握矿物基本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光泽、颜色、硬度、解理、断口的含义。 2.掌握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岩浆岩的特征,熟练掌握结构与构造的区别。 3.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了解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熟练掌握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4.掌握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变质岩的特征,熟练掌握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5.掌握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熟练掌握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2020 408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考研大纲

一、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分块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

最新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 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5.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1.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 1.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 2.大型化 3.高速化 4.环保化 5.智能化 1.3.1性质和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 2.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 (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 (4)交通运输业在国防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上缴税利所占比例大 (6)交通运输是国际间交流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010-958-数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学科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58] 考试科目名称:数学基础综合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数学分析部分60% 线性代数部分40% 4)题型结构 a: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b: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c: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每小题分,共94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数学分析部分 1、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2、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620-地质学综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地质学综合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地质学综合考试涵盖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古生物地史学基本原理、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等范围。要求考生在较系统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有关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地质 90分 综合地质 60分 4、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2)判断题 20分(10小题,每小题2分) (3)简答与论述题 70分 (4)综合分析题 30分 三、考查范围 (一)普通地质 1、地球概说

①宇宙及太阳系基本概况; ②地球的形貌特征; ③地球的物理性质; ④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及划分依据 2、地壳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地壳的结构和类型; ③地壳重力均衡; 3、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①地质作用概述; ②地质年代; ②-1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②-2同位素年龄测定 ②-3地质年代表 ③地层单位; ③-1 岩石地层单位 ③-2 年代地层单位 ③-3 地层单位间关系 4、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及其基本概念; 5、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与原理 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①-1构造作用的主要方式 ①-2构造作用的证据 ①-3地质构造(产状、褶皱、断裂) ②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②-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②-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②-3岩浆岩的成因 ③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③-1变质作用方式与影响因素 ③-2变质作用的类型 ③-3变质岩类型与特征 ④地震作用 ④-1地震的成因类型 ④-2地震的强度 ④-3地震的分布 ⑤岩石圈板块作用 ⑤-1大陆漂移说 ⑤-2海底扩张说 ⑤-3板块构造基本理论 ⑥地质图的认读 ⑥-1地质图中地层时代; ⑥-2地质图中不整合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⑥-3地质图中褶皱的类型及发育特征;⑥-4地质图中断层的类型及发育特征; ⑥-5论述地质演化过程; 6、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方式及特征 7、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①河流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②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③冰川的地质作用及特征

计算机基础综合考试提纲

计算机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计算机基础综合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各占1/3。 I 数据结构 课程基本要求 全面系统地掌握队列、堆、栈、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中的典型算法,为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考试内容 1.链表、间接寻址和模拟指针 2.数组和矩阵 3.堆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4.跳表和散列 5.二叉树和其他树 6.合并/搜索应用,堆和堆排序 7.左高树,霍夫曼编码和竞赛树 8.搜索树, A VL树或红黑树,直方图 9.图 10.图和贪婪算法 11.货箱装载,0/1背包,最短路径和生成树 12.分而治之算法 13.动态编程 14.回溯和分枝定界算法 参考书目

1 《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C++语言描述 Data Structures,Algorithms,and Applications in C++ Sartaj Sahni 著汪诗林,孙晓东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教材科,书店均有 2 《数据结构》殷仁昆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II 操作系统 课程基本要求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学科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存储管理(包括文件系统与输入/输出系统)、保护与安全等内容的相关概念、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发展和特点。 2.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操作系统各 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和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 决。 考试内容 一、导论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存储结构、输入输出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 3.操作系统的结构组成、操作系统的操作及各部分的功能、高速缓冲存储 器CACHE 4.操作系统的分类和运行环境 二、操作系统结构 1.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类型 2.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类型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 大纲

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 根据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委员会制定了本考试大纲。需要说明的是本大纲只是应掌握的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实际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考题中会经常性的超出大纲范围,因此本考试大纲也只是一个参考,在国内的实际竞赛中也会有超出大纲的现象,提请参加竞赛的同学注意。在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时候尤其需要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这一点也是今后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显示成绩区分度的要点。下面我们对地球科学不同的研究领域的考试大纲分别阐述如下: 地质学 根据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地球系统是21世纪地球科学所关注的重点,即以系统的思想来研究各个子系统的地学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地球科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岩石圈是地质学在地球系统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圈的各种作用过程以及岩石圈与水圈、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也是本项赛事的主要考试内容。与岩石圈的地质作用相关的子系统主要聚焦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一、关于固体地球的基础知识 1. 指导思想 作为地球系统的主体,固体地球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其基本的物理化学特征、物质组成及演化历史是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球的现状、地震波的转播方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基本特征等; 2)地球与地壳的元素组成、矿物的分类及鉴别方法、岩石的分类及鉴别方法; 3)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历史中生物的演进及标准化石、地质年代学与地层年代表; 2. 基本技能与考试范围 1)旋转椭球体、扁率、地球体、密度、重力、大地热流、地温梯度、地球磁场、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波速与密度的关系、地球的波速结构与分层(地震波速的不连续面)、地壳的主要特征(上下地壳、厚度、密度、物质组成、洋陆的区别、地壳均衡等)、地幔的主要特征(位置、上下地幔、密度、物质组成)、地核(内外核、密度、物质组成); 2)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矿物(概念、分类、鉴别矿物的物理方法、常见的造岩矿物及其鉴别)、岩石(定义、岩石的分类及肉眼鉴定方法、各类岩石的常见岩石种类及主要特征); 3)陨石冲击事件、内外圈的成因、地层层序率、生物地层学、标准化石、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地层年代表。 二、岩石圈内部的地质作用 1. 指导思想 岩石圈内部的地质作用是地质学的基础,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些表现方式,包括了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循环和演化等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构造运动及其形迹、各种构造的现象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2)岩浆作用的形式、岩浆的物质成分、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岩浆岩的物质组成以及鉴别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变质作用的基本特点、变质作用的类型、相与相变的概念、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以及鉴别变质岩的基本方法; 4)地震的相关概念及地震的地质作用。 2. 基本技能与考试范围 1)构造运动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由来、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边界类型、板块的划分方案、板块的运动方式、板块学说对全球构造的解释)、威尔逊旋回、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等;褶皱要素、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判别;断层要素、断层的类型、断层的判别、推覆构造;解理的分类、解理的特点; 2)火山作用的方式、不同火山作用阶段的特征、火山作用的产物、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常见火山岩的识别(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黑曜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侵入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义(包文反应系列)、常见侵入岩的识别(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岩浆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3)变质作用中温度与压力的影响、岩石成分的再平衡、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相及其特征矿物组成、岩石的循环、常见变质岩的识别(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麻粒岩、榴辉岩); 4)地震的相关概念、地震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震的地理分布。 三、地球外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 指导思想

2019年中山大学677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中山大学677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19的考纲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公布了,今年考纲较去年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年专业课不考生理学的内容,而且也不考选择题了。以下是我们整理收集的最新考纲,建议考生结合最新的考纲复习。如果考生有其他疑问,可以联系鸿儒中大考研网右侧的咨询老师。 Ⅰ.考试范围 包括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Ⅱ.考试目标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科目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达到研究生入学水平。 Ⅲ.答题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 闭卷考试,180分钟,总分300分

Ⅳ.题型结构及比例 分值比例生物化学约100分;病理学约100分;病理生理学约100分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Ⅴ大纲内容解读 生物化学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种类与分子组成 2.DNA的结构与功能 3.RNA的结构与功能 4.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三、酶

1.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酶促反应特点 3.酶促反应动力学 4.酶活性的调节 5.酶与医学的关系 四、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1.糖蛋白分子中聚糖及其合成过程 2.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重要成分 3.聚糖结构中蕴含大量生物信息 五、糖代谢 1.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3.糖的无氧氧化 4.糖的有氧氧化 5.磷酸戊糖途径 6.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7.糖异生 8.血糖调节及糖代谢障碍 六、脂质代谢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 学号: U1 姓名:左康 指导教师:高健智 日期: 2013年3月5日

一、资料整理 根据表2007年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计算各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比。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相关通知,车辆转换系数如下表: 图表1 车辆换算系数 车型小汽车出租车大客车中巴小货车摩托车自行车 系数 由上表计算该路口机动车的流量流向,如下表: 图表2 换算后的路口机动车流量流向(单位:辆/小时)进口道方向右转直行左转总计东进口7002002西进口 南进口44264 北进口230 对机动车增长的拟合计算 根据已知资料,初步整理整理出所需数据。即可据所得数据绘制出机动车增长曲线。 图表3 机动车增长

用线形拟合PHV 的时间分布曲线可得到公式 x y 036.05.2407+= 二、 通行能力计算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路口为十字形交叉口,其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分析路口现状图,各车道在交叉口处均为双向四车道,可认为各进口道均有一条直左、直右车道,且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流比例取50%。 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确定的停车线法,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13600[()/1]/s s g is c N t t t t ?=-+ 式中:c t ——信号周期(s); g t ——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s); 1t ——排队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is t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间隔(s); s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根据给定的信号周期及绿灯时间,东西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南北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 1) 东西向进口道 直右车道: 其通行能力sr ew s N N =。 由c t =110s, g t =60s, =, 1t =,s ?=。代入公式得

2013中科院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 第四纪沉积物 3. 地貌 4.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 新构造 5.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 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 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 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 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