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影响

传播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影响
传播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影响

传播学研究的跨学科交叉影响

摘要传播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社会科学。随着科学发展聚散共生的趋势,传播学的跨学科发展特色愈加明显,从而形成了以自然科学为手段的进行研究达成传播学的科学性,显现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价值属性。只有完美交叉融合这两种属性,传播学的发展才能持续健康。

关键词传播学;跨学科;交叉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009-01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因此其有被称为传学和传意学。从传播产生的渊源、传播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来多维度的观察传播学,可以发现传播学的构建和许多学科有着水乳交融、不可或缺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传播学不能脱离社会,自然和社会学发生交集;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和受众的心理活动需要借助传播心理学进行研究;利用传播学考校历史学,需要研究过去的传播现象。除此之外,传播学还衍生出了宣传学等学科。同时传播学还借鉴了许多其他的学科,如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等等。以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为例,昔日十几个专业的中国传媒大学在短短不到十年内已经发展成拥有

12个二级学院,38个系,71个本科专业的大型综合性重点院校,

考上大新闻传播学推荐看这本书:传播学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推荐考上大的同学看看这本书: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戴元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2009年贴 这本书是我之前准备考上大传播的时候,我的学姐推荐我看的。她现在在上大就读传媒经济。我当时买了,但是没来得及细细看,就考试了。现在有时间了,翻出来再看看,觉得还不错。 戴元光教授是上大影视学院副院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传播学理论、文化传播、传播学实证研究。考过上大的同学们也许深有体会,上大的新闻传播理论考试是很偏重传播理论的。所以指定的教材中,他的《传播学通论》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好好吃透。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是比较难以理解,没有实际参与调研和研究,光凭想象是很难琢磨清楚的。很多跨考的同学也许无法搞清楚什么是实地调查、什么叫内容分析法、还有诸如控制实验、个案研究等等一系列传播学研究方法,而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传播学的这些研究方法有一定介绍,同学们看了以后,不说会十分了解,起码也会有个大致印象。同时,本书最后的附录一,名词解释建议好好看看,认真背诵记忆,对于应答上大的理论考试的名词解释是很有用处的。 这本书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我的学姐说研一的时候,这本书是老师要求好好看的教材之一。看来,考上研究生之后,也有一定的阅读必要吧。 虽然我已经不考上大了,可是毕竟这是我曾经为之努力过的学校。我对考上大的同学们,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今天写了这么多文字,希望对考上大的同学们有一定的帮助。 即便对于考试没有明显的用处,我想,认真看了这本书,一定会有收获的哦。 希望考上大的同学们能够考上梦想的学校,也替我圆一个梦! PS:我不是推销书籍的,我想说,这是你们看好了指定教材之后,我推荐你们再看看的书。对于考其他学校的传播学的同学们来说,也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个人认为 这本书不要求看的很深 开阔一下眼界罢了 注意名词解释 还有一些研究方法的程序步骤 这本书最有用的是名词解释,因为大纲里有1/3的内容都是研究方法的东西,而《传播学通论》里对此介绍不是很多,这本书是一个补充。 这本书确实挺重要的,在大纲里占的比重不小。版主很热心哪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解读

高考志愿填报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解读文学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三大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本专业需结合写作技能的训练及相关文化现象的研讨。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史等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总体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但就业面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 汉语言 “汉语言”比“汉语言文学”少了“文学”二字,说明其研究重点不在“文学”,而在“语言”,其学习特点不是“浪漫”,而是“严谨”。 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

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发展史、实验语音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语方言学、语言调查、语言逻辑等等,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汉语言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其主要课程研究方向是不一样的。汉语言所学习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都是研究语言文字规律的,而汉语言文学,它更多的是研究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汉语国际教育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及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的人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等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虽然设在中文系,但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达到专业水平,学生不仅要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还应当对国外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拥有传授中国语言的资本。 学生毕业就业 1、可以报考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经继续深造可在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2、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可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比如孔子学院等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至第三章

一些重要参考书: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 大卫·E·莫里森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此外还有这二年重庆大学出版出版的系列方法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的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 ?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 ?常识——众人的经验积累 ?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 ?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 ?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 2、科学的特征 ?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 ?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 ?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 ?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 ?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 ?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 ?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份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研究的定义 ?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传播研究——? 2、社会研究的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 ?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 ?现象的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 ?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西南林业大学—叶皓岩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电报、报纸、书信、广播等传统媒介逐步或即将淡出人们的视野,网络电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网络电视节目会获得不同效果的传播影响,一般从收视率的高地上可以看出其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麻醉精神)等。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及提供娱乐功能。施拉姆将二者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更为严谨的系统。通过网络电视向大众进行信息传递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当然也具备了这些功能。《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在百度沸点2015年度热搜榜单上,《奇葩说》所显示的影响力更是足以和《天天向上》、《中国好声音》等卫视栏目PK。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角度来浅析《奇葩说》引起收视率热潮的传播特点。 一、《奇葩说》的概况 《奇葩说第一季》是一档由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说话达人秀节目,由马东主持,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团长。该节目于2014年11月29日开播,主要是以辩论的形式来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奇葩说第二季》由马东、蔡康永、金星担任导师,节目于2015年6月26日播出。 《奇葩说》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在节目中,“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传递奇葩观点”,每一位来到节目的选手都会用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征服评委和嘉宾,导师也从社会层面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尽管《奇葩说》将“奇葩”们一网打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档肤浅低俗的节目,‘奇葩’并不孤独,他们会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也会有积极的人生思考。 二、《奇葩说》的传播特点 1、以“最会说话”的传播主体“马(马东)晓(高晓松)康(蔡康永)”作为嘉宾,可堪比国内一线电视台的主持阵容。三人以“奇葩”的姿态加入《奇葩说》更好地吸引了更多观众的青睐。 2、《奇葩说》除了娱乐外,传达的价值都是在探索年轻人的人生观和内心世界。每期节目都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利用数据的信息在知乎、天涯、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热门后台整合出热点话题,在人文、情感、生活、创业等领域选取观众关注最多的问题并发动网友参与话题投票。从以往的揣测观众口味逐步拓展为定制精准创意,从而制作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自制内容。” 3、《奇葩说》除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多维立体沟通,还开启了弹幕互动的新时代,传统的线上互动包括节目、嘉宾以及选手微博、百度贴吧、爱奇艺节目主页等等。线下互动包括现场见面会、奇葩说节目的衍生品发售等。而弹幕互动新形势地融入,将吐槽推荐送至节目,成为节目另一大看点。 4、《奇葩说》一上线就语出惊人,“40岁以上人士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将节目的受众定位为90后,为了迎合这一主题,三位嘉宾分别用苏格兰长裙、白色袜子这一搞怪奇葩的穿衣风格吸引受众的眼球,开场前用世界杯、植物大战僵尸等形式套用。这档以娱乐作为外衣,用轻松表现严肃的脱口秀节目,无论是从节目制作、嘉宾阵容、话题内容还是大数据

传播学核心理论知识

传播学核心理论知识专题(1)传播学的诞生 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其形成是许多因素促成的: 第一、传播媒介发展。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历史社会环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2、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第一、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第三、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 要著作《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学的根本问题》等。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 传播学核心理论知识专题(2)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欧洲源流: (1)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43-1904): 著有《模仿的法则》社会心理学中模仿理论创始人,模仿理论对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后出版《舆论与群集》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它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套的作用。(2)西默尔(Gerog Simmel,1858-1918):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学的根本问题》等。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社会心理学家,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 美国源流: (1)杜威(John Dewey,1895-1952): 美国著名实用注意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和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他的这些观点至今影响着许多传播学者。(2)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专设"传播"一章,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利可以说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常识的以为重要学者。库利关心的重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一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 认为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镜中我"(looking-glass),这个概念说明,个人的行为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人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湖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库利认为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帕克(Robert Ezla Park,1964-194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和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笔记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社会学传统 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 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 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一.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二.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递行—地形) 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新闻传播学 (英文)名称: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一、学科概况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学、传播学及其它新闻传播现象的学科。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闻学分别在德国和美国的大学作为一门学科讲授。传播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后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我国新闻学科创建的起点,是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传播学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1997年,我国新闻学和传播学组合成一个一级学科,称为“新闻传播学”。 在信息全球化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传播交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构建社会现实,交流公共话题,影响人们的现实感知,改变人际交往和关系。传播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学科的重要性因而愈加凸显。本学科目前所呈现的状况是:1.培养具有思考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随着大量新问题、新现象的出现,新闻传播学原有的内涵外延及其学科建制,面临新的调整和规划;3.学术基础逐渐厚实,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批训练有素且具备国际对话能力的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中坚力量。 本学科未来的发展将呈以下主要趋势:1.重新理解和认识新闻、传播、媒介等等概念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由此将导致整个学科发生新的多方面的变化;2.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将不再是以媒介本身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而以传播内容或其他新的尺度为依据重新规划专业类别,以适应媒体融合或多媒体传播的需要;3.以全球传播的视野,深入全面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实践、体制与观念,提出有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努力建立既有中国本土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传播理论话语,

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2012-11-04 20:46:20) 转载▼ 分类:考试相关 标签: 杂谈 各位2013级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又跟大家见面了,我经常在论坛里还有平常与大家的聊天中,发现很多同学对论述题的回答有些陌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点去分析一些热点问题,那我现在整理了一些考研常考的知识点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每个热点问题的后面我会针对自己的理解去将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列出来,当然,肯定不会那么全面,只是希望我做这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些帮助,如果大家有想到的其他的知识点也欢迎补充。 1.网络舆情 从受众角度看:1)网民使用行为特征: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易(原因为网络新媒体的特征)2)基于一种需求(使用与满足原理),主要在于一种事件触发到过程参与的心理需求3)需求层次规律(受经济、科技、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个性化) 从政府角度看:1)反映并引导舆论(大众传媒与政府的关系)2)对其进行合理管制,避免暗示机制作用下集合行为的发生(可以举例说明)3)培养意见领袖,运用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进行引导。 从传统媒体角度看:1)注重与自媒体进行融合,将传播终端联合,资源共享(媒体融合)2)发挥自身媒体优势(传统媒体优势)3)真实性保障(媒体自律,新闻事业工作原则) 网络新闻的特征:网络巴尔干化,碎片化(不利方面) 2.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的定义 2)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因:a.新闻的本质属性b新闻专业理念媒体职业道德c.新闻的本源 d.新闻的作用(失实的负面影响) 3)失实表现:无中生有添枝加叶要件残缺移花接木因果不符(大家最好举例说明) 4)为什么会出现失实:a 媒体竞争激烈 b 队伍内部作风问题 c 部门党风不正,掩丑d 面对这些问题处理时的轻描淡写 5)措施:政府(法律行政政策)媒体(自律把关严惩)受众(监督) 3.网络新媒体(微博社交媒体) 原因:技术发展;受众传播权利主体需求增强;媒体竞争;经济发展 优势:多种传播方式融合;便捷性及时性;意见领袖的作用;门槛低平民性劣势:海量信息碎片化;失实虚假新闻;媒体审判的出现(热点)集合行为的增多 传统媒体应对措施:媒体融合,掌握舆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权威性,深度性。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 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 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 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 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4、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 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5、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6、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 有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 7、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 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8、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9、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 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境。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

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走转改”活动及其长效机制构建 朱剑虹吴世文 摘要:“走转改”活动目前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要使其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坚守和工作常态,就应当建立长效机制。本研究认为,构建“走转改”活动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使“走转改”活动制度化,从三个方面健全相应制度:建设舆情采集制度,确保走基层的常态化;改革媒体管理制度,确保改作风的常态化;改变新闻评价制度,确保改文风的常态化。 关键词:“走转改”活动长效机制 当下正蓬勃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新闻界展示的最为壮观的传播图景。尽管这个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之中,但将它确立为新闻界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之一,已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了。“走转改”活动目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走转改”活动的持续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走转改”活动有深入的认识。 一、“走转改”活动的新闻传播学解读 要求记者走基层不是现在提出来的新问题,而是个老问题,但是在现在这个问题又被作为一个新问题提出来,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探究。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出发,我们可对“走转改”活动作出如下解读。

是对电视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普通劳动者的屏幕形象永远是中国电视的优质资源,中国电视的屏幕上应当有更多的普通劳动者的良好形象。反观当下的电视屏幕,我们越发感到电视贵族化和低俗化的威胁与危害。诉诸官能的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果你没有底层感和平民情结,没有对那些有血有肉的黎民百姓的理解、支持、关爱、尊敬、鼓励,没有从这样的心灵交流中得到勇气和力量,没有把深蕴在人民心中的心理倾向明白地表述出来并担当起来,那么你的工作就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化的重复,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带着情感,带着关怀,带着责任,带着信心走基层,关键是发现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光明和力量。 (三) 舆论引导的变化 现在,大众媒介成为了各阶层、各集团倾泻舆论的工具,他们时时刻刻在用自己的意见劝服和指引公众,意见一旦被公众接受,并和公众内心的舆论产生纵向或横向交错,社会舆论便会产生结构性的传播:首先是上下层舆论的对流与互动,其次是公众舆论的并存和反差。传统的消息情报流向公众的单向传播和接受关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超越,从而建构了一种基于传媒平台的上层舆论和下层舆论之间平等互动的舆论传播机制,通过把公众吸引进来参加决定公众事务的工作,建立比较民主的关系。所以,舆论已经不再只是意见,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来源于对公众事务的了解和对社会实践的经验。由此可见,将社会化网络时代舆论管理的根本目的立足于掩盖矛盾,既不

2020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排名一 览表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一起来了解一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吧!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学校数 1中国传媒大学5★+6592中国人民大学5★+6593武汉大学5★+6594复旦大学5★+6595北京大学5★+6596北京印刷学院5★+6597华中科技大学5★+6598厦门大学5★6599暨南大学5★65910四川大学5★65911浙江大学5★65912南京大学5★65913南京师范大学5★65914郑州大学5★65915安徽大学5★65916华东师范大学5★65917河北大学5★65918上海大学5★65919华南理工大学 5★65920南昌大学5★659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应获能力 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论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本文应约即将刊于一大学学报。 论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 陈汝东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关键词]修辞;传播;研究;方法 [摘要] 本文从修辞与传播的关系出发,在追溯两门学科的学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修辞与传播本质上的差异性与统一性,探讨了两门学科研究中理论与方法相互渗透的学理渊源,揭 示了两门学科进一步结合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其理论和实践价值。作者认为,修辞与传播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学科属性等也具有统一性,它们的发 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甚至融合。两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该相互借鉴。修辞学研究应能 动地吸收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向人类传播的各个领域拓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示码] [文章编号] On the Research of Rhetoric——An Approach of Communication Chen Ru-dong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Key words: rhetoric;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pproach Abstract:On the asce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ure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n the paper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research object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systems of the two disciplin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are consistent in nature. They are all symbolic acts of human being. In the proces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the two disciplines have been infiltrated and syncretized to some extent. Their academic natures, research objects, approaches and outcom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on some sides. The studies of rhetoric and communication should benefit from each other. Rhetoric studies should use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s for reference and open up research fields in every human communication form. 20世纪以来,我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迅速,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加深,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更新,研究成果显著。这些,一方面来自学科内部,另一方面来自对相邻学科理论方法的吸收、借鉴乃至融合。修辞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传 *本文为中国修辞学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12日浙江·金华)论文,作者曾就此作大会发言。 [作者简介]陈汝东,男,山东利津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修辞学、传播学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语言伦理学》、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名词解释 1. 比率水平:用于测量定比率变量的值。测量的零点有确定的实际意义。 2. 抽样:从符合调查要求的社会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把它当成总体的代表加以综合研究。 3. 比例分层抽样:是分层随机抽样的一种形式,是以研究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为分层的依据。 4. 非随机抽样:不符合随机原则的抽样方法叫做非随机抽样。 5. 分层随机抽样:又叫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将总体中的所有基本单位分成若干相互排斥的组,然后分别从各组中随机抽样。 6. 集体随机抽样:也叫群体抽样,将研究总体分成若干区域,然后再从若干区域中抽取一部分区域作为样本。 7. 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的抽样方法,理论上最符合随机原则。从N个抽样单元的总体中,一次抽取n个单元,是每个单元在当前总体(抽取之后的样本单元不放回总体)中被抽取的机会相等,就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具体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表法。 8. 立意抽样:根据研究人员对其研究领域的了解与兴趣,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并进行研究,这一项研究与扎根理论或其他质化研究配合使用。 9. 偶然性抽样:是非随机抽样的一种方法,按照表面特征或某种特征要求偶然选择调查对象。 10. 变量:把问卷中所提出问题或者实验中被观察,测样和控制的事物或者现象归结为变量。也叫做指标。 11.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变量取值为有限个,或数值可以一一例举出来。例如某地区某年人口的出生数,死亡数。 12. 连续型随机变量:指在一定区间内变量取值有无限个,或数值无法一一例举出来。例如某地区男性健康成人的身长值,体重。 13. 伪变量:任何一个能导致对结果有对抗性解释的变量。 14.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故也称做原因变量。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刺激。 15. 因变量:往往是研究所测量的变量。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也称结果变量。 16. 定量研究:寻求将数据定量表示的方法,并要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形式。一般考虑进行一项新的调研项目时,定量研究之前常常要以适当的定性研究开路。有时候定性研究也用于解释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 17. 定性研究:是以小样本为基础的无结构式,探索性的调查研究方法,目的是对问题的定位或启动提供比较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18. 个案研究法:是非比较研究法,常以一个个体或一个组织(例如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或是一个部落等)为对象,研究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或问题,尤其强调对于事件的真相,问题形成的原因等等方面,做深刻而且周详的探讨。所谓个案,狭义而言是指个人。广义来说,个案可以是一个家庭,机构,族群,社团,学校等。个案往往不限于一个人,个案研究是指对特别的个人或团体,搜集完整的资料之后,在对其中问题的前因后果作深入的剖析。

2020考研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旗开得胜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新闻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 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 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 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 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 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 生需求量有限。 及干货 ■ ■ 2020考 研

旗开得胜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 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 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 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舆论 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 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 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

旗开得胜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 )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90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 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发展资格认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认证目的: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 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 五、就业前景

楚门的世界之传播学视角分析(精版)讲课稿

楚门的世界之传播学视角分析(精版)

精品文档 从《楚门的世界》看媒介拟态环境下的群体失衡 一、“楚门的世界”是媒介创造的拟态世界 影片中,楚门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岛上。他不知道他其实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中, 周围是一群训练有素的职业演员和被规范了的临时演员,有5000架数字摄像机隐匿对着他,每天24小时无间断得记录他从出生开始经历的一切,并同时被全世界的观众观看着。 早在1922年,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沃尔特?李普曼就注意到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并 非都是源自经验性的接触,而是通过传播媒介完成的。也就是说,现代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对客观真实环境的现场接触,而是通过对传播媒介构建的“拟态 环境”的感知来进行的。媒介拟态环境叙述的是一种不同于客观现实的媒介现实,它是经 过修饰化了的想像现实。拟态环境通过大众媒介有选择性的“提示”现实环境中的变动而结构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 大众传媒的“拟态环境”功能十分强大。对于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来说,他一直以为是真实的自然环境(风雨雷电,日月交替,海洋岛屿等),社会关系(同事、亲人、朋友、爱 人等),甚至成长历程都是大众媒介建构的,是“议程设置”好的。媒体建构“真实”世 界的同时,为了自身利益不可避免得印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以致在这种环境下生 活的男主角、环境建构者、观众都不可避免得失去了平衡。 二、群体失衡的表现 (一)楚门的失衡 有人对楚门命运的评价:没有什么比生活在谎言和欺骗里更值得同情,没有什么比失去奋斗的欲望而安于现状更加可悲。楚门因为父亲在海上遇难陷入痛苦中,却发现这是导演 的一手策划;以为自己只是千万人之中普通的一员,却发现自己是全球瞩目的明星;身边围 绕的至亲、朋友都是跟他没有任何关系的演员; 从未见过真正的自然,看见的是高科技杰作。楚门梦想做探险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节目导演不愿看到的,于是他运用各种 手段千方百计阻挠他。楚门初恋的女子因为同情他想告诉他真相,被节目导演强行拉离节目组,安排另外一个女人和楚门结婚,尽管他们互不相爱。楚门就这样如同宠物般被豢 养在安宁平和的巨大摄影棚内,逐渐失去追求梦想的欲望。在众目睽睽之下过着自以为完全是私人的生活,却是世界上最没有隐私的人。他以为生来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受到制约。他的需要、他的弱点、他的理想就这样为了一个自己不知道的节目而牺牲,被无情地呈现 在观众面前。 (二)环境建构者的失衡 比楚门可悲的是这部纪录片式肥皂剧的制作人兼导演克里斯托, 他不惜血本把楚门作为资金来源,如同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楚门一样,源源不断地制造假象来抚慰这棵“摇钱树”。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抓住观众“替古人担忧”的心理,抓住电视机前的观众在 日常生活中找不到寄托的空虚感,满足他们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没有了楚门他是最大 的失败者。而最可悲的是在这个虚假世界中“生活”的演员们。老至在影棚中终其一生 的长者,小至刚刚出生的婴孩,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当别人的配角,在导演的命令下机械得表演, 作为支撑的工具。那些一天三次在楚门家周围出现的花匠、报童难道一生就荒废在 这永无止境的重复中吗?失去自己的人是可悲的。 (三)观众的失衡 如此看来, 观众也很可悲。楚门在为自己生活(即使只有他自己这样认为), 而他们 全都全神贯注地看着楚门生活, 看他出生、看他学习、看他结婚、看他过一切平凡的 日子, 让自己的生命流逝在观看中。无论是为他每天的谈笑风生而轻松愉悦, 还是为他 即将发现这个众所周知的秘密而忐忑不安; 无论是为他逃离海景镇时的生命垂危而紧张,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