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与传播学常用研究方法

一、逻辑方法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研究,都必须依据逻辑,当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性时,就更需要使用逻辑的方法。在逻辑方法中,定义法的使用很重要,它有利于保证论文沿着界定的含义,集中深入下去。一个研究者在做研究时,必须对其研究对象的概念作出界定,这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这种界定可以是下定义的方式,如果下定义苦难,也可以采用说明内涵和外延的方式,总之,要使读者明确你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种概念,这之后,读者可以看出你在论证时是否沿着这个意义走下去。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操作规则十分明确全面,要求研究中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结果;

(2)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参与者按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

(3)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的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性研究的效度高;

(4)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5)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根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

内容分析法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密不可分,用内容分析法做出的研究成果不断呈现,如《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形象的实证研究》;《新闻报道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实证研究——以<新民晚报>房产新闻报道为例》;《国产与进口少儿电视节目制作形态与传播观念的比较研究》;《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内容分析常见的形式有三种: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或特征(如研究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描述传播内容的变化趋势(需要分析若干年的样本,如研究我国10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报道情况);比较不同样本的内容特征(如研究国产与进口少儿电视节目的情况)。

内容分析的操作步骤:(以《媒体女性形象塑造与社会变革——<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

物形象的实证研究》为例)

第一步:决定研究题材,进行研究假说的设计(第一步确定研究《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形象的变化,并找出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步:抽样,通常采用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多级随机抽样(对1956~2003年间的《中国妇女》杂志所出版的所有期刊(共352期,1967~1978年杂志停刊)进行抽样,鉴于操作上的可行性,研究者采用普查的方法,即抽取352期作为分析样本)

第三步:设计类目和分析单元,即决定统计哪些要素和使用何种单位(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如下类目和分析单元:人物种族、人物年龄、人物职业、人物外貌、人物化妆程度、人物衣着、着装颜色种类、着装颜色数量、人物所处地域、人物活动场所、封面主题、封面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

第四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报告

三、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有两种情形:一、某些课题主要就是通过文献研究来完成;二、文献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助性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在查找文献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查找文献时,应注意做好既完整又准确的文献目录登记;

(2)在查找文献时,如果发现与你的课题相关的某种材料反复被很多篇文献引用,或者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目录书中,说明它非常有价值,值得重点查阅。

(3)查阅资料的同时,应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光读不记,是很难将所读化为研究所需要的东西。

(4)要尽量搜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其目的就在于使资料尽可能贴近事实。

文献研究法的优点:适用于研究不可能直接接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纵向分析研究,尤其是研究发展趋势一类的问题;费用低、时间短、质量高;

文献研究法的缺点:获得的文献不一定能满足研究者的需要,这些文献资料受一定历史阶段的限制,可能不完全或有选择的残缺。

四、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就是田野调查的结果。

田野调查是一种亲历式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观察、访谈和查阅有关资料的方法获得资料,然后进行描述,并结合描述进行适当的分析。

五、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社会科学的典型方法之一,它是以客观的态度,通过对受众的系统提问,收

集并分析有关研究数据,以描述或解释传播现象及其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的步骤:

第一步:决定题材,分析理论和拟定研究假说(如《走近报摊——北京市报摊零售状况的抽样调查报告》);

第二步:问卷设计,问卷是依据有关理论和假说而设计的,任何组成假说的自变数或应变数,均必须用一题或多题的问卷来表示;

第三步:选取样本:就是从成员总体中抽取一部分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样本数最好是整个总体数的5%以上,但最少通常不得低于500个样本;

第四步:访问,分入户访问、电话访问或邮寄问卷等;

第五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报告。

六、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以单一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物,或是某个媒体,某个专版,某个栏目等等。

个案研究一般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做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可以用某一种方法,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如把观察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综合运用。

个案研究法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典型性:虽然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它绝不是孤立的。个别必定是整体中的个别,是与其他的个别相互联系的。个案研究随谈是对个别的人或物进行的具体研究,但通过个案研究可以揭示具体的普遍意义的规律。个案研究法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按研究者对特殊问题的要求,在特定的范围内选取特定的对象,所选的研究对象应当具有典型性。(2)研究过程的深入性:个案研究的对象相对单一,这有利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研究。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研究个案的未来,个案研究既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考察和追踪,研究内容越深、越全面,针对性就越强。

(3)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个案研究选题小,可操作性强,研究的结论具体可感,有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新闻与传播业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借鉴的意义很大。

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三方面:

(1)确立研究对象:有效地选择研究对象十分重要,这关系到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有价值。

研究者应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确定在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人或事作为研究对象。(如我们以《南方周末》作为深度报道的研究对象)

(2)搜集研究资料:搜集全面的资料,是个案研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尽量全面地搜集个案研究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个案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比较完整、客观的认识。

(3)分析与指导:资料搜集完成后,需要对这些材料加以认真的分析,并得出有关个案研

究的结论。

个案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研究对象特征形成、发展规律,在广泛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对资料的加工,在加工资料的过程中,最为常用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分析和综合,分析与综合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个案研究的有效性。

个案研究法很适宜那些难以量化统计的,涉及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心理冲突等的事物的研究,同时也不排除在其某一个具体层面上进行量化。

个案研究法有利于详尽深入地进行某一事物的研究,因为它不仅有表面的观察,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而且还有深度的探讨。(如台湾传媒对白晓燕被绑遇害的报道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探讨司法与新闻的关系、新闻职业道德等诸多问题。)

七、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种事物的客观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论的方法。

比较法的种类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1)共时性比较和历时性比较(纵比与横比):

共时性比较:指同一时期事物的比较,强调的是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的异同,分析其原因,又叫横向比较。(如新华社新华网与美联社新闻网关于“布什访华”的报道的比较研究)

历时性比较: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按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研究,以动态观点来研究现状,从而揭示其历史演化性,以弄清其发展的来龙去脉,也称纵向比较。(如1980年、1988年、1997年这三年7、8、9月份《人民日报》上的批评报道,从数量和内容上进行比较,看舆论监督有什么发展。)

(2)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研究(类比与对比):

同类比较:是比较两种或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同类相异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个性,同类相同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共性。

异类比较:是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而发现异中之同,找出其同规律的方法。这种比较的特征是反差大,效果显著,有利于鉴别和分析所比较的客观事物。

(3)定量分析比较与定性分析比较(量比与质比):

定量分析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发展变化的比较方法;

定性分析比较:是指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性质的比较方法。

运用比较研究的步骤是:

第一步:选定比较主题。其基本含义是:根据研究课题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

围,并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这一步是进行比较的前提,也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第二步: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并根据课题目标对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归纳;

第三步:进行比较分析。这一步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必须是对搜集、整理后的资料进行诠释、分析和评价;

第四步:得出比较结论。这里的结论自然是指通过论证后所得出的结论。

运用比较研究的基本要求:

比较的对象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一范围、统一标准、条件相同(即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

比较要从多方面进行,反复进行,切忌片面,单一(即注意比较的广泛性);

比较不但要比较事物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比较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作出比较的正确结论。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考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题注:1.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全部做在答题纸上。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填空(20X1=20分)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 2、我国主要牧区和主要农区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而在东部,旱作农业和水田农业乂是以mm等雨量线为界 3、前苏联土地类型研究其景观形态单位分为、、三级。 4、农村土地调查以比例尺为主,高山区、高原等地区可采用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根据需要可采用或比例尺。 5>最小上图图斑面积耕地、园地为mm,城镇村和工矿用地为mm,林地、草地等其它地类为mm。 6、补测地物点对四周明显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得超过图上mm;山地不得超过mm。 7、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分为、、三级序列。二、名词解 释:(8X2=16 分) 1、土地类型 2、线状地物 3、土地自然适宜性 4、贴现系数 5、可持续土地利用 6、土地生产潜力 7、基本农田 8、土地退化三、、计算题:(2X5二10分) 1、根据最小上图图斑标准,求出比例尺1:10000的地形图及比例尺1:20000 的航片上最小上图耕地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m2)

2、某调查区有一宅基地占地150m2,调查底图比例尺为1:5000,该宅基地能上图吗,如果能上图,图上面积为多大,(mm2)。 2 2 2 四、简答题(5X6分二30分) 1、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程序。 4、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 5、农业生态区法的工作程序 五、论述题:(24分) 1、某县即将开始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农村调查工作,他们应该怎样开展这 项工作,谈谈你的看法。(12分) 2、论述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适用专业年级: 一、填空(20X1=20 分) 1、光;温;水。 2、400 mm;800 mm 3、相、限区、地方 4、1:10000 , 1:50000, 1:2000 或1:5000。 5> 6 mm, 4 mm, 15 mnu 6、0? 5 mm; 1? 0 mm。 7、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事业单位考试-论述题

论述题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历史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 (3)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条件。 (4)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论贡献?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贡献: (1)提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2)提出“两个转变”的思想,强调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3)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提出“两个纲领相统一”的思想,强调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5)提出“两个基础”的思想,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6)提出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思想,强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从严治党为根本方针,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文献检索考试题库1

绪论判断题(×)1.连续出版物就是期刊。 信息检索中,查全率和查准率之间往往存在互逆关系,所以在检索中要求高查准率时,2. )√查全率往往会降低,反之亦然。()√ 3.布尔逻辑符有与、或、非三种。(。个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四要素构成、代4.现文献有文献信息文献载)(√ 别。四个级文献和零次文献三文献5.文按级别分为一次献、二次文献、次)(√(参考工具是二次文献。 X )6. )(7.文献知识的内容与其记录方式、载体材料无关。√ X )8.中国图书分类法将人类知识分为四大部分。(√信息检索的本质是信息用户的需求和信息集合的比较与选择,即匹配的过程。9. 联合目录反映多个图书馆的书刊订阅收藏情况。(√)10. 11.,是指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全盘计划或方案,是对整个检索过检索策略(Retrieval Strategy)√程的谋划与指导。X 12.分类途径就是按照文献的名称体系查找文献的途径。选择题百科全书属于三次文献13. ISBN是指14.文献中,国际标准书号 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版物类型的选项是15.科技期刊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种文献类型的是16.标准文献 在布尔检索法中,17.“A AND B”表示能查找出同时含有这两个词的文献载体18.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 19.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目录 20.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文献是报纸 21.下列哪种文献属于白色文献?图书 是指文献中,ISSN 22.国际连续出版物号 DOI是指 23.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24. 年鉴在下列哪种检索工具中可以得到历年的统计数据?25.科技专著下列哪种图书不属于工具类图书? 1 多选题26.下列哪些是零次文献?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正确答案: 技术档案 作者日记 文献检索效果的主要指标是27. 查全率 查准率 28.关于检索,如按检索对象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数据检索 事实检索文献检索 下列哪些手段会达到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的作用?29. 字段检索限制检索短语检索 文献的构成要素30.信息内容载体材料 信息符号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传播学研究方法期末考试复习要点2

1.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的对立 不仅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且直接影响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在不同的方法论的影响下,传播学经验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实证主义基本观点 经验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唯一可靠的形式;反对抽象、思辨的原则;只有实证科学才能发现经验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并能够预测和控制自然和社会过程;社会研究的逻辑是假设演绎法,假设必须由经验事实检验,理论只有被经验事实证明才是科学的。 ?非实证主义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不同于物体运动,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非重复的,因而无规律可循,因此无法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 社会现象是行动者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产物,把社会现象当作客观事物研究的实证主义倾向,实际上忽略了社会行动者的特殊性、自主性,抹杀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 2.理论的要素 1.内在一致性:理论所含的前提、命题、概念、关系等之间在逻辑上不能互相矛盾。理论的逻辑一致性并不需要实证数据的检验。 2.解释力:即解释“为什么”的能力。这种解释能力不是任意杜撰的,而是要有实证数据的支持。证据越直接、强烈,其解释力就越大。一个理论的解释力大小,同时也与其所能解释的范围成正比,范围越广泛,其解释力也就越大。 3.预测力:即预示“是否会发生”的能力,这种预测能力同样不是杜撰的,而是由本理论的内在逻辑所推导出的必然结论,同时又必须有实证数据的支持。 4.可被证伪性:即要求理论的命题中必须含有两个或更多的可以被测量的概念、必须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可以被检验及否定的关系。这是区分“科学理论”与“非科学理论”(如哲学、宗教、伦理道德等)的主要标志。 5.简洁性:在具有同样解释力和预测力的诸理论之中,越简洁则越好。 6.启发性:理论的外延、扩展能力之一,即能够激发其它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理论之产生或修正。 7.组织力:理论的另一种外延、扩展能力,即能够将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理论或实证研究的发现涵括在它的框架之内,并具上述的内在一致性。 上述七项标准中,四项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的内在能力(解释力、预测力)和外在能力(启发性、组织力),而另三项(一致性、可证伪性、简洁性)则是对其能力的限制。 3.演绎与归纳 演绎逻辑:从带有普适性的理论理解出发,引出一个期望,或者一个可检验的假设。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个别,是根据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一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 在传播学研究中,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逻辑: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是从个别的、单一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 归纳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 在传播学研究中,归纳的作用在于以观察(调查)到的大量的客观资料为依据,概括出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并得出理论结论。 4.研究的层次/分析单位 分析的层次越高,能使用的分析单位也越多。 个人: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把个人作为分析单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多的,尤其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实地研究。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研究者一般通过对个人的研究,概括出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如:大学生的媒体使用情况与其就业状况的关系。 群体: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如家庭、邻里社区、班级。 群体特征与群体中的个人的特征有关,或者说群体的特征可以从成员的特征中抽象出来。在做结论时,一般以群体为分析单位。 例子 3. 男性帮派是否比女性帮派更暴力?(性别,暴力程度) 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正式分工的,有计划建立的结构严明的制度化群体。如公司、学校、医院、媒体。组织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分析单位,在研究时可以采用个人、群体、组织多个分析单位,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 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实地研究中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多。如,街区、小区、乡村、小镇、城市 社区特征描述;社区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可采用“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分析单位 例子黑人社区比白人社区的犯罪率更高吗? 国家 跨文化研究、最高层次的分析单位 例子:权力距离较小的国家比权力距离较大的国家更民主吗? 5.区群谬误与简化论 区群:在个人之上的群体、组织或社区、国家 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特指从层次比较高的区群分析单位得到的结果可以在层次比较低的区群或个人中得到证实; 研究者用一种比较高的(区群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历年真题详解汇编》 2009年 单选题第18题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明晰其分类,对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对执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规范执法形式、完善执法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其做以下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于法律规范的方向不同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处罚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以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三农”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或措施的行政行为,如某省档案局对携带档案出境的审批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可诉的。 三、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以做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规章的公布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具备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只要行政主体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汶川地震灾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抢险中发布即时口头命令的行为。

文献检索试题

1.Lexiscom中没有收录以下哪个国家(地区)的案例?() A.澳大利亚 B. 中国香港 C.墨西哥 D.俄罗斯 2.下列关于CSSCI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称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b.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间的内在联系的索引数据库; c.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d.是由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 e.被引文献的检索途径有: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 3.以下哪种关于影响因子的说法是正确的?() A.期刊前两年发表文献被引次数与该刊总被引次数之比。 B.期刊被引次数与所发文献数量之比。 C.以近两年为统计期,期刊所发文献被引次数与发文数量之比。 D.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被引文献数量与发文数量之比。 4.《法学》的出版周期是()

A、周刊 B、半月刊 C、月刊 D、季刊 5.以下与复旦大学陈思和老师合作频次最高的学者是哪位?() A刘志荣,复旦大学 B栾梅健,复旦大学 C张新颖,复旦大学 D严锋,复旦大学 6.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 A、标准文献 B、学位论文 C、综述 D、文摘 7.《图书情报知识》是中国知网与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签订了( )协议的期刊,该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为() A 独家授权1.3280 B 优先出版1.3280 C 独家授权和优先出版1.7880 D 独家授权1.7880 8.查找华东政法大学刘宪权教授的论文,简单的逻辑提问式() A.华东政法大学或者刘宪权

B.华东政法大学并且刘宪权 C.华东政法大学包含刘宪权 D.华东政法大学不包含刘宪权 9.北大法律信息网的独创功能是() A、法律法规 B、司法案例 C、法学期刊 D、法宝联想 10.案例“江苏高院判决邳州信用社诉富伟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案”的审结日期是() A、2015.1.24 B、2015.1.26 C、2015.1.25 D、2015.1.30 11.使用蔚秀报告厅可以做什么?() A、检索文章 B、观看视频 C、查找数目 D、下载电子书 12.提供法规主题浏览数据库有() A 北大法意 B 北大法宝 C 万律

传播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社会现象概念化,并将其组织起来,形成相关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组织在一起的总和。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是否宽广;(2)解释现象是否精确;(3)解释结构是否简练。 概念是对事物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访谈是一种技能,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进行的专业性交谈的研究活动,是研究者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 实验研究是一种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到的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质的研究&其优缺点 ?量的研究 ?参与观察 抽样是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 (所谓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征。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称为样本。) 样本在抽样调查中,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征。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称为样本。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抽样的作用) 与整体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下列优越性:1)调查费用较低;2)速度快;3)应用范围广;4)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5)准确度高。 ?抽样规模样本容量又称样本大小,样本规模,指的是样本所含个体数量的多少。 问题就是社会事物所表现的各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与我们的预期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就是问题。 问题方法论中对经验研究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论述结合实际) 对策:将“非正常”的问题“正常化” (1)从“正常”的生活逻辑中去理解“非正常”事件的必然性、偶然性与具体展开过程。(羊村个案) (2)深层的“常态”逻辑,是“非正常”现象的社会基础。(羊村个案: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 (3)分析这个基础,是将个案研究推向深入,超越新闻联播水平的必由之路。 入场模式的类型 依据研究目标和实证研究的特点,可以将入场模式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官方介绍式;第二种是朋友招呼式;第三种是直入现场式;第四种是隐藏身份式;第五种是变更主题式。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事业单位考试简答题合集共24大题

事业单位考试简答题合集共24大题 1.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1)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2)使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3)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 2.简述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 答: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仅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品性,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人的机体状况,而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因此,考察人及人的本事决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联系就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显示的,具体的“人”。

3.怎样理解商品的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饰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答:(1)商品是以物为媒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虽然是以自己的自然属性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但它不是单纯的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经济联系。因为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 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第一,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 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生产者同一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 相同,但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价值这一概念,把同一生产部 门不同生产者的差别平均化。同一部门不同生产者之间,通过价值发生了经济联系。第二, 价值也反映了不同生产部门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种商 品,他们的具体劳动各不相同,劳动负责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通过 价值关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可见,价值这一观念,又把不同 生产部门生产者的劳动差别统一化,从而使不同部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 4.简述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点。 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其基本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内部矛盾;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培养党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尤为重视在执政

文献检索与利用 试题题库及答案

P.S:标记含义 ____ 基本肯定是答案 ——不肯定是正确答案 **** 一些辅助注释等. 《文献检索与利用》总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是布尔逻辑算符的是() A.NOT B.OR C.AND D.NEAR 2.布尔逻辑算符通常的运算顺序是(): A.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NOT > AND > OR B.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NOT > OR >AND C.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AND >NOT > OR D.有括号时,括号内的先执行;无括号时 AND > OR > NOT 3.截词符“?”可以用来代替0个或()个字符? A.多个 B.1个 C.2个 D.3个 4.以下哪个是图书馆公共目录检索系统的简称? A. Calis B. NSTL C. OCLC D. OPAC 5.ISSN号是哪种文献特有的标识? A.会议文献 B.标准文献 C.学位论文 D.期刊 6.ISBN号是哪种文献特有的标识? A.图书 B.期刊 C.科技报告 D.专利文献 7.下列哪个数据库是全文数据库 A.CPCI B.Elsevier Science Direct

D. SCI 8.用Adobe Reader可以阅读以下哪种格式的文件 A .PDF B. VIP C. HTML D. TXT 9.cajviewer是下面哪个数据库全文的阅读软件: A.超星数字图书馆 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8019692.html,KI中国知网期刊全文库 D.万方数据资源 10.浏览超星数字图书馆,应首先安装: A. Apabi Reader B. Adobe Reader C. CAJ Viewer D. SSReader 11.下列数据库属于书目数据库的是 A. SCI B. ISTP C.EI D.图书馆OPAC 12.PQDT是 A.会议文献数据库 B.学位论文数据库 C.标准文献数据库 D.科技报告数据库 13.AD、PB、NASA、DOE 是四大美国政府报告,其中NASA是指 A.行政报告 B.能源报告 C.军事报告 D.宇航报告 14.()是系统反映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的大型资料性、综合性工具书,被称为“工具书之王”。 A.辞海 B.百科全书 C.年鉴 D.手册 15.以下哪些数据库不属于数值与事实数据库? A.中国资讯行 B.搜数网统计年鉴数据库 C.国研网之国研数据 D.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6.在下列哪种检索工具中可以得到历年的统计数据?

传播研究方法期末知识总结

1、195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主持的《新闻学译丛》里介绍了mass communication,当时为“群众思想交通”。 2、一般而言,传播研究可以分成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经验学派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可以通过环境因素和生理特征来了解,个体行为是稳定的。 4、传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以及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 5、从理论到概念再到变量,这是一个抽象程度递减的阶梯。 6、从样本推断总体时出现的误差是抽样误差。 7、所有的统计方法,都适用于定比变量。 8、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 9、问卷是调查法的测量工具。 10、帕克是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 11、舒茨在《社会世界现象学》一书中将现象学引入社会学研究。 12、焦点群体访谈可能因为群体压力造成志愿者的从众现象。 13、规范研究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 14、理论研究也称学术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发展理论和基础认识为目的。 15、对于传播学科来说,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两门最基础的课程,缺一不可。 16、概念越抽象,则越难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 17、如果假设被推翻,那么理论无法得到验证,即被证伪。 18、常人方法学也就是“对常识的研究”。 19、质化田野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20、质化研究是将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 21、封闭式访谈就是我们所说的问卷调查。 22、符号隐含义经常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手法表现。 23、框架分析被发展成为一种研究方法,用来分析新闻文本。 24、内容分析法只能用于研究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媒介内容。 25、训练编码员的目的是让他们理解研究意图,以统一方式编码。 26、实施焦点群体访谈,研究者首先要降低志愿者的陌生感。 27、实证研究的问题不能通过概念推导来回答。 28、思辨研究抽象程度高,其研究对象往往属于“新闻哲学”范畴。 29、科学是一种知识,也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观察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 为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原则,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所得到的系统化的知识。 ?变量 变量来源于数学,变量代表了一个存储单元,其中的值是可变的,故称为变量。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

土地资源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4.土地退化: 5.土地分级: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 略地分为、 、 、 、 和 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 、 、 、 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 、 、 、 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简述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了中农业生态区法研究的步骤。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1.试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及其 之间的关系。 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

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 高原 和 盆地等五大类。 2.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于土地治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因此,在土地治理中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2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及参考答案 全部被试题均为客观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60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主要是( )。 A.企业B.政府C.个人D.民间组织2.教育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 )。 A.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人才 B.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C.保障公民的生活质量 D.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 3.下列属于准公共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是( )。A.公共图书馆 B.群众文化事业 C.普通高中教育 D.科技开发类研究 7.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是( )。 A.现代事业组织 B.政府组织 C.多样化的组织模式 D.健全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 8.在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 A.对利益关系的调整 C.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B.传统观念 D.社会舆论 9.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主要体现了事业单位管理的( )。

A.灵活性原则 C.全程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D.追踪性原则 10.要实现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变,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关键是建立和推行( )。A.考核制度B.聘用制度C.职称制度D.工资制度 11.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 1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C.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B.社会文化的极大繁荣 D.政治的高度民主 14.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于( )。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 15.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中华文化

文献检索考试题库完整

单选题 1. 信息素养是指()信息的综合能力。 【】 A、理解与掌握 B、查找 C、查找与利用 D、利用 2. 检索工具是指报导、存贮(累积)和查找信息线索的工具,它是在一次文献 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按一定体系和方法编排,提供一定的检索途径的【】 A、二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以上选项都对 3. 文献的三要素包括知识、()和记录方式。【】 A、情报 B、专利 C、记录方式 D、逻辑 4.检索工具的职能不包括()。【】 A、存储职能 B、检索职能 C、报道职能 D、推理职能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摘的主要作用:【】 A、便于计算机检索 B、深入揭示文献内容,便于读者选择 C、是撰写述评文章的重要素材。 D、及时解答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全文数据库【】 A、百科全书 B、电子期刊 C、电子图书 D、学位论文 7. 下列哪项不属于书目数据库检索途径:【】 A、题名 B、责任者 C、载体 D、出版信息(如出版地、出版者) 8. CASHL的三大特点不包括 【】 A、电子文献形式 B、人文社科类为主 C、自然科学为主 D、外文期刊文献 9. 电子图书的优点不包括【】 A、统一制作、显示规范 B、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 C、节约藏书空间 D、可随时随地阅读 10.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 【】 A、超星数字图书馆 B、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C、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D、OPAC 答案:C、A、D、D、D、A、C、C、A、A 11. 信息素养是指()信息的综合能力。

【】 A、理解与掌握 B、查找 C、查找与利用 D、利用 12. 根据信息流通范围及公开性分:【】 A、隐匿信息和显性(公开)信息 B、经济信息和生活信息 C、纸质信息和实物信息 D、语法信息和语义信息 13. 文献的三要素不包括,()。【】 A、知识 B、载体 C、记录方式 D、逻辑 14. 图书是指面向公众出版的、不记封皮至少()页的非定期出版物。【】 A、29 B、49 C、19 D、39 15. 检索工具是()次文献:【】 A、一 B、二 C、三 D、四 16. 篇目索引又称为“”【】 A、题录 B、标题 C、联合目录 D、专题目录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A、图书借阅 B、馆际互借 C、数据库开发 D、参考咨询 18. 下列哪项属于社科类常用的文摘性数据库。【】 A、中国知网 B、超星数字图书馆 C、CASHL D、EI 19. ()是指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包含大量全文期刊的数据库【】 A、全文数据库 B、文摘性数据库 C、SCI D、中文发现 20.下列属于社科类常用的外文全文数据库的是:【】 A、Springer link B、中国知网 C、SCI D、EI 答案:C、A、D、B、B、A、C、C、A、A 21.在下列哪种检索工具中可以得到历年的统计数据 B 。 A. 图书 B. 年鉴 C.手册 D. 论文 22.在互联网可免费地提供全文学术文献的主要来源为 C 。 A. NSTL B. SCI C.OA D. Google Scholar 23. 表示其前连接的检索词必须出现在检索结果中,但其后连接的检索词不能 出现在检索结果中的逻辑运算符: C 。 A.逻辑或B.逻辑与C.逻辑非 D.截词符 24. 记录是对某一实体的全部属性进行描述的结果,在全文数据库中一条记录相 当于 C 。 A. 一条文摘,一篇完整的文献 B. 一条文摘,一条题录 C. 一篇完整的文献,一条题录或文摘 D. 一条题录,一条文摘 25. 5. C 将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站点中。 A.inurl B.intext C.site D.filetype 26.信息检索的内容可分为(C)检索。 A.主题检索、追溯检索、文献检索 B. 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数据检 索 C.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文献检索 27.利用搜索引擎,实际上是通过Internet检索数据库,查到的结果往往是一批 具有相关属性的(C)。

最新传播学期末考试题目!

课后练习(二)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的概念及理论是建立在何种传播层次上的(C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 .来电、来函C .反馈D .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对象D .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 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 A. 一 B.二 C.三 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 B.德弗勒 C.施拉姆 D.波特 6.媒介中的广告对媒介而言属哪种控制形式(B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人内传播 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 .申农——韦弗模式 C.守门人模式D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9.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D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 .卡尔?霍夫兰 B .拉扎斯菲尔德 C.哈罗德?拉斯韦尔 D .施拉姆 11.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B)为研究对象 A.社会 B. 一切传播行为 C .心理D .信息交流

12.赖特对传播社会功能的重要补充和阐述是(A) A.娱乐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授予地位功能 D.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 A.“镜子”式的反映 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C.权利的工具 D.群众的喉舌 14?“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通过营造(B)来影响和制约舆 论。 A.意见领袖 B.意见环境 C.议程设置 D.两级传播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 A.《理解媒介》B .《舆论学》 C.《人民的选择》D .《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 A.拉斯韦尔B .赖特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卷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 2、基本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 4、土地沙漠化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中国土地资源分区依据和命名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请结合野外实习分析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我国已经启动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请阐述该工作的目的和基 本内容。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分)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5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分);稳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2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2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2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2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3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2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2分)。 4、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基本农田保护(2分),水土流失防治(2分),土地沙漠化防治(2分),土地次生盐渍化防治(2分),土地污染防治(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