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
潮汕茶文化

潮汕功夫茶

内容摘要:潮汕功夫茶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茶道,也是潮汕人的骄傲,功夫茶表现了潮汕人独特的人文情怀。潮汕功夫茶的享誉盛名离不开茶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茶,通过每个环节的具体介绍使人了解到一杯小小的功夫茶中竟也有如此繁杂的步骤,同时也蕴含着潮汕地区热情好客和礼仪周到的特点。(原创)说到茶,很多人便会想到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可见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声名远播。作为一名潮汕人,我从小便是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而作为潮汕人的我们,总是对茶怀有独特的情思,茶已经深深的融化到我们生活中,它不仅仅单纯的是一种饮料,更是体现出潮汕人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同时,也给旅居在外的潮汕人提供一份思乡的情怀。

茶在潮汕地区是每家每户必备的饮品,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茶,用潮汕方言来说就叫做“茶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茶在潮汕人的心目中茶犹如米饭一样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每天,每家每户在饭后或闲暇的时候便会冲上几泡茶,在招待客人、婚宴、丧礼等等场合茶更是必不可少。倘若你来到潮汕地区,你便会感受到浓厚的饮茶氛围,你若到潮汕人家来做客,招待你便是一杯浓浓的热茶,茶是潮汕地区待客的最具代表的礼节,所以茶文化也昭示着潮汕人的热情好客。倘若你是初尝潮汕地区的乌龙茶,你便会疑惑这苦涩的茶为何让潮汕人如此钟爱,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小时候我也有这种疑惑,但是你多加品尝几次你便知道答案了,乌龙茶初入口有点苦味,但是茶饮下后,便后感觉到舌尖生香,喉底一阵甘甜的感觉,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苦尽甘来的感觉。有时候我在想,潮汕人喜欢喝茶的习惯与潮汕人自古便有的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艰苦奋斗后得到成功不也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吗?

潮汕功夫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茶道,在全国可谓最精致、最考究、最著名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它并非指一种茶的名称,“工夫”在潮汕方言中是精细的意思,因此“工夫茶”是指冲茶技艺讲究、精细。功夫茶的历史悠久,起初是起源于宋代,在广东潮州、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盛行。由此算来,潮汕地区功夫茶文化的传承是如此之久,并将会被我们每一代潮汕人不断继承下去与深入发展。

潮汕地区的功夫茶这么久负盛名,其缘由自然离不开茶叶、用水、茶具、冲法和品茶。下面便逐一介绍功夫茶的讲究之处。

茶叶,潮汕功夫茶一般是选用乌龙茶,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是一种半发酵的茶,透明琥珀色的茶汁是其特色。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凤凰水仙、大红袍等。铁观音主要产自福建安溪县,铁观音冲泡后茶水色泽金黄,滋味甘醇,茶香高而持久。凤凰水仙产自广东潮安凤凰乡,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滋味浓厚甘爽,耐冲泡。大红袍主要产自福建武夷岩,外形要求运政,挑唆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入口时干爽滑顺。潮汕人在品茶是多追求茶叶品质上乘,上乘茶叶也成为佳节送礼中的上乘礼品。

冲泡茶叶的水在以前颇为讲究,烹茶用水要求洁净、甘醇,以山泉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不过现如今,大部分潮汕人都是选用自来水来冲泡茶叶的。

功夫茶选用的茶具并不像其他地方只是一个简单的过滤水杯,而是一整套的茶具,大概有十余种,而在潮汕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套完整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与水钵、烧水炉等等。茶壶,用潮汕方言叫做“冲罐”,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茶壶标准有:“小,浅,

齐,老。”“小、浅”是指壶的式样,功夫茶要求壶的式样”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若壶大了,则显得不“工夫”了,而深浅则与气味有关,壶浅则能酿味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不易变涩。“齐”则是指“三山齐”,这是判断壶好坏的重要标准,“三山齐”是指把茶壶去盖后平置在桌上,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平齐。“老”则是壶里所积成“茶渣”多寡,所以在每次冲泡茶叶过后,只是简单地将茶壶冲洗,而不会将茶壶中的茶渣清除,如果壶中的茶渣越多,冲泡出来的茶则更为甘醇。当然,除了宜兴产的紫砂茶壶,潮汕人冲功夫茶还会用到“盖瓯”,这种主要是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由于“盖瓯”口阔,不能留香,冲泡出来的茶也会也比“冲罐”逊色一些。茶杯的选择则是追求“小、浅、薄、白”,小则能一饮而尽,而且也能与冲罐相匹配,更能使人觉得文雅,浅则能使水不留底,薄则能使茶起香,白则能衬托茶的色泽。茶洗,则形状像碗一般,式样很多,烹煮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则用来浸泡茶杯,副洗中一个用来浸泡冲罐,一个泳衣盛洗杯中的水和被泡过的茶叶。茶盘是用来盛放茶杯、茶壶等用具,现在茶盘样式繁多美观,茶盘的制成材料也很多,有陶瓷的、红木的等,而且茶盘上的装饰物也很美轮美奂。茶垫则是用来放置茶壶的,茶垫中置有热毡,有保护茶壶的作用。水瓶和水钵是为了贮水煮茶,但是现在普通人家一般不会用水钵了,有些是直接用水壶贮水,有些则是用了制作精美有过滤作用的贮水陶器。烧水炉在之前是用红泥小火炉,但现在多用插电的炉器烧水。现在,潮汕功夫茶渐渐没有之前那么讲究精细,但是大体仍然保存着,由此可看,即使不饮茶,功夫茶的“功夫”足以可见。

功夫茶的冲泡也颇为讲究,主要八个步骤,一是治器,这是准备阶段,主要是起火、洁器、候水、淋杯这几个动作;二是纳茶,将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出粗细,将最粗的放在壶底和滴嘴处,将细末的放在中层,将茶叶放在上层,这样做可以使茶味均匀且能逐渐发挥,又不会使细末塞住滴嘴;第三是债汤,当水沸腾时涌如连珠时,用这样的水冲茶最好;第四是冲茶,将水往壶的边缘冲入,切忌直接往壶中心直接冲水,在冲茶时会将水往高处冲下,这样使得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是茶香更快挥发,而且会让茶壶和火炉保持七步的距离,这样子开水会稍凉些,不会破坏茶中的维C;第五是刮沫,若是好茶壶则水满后茶沫会浮起,不会溢出,这是应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住;第六是将开水往茶壶上淋,使得热气内外夹攻,使茶香迅速挥发,等罐身水分干透,冲去壶外茶沫;第七是烫杯,用开水淋杯,直冲杯心,添冷水与砂铫中,复置炉上,再去洗杯;第八是洒茶,洒茶时要低,否则香味会散失,泡沫会四起,这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并且速度要快,这样保证茶香不散失且保持茶的热度,洒茶是要像杯杯轮流洒匀,不可以一杯洒完再洒下杯,也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洒完以后,将茶壶倒置于茶垫,将壶中水分渗出,这样单宁无法溶解,茶便不会苦涩。

品茶也是功夫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品茶的至高境界是精筛细品,端起滚烫的热茶,轻轻地吹,慢饮细品,要让茶在口中慢慢回旋。整个过程,口鼻生香,喉底回甘,芬芳沁心脾。功夫茶的精细冲泡,使得茶香醇厚,浓而不涩,让人回味无穷。

潮汕功夫茶的精细讲究,体现了潮汕人精致的生活艺术和享受生活,不烦不燥的心态。同时功夫茶及其讲究礼仪,茶冲泡完后,不能自己先喝,要让客人先喝,而且茶是不能倒满,倒满则为欺客,因为茶是热的,倒满则烫手,如果喝茶过程来了尊贵客人也要撤换茶叶重新冲茶,在敬茶是也要论资排辈,先敬客人再敬自家人,拿茶杯时要轻放,不能发出声响,如此礼节,很是繁多。

精巧的功夫茶折射出的是潮汕人拼搏精细的特点,也给了潮汕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由此可见,小小的功夫茶中蕴藏的潮汕人深刻的人文情怀啊!

茶文化发展历程

茶文化发展历程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 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 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 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 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 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 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 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 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 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 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 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 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

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 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 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 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 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 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 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与“饮早茶” “喝茶”在粤语方言里称作“饮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 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 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潮汕人饮茶之道以及茶文化

潮汕人饮茶之道以及茶文化 潮汕人饮茶之道以及茶文化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 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 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 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 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 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 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 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 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 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 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 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着,欲有“某人无茶色”。 “茶三酒四秃桃二”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 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饮茶胜境古贾国与中国茶文化 其一,茶史悠久。提起秦人饮茶,据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推断,“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秦人取蜀第一次在秦惠王更元 九年(公元前316年),当时蜀人已经种茶、饮茶,并将此艺能传 授给秦人。另据东汉班固《汉书·赵飞燕别传》云:“帝(刘骜) 崩后,后一夕寝中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 见帝,帝赐吾座,命进茶,左右奏帝云,向者侍帝不谨,不合啜此茶。’”这就证实汉代长安宫廷里已有饮茶的时尚。到了唐代,许 多帝王对茶事亦很投入,从宫廷到山庄,从文士到百姓,饮茶之风 十分盛行。进入宋代,茶馆业已经兴盛起来。这首诗反映了古代蒲 城地区,不仅出现了茶,而且人们就饮茶,并且会饮茶,通晓煮饮 方法。君可知,在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朝时期,茶叶已经从药用逐渐 转变(发展)到饮用阶段,西汉时期的长安宫廷已有饮茶习俗,有 了饮茶文化的萌芽。不过,当时饮茶方法很原始,不像当今的冲泡,而是烧煮。诗中的“倩火煮新茶”可以说是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情况。 其二,注重水火。唐代陆羽《茶经·五之煮》指出:“其水, 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当今业内人员又常说:“水是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诗中“源泉有真液”之句,显然是符合陆羽茶 学理论的。这里既说明当时人们明白以上好的水煮茶的道理,又反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海南大学2011——2012年第二学期 《跨文化交际》课程论文 题目: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姓名:黄卫和 学号:20092506310014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09级市场营销一班 老师:杨红老师 成绩: 2012年06月18日

【摘要】 本文先是从中国茶种、茶文化的起源、发展说起,接着结合当前世界各地人民饮茶的现状,分析中国茶文化和饮茶的习惯,以及茶种的对外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交流

目录 Contents 引言 (1) 1.茶的起源 (1) 1.1饮茶的起源 (1) 1.2 饮茶的起因 (2) 1.3 茶树的发源地 (2) 2.茶的对外传播 (2) 2.1茶马古道 (2) 2.2中国茶的外传史 (3) 3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4) 3.1亚洲国家 (4) 3.1.1日本 (4) 3.1.3其他亚洲国家 (5) 3.2欧美国家 (5) 3.2.1英国下午茶 (6) 3.2.2美国茶文化 (6) 4总结 (6)

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影响 引言 “公元·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这是一则农夫山泉出品的东方树叶茶饮品广告。从短短不足百字的广告词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在很早之前,中国的茶文化就向世界各地传播了。而当今,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0.5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为此,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推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茶的精髓和内涵,并且从中得知茶对我们的生活文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作用。 1.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如今已成为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过去的。 1.1饮茶的起源 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音上加以附会,说神农有一个水晶的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胃肠洗涤的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而成为茶的起源。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茶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 题目茶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茶文化贸易)班级121班 姓名邱威黎 指导教师朱红缨(教授) 所在学院现代服务业学院 完成时间:2016年5月

承诺书 我谨此郑重承诺: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凡涉及他人观点和材料,均依据著作规范作了注释。如有抄袭或其它违反知识产权的情况,本人愿接受学校处分。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茶文化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茶文化贸易)邱威黎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扩展,茶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茶文化培训也作为茶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人才的培养,甚至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茶文化培训业的发展十分快速,尤其是作为“茶都”的杭州,各种茶文化培训举办的如火如荼。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遇到的问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杭州茶文化培训机构的调研和学员对茶文化培训满意度的调研,分析茶文化培训的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字: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茶文化培训;培训机构

Tea Culture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Qiu Wei Li,Majo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Business (Tea Culture Trade), Institute Of Modern Service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expansion of tea cultur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t contain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Training as part of tea culture tea culture industry, the spread of tea culture, tea cultur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industry plays a huge rol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ea culture and training industry is very fast, especially as "tea" of Hangzhou, a variety of tea culture organized training in full sw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are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encountered Based on the Tea Culture in training institutions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trainees satisfaction research, analysis Tea Culture training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ies; tea culture industry; tea cultural training; training institutions

潮汕工夫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文化 课题组成员:马泽丰马湖彬徐集洪姚棉加蔡楚宾李培雄李焕明马晓丹陈捷敏陈少凤 班级:高一(10)班 课题导师:郑飞意 课题提出原因:潮汕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研究目的:通过开展对潮汕工夫茶文化的研究,深入了解潮汕地区淳朴的民俗风情及其特殊的地域文化。 任务分工: 统筹组织:马泽丰 发放调查问卷:全体组员 资料收集:全体组员 图片收集:徐集洪 音像资料收集:李培雄 演示文稿制作:马泽丰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全体组员 调查内容提纲: 工夫茶历史简介(介绍工夫茶在潮汕地区的发展与变迁) 工夫茶茶具(介绍紫砂罐与盖瓯之间的相互演变) 泡茶(介绍泡茶的七个步骤:治茶、纳器、候汤、冲点、刮沫、淋罐、烫杯、洒茶、品茶以及过程中的讲究) 择水(介绍了对工夫茶水质的要求;介如潮汕地区的十大名泉) 茶叶(介绍我国的十大名茶,重点介绍了铁观音与凤凰水仙茶系) 选茶(介绍如何选购好茶:观形、掂重、嗅味) 茶著(介绍有关茶的著作,包括陆羽《茶经》、李时珍《本草纲目》) 茶乐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70份,成功回收154份,对于问卷结果我们作了以下分析:各类饮料受欢迎程序的对比 十大名茶知名度对比 相关链接 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全体组员都受益匪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由最初的懵懂逐渐学会了团结协作。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上:分工、收集资料、发放问卷等。研究学习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知识的融会贯通,更需要我们全体组员的凝聚力。 教师点评: 该小组选择的课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功夫茶在潮汕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潮汕地区一项文化传统,其中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潮汕人,以潮汕工夫茶作为研究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自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以来,马泽丰同学态度认真,积极开展活动,分工合作,充分利用时间,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收集图片、采访,多途径获取信息,同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集体进行讨论研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撰写。该小组经过一学期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未来发展方向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1.茶叶与旅游业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有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我国拥有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资源。中国的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参加茶都民俗风情游,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层境界。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2,发展茶文化产业园 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名优茶发展研讨”、“茶文化艺术节”、“斗茶大赛”等。 3.发展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4.发展茶文化教育与培训 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

潮汕茶文化[潮汕茶文化的作文欣赏]

潮汕茶文化[潮汕茶文化的作文欣赏] 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下面是精心为你的潮汕茶文化的作文欣赏,一起来看看。 潮汕功夫茶 我的家乡潮汕是一个神奇而又富饶的好地方,这时有潮剧,有潮绣,还有远近闻名的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潮汕功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冲泡的茶具也需要成套,计十来种。 潮汕功夫茶不但讲究品饮的功夫,而且讲究沏泡的学问。它的冲法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程序,最常用的冲法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 我爱潮汕功夫茶,更爱我的家乡——潮汕,我为我是潮汕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品茶风尚.品尝工夫茶是潮州民间最普遍的习俗,也是潮州人的待客之道.像我们家里都有一套精致的茶具. 今天,李大婶到我们家做客.我妈妈赶紧拿出一套茶具,一套茶具一般有大的盖杯或冲罐和三或四个小茶杯. 先烧开水,把茶具冲洗.叫"榄碳煮水,开水热罐"; 然后把茶叶放在冲罐里,叫"乌龙入宫".冲罐选宜兴陶壶最好,我们普通用枫溪制的瓷盖杯. 接着把烧开的水冲到茶壶里,把盖子盖上,妈妈把茶壶拿起来转一圈把茶冲到小杯里,但是没有把茶拿来喝,而是把茶水拿来洗杯,我奇怪的问妈妈,茶为什么不喝?妈妈笑眯眯说:"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俗话说,头遍脚气,二遍茶叶,三遍穷人喝不着.这一道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熏洗仙颜" 这次妈妈冲进开水后,盖上一会儿,就把把壶转一圈把茶均匀冲到小杯里,后来还逐杯点了点把壶里的水滴干,我这下又问妈妈,为什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三国以前茶文化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 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晋代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 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 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 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 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 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 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 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 玄远的清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 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 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 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 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论潮汕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人品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解渴的需求,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就象一种情趣,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对人生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做为一名潮汕人,茶叶在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潮汕有着许多品种的茶叶,例如乌龙茶,家乡之白叶,凤凰尤为上品。 在我印象中,从我会记事开始便有了工夫茶,茶叶陪着我成长。上了小学,大量的作业,总是要到很晚才做得完,那时候书桌上总少不了一杯浓浓的铁观音,或是单枞。也因为如此,到现在就算晚上喝再多的茶,我也能睡得着,完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规律,反而,每天吃完饭后,没喝上一杯就会混身不舒服,睡觉前不喝上一口,睡得也不自然。这种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就算我现在在广州,我也会从家里带些茶叶上来,每天做作业,看片子的时候,手里端一杯热茶,并非为了解渴,而是享受一种特别的情,一种从小就有的,也许就是对茶的情有独钟。 说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会这样觉得,茶首先带给人的是一种口感上的享受,它不象白开水一样淡而无色,它也不象啤酒一样苦涩而强烈。它更不象米酒一样的热辣而呛喉。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味道,带给人都是一种宁静,安逸,清新的感觉。潮汕茶文化还包含茶的冲泡之法与茶的品饮之法。茶的冲泡之法甚多,有“高山流水”、“出水芙蓉”、“关公巡城”、“凤三点头”、“韩信点兵”等,看冲茶大师泡茶,似乎有袅袅轻烟慢慢升起,顿觉犹如置身于世外桃园。冲罢茶,端茶细细品之,发出“滋滋”之声(名曰滋滋有味),顿觉舌底生津,喉底留香,两肋生风,清爽之感觉莫可名状,只觉沁人心脾亦不过如此。 日本学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敬、清、寂”。茶为茶道的四谛、四则、四规。“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也要和谐。“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谛史创于村田珠光,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但我觉得日本的茶道过于注重表面,反而摈弃了对茶本身精神的追求,那么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有是什么呢?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在我看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首先带给人一种平静,象心情烦躁时,一杯清茶总可以带给人一种舒适,使烦躁的心情随着品茶慢慢消失。其次,单每逢有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时,冲起工夫茶,一杯一杯的品尝,更有一番滋味,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再者,对茶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以上三点是我个人对于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见解。 茶文化的延伸是浓郁的乡情,离家乡越远,情越浓。异乡为客,几个同乡围在茶旁,共饮家乡工夫茶,确也卸去不少思乡的愁绪。世人皆知潮汕人之团结,但未知其故,想来此为其因之一罢。 茶文化对人生修养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生总有着许许多多的曲折起伏,人生的道路也有着曲折和打击,那么在茶文化中,就应该对于这些曲折有所感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磨练自己的心志。来面对人生。

中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 中国茶文化起源和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 之中的。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 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 较大的争议。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东晋常璩在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 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 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 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 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 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 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对于茶文化的具体起源时间目前尚有待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极为悠久的。 目前有历史记载的茶文化发展情况始于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 都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 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 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

关于文化的作文:潮汕的茶文化

关于文化的作文:潮汕的茶文化 饮茶,几乎已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特别在潮汕地区最为盛行,潮汕的功夫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潮汕人爱饮茶,几乎到了不饮茶睡不着觉的程度。 作为一个潮汕人,我也十分爱饮茶,饮茶也成为了我闲暇之余的一种乐趣。坐在窗台上,一边品茶一边看书,便会如入无人之境,好像世界只有我\香茶和书。每每端起茶杯,香茗那种不可抵挡的扑鼻而来的香味便在我鼻子前飘荡。小啜一口,柔顺的液体在舌尖流淌,让人不想吞下。每喝一口,都会传来舌尖上味蕾一阵阵真情的致谢;“啊!好茶!好茶!”每喝一口,我都会发出由衷的感叹。我常常边看林清玄先生的散文集边品茶,都能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其实,品茶就如品味人生,只要用心体会,就会有所收获。 几年前的一天,我回到乡下度假,与母亲造访了亲戚,亲戚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对功夫茶情有独钟,我感受到了冲潮汕工夫茶独特的习俗与复杂的工序。乡下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喜欢用地道的乌龙茶招待客人,乌龙茶浓浓的香味、淳厚的茶水就像敦厚的淳朴的山里人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泡功夫茶的工序很多,先是把茶放在拳头大小的茶壶

里,冲入沸腾的山泉水,但通常泡茶是要倒掉的,因为乡下的茶是人工采摘的,纯天然的,需要将茶的道茶水倒掉,以便去除灰尘、杂质。而功夫茶更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三个杯子,杯子只有半个乒乓球大,所以茶要轮流喝。一壶香茗盛上来,先是“关公巡城”,把三个茶杯紧凑地摆成三角形,然后像关公巡营一样循环冲茶,壶中的茶快倒完时,就来一招“韩信点兵”,把剩余不多的茶以水滴为单位倒在三个杯子里,然后主人用钳子将茶杯轻轻地放在客人面前,客人方可饮用。 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独树一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闲来无事,邀三五知己煮茶论道;心情欠佳时,一杯香茗解千愁,能驱散我们的烦恼,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所以,我希望潮汕茶文化能很好地保留并传承、发扬光大。

茶文化研究综述

论文题目: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茶文化旅游在现今社会已不足为奇,本文主要通过对茶文化在不同时期发展现状和茶文化旅游在不同地域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茶文化,跟随时代脚步探索新型茶文化旅游模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发展 引言: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茶文化始于汉,盛于唐。历经千年茶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与时俱进。文章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以“茶文化”为题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文献752篇;以“茶文化旅游”为题名搜索到相关文献46篇;以“茶文化旅游发展”为题名搜索到8篇。通过剔除重复的文献和关联性不大的文献,对剩下关于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的文献重点抽样选取作为样本,进行了分析。 一、茶文化的形成的研究 (一)茶文化整体概况研究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1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茶俗的运行轨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出自唐代,源自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继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2它的发展反映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古代劳动人民探索 1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2伍国强试论中国古代茶与茶文化的研究(九江职业大学)

自然,解自然界,征服自然的伟大的创举。茶文化也是中国灿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份,茶的利用经历过食用、祭祀、药用、宫廷贵族专用及广大劳动人民饮用的发展过程,从茶到茶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社会文明的结晶。道、佛、儒教在茶文化发展中也起到极其重要有传承作用。 (二)茶文化的根源研究 近年来,关于茶文化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其中陈文华先生在茶文化方面研究着力最多,影响最大,他的《长江流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学》等代表性成果,是茶文化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学术界也有不少的相关论文发表,可谓成果丰硕。然而,对于秦汉茶文化问题,虽有相关成果发表3,但仍有讨论之余地。以往论者通常认为古代饮茶始于西汉,开始由食用转向饮用。其实不然。因此,4作者温乐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就饮茶起源问题进行再探讨。 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茶叶功用上看,有“饮用起源说”、“食用起源说”、“药用起源说”等诸说法;从饮茶时间上看,有战国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等诸说。茶起源于中国,早已被中外专家学者所公认。我国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四川一带饮茶、种茶便很普遍,茶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因此西汉说最具影响。虽然神农 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传说,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却是不争的事实。二、茶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研究 (一)不同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延续,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特点和文化含义。5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是出自唐代,源自唐代。与此同时,早在隋唐时期,我国的茶文化就已远渡重洋, 3前人成果,主要有:王玲《中国茶文化》,中国书店 1998 年第 5 版;朱自振《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 2O04 年,《中国茶文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O6年;傅荣珂的(秦汉茶饮之初探)(会议论文);徐晓村、王伟<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饮茶在 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4温乐平周秦汉茶文化再探讨(江西师范大学) 5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我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研究综述

我国茶的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 影响研究综述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叶并开始制茶、饮茶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茶叶种类不断增多,制茶技术不断进步,并且茶叶和制茶技术及其所特有的茶文化也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以韩、日、俄、英、美、法为例,最后进行对中国茶和茶文化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分析。 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饮茶,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但是中国却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其他国家的茶树、种茶及制茶技术和品茶方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中国被称作“茶的祖国”。从公元前2世纪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叶先后传播到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对人类文明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 一、茶的起源及传播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料几个阶段。吴英藩在《浅议用茶起源与发展》一文中引《神农本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充分说明了我国发现茶,利

用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五千年了。2008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学者也一致确认神农氏炎帝为中国茶文化的始祖。茶的使用价值在这片文章中也有体现,吴英藩以《晏子春秋》为据认为公元前六世纪就用茶鲜叶作菜食。林治在《中国茶道》一书中指出三国张辑在《广雅》中的有关茶的记载是我国茶叶加工、品饮及饮茶功效的最早记载。这与吴英藩的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茶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对外传播的,并且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茶的对外传播以及中外茶文化交流的论文、期刊有不少,像是何丽丽的《中国茶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齐运东的《试论清代中俄茶叶贸易》、张稚秀和孙云的《茶之西行》及《西方茶文化溯源》、李幸哲的《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杜大干的《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王春华的《中法茶文化交流探析》等。在众多资料中,以韩国、日本、俄国、英国、美国和法国为研究对象的占很大比例。 二、以韩、日、俄、英、美、法为例的研究资料整理 中国茶传入朝鲜是在唐朝时期,林治在《中国茶道》一书中以《三国史记·新罗本记》为据提出:公元828年(兴德王三年),茶种已传到朝鲜,并且就种植在“地理山”,即今韩国的庆尚南道,韩国从中国引进茶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千一百八十年。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韩国茶道也逐渐形成。丁俊之在《中、韩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提到:受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影响,韩国茶道逐渐成形,现在韩国各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茶文化历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 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 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 须细啜慢饮。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 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 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 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 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 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 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 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 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 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 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因此功 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 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 是和、敬、精、乐四趣。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 茶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趋势是销售等茶产业,同时还具备着品茶、评茶、茶赛、茶艺、茶的研究等精神文化表现。中华茶文化包括的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容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医学、保健、艺术等为一体,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经济能源、发展潜力等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润滑剂。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一个载体,她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她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精神调剂陶冶情操审美教化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是在民间土壤里发育起来,几千年来,饮茶风习在民间之盛,已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为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 根据记载,中国开始研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晋杜育的《荈赋》,唐代中期茶人和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崖石使君》,著名茶圣陆羽的《茶经》,明代茶人张源的《茶录》等,一些茶家和爱好者从事研究,并著书立传,以供后人参考研究,使之相互传承发扬光大。茶,可以提神解乏,以茶养生、自娱、敬客、赠友,完全变成一种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行为。

人类在种植、加工茶叶的辛勤紧张的劳动中,把制作出来的成果,在劳动之余或休闲时候,慢慢捂出一套泡茶和品茶的技艺。随着艺术的提高,现代的茶家们根据冲泡全过程,总结出八道程序:“白鹤沫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尝汤色、品啜甘霖。”把泡饮香茗的全过程用文字来提炼,并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层次来表现,使之更精彩生动。茶家们在泡饮时,认真讲究茶质、用水、茶具、冲泡,“水用清泉,炉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讲形、香、色(汤色)、韵。”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增进娱乐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同时,茶家们的品尝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大碗豪饮,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细品,通过品尝过程中的感受和遐想,产生审美的愉悦,进入诗化的美妙的境界句,达到哲理的高度。 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聚会的时候,用上优质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围坐在一起,或是评茶论道,或是促膝谈心,或是畅谈天下大事……;有的和着茶韵吟诗诵赋、挥毫泼墨、读书看报、自娱自乐,激励情感,心胸坦荡,受益非浅;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细品,清心无欲、抛弃烦恼、修身养息,借品茶体验和领悟清和、俭约、自尊、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过开展茶文化活动,可以激发人们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改变人们的审美态度。 从泡茶到品尝的艺术过程,人们把它归纳为“茶艺”,古代的茶家把它称为“茶道”,亦称作“茶德”。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