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

和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5、玻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

排列相似。

6、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

个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凝胶: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

硫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8、黏性: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非牛顿

流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顿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是常数,它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塑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动;即随着剪切应力或流速的增大,则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a 也随着增大。

11、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开始流动,否则物

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此性质的物质称为塑性流体。

12、触变性流体: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其黏性减少,流动性增

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流动又变得困难的现象。

13、分散体系:是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体或固体

中浮游悬浊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微粒子被称为分散相,分散的气体、固体或液体的介质被称为分散介质,也称连续相。

14、黏弹性食品:指既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这样两种特性的食

品。

15、泊松比:固体在受到轴向拉伸或压缩应力时,轴向会伸长或缩短产生轴

向应变,同时为了维持体积,径向也产生应变;对于一定的物质,其径向应变与轴向应变的比值往往是一个常数,称为泊松比,记作u。

16、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应变)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内

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蠕变:与应力松弛相反,指把一定大小的力(应力)施加于黏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

17、食品质构:ISO规定食品质构指用“力学的、触觉的、可能的话还包括

视觉的、听觉的方法能够感知的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感觉。

18、颗粒密度:指颗粒组织结构完整情况下,颗粒质量与体积之比,颗粒体

积包括颗粒内部的空隙体积;表现密度:指材料质量与包含所有空隙(既有内部封闭的空隙,也有与外界相通的空隙)的材料体积之比;堆积密度:也称容积密度,指散粒体在自然堆放情况下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19、堆积体的体积实体系数:指食品的实际体积与包含孔隙体积在内的食品

整个体积的比值;粒度分布:是以粒子群的重量或粒子数百分率计算的粒径频率分布曲线或累积分布曲线表示的,是食品和农产品物料分级的原始资料。

20、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

粗粒和细粒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又称偏析。

21、食品的电特性:是食品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在食品成分的检测分析及加

工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指食品材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处于电场中时自身所表现出的性质。

22、荧光现象:是当一种波长的光能照射物体时,可以激发被照射物发出不

同于照射波波长的其他波长的光能;延迟发光现象:是当用一种光波照射物体,在照射停止后,所激发的光仍能继续放射一段时间的现象。

二、选择、填空、判断

1、食品物性学包括: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

和热特性;食品物性学不仅包括对食品本身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而且包括食品物性学对人的感官产生的所谓感觉性质的研究;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内容:食品的力学性质、食品的热学性质、食品的电学性质、食品的光学性质。

2、食品形态主要包括液态和固态,有的食品含有大量气体;按照微观结构

有序性,分为结晶态、液晶态和玻璃态;按照力学特性,分为黏性体、弹性体、黏弹性体。

3、食品物性学特点:①是一门牵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②是一门实践性比

较强的科学,③是一门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的科学。

4、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单元——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

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成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成为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是由许多小分子单元键合而成的长链分子;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又称一级结构,远程结构又称二级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又称三级结构或更高级结构。

5、键合力为主价力,非键合力为次级力;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

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非键合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疏水键、空间力和排空力;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对于高聚物来说,分子链之间的次级力具有加和性,所以分子链间的次级力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6、线形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如果主链上每个单键的内旋转都

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成为自由联结链,它可采取的构象数将无穷多,且瞬息万变,这是柔性高分子链的理想状态;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σ单键;高分子可能通过各种键能形成支化、交联和三维结构的高分子,其柔软性和溶解性都受到影响,甚至失去。

7、物质内部的质点(分子、原子、离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可分为:近程

有序、远程有序;聚集态分类:气态、液态、结晶态、液晶态、玻璃态。

8、在热力学上,结晶态是稳定的形态;结晶态食品:如脂肪;晶核生成是

结晶过程的起点,分为均相成核和导相成核两种;液晶态分为热致型和溶致型两种;液晶态食品包括: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玻璃态与液态主要区别在于黏度,玻璃态黏度非常高,以至于阻碍了分子间的相对流动,在宏观上近似于固态,因此玻璃态也被称为非结晶态或过饱和液态,是没有发生相变的固液转换;玻璃态从动力学上是稳定的,但从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9、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方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机械热分析法、Gordon-Taylor 经验公式法;食品中主要包括粒子凝胶和聚合物凝胶两种类型;在食品材料中,多糖分子和某些线形蛋白质分子可能形成聚合物凝胶;球状蛋白、脂肪晶体和乳化液滴等都可能形成粒子凝胶;多糖凝胶:淀粉、琼脂、海藻胶、卡拉胶、瓜儿豆胶、阿拉伯胶、还原胶、果胶等。

10、 体相水包括:滞化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流动水三种;食品力学的中心是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的基础是流体力学和黏弹性理论,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

11、 黏性主要分为:剪切黏度、延伸黏度、体积黏度;应力的三种形式:(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简单拉伸、简单剪切、简单压缩;液体又可分为两大类: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具有弹性的黏性流体归属于塑性流体;牛顿流体的特征: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黏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12、 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按其黏度与时间的关系被分为两类:①非时变性流体:包括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塑性流体;②时变性流体:包括触变性流体、流凝性流体。

13、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1-?=n a K εη(01,a η随ε的增大而减大,表现为剪切变稠。

14、 假塑性流体最主要的特征:表现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较大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显示剪切变稀的性质;胀塑性流体最主要的特征: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黏度逐渐增加,显示剪切变稠的性质。

15、剪切应力的极限值定义为屈服应力,使物体发生流动的最小应力;触变

性流体的机理: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粒子之间形成的结构受到破坏,导致黏性减少,当作用力停止时粒子间结合构造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流凝性流体与胀塑性流体的区别在于:流凝性流体在撤去外力后缓慢恢复而胀塑性流体是瞬时恢复的。

16、按照分散程度的高低,分散体系可分为如下三种:分子分散体系、胶体

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黏弹性食品的流变特性分类:线性黏弹性和非线性黏弹性;食品物质的断裂形式可分为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虎克定律:在弹性的极限范围内,物体的应变与应力的大小成正比,F=kd。

17、弹性变形可归纳为以下3种:①受正应力作用产生的轴向应变,②受表

面压力作用产生的体积应变,③受剪切压力作用产生的剪切应变;静态流变参数的实验方法:压缩实验、穿孔实验、挤出实验、弯曲与断裂实验、剪切实验;静态黏弹性测定的局限性:静态测定时,由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对易流动的物质,流动会持续下去,很难测定它的弹性;动态黏弹性:给黏弹性体施加于振动、或施以周期变动的应力或应变时黏弹性体所表现出的黏弹性质;动态黏弹性测定方法:正弦波应力应变试验(谐振动测定方法、共振实验、脉冲振动试验等。

18、食品质构的评价术语:①hardness:硬度,表示使物体变形所需要的力;

②cobesivenness:凝聚性,表示形成食品形态所需内部结合力的大小;③

brittleness:酥脆性,表示破碎产品所需要的力;④chewiness:咀嚼性,表示把固态食品咀嚼成能够吞咽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和硬度、凝聚性、弹性有关;⑤gumminess:胶粘性,表示把半固态食品咀嚼成能够吞咽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和硬度、凝胶性有关;⑥viscosity:黏性,表示液态食品受外力作用流动时分子之间的阻力;⑦springiness:弹性,表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⑧adhesiveness:黏附性,表示食品表面和其他物体(舌、牙、口腔)附着时,剥离它们所需要的力;

⑨granularity:粒状性,表示食品中粒子的大小和形状;⑩conformation:

组织性,表示食品中粒子的形状和方向;?moisture:湿润性,表示食品吸收或放出的水分;?fatness:油脂性,表示食品中脂肪的量及质。

19、食品质构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验和仪器测定两种,仪器测定方

法分为:基础力学测定法、半经验测定法和模拟测定法。

20、规则食品的长是指食品平面投影图中的最大尺寸,宽是指垂直于长度方

向的最大尺寸,厚则为垂直于长和宽方向的直线尺寸;边长为1的正立方体,其体积等于直径为1,24的圆球体积,所以1.24就是推导出来的等体积球直径;类球体通常用圆度、球度、曲率半径来定量描述;体积的测量方法:包括密度瓶法、台秤称量法、气体排除法。

21、食品内空隙包括三种类型:(封闭的内部空隙)封闭孔,(一端封闭,另

一端与外界相通)盲孔,(完全贯通食品的空隙)贯通孔;散粒物料一般具有以下特性:①摩擦性,②流动性,③在一定范围内其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④对挡护壁面产生压力,⑤抗剪的能力取决于作用的垂直压力,⑥不能或不大能抵抗拉力,⑦颗粒间存在间隙,可充填空气、水或胶质;⑧粉尘爆炸性。

22、散粒物体的摩擦角一般有四种:休止角、内摩擦角、壁面摩擦角和滑动

摩擦角;散粒体的变形包括结构变形和弹塑性变形两种基本形态;根据离析的机理,分为附着离析、填充离析和滚落离析三种形态。

23、一般来说热扩散系数是根据比热容、热导率和密度计算而得,也可用实

验测量;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原理)在样品和参照物同时程序升温或降温并且保持两者温度相等的条件下,测量流入或流出样品和参照物的热量差与温度的关系;(组成)温度程序控制系统、测量系统、数据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透射电镜:接受透射电子成像,扫描电镜:接受二次电子成像。

三、简答

1、食品物性学研究目的:①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②对

食品的感官评定和客观评价建立相关方法,③通过对食品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的微观和宏观反映;④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⑤为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发挥食品的嗜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⑥为研究食品分子提供实验依据。

2、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和发展:①食品物性学最早起源于对食品黏弹性理论

的研究,②本世纪随着面包制作工业化的发展,在欧美等国开始的,在二

战后食品物性学迅速建立并发展起来;③在食品物性学中,发展最早的是食品力学方面的研究;④食品力学的中心食品流变学。

3、玻璃化转变机理:(自由体积理论)①材料体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被分子占据的体积,称为已占体积,另一部分是未被占据的体积,有分子间的孔穴组成,称为自由体积;②自由体积给分子或分子链段的移动提供空间,③当材料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分子或分子链段有足够的能量和自由体积空间用于构象调整甚至移动,宏观上表现为很高的弹性,称为橡胶态;④当材料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自由体积显著减少,分子或分子链段没有足够的空间,其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被冻结,宏观上表现为很高的硬脆性,称为玻璃态;⑤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4、水具有低粘度和较好流动性的根本原因:①水分子团是一种多孔隙的动

态结构,每个水分子在结构中稳定的时间仅在12

10 S左右;②在极短的时

间内,于其平衡位置振动和排列,并不断有水分子脱离和加入分子团。5、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由热力学可知,水与非极性物质混合时,

将增大水的界面自由能,使体系不稳定,为此,体系向着降低自由能的方向发展,减少水与非极性物质的接触面积,最终形成笼状结构;?由于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于水中,在疏水性作用下,使蛋白质折叠,并将大部分疏水性残基隐藏在折叠结构内部;?疏水性作用被认为是维持球状蛋白质的立体结构、生体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6、食品流变学的研究目的:?、食品流变学可用于对食品的半成品及成品

的质量控制,也可用于控制生产过程;?、食品加工中有许多操作都直接与流变学性质有关,如混合、搅拌、筛分、压榨、过滤、成型、喷雾等,研究和掌握加工对象的流变特性,就成了食品工程特性和单元操作的基础;?、流变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与加工有关的工艺设备设计开发;?、与感官评定相结合,定量地评定食品的品质,鉴定和预测顾客对某种食品是否满意;?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利用调节中间产品的流变特性方法可达到调节食品组织结构的目的,可用于食品产品货架期的预测,为研究食品分子论提供实验依据。

7、分散体系的一般特点:①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和分散相都以各自独立

的状态存在,所以分散体系是一个非平衡状态;②每个分散介质和分散相之间都存在着接触面,整个分散体系的两相接触面面积很大,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8、食品的变形:(记图)L称弹性极限点: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力与变形成

正比,比例系数称弹性模量;当去掉载荷后,试样马上恢复到原样;Y为屈服点:屈服点是当载荷增加,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应力不再增加,而应变依然增加时的应力点,达到屈服点后,食品材料的一部分结构单元被破坏,开始屈服并产生流动,发生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超过屈服点后增加应变时应力并不明显增加,这个阶段称为塑性变形。继续增加应变,应力也随之增加,达到R点时,试样发生大规模破坏,R点称为断裂点,它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断裂极限。

9、黏弹性的力学模型:(单要素模型)?、虎克模型:(代表弹性)虎克模

型代表完全体的力学表现,即加上载荷的瞬间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形,变形大小与受力大小成正比;?、阻尼(黏壶)模型:(代表黏性)阻尼模型瞬时加载时,阻尼体即开始运动,当去载时,阻尼模型立刻停止运动,并保持其变形,没有弹性恢复;?、滑块模型:滑块模型不能独立地表示某种流变性质,它常与其它流变元件组合,表示有屈服应力存在。(记图)10、食品质构的研究目的:①解释食品的组织和结构特性,②解释食品在

贮藏、加工、食用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③提高食品的品质及嗜好特性,④为生产功能性好的食品提供理论依据,⑤明确食品物性的仪器测

定和感官检验的关系。

11、电特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电磁波应用:1~1000mm,微波,包

括微波加热、微波萃取、微波杀菌;0.78~1000um,红外线,红外线杀菌;

200~400nm,紫外线,包括紫外杀菌、紫外保鲜;?、静电场应用:清洗净化、静电分离、改质、防腐、保鲜、干燥等;?、直流电应用:电深透、电泳、点浮选。

12、微波加热的优点:①由于它对不吸收微波的玻璃、塑料等介质穿透性极

好,可使能量直接达到食品内部一定深度,所以只要选择适当的频率、电压,就可以实现对容器内食品的迅速加热或大块食品的内部均匀加热;②微波可把能量直接传给食品内部,尤其是食品内部的水,这就可使食品内的水分在极短时间内升温甚至汽化,大大加快干燥速度或使食品膨化。13、利用光学特性对食品进行品质检测的优点:?、根据食品的力学性质可

对食品品质进行测定,但这些测定一般费工时,且多为破坏性测定,取样的食品往往受力或变形后不能再利用,所以在生产线上很难实现全面、迅速的检测;?、反射光提供了食品表面特征的信息,如颜色、表面缺陷、病变和损伤等;?、光的吸收和折射则是食品内部结构组成、内部颜色和缺陷等信息的载体;对食品光学性质的测定,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对食品快速、无破坏、无损伤检测。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食品物性学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食品物性学:就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与 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就是具有一定 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与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5、玻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 相似。 6、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个 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凝胶:就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 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8、黏性:就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非牛顿流 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顿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就是常数,它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塑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食品物性学各章复习问题汇总

食品特性学复习题汇总 第1章绪论 1.试举例讨论利用食品物性测定替代感观评定或化学这分析确定食品品质的一般方法。 2.是否总是可以利用某些物理性质来直接评价新开发食品品质? 3.食品物性学特点? 4.为什么要研究食品物性? 第2章质量几何相关特性 1.质量几何相关特性在食品行业有何应用? 2.食品物料常见主要规则体用什么特征尺寸? 3.一般果蔬特征尺寸长度指什么? 4.什么叫粒度? 5.球形体颗粒粒度是什么? 6.非球形体颗粒的粒度是什么? 7.什么叫当量粒径? 8.一般有哪些形式的当量粒径?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9.球体的球形度是多少?立方体的球形度是多少? 10.相同体积的球体比表面积大?还是立方体的比表面积大? 11.一般粉粒物料的球形度范围是多少? 12.粒度分布可用什么形式表示? 13.常见粒度分布有哪两大类? 14.粒度的积累分布有哪两类? 各自的含意是什么? 15.粒度的频率分布与积累分布的关系如何? 16.粒度分布可有哪些测定方法? 17.什么叫格林粒径?它是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18.如何利用筛分法测量粉体粒径分布?可以得到哪些粒径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9.从测量原理来分析, 筛分法和沉降法首先得到的是什么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还是积累分 布? 20.常见粒度分布函数有哪些? 21.罗拉分布是积累分布还是频率分布?什么叫颗粒的罗拉平均粒度? 22.常见平均粒度有哪几种? 23.粒度分布中通常有哪些重要指标?什么叫中径?模径?及D97? 24.颗粒体的体积有哪些常见测量方法? 25.什么叫真实密度?表观密度?松密度?一般而立,对于同种产品这三种密度的大小次序如 何? 26.什么叫空隙度? 27.表观密度有哪些测量方法?在什么场合下测量到的是真实密度?

概率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第一节基本概念 随机实验:将一切具有下面三个特点: (1)可重复性 (2)多结果性 (3)不确定性的试验或观察称为随机试验,简称为试验,常用表示。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情(结果)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不可能事件:在试验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记为。必然事件:在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情,记为Ω。 样本点:随机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记作ω.样本空间:所有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样本空间用Ω表示.一个随机事件就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基本事件—单点集,复合事件—多点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当且仅当该事件所包含的一个样本点出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就是集合的关系和运算)包含关系:若事件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B 包含A,记为,则称事件A与事件B 相等,记为A=B。 事件的和:“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是一事件,称此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事件的积:称事件“事件A与事件B 都发生”为A 或AB。事件的差:称事件“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记为A-B。用交并补可以表示为互斥事件:如果A,B两事件不

能同时发生,即AB=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事件或互斥事件。互斥时可记为A+B。对立事件:称事件“A不发生”为事件A 的对立事件(逆事件),记为A 。对立事件的性质:事件运算律:设A,B,C为事件,则有: (1)交换律:AB=BA,AB=BA A(BC)=(AB)C=ABC (3)分配律:A(BC)=(AB)(AC)ABAC (4)对偶律(摩根律): 第二节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公理化体系:第三节古典概率模型1、设试验E 是古典概型,其样本空间Ω个样本点组成.则定义事件A 的概率为的某个区域,它的面积为μ(A),则向区域上随机投掷一点,该点落在区域假如样本空间Ω可用一线段,或空间中某个区域表示,则事件A 的概率仍可用上式确定,只不过把μ理解为长度或体积即可.第四节条件概率条件概率: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记作乘法公式: P(AB)=P(B)P(A|B)=P(A)P(B|A)全概率公式:设第五节事件的独立性两个事件的相互独立:若两事件A、B 满足P(AB)=相互独立.三个事件的相互独立:对于三个事件A、B、C,若P(AB)=相互独立三个事件的两两独立:对于三个事件A、B、C,若P(AB)=两两独立独立的性质:若A 均相互独立总结: 1.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其与独立性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具有独立性的场合,它将扮演主要的角色。 2.乘法公式、全概公式、贝叶斯公式在概率论的计算中经常使用,应

最新整理食品物性学试卷电子教案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 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 力 B 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 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 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 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 C ),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 C) A 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 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 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 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 D) A 硬性 B 强度 C 脆性 D 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 ( C) A 玻璃态 B 高弹态 C 挤压态 D 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13.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根据流动性包括---------,-----------,--------------(液态,固态,半固态) 14.方便米饭复水时,水温要达到--------以上才能软化,且该温度低则方便米饭性能好。(Tg) 15.用dsc研究酒的熟化程度时,-55度为水-乙醇复合物的融化峰,酒的刺激性越小,成熟度越高则峰--------(越大) 16.在研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中,峰面积代表-----,反映变性-----------(焓变,程度) 17.分子获得能量按一定结构排序,释放潜热,形成---------(晶体) 18.研究食品的物性学的方法可根据流动性,---------,物系组成,化学成分或-----------来分(状态,综合应用) 19.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 20.L*a*b表色系中+a表示-------,-b表示--------(红色,蓝色)

概率论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总结 目录 一、前五章总结 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 (1)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 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0)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3) 第五章极限定理 (18) 二、学习概率论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20) 一、前五章总结 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 第一节:1.、将一切具有下面三个特点:(1)可重复性(2)多结 果性(3)不确定性的试验或观察称为随机试验,简称为试验,常用 E表示。 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情(结果)称为随 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试验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记为Ф。 必然事件:在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情,记为S或Ω。 2、我们把随机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记作e 或ω. 全体 样本点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用S或Ω表示.

一个随机事件就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 基本事件—单点集,复合事件—多点集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当且仅当该事件所包含的一个样本点出现。 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就是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 3、定义:事件的包含与相等 若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B包含A,记为B?A 或A?B。 若A?B且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为A=B。 定义:和事件 “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是一事件,称此事件为事件 A与事件B的和事件。记为A∪B。用集合表示为: A∪B={e|e∈A,或e∈B}。 定义:积事件 称事件“事件A与事件B都发生”为A与B的积事件,记为A∩ B或AB,用集合表示为AB={e|e∈A且e∈B}。 定义:差事件 称“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这一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差 事件,记为A-B,用集合表示为 A-B={e|e∈A,e?B} 。 定义:互不相容事件或互斥事件 如果A,B两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AB=Φ,则称事件A与事件 B是互不相容事件或互斥事件。 定义6:逆事件/对立事件 称事件“A不发生”为事件A的逆事件,记为ā。A与ā满足:A ∪ā= S,且Aā=Φ。

食品物性学试卷

食品物性学试卷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食品物性学(卷一)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 C),化合物成分( 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 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食品物性学

1.名词解释:食品物性学 2.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食品胶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2.非牛顿流体的分类有哪些? 3.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征及特性曲线。 4.黏弹性体的特点有哪些? 应用质地学基础知识写出对冰激凌、羊肉、苹果、薯片的感官评价结果。 如何正确对食品的质地进行分析?(对食品质地的评价方法有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分别介绍其方法及特点,能列举3-4种测定仪器。) 1.影响水分子团构造的因素有哪些?功能性水具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 3. 影响液体黏度的因素有哪些? 4. 测定泡沫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哪些? 1.固态与半固态食品按组织形态可分为哪几种?每种分别列举3-4种食物,及其常用的物性测定仪器或指标。 2.烹饪时,蔬菜经加热、煎炒等处理,有的还能保持脆性,有的则很容易软化,试分析原因。 3.膨化干燥法有哪些膨化设备,膨化原理是什么,可用到哪些食品中? 4.粉体食品摩擦角指的是什么,有哪几种? 食品颜色的测定方法和仪器有哪些? 举例说明食品光学性质有哪些应用? 举例说明食品热物性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电特性的意义有哪些? 利用食品电特性加工的课题有哪些? 举例说明食品电物性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1、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充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 和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品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品态:分子问儿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品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令 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助). 5、破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 排列相似. 6、粒子故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能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 个粒子国再与另外的粒子国发生凝握时又会形成更大的较子团,最后形成 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磁胶:是由细而长的线形而分子,通过共价健,氨健、盐桥、= 依健、微品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格结构形态。 8、热性: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休,流功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模流体;非牛根 流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领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是常数,它随剪切 连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型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二 食品的主要形态和物理性质

2 食品的主要形态和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的作 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2.静电力:是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3.诱导力:是极性分子与其他分子(包括极性分子和非极 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4.色散力:一切分子的作用力。*****键合力(分子内) 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次级键(分子间的力,又称次价力,具有*加和性*)包括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和疏水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共价键和氢键都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5.链段:指高分子链中划分出来的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单 元。 6.末端距:指分子链两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r,表示高分 子链柔性。*****分子链柔性越好,末端距越短。 7.内聚能:1 mol的聚集体气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8.分散体系: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 液体或固体中悬浮的系统。

9.乳胶体: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一方为微小液滴,分 散在另一方液体的胶体中。 二问答题 1.食品形态结构在微观上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 点? 答:气态,液态,结晶态,液晶态,玻璃态。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近程无序远程无序; 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结晶态:三维远程有序; 液晶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相当有序,在某方向上接近于晶态,有一定的流动性; 玻璃态:与液态相似,黏度大。 2.食品中水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离子,亲水溶质,非 极性物质) 答:水与离子形成水-离子键,键能远大于氢键,使分子流动性下降;水与亲水溶质形成水-溶质氢键,键能远小于水-离子键,与氢键相似;水与非极性物质混合时,形成笼状结构,增大水界面自由能,使体系不稳定。 3.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疏水性的水合物) 答:陈酒在杯中显得黏,酒精挥发也慢一些,酒在长期存放中,水分子与乙醇分子形成了疏水性的水合物,因此口感温和,没有即时调制的酒那么辣。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性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图书): 《食品物性学》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09年08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云飞。 本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写,在改写过程中,参阅国外近几年发表或者出版的相关教材、专著和学术论文,在理论、实验等方面丰富了教材内容,并增加了物性分析与微观成像一章。 内容简介: 食品物性学重点讲述食品和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如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和热特性等。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进而影响食品的流变性、粘弹性、凝聚性、附着性、质构和口感;影响食品某些组分的扩散性、松弛性和质量稳定性,与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影响食品对环境光、电、热的反应,与食品分析检测相关联。 本书特点: 1、本书以食品质构与流变特性为主体,详细论述了非牛顿流体的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固态、半固态以及粉末食品的力学模型;结合食品质构分析,较全面地反映了食品在加工、流通和食用过程中的力学问题,论述了食品的热物性、光电物性和形态问题。 2、本书在汲取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上,配以丰富的实验案例和例题,突出技术实用性和理论分析方法,使用单位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技能之间选择侧重点。本书既可以作为研

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生教材,在理论与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目录: 1 绪论 1.1 食品形态 1.2 食品质构 1.3 质构描述 1.4 食品流变特性 1.5 光、电、热特性 1.6 食品物性与微观结构 1.7 本课程的目的与特点 2 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 2.1 微观结构与作用力(micro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s) 2.2 聚集态结构与内聚能 2.3 食品中的水分 2.4 食品分散体系(dispersion system) 2.5 动物肌肉组织 2.6 植物细胞组织 3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3.2 剪切黏度的影响因素 3.3 流变参数实验确定方法

食品物性学期末总复习

食品物性学期末总复习 填空题: 1.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2.离子键又称盐键或盐桥,它是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吸引力与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点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而且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非键合原子间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和其它作用力(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疏水键、空间力、排空力)。 4.键合原子间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力。 5.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单键。 6.聚集态主要有哪几种:气态、液态、结晶态、液晶态、玻璃态(无定形)。 7.玻璃化转变温度确定方法: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动态机械热分析法(DMTA)和Gordon-Taylor 经验公式法。 8.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占动物体总蛋白的20%~25%,对肉的嫩度有很大影响。 9.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果胶质和半纤维素,有些还含有木质素、疏水的角质、木栓质和蜡质等成分。 10.黏弹性食品是指具有固体的弹性又具有液体的黏性这样两种特性的食品。 11.麦克斯韦模型由一个弹簧和一个黏壶串联组成,形象地反映应力松弛过程。 12.开尔文模型由一个弹簧和一个黏壶并联组成,描述食品的蠕变过程。 13.食品质构研究方法有仪器测定和感官检验两种方法 14.颗粒密度指颗粒组织结构完整情况下质量与体积之比。与水分含量有关。表观密度指材料质量与包含所有孔隙的材料体积之比。 15.评价复水性优劣往往采用可湿性、下沉性、可分散性和可溶性。 16.食品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但与组成成分有关,而且与组织结构、孔隙大小、孔隙形状、孔隙分布、孔隙填充物质等有关。 17.远红外辐射对食品中水和其它物质分子的特殊振动效果,还是促进分子间互相结合,交联的动力,对食品的熟成(陈化)有一定作用 18.反射光提供了食品表面特征信息,如颜色、表面缺陷、病变和损伤等,而光的吸收和透射则是食品内部结构组成、内部颜色和缺陷等信息的载体。 19.光在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可以决定溶液的浓度,这就是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名词解释: 1.橡胶态:分子或分子链段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当材料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分子或分子链段有足够的能量和自由体积空间用于构想调整甚至移动,在宏观表现为很高的弹性,称为橡胶态。 2.玻璃态:分子或分子链段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当温度低于某一值时,自由体积显著减少,分子或分子链段没有足够的空间,其运动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被冻结,在宏观表现为很高的脆弱性,称为玻璃态。 3.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所对应的温度。 4.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粒子随机发生碰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个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会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5.聚合物凝胶:聚合物凝胶都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6.乳胶体:一般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方为微小的液滴,分散在另一方液体的胶体中。 7.应力松弛:指试样瞬间变形后,在应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过程。

概率论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第一节 基本概念 随机实验:将一切具有下面三个特点:(1)可重复性(2)多结果性(3)不确定性的试验或观察称为随机试验,简称为试验,常用 E 表示。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情(结果)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试验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记为Ф。 必然事件:在试验中必然出现的事情,记为Ω。 样本点:随机试验的每个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记作ω. 样本空间:所有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用Ω表示. 一个随机事件就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基本事件—单点集,复合事件—多点集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当且仅当该事件所包含的一个样本点出现。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就是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包含关系:若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则称B 包含A ,记为A B ?或B A ?。 相等关系:若A B ?且B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为A =B 。 事件的和:“事件A 与事件B 至少有一个发生”是一事件,称此事件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和事件。记为 A ∪B 。 事件的积:称事件“事件A 与事件B 都发生”为A 与B 的积事件,记为A∩ B 或AB 。 事件的差:称事件“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记为 A -B 。 用交并补可以表示为B A B A =-。 互斥事件:如果A ,B 两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AB =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事件或互斥事件。互斥时B A ?可记为A +B 。 对立事件:称事件“A 不发生”为事件A 的对立事件(逆事件),记为A 。对立事件的性质: Ω=?Φ=?B A B A ,。 事件运算律:设A ,B ,C 为事件,则有 (1)交换律:A ∪B=B ∪A ,AB=BA (2)结合律:A ∪(B ∪C)=(A ∪B)∪C=A ∪B ∪C A(BC)=(AB)C=ABC (3)分配律:A ∪(B∩C)=(A ∪B)∩(A ∪C) A(B ∪C)=(A∩B)∪(A∩C)= AB ∪AC (4)对偶律(摩根律):B A B A ?=? B A B A ?=? 第二节 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公理化体系: (1)非负性:P(A)≥0; (2)规范性:P(Ω)=1 (3)可数可加性: ????n A A A 21两两不相容时

食品物性学试卷

食品物性学试卷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品物性学(卷一) 一.填空题。 1.色彩三要素不包括以下那一项(D) A.色相 B.明度 C.饱和度 D.透明度 2.在食品的表色系中,b*代表(C) A、红绿度B绿黄度C黄蓝度D蓝红度 3.应力曲线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反映下列哪一项指标(D) A力B变形C时间D速度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只有极性分子(基团)才能发生取向极化 B分子(基团)的偶极矩等于所有键距的代数和 C交联、取向或结晶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加,ε增加 D物料表面的能量密度最小 5.用分光光度计可以测出液体吸收(C),化合物成分(C),以及食品中某些呈色物质(C) A特定频率,液体质量,含量

B特定频率,液体浓度,结构 C特定波长,液体浓度,含量 D特定波长,液体质量,结构 6.下列哪项不是力学性质的表征(D) A硬性 B强度 C脆性 D弹性 7.三力学状态不包括(C) A玻璃态 B高弹态 C挤压态 D黏流态 8.静电场在食品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的(C) A、清洗净化 B、分离 C、电泳 D、改质 9.决定物料抵抗塑性变形能力的力学性质是(B)

A强度B硬度C韧度D脆性 10.基本的受力-变形方式,不包括:(D) 简单拉伸 简单压缩 简单剪切 简单变形 二.填空题。 1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食品原料及其加工过程中--------,-----------,--------------,-----------的一门科学。(力学性质,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12.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潜热,相变,传热,温度,--------(焓) 13.食品物性学研究方法根据流动性包括---------,-----------,--------------(液态,固态,半固态) 14.方便米饭复水时,水温要达到--------以上才能软化,且该温度低则方便米饭性能好。(Tg) 15.用dsc研究酒的熟化程度时,-55度为水-乙醇复合物的融化峰,酒的刺激性越小,成熟度越高则峰--------(越大) 16.在研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中,峰面积代表-----,反映变性-----------(焓变,程度)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理性质:以食品(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食品的物理性质:这是一门研究食品(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的科学。8.7.8.7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8.7.8.7 1.食品本身的理化特性分析8.7.8.7 2.人类感官生产的感官特性研究从加工的角度看,一次产品加工一次,例如用作食用油,糖,奶粉,面粉和其他食用油,糖,奶粉,水产品以及其他食用油,糖,奶粉,面粉和半成品,例如面团,面包,糕点,果汁等米粉和其他半成品以及面团,面包,蛋糕,果汁,米粉等制成品可以分为无机,有机和多孔结构。它们可以分为无机,有机和多孔结构。从食物形式上讲,它们可以分为液体,凝胶,细胞,纤维和多孔食物。食品的机械性能是指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和破裂的规律,以及机械性能与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1,食品的机械性能是指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和破裂的规律,以及它们与感官评价之间的关系。8.5感觉评估的重要内容;8.5与食物的生化变化和变质密切相关;8.5与食品加工密切相关。食品的电性能主要是指食品及其原料的电和介电性能,以及其他电磁和物理性能。它主要是指食品及其原料的电和介电特性,以及其他电磁和物理特性。研究领域:1.食

品质量监测(无损检测)。2.电磁物理处理(静电场保存,微波加热,电渗脱水等)电磁物理处理(静电场保存,微波加热,电渗脱水等)3.食品的热特性为了改善商品化和保存和现代食品的循环功能,加热,冷却和冷冻已成为食品加工的最基本方法。为了改善现代食品的商品化,保存和流通功能,加热,冷却和冷冻已成为食品加工的最基本方法。8.7.8.7主要研究食品加工中的比热容,潜热,相变定律,传热定律和温度相关的热膨胀定律。主要研究对象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比热容,潜热,相变定律,传热定律和温度相关的热膨胀定律。目的是提高食品质量。食物的光学特性是指食物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感觉响应。它是指光的吸收和反射以及食物物质的感官反应特性。8.7.8.7领域:(糖(a)(糖可用于通过光学特性(糖度计,酸度计等)确定食物成分);b)研究食物的颜色(判断新鲜度,成熟度,食品质量,cr-300色差很小,是对食品颜色的研究(判断食品的新鲜度,成熟度,食品质量等)结论食品物理性质的历史相对较短,研究对象很多,系统也很复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第二章食品的机械基础食品的机械基础食品的

食品物性学复习

食品物性学课后习题汇总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s 考试占总分的40%;题型:名词解释(每题3分,24分);判断(每题1分,15分);填空(每题0.5分,14分);简答与分析题(9题,47分)。 1.1 食品物性学的概念及其影响作用? 食品物性学是讲述食品和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如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和热特性等。 影响作用:上述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进而影响食品的流动性、凝聚性、附着性、质构和口感;影响食品某些组分的扩散性、松弛性和质量稳定性,与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影响食品对光、电、热的反应,食品分析检测相关联。 1.2 食品物性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食品的形态、食品的质构及其描述、食品的流变特性、光电热特性、食品物性和微观结构等方面。 1.3 食品物性学的主要特点? 食品物性学的研究材料相当复杂,有些是生命的活体,有些是特殊组织结构的物质,高分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混杂。还与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许多课程有联系。 2.1 食品结构、形态和基本物理特性的相关概念? (1)食品微观结构(三种), 分子结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高分子结构:由许多小分子单元键合而成的长链状分子。 (2)食品微观形态(五种)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不但远程无序,近程也无序。 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 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液晶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相当有序,在某方向上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玻璃态(无定形):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的排列相似。是一种过渡的、热力学不稳定态。 (3)食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单体尺寸、综合尺寸、外观形状、面积、体积、密度、孔隙率等。 2.2 分子作用力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对食品物性有何影响? 分子内原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推拒力。键合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引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力和其他作用力。当原子间或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呈现推拒力。分子内原子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推拒力随他们的距离而改变,当吸引力和推拒力达到平衡时,就形成平衡态结构。 2.3 从分子水平上如何解释食品的柔性? 食品柔性主要从食品中的高分子链解释,在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这是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如果高分子主链上没有单键,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是确定的,即只存在一种构象,这种分子就是刚性分子。如果主链分子上的每个单键内旋转都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称为自由联结链。它可采取的构象将是无穷多,且瞬息万变,这是柔性高分子链的理想状态。

食品物性学复习总结说课材料

食品物性学复习总结

(内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由于没有重点和PPT,只能总结到这一步了,重在理解!)(通宵做的,有不对的地方,改正一下) 第一章绪论 1食品物性学的概念及其影响作用? 食品物性学重点讲述食品和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如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和热特性等。 影响作用:上述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进而影响食品的流动性、凝聚性、附着性、质构和口感;影响食品某些组分的扩散性、松弛性和质量稳定性,与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影响食品对光、电、热的反应,食品分析检测相关联。 2食品物性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食品的形态、食品的质构及其描述、食品的流变特性、光电热特性、食品物性和微观结构等方面。 3食品物性学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所涉及内容与高分子物理有很多相似之处,食品物性学的研究材料相当复杂,有些是生命的活体,有些是特殊组织结构的物质,高分子和小分子物质的混杂。本课程还与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许多课程有联系。 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和物理性质 1.食品微观结构(三种),微观形态(五种)的基本概念 分子结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高分子结构:由许多小分子单元键合而成的长链状分子。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不但远程无序,近程也无序。 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 结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液晶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相当有序,在某方向上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玻璃态(无定形):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的排列相似。是一种过渡的、热力学不稳定态。 2.食品微观作用力与食品宏观物性的关系 分子内原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推拒力。键合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引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力和其他作用力。党原子间或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呈现推拒力。分子内原子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推拒力随他们的距离而改变,当吸引力和推拒力达到平衡时,就形成平衡态结构。 3.食品基本物理特性的含义? 颗粒食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单体尺寸、综合尺寸、外观形状、面积、体积、密度、孔隙率等。 4.举例说明食品基本物理特性的描述方法 通常用圆度和球度来定量描述类球状食品;曲率半径也是表征物体形状的一个重要参数; 圆度:表示类球体的棱角锐利程度的一个参数,有多种表示方法。其中一种表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 1. 触变性: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粘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现象(45页)。 2. 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不变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72页)。 3. 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粘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72页)。 4. 食品感官检验: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106页)。 5. 散粒体的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料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171页)。 7. 假塑性流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42页)。 8.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塑性流体(44页)。 9. 分辨阈:指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110页)。 10. 刺激阈:指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0页)。 11. 食品分散体系:(32页) 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 1. 构成物质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4页) 2. 食品材料的质构和流变性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键合原子间的吸收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收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它作用力。(5页) 3.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5页) 4. 蛋白质构象容易发生变化,是由于连接氨基酸的肽键键能较高。 5.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诱导力:当极性分子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时,其它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其它分子的诱导偶极之间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食品物性学期末题汇总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食品物性学? 定义: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 ( 包括食品原料) )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的一门学,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影响食品质构特性,影响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食品分析检测。 2.食品物性学的“指纹”概念 (1)食品自身表现的物理性质 (2)物理因子对食品各种性质的影响 (3)食品检验的物理方法 (4)食品加工的物理方法 (5)食品物性对加工的影响 (6)食品物性对消费感官嗜好及选购的影响 3.研究食品物性学的目的 (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 (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 (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化 (4)为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嗜好性提供科学依据 (5)为研究食品分子论提供实验依据 (6)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章 1.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单元( ( 原子或分子) ) 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分子结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2.键合力:又称盐键或盐桥,它是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吸引力与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质点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在溶液中吸引力随周围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大而降低。——库伦定律 (1)在近中性环境中,蛋白质分子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正电荷,二者之间可形成离子键。 (2)离子键平均键能为20kJ/mol 3.范德华力

4.高分子链结构与柔性

高分子链在绕单键内旋转时可导致高分子链构象的变化,因为伴随着状态熵增大,自发地趋向于蜷曲状态,这种特性就称为高分子链柔性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含有许多可以内旋转的σ单键 自由联结链:线形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如果主链上每个单键的内旋转都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称为自由联结链。它可采取的构象数将无穷多,且瞬息万变。这是柔性高分子链的理想状态。 实际:高分子链中,键角是固定的。 就碳链而言,键角为109°28′,所以即使单键可能自由旋转,每一个键只能出现在以前一个键为轴,以 2θ(θ=π-109° 28′)为顶角的圆锥面上。 如果高分子主链上没有单键,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是确定的,即只存在一种构象,这种分子就是刚性分子。 5.影响高分子柔性的因素 (1)如果高分子主链上虽有单键但数目不多,则这种分子所能采取的构象数也很有限,柔性不大。 (2)另外,影响高分子柔性的因素还包括主链成分、取代基的数量、取代基的体积和极性,以及温度等 (3)键越长,键角越大,链的柔性也越好 (4)取代基数越大,数量越多,极性越强,链的柔性越差 (5)如果主链上含有芳香环或杂环成分,由于环的结构体积大,电子云密度高、色散力,阻碍了主链单键的内旋转,链的柔性也越差。 6.食品形态微观结构 按分子的聚集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 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即在1- -2 分子层内排列有序),而远程无序;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不但远程无序,近程也无序; 玻璃态(无定形):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无远程有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相同。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 凝胶态:有一定尺寸范围的粒子或者高分子在另一种介质中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形态,或者说另一种介质(例如:水、空气)填充在网络结构中。 粒子凝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粒子随机发生碰撞形成粒子团,当这个粒子团再与另外的粒子团发生碰撞时又形成更大的粒子团,最后形成一定的结构形态 聚合物凝胶:都是由细而长的线形高分子,通过共价键、氢键、盐桥、二硫键、微晶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形态。 7.水的基本物性 水异常的物理性质 (1)高熔点(0 ℃), 高沸点(100 ℃) (2)介电常数大 (3)表面张力高 (4)热容和相转变热焓高熔化热、蒸发热和升华热 (5)密度低(1 g/cm 3 ) ,凝固时的异常膨胀率 (6)粘度正常(1 cPa·s) 水的异常性质可以推测水分子间存在强烈的吸引力,水具有不寻常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