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doc

道德经原文.doc
道德经原文.doc

老子: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此两者,同出而玄之又玄,众妙

第一章

。名可名,非常名。

有名万物之母。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异名,同谓之玄。

之门。

老子: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为皆知善之为善,有无相生,难易高下相盈,音声恒也。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万生而弗有,为而夫唯弗居,是以:第二章

美,斯恶已。斯不善

已。

相成,长短相形,相和,前后相随。处无为之事,

物作而弗始,

弗恃,功成而不居。不去。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

托天下。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

六亲不和,有孝

老子: 「道德经」:绝圣弃智,民利绝仁弃义,民复绝巧弃利,盗贼此三者以为文,故令有所属:见

老子: 「道德经」:唯之与阿,相去之与恶,相去若人之所畏,不可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我独泊兮,其未沌沌兮,如婴儿儽儽兮,若无所众人皆有余,而俗人昭昭,我独俗人察察,我独众人皆有以,而我独异于人,而

老子: 「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道之为物,惟恍

第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伪﹔

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百倍﹔

孝慈﹔

无有。

不足。

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几何。

何。

不畏。

太牢,如春登台。

兆﹔

之未孩﹔

归。

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昏昏。

闷闷。

我独顽且鄙。

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是从。

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是以君子终日行虽有荣观,燕处奈何万乘之主,轻则失根,躁则

第二十六章躁君。

不离辎重。

超然。

而以身轻天下。失君。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

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朴散则为器,圣则为官长,故大

老子: 「道德经」:将欲取天下而为天下神器,不可为者败之,执者是以圣人无为,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强或羸﹔或载是以圣人去甚,

老子: 「道德经」:以道佐人主者,其事好远。

第二十八章

,为天下溪。

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

乃足,复归于朴。,为天下式。

不忒,复归于无极。人用之,

智不割。

第二十九章之,吾见其不得已。为也,不可执也。失之。

故无败﹔

或嘘或吹﹔

或隳。

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 「道德经」:夫兵者,不祥之物或恶之,故有君子居则贵左,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夫乐杀人者,则吉事尚左,凶事偏将军居左,上杀人之众,以悲

老子:「道德经」: 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侯王若能守之,天地相合,以降始制有名,名亦夫亦将知止,知譬道之在天下,

老子: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胜人者有力,自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一章

器,

道者不处。

用兵则贵右。

非君子之器,

恬淡为上。

之者,是乐杀人。

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尚右。

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臣。

万物将自宾。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既有,

止可以不殆。

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者明。

胜者强。

老子: 「道德经」:大道泛兮,其可万物恃之以生而衣养万物而不为万物归焉而不为以其终不自为大

第三十四章

左右。

不辞,功成而不有。主,可名于小﹔主,可名为大。

,故能成其大。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侯王若能守之,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不欲以静,天下

第三十七章为。

万物将自化。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将自正。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生﹔

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神无以灵,将恐谷无以盈,将恐万物无以生,将侯王无以正,将故贵以贱为本,是以侯王自称孤此非以贱为本邪是故不欲琭琭如老子: 「道德經」:反者道之动﹔弱天下万物生于有废﹔

歇﹔

竭﹔

恐灭﹔

恐蹶。

高以下为基。

、寡、不谷。

。非乎。故致誉无誉。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者道之用。

,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甚爱必大费﹔多故知足不辱,知

老子: 「道德经」:大成若缺,其用大盈若冲,其用大直若屈,大巧静胜躁,寒胜热

老子: 「道德经」:天下有道,却走天下无道,戎马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

老子: 「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是以圣人不行而

第四十四章

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藏必厚亡。

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不弊。

不穷。

若拙,大辩若讷。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马以粪。

生于郊。

﹔咎莫大于欲得。

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窥牖,见天道。

弥少。

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 「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之尊,德之贵故道生之,德畜长之育之﹔成之生而不有,为而长而不宰。是谓

老子: 「道德经」:天下有始,以为既得其母,以知复守其母,没身塞其兑,闭其门开其兑,济其事见小曰明,守柔用其光,复归其

老子: 「道德经」:使我介然有知,大道甚夷,而人朝甚除,田甚芜服文采,带利剑财货有余﹔是为非道也哉。

第五十一章

,物形之,势成之。

道而贵德。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之﹔

熟之﹔养之覆之。

不恃,

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母。

其子,

不殆。

,终身不勤。

,终身不救。

曰强。

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好径。

,仓甚虚﹔

,厌饮食,

盗夸。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尘,是谓「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利,不不可得而贵,不

第五十六章

不知。

,和其光,

玄同」。

不可得而疏﹔

可得而害﹔

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道德经」:其政闷闷,其民其政察察,其民是以圣人方而不直而不肆,光而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复为奇,善复人之迷,其日固

老子: 「道德经」:治人事天,莫若夫唯啬,是谓早早服谓之重积德

第五十八章

淳淳﹔

缺缺。

割,廉而不刿,

不耀。

福兮祸之所伏。

正也。

为妖。

久。

第五十九章啬。

服﹔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 「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以道莅天下,其非其鬼不神,其非其神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

第六十章鲜。

鬼不神﹔

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德交归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老子: 「道德经」:为无为,事无事图难于其易,为天下难事,必作天下大事,必作是以圣人终不为夫轻诺必寡信,是以圣人犹难之

老子: 「道德经」:其安易持,其未其脆易泮,其微为之于未有,治

第六十三章,味无味。

大于其细﹔

于易,

于细。

大,故能成其大。多易必多难。

,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兆易谋。

易散。

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老子: 「道德经」:江海之所以能为以其善下之,故是以圣人欲上民欲先民,必以身是以圣人处上而是以天下乐推而以其不争,故天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者,

能为百谷王。

,必以言下之﹔

后之。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不厌。

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道德经」: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不敢进寸,而退是谓行无行﹔攘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故抗兵相若,哀

老子: 「道德经」:吾言甚易知,甚天下莫能知,莫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知我者希,则我是以圣人被褐而

老子: 「道德经」:知不知,尚矣﹔圣人不病,以其夫唯病病,是以

第六十九章

而为客﹔

尺。」

无臂﹔

轻敌几丧吾宝。者胜矣。

第七十章易行。

能行。

不我知。

者贵。

怀玉。

第七十一章不知知,病也。病病。

不病。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

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

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勇于敢则杀,勇此两者,或利或天之所恶,孰知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不不召而自来,繟天网恢恢,疏而

第七十三章于不敢则活。害。

其故。

言而善应,

然而善谋。

不失。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 「道德经」:民之饥,以其上民之难治,以其民之轻死,以其夫唯无以生为者

老子: 「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草木之生也柔脆故坚强者死之徒是以兵强则灭,强大处下,柔弱

老子: 「道德经」:天之道,其犹张高者抑之,下者有余者损之,不天之道,损有余人之道,则不然孰能有余以奉天是以圣人为而不

第七十五章

食税之多,是以饥。

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其死也坚强。

,其死也枯槁。

,柔弱者生之徒。

木强则折。

处上。

第七十七章

弓欤。

举之﹔

足者补之。

而补不足。

,损不足以奉有余。

下,唯有道者。

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老子: 「「道德經」」: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余

怨﹔

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天道无亲,常与老子:「道德经」: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使民重死而不远虽有舟舆,无所虽有甲兵,无所使民复结绳而用甘其食,美其服邻国相望,鸡犬民至老死,不相

老子: 「道德经」:信言不美,美言善者不辩,辩者知者不博,博者圣人不积,既以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圣人之道,为而司彻。

善人。

第八十章

不用﹔

徙。

乘之,

陈之。

之。

,安其居,乐其俗。之声相闻,

往来。

第八十一章

不信。

不善。

不知。

为人己愈有,

害﹔

不争。

《道德经》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道德经》读书笔记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道德经 原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

《老子》第一章 第二章 yǒu 有wú 无 x iānɡ 相 s hēnɡ 生, nán 难 yì 易 x iānɡ 相 c hénɡ 成, c hánɡ 长 d uǎn 短 x iānɡ 相 xínɡ 形, ɡāo 高 xià 下 xiānɡ 相 yínɡ盈,yīn 音 s hēnɡ 声 x iānɡ 相 hé 和, q ián 前 hòu 后 x iānɡ 相 s uí 随。 hénɡ 恒 yě 也 。 shì是yǐ 以 shènɡ 圣 rén 人 c hù 处 wú 无 wéi 为 z hī 之 s hì 事, xínɡ 行 bù 不 yán 言 z hī 之 j iào 教; wàn 万 wù物zuò 作 ér 而 fú 弗 s hǐ 始, s hēnɡ 生 ér 而 fú 弗 yǒu 有, wéi 为 ér 而 fú 弗 s hì 恃 , ɡōnɡ 功 chénɡ 成 ér 而bù 不 jū 居。 fū 夫 wéi 唯 fú 弗 jū 居, s hì 是 yǐ 以 bù 不 qù 去。 第三章 bù不shànɡ 尚 xián 贤, s hǐ 使 mín 民 bú 不 z hēnɡ 争; bù 不 ɡuì 贵 nán 难 dé 得 z hī 之 h uò 货, s hǐ 使 mín 民bù 不 wéi 为 dào 盗; bú 不 j iàn 见 kě 可 yù 欲, s hǐ 使 mín 民 xīn 心 bù 不 l uàn 乱 。 第四章 dào 道chōnɡ 冲, ér 而 yònɡ 用 z hī 之 h uò 或 bù 不 yínɡ 盈。 y uān 渊 xī 兮, sì 似 wàn 万 wù 物 z hī 之 zōnɡ宗;zhàn 湛 xī 兮, sì 似 h uò 或 cún 存。 wú 吾 bù 不 z hī 知 s huí 谁 z hī 之 zǐ 子 , x iànɡ 象 dì 帝 zhī之xiān 先。 第五章 tiān 天dì 地 bù 不 rén 仁, yǐ 以 wàn 万 wù 物 wéi 为 c hú 刍 ɡǒu 狗; s hènɡ 圣 rén 人 bù 不 rén 仁 , yǐ 以 bǎi 百xìnɡ 姓 wéi 为 c hú 刍 ɡǒu 狗。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老子》第十五章《老子》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道德经》 第51章 尊道贵德 原文释义解读

第51章尊道贵德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注释】 1、势: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一说:势者,力也;一说,对立。 2、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 3、亭之毒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4、养:爱养、护养。 5、覆:维护、保护。 6、玄德:即上德。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译文】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导读】 这一章是着重讲“德”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三十八章的继续。老子在这章里再一次发挥了“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思想。本章里的“玄德”即“上德”。老子认为,“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但“道”和“德”并不干涉万物的生长繁衍,而是顺其自然。“德”是“道”的化身,是“道”的人世间的具体作用。万物成长的过程是:一、万物由“道”产

生;二、“道”生万物之后,又内在于万物,成为万物各自的本性;三、万物依据各自的本性而发展个别独特的存在;四、周围环境的培养,使各物生长成熟。 【解读】 在第三十八章中,老子详细论述了“道”与“德”的关系,在这里继续论述它们同万事万物的关系。“道”生成万物,它是万物的本源。“德”是“道”的化身,是“道”的人世间的具体作用,它养育万物。万物表现出各种形态,在自然的环境中能够生长、成熟都是“道”以及它外化的“德”的作用。因此万事万物无不以它们为尊、为贵。 第二十五章,谈到过“道法自然”,即道纯任自然,本来就是如此的,因此依“道”而生长、运行的万物也应该纯任自然,不应该对它们进行人为的干扰或妄图主宰它们。对于统治者来说,要合于“道”,不失“德”,能够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思民之所思,解民之所忧,长之,育之,养之,覆之,为他们生长、成功创造顺利的条件,而不妄为主宰;功成以后,也不可自以为有功,自以为人民之主。 《孟子》中也说:“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整就会吃不光;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虽然,他们所持的治国理念有所差异,但在不妄为干扰百姓,不违背自然规则,顺应人民性情养育他们、引导他们、教化他们上却是一致的。只有如此才是合乎“道”、合乎“德”的。而那些利用战争暴力掠夺百姓,利用严刑酷法使他们顺从,利用人为限制防止他们迁移的则都是拂人之性的,这样的统治者也早晚会被人们抛弃。 【哲理引申】 老子指出“道”和“德”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它们抚养万物、保护万物,却不将功业据为己有。世界上最大的德行,就是默默进行、不求回报地付出。天地覆育万物、承载万物,从来不要求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给它们什么回报,所以人们敬畏天地自然,对它们充满了无尽的崇拜;父母抚育子女、保护子女,从来不要求子女有什么回报,所以世人都知道父母是最亲近的人,是最应该得到尊重的人。 真正的道德应出于内在的为善之心,绝不可以怀着功利的目的,为了求得回报而虚伪行善。这也是老子所说的“上德无德,是以有德”。虚伪的行善,表面对人客客气气,为他人着想,背地里却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名声,盘算着如何得到对方的回报,这不是道德,而是孔子口中的“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孟子解释说,乡愿之人“同乎

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欲以观其妙﹔常有 ,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 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老子 : 「道德經」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下相盈 , 音声相与 , 前后相随。 恒也。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 生而弗有 , 为而弗恃 ,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 就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章 不尚贤 ,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 , 虚其心 , 实其腹 , 弱其志 ,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章 道冲 ,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 似万物之宗﹔湛兮 ,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章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 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章 谷神不死 , 就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 就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 , 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 以其不自生 , 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政善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夫唯不争 ,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 第九章 持而盈之 , 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 ,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 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一章 三十辐 , 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 当其无 ,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 令人行妨。 就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拼音版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 ɡù故c hánɡ 常 wú 无 ,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 其 m iào 妙 ; c hánɡ 常 yǒu 有 ,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 其 j iǎo 徼 . cǐ 此 l iǎnɡ两z hě 者 , tónɡ 同 c hū 出 ér 而 yì 异 mínɡ 名 , tónɡ 同 wèi 谓 z hī 之 x uán 玄 . x uán 玄 z hī 之 yòu 又 x uán 玄 , z hònɡ 众 m iào 妙z hī 之 mén 门 . 《老子》第二章 s hì是yǐ 以 s hènɡ 圣 rén 人 c hù 处 wú 无 wéi 为 z hī 之 s hì 事 , xínɡ 行 bù 不 yán 言 z hī 之 j iào 教 ; wàn 万 wù 物 z uò作ér 而 fú 弗 s hǐ 始 , s hēnɡ 生 ér 而 fú 弗 yǒu 有 , wéi 为 ér 而 fú 弗 s hì 恃 , ɡōnɡ 功 c hénɡ 成 ér 而 bù 不 jū居. fū 夫 wéi 唯 fú 弗 jū 居, s hì 是 yǐ 以 bù 不 qù 去。 《老子》第三章《老子》第四章 dào 道c hōnɡ 冲, ér 而 yònɡ 用 z hī 之 h uò 或 bù 不 yínɡ 盈。 y uān 渊 xī 兮 , sì 似 wàn 万 wù 物 z hī 之 zōnɡ宗;z hàn 湛 xī 兮, sì 似 h uò 或 cún 存。 wú 吾 bù 不 z hī 知 s huí 谁 z hī 之 zǐ 子, x iànɡ 象 dì帝z hī 之 x iān 先 . 《老子》第五章 t iān 天dì 地 z hī 之 j iān 间 , qí 其 yóu 犹 t uó 橐 y uè 龠 hū 乎 ? xū 虚 ér 而 bù 不 qū 屈 , dònɡ 动 ér 而 yù 愈 c hū 出 . 《老子》第六章《老子》第七章《老子》第八章 jū居s hàn 善 dì 地, xīn 心 s hàn 善 y uān 渊, yǔ 与 s hàn 善 rén 仁, yán 言 s hàn 善 xìn 信, z hènɡ 政 s hàn 善z hì 治, s hì 事 s hàn 善 nénɡ 能, dònɡ 动 s hàn 善 s hí 时。 fū 夫 wéi 唯 bú 不 z hēnɡ 争, ɡù 故 wú无yóu 尤 .

道德经读书报告4篇

道德经读书报告4篇(一) 记得以前总听到别人提及《道德经》,当时就只感觉《道德经》很玄、很空、很虚,它是上古典籍,深奥难懂。所以我只能敬而远之,不敢正眼瞧一下,更不用说拿起来翻阅了。没想到的是现在却要来深读这本古籍,还未翻开就已觉得心神疲惫了。 《道德经》开篇就是给人费解的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了,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也就不是永恒的“名”了。何谓“道”何谓“名”,老子只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无形无色,却主宰着一切。“道”可看成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它虽看不见,无法被表达,但却确确实实地存在着,用哲学上的概念来说就是一种实在的物质。围绕“道”,老子阐述了他的哲学观:因为有美的存在,人们知道了丑的存在,因为有善,人们知道了恶的存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对立统一是普遍的规律;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以退为进,外柔守静,委曲反而能够保全;“道”虽虚而不见,但它产生于天帝产生以前,是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无穷无尽、不会枯竭……所以,人要依“道”而行,虚怀以待,以水为典范,选择谦卑,心胸深沉宁静,致虚守静,与世无争,宠辱不惊;统治者更应做到无为,少私寡欲。“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同时,身为万乘之主,不可

身轻天下,轻率就失去根基,躁动必然丧失主宰。由“道”而生“德”,“德”有上下之分,符合“道”的“德”便是上德,反之则是下德。具有上等品德的人,不在于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而才是真正的有“德”,具有低等品德的人,表现为拘泥形式的“德”,表面上不失德,而实际上是没有“德”,上仁、上义、上礼同上德一样,顺其自然,非故意而为之。老子所谓上德与下德之分,似乎是看表现出“德”的动机是否纯净。出自本善的内心的有“德”即为上德,为德而德动机不纯,即使结果表现为“德”也因过程的不纯动机为下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道如果不被人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矛盾具有普遍性,老子道出了辩证法的真谛。除此之外,老子告诉人们福祸相依、慎终如始、天网恢恢,治国若烹鲜……统治者治国的上策应是无为而治,报怨以德等。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的乱世,诸侯间混战不断,局势迷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各士大夫都在为这个社会出谋划策。百家争鸣,各种政治主张在华夏大地上争妍斗艳。老子《道德经》应运而生,所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在为政治服务。由“天道”而到“人道”,由“自然”而到“社会”,老子在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之时不乏有可贵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出现,它们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 五千言的《道德经》是流传下来的几千年前的文化经典,是历史淘金淘出来的珍贵典籍,评价这部经典的价值应放在特定的年代里。有些在当今看来是消极糟粕的部分在当时都有其出现的理由,如“绝

老子《道德经》全文带拼音

《老子》第一章 dào 道kě 可 dào 道, fēi 非 chánɡ 常 dào 道。 mínɡ 名 kě 可 mínɡ 名, fēi 非 chánɡ 常 mínɡ 名。 wú无mínɡ 名 tiān 天 dì 地 zhī 之 shǐ 始; yǒu 有 mínɡ 名 wàn 万 wù 物 zhī 之 mǔ 母。 ɡù故chánɡ 常 wú 无,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 其 miào 妙; chánɡ 常 yǒu 有, yù 欲 yǐ 以 ɡuān 观 qí其jiǎo 徼。 cǐ此liǎnɡ 两 zhě 者, tónɡ 同 chū 出 ér 而 yì 异 mínɡ 名, tónɡ 同 wèi 谓 zhī 之 xuán 玄。 xuán 玄 zhī之yòu 又 xuán 玄, zhònɡ 众 miào 妙 zhī 之 mén 门。 第二章 tiān 天xià 下 jiē 皆 zhī 知 měi 美 zhī 之 wéi 为 měi 美, sī 斯 è 恶 yǐ 已。 jiē 皆 zhī 知 shàn 善 zhī之wéi 为 shàn 善, sī 斯 bú 不 shàn 善 yǐ 已。 yǒu 有wú 无 xiānɡ 相 shēnɡ 生, nán 难 yì 易 xiānɡ 相 chénɡ 成, chánɡ 长 duǎn 短 xiānɡ 相 xínɡ 形, ɡāo 高 xià下xiānɡ 相 yínɡ 盈, yīn 音 shēnɡ 声 xiānɡ 相 hé 和, qián 前 hòu 后 xiānɡ 相 suí 随。 hénɡ 恒 yě 也 。 shì是yǐ 以 shènɡ 圣 rén 人 chù 处 wú 无 wéi 为 zhī 之 shì 事, xínɡ 行 bù 不 yán 言 zhī 之 jiào 教; wàn 万wù 物 zuò 作 ér 而 fú 弗 shǐ 始, shēnɡ 生 ér 而 fú 弗 yǒu 有, wéi 为 ér 而 fú 弗 shì恃, ɡōnɡ 功 chénɡ 成 ér 而 bù 不 jū 居。 fū 夫 wéi 唯 fú 弗 jū 居, shì 是 yǐ 以 bù 不 qù 去。第三章 bù不shànɡ 尚 xián 贤, shǐ 使 mín 民 bú 不 zhēnɡ 争; bù 不 ɡuì 贵 nán 难 dé 得 zhī 之 huò 货, shǐmín bùwéi dào bújiàn kěyùshǐmín xīn bù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搏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监,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生之畜也;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2)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ǎo)。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 è)乎?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1.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 [tuán]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谬,其下不昧,绳绳(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16.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20.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è),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泽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1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更新日期:2015-09-04工具箱道德经道德经全文道德经翻译道德经译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

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道德经(拼音完整版)

老子《道德经》 第一章 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 道可道,非常道; 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 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 无名,天地之始; 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 有名,万物之母。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 常有,欲以观其徼。 cǐ liǎng zhě tong chū?r yì míng t?ng wai zhī xuán xuán zhī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 y?u xuán zh?ng miào zhī m?n 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tiān xià jiē zhī měi zhī w?i měi sīa y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jiē zhī shàn zhī w?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a qián h?u xiāng suí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shì yǐ shang r?n chǔ wú w?i zhī shì xíng bù yán zhī jiào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wàn wù zu? yān ?r bù cí shēng ?r bù yǒu w?i ?r bù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 shì gōng ch?ng ?r fú j ū 恃,功成而弗居。 fū w?i fú j ū shì yǐ bù qù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bù shàng xiàn shǐ mín bù zhēng 不尚贤,使民不争; bù guì nán d? zhī hu? shǐ mín bù w?i dào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bù xiàn kě yù shǐ mín xīn bú luàn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shì yǐ shang r?n zhī zhì xū qí xīn shí qí fù ru? qí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四十四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音版】 名(míng)与(yǔ)身(shēn)孰(shú)亲(qīn)? 身(shēn)与(yǔ)货(huò)孰(shú)多(duō)? 得(de)与(yǔ)亡(wáng)孰(shú)病(bìng)? 甚(shèn)爱(ài)必(bì)大(dà)费(fèi); 多(duō)藏(cáng)必(bì)厚(hòu)亡(wáng)。 故(gù)知(zhī)足(zú)不(bù)辱(rǔ),

知(zhī)止(zhǐ)不(bù)殆(dài),可(kě)以(yǐ)长(cháng)久(jiǔ)。 【译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名利与己身生命那一个更亲呢?己身生命与货利那一样更重呢?得与失那一样更有害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过分的追求、爱名必定费重大的消耗,多藏必失去越多。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所以人能做到知足,就不会有何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能长久。 扩展阅读:出自道德经的名句 清静为天下正。——出自第45章 大直若屈。——出自第45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出自第46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ou:三声),见天道。——出自第47章 为学日益。——出自第48章 为道日损。——出自第48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第49章 生之徒,十有三。——出自第50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出自第51章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出自第52章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出自第53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出自第54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出自第55章

老子道德经原文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原文.doc

老子: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故常无,欲以观此两者,同出而玄之又玄,众妙 第一章 。名可名,非常名。 有名万物之母。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异名,同谓之玄。 之门。 老子: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为皆知善之为善,有无相生,难易高下相盈,音声恒也。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万生而弗有,为而夫唯弗居,是以:第二章 美,斯恶已。斯不善 已。 相成,长短相形,相和,前后相随。处无为之事, 物作而弗始, 弗恃,功成而不居。不去。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

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